东方剑系列 -- 进京前的惊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1:22:45
转载自《东方剑》,作者/穆玉敏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西柏坡这个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浩浩荡荡迁往古都北平。
  事先,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已经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做好了准备。中南海为皇家禁苑,而且那里具备办公和居住以及商讨建国大计所需的最好条件和便利,但毛泽东却拒绝了。全国尚未解放,他哪里肯住进紫禁城。行进到群峰叠翠,泉泽遍野的北平西郊的时候,为那里的如画风景驻足。于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中央首长也都随毛泽东入住香山。毛泽东选中了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住过的双清别墅,夕阳下东望,上空蒸腾着白色水汽的圆明园就被纳入视野了。20年前,毛泽东在与圆明园接壤的北京大学做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劫后的圆明园也是一片的河流湖泊。
  在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北平市公安局就对西郊一带,特别是香山脚下的海淀地区展开了系统的调查清理工作,控制敌情,平稳秩序,为党中央进平做好了充分准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在香山住到第五天的时候,一宗命案,令北平市公安局,特别是海淀郊六分局局长张峰大为紧张。
  
  1
  应该说,张峰的紧张从1948年12月23日就开始了。那天是海淀刚解放的第十天。海淀是北平解放最早的地区,那时,北平城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桶般围住,驻扎在海淀的国民党守军见势不妙南逃,负责地区治安的国民党郊六警察分局的警务人员也自身不保,除了南逃的外,或逃进城去躲避,或开了小差。
  23日上午,被任命为郊六公安分局局长的张峰出西直门奔了海淀,他身后仅有3名公安民警,单薄4个人要去接管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郊六分局。北平城尚未解放,所以,北平市公安局暂时沿用旧名称,还叫郊六分局,只是改“警察”为“公安”。
  张峰4人风尘仆仆到了位于西郊海淀镇的郊六警察分局,眼前的情形让他又气又恨。宽敞的警察分局大院子里,仅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国民党警察用呆滞的眼光看着他们。张峰问:“你们局长呢?”
  “都走了!”国民党警察抬手指了一下天上。
  张峰在院子里各处转了一圈,气得一跺脚,“就留下一个空架子和烂摊子!”
  张峰不甘心,转身带着3名民警去基层分驻所和派出所看究竟。海淀地区自古是北平城的西北大门,清朝的时候在海淀设有制台衙门,也就是总督衙门,总督是“制台”的尊称,制台衙门就是总督的办公处所。通常,总督是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省或数省的政治、军事大权,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而区区西郊海淀却设了一个制台衙门,一来,战略位置重要,二来,西郊是“京旗外三营”的驻扎地。“京旗外三营”也叫“西郊三大营”,圆明园护军营、香山健锐营和蓝靛厂外火器营,十几万八旗将士,还不包括家眷仆佣等,都驻扎在海淀地区。所以,海淀的地方吏治机构健全,民国时期的警察支局和日伪的警察分署警力都十分充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建在这里的郊六警察分局的警察人数也多于其他分局。
  张峰看到的情形让他更加的恼怒,所有分驻所和派出所竟然空无一人,剩下的只有空空如也的房子。
  看着身旁同样焦急无奈的3名民警,心情紧张的张峰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一直紧紧攥住枪把的手慢慢松开。他深知自己肩上扛着千斤重担,他今天来接管警察局仅是打前站的,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地点要设在海淀,并且,北平市委、市政府以及准备接管北平城的全体干部将于几天后陆续进驻海淀待命,他必须提前把海淀的社会秩序治理好。还有,他来接管前,公安局长谭政文告诉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华北局机关、毛主席和党中央要从西郊进北平,可能还要在香山逗留,要他接管国民党警察局后立即着手摸清海淀地区的敌社情,迎接党中央迁平。
  “走!”张峰领着民警又回到分局,命那几个老弱病残警察找来纸墨,书写告示张贴出去,要求国民党警员全部回来听从分配。同时,命令当地保甲人员通知家住在当地的国民党警察立即回局报到。
  与此同时,张峰不等不靠,指挥前来配合他接管的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昼夜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协助政府工作,并配合中央警卫团对香山公园内部进行反复清理。很快,一些国民党警察回来报到了,张峰布置他们清查户口,对特务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进行登记。
  张峰的工作并不顺利,因为海淀地区的敌社情太过复杂,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谍报、剿总系统的清共委员会、先锋队、突击队、军民合作站、稽察队、工作队等反动组织都在西郊建有机构,并且势力雄厚。见大势已去,这些反动组织和机构的成员潜伏起来。北平城被围前,城里的中统、军统等特务机构人员也纷纷跑到这里避风头。傅作义部队也被集中到西郊接受收编,更有大批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在这一地区聚集。其中不乏进行各种反动破坏活动的组织和人员,比如傅作义部中一些反抗改编的下级反动军官鼓动士兵公开闹事。散兵游勇与当地土匪沆瀣一气,各种反动会道门也在趁机散布谣言搞破坏,使海淀地区的治安状况混乱到极点。
  尽管张峰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但还是不断发生各种案件,特别是涉武器案件,仅1949年1月一个月内就发生了数起破坏活动:1月6日,一伙武装土匪闯进青龙桥龙背村居民刘官堂的家里,光天化日下抢走一千余斤粮食; 7日,驻海淀兰靛厂人民解放军山炮营门前发现被人埋置了一枚炸弹;21日,几个村民在香山路上被一枚手榴弹炸死炸伤;28日,香山下的居民王秀山的院子里被投进去一枚手榴弹,甚至公安局门外也发现了手榴弹。
  张峰他们夜以继日破案,冒着各种风险清除可能威胁党中央进驻香山的各种隐患,终于保证了党中央顺利入住香山。疲惫不堪的张峰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突然又接到报案,海淀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的年轻干部董峻岭失踪了。失踪的董峻岭随身携带一把德国造手枪。
  
  2
  张峰一听,脑子就大了,他最怕出涉枪案件,威胁实在太大了。上个月的一天,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汽车在北海桥头突遭冷枪,司机和警卫员下车检查,发现子弹是无声手枪射出的,击中了汽车后玻璃,幸好聂荣臻当时不在车上,不然后果难料。有目击者看见袭击者作案后钻进了附近的胡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命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追查枪手,尽快破案。谭政文带领侦查员把北平翻了一个遍,也没查出个眉目来,现在又发生了佩枪干部失踪案。
  张峰立即赶去西苑,董峻岭所在的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的地点在西苑,离海淀镇很近。
  董峻岭就出生在西苑本地,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轻上进,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组织分配到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工作。董峻岭的同事们说,董峻岭事业心很强,工作努力,为人也好,只是年轻,没什么工作经验,失踪的时候刚满22岁。
  董峻岭的母亲见到前去访问的张峰,更加的焦急不安。她告诉张峰,三天前的早晨,董峻岭像往常一样离家去上班,晚上很晚了还没回家。因为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的工作很忙,儿子工作也肯吃苦,经常很晚才回去,家里已经习惯了,所以,母亲并没太担心。但是,第二天早上,见儿子依然没回家,母亲心里有些不踏实了。儿子很孝敬,平素也有不回家过夜的时候,但总会请人给家里带口信,这次却没人帮助给家里传话。儿子一夜未回,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董峻岭的母亲越想越不放心,锁上家门,径直奔了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去找儿子。儿子的领导和同事的话,更加重了董峻岭母亲的慌乱。儿子的领导说,董峻岭昨天上午就外出工作了,同事们也一直没见他回来。
  张峰结束访问,安抚了董峻岭的母亲后离开。路上,他把初步了解的情况分析了一下,认为董峻岭不可能做出类似投敌或者出乎意料的事,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属于半军事机构,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外出一律要请假,特别是佩枪外出过夜,要经过上级领导批准。不会投敌,又没向领导请假,最大的可能是董峻岭遇到了不测。 董峻岭的失踪惊动了中央警卫团和中央办公厅,也引起了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的警觉。毛主席住进双清别墅不过5天,董峻岭的失踪地点又近离香山,不由人不联想失踪的背后可能隐藏有阴谋。
  李克农马上在颐和园召开中央社会部专门会议。当时公安部还没成立,中央社会部行使的实际上是公安部的权力。会上,张峰把调查来的情况作了汇报。包括李克农和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董峻岭的失踪凶多吉少,并且,可能对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构成威胁。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虽然住在香山,但经常到北平城里主持和参加各种活动,与平民近距离接触,有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还留在城里过夜。如果董峻岭遭遇不测,手枪落到敌人手里,无疑对中央领导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敌情复杂,咱们不能不把事件想得严重些!”李克农说着,目光转向谭政文,“光靠一个小郊六分局不行,你的侦讯处也要介入调查。”
  谭政文点头,并说:“我已经布置聂荣臻同志汽车枪击案调查组了,让他们把两起案件合并起来一起搞。”
  考虑到张峰的郊六分局人员紧张,除了市公安局侦讯处投入调查外,谭政文还另给张峰增派了警力,李克农也特派了驻守西苑的中社部干部协同调查董峻岭失踪案。李克农问张峰,“怎么样?能不能尽快查清楚?”
  张峰一点儿不含糊,挺挺胸脯:“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3
  张峰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流散军人身上。董峻岭整天和流散军人打交道,那是一大批人,据不完全统计,北平市有4万流散军人,他们个个手里有武器,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危险对象。虽然解放军入城的当天,市长叶剑英就成立了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自己亲自任主任,收容和处理流散军人和散兵游勇,收缴枪支武器。但是工作三个月,收容和处理了两万多名国民党流散官兵,保守的估计,最少还有1万散兵流散于北平城郊,对北平的治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张峰把与董峻岭接触过的二百多名流散军人都查了个遍,还捎带着破获了几起国民党散兵游勇祸害百姓的案件,最后目标锁在了一个叫张大奎的流散军人身上。董峻岭的同事反映,董峻岭在收缴张大奎手枪的时候,张大奎可能是喝多了,就是不把手枪交给董峻岭,还把董峻岭推了一个趔趄。手枪被董峻岭强行收缴后,张大奎骂骂咧咧地走了,到了门口,回头对董峻岭说,“我知道你家住哪,哪天找你算账去!”
  张峰他们在一家小旅店里找到了张大奎,他又喝多了,把董峻岭交给他的遣返费都花光了。张峰没在张大奎身上查出嫌疑。
  转眼十几天就过去了。这天,张峰正在翻阅流散军人登记名册,一民警跑来向他汇报:“刚才,在街上听一个老乡说,圆明园遗址的三仙洞里有一个死人!”
  张峰立即意识到什么,赶忙让民警把那个老乡找来带路,一起去看究竟。
  北平的四月虽然凉意十足,万物却也开始复苏,香山脚下圆明园的大片湿地和一块块不规则稻田里,虽然人迹稀少,却也掩不住生机。湿地是过去的湖泊逐渐演变而成的,而稻田则是在湿地上开垦的。张峰吸着四周弥漫香草与阳光的味道,一堆堆雕刻精美的残石提醒张峰,脚下就是那个清朝鼎盛时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园圆明园,虽然毁于八国联军之手,但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民族的记忆。
  “你是怎么发现死人的?”张峰边走边问那个老乡。
  老乡不老,四十多岁的农人,他答,“我去三仙洞外边‘筛土’,到洞里去解手,看见地上趴着一个人。”
  农人说的“筛土”,就是筛圆明园遗址的土,从中得到被焚后落入泥土中的金银财宝等。筛土农人说,圆明园毁灭后,这一带不少人就以“筛土”为业。初期的时候,往往大有所得,以至于附近流行一句民谚:“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后来,虽然收获越来越少了,但是冬闲的时候,还是有个别人去“筛土”。
  张峰一行人跟在筛土农人身后左转右绕,终于到了目的地。筛土农人指指四周,“听过去一起筛土的人说过,这里叫‘西峰秀色’,以前是一个小岛,四面都是水。”又指着一片残垣断壁说,这是正殿,雍正皇帝经常住在这里。
  “那么说,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了?”张峰问着,环顾四周,见正殿遗迹西面有巨石叠成的小山,山前似是一个遗存的小型瀑布。
  “就是皇帝的寝宫,” 筛土农人说,“听以前一起筛土的人说,这个瀑布被乾隆皇帝赐名‘小匡庐’,瀑布后面就是三仙洞,那个死人就在里边。”
  筛土农人引领张峰他们绕过瀑布,钻进一个大洞口,张峰看到,这是一个人造的山体。“这个洞可大了,装得下百十号人。” 筛土农人说,“圆明园给洋人烧了后,这个洞一直没被毁,抗战闹鬼子的时候,这个洞还好好的,我们村的人经常跑到洞里躲避日本鬼子,现在不行了,有的地方塌了。”
  进了洞口,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适应了一会儿洞里的光线后,张峰看到,洞里果然很大,人可以直立行走,基本不用弯腰。
  走了二十多米后,筛土农人一指前面,“看!就在那儿!”
  借着洞体塌陷处射进的光,张峰先是看见一双解放鞋和土黄色的军装,他心里一紧,土黄色是解放军军装的颜色。借着亮光,张峰看见,那个穿土黄色军装的人面朝下趴在地上,一个弹壳落在解放鞋边,头上压着一块大石板。
  张峰马上令人拍照。张峰在解放区接受过刑事侦查业务的培训,又做过边区人民公安局的领导干部,在刑事侦查方面多少有些经验。
  尸体头上的石板被掀去,张峰看见脑袋下的黄土上有星星点点的深色,他知道,那是喷溅的血和脑浆。尸体的后脑有一个弹孔,说明子弹是从后脑打入的。
  尸体面朝上翻过来。天光照在尸体脸上,无论张峰怎么辨认,也不能与董峻岭的照片划等号,因为死者的脸基本上被子弹击碎了。
  张峰马上去摸尸体腰上的枪套,枪套是空的!
  经过董峻岭的家人和同事辨认,死者正是失踪了半个月的董峻岭。
  
  4
  这显然是一起谋杀案!凶手的目的是杀人还是抢枪呢?杀人的性质已然严重,而如果杀人的目的是抢枪,后果则更不堪设想。抢枪的目的是什么?该不会是针对驻扎在香山的党中央领导吧?!
  想到这里,张峰出了一身的冷汗。
  经过法医解剖认定,董峻岭死于他失踪的当天或者第二天。根据董峻岭后脑的弹着点痕迹和提取的弹壳上的痕迹检验,董峻岭是被近距离开枪打死的,枪口紧贴后脑,而打死董峻岭的枪,推测很可能就是董峻岭自己的。
  案情研究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从董峻岭身上其他部位无捆绑、搏斗等痕迹这一点上来看,他是自觉走进山洞的。从董峻岭后脑中枪看,是凶手拿着董峻岭的枪,贴着他的后脑开的枪。董峻岭会在什么情况下自觉走进山洞?什么情况下又会出现董峻岭把自己的手枪交给凶手?
  分析来分析去,大家认为,凶手应该是与董峻岭熟悉或者认识的人。
  张峰认为这个推断能成立,因为打死董峻岭后,又在他惨不忍睹的头上压上一块大石板,这也是熟人作案的特征。凶手可能与董峻岭认识,不忍董峻岭的惨象暴露,于是用石板压住,给董峻岭留下最后的尊严,或者留下自己的一丝愧疚,然后携枪潜逃。
  张峰和市公安局侦讯处的同志分头去工作,一部分人去查访董峻岭的亲朋好友,一部分人访问当地群众,了解案发前什么人到过三仙洞,有没有人听到三仙洞方向的枪声,还有一部分人去了解三仙洞附近的农田归谁家种。
  线索越来越多地汇集到了张峰那里,在这些线索里,一个人渐渐从迷雾中露出面目。那人叫李克勤,是董峻岭的邻居,从小与董峻岭一起长大,一直很要好。李克勤出身地主,三仙洞附近的农田大部是他家的,他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有杀人藏尸的条件。并且,李克勤是国民党二○八师谍报组的特工,受过训练,会使用枪支。 张峰围绕着李克勤深入展开调查工作,又发现了一些疑点。
  有人看见,董峻岭失踪的前一天,曾在李克勤家里和李克勤一起吃午饭。董峻岭家虽不及李克勤家富有,但是两个青年人是同学,关系很好,解放前还结为拜把兄弟,董峻岭小李克勤一岁,平时董峻岭就叫李克勤“哥哥”,李克勤喊董峻岭“弟弟”。
  但是,解放前夕,据董峻岭的一个同学提供,两个人的关系突然不如过去好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有同学看见两人吵架。
  询问董峻岭的家人,也不知道两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伤了和气。
  “是不是董峻岭发现了李克勤秘密加入了国民党二○八师,成为谍报组的一名特工呢?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有可能成为李克勤的作案动机。”张峰想。
  张峰带着疑问去找董峻岭的母亲。在问及李克勤有没有可能杀人的时候,董峻岭的母亲忙说:“不会!不会是克勤,他就像我的亲生儿子,怎么会打死他弟弟呢?” 董峻岭的母亲头连连摇着,“我儿子失踪后,克勤对我很关心,几乎每天都来安慰我。”
  张峰耐心启发董峻岭的母亲,回忆一下,董峻岭失踪后,李克勤有没有反常的地方。
  张峰走后,董峻岭的母亲一夜未眠。她反复回想,这才感觉李克勤还真有反常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她就迫不及待地去找张峰。董峻岭的母亲对张峰说的一番话,更坚定了张峰认定李克勤与案件有染的决心。
  董峻岭的母亲说,发现董峻岭尸体的当天,全村好多人都跑去三仙洞看热闹。董峻岭的母亲预感到死者是自己的儿子,不敢去,让丈夫去看究竟,自己躲在家里抹眼泪。
  正难过,李克勤跑了来,进门就说:“我弟弟找到了!在三仙洞里,被人打死了!”
  董峻岭的母亲立即哭出声来,问他:“你看见了?确实是你弟弟?”
  李克勤一愣,没回答,匆匆离开了。董峻岭的母亲想去三仙洞看看那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两腿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前去看究竟的董峻岭的父亲匆忙回来了,说公安局不让近前,他向那个筛土农人打听,筛土农人说,脸给打烂了,看不出模样来,不知道是不是儿子。
  董峻岭的母亲还说,李克勤对她说儿子被打死的时候,表情有点儿怪,看不出伤心的样子,反倒有点儿惊慌。这俩孩子从小就投缘,一天到晚长在一块,好得分不开,上中学时,一次峻岭病得厉害,克勤以为他要死了,拉着他的手哭个不停。怎么这次知道峻岭死了,一滴眼泪也没流呀?
  李克勤根本没去现场,他是怎么知道董峻岭被人打死在三仙洞里呢?退一步说,死者脸部损毁严重,现场有认识董峻岭的村人也辨别不出是不是董峻岭。张峰立即请示谭政文局长,马上拘捕李克勤,以防止李克勤逃走,当时北平的国民党政府机构和特务组织人员正纷纷逃往台湾。
  
  5
  张峰亲自参与审讯李克勤。
  李克勤显然受过特工训练,非常镇静。他承认自己是特工,也承认与董峻岭的结拜兄弟关系,还承认董峻岭失踪的前一天,他把董峻岭叫到家里吃饭,两人既然是兄弟,经常在一起吃饭,不算不正常。但他不承认与董峻岭的死有关。
  “你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张峰追问李克勤。
  “没发生什么,就是喝酒聊天。”李克勤回答,“吃完饭后,我弟弟就走了,我有事儿到城里去了。”李克勤还为自己找了一个证人。
  张峰差人去找那个证明人了解,证明人说出的情况与李克勤的交代完全吻合。证人午后与李克勤搭伙一起进城,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来。
  至于与董峻岭的关系变化,李克勤不认可,“兄弟之间也有打架的时候,如果我俩真伤了情分,就不可能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了。”
  在被问到没去现场看就知道了董峻岭被打死在三仙洞里的时候,李克勤一口否认曾经对董峻岭的母亲说过这话,“肯定是我弟弟死了,她老人家伤心至极,记错了。”
  无论怎么审讯,李克勤都不乱方寸,始终如上回答。虽然有作案动机,但是李克勤却没有作案时间。并且,由于洞内在勘查前已经进去一些看热闹的群众,现场破坏严重,没能提取到可疑足迹,无法与李克勤的足迹相比对。
  拿不下李克勤的口供,又没有痕迹物证佐证,董峻岭手枪的下落追查不下去了。手枪的下落搞不明,隐患就不能消除。张峰紧锁眉头想对策,思索再三,决定采用特殊手段获取李克勤作案的证据。
  李克勤被关进了拘留所。他依然沉着,在监号众多的地痞小偷里,他自视清高独自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不与那些社会底层的穷酸为伍。
  张峰虽然破案心切,但他知道,李克勤是不是凶手,时间会证实。俗话说,是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果然,李克勤的矜持只保持了三天,就与一个叫唐三儿的人搭讪上了。
  唐三儿是海淀镇的一个惯偷,前些日子作案刚被抓住过,关了两天就放了,昨天又偷了人家的东西,被事主认出来了,于是又给抓住送进了拘留所。
  唐三儿一见李克勤,赶忙热情地凑过去。唐三儿也曾偷过李克勤家的东西,不过李克勤没难为唐三儿。唐三儿也有良心,从那以后,再也没偷过李克勤家。唐三儿尊称李克勤“先生”,悄悄问李克勤,“先生,您这是犯什么事儿了?怎么也给弄进来了?”
  见李克勤无奈地摇头,唐三儿又凑近李克勤悄悄说:“先生,我这回就偷了一点儿东西,顶多关一两天就能放出去了。先生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事儿,尽管说。”
  “没有!没有!”李克勤连连摇头。
  第二天傍晚,一个看守员巡视到门外,唐三儿急忙扑过去问:“长官!长官!”
  看守员训斥:“什么长官!叫‘政府’!”
  “是!报告政府!”唐三儿马上改口,“ 我这回真的没偷着什么东西,明天能不能放了我?”
  看守员说:“不是你没偷着,是你看走眼了,那家人没钱,要不你会偷不着东西?算你走运,明天就放你。不过,你得好好写份保证书。”说完,看守员把白纸和铅笔隔窗递给他。
  唐三儿赶紧坐一旁写保证书。唐三儿识字不多,不时地问李克勤,认罪的“罪”怎么写?赎罪的“赎”怎么写。问着问着,唐三儿干脆把纸和笔塞给李克勤:“先生,你帮帮忙,替我写吧!我出去后,你有什么事儿,也帮你!”
  “行!”李克勤接过纸和笔,压低声音,“三儿,你明天出去,能不能给我妈捎个信?我妈还不知道我给关在这儿了呢。”
  “包在我身上!”唐三儿拍拍胸脯子,“是捎口信,还是捎纸条?”
  李克勤垂下眼帘,没回答。
  第二天一早,唐三儿就拿着李克勤替他写的保证书,趴在门口等着看守员。好不容易把看守员盼来了,唐三儿高声喊:“报告政府!我的保证书写好了!”
  看守员接过去看了看说:“便宜了你!收拾一下,一会儿就放你!”
  “哎!感谢政府宽大!”唐三儿高兴得直蹦高。看守员拿着保证书走了,唐三儿把一个破褥子卷起来抱在怀里,对李克勤说:“先生,我可要先出去了,你在这里保重吧!”
  李克勤悄悄把一张纸条塞进唐三儿的上衣口袋,附在唐三儿耳朵边:“一定要亲自交给我妈!”
  唐三儿立即严肃起来,鸡吃米一样点头。外面看守员高声叫唐三儿出狱,唐三儿点头哈腰离开了监号。
  
  6
  唐三儿离开监号没回家,而是被带到了张峰面前,这就是张峰的特殊手段——监所侦查。
  事后李克勤交代,他在接受特务训练的时候,负责培训他们的特务首领以前是警察头子,顶看不起共产党的人民公安,他讽刺解放区的人民公安都是土包子,根本不懂侦查手段。故而,身陷囹圄的李克勤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更没有察觉唐三儿是张峰特意安排进去获取他证据的。
  李克勤的纸条上写:“妈,快把存在九条的东西毁掉。”张峰乐了:“露馅了!”
  张峰马上带人进北平城找“九条”。北平城里的“九条”有六七个,逐个筛选后,认定西城区宫门口九条是李克勤纸条上说的那个“九条”。因为宫门口九条12号一个姓谭的大户人家的长子与李克勤是同一个人介绍,同一时间参加的国民党二○八师。 姓谭的大户人家的院墙高大,张峰等人敲了半天门,里面也没动静,一个民警性子急,敲门的时候动作过于猛烈,手里的枪走了火。这下,深宅大院里有了声响,传出女人的惊叫哭喊声。
  门打开后,趁着谭家人惊慌失措,张峰就势劈头就问:“赶快把李克勤存在这的东西交出来!”
  哭哭啼啼的是谭家大女儿,她哆嗦着用又白又细的手指了指院子里的一个大花盆:“在……在那下面。”
  移开大花盆,民警用铁锹挖出了李克勤藏匿的手枪,正是董峻岭的那支。张峰的心落了地。他又问谭家人,李克勤还存放在这里什么物品?谭家人又交出了两只红箱子,里面装的都是李克勤外逃所需的衣物和一些细软等。
  张峰命人马上提审李克勤。李克勤一进审讯室,先是看见了桌上的两只红箱子,脸色立刻灰了。两只眼睛在张峰的脸上扫来扫去。
  张峰拿起那把从大花盆下挖出的手枪,走到李克勤面前,用手拍了拍,“你不会不认识吧?”
  李克勤一下子瘫软在地,民警把他提起来按在椅子上。
  张峰问:“李克勤,你明白我想问你什么问题了吧?”
  李克勤有气无力地说:“给我一点儿时间。”
  一个小时过去了,脸色土灰的李克勤说:“董峻岭是我杀的,但这不是我的本意,我是被逼无奈……”
  董峻岭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了军的董峻岭兴奋之余,内心不免有些忧虑,参军前,他曾劝李克勤和自己一起当共产党的兵,没想到李克勤阴着脸说:“君子不党,鸟兽不可同群,弟弟请我入共产党,岂不是同哥哥我开玩笑!”
  董峻岭还以为李克勤是不结党的正人君子,不想,工作中他无意看到一份情报,那是我情报人员搜集到的国民党二○八师谍报组特工名单,上面赫然写着李克勤的名字。董峻岭有些不相信,跑去问李克勤,李克勤见已暴露,咒骂起“匪共”来。董峻岭这才明白,这个以前对己如亲哥哥般的人,已经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董峻岭只知道李克勤当了国民党特务,但还不知道李克勤已经接受了潜伏任务,把枪口暗中对准了自己这个结拜弟兄。大批特务开始了有计划地外逃的时候,因为李克勤过去没有血债,便于隐藏,所以,谍报组就命令他潜伏下来,具体任务是搜集重要情报、暗杀革命干部、破坏社会治安,迎接国民党重返大陆。
  因为被董峻岭戳穿了伪装面具,李克勤恼羞成怒,与董峻岭争吵起来。李克勤咬牙切齿地说从此两人分道扬镳,互不相认。而重情义的董峻岭则洒泪规劝李克勤弃暗投明,把当潜伏特务的事向政府坦白,取得政府宽大,做个新人,并历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董峻岭和李克勤在校读书的时候,董峻岭的才气就在李克勤之上,参加革命后的董峻岭,更加显露出青年才俊,说到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贡献时慷慨激昂,说到今后的前途时雄心勃勃,一点也没注意李克勤扫向自己腰间手枪时露出的一丝凶光。
  李克勤打断董峻岭的激昂演说,阴郁地问:“你该不会去揭发我吧?”
  董峻岭一愣,对说动李克勤自首他是满怀希望的,根本没动揭发李克勤的念头。
  李克勤把董峻岭的迟疑看作是他要去揭发他的反应,站起来愤恨离去。董峻岭却没看透李克勤的心理,对李克勤的背影说:“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想通了,我陪着你去自首!”
  李克勤把自己已经暴露的消息报告给单线联系的特工,特工指示他干掉董峻岭,并做好准备转移。于是,李克勤开始了他的谋杀计划。
  一个寒冷的早上,圆明园遗址厚厚的水汽中,李克勤匆匆行走着,他不时回头窥视有没有人跟踪。走到三仙洞洞口的时候,他又回头张望了一下,然后钻进了洞口。这一带的农田都属于他家,几个长工替他家耕作,他虽然没下地务过农,但家里有多少农田他还是知道的,小时候他也常和董峻岭到三仙洞里玩耍。
  三仙洞里还如从前一样幽静阴暗,极少有人出入,在洞里开枪杀人,枪声不会传出去,尸体也便于藏匿。
  
  7
  选中作案地点后,李克勤收起脸上的阴霾,把董峻岭叫到自己家里。董峻岭以为李克勤想明白了,还像以往一样与李克勤一起吃中午饭,李克勤特意拿来酒,两兄弟边吃饭边叙旧。其间,董峻岭还关切地询问李克勤是否想通了,如果他愿意,自己随时陪他到政府去自首。李克勤说,自己的确已经想明白了,明天就到政府去自首。董峻岭听了信以为真,高兴得连喝了两口酒。
  吃罢饭,李克勤来了闲情逸致,非拉着董峻岭到镇子外转转。三转两转的,李克勤就把董峻岭引进了圆明园遗址。李克勤边走边动情回忆儿时往事,也感染了董峻岭,两人嬉笑打闹地就到了三仙洞的洞口。
  坐在洞口休息的时候,李克勤对董峻岭的手枪产生了兴趣,“弟弟,让我看看你的枪,我还没摆弄过这玩意儿呢!”董峻岭犹豫了一下,从枪套里抽出枪,举到李克勤面前,并不撒手,“看吧!”
  “你撒手,我弄不坏!”李克勤硬从董峻岭手里把手枪抽了出去,很稀罕地玩了一会说:“弟弟,听说这洞里有狐狸,咱们去看看,说不定碰上,咱用这支枪打死它!”说着,不顾董峻岭的阻拦,钻进了三仙洞。董峻岭只好跟了进去。
  洞顶的塌陷,让洞里并不太暗。钻进洞的董峻岭说,“哥,哪有狐狸呀?咱们回去吧!”说着,他欲拿回自己的手枪。
  李克勤闪开董峻岭的手说:“就在里边,我以前看见过,哎!你看!”李克勤手指着洞里,同时,他往前推了一把董峻岭,自己闪到董峻岭身后。此时,年轻善良的董峻岭仍没察觉出李克勤已经露出锋芒的杀机。
  “里面那么黑,哪有狐狸呀?” 董峻岭往洞的深处走了几步,停了下来,突然感觉身后不对劲儿,紧跟身后的李克勤呼吸节奏有些乱。董峻岭停下脚步,预感到了什么,问,“哥,你怎么了?”
  紧贴在他身后的李克勤不语。洞里很静,静得只有李克勤急促而粗重的呼吸声。董峻岭想回头,后脑却被什么顶住,同时,耳边传来扣动扳机的声音,“哥,你想干什么?”
  “弟弟,对不起了!” 李克勤说。一声闷响。董峻岭栽倒在地。
  李克勤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外面的动静,蹲下去,见董峻岭一动不动,知道是死了。他用手刨土,想把尸体埋上,但突然听见洞外好像有声音,于是慌忙搬来一块大石板,压住董峻岭的头,算是象征性地掩埋了结拜兄弟。
  李克勤回去后,匆忙准备逃跑时带的物品,两只箱子连同手枪和子弹被他送到西城区宫门口九条12号的朋友家里暂存,然后焦急地等待单线联系特工来接应他外逃,其间,还假惺惺地不时去看望安慰董峻岭的母亲。
  一直等到董峻岭的尸体被发现,也没人接应李克勤。如热锅蚂蚁般的李克勤忍不住又去找单线联系的特工,没想到单线联系的特工却下落不明。董峻岭的尸体被发现的第二天,正当他决定逃离北平,与家人告别的时候,被冲进来的公安战士抓住了。
  被关起来的李克勤自知不妙,为了销毁证据,他托唐三儿给家里捎信,让家人把他存在九条的手枪毁掉。但他做梦也没想到,小偷唐三儿竟然是探子,他写的纸条不但没能起到销毁证据的作用,反给张峰提供了破案线索,纸条也成为他犯罪的铁证。
  董峻岭被害令人惋惜,在建国前夕尖锐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下,年轻的他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性,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特务凶手李克勤被判处死刑公开枪决后,董峻岭被葬在他遇难的三仙洞附近,一个木制的墓碑上写“董峻岭之墓”。上个世纪80年代,圆明园开始复建,董峻岭的墓地连同他的故事越来越深地隐进历史。然而,董峻岭那一代人为开国的付出,历史却无法埋没。
转载自《东方剑》,作者/穆玉敏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西柏坡这个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浩浩荡荡迁往古都北平。
  事先,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已经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做好了准备。中南海为皇家禁苑,而且那里具备办公和居住以及商讨建国大计所需的最好条件和便利,但毛泽东却拒绝了。全国尚未解放,他哪里肯住进紫禁城。行进到群峰叠翠,泉泽遍野的北平西郊的时候,为那里的如画风景驻足。于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中央首长也都随毛泽东入住香山。毛泽东选中了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住过的双清别墅,夕阳下东望,上空蒸腾着白色水汽的圆明园就被纳入视野了。20年前,毛泽东在与圆明园接壤的北京大学做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劫后的圆明园也是一片的河流湖泊。
  在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北平市公安局就对西郊一带,特别是香山脚下的海淀地区展开了系统的调查清理工作,控制敌情,平稳秩序,为党中央进平做好了充分准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在香山住到第五天的时候,一宗命案,令北平市公安局,特别是海淀郊六分局局长张峰大为紧张。
  
  1
  应该说,张峰的紧张从1948年12月23日就开始了。那天是海淀刚解放的第十天。海淀是北平解放最早的地区,那时,北平城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桶般围住,驻扎在海淀的国民党守军见势不妙南逃,负责地区治安的国民党郊六警察分局的警务人员也自身不保,除了南逃的外,或逃进城去躲避,或开了小差。
  23日上午,被任命为郊六公安分局局长的张峰出西直门奔了海淀,他身后仅有3名公安民警,单薄4个人要去接管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郊六分局。北平城尚未解放,所以,北平市公安局暂时沿用旧名称,还叫郊六分局,只是改“警察”为“公安”。
  张峰4人风尘仆仆到了位于西郊海淀镇的郊六警察分局,眼前的情形让他又气又恨。宽敞的警察分局大院子里,仅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国民党警察用呆滞的眼光看着他们。张峰问:“你们局长呢?”
  “都走了!”国民党警察抬手指了一下天上。
  张峰在院子里各处转了一圈,气得一跺脚,“就留下一个空架子和烂摊子!”
  张峰不甘心,转身带着3名民警去基层分驻所和派出所看究竟。海淀地区自古是北平城的西北大门,清朝的时候在海淀设有制台衙门,也就是总督衙门,总督是“制台”的尊称,制台衙门就是总督的办公处所。通常,总督是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省或数省的政治、军事大权,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而区区西郊海淀却设了一个制台衙门,一来,战略位置重要,二来,西郊是“京旗外三营”的驻扎地。“京旗外三营”也叫“西郊三大营”,圆明园护军营、香山健锐营和蓝靛厂外火器营,十几万八旗将士,还不包括家眷仆佣等,都驻扎在海淀地区。所以,海淀的地方吏治机构健全,民国时期的警察支局和日伪的警察分署警力都十分充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建在这里的郊六警察分局的警察人数也多于其他分局。
  张峰看到的情形让他更加的恼怒,所有分驻所和派出所竟然空无一人,剩下的只有空空如也的房子。
  看着身旁同样焦急无奈的3名民警,心情紧张的张峰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一直紧紧攥住枪把的手慢慢松开。他深知自己肩上扛着千斤重担,他今天来接管警察局仅是打前站的,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地点要设在海淀,并且,北平市委、市政府以及准备接管北平城的全体干部将于几天后陆续进驻海淀待命,他必须提前把海淀的社会秩序治理好。还有,他来接管前,公安局长谭政文告诉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华北局机关、毛主席和党中央要从西郊进北平,可能还要在香山逗留,要他接管国民党警察局后立即着手摸清海淀地区的敌社情,迎接党中央迁平。
  “走!”张峰领着民警又回到分局,命那几个老弱病残警察找来纸墨,书写告示张贴出去,要求国民党警员全部回来听从分配。同时,命令当地保甲人员通知家住在当地的国民党警察立即回局报到。
  与此同时,张峰不等不靠,指挥前来配合他接管的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昼夜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协助政府工作,并配合中央警卫团对香山公园内部进行反复清理。很快,一些国民党警察回来报到了,张峰布置他们清查户口,对特务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进行登记。
  张峰的工作并不顺利,因为海淀地区的敌社情太过复杂,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谍报、剿总系统的清共委员会、先锋队、突击队、军民合作站、稽察队、工作队等反动组织都在西郊建有机构,并且势力雄厚。见大势已去,这些反动组织和机构的成员潜伏起来。北平城被围前,城里的中统、军统等特务机构人员也纷纷跑到这里避风头。傅作义部队也被集中到西郊接受收编,更有大批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在这一地区聚集。其中不乏进行各种反动破坏活动的组织和人员,比如傅作义部中一些反抗改编的下级反动军官鼓动士兵公开闹事。散兵游勇与当地土匪沆瀣一气,各种反动会道门也在趁机散布谣言搞破坏,使海淀地区的治安状况混乱到极点。
  尽管张峰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但还是不断发生各种案件,特别是涉武器案件,仅1949年1月一个月内就发生了数起破坏活动:1月6日,一伙武装土匪闯进青龙桥龙背村居民刘官堂的家里,光天化日下抢走一千余斤粮食; 7日,驻海淀兰靛厂人民解放军山炮营门前发现被人埋置了一枚炸弹;21日,几个村民在香山路上被一枚手榴弹炸死炸伤;28日,香山下的居民王秀山的院子里被投进去一枚手榴弹,甚至公安局门外也发现了手榴弹。
  张峰他们夜以继日破案,冒着各种风险清除可能威胁党中央进驻香山的各种隐患,终于保证了党中央顺利入住香山。疲惫不堪的张峰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突然又接到报案,海淀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的年轻干部董峻岭失踪了。失踪的董峻岭随身携带一把德国造手枪。
  
  2
  张峰一听,脑子就大了,他最怕出涉枪案件,威胁实在太大了。上个月的一天,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汽车在北海桥头突遭冷枪,司机和警卫员下车检查,发现子弹是无声手枪射出的,击中了汽车后玻璃,幸好聂荣臻当时不在车上,不然后果难料。有目击者看见袭击者作案后钻进了附近的胡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命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追查枪手,尽快破案。谭政文带领侦查员把北平翻了一个遍,也没查出个眉目来,现在又发生了佩枪干部失踪案。
  张峰立即赶去西苑,董峻岭所在的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的地点在西苑,离海淀镇很近。
  董峻岭就出生在西苑本地,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轻上进,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组织分配到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工作。董峻岭的同事们说,董峻岭事业心很强,工作努力,为人也好,只是年轻,没什么工作经验,失踪的时候刚满22岁。
  董峻岭的母亲见到前去访问的张峰,更加的焦急不安。她告诉张峰,三天前的早晨,董峻岭像往常一样离家去上班,晚上很晚了还没回家。因为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的工作很忙,儿子工作也肯吃苦,经常很晚才回去,家里已经习惯了,所以,母亲并没太担心。但是,第二天早上,见儿子依然没回家,母亲心里有些不踏实了。儿子很孝敬,平素也有不回家过夜的时候,但总会请人给家里带口信,这次却没人帮助给家里传话。儿子一夜未回,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董峻岭的母亲越想越不放心,锁上家门,径直奔了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去找儿子。儿子的领导和同事的话,更加重了董峻岭母亲的慌乱。儿子的领导说,董峻岭昨天上午就外出工作了,同事们也一直没见他回来。
  张峰结束访问,安抚了董峻岭的母亲后离开。路上,他把初步了解的情况分析了一下,认为董峻岭不可能做出类似投敌或者出乎意料的事,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属于半军事机构,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外出一律要请假,特别是佩枪外出过夜,要经过上级领导批准。不会投敌,又没向领导请假,最大的可能是董峻岭遇到了不测。 董峻岭的失踪惊动了中央警卫团和中央办公厅,也引起了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的警觉。毛主席住进双清别墅不过5天,董峻岭的失踪地点又近离香山,不由人不联想失踪的背后可能隐藏有阴谋。
  李克农马上在颐和园召开中央社会部专门会议。当时公安部还没成立,中央社会部行使的实际上是公安部的权力。会上,张峰把调查来的情况作了汇报。包括李克农和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董峻岭的失踪凶多吉少,并且,可能对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构成威胁。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虽然住在香山,但经常到北平城里主持和参加各种活动,与平民近距离接触,有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还留在城里过夜。如果董峻岭遭遇不测,手枪落到敌人手里,无疑对中央领导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敌情复杂,咱们不能不把事件想得严重些!”李克农说着,目光转向谭政文,“光靠一个小郊六分局不行,你的侦讯处也要介入调查。”
  谭政文点头,并说:“我已经布置聂荣臻同志汽车枪击案调查组了,让他们把两起案件合并起来一起搞。”
  考虑到张峰的郊六分局人员紧张,除了市公安局侦讯处投入调查外,谭政文还另给张峰增派了警力,李克农也特派了驻守西苑的中社部干部协同调查董峻岭失踪案。李克农问张峰,“怎么样?能不能尽快查清楚?”
  张峰一点儿不含糊,挺挺胸脯:“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3
  张峰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流散军人身上。董峻岭整天和流散军人打交道,那是一大批人,据不完全统计,北平市有4万流散军人,他们个个手里有武器,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危险对象。虽然解放军入城的当天,市长叶剑英就成立了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自己亲自任主任,收容和处理流散军人和散兵游勇,收缴枪支武器。但是工作三个月,收容和处理了两万多名国民党流散官兵,保守的估计,最少还有1万散兵流散于北平城郊,对北平的治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张峰把与董峻岭接触过的二百多名流散军人都查了个遍,还捎带着破获了几起国民党散兵游勇祸害百姓的案件,最后目标锁在了一个叫张大奎的流散军人身上。董峻岭的同事反映,董峻岭在收缴张大奎手枪的时候,张大奎可能是喝多了,就是不把手枪交给董峻岭,还把董峻岭推了一个趔趄。手枪被董峻岭强行收缴后,张大奎骂骂咧咧地走了,到了门口,回头对董峻岭说,“我知道你家住哪,哪天找你算账去!”
  张峰他们在一家小旅店里找到了张大奎,他又喝多了,把董峻岭交给他的遣返费都花光了。张峰没在张大奎身上查出嫌疑。
  转眼十几天就过去了。这天,张峰正在翻阅流散军人登记名册,一民警跑来向他汇报:“刚才,在街上听一个老乡说,圆明园遗址的三仙洞里有一个死人!”
  张峰立即意识到什么,赶忙让民警把那个老乡找来带路,一起去看究竟。
  北平的四月虽然凉意十足,万物却也开始复苏,香山脚下圆明园的大片湿地和一块块不规则稻田里,虽然人迹稀少,却也掩不住生机。湿地是过去的湖泊逐渐演变而成的,而稻田则是在湿地上开垦的。张峰吸着四周弥漫香草与阳光的味道,一堆堆雕刻精美的残石提醒张峰,脚下就是那个清朝鼎盛时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园圆明园,虽然毁于八国联军之手,但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民族的记忆。
  “你是怎么发现死人的?”张峰边走边问那个老乡。
  老乡不老,四十多岁的农人,他答,“我去三仙洞外边‘筛土’,到洞里去解手,看见地上趴着一个人。”
  农人说的“筛土”,就是筛圆明园遗址的土,从中得到被焚后落入泥土中的金银财宝等。筛土农人说,圆明园毁灭后,这一带不少人就以“筛土”为业。初期的时候,往往大有所得,以至于附近流行一句民谚:“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后来,虽然收获越来越少了,但是冬闲的时候,还是有个别人去“筛土”。
  张峰一行人跟在筛土农人身后左转右绕,终于到了目的地。筛土农人指指四周,“听过去一起筛土的人说过,这里叫‘西峰秀色’,以前是一个小岛,四面都是水。”又指着一片残垣断壁说,这是正殿,雍正皇帝经常住在这里。
  “那么说,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了?”张峰问着,环顾四周,见正殿遗迹西面有巨石叠成的小山,山前似是一个遗存的小型瀑布。
  “就是皇帝的寝宫,” 筛土农人说,“听以前一起筛土的人说,这个瀑布被乾隆皇帝赐名‘小匡庐’,瀑布后面就是三仙洞,那个死人就在里边。”
  筛土农人引领张峰他们绕过瀑布,钻进一个大洞口,张峰看到,这是一个人造的山体。“这个洞可大了,装得下百十号人。” 筛土农人说,“圆明园给洋人烧了后,这个洞一直没被毁,抗战闹鬼子的时候,这个洞还好好的,我们村的人经常跑到洞里躲避日本鬼子,现在不行了,有的地方塌了。”
  进了洞口,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适应了一会儿洞里的光线后,张峰看到,洞里果然很大,人可以直立行走,基本不用弯腰。
  走了二十多米后,筛土农人一指前面,“看!就在那儿!”
  借着洞体塌陷处射进的光,张峰先是看见一双解放鞋和土黄色的军装,他心里一紧,土黄色是解放军军装的颜色。借着亮光,张峰看见,那个穿土黄色军装的人面朝下趴在地上,一个弹壳落在解放鞋边,头上压着一块大石板。
  张峰马上令人拍照。张峰在解放区接受过刑事侦查业务的培训,又做过边区人民公安局的领导干部,在刑事侦查方面多少有些经验。
  尸体头上的石板被掀去,张峰看见脑袋下的黄土上有星星点点的深色,他知道,那是喷溅的血和脑浆。尸体的后脑有一个弹孔,说明子弹是从后脑打入的。
  尸体面朝上翻过来。天光照在尸体脸上,无论张峰怎么辨认,也不能与董峻岭的照片划等号,因为死者的脸基本上被子弹击碎了。
  张峰马上去摸尸体腰上的枪套,枪套是空的!
  经过董峻岭的家人和同事辨认,死者正是失踪了半个月的董峻岭。
  
  4
  这显然是一起谋杀案!凶手的目的是杀人还是抢枪呢?杀人的性质已然严重,而如果杀人的目的是抢枪,后果则更不堪设想。抢枪的目的是什么?该不会是针对驻扎在香山的党中央领导吧?!
  想到这里,张峰出了一身的冷汗。
  经过法医解剖认定,董峻岭死于他失踪的当天或者第二天。根据董峻岭后脑的弹着点痕迹和提取的弹壳上的痕迹检验,董峻岭是被近距离开枪打死的,枪口紧贴后脑,而打死董峻岭的枪,推测很可能就是董峻岭自己的。
  案情研究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从董峻岭身上其他部位无捆绑、搏斗等痕迹这一点上来看,他是自觉走进山洞的。从董峻岭后脑中枪看,是凶手拿着董峻岭的枪,贴着他的后脑开的枪。董峻岭会在什么情况下自觉走进山洞?什么情况下又会出现董峻岭把自己的手枪交给凶手?
  分析来分析去,大家认为,凶手应该是与董峻岭熟悉或者认识的人。
  张峰认为这个推断能成立,因为打死董峻岭后,又在他惨不忍睹的头上压上一块大石板,这也是熟人作案的特征。凶手可能与董峻岭认识,不忍董峻岭的惨象暴露,于是用石板压住,给董峻岭留下最后的尊严,或者留下自己的一丝愧疚,然后携枪潜逃。
  张峰和市公安局侦讯处的同志分头去工作,一部分人去查访董峻岭的亲朋好友,一部分人访问当地群众,了解案发前什么人到过三仙洞,有没有人听到三仙洞方向的枪声,还有一部分人去了解三仙洞附近的农田归谁家种。
  线索越来越多地汇集到了张峰那里,在这些线索里,一个人渐渐从迷雾中露出面目。那人叫李克勤,是董峻岭的邻居,从小与董峻岭一起长大,一直很要好。李克勤出身地主,三仙洞附近的农田大部是他家的,他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有杀人藏尸的条件。并且,李克勤是国民党二○八师谍报组的特工,受过训练,会使用枪支。 张峰围绕着李克勤深入展开调查工作,又发现了一些疑点。
  有人看见,董峻岭失踪的前一天,曾在李克勤家里和李克勤一起吃午饭。董峻岭家虽不及李克勤家富有,但是两个青年人是同学,关系很好,解放前还结为拜把兄弟,董峻岭小李克勤一岁,平时董峻岭就叫李克勤“哥哥”,李克勤喊董峻岭“弟弟”。
  但是,解放前夕,据董峻岭的一个同学提供,两个人的关系突然不如过去好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有同学看见两人吵架。
  询问董峻岭的家人,也不知道两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伤了和气。
  “是不是董峻岭发现了李克勤秘密加入了国民党二○八师,成为谍报组的一名特工呢?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有可能成为李克勤的作案动机。”张峰想。
  张峰带着疑问去找董峻岭的母亲。在问及李克勤有没有可能杀人的时候,董峻岭的母亲忙说:“不会!不会是克勤,他就像我的亲生儿子,怎么会打死他弟弟呢?” 董峻岭的母亲头连连摇着,“我儿子失踪后,克勤对我很关心,几乎每天都来安慰我。”
  张峰耐心启发董峻岭的母亲,回忆一下,董峻岭失踪后,李克勤有没有反常的地方。
  张峰走后,董峻岭的母亲一夜未眠。她反复回想,这才感觉李克勤还真有反常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她就迫不及待地去找张峰。董峻岭的母亲对张峰说的一番话,更坚定了张峰认定李克勤与案件有染的决心。
  董峻岭的母亲说,发现董峻岭尸体的当天,全村好多人都跑去三仙洞看热闹。董峻岭的母亲预感到死者是自己的儿子,不敢去,让丈夫去看究竟,自己躲在家里抹眼泪。
  正难过,李克勤跑了来,进门就说:“我弟弟找到了!在三仙洞里,被人打死了!”
  董峻岭的母亲立即哭出声来,问他:“你看见了?确实是你弟弟?”
  李克勤一愣,没回答,匆匆离开了。董峻岭的母亲想去三仙洞看看那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两腿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前去看究竟的董峻岭的父亲匆忙回来了,说公安局不让近前,他向那个筛土农人打听,筛土农人说,脸给打烂了,看不出模样来,不知道是不是儿子。
  董峻岭的母亲还说,李克勤对她说儿子被打死的时候,表情有点儿怪,看不出伤心的样子,反倒有点儿惊慌。这俩孩子从小就投缘,一天到晚长在一块,好得分不开,上中学时,一次峻岭病得厉害,克勤以为他要死了,拉着他的手哭个不停。怎么这次知道峻岭死了,一滴眼泪也没流呀?
  李克勤根本没去现场,他是怎么知道董峻岭被人打死在三仙洞里呢?退一步说,死者脸部损毁严重,现场有认识董峻岭的村人也辨别不出是不是董峻岭。张峰立即请示谭政文局长,马上拘捕李克勤,以防止李克勤逃走,当时北平的国民党政府机构和特务组织人员正纷纷逃往台湾。
  
  5
  张峰亲自参与审讯李克勤。
  李克勤显然受过特工训练,非常镇静。他承认自己是特工,也承认与董峻岭的结拜兄弟关系,还承认董峻岭失踪的前一天,他把董峻岭叫到家里吃饭,两人既然是兄弟,经常在一起吃饭,不算不正常。但他不承认与董峻岭的死有关。
  “你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张峰追问李克勤。
  “没发生什么,就是喝酒聊天。”李克勤回答,“吃完饭后,我弟弟就走了,我有事儿到城里去了。”李克勤还为自己找了一个证人。
  张峰差人去找那个证明人了解,证明人说出的情况与李克勤的交代完全吻合。证人午后与李克勤搭伙一起进城,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来。
  至于与董峻岭的关系变化,李克勤不认可,“兄弟之间也有打架的时候,如果我俩真伤了情分,就不可能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了。”
  在被问到没去现场看就知道了董峻岭被打死在三仙洞里的时候,李克勤一口否认曾经对董峻岭的母亲说过这话,“肯定是我弟弟死了,她老人家伤心至极,记错了。”
  无论怎么审讯,李克勤都不乱方寸,始终如上回答。虽然有作案动机,但是李克勤却没有作案时间。并且,由于洞内在勘查前已经进去一些看热闹的群众,现场破坏严重,没能提取到可疑足迹,无法与李克勤的足迹相比对。
  拿不下李克勤的口供,又没有痕迹物证佐证,董峻岭手枪的下落追查不下去了。手枪的下落搞不明,隐患就不能消除。张峰紧锁眉头想对策,思索再三,决定采用特殊手段获取李克勤作案的证据。
  李克勤被关进了拘留所。他依然沉着,在监号众多的地痞小偷里,他自视清高独自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不与那些社会底层的穷酸为伍。
  张峰虽然破案心切,但他知道,李克勤是不是凶手,时间会证实。俗话说,是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果然,李克勤的矜持只保持了三天,就与一个叫唐三儿的人搭讪上了。
  唐三儿是海淀镇的一个惯偷,前些日子作案刚被抓住过,关了两天就放了,昨天又偷了人家的东西,被事主认出来了,于是又给抓住送进了拘留所。
  唐三儿一见李克勤,赶忙热情地凑过去。唐三儿也曾偷过李克勤家的东西,不过李克勤没难为唐三儿。唐三儿也有良心,从那以后,再也没偷过李克勤家。唐三儿尊称李克勤“先生”,悄悄问李克勤,“先生,您这是犯什么事儿了?怎么也给弄进来了?”
  见李克勤无奈地摇头,唐三儿又凑近李克勤悄悄说:“先生,我这回就偷了一点儿东西,顶多关一两天就能放出去了。先生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事儿,尽管说。”
  “没有!没有!”李克勤连连摇头。
  第二天傍晚,一个看守员巡视到门外,唐三儿急忙扑过去问:“长官!长官!”
  看守员训斥:“什么长官!叫‘政府’!”
  “是!报告政府!”唐三儿马上改口,“ 我这回真的没偷着什么东西,明天能不能放了我?”
  看守员说:“不是你没偷着,是你看走眼了,那家人没钱,要不你会偷不着东西?算你走运,明天就放你。不过,你得好好写份保证书。”说完,看守员把白纸和铅笔隔窗递给他。
  唐三儿赶紧坐一旁写保证书。唐三儿识字不多,不时地问李克勤,认罪的“罪”怎么写?赎罪的“赎”怎么写。问着问着,唐三儿干脆把纸和笔塞给李克勤:“先生,你帮帮忙,替我写吧!我出去后,你有什么事儿,也帮你!”
  “行!”李克勤接过纸和笔,压低声音,“三儿,你明天出去,能不能给我妈捎个信?我妈还不知道我给关在这儿了呢。”
  “包在我身上!”唐三儿拍拍胸脯子,“是捎口信,还是捎纸条?”
  李克勤垂下眼帘,没回答。
  第二天一早,唐三儿就拿着李克勤替他写的保证书,趴在门口等着看守员。好不容易把看守员盼来了,唐三儿高声喊:“报告政府!我的保证书写好了!”
  看守员接过去看了看说:“便宜了你!收拾一下,一会儿就放你!”
  “哎!感谢政府宽大!”唐三儿高兴得直蹦高。看守员拿着保证书走了,唐三儿把一个破褥子卷起来抱在怀里,对李克勤说:“先生,我可要先出去了,你在这里保重吧!”
  李克勤悄悄把一张纸条塞进唐三儿的上衣口袋,附在唐三儿耳朵边:“一定要亲自交给我妈!”
  唐三儿立即严肃起来,鸡吃米一样点头。外面看守员高声叫唐三儿出狱,唐三儿点头哈腰离开了监号。
  
  6
  唐三儿离开监号没回家,而是被带到了张峰面前,这就是张峰的特殊手段——监所侦查。
  事后李克勤交代,他在接受特务训练的时候,负责培训他们的特务首领以前是警察头子,顶看不起共产党的人民公安,他讽刺解放区的人民公安都是土包子,根本不懂侦查手段。故而,身陷囹圄的李克勤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更没有察觉唐三儿是张峰特意安排进去获取他证据的。
  李克勤的纸条上写:“妈,快把存在九条的东西毁掉。”张峰乐了:“露馅了!”
  张峰马上带人进北平城找“九条”。北平城里的“九条”有六七个,逐个筛选后,认定西城区宫门口九条是李克勤纸条上说的那个“九条”。因为宫门口九条12号一个姓谭的大户人家的长子与李克勤是同一个人介绍,同一时间参加的国民党二○八师。 姓谭的大户人家的院墙高大,张峰等人敲了半天门,里面也没动静,一个民警性子急,敲门的时候动作过于猛烈,手里的枪走了火。这下,深宅大院里有了声响,传出女人的惊叫哭喊声。
  门打开后,趁着谭家人惊慌失措,张峰就势劈头就问:“赶快把李克勤存在这的东西交出来!”
  哭哭啼啼的是谭家大女儿,她哆嗦着用又白又细的手指了指院子里的一个大花盆:“在……在那下面。”
  移开大花盆,民警用铁锹挖出了李克勤藏匿的手枪,正是董峻岭的那支。张峰的心落了地。他又问谭家人,李克勤还存放在这里什么物品?谭家人又交出了两只红箱子,里面装的都是李克勤外逃所需的衣物和一些细软等。
  张峰命人马上提审李克勤。李克勤一进审讯室,先是看见了桌上的两只红箱子,脸色立刻灰了。两只眼睛在张峰的脸上扫来扫去。
  张峰拿起那把从大花盆下挖出的手枪,走到李克勤面前,用手拍了拍,“你不会不认识吧?”
  李克勤一下子瘫软在地,民警把他提起来按在椅子上。
  张峰问:“李克勤,你明白我想问你什么问题了吧?”
  李克勤有气无力地说:“给我一点儿时间。”
  一个小时过去了,脸色土灰的李克勤说:“董峻岭是我杀的,但这不是我的本意,我是被逼无奈……”
  董峻岭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了军的董峻岭兴奋之余,内心不免有些忧虑,参军前,他曾劝李克勤和自己一起当共产党的兵,没想到李克勤阴着脸说:“君子不党,鸟兽不可同群,弟弟请我入共产党,岂不是同哥哥我开玩笑!”
  董峻岭还以为李克勤是不结党的正人君子,不想,工作中他无意看到一份情报,那是我情报人员搜集到的国民党二○八师谍报组特工名单,上面赫然写着李克勤的名字。董峻岭有些不相信,跑去问李克勤,李克勤见已暴露,咒骂起“匪共”来。董峻岭这才明白,这个以前对己如亲哥哥般的人,已经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董峻岭只知道李克勤当了国民党特务,但还不知道李克勤已经接受了潜伏任务,把枪口暗中对准了自己这个结拜弟兄。大批特务开始了有计划地外逃的时候,因为李克勤过去没有血债,便于隐藏,所以,谍报组就命令他潜伏下来,具体任务是搜集重要情报、暗杀革命干部、破坏社会治安,迎接国民党重返大陆。
  因为被董峻岭戳穿了伪装面具,李克勤恼羞成怒,与董峻岭争吵起来。李克勤咬牙切齿地说从此两人分道扬镳,互不相认。而重情义的董峻岭则洒泪规劝李克勤弃暗投明,把当潜伏特务的事向政府坦白,取得政府宽大,做个新人,并历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董峻岭和李克勤在校读书的时候,董峻岭的才气就在李克勤之上,参加革命后的董峻岭,更加显露出青年才俊,说到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贡献时慷慨激昂,说到今后的前途时雄心勃勃,一点也没注意李克勤扫向自己腰间手枪时露出的一丝凶光。
  李克勤打断董峻岭的激昂演说,阴郁地问:“你该不会去揭发我吧?”
  董峻岭一愣,对说动李克勤自首他是满怀希望的,根本没动揭发李克勤的念头。
  李克勤把董峻岭的迟疑看作是他要去揭发他的反应,站起来愤恨离去。董峻岭却没看透李克勤的心理,对李克勤的背影说:“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想通了,我陪着你去自首!”
  李克勤把自己已经暴露的消息报告给单线联系的特工,特工指示他干掉董峻岭,并做好准备转移。于是,李克勤开始了他的谋杀计划。
  一个寒冷的早上,圆明园遗址厚厚的水汽中,李克勤匆匆行走着,他不时回头窥视有没有人跟踪。走到三仙洞洞口的时候,他又回头张望了一下,然后钻进了洞口。这一带的农田都属于他家,几个长工替他家耕作,他虽然没下地务过农,但家里有多少农田他还是知道的,小时候他也常和董峻岭到三仙洞里玩耍。
  三仙洞里还如从前一样幽静阴暗,极少有人出入,在洞里开枪杀人,枪声不会传出去,尸体也便于藏匿。
  
  7
  选中作案地点后,李克勤收起脸上的阴霾,把董峻岭叫到自己家里。董峻岭以为李克勤想明白了,还像以往一样与李克勤一起吃中午饭,李克勤特意拿来酒,两兄弟边吃饭边叙旧。其间,董峻岭还关切地询问李克勤是否想通了,如果他愿意,自己随时陪他到政府去自首。李克勤说,自己的确已经想明白了,明天就到政府去自首。董峻岭听了信以为真,高兴得连喝了两口酒。
  吃罢饭,李克勤来了闲情逸致,非拉着董峻岭到镇子外转转。三转两转的,李克勤就把董峻岭引进了圆明园遗址。李克勤边走边动情回忆儿时往事,也感染了董峻岭,两人嬉笑打闹地就到了三仙洞的洞口。
  坐在洞口休息的时候,李克勤对董峻岭的手枪产生了兴趣,“弟弟,让我看看你的枪,我还没摆弄过这玩意儿呢!”董峻岭犹豫了一下,从枪套里抽出枪,举到李克勤面前,并不撒手,“看吧!”
  “你撒手,我弄不坏!”李克勤硬从董峻岭手里把手枪抽了出去,很稀罕地玩了一会说:“弟弟,听说这洞里有狐狸,咱们去看看,说不定碰上,咱用这支枪打死它!”说着,不顾董峻岭的阻拦,钻进了三仙洞。董峻岭只好跟了进去。
  洞顶的塌陷,让洞里并不太暗。钻进洞的董峻岭说,“哥,哪有狐狸呀?咱们回去吧!”说着,他欲拿回自己的手枪。
  李克勤闪开董峻岭的手说:“就在里边,我以前看见过,哎!你看!”李克勤手指着洞里,同时,他往前推了一把董峻岭,自己闪到董峻岭身后。此时,年轻善良的董峻岭仍没察觉出李克勤已经露出锋芒的杀机。
  “里面那么黑,哪有狐狸呀?” 董峻岭往洞的深处走了几步,停了下来,突然感觉身后不对劲儿,紧跟身后的李克勤呼吸节奏有些乱。董峻岭停下脚步,预感到了什么,问,“哥,你怎么了?”
  紧贴在他身后的李克勤不语。洞里很静,静得只有李克勤急促而粗重的呼吸声。董峻岭想回头,后脑却被什么顶住,同时,耳边传来扣动扳机的声音,“哥,你想干什么?”
  “弟弟,对不起了!” 李克勤说。一声闷响。董峻岭栽倒在地。
  李克勤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外面的动静,蹲下去,见董峻岭一动不动,知道是死了。他用手刨土,想把尸体埋上,但突然听见洞外好像有声音,于是慌忙搬来一块大石板,压住董峻岭的头,算是象征性地掩埋了结拜兄弟。
  李克勤回去后,匆忙准备逃跑时带的物品,两只箱子连同手枪和子弹被他送到西城区宫门口九条12号的朋友家里暂存,然后焦急地等待单线联系特工来接应他外逃,其间,还假惺惺地不时去看望安慰董峻岭的母亲。
  一直等到董峻岭的尸体被发现,也没人接应李克勤。如热锅蚂蚁般的李克勤忍不住又去找单线联系的特工,没想到单线联系的特工却下落不明。董峻岭的尸体被发现的第二天,正当他决定逃离北平,与家人告别的时候,被冲进来的公安战士抓住了。
  被关起来的李克勤自知不妙,为了销毁证据,他托唐三儿给家里捎信,让家人把他存在九条的手枪毁掉。但他做梦也没想到,小偷唐三儿竟然是探子,他写的纸条不但没能起到销毁证据的作用,反给张峰提供了破案线索,纸条也成为他犯罪的铁证。
  董峻岭被害令人惋惜,在建国前夕尖锐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下,年轻的他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性,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特务凶手李克勤被判处死刑公开枪决后,董峻岭被葬在他遇难的三仙洞附近,一个木制的墓碑上写“董峻岭之墓”。上个世纪80年代,圆明园开始复建,董峻岭的墓地连同他的故事越来越深地隐进历史。然而,董峻岭那一代人为开国的付出,历史却无法埋没。
楼主发狠了,更新这么多
这个太乱了,莫名其妙的
作者没到过北京?颐和园哪里去了?香山和圆明园啊!
1、当时有解放鞋吗?
2、既然有四万带枪的散兵游勇,这一只枪为什么这么关键?
sjzlhs 发表于 2015-12-7 00:06
1、当时有解放鞋吗?
2、既然有四万带枪的散兵游勇,这一只枪为什么这么关键?
就是就是,当年搞支枪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