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中国新富避税方式花样百出 富人该不该避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43:09
个税调整直指高收入阶层,但该阶层多年来也练就了自己的避税本领,众多高收入者每月缴纳的税款少得可怜。
                                                    富人该不该避税?

  富人们的节税避税,势必会导致富人们越来越富,穷人们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

  近日,国字号理财师培训传授税务筹划,这在主办方来说本来是一件推进财经税务领域专业化建设的好事,但不说好事变坏事,变成有争议的事情,却是一转眼之间的。因为这个培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节税避税”。
培训公开讲授“节税避税”内容一事经媒体披露后,社会争议也随之而来。网上、报上均有各类针对性评论,有些网评甚至颇为尖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认为此举有“公开帮富人免税漏税”之嫌。

  避税合法就应该避吗?

  对于目前社会的高收入人群,也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富人们来说,节税避税已经成为了目前积累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位年收入税前超过80万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最近刚刚因为基金发行获得了分红,他告诉记者,其实对于大额收入来说,稍微进行一些处理,就可能节约相当大的税款。他们的财务部门,也主动地帮助他想办法节税,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节税观念。从更高级别来说,许多企业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也会相应的提出节税要求,并且进行专业化操作。 (我的操盘助理,帐户盈亏精确把握… )

  有人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1笔20万元的个人收入款项,采用合理的节税避税方式,其税收至少可以少1万元。这对于日进斗金的中国富裕阶层来说,自然是有极大诱惑力的。但是节税避税,是一种以合法方式进行的税收手段。举例来说,在美国,“偷税”是一种恶意违法,而“避税”则是合法的,许多美国富豪都聘请专业人员为其避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其实目前社会对于节税避税的认识有误区。节税避税不但是富人们的专利,其实在百姓日常的理财活动中普遍存在。比如家庭保险。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参加保险所获得的各类赔偿是免税的。另外,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不断推出的分红类保险目前也暂不纳税。还有教育储蓄,教育储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国家规定免征利息税,单此一项,教育储蓄的实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档次储种高20%以上。

  其实近年来的媒体也对税务总局在节税避税上的态度进行过报道,总局有关官员对“税务筹划”做有条件默认,称“税收筹划空间比较大”,但应侧重于“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运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利用现行税收政策的缺陷、不足和漏洞上”。

  可能导致“马太效应”?

  但是担忧依然存在,最大的担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理财师的培训中公开讲授节税避税,是否会引起中国税收的大量下降。美国的例子是活生生的。2004年美国的公司税收占国内税收总额的比例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交纳的税收总额仅为1318亿美元,大大低于2000年的2000亿美元。在中国国内,目前主要企业税收总额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在中国税收观念仍然不普及的情况下,过分强调节税避税,是不是会造成原本并不完善的税收观念日益淡薄。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收入的整齐划一,税收观念是90年代之后刚刚开始形成的,中国的税收建设比起美国来,落后了半个世纪都不止。因此目前的政府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也没有建立起来,这都是一种基本的公共精神。过分强调节税避税,势必会导致中国公共利益的损失和公共精神的缺乏。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富人们的节税避税,势必会导致富人们越来越富,穷人们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形容好得越好,坏得越坏,多得越多,少得越少的现象,名字来源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目前中国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5,明显高出国际警戒线,如果还正面肯定“节税避税”,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美国有一个开旅馆的女大亨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只有小人物才交税”。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中国富人占有国民存款的至少80%,但到目前为止,普通工薪阶层仍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65%来自工薪阶层,这一比例比2000年的42.86%又增长20多个百分点。

  只有小人物才交税?

  只有小人物才交税,“我算不算小人物?公务员应该也是吧。我每月工资1000多,但还要交税,不像我舅舅,股份制私营企业,根本不交个人所得税,所有的钱都从公司里出。”公务员郭明对于自己的纳税情况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公务员工资本来就不高,但是税收是一分钱不能少的,而他的舅舅郭武兴自己开了一个私营企业,期间又吸收了许多社会资本,弄成了一个股份公司,现在根本不用给自己开工资,也就免除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郭武兴去年给自己买了一辆宾利,从公司的帐户上划的钱,他每天都要出入酒楼、娱乐场所等地,花销甚大,也是从公司帐面上走的钱,连其老婆孩子出国旅游等事情也都是以接待费的名义,采取实报实销的办法。这些记在公司帐户上的钱基本上算是发给郭武兴自己的工资,但却根本不需要纳税。

  其实,像郭武兴这样的避税方法在许多私营企业中广泛存在,郭的朋友高阿平同样也是采取不给自己开工资的方式来避交个人所得税,他给自己属下的几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工资也大都能不报税就不报税,大量采用发票等形式抵帐。

  教授医生避税

  除了私营业主外,教授医生等高收入阶层也是目前的避税主力。

  北京一个公关公司的负责人李叙对于教授避税的细节较为清楚。由于业务上的关系,他们公司需要经常请一些教授讲课或者帮助其他企业做员工培训等,一般来说,每次的讲课费都会用接待费、文体用品发票或者一些不规范的收据来冲抵。

  李叙对记者说:“大部分情况下,知名教授讲课一次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这些教授每个月都会讲数次课,普遍来说,都不会纳税。刚开始时,我们试图把他们的收入报税,但是很快就没有人愿意来了。”
与教授相比,医生这个高收入行业的纳税情况更不理想。几年前,严打红包是社会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一致要求,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收取红包的现象正在慢慢减少,许多医生并不愿意为了一点红包而冒风险。“我们也不用靠这个了。”一位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生对记者说。

  根据他的介绍,像他这样的医生,所在的科室不错,每年轻松能有20万的收入,而这其中需要交税的也就是不到5万的工资,因为只有自己所属的医院才会实行税款代扣制度,帮助他们交纳个人所得税。

  除了这5万块钱以外,医生们的收入大头——回扣和走穴出诊费大都以现金的形式收纳,很少有人能去主动申报纳税。这位医生向记者介绍说:“大家肯定不能靠医院的工资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回扣才是生活的希望所在,而这些钱虽然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并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也没有人会傻到去报税,另外,大医院的医生经常被人邀请出诊,只要你肯去,那些小医院小诊所已经高兴得不得了,谁还能想到替你去报税?”除了医生教授以外,演艺界和体育界的明星们也大都采取这些手段避税,数额更为巨大。

  多次发放工资也可避税

  如果说这还只是个人行为的话,包括许多外企在内的单位也在为自己的高收入员工想办法,帮助他们避税。

  2001年,北京市地税局组织开展税收查处,海淀区的纳税大户微软中国赫然在列:地税局查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应扣个人所得税案,共查补税款5100万元。北京税务稽查部门在对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检查中发现,该公司的部分员工从国外获得的认股权差价收入没有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

  而公司帮助员工避税的更为简易办法则是,采取每月多次发放工资和与发票报销相结合的报销方法。在北京一家私企上班的代小姐详细向记者解读了这一方法。她说,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的是累进税率,而且是按次交纳税款,这就使得许多公司采取分割发放工资,比如一个月分三次发放工资,这样的总纳税额就比一次发放要低,甚至不用纳税,而另外还要拿出一些收入让员工自己搜集发票来换取。“我们公司比较好一些,我见过有的公司一星期发一次工资的,当然每次都有不同的名义。”(稿件中提到人物皆为化名)
http://news2.jrj.com.cn/news/20050927/000000042635.htm个税调整直指高收入阶层,但该阶层多年来也练就了自己的避税本领,众多高收入者每月缴纳的税款少得可怜。
                                                    富人该不该避税?

  富人们的节税避税,势必会导致富人们越来越富,穷人们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

  近日,国字号理财师培训传授税务筹划,这在主办方来说本来是一件推进财经税务领域专业化建设的好事,但不说好事变坏事,变成有争议的事情,却是一转眼之间的。因为这个培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节税避税”。
培训公开讲授“节税避税”内容一事经媒体披露后,社会争议也随之而来。网上、报上均有各类针对性评论,有些网评甚至颇为尖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认为此举有“公开帮富人免税漏税”之嫌。

  避税合法就应该避吗?

  对于目前社会的高收入人群,也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富人们来说,节税避税已经成为了目前积累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位年收入税前超过80万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最近刚刚因为基金发行获得了分红,他告诉记者,其实对于大额收入来说,稍微进行一些处理,就可能节约相当大的税款。他们的财务部门,也主动地帮助他想办法节税,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节税观念。从更高级别来说,许多企业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也会相应的提出节税要求,并且进行专业化操作。 (我的操盘助理,帐户盈亏精确把握… )

  有人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1笔20万元的个人收入款项,采用合理的节税避税方式,其税收至少可以少1万元。这对于日进斗金的中国富裕阶层来说,自然是有极大诱惑力的。但是节税避税,是一种以合法方式进行的税收手段。举例来说,在美国,“偷税”是一种恶意违法,而“避税”则是合法的,许多美国富豪都聘请专业人员为其避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其实目前社会对于节税避税的认识有误区。节税避税不但是富人们的专利,其实在百姓日常的理财活动中普遍存在。比如家庭保险。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参加保险所获得的各类赔偿是免税的。另外,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不断推出的分红类保险目前也暂不纳税。还有教育储蓄,教育储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国家规定免征利息税,单此一项,教育储蓄的实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档次储种高20%以上。

  其实近年来的媒体也对税务总局在节税避税上的态度进行过报道,总局有关官员对“税务筹划”做有条件默认,称“税收筹划空间比较大”,但应侧重于“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运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利用现行税收政策的缺陷、不足和漏洞上”。

  可能导致“马太效应”?

  但是担忧依然存在,最大的担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理财师的培训中公开讲授节税避税,是否会引起中国税收的大量下降。美国的例子是活生生的。2004年美国的公司税收占国内税收总额的比例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交纳的税收总额仅为1318亿美元,大大低于2000年的2000亿美元。在中国国内,目前主要企业税收总额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在中国税收观念仍然不普及的情况下,过分强调节税避税,是不是会造成原本并不完善的税收观念日益淡薄。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收入的整齐划一,税收观念是90年代之后刚刚开始形成的,中国的税收建设比起美国来,落后了半个世纪都不止。因此目前的政府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也没有建立起来,这都是一种基本的公共精神。过分强调节税避税,势必会导致中国公共利益的损失和公共精神的缺乏。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富人们的节税避税,势必会导致富人们越来越富,穷人们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形容好得越好,坏得越坏,多得越多,少得越少的现象,名字来源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目前中国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5,明显高出国际警戒线,如果还正面肯定“节税避税”,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美国有一个开旅馆的女大亨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只有小人物才交税”。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中国富人占有国民存款的至少80%,但到目前为止,普通工薪阶层仍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65%来自工薪阶层,这一比例比2000年的42.86%又增长20多个百分点。

  只有小人物才交税?

  只有小人物才交税,“我算不算小人物?公务员应该也是吧。我每月工资1000多,但还要交税,不像我舅舅,股份制私营企业,根本不交个人所得税,所有的钱都从公司里出。”公务员郭明对于自己的纳税情况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公务员工资本来就不高,但是税收是一分钱不能少的,而他的舅舅郭武兴自己开了一个私营企业,期间又吸收了许多社会资本,弄成了一个股份公司,现在根本不用给自己开工资,也就免除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郭武兴去年给自己买了一辆宾利,从公司的帐户上划的钱,他每天都要出入酒楼、娱乐场所等地,花销甚大,也是从公司帐面上走的钱,连其老婆孩子出国旅游等事情也都是以接待费的名义,采取实报实销的办法。这些记在公司帐户上的钱基本上算是发给郭武兴自己的工资,但却根本不需要纳税。

  其实,像郭武兴这样的避税方法在许多私营企业中广泛存在,郭的朋友高阿平同样也是采取不给自己开工资的方式来避交个人所得税,他给自己属下的几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工资也大都能不报税就不报税,大量采用发票等形式抵帐。

  教授医生避税

  除了私营业主外,教授医生等高收入阶层也是目前的避税主力。

  北京一个公关公司的负责人李叙对于教授避税的细节较为清楚。由于业务上的关系,他们公司需要经常请一些教授讲课或者帮助其他企业做员工培训等,一般来说,每次的讲课费都会用接待费、文体用品发票或者一些不规范的收据来冲抵。

  李叙对记者说:“大部分情况下,知名教授讲课一次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这些教授每个月都会讲数次课,普遍来说,都不会纳税。刚开始时,我们试图把他们的收入报税,但是很快就没有人愿意来了。”
与教授相比,医生这个高收入行业的纳税情况更不理想。几年前,严打红包是社会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一致要求,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医务人员收取红包的现象正在慢慢减少,许多医生并不愿意为了一点红包而冒风险。“我们也不用靠这个了。”一位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生对记者说。

  根据他的介绍,像他这样的医生,所在的科室不错,每年轻松能有20万的收入,而这其中需要交税的也就是不到5万的工资,因为只有自己所属的医院才会实行税款代扣制度,帮助他们交纳个人所得税。

  除了这5万块钱以外,医生们的收入大头——回扣和走穴出诊费大都以现金的形式收纳,很少有人能去主动申报纳税。这位医生向记者介绍说:“大家肯定不能靠医院的工资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回扣才是生活的希望所在,而这些钱虽然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并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也没有人会傻到去报税,另外,大医院的医生经常被人邀请出诊,只要你肯去,那些小医院小诊所已经高兴得不得了,谁还能想到替你去报税?”除了医生教授以外,演艺界和体育界的明星们也大都采取这些手段避税,数额更为巨大。

  多次发放工资也可避税

  如果说这还只是个人行为的话,包括许多外企在内的单位也在为自己的高收入员工想办法,帮助他们避税。

  2001年,北京市地税局组织开展税收查处,海淀区的纳税大户微软中国赫然在列:地税局查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应扣个人所得税案,共查补税款5100万元。北京税务稽查部门在对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检查中发现,该公司的部分员工从国外获得的认股权差价收入没有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

  而公司帮助员工避税的更为简易办法则是,采取每月多次发放工资和与发票报销相结合的报销方法。在北京一家私企上班的代小姐详细向记者解读了这一方法。她说,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的是累进税率,而且是按次交纳税款,这就使得许多公司采取分割发放工资,比如一个月分三次发放工资,这样的总纳税额就比一次发放要低,甚至不用纳税,而另外还要拿出一些收入让员工自己搜集发票来换取。“我们公司比较好一些,我见过有的公司一星期发一次工资的,当然每次都有不同的名义。”(稿件中提到人物皆为化名)
http://news2.jrj.com.cn/news/20050927/000000042635.htm
这有什么该不该的问题?钱多又不咬手,能少交当然要少交,誰都一样,富人穷人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