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千年兴亡话岳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29:49
作者:沙梨熊



本文对岳飞本身的生平,史迹不与置评,关注的是历朝历代,隐在岳飞身后的制作人们。
   
    南宋,从赵,秦时的铁案一桩,到孝宗后的平反,乃至之后,关于岳飞的叙述,始终处于一种半温不火的尴尬境遇中。即便在岳飞之孙,时任户部侍郎的岳珂所修之《金陀粹编》里,关于岳飞之死,依旧隐讳,叙述的重点只在于其生前抗金事迹。终宋一朝,既有强烈的恢复情结,又不能不避高宗之讳,岳飞始终不能走上神坛。
   
    元朝,蒙元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论出身,蒙古本身也属于胡人系统,因此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政府行为的祭祀褒扬活动,不过,毕竟鉴于年代之不同,加之岳飞所抗之金国和蒙古的祖宗也有世仇,所以有元以来,整个是处于政府不鼓励,民间随你去的态势中。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好像对文史,舆论掌控的什么文治手段的确不感什么兴趣,或是说不在行。所以其所修的宋、辽、金三史,虽挂丞相脱脱之名,实际主修的却是宋,金之遗臣,因此在元版的《宋史》里,偶们居然看到这样的叙述“岳飞文武兼备,一代岂多见哉,高宗忍自弃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摆明了是吃元朝饭,想宋朝事的史官所修。在汉族士大夫的眼里,凡是汉人主政的年代就号称是所谓的“唐诗,宋词,汉文章”,一到了胡人王朝,即便是元曲,清戏之类的戏曲繁荣,也是倡优横行,末世景象。当然这并不代表汉族文人不借曲言志,文人从事编曲的大有人在,如此一来,戏码就别有看头,如《宋大将岳飞尽忠报国》一类的南戏,风靡一时,台上演的,底下看的汉人当然是心知肚明,可怜的是,蒙籍戏迷,FANS们也傻乎乎跟着一块喊好,实在是欺人太甚。
   
    朱明,有句话叫做“守得云开见月明”,用来形容岳飞在明朝的待遇那是再合适不过。洪武年间,岳飞受封为“武穆”,“历代三十七位名臣”之一,“靖魔大帝”,从祭历代帝王之太祀殿,此后封号是一路追加,特别是土木之变后,英宗北狩,举国震动。朝野间,都以靖康为鉴,于是一窝蜂的赶去拜神(中国人就这点,喜欢临时抱佛脚),各地建庙,刊布文集,文人题咏,纷至沓来。再往后,后金崛起,那就更要拜祖先了。岳飞的封号,创记录的达到“三界伏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的高度。可惜的是,烧香也没带来好运气,明朝两线作战,倒底还是罩不住,彩票最后还是被多尔衮中走了。
   
    大清,国朝初建,玩的是宝刀烈马,讲的是“留发不留头”,世仇鹏举,也就只有靠边站了,除了不要命的,再没谁敢往岳庙边上凑活了。雍正年间,干脆,把岳飞迁出了武庙。直到乾隆时,才有了微妙的变化。姜还是老的辣,在密布文网屡兴大狱的同时,弘历同学六次南巡,数度驾幸岳庙,题咏不断。抄几首,鉴赏一下:“读史常思忠孝诚,重瞻冢树拱佳城。莫须有狱何须很,义所重人死所轻。梓里秋风还忆昨,石门古月增如生。夜台犹切偏安愤,想对余杭气未平”。要不是看了落款是陈弘历,偶还以为是天地会陈近南写的。再看一段乾隆所撰《岳武穆论》“......夫以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皆能之,乃加之以文武皆备,仁智并施,精忠无贰,则古名将亦未有逮焉。知君命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兵于分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桧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与日月争光”。至此而后,钱彩所写《说岳》也一并开禁。不过关键在于,钦定宣传大纲规定,关于岳飞的叙述,一是突出忠君概念,二是淡化宋金争战。好一招诛心,就冲这一点,清朝的统驭手段就比当年蒙元强,活该打破“胡人无百年之国运”这一诅咒。
   
    好景毕竟不长,国内的超稳定结构毕竟挡不住晚清的风云激荡。岳飞再次被海外流亡的革命党人,捧上神坛。各种民族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而起。譬如安徽中学教员陈仲甫(陈独秀)搞的岳王会,江浙陶成章等的龙华会,统统都以岳飞为精神领袖,试看他们的会章:“凡入会,必供少保忠武王岳爷爷神位于中央,左首列杨将军再兴之神位,右首列牛皋之神位,左下列王将军佐之神位,右下列施义士全之神位,供三牲......刺左臂,歃血盟,祭文(黄纸写),四起四拜,誓毕,斩鸡头......”据说每次行事,都要重复以上程序。好像全世界民粹组织,远说当年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黑手党,近说哈马斯等等恐怖组织,都有类似行为,唯一的不同在于念的经而已。
   
    接下去就是晚清十年笔战,对战双方却又都是汉人。一方叫维新党,一方叫革命党。双方都想从故纸堆中找出国魂,不过梁启超爱讲的是汉唐故事,而党人喜欢说得却是宋明痛史。笔战经年,梁始终处于下风。也不能怪他,论国学,他碰上的是比他老师康师傅还BT的余杭章太炎;讲西学,南海汪兆铭开口就是“nation--state”,闭口是“民族の国家”,侃的是云山雾罩;说脏话,在吴稚辉口中,连太后,皇上都是“上海四马路的野鸡齤”,“巴黎扫马粪的小孩”,何况区区一个梁卓如,用吴的原话:“梁乌龟,梁强盗侍侯着小狼主爷,洗干净PP,拉JB来干”(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文胆,最后成大器的,既不是文豪章氏,也不是文青汪氏,而是老吴,活着是党国国师,死了配飨蒋陵,看来三分文,七分痞才是王道),要说文斗不行,那武斗就更别提了,同盟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暴力组织,梁本一介文人,刚在东京开个庆祝预备立宪大会,湖湘宋渔父(宋教仁)立刻带人上门寻衅滋事,这就是著名的冲砸锦辉馆事件。参与的都是日后党国精英,立法院长张继,司法院长居正,云南省长李根源(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师),立委,中委等等,全到齐了,亲手海扁梁启超的是未来的天津市长,山西人南桂馨,当时是警校学生。(其实梁任公的面子算不错得了,日后蒋委员长开会,也凑不齐这么强大的全明星阵容了)。
   
    民国初年,鞑虏是驱除了,岳飞自然也就下岗了。当年的革命同志,排排坐,吃果果,没功夫接这个茬了。只有个别学者,偶有谈及。比较有影响的是吕思勉。吕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有关岳飞一节,一石激起千层浪。摘录宋金和战一节,《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1,和议在当时是不可免得事;2,秦桧是爱国的,不是金国奸细;3,岳,韩是军阀......吕的本意可能是想借故谕今,骂骂当时的军阀,结果呢,把自己给栽进去了,此论一出,舆论哗然,抗战初,国民政府就势把他给抓进去了,以汉奸罪起诉,虽说后来释放,活罪可受了不少。所以说借古言事也要注意,千万不能玩出圈,真要讲暗讽军阀,不如讲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嘛,何必那么另类,去找岳飞的晦气。
   
    日寇内侵,岳飞再次出山。“9。18”之后,周承忠,江苏嘉定人,文字学家。立马把岳飞之《吊古战场文》碑拓中“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一句里的“河”,“山”二字摘出,又取“秦没而还”中的“还”字,“奇中有异于仁羲”中的“羲”下半截“我”字,配上岳飞图章,编成“还我河山”四字,地理学家,嘉定同乡童世亨立刻将此刊出,配合《满江红》一词,传遍全国。(这就是著名的“还我河山”四字”由来,据说满江红也是明人所作,不过当时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国民政府自然也顺水推舟,让这把火烧得再旺一点。明令将岳飞列入先哲类神祀飨祭(另外几个也一并列出,分别是伏曦,神农,黄帝,嫘祖,仓颉,后稷,大禹,孔子,孟子,岳飞,关羽,公输班,排职称的话,为什么连木匠也入选,女娲姐姐反而没有,待考)。抗战时,国府更是不仅派出由高官领衔的参访团去各地岳庙拜祭,而且国民党四大,明确提出,要千万个岳武穆。还曾编演四幕剧,款待美英法苏驻华大使,并赠以“还我河山”拓本。当然各党派借着岳飞指桑骂槐的伎俩,也纷纷出笼。重庆方面的重点在于爆炒岳飞剿灭钟相,杨么一战,攘外必先安内,正好先学岳武穆PK江西土寇先。延安方面,看看当时新华书店出版的《封建经济南盛北衰时代-金与南宋》一节:“秦桧是金国奸细,宋高宗是投降派,岳,韩二军连年抗战中锻炼出的两支新的有力部队,金人知道赵构易灭,中国人民不易灭,赵构愿降,中国人民不愿降......”,这那里是在讲古,分明是在说四,八军嘛,顺带攻击中央。两边都把自己打扮成岳飞的转世灵童,捞取政治资本,实践证明,在野党在作秀方面的确比执政党占便宜。
   
    抗战胜利后,至红朝立国前,波澜不惊,史学界主流派是以李汉魂所著《岳武穆年谱》为正统。李汉魂其人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党国元老。政,学两界都颇富名望,治史自然事半功倍。少数不同的声音来自于周谷城。周谷城,湖南益阳人,搞农运出身,是属于红专型的学者。他的观点,岳飞至多是一员名将,作民族英雄不太合适之类。当然,当时搭理他的人也不多。史学界是主流派的天下。
   
    红朝定鼎,主流派大多跑路到港台美洲去了,大陆学界剩下的大致可份四类。第一拨,政治型学者,简称红专派,走实用主义路线,为了民族团结,把岳飞踢出英雄行列;领军人物为已公开卧底身份周谷城等,第二拨,学院型学者,也就是日后所称的“白专”,主要是遗留在大陆的自由学者,比如邓广铭,字恭三,山东临邑人,公认的宋史泰斗,观点与去港台之学人前辈,没太多差异。第三拨,无学历型学者,简称赤心派,持阶级论,观点纠缠于岳飞剿灭江西土寇方面。第四拨,和泥型学者,学院派的重要分支,但善于和泥,为了应对红专,照顾满族感情,于是创造性提出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说,为了应对赤心,考证出岳飞是个佃农出身等等,到处救火。不容易的,就拿(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论)来说,就如同(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不同论)一样,不能深究,一究就说不清了。
   
    整个五十直到六十年代初,考虑当时国际环境,反美反苏,因此关于岳飞争辩一直没有玩出圈,各流派的呼声此起彼落,基本还停留在学术圈的范畴,不过学院派里的大部分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戴了右齤派的帽子。红专派逐渐把持了话语权。
   
    讽刺的转机,出现在革兴初年,赤心派如黑马突起,矛头直指红专旗手周谷城。两报一刊率先发难,《红旗》发布(周谷城是怎样为汉奸秦桧,张邦昌翻案》,《解放日报》之(为什么要替秦桧翻案》,《文汇报》之(批判18篇)等等,幕后总瓢把子就是敬爱的姚文元同志,那位要问,为什么老姚要替岳飞出头,主要是为了把17年教育黑线连根拔起。红专虽然也倒了,岳庙终究还是没有保住,谁让岳飞当年做过封建地主阶级代言人,又有人问,当年岳飞要是贫农造了皇帝的反呢?那也不行,那就是蜕变,一样不符合无产阶级要求。
   
    八十年代初,不管是红专,还是白专,大家都刚从牛棚里和牛魔王一起看赤帝回来,暂时无心再战。此时,一股评书热在大陆兴起,说得是《岳飞传》,风靡一时,当然听得是宋朝事,想的可是十年情。饶有趣味的是说书的刘兰芳,却是满人后裔。在说这部书时,到底还是有些偏私,把宋金民族矛盾的大部分情节都做了修改,不过这是小问题,于当时盛行的伤痕文学的表达手法来说是无关痛痒的。
   
    回过头来,再看看南狩之后的国民政府,岳飞在大陆日渐势衰的时候,在台湾倒是焕发了青春。配合反齤攻大陆的需要,岳飞一直是政府宣传的宠儿,各类文献,考证洋洋洒洒层出不穷。抗鼎之作是蒋复璁的《岳飞传》。蒋复璁字美如,号慰堂。硖石人。蒋光煦曾孙,蒋百里的侄儿。故宫博物院院长,宿儒。看看他所写《岳飞传》目录:“忠义感人,报国有路,一帆风顺,削平群盗,打击刘豫,直捣中原,唾手幽云,功亏一篑,慷慨赴死,万古垂民”就知道海外港台的主流观点了。每逢重要节日,蒋经国总亲率青年,军人于岳王亭高唱满江红,鼓舞士气。连李登辉,在当时都主持过在岳飞民族英雄铜像的开光礼。只有既是台独又是胡人,号称台独教母的金美琳之流持异义,不过在二蒋时代,台独也不过是个屁而已,翻不起什么浪来,要到李逆登辉篡权,金等野百合才有了春天。
   
    回首大陆,整个八九十年,波澜不惊,直到03年,网络横行,关于岳飞争辩,又有一次高峰,以网络开头,其中是口水无数,闹到最后,在岳飞老家汤阴等地,甚至出现了民间的群众游行,最后以教育部和泥声明结束。事隔不远,无需多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口水战,虽说聊无新意,但恍惚间,让人隐约看见晚清十年笔战的影子,也许是百年一轮回(第一次清国留学生发起岳飞崇拜,恰在1903年,至2003年网络口水大战,恰好百年,说两次相像,不仅是因为论点,论题相近,随之而起都是满眼的民族主义符号,汉服与唐装等等,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过,下一次的高潮会出现在何时,那就要待续了,不过最好是不要了,凡是岳武穆重新上岗之日,一般都是外敌入寇之时。^_^作者:沙梨熊



本文对岳飞本身的生平,史迹不与置评,关注的是历朝历代,隐在岳飞身后的制作人们。
   
    南宋,从赵,秦时的铁案一桩,到孝宗后的平反,乃至之后,关于岳飞的叙述,始终处于一种半温不火的尴尬境遇中。即便在岳飞之孙,时任户部侍郎的岳珂所修之《金陀粹编》里,关于岳飞之死,依旧隐讳,叙述的重点只在于其生前抗金事迹。终宋一朝,既有强烈的恢复情结,又不能不避高宗之讳,岳飞始终不能走上神坛。
   
    元朝,蒙元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论出身,蒙古本身也属于胡人系统,因此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政府行为的祭祀褒扬活动,不过,毕竟鉴于年代之不同,加之岳飞所抗之金国和蒙古的祖宗也有世仇,所以有元以来,整个是处于政府不鼓励,民间随你去的态势中。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好像对文史,舆论掌控的什么文治手段的确不感什么兴趣,或是说不在行。所以其所修的宋、辽、金三史,虽挂丞相脱脱之名,实际主修的却是宋,金之遗臣,因此在元版的《宋史》里,偶们居然看到这样的叙述“岳飞文武兼备,一代岂多见哉,高宗忍自弃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摆明了是吃元朝饭,想宋朝事的史官所修。在汉族士大夫的眼里,凡是汉人主政的年代就号称是所谓的“唐诗,宋词,汉文章”,一到了胡人王朝,即便是元曲,清戏之类的戏曲繁荣,也是倡优横行,末世景象。当然这并不代表汉族文人不借曲言志,文人从事编曲的大有人在,如此一来,戏码就别有看头,如《宋大将岳飞尽忠报国》一类的南戏,风靡一时,台上演的,底下看的汉人当然是心知肚明,可怜的是,蒙籍戏迷,FANS们也傻乎乎跟着一块喊好,实在是欺人太甚。
   
    朱明,有句话叫做“守得云开见月明”,用来形容岳飞在明朝的待遇那是再合适不过。洪武年间,岳飞受封为“武穆”,“历代三十七位名臣”之一,“靖魔大帝”,从祭历代帝王之太祀殿,此后封号是一路追加,特别是土木之变后,英宗北狩,举国震动。朝野间,都以靖康为鉴,于是一窝蜂的赶去拜神(中国人就这点,喜欢临时抱佛脚),各地建庙,刊布文集,文人题咏,纷至沓来。再往后,后金崛起,那就更要拜祖先了。岳飞的封号,创记录的达到“三界伏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的高度。可惜的是,烧香也没带来好运气,明朝两线作战,倒底还是罩不住,彩票最后还是被多尔衮中走了。
   
    大清,国朝初建,玩的是宝刀烈马,讲的是“留发不留头”,世仇鹏举,也就只有靠边站了,除了不要命的,再没谁敢往岳庙边上凑活了。雍正年间,干脆,把岳飞迁出了武庙。直到乾隆时,才有了微妙的变化。姜还是老的辣,在密布文网屡兴大狱的同时,弘历同学六次南巡,数度驾幸岳庙,题咏不断。抄几首,鉴赏一下:“读史常思忠孝诚,重瞻冢树拱佳城。莫须有狱何须很,义所重人死所轻。梓里秋风还忆昨,石门古月增如生。夜台犹切偏安愤,想对余杭气未平”。要不是看了落款是陈弘历,偶还以为是天地会陈近南写的。再看一段乾隆所撰《岳武穆论》“......夫以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皆能之,乃加之以文武皆备,仁智并施,精忠无贰,则古名将亦未有逮焉。知君命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兵于分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桧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与日月争光”。至此而后,钱彩所写《说岳》也一并开禁。不过关键在于,钦定宣传大纲规定,关于岳飞的叙述,一是突出忠君概念,二是淡化宋金争战。好一招诛心,就冲这一点,清朝的统驭手段就比当年蒙元强,活该打破“胡人无百年之国运”这一诅咒。
   
    好景毕竟不长,国内的超稳定结构毕竟挡不住晚清的风云激荡。岳飞再次被海外流亡的革命党人,捧上神坛。各种民族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而起。譬如安徽中学教员陈仲甫(陈独秀)搞的岳王会,江浙陶成章等的龙华会,统统都以岳飞为精神领袖,试看他们的会章:“凡入会,必供少保忠武王岳爷爷神位于中央,左首列杨将军再兴之神位,右首列牛皋之神位,左下列王将军佐之神位,右下列施义士全之神位,供三牲......刺左臂,歃血盟,祭文(黄纸写),四起四拜,誓毕,斩鸡头......”据说每次行事,都要重复以上程序。好像全世界民粹组织,远说当年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黑手党,近说哈马斯等等恐怖组织,都有类似行为,唯一的不同在于念的经而已。
   
    接下去就是晚清十年笔战,对战双方却又都是汉人。一方叫维新党,一方叫革命党。双方都想从故纸堆中找出国魂,不过梁启超爱讲的是汉唐故事,而党人喜欢说得却是宋明痛史。笔战经年,梁始终处于下风。也不能怪他,论国学,他碰上的是比他老师康师傅还BT的余杭章太炎;讲西学,南海汪兆铭开口就是“nation--state”,闭口是“民族の国家”,侃的是云山雾罩;说脏话,在吴稚辉口中,连太后,皇上都是“上海四马路的野鸡齤”,“巴黎扫马粪的小孩”,何况区区一个梁卓如,用吴的原话:“梁乌龟,梁强盗侍侯着小狼主爷,洗干净PP,拉JB来干”(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文胆,最后成大器的,既不是文豪章氏,也不是文青汪氏,而是老吴,活着是党国国师,死了配飨蒋陵,看来三分文,七分痞才是王道),要说文斗不行,那武斗就更别提了,同盟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暴力组织,梁本一介文人,刚在东京开个庆祝预备立宪大会,湖湘宋渔父(宋教仁)立刻带人上门寻衅滋事,这就是著名的冲砸锦辉馆事件。参与的都是日后党国精英,立法院长张继,司法院长居正,云南省长李根源(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师),立委,中委等等,全到齐了,亲手海扁梁启超的是未来的天津市长,山西人南桂馨,当时是警校学生。(其实梁任公的面子算不错得了,日后蒋委员长开会,也凑不齐这么强大的全明星阵容了)。
   
    民国初年,鞑虏是驱除了,岳飞自然也就下岗了。当年的革命同志,排排坐,吃果果,没功夫接这个茬了。只有个别学者,偶有谈及。比较有影响的是吕思勉。吕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有关岳飞一节,一石激起千层浪。摘录宋金和战一节,《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1,和议在当时是不可免得事;2,秦桧是爱国的,不是金国奸细;3,岳,韩是军阀......吕的本意可能是想借故谕今,骂骂当时的军阀,结果呢,把自己给栽进去了,此论一出,舆论哗然,抗战初,国民政府就势把他给抓进去了,以汉奸罪起诉,虽说后来释放,活罪可受了不少。所以说借古言事也要注意,千万不能玩出圈,真要讲暗讽军阀,不如讲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嘛,何必那么另类,去找岳飞的晦气。
   
    日寇内侵,岳飞再次出山。“9。18”之后,周承忠,江苏嘉定人,文字学家。立马把岳飞之《吊古战场文》碑拓中“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一句里的“河”,“山”二字摘出,又取“秦没而还”中的“还”字,“奇中有异于仁羲”中的“羲”下半截“我”字,配上岳飞图章,编成“还我河山”四字,地理学家,嘉定同乡童世亨立刻将此刊出,配合《满江红》一词,传遍全国。(这就是著名的“还我河山”四字”由来,据说满江红也是明人所作,不过当时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国民政府自然也顺水推舟,让这把火烧得再旺一点。明令将岳飞列入先哲类神祀飨祭(另外几个也一并列出,分别是伏曦,神农,黄帝,嫘祖,仓颉,后稷,大禹,孔子,孟子,岳飞,关羽,公输班,排职称的话,为什么连木匠也入选,女娲姐姐反而没有,待考)。抗战时,国府更是不仅派出由高官领衔的参访团去各地岳庙拜祭,而且国民党四大,明确提出,要千万个岳武穆。还曾编演四幕剧,款待美英法苏驻华大使,并赠以“还我河山”拓本。当然各党派借着岳飞指桑骂槐的伎俩,也纷纷出笼。重庆方面的重点在于爆炒岳飞剿灭钟相,杨么一战,攘外必先安内,正好先学岳武穆PK江西土寇先。延安方面,看看当时新华书店出版的《封建经济南盛北衰时代-金与南宋》一节:“秦桧是金国奸细,宋高宗是投降派,岳,韩二军连年抗战中锻炼出的两支新的有力部队,金人知道赵构易灭,中国人民不易灭,赵构愿降,中国人民不愿降......”,这那里是在讲古,分明是在说四,八军嘛,顺带攻击中央。两边都把自己打扮成岳飞的转世灵童,捞取政治资本,实践证明,在野党在作秀方面的确比执政党占便宜。
   
    抗战胜利后,至红朝立国前,波澜不惊,史学界主流派是以李汉魂所著《岳武穆年谱》为正统。李汉魂其人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党国元老。政,学两界都颇富名望,治史自然事半功倍。少数不同的声音来自于周谷城。周谷城,湖南益阳人,搞农运出身,是属于红专型的学者。他的观点,岳飞至多是一员名将,作民族英雄不太合适之类。当然,当时搭理他的人也不多。史学界是主流派的天下。
   
    红朝定鼎,主流派大多跑路到港台美洲去了,大陆学界剩下的大致可份四类。第一拨,政治型学者,简称红专派,走实用主义路线,为了民族团结,把岳飞踢出英雄行列;领军人物为已公开卧底身份周谷城等,第二拨,学院型学者,也就是日后所称的“白专”,主要是遗留在大陆的自由学者,比如邓广铭,字恭三,山东临邑人,公认的宋史泰斗,观点与去港台之学人前辈,没太多差异。第三拨,无学历型学者,简称赤心派,持阶级论,观点纠缠于岳飞剿灭江西土寇方面。第四拨,和泥型学者,学院派的重要分支,但善于和泥,为了应对红专,照顾满族感情,于是创造性提出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说,为了应对赤心,考证出岳飞是个佃农出身等等,到处救火。不容易的,就拿(女真贵族与女真人民分辨论)来说,就如同(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不同论)一样,不能深究,一究就说不清了。
   
    整个五十直到六十年代初,考虑当时国际环境,反美反苏,因此关于岳飞争辩一直没有玩出圈,各流派的呼声此起彼落,基本还停留在学术圈的范畴,不过学院派里的大部分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戴了右齤派的帽子。红专派逐渐把持了话语权。
   
    讽刺的转机,出现在革兴初年,赤心派如黑马突起,矛头直指红专旗手周谷城。两报一刊率先发难,《红旗》发布(周谷城是怎样为汉奸秦桧,张邦昌翻案》,《解放日报》之(为什么要替秦桧翻案》,《文汇报》之(批判18篇)等等,幕后总瓢把子就是敬爱的姚文元同志,那位要问,为什么老姚要替岳飞出头,主要是为了把17年教育黑线连根拔起。红专虽然也倒了,岳庙终究还是没有保住,谁让岳飞当年做过封建地主阶级代言人,又有人问,当年岳飞要是贫农造了皇帝的反呢?那也不行,那就是蜕变,一样不符合无产阶级要求。
   
    八十年代初,不管是红专,还是白专,大家都刚从牛棚里和牛魔王一起看赤帝回来,暂时无心再战。此时,一股评书热在大陆兴起,说得是《岳飞传》,风靡一时,当然听得是宋朝事,想的可是十年情。饶有趣味的是说书的刘兰芳,却是满人后裔。在说这部书时,到底还是有些偏私,把宋金民族矛盾的大部分情节都做了修改,不过这是小问题,于当时盛行的伤痕文学的表达手法来说是无关痛痒的。
   
    回过头来,再看看南狩之后的国民政府,岳飞在大陆日渐势衰的时候,在台湾倒是焕发了青春。配合反齤攻大陆的需要,岳飞一直是政府宣传的宠儿,各类文献,考证洋洋洒洒层出不穷。抗鼎之作是蒋复璁的《岳飞传》。蒋复璁字美如,号慰堂。硖石人。蒋光煦曾孙,蒋百里的侄儿。故宫博物院院长,宿儒。看看他所写《岳飞传》目录:“忠义感人,报国有路,一帆风顺,削平群盗,打击刘豫,直捣中原,唾手幽云,功亏一篑,慷慨赴死,万古垂民”就知道海外港台的主流观点了。每逢重要节日,蒋经国总亲率青年,军人于岳王亭高唱满江红,鼓舞士气。连李登辉,在当时都主持过在岳飞民族英雄铜像的开光礼。只有既是台独又是胡人,号称台独教母的金美琳之流持异义,不过在二蒋时代,台独也不过是个屁而已,翻不起什么浪来,要到李逆登辉篡权,金等野百合才有了春天。
   
    回首大陆,整个八九十年,波澜不惊,直到03年,网络横行,关于岳飞争辩,又有一次高峰,以网络开头,其中是口水无数,闹到最后,在岳飞老家汤阴等地,甚至出现了民间的群众游行,最后以教育部和泥声明结束。事隔不远,无需多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口水战,虽说聊无新意,但恍惚间,让人隐约看见晚清十年笔战的影子,也许是百年一轮回(第一次清国留学生发起岳飞崇拜,恰在1903年,至2003年网络口水大战,恰好百年,说两次相像,不仅是因为论点,论题相近,随之而起都是满眼的民族主义符号,汉服与唐装等等,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过,下一次的高潮会出现在何时,那就要待续了,不过最好是不要了,凡是岳武穆重新上岗之日,一般都是外敌入寇之时。^_^
关于岳飞,一些流行谣言以及真相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岳飞。
PS 这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不听话的军阀blabla。。。
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


问: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赵构的痛脚么?


答:不是。
岳飞只在抗金的头几年,为了配合高宗当时的政策口号喊过一阵“迎还二圣”;自金人见赵构没有皇储就意图立钦宗之子在中原为帝动摇其皇位合法性后,岳飞便绝口不再提这四字,并将对徽钦二帝的称呼都改成了“天眷”也即赵构的亲戚,以表明自己坚决支持赵构的立场。



问:岳飞是因为建议立储被赵构疑忌的么?

答:立储在宋朝是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话题,跟清朝只有皇帝可以拿主意不同。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宋朝的皇帝“不举”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宋朝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而文臣就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岳飞参与立储就是找死”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岳飞在那个时候建议立储是怎么一回事?
“近牒报:虏酋以丙午元子(注:指宋钦宗之嫡长子赵谌。靖康元年为丙午年,当时宋钦宗立赵谌为太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金人要谋立钦宗一系的皇族为傀儡皇帝,以消除南宋的皇帝高宗在北方的号召力。
而高宗当时唯一的软肋,就是他丧失生育能力,无法为皇室传系。如果不尽早确立继承人,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作为高宗嫡系将领的岳飞及时跳出来,通过建议立储,一方面来表明军方对赵构的支持,同时也鲜明地表示和钦宗一系的皇族划清界线,不支持沦为金人的傀儡的他们参与竞争皇位~换句话说,岳飞之所以会建议立储,正是因为他对迎回二圣什么的根本就不感冒。
更何况岳飞只是老老实实上书建议早日立储,比起燕达在皇位尚未确立的关头,上书要求打破祖制,由他带领士兵日夜控制皇宫内门如何?为什么燕达不避这个忌讳?为什么犯了这个忌讳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满朝的交口称赞?最后富贵善终?
当然,这在看惯了辫子戏的人眼里未免显得刺眼——“奴才妄言主子家事,死罪啊死罪~”



问:绍兴十年时南宋北伐的形势如何?

答:绍兴十年,女真开国的名臣大将因疾病、战争、内讧等各种原因纷纷调零,女真士兵要么战死要么成了顾惜性命的富家翁,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而其汉化程度还不足,在华北根本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
“河北签人有王山者,言河北无正兵可签只有百姓耳”
——兀术第一次南下攻打顺昌时,后方的基层兵力资源已经见底了。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等到了兀术被岳飞击败后,更加签不到兵了。受重创退回河北后,还得到处救火扑灭太行山两侧的反抗势力.
其他战场,撒离喝被川陕的吴家军压制在凤翔-长安的狭长战线上,后勤生命线受到山西义军的极大威胁;在东线聂儿孛堇倒是勉强能和韩世忠对峙,但江淮的十一万宋军还没投入战场。
基层人力如此,高层更好不到哪去。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偏将李凯、崔虎、叶旺等,俱有意降宋。连粘罕的心腹乌陵思谋、兀术的救命恩人韩常都曾打算过投降岳飞。
所以等岳飞撤兵后,兀术用于占领河南州郡的,已经是之前没有兵权的孔彦舟、王伯龙等伪齐降将了,连像样的金军心腹将领都派不出来的地步——兵还是这些兵,只不过换了一批将。
结果就是兀术在淮西断粮,差点被杨沂中、王德这样的二流将领打败。
同时,金国还得对付蒙古的侵袭。
"绍兴九年,女真万户胡沙虎北攻盲骨子,粮尽而还。盲骨子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
金国万户胡沙虎被蒙古人打的大败,都被人欺负到老家上京门口了。
绍兴十年我大金的顶梁柱都是孔彦舟、郦琼、王伯龙、韩常这票降将。
再往后的我大金还得靠契丹和羌族打仗呢,“敌兵易与,十不敌部落七八” 。


问:岳飞是军阀?

答:南宋初年诸位大将谁最听中央的话?岳飞!
岳飞独立成军后一直主动寻求朝廷的任命,并不计代价地履行南宋朝廷的旨意。援守泰州即是一例。当时南宋朝廷任命的所有镇抚使中,只有岳飞严格遵从了命令。其后他带军征讨,无不出于朝廷调遣。绍兴四年,朝廷经商议后认为“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于是任命岳飞进军襄汉,岳飞奉命前往,其后作战、驻防、屯田,严格遵守命令并接受朝廷的监督,绝无象吴阶当年不请示赵构就砍了四路转运使,韩世忠派人冒充土匪准备截杀金国使节,张俊领兵和韩世忠对打,刘光世多次违诏不战之类的情况。绍兴十年南宋小朝廷收兵权,岳飞并无异议,在三十七八岁这样的壮年退休赋闲了。如果这样的表现是军阀,那么这世上是否还有非军阀的将领存在?


问:岳飞背刺“精忠报国”?


答:错。据《宋史•何铸传》有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刺字应是尽忠报国。元明清小说中提及的精忠报国并无史料依据。



问:岳家军为什么被称为某家军,是私军吗?


答:错。岳飞所率的军队是南宋朝廷的正规军,其称呼曾有变动。例如建炎四年,南宋将自己的正规部队改称为神武军,番号分为前后左中右,岳飞所部的正式名称是“神武后军”;绍兴五年南宋又将神武军改称为行营护军,于是岳飞所部就是“行营后护军”。其余部队情况相同,行营中护军被称为张家军,行营前护军即韩家军、行营左护军是刘家军,行营右护军就是吴家军。这些称呼只是惯称,如同刘邓大军黄维兵团一样,和部队的所属毫无关系。



问:秦桧有没有陷害岳飞的理由?是不是汉奸?宋体字和秦桧是否有关系?

答:秦桧是金国贵族挞懒纵归,秦桧的亲属如郑亿年等都是伪齐高官,他以此暗示高宗自己有和金人谈判的能力,并且依靠此能力挤掉功勋卓著的赵鼎等人登上相位。而如果南宋的军事力量强大,则秦桧的此种特殊关系决无用武之地,因此他与和议实质为一体两面的存在。绍兴和议时金朝明确规定了秦桧的相位必须得到保证。
宋体字是明代才出现的印刷字体,因明朝工匠贪图宋版的名声,以此聚财,近年有人谣传称为秦桧所创,毫无根据,既无史料记载,也无文献支持。

楼上说得不错,再补充几条,近来网络汉奸常拿所谓岳飞不救淮西来诬蔑岳飞。其实更是睁着眼说瞎话

宋史会长王曾瑜对此专门做过考证,实质也是赵构与张俊一手造成的。为此发生了岳飞唯一一次有史料记载的痛斥赵构的话,甚至还指责了韩世忠。




兴,宝宝苦
亡,宝宝苦


岳飞成了一个象征,成了圣人后免不了要遭非议。岳飞是个忠诚的将军,一个既会打仗又会练兵的军事家

岳飞成了一个象征,成了圣人后免不了要遭非议。岳飞是个忠诚的将军,一个既会打仗又会练兵的军事家
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引经据典去攻击岳飞,并不是想证明自己有学识,懂得比别人多,而是想打断中华民族的脊梁骨,华夏民族的反抗精神,颠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对那些人,不搭理就行了,越理越起劲
敢黑岳王爷者即为皇汉公敌,磔烹之不足以平民愤
敢黑岳王爷者即为皇汉公敌,磔烹之不足以平民愤
啥叫皇汉啊?你又是啥
沙梨熊的文章。这位在天涯煮酒论坛是个大人物,史学素养很好,观点也比较具有独特性
英雄万千都做了古,何必回头伤往事,一樽还酹江月
8楼挑事,吃饱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