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队真的“不堪一击”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2:40
作者:Q先森

关于北宋,有一种民间很流行的说法,就是钱穆先生提出的“积贫积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和宋之前最鼎盛的唐朝相比,北宋以较小的国土容纳了将近1亿人口,而唐朝只有7700万。实际上,北宋无论耕地面积、商品经济、城市化比例、手工业水平和财政收入都远胜唐朝。宋朝的人均收入为中国历史最高,比以后的明清多出几倍。何来“积贫”?

所谓“积弱”,军事上最明显的体现是北宋未能征服两个主要敌国——辽和西夏,最终为后起的金人所灭;南宋偏安于江南,无力北上收复失地,最后为蒙古所灭。契丹辽国和党项西夏并非汉唐面对的匈奴、突厥等草原部落联盟,而是二元制的游牧政权,两国既保有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又吸取了中原农业文明的组织管理优点,因此能与北宋长期抗衡屹立不倒。更为不利的是,北宋立国前,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已被契丹占领,西北的主要养马地丧失殆尽,北宋骑兵数量远低于汉唐,更不及辽和西夏。
北宋初期,太祖和太宗都有收复华北失地统一中国的愿望。然而宋太宗两次大举伐辽(979年和986年)均告失败,宋朝对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状态,但宋军远非不堪一击。

在两次北伐之间和前后,宋军在局部战场屡屡获胜,多位将领展现出过硬的战场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宋军主力步兵多次以少胜多,被视为“积弱”象征的北宋骑兵、甚至厢军(厢军是北宋地方军,一般无训练和作战任务,中央精锐军队称为禁军)也有上乘发挥,正面击败过辽军骑兵最强悍的铁林军。
白马岭之战:宋辽战争中宋军第一次大规模取胜

979年北伐幽州之前,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采取明智的“围城打援”策略,即派宋军主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同时令郭进率军占领位于辽军救援北汉必经之路上的石岭关。6万辽军行至石岭关东侧白马岭附近的北木口河时,宋军已严阵以待。辽监军敌烈欲过河强攻宋军。骑兵之优势在于利用平坦地形,发挥速度优势,灵活迂回包抄,攻敌两翼和身后。正面攻击阵型严密和良好训练的步兵则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在过河的不利形势下。
宋军主将郭进遵照兵法“半渡而击之”,趁辽骑过河混乱之际以步兵猛烈冲击。是役,包括敌烈在内的五位辽朝高级将领被杀,士兵死伤无数。辽援军及时赶到,郭进兵力较少遂撤军而去。白马岭之战是宋辽开战以来宋军第一次战果较大的胜利。

这场战争无论从战略安排、战术运用以及战斗能力,宋军的表现都无可挑剔。宋太宗派郭进占据石岭关,控制辽军行军通道,交战前已赢得先手。郭进作为主将兵法娴熟,善于把握机会,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宋兵刚猛无畏的冲击搏杀令辽军惊慌失措又进退两难。这样有勇有谋的宋军怎能不胜,哪有半点“积弱”的迹象?

宋军本有机会扩大战果,但石岭关监军田钦祚与郭进不和,故按兵不动,错失良机。白马岭战役之前,田钦祚贩运军资牟利,宋太宗得知后,却仍令前者在石岭关监军。

宋太宗阴谋登基后,担心五代时期常见的武将篡位重演,因此对功高能战的宋军将领颇为猜忌。虽然从太祖皇帝开始,宋朝就有崇文抑武的倾向,太宗对武将的打压限制空前扩大。宋太宗一面提拔一批忠心谨慎之辈出任军中要职,一面派监军(很多是外戚)监视领兵在外的武将,这也是田钦祚有罪却仍被重用的关键原因。田钦祚有太宗支持,有恃无恐,最后竟言语相讥,逼得一代名将郭进自缢而亡。

满城和雁门关之役:宋军连战连捷

第一次北伐失败、宋太宗返回开封后,并没有在镇州、定州、满城一带的前线明确指定一位战区指挥官,以统筹规划未来的军事行动。理论上,知定州崔翰、镇州都钤辖刘廷翰、镇州节度使李汉琼、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四将都可以按照圣旨“得以便宜从事”,这是宋太宗对武将指挥权的分权与制衡。太宗甚至给前方将领留下了具体作战的阵法图——“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

所谓八阵图,即将宋军分为八阵,阵与阵之间相距百步,这样做分散兵力,增加了战场组织协调难度,令敌方有机可乘,是完全不顾具体形势的纸上谈兵。

979年底,辽军10万人大举南侵至满城一带。崔翰等人欲按照宋太宗的旨意以八阵应敌,两位将军赵延进和李继隆强烈反对,尤其后者指出“兵贵适变,安可以预料为定”,宋军大幸。宋军排出了实用灵活的前后两阵,并用诈降计麻痹辽军。辽军一击即溃,逃亡过程中,又遭宋军崔彦进部队伏击。满城会战,宋军斩首万级、俘虏三万人,是宋辽开战以来宋军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战前反对八阵图的两位将领赵延进和李继隆都是外戚,同时也是监军,他们的职责本是监督主将运用八阵图。幸而,他们做出了理性明智的判断,宋军胜利才有了可靠保障。满城战役虽有太宗“将从中御”干预前线指挥权,宋军却能大胜,关键在于北宋武将临敌决策和谋略运用的高水准发挥。
980年,辽国为报满城之仇,以10万大军杀奔雁门关。据学者实地考证,雁门关广武沟一带地形险狭,不利于大部队行军。辽军不熟地形却轻敌冒进,正好经过广武沟。宋军主将潘美以主力严守雁门关,北宋著名将领杨业率数千轻骑兵,迂回至辽军身后,发动奇袭,潘美则从正面出击,辽军10万之众大乱,在狭窄崎岖空间内“狼奔豕突、自相践踏,伤亡惨重”。宋军骑兵在战役中多起辅助作用,但此战充分发挥机动优势,立下头功,为“积弱”的北宋骑兵首次正名。
唐河之战:宋骑正面击败辽骑

雍熙北伐失败后的第二年(988年)9月,辽圣宗率8万大军亲征,宋军屡战屡败,丢城失地。11月辽军骑兵在定州附近的唐河与宋军遭遇。宋骑摧锋破阵,击溃辽军。唐河之战是宋骑正面击败辽骑为数不多的战例之一。

雍熙北伐的岐沟关、陈家谷战役以及其后的君子馆战役三场惨败之后,唐河之战是宋军急需的一场报仇雪耻和鼓励士气的胜利,因此被宋朝大书特书、夸大战绩——大破辽军八万,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按照学者何冠环的考证,当时辽军主力并不在定州附近,宋军击败的仅是百余队骑兵。辽军果真遭到如此重创,不大可能一直在北宋境内顺利转战,并且在第二年轻松攻取易州等地。实际上对于988年辽军南侵致使边境上极为重要的涿、易二州易手,北宋主要史书均语焉不详。

纵使如此,此战冲锋在前的静塞骑兵骁勇无敌,竟然战胜了辽国极优秀的将领耶律休哥率领的骑兵部队。静塞骑兵原属河北厢军,雍熙北伐宋军损失惨重,厢军这样的二线部队被迫充当主力。静塞军唐河一战成名,后来也升格为禁军。“积弱”的厢军尚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何况北宋禁军的精锐骑兵?

宋军其他胜战与武器制造

宋太宗在位最后几年,宋辽基本维持和平状态。宋真宗上位后,宋辽战争再次进入高潮,双方历经数次大型会战,都意识到无法彻底击败对方,遂签下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多次战果辉煌的战役发生在真宗朝(997-1022年):1001年的威虏军会战,宋军4万骑兵大战包括铁林军在内的6万辽国骑兵,结果辽军被斩首两万;1004年的瀛洲保卫战,杀死杀伤辽军6万人;1016年三都谷之战,6千宋军大胜3万吐蕃军,杀死吐蕃军近万。

不仅如此,为遏制游牧骑兵,北宋、南宋都竭力研制和推广强弩等远射武器。各种单兵弩和重型机械弩广泛装备于军中,北宋床子弩的最大射程1500米,这是冷兵器时代最远的射程记录。宋军强弩在多次战役(澶渊之战,1081年的伐夏,1131年的和尚原战役等)中发挥关键作用。君子馆之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天气过于寒冷,宋军无法使用强弩。

宋夏与宋金战争:北宋军力渐衰

与辽讲和之后,北宋主要对手是1038年立国的西夏。历经持续北宋五朝皇帝的战争,1119年西夏向宋称臣(辽与北宋的地位对等,平起平坐),不过12世纪时北宋军政已严重败坏,外强中干。

宋徽宗在位时期(1100-1126),辽国力大衰、金人崛起。在金人灭辽过程中,宋朝当权派(童贯、蔡京等人)以为可以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不顾唇亡齿寒,定下联金攻辽的政策。

1122年童贯率军两次攻辽都大败而归。处于亡国绝境中的辽军竟能将数量极为优势的宋军打得溃不成军。此时宋军战斗力之低下才是真正的“积弱”,北宋的无能表现被金人看在眼里,金人亡辽后不久遂南下灭宋。
北宋军力不输汉唐

如前所述,从宋太宗到真宗,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但从多次战役结果来看,双方是互有胜负,打成平手。宋军多位前线将领表现出了较好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宋军主力步兵、数量较少的骑兵以及二线部队都表现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与西夏近百年的战争,宋军则最终获胜,因此所谓的军事积弱在北宋大部分时期是不成立的。

相对于西汉和盛唐的疆域面积,宋朝相差甚远。北宋未能如汉唐朝那样征服游牧国家(因而对比之下显得不够强势),一个关键原因是优良战马不足。北宋政府养马数量最多不过21万匹,而西汉汉武帝有40万匹,唐朝最多高达70.6万匹,创造世界历史记录。对有着广阔草原腹地的辽国,没有强大的骑兵,宋朝即使夺回了燕云十六州,恐怕也无力远征。以步兵为主力、骑兵为机动的弹性防御策略,才是宋朝的理性选择。
辽和西夏,尤其是前者,军事上尽力保持游牧部落的尚武悍勇,学习宋朝的攻城战术和器械制造;同时改革部族政治体制,招纳汉民、任用汉官,刻意学习中原文明的官僚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兼具两种文明优点的、相对稳定的二元制国家。因此辽和西夏以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持久作战的坚韧与北宋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战争。宋国力虽比西夏强,但军政腐败已经较严重,因此战事持续更长时间。

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崇文抑武等不利的制度环境下,面对实力强劲的二元制游牧王朝辽与西夏,宋军在战事中(尤其是对辽战争)展现出的战斗力和武将指挥素养可圈可点,不输汉唐,强弩等武器制造上更具优势。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http://news.qq.com/a/20151102/034146.htm作者:Q先森

关于北宋,有一种民间很流行的说法,就是钱穆先生提出的“积贫积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和宋之前最鼎盛的唐朝相比,北宋以较小的国土容纳了将近1亿人口,而唐朝只有7700万。实际上,北宋无论耕地面积、商品经济、城市化比例、手工业水平和财政收入都远胜唐朝。宋朝的人均收入为中国历史最高,比以后的明清多出几倍。何来“积贫”?

所谓“积弱”,军事上最明显的体现是北宋未能征服两个主要敌国——辽和西夏,最终为后起的金人所灭;南宋偏安于江南,无力北上收复失地,最后为蒙古所灭。契丹辽国和党项西夏并非汉唐面对的匈奴、突厥等草原部落联盟,而是二元制的游牧政权,两国既保有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又吸取了中原农业文明的组织管理优点,因此能与北宋长期抗衡屹立不倒。更为不利的是,北宋立国前,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已被契丹占领,西北的主要养马地丧失殆尽,北宋骑兵数量远低于汉唐,更不及辽和西夏。
北宋初期,太祖和太宗都有收复华北失地统一中国的愿望。然而宋太宗两次大举伐辽(979年和986年)均告失败,宋朝对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状态,但宋军远非不堪一击。

在两次北伐之间和前后,宋军在局部战场屡屡获胜,多位将领展现出过硬的战场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宋军主力步兵多次以少胜多,被视为“积弱”象征的北宋骑兵、甚至厢军(厢军是北宋地方军,一般无训练和作战任务,中央精锐军队称为禁军)也有上乘发挥,正面击败过辽军骑兵最强悍的铁林军。
白马岭之战:宋辽战争中宋军第一次大规模取胜

979年北伐幽州之前,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采取明智的“围城打援”策略,即派宋军主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同时令郭进率军占领位于辽军救援北汉必经之路上的石岭关。6万辽军行至石岭关东侧白马岭附近的北木口河时,宋军已严阵以待。辽监军敌烈欲过河强攻宋军。骑兵之优势在于利用平坦地形,发挥速度优势,灵活迂回包抄,攻敌两翼和身后。正面攻击阵型严密和良好训练的步兵则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在过河的不利形势下。
宋军主将郭进遵照兵法“半渡而击之”,趁辽骑过河混乱之际以步兵猛烈冲击。是役,包括敌烈在内的五位辽朝高级将领被杀,士兵死伤无数。辽援军及时赶到,郭进兵力较少遂撤军而去。白马岭之战是宋辽开战以来宋军第一次战果较大的胜利。

这场战争无论从战略安排、战术运用以及战斗能力,宋军的表现都无可挑剔。宋太宗派郭进占据石岭关,控制辽军行军通道,交战前已赢得先手。郭进作为主将兵法娴熟,善于把握机会,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宋兵刚猛无畏的冲击搏杀令辽军惊慌失措又进退两难。这样有勇有谋的宋军怎能不胜,哪有半点“积弱”的迹象?

宋军本有机会扩大战果,但石岭关监军田钦祚与郭进不和,故按兵不动,错失良机。白马岭战役之前,田钦祚贩运军资牟利,宋太宗得知后,却仍令前者在石岭关监军。

宋太宗阴谋登基后,担心五代时期常见的武将篡位重演,因此对功高能战的宋军将领颇为猜忌。虽然从太祖皇帝开始,宋朝就有崇文抑武的倾向,太宗对武将的打压限制空前扩大。宋太宗一面提拔一批忠心谨慎之辈出任军中要职,一面派监军(很多是外戚)监视领兵在外的武将,这也是田钦祚有罪却仍被重用的关键原因。田钦祚有太宗支持,有恃无恐,最后竟言语相讥,逼得一代名将郭进自缢而亡。

满城和雁门关之役:宋军连战连捷

第一次北伐失败、宋太宗返回开封后,并没有在镇州、定州、满城一带的前线明确指定一位战区指挥官,以统筹规划未来的军事行动。理论上,知定州崔翰、镇州都钤辖刘廷翰、镇州节度使李汉琼、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四将都可以按照圣旨“得以便宜从事”,这是宋太宗对武将指挥权的分权与制衡。太宗甚至给前方将领留下了具体作战的阵法图——“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

所谓八阵图,即将宋军分为八阵,阵与阵之间相距百步,这样做分散兵力,增加了战场组织协调难度,令敌方有机可乘,是完全不顾具体形势的纸上谈兵。

979年底,辽军10万人大举南侵至满城一带。崔翰等人欲按照宋太宗的旨意以八阵应敌,两位将军赵延进和李继隆强烈反对,尤其后者指出“兵贵适变,安可以预料为定”,宋军大幸。宋军排出了实用灵活的前后两阵,并用诈降计麻痹辽军。辽军一击即溃,逃亡过程中,又遭宋军崔彦进部队伏击。满城会战,宋军斩首万级、俘虏三万人,是宋辽开战以来宋军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战前反对八阵图的两位将领赵延进和李继隆都是外戚,同时也是监军,他们的职责本是监督主将运用八阵图。幸而,他们做出了理性明智的判断,宋军胜利才有了可靠保障。满城战役虽有太宗“将从中御”干预前线指挥权,宋军却能大胜,关键在于北宋武将临敌决策和谋略运用的高水准发挥。
980年,辽国为报满城之仇,以10万大军杀奔雁门关。据学者实地考证,雁门关广武沟一带地形险狭,不利于大部队行军。辽军不熟地形却轻敌冒进,正好经过广武沟。宋军主将潘美以主力严守雁门关,北宋著名将领杨业率数千轻骑兵,迂回至辽军身后,发动奇袭,潘美则从正面出击,辽军10万之众大乱,在狭窄崎岖空间内“狼奔豕突、自相践踏,伤亡惨重”。宋军骑兵在战役中多起辅助作用,但此战充分发挥机动优势,立下头功,为“积弱”的北宋骑兵首次正名。
唐河之战:宋骑正面击败辽骑

雍熙北伐失败后的第二年(988年)9月,辽圣宗率8万大军亲征,宋军屡战屡败,丢城失地。11月辽军骑兵在定州附近的唐河与宋军遭遇。宋骑摧锋破阵,击溃辽军。唐河之战是宋骑正面击败辽骑为数不多的战例之一。

雍熙北伐的岐沟关、陈家谷战役以及其后的君子馆战役三场惨败之后,唐河之战是宋军急需的一场报仇雪耻和鼓励士气的胜利,因此被宋朝大书特书、夸大战绩——大破辽军八万,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按照学者何冠环的考证,当时辽军主力并不在定州附近,宋军击败的仅是百余队骑兵。辽军果真遭到如此重创,不大可能一直在北宋境内顺利转战,并且在第二年轻松攻取易州等地。实际上对于988年辽军南侵致使边境上极为重要的涿、易二州易手,北宋主要史书均语焉不详。

纵使如此,此战冲锋在前的静塞骑兵骁勇无敌,竟然战胜了辽国极优秀的将领耶律休哥率领的骑兵部队。静塞骑兵原属河北厢军,雍熙北伐宋军损失惨重,厢军这样的二线部队被迫充当主力。静塞军唐河一战成名,后来也升格为禁军。“积弱”的厢军尚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何况北宋禁军的精锐骑兵?

宋军其他胜战与武器制造

宋太宗在位最后几年,宋辽基本维持和平状态。宋真宗上位后,宋辽战争再次进入高潮,双方历经数次大型会战,都意识到无法彻底击败对方,遂签下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多次战果辉煌的战役发生在真宗朝(997-1022年):1001年的威虏军会战,宋军4万骑兵大战包括铁林军在内的6万辽国骑兵,结果辽军被斩首两万;1004年的瀛洲保卫战,杀死杀伤辽军6万人;1016年三都谷之战,6千宋军大胜3万吐蕃军,杀死吐蕃军近万。

不仅如此,为遏制游牧骑兵,北宋、南宋都竭力研制和推广强弩等远射武器。各种单兵弩和重型机械弩广泛装备于军中,北宋床子弩的最大射程1500米,这是冷兵器时代最远的射程记录。宋军强弩在多次战役(澶渊之战,1081年的伐夏,1131年的和尚原战役等)中发挥关键作用。君子馆之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天气过于寒冷,宋军无法使用强弩。

宋夏与宋金战争:北宋军力渐衰

与辽讲和之后,北宋主要对手是1038年立国的西夏。历经持续北宋五朝皇帝的战争,1119年西夏向宋称臣(辽与北宋的地位对等,平起平坐),不过12世纪时北宋军政已严重败坏,外强中干。

宋徽宗在位时期(1100-1126),辽国力大衰、金人崛起。在金人灭辽过程中,宋朝当权派(童贯、蔡京等人)以为可以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不顾唇亡齿寒,定下联金攻辽的政策。

1122年童贯率军两次攻辽都大败而归。处于亡国绝境中的辽军竟能将数量极为优势的宋军打得溃不成军。此时宋军战斗力之低下才是真正的“积弱”,北宋的无能表现被金人看在眼里,金人亡辽后不久遂南下灭宋。
北宋军力不输汉唐

如前所述,从宋太宗到真宗,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但从多次战役结果来看,双方是互有胜负,打成平手。宋军多位前线将领表现出了较好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宋军主力步兵、数量较少的骑兵以及二线部队都表现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与西夏近百年的战争,宋军则最终获胜,因此所谓的军事积弱在北宋大部分时期是不成立的。

相对于西汉和盛唐的疆域面积,宋朝相差甚远。北宋未能如汉唐朝那样征服游牧国家(因而对比之下显得不够强势),一个关键原因是优良战马不足。北宋政府养马数量最多不过21万匹,而西汉汉武帝有40万匹,唐朝最多高达70.6万匹,创造世界历史记录。对有着广阔草原腹地的辽国,没有强大的骑兵,宋朝即使夺回了燕云十六州,恐怕也无力远征。以步兵为主力、骑兵为机动的弹性防御策略,才是宋朝的理性选择。
辽和西夏,尤其是前者,军事上尽力保持游牧部落的尚武悍勇,学习宋朝的攻城战术和器械制造;同时改革部族政治体制,招纳汉民、任用汉官,刻意学习中原文明的官僚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兼具两种文明优点的、相对稳定的二元制国家。因此辽和西夏以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持久作战的坚韧与北宋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战争。宋国力虽比西夏强,但军政腐败已经较严重,因此战事持续更长时间。

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崇文抑武等不利的制度环境下,面对实力强劲的二元制游牧王朝辽与西夏,宋军在战事中(尤其是对辽战争)展现出的战斗力和武将指挥素养可圈可点,不输汉唐,强弩等武器制造上更具优势。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http://news.qq.com/a/20151102/034146.htm

理论上国足也非不堪一击,可咋就踢不赢棒子呢?
然并卵。紫薯布丁
不是不堪一击,但是骑兵少你就是不好打。劳师远征就是容易被断粮
呵呵,吹宋的同时,更是吹辽国,西夏。贬低汉唐。
我就问一个问题,北宋人均收入是怎么算的?

建国初期交岁币可以理解
但后来 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按某些称赞大宋网友所讲),实力远远超出辽国之后,还继续旧的政策
这就有问题了
应该及时将财富转换成强大的军事实力, 像汉朝那样消除北方的隐患
军队还是有战斗力的,但皇帝大臣们没有打的胆子,文人统军好像是现在的所谓现代制度,但现在的文官是没有战场指挥权的,而宋代是文人真的指挥军队……不悲剧才是见鬼了,还有皇上所谓的奇葩"阵图",能打赢一定是要抗命的,然后就是岳飞的结局了。
呵呵,宋的领土比秦还小,就已经钉在耻辱柱上,就那点领土还是大一统,也就在宋吹眼里!
屁,北宋后期冗官冗兵冗费,要是有钱王安石搞什么变法,北宋后期财政已经开始大幅赤字
没人说北宋军队不堪一击吧?是你自己在说。北宋的重步兵很强的,骑兵也不差,就是少点。
明军马比宋军多么?请问明军是怎么收复河北,燕云,犁庭扫穴的?
放弃攻势防御战略导致敌人不断壮大,同时自己的军事实力不增反降。赢上几次战役也没有扭转整体局面,闹到最后出了靖康之难这么个奇耻大辱。
宋皇帝过于提防武人,这是主要原因,期次是战马不充足!谁让赵家的天下来的不光明磊落呢!
不是北宋兵不堪一击,是北宋帝王将相都不堪一击,是的,我是说你们都是肋色
冷思 发表于 2015-11-2 23:49
建国初期交岁币可以理解
但后来 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按某些称赞大宋网友所讲),实力远远超出辽国之后 ...
伟大的《清明上河图》里,竟然没有一个士兵形象。。。
因为宋文人地位最高,文人当然要吹宋
收入高,咋不敢提支出?
人均高,咋不敢提宋朝没完没了的农民起义?
我就问一个问题,北宋人均收入是怎么算的?
据说人均购买力折算收入是20万人民币一年,武大郎卖烧饼可以养老婆住别墅排屋,商业,手工业极度发达。西门庆开个药材店养6个女人。
上面发帖的估计有不少人看过'如果这是宋史'
缺马就没有足够的骑兵,也就没有战略机动性。遇到敌人打的过的追不上  打不过的也跑不掉,宋军一般打赢也只能打击溃战。
clarkkenta 发表于 2015-11-3 00:20
明军马比宋军多么?请问明军是怎么收复河北,燕云,犁庭扫穴的?
明军北伐成功是因为处在国朝初期,是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时候,而蒙元军队则处于谷底。朱元璋的部队还没有北上之前,蒙古人自己都打的你死我活 。
宋朝皇帝大臣自己无能,宋粉就别拿缺马来说事
汉朝官方养马有厩马、苑马和郡国马。汉武帝初期,厩马就有四十万匹。苑马在汉景帝时有三十万匹汉武帝时期应该更多。郡国地方官养的马数量也不少。官方养的马有七十万匹以上
民间养的马就多的不胜数。《汉书》中记载“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从城市到乡村马匹随处可见,平民都可以坐马出行。由于民间马匹数量非常庞大,汉朝人从小就接触马并练习骑马,所以汉朝骑兵的骑术高超,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宋朝的土地不是不能养马,而是不愿养马。皇帝大臣也不愿花巨资组建规模庞大的骑兵
小白哥 发表于 2015-11-2 23:59
呵呵,宋的领土比秦还小,就已经钉在耻辱柱上,就那点领土还是大一统,也就在宋吹眼里!
以土地的大小论国家的强大与否也是醉了,按照你的说法俄罗斯比美国可强多了……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大旱湿人 发表于 2015-11-3 01:28
据说人均购买力折算收入是20万人民币一年,武大郎卖烧饼可以养老婆住别墅排屋,商业,手工业极度发达。西 ...
        小说的作者是明朝的,别拿小说来吹宋,明朝的作者当然是以明朝为样版了。
大红一师262626 发表于 2015-11-3 01:43
缺马就没有足够的骑兵,也就没有战略机动性。遇到敌人打的过的追不上  打不过的也跑不掉,宋军一般打赢也只 ...
        真是好笑,明朝初年怎么就能将蒙古打回漠北?骑兵是哪里来的?难道宋朝能养上亿人口,居然养不起马?别说宋朝没有养马的地方,马可没有那么娇贵。
tianthan 发表于 2015-11-3 02:20
真是好笑,明朝初年怎么就能将蒙古打回漠北?骑兵是哪里来的?难道宋朝能养上亿人口,居然养不起 ...
现在的人都不读书吗  脑袋里装的都是牧草?宋朝就没有产马地  河套地区被西夏占着,而中原地区的马政扰民极大  经常激起民变 所以宋朝政府甚至需要向女真人购买战马。
明朝初年明王朝占据了河套地区 所以可以养出强大的骑兵,而到了成化到隆庆被鞑靼逐步蚕食  以至后来明王朝的骑兵一蹶不振。
年轻人要多读书  多看报,不想当然的大放厥词  这样只能显示你的无知。


经济发达,市集林立,文化昌隆,娱乐丰富,
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如此先进的文明之政权被蛮族所灭
恰如民国大片江山沦为倭奴敌手,民主共和制度被法西斯压制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对于经历过五代十国乱象的赵氏政权而言,内乱甚于外患,攘外必先安内,
于是偃武修文,自废武功
结果内是稳了,之后的国家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文人之国,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经济发达,市集林立,文化昌隆,娱乐丰富,
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如此先进的文明之政权被蛮族所灭
恰如民国大片江山沦为倭奴敌手,民主共和制度被法西斯压制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对于经历过五代十国乱象的赵氏政权而言,内乱甚于外患,攘外必先安内,
于是偃武修文,自废武功
结果内是稳了,之后的国家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文人之国,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不积贫,为何王小波田虎王庆宋江方腊钟相杨幺好好的小日子不过要揭竿而起?
不积弱,为何国土面积不如汉唐?不能和明军一样扫荡北方?还闹了个靖康之耻?
冷思 发表于 2015-11-2 23:49
建国初期交岁币可以理解
但后来 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按某些称赞大宋网友所讲),实力远远超出辽国之后 ...
没有大量的军马  而且人有钱了容易
历朝历代的华夏人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强谁弱,关键点就是燕云十六州,控制不了这个地方,草原骑兵进可攻退可守,直面华北大平原,北宋能抗上百年已经很不错了。明朝仁宣盛世后国力那么强,骑兵不输瓦刺,还成建制大规模装备有大炮,火铳,朱祁镇一时傻逼搞了个土木堡之变被瓦刺铁骑突破长城防线,兵锋直指北京,吓的满朝文武大臣要求南渡,幸亏明朝有个于谦,否则明朝有可能是北宋第二了。渤海湾那个地方,咽喉作用太明显了,石敬瑭把这宝地送给了北方部落,害的宋朝立国后无险可守,黑锅背了上千年。
宋军大规模作战都不行,小规模交战都打的有声有色。宋的指挥结构有问题,靠阵图远程遥控指挥造成宋军大规模作战极为呆板。但全雇佣兵模式,使得小股宋军很有战斗力。看宋和西夏的战争就把这模式发挥的淋漓尽致。西夏赢得了几场大规模的战役,好像宋军都是木偶;但在碉堡争夺战中丧师失地的其实是西夏。
以土地的大小论国家的强大与否也是醉了,按照你的说法俄罗斯比美国可强多了……
秦能击败匈奴占领河套,能征服岭南!汉能歼灭匈奴,开疆扩土,!唐已如此,连三国魏晋灭乌丸打高句丽跟玩似的。到了宋,陕西以西全部独立,燕云被并,连交至猴子都独立,更奇葩的是汉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被越南猴子给屠了城!宋太强了,秦汉晋唐隋明跪地求饶,屠宋的越南猴子才是正统!
历朝历代的华夏人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强谁弱,关键点就是燕云十六州,控制不了这个地方,草原骑兵进可攻退 ...
燕云丢了自己找借口,按你这理论,大明这个朝代根本不存在,因为朱元璋立国时只在江南一块,不说燕云,淮河以南全不丢了!还有柴荣在没统一南方时东京禁军所向披靡一度攻下燕云几个州,怎么到宋就不行了?原因我想赵匡胤最清楚!
现在的人都不读书吗  脑袋里装的都是牧草?宋朝就没有产马地  河套地区被西夏占着,而中原地区的马政扰民 ...
你真傻还是假傻?朱元璋在北伐前有屁的养马地?不说养马,在其称王时,不说河西河套和燕云,连淮河以北都不在其控制之下!试问没马的老朱怎么北伐成功的,还有东京禁军在柴荣的时候居然一度收回燕云部分地区,怎么禁军换了老板,战斗力却差那么多?你想过没?
北送是真不行,建国初期皇帝亲自带兵出征,尚且有些战斗力,然后之后的皇帝,担心军权旁落,限制武将手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北宋是自己作死的。
宋朝养马的地儿全养羊了,这还不够,还要向北方大量进口


大怂能有一亿人口?大怂很富?大怂耕地面积能比唐朝?

大怂能有一亿人口?大怂很富?大怂耕地面积能比唐朝?
好吧,我认输了,我承认,我大怂军队不是不堪一击的,是不堪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