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俗节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50:07
在日本最隆重的民俗节日莫过于过年。而过年的主要活动就是迎年神。
日本人称年神为正月神、米神。据说正月里年神到各家访问,他是保证
新一年再获丰收之神。在日本人看来,迎来年神之后,新的一年才会开始。
日本人是从12 月13 日开始准备迎接年神的。这一天俗称“大扫除”。人们
花上一天的时间彻底打扫屋里屋外。日本人认为,只有将家里的不洁之物统
统去掉,才有资格成为迎神的祭祀场所。日本最忌讳罪、错误、污秽。神是
不去任何不洁的地方的。
12 月13 日也是一年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是指正月的活动。日本关西地
区的艺人们要带上镜年糕去师傅家致谢。“开端汁”是这时日本人食用的食
品。它的材料是芋头、萝卜、胡萝卜、大豆等。这一天许多日本人家还要用
长长的竹竿挑起大眼笼子挂在屋檐下,以防山上的恶魔进入各家各户。12 月
13 日为开端,来年2 月8 日为年终。这期间日本人要举行祭年神的仪式。
日本过新年时,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门松。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不立
门松就没有节日气氛。因此,立门松的风俗习惯遍及多半个日本列岛。除了
立门松以外,有的地区还立诸如杨桐、芥草等常青植物的树枝的习俗。日本
人正月里立门松是把门松作为年神的附身之物,而不仅仅是一种家庭装饰。
日本人为迎新年挂在门前的草绳称年绳。每逢过年或其他民俗节日之
时,在日本各个城市都可以买到稻草绳和门松。东京浅草地区甚至专门开设
年绳市。古时候年绳都是由各家负责新年点缀的男人亲手编的。直到今天千
叶县人除夕夜仍要自编年绳。不立门松的地方往往要挂年绳。挂年绳的地方
也意味着清洁的地方。因地区不同,年绳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一字形、圆
形和牛蒡式等。传说草绳带在身上可以避瘟疫邪气。
为迎接年神,正月里家家都要设年棚。实际上年棚就是年神的神座。上
面要供镜年糕、灯、祭神酒等等。由于年棚是根据年神来时的方位设立的,
所以每年的方向都要改动。据说日本东北地区的人们,根据去年响雷的方位
确定神的方位。
日本人过年吃的年饭一般都要在岁末时做好。岁末往往是日本家庭主妇
最忙碌的时候。如果说年前将饭做好,是为了让家庭主妇们过节好好休息的
话,那就太肤浅了。实际上,正月祭祀年神的色彩最浓。人们在年神来到之
前做好年饭,供在神前,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饭也是为了随时为神服务。年
饭的材料及做法均按照日本传统。年饭中的小■鱼干也是日本人举行庆贺春
耕仪式时食用的吉祥食品。此外,年饭的菜肴中少不了八头芋,这说明日本
人仍保留着古时的饮食习惯。
除夕夜晚,广播、电视中播放全国各著名寺院敲打的梵钟声。一百零八
响的钟声,意味着消除一百零八个烦恼。
新年的庆祝活动以元日为一次高潮外,15 日还会出现一个高潮。总的来
说,大正月的仪式是正式的、庆贺性的。小正月的仪式则多为与生产有关的
农耕仪式。在日本最隆重的民俗节日莫过于过年。而过年的主要活动就是迎年神。
日本人称年神为正月神、米神。据说正月里年神到各家访问,他是保证
新一年再获丰收之神。在日本人看来,迎来年神之后,新的一年才会开始。
日本人是从12 月13 日开始准备迎接年神的。这一天俗称“大扫除”。人们
花上一天的时间彻底打扫屋里屋外。日本人认为,只有将家里的不洁之物统
统去掉,才有资格成为迎神的祭祀场所。日本最忌讳罪、错误、污秽。神是
不去任何不洁的地方的。
12 月13 日也是一年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是指正月的活动。日本关西地
区的艺人们要带上镜年糕去师傅家致谢。“开端汁”是这时日本人食用的食
品。它的材料是芋头、萝卜、胡萝卜、大豆等。这一天许多日本人家还要用
长长的竹竿挑起大眼笼子挂在屋檐下,以防山上的恶魔进入各家各户。12 月
13 日为开端,来年2 月8 日为年终。这期间日本人要举行祭年神的仪式。
日本过新年时,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门松。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不立
门松就没有节日气氛。因此,立门松的风俗习惯遍及多半个日本列岛。除了
立门松以外,有的地区还立诸如杨桐、芥草等常青植物的树枝的习俗。日本
人正月里立门松是把门松作为年神的附身之物,而不仅仅是一种家庭装饰。
日本人为迎新年挂在门前的草绳称年绳。每逢过年或其他民俗节日之
时,在日本各个城市都可以买到稻草绳和门松。东京浅草地区甚至专门开设
年绳市。古时候年绳都是由各家负责新年点缀的男人亲手编的。直到今天千
叶县人除夕夜仍要自编年绳。不立门松的地方往往要挂年绳。挂年绳的地方
也意味着清洁的地方。因地区不同,年绳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一字形、圆
形和牛蒡式等。传说草绳带在身上可以避瘟疫邪气。
为迎接年神,正月里家家都要设年棚。实际上年棚就是年神的神座。上
面要供镜年糕、灯、祭神酒等等。由于年棚是根据年神来时的方位设立的,
所以每年的方向都要改动。据说日本东北地区的人们,根据去年响雷的方位
确定神的方位。
日本人过年吃的年饭一般都要在岁末时做好。岁末往往是日本家庭主妇
最忙碌的时候。如果说年前将饭做好,是为了让家庭主妇们过节好好休息的
话,那就太肤浅了。实际上,正月祭祀年神的色彩最浓。人们在年神来到之
前做好年饭,供在神前,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饭也是为了随时为神服务。年
饭的材料及做法均按照日本传统。年饭中的小■鱼干也是日本人举行庆贺春
耕仪式时食用的吉祥食品。此外,年饭的菜肴中少不了八头芋,这说明日本
人仍保留着古时的饮食习惯。
除夕夜晚,广播、电视中播放全国各著名寺院敲打的梵钟声。一百零八
响的钟声,意味着消除一百零八个烦恼。
新年的庆祝活动以元日为一次高潮外,15 日还会出现一个高潮。总的来
说,大正月的仪式是正式的、庆贺性的。小正月的仪式则多为与生产有关的
农耕仪式。
除夕夜晚,日本人家里的围炉内要换上新的引柴。有的人家连烧三天,
不使其灭掉。除夕换的引柴多是从神社拿来的。其中最有名的分火种祭有大
和的大神神社的“绕道祭”(神火祭)、京都八坂神社的苍术祭。日本的八
坂神社亦称祇园。除夕夜晚神社将火移至用白术和草药制成的苍术之上。京
都的人们用自备的火绳引走苍术火,并尽量保证途中不要熄掉。回家后用火
绳点火做饭。
新年的初一、初二、初三日本人一般要吃年饭和年糕汤。日本的年饭和
年糕汤充满地方特色。一般说来,日本关西地区使用白酱、关东地区则为清
汤煮年糕。年糕的种类也很多。东日本多食长方形、扁平的年糕,称切糕。
西日本多食一丸一丸的圆年糕,称圆年糕。圆年糕中还有一个品种称大福。
里面包有豆馅。有的日本人将大福放入大酱汤内煮来吃。过去日本人过年只
吃红豆饭或白米饭。吃年糕则是现代的风俗。
日本人将两块白色的圆年糕重叠在一起,作为年神的神座。如果旁边还
摆有其他的粮食作物,那便是粮神的神座。摆放年糕和连食三日年糕汤的习
惯始于日本室町时代。首先在武士阶层推广,后来传至商人和农民中间。这
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屠苏散是一种中药。处方内包括白术、桔梗、山椒、防风、肉桂、大黄、
红小豆等。日本人喜欢将屠苏散包在红绸内,浸入酒中饮用。饮屠苏酒原为
宫廷习俗,后来传至民间。喝酒时要从最年轻者开始,三日后将剩酒倒入水
井中。
正月里东北地区的日本人习惯将捣过的年糕分制成一个个小型圆年糕,
赠给家人。与年糕汤有所不同的是,这种小年糕可以随便吃个够,没有任何
数量限制。还有的地区把小年糕视为年神赠送给大家的礼物,吃年糕即接受
年神的恩惠。日本人称这种小年糕为年五。近些年来,年五的内容发生了很
大变化。由赠年糕变为赠压岁钱。当然也有一些地区仍没有给孩子压岁钱的
习惯。由于传媒的宣传,给孩子压岁钱的风习越来越盛。
初诣即大年初一,日本人多拥至神社或寺院参拜。双手合十,给神佛敬
上几个喜钱,以求一年平安无事。初诣也称初参或初社。在东京城里住的人
多去明治神宫或浅草寺。许多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三五成群乘车前往神社寺
院,为方便大众乘车,车子通宵运转。当然,更多的日本人到附近的神社敬
神拜佛。神社内燃起一堆篝火,人们吸吮着热乎乎的甜米酒,在有节奏的鼓
乐声中或请神官袚厄,或与亲朋好友谈天说笑,迎接新春到来。
位于三重县的伊势神宫是日本著名的大神社。人们把第一次去伊势神宫
初诣朝香称为初伊势。不少日本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了当年朝拜伊势的
盛况。从17 世纪开始,日本民间开始流行惠方诣,即在元旦那天朝拜年神所
在的方位,祈求平安。新年伊始,在神社抽的头一道签称为初御签,请求神
官免灾去难则称初袚。元旦早晨拜土地神称作初庭。
元旦汲来的水叫初水。日本人认为它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初水一般由
本命年的男子汲取。而在日本西部部分地区则由主妇承担,叫作迎水。日本
西南地区的一些渔村还风行元旦早晨汲来新鲜海水供神敬佛。元旦清晨起床
后用清水洗手洗脸,这时使用的水称为初手水。除夕之夜人们点燃火把,来
到井边敬拜年神,然后才能汲水。路上遇到熟人也不能开口打招呼,以免福
气被别人带走。用来汲水的水桶要换成新的。不仅如此,有些地方的日本人
还要敬水神和井神,用一种称为水镜或水饼的糯米年糕或用淘好的大米供
神。
日本人称拜年为年始。新年期间,人们要去关照过自己的人家致谢,并
祝贺新年快乐。战前,日本拜年之风十分盛行。本家与分家之间、村民之间、
邻居之间都必须互相拜年问候。元旦当天几乎家家宾客满门,大家都忙于应
酬。有时类似的局面还要延续到第二天、第三天。直到今天,初四仍是日本
僧侣巡回拜年之日。妇女之间的拜年一直可延续至立春前一天。从日本明治
中期(1870 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送名片的风习。后来又改为送贺年片。
战后,回拜的风习逐渐消失,但是对父母家、上司家、师傅家拜年送礼的习
惯仍然保留下来。
尽管许多人对自己做什么梦并不介意,但日本至今仍保留初梦的说法。
初梦是指新一年做的第一个梦。可根据梦的内容预卜一年的凶吉。至于关于
初梦的定义,日本民间还有争论。有人说是指元日的梦,也有的说是初二或
者初三的梦。由于除夕许多日本人要去神社拜神守岁,所以往往不睡觉。应
该说初一晚上至初二凌晨做的梦是初梦。这也许更确切一些。日本流行一富
士、二鹰、三茄子的说法。即梦见富士山、鹰、茄子为吉梦。日本江户时代,
许多人做梦前,将画有宝船的纸放在枕头底下,据说这样可以做吉梦。由于
这个缘故,当时江户(东京)地区卖宝船画的人特别多。
正月里开始的新的一年的劳动,格外地受到日本人的重视。他们多选黄
道吉日开始工作,以讨个吉祥。目前日本政府机构、各公司多在初四上班,
腊月二十九日放假。农村则有锄始,是指农民新年里开始下地劳动的仪式,
也称农始,意喻祈盼丰收。关东地区的日本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初一清晨到年
神所在方位的田头,挖上三锹土,在地里竖起一根松枝,松枝下面摆上供品,
祈求早中晚三季稻稻谷丰收。日本茨城县北部地区的农民则通过给鸟儿喂
食,根据鸟儿啄米的情形预占年成好坏。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新年开始往地里
施肥,叫作初肥。
在山村有山初、初山踏等说法,是指新年头一次进山,具体时间各地不
大相同。进山时携带新编好的稻草绳和年糕等供品,来到准备砍伐的树木跟
前,拴上草绳,摆好供品,敬奉山神。这天砍下的木头立刻用来供年神或是
用作烤年糕的燃料,也有的留到正月十五作装饰用。
渔村新年里也有船始、漕初的说法。一般正月初二开始出海捕鱼或只是
举行出海仪式。岁末将渔船清洗干净,船正中摆上松枝、酒、淘好的大米和
圆年糕,供奉船灵。新年首次捕到的鱼叫初渔,要举办初渔祝,用这些鱼供
渔神和船神,祈求四季航海安全和渔业丰收。
做买卖的人家大年三十前收账回来,初一不开门,初二开始营业,店铺
装饰一新,并给顾客准备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商品。这叫初卖或初商。近年
来日本城镇的百货商场都已改为初四开张营业。新年最初的鱼市、茶市叫初
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叫初买。新年提笔写字叫书初。
公元8 世纪中国的许多习俗传到日本。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
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
粮日。民间习惯将初一至初八与各种动物或家禽联系起来。认为当天不能宰
杀该动物。
正月十五叫作小正月,日本人清晨要熬小豆粥供神。说是能驱走一年的
邪气。然后趁热喝下。这叫粥节供或粥初。过去该习俗在日本十分盛行,现
多见于日本东部。日本人自古认为红小豆里有强化生命的粮灵,红色代表一
种咒力,因此赤豆饭往往被用于喜庆的场面。
正月最后一天叫初晦日,也称初三十日。古代日本人认为年神正月期间
逗留在人世间,至月底年神要回去,因此十分重视正月的最后一天。
二月里最初的午日叫初午。初午也是稻荷祭日。届时在京都市伏见稻荷
大社等各地稻荷神社举行午祭。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向稻荷(五谷神)敬
献炸豆腐,同庆佳节。这个季节恰恰是田神从山上下来到乡间的日子。日本
农民要在此时祭祀田神,祈求丰收并开始春耕。因此,稻荷信仰所具有的农
业神因素便与初午结合起来了。
二月初午除举行稻荷祭以外,日本各地农村还把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牵着他们参拜神社或参拜灵山。也有的去拜马头观音,或将年糕驮在稻草做
的马背上,用来供奉道祖神(日本的道祖神多为石雕的人像。立于村口或路
旁,俗信可以驱邪消灾。现已成为结缘神或保佑旅途安全的保护神)。在日
本长野、群马等县的著名蚕桑地区,初午这天则要举行蚕祭以祭祀蚕神。日
本各地民间盛传不少与初午有关的俗信说法。例如初午来得早的年头容易发
生火灾。初午在二月五日以前就一定是好年景。六日以后则会歉收等等。
日本的春祭其实不一定在二月初午这一天。但一般都在农历二月。秋祭
则集中在九月或十一月。传统的春祭实际上拥有预祝丰收的含义。后来才逐
渐固定在初午。秋祭主要是庆祝丰收,感谢上苍带来的恩惠。日本春秋两次
祭祀源于农耕社会的稻作文化。日本人相信山神和田神是早春二月和秋季十
月或十一月互相交替着出现的。山神春天变成田神来到田野保佑丰年。秋收
后则又变为山神返回山中。所以日本百姓丰收总不忘感谢她们。值得一提的
是初午对田神的信仰在沿海渔村则变成渔神,在城镇又成了经商做买卖的守
护神。
日本人认为不论男女老少,一生中总要过几个坎。按虚岁算,男子在25
和42 岁;女子在19 岁和33 岁。其中男子42 岁和女子33 岁是两个大坎。再
加上前后两年,当事人要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小心谨慎,以防出意外。有些
地方在除夕或立春要举行过坎仪式,以免除灾难。人们在柴薪上标上自己的
年龄、姓名及属相,到神社焚烧象征厄运的柴薪,尤其以京都市的吉田神社
的火炉祭最为著名。
日本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过坎的风习。过坎的人将装有与自己年龄相同钱
数的钱包故意丢在地上让乞丐拣走。据说这样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直
到今天,不少日本人都将预先预备好的木梳、簪子或钱等物故意丢在丁字路
口或十字路口,期待被别人捡去,以便带走自己命中的厄运。在扔这些东西
的路上,即使碰上邻居和朋友也不得开口说话,否则咒术就会失去效力。不
过更多的日本人过坎时要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且来客越多越好,依靠大家
的力量共同赶走恶魔。
除了过年以外,在日本影响最大的节日恐怕就是中元节了。农历一月、
七月、十月的十五日是中国道教所称的上、中、下三元。流传到日本的中元
节与古代日本宫廷祭典盂兰盆结合后,发展成为民间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中元节在日本植根是公元7 世纪中叶。后来逐渐发
展为包括兼顾扫墓、做法事、放河灯等在内的盂兰盆会。
日本古代庆祝盂兰盆节的仪式之一是把供佛时摆放过的供品,如白米、
白面、粘糕、砂糖、水果等食品,分别赠给亲朋好友享受,以祈祝生活顺利
平安。双亲健在者,按习惯必须送鱼给父母亲,配合这种生见玉仪式,又衍
生出中元时以莲叶饭宴请宾客的礼俗,使中元节弥漫着一片送往迎来的热闹
气氛。
开始中元被视为善心施主馈赠寺院供佛祭品的一个节日。后来逐渐成为
武士于中元和年终时节给领导阶层送礼的习惯。
在江户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十八九世纪,中元节的送礼习惯便在市井商
人中间普及开来。他们往往在每年的中元节和年终专程拜会、送礼给店里的
重要顾客。不论是普通百姓、武士或商人送礼,最大的特点即透过每隔半年
的送礼拜会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特别是对武士而言,中元节的送礼仪式
更具有“并未与人怀有任何敌意”的和平意义,对幕府将军显示“今后仍是
麾下的忠诚部下”。商人则利用中元送礼为借口,请求客户依旧给予支持并
经常惠顾。他们对这种买人情做生意的做法百做不厌。
在日本,赠品被视为具有上、下关系的交流物品。通过赠送礼品确认彼
此某种程度的交往关系,而不只是为了加深个人间亲密的友谊。为了回赠来
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出于“有东西就与好朋友分享”,日本人还要选择
特定时间送礼回谢。日本人颇具人情味的分赠文化(收到他人礼物再分赠给
别人),可以说是孕育中元送礼习俗的重要温床。
在日本,送礼对于一向喜欢与人分享物品的老百姓来说,属于家常便饭。
他们称这类经常分赠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礼物为消物。消物一般以食品类
居多,特别是柴鱼和海带两类,特别是柴鱼由于有等级、粗精品之分,而广
受各阶层喜爱,消费量一直居各类礼品之首。此外季节上市水果,如夏季的
西瓜、香瓜等,也是深受好评的礼品之一。非食品类的消物则以招待观赏戏
剧、温泉旅行等为代表。
日本江户时代(18 世纪)中元节赠送的比较高级的礼品包括金鱼、瓦韦
(长在岩石、山地、树皮处的珍贵植物。夏天放在屋檐下有防暑凉夏的作用)。
另外,江户男子为了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慕之情,也会选择特殊的礼品,如
女用内衣裤等。
到了日本明治时代(19 世纪中叶)中元节礼品有了很大的变化。制作和
服用的丝绸面料,化妆品、手帕、领带及洋伞等西式礼品逐渐取代了传统用
品,成为顾客的新宠。
进入昭和时代(20 世纪中叶)洋酒、调味品、清凉饮料等新颖商品相继
问世,迅速上升为畅销商品。
日本送礼的金额因人而异,媒人是5000 日元,老师是4000 日元、补习
老师是3000 日元,公司总经理是4000 日元。至于送礼人的年纪,从前以四
五十岁的中年人居多,其次才是进入社会献身服务不久的年轻人。近年来这
一秩序颠倒了过来,年轻人占了上风,目前日本流行年轻职员给上司送礼的
风气。送礼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上司多予关照。
日本的御中元是指从7 月上旬起15 天内委托商店把礼品送到对方家里。
如果忘了或者抽不出时间办理,也可分别以暑中御见舞(问候)的名义补送,
不算失礼。对于特别照顾过自己的人,日本人一般要登门拜访,亲手把礼品
送过去。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到百货公司选购礼品送人,原因在于百货公司服务十
分周到。顾客只需把礼品编号、赠送对象及自己的姓名、住址与电话号码填
写在一张由电脑处理的送货卡上便行了。通常本地区不收运费,外地则收几
百日元。对于忙碌的城市人来说,不仅省时省事,而且由商店代办,可免除
你推我让的麻烦。
在日本目前最受欢迎的十大礼品是:洋酒、紫菜、罐头、糖果、调料、
咖啡与红茶、寝具(毛毯与床单)、香皂、火腿肉、啤酒。每件礼品价钱平
均为3000~5000 日元,送1000 日元廉价品或100 万日元的高级品都是少数。
除以上介绍的最主要的民间节日以外,日本一年四季中还有不少的民间
传统节日。
古八日:古八日是指每年的2 月8 日。古八日仪式意味着正月的神事已
经完毕。日本福岛县人认为这一天瘟神来到人间,各家都要立木笼,做粘糕,
停干一天农活,做赤豆饭。
针供养:与古八日同日。这一天妇女仍休息一天。将一年当中折断的针
插在豆腐上,交给淡岛神。特别是教授裁缝的学校,这一天必须供奉淡岛神。
涅槃会:2 月15 日是释迦牟尼涅槃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各寺院均挂起巨
大的涅槃图,举行法会。各村村民纷纷组织起来,做团子分给孩子们。
裸祭:日本各地均有裸祭的习俗。寒风中许多只穿兜档布的男子聚在一
起。日本岩手县黑石、冈山县西大寺的会阳等仪式是让男子们裸身争夺一块
写着“苏民将来”的护身符。
米丰祭:日本《延喜式》规定,每年农历二月四日,中央由神祇官厅、
各地区以国司厅为单位举行米丰祭。人们将向中央的和地方的共计5500 座神
社奉献币帛。届时还要朗读祝文(日本古文体祈祷文),这些祝文均属格调
高雅的文章。米丰祭是祭米神的仪式。目的是请诸米之神保佑当年稻米丰收。
所以几乎所有的村子都要举行米丰祭。
雏祭:亦称雏游。雏为人偶,被日本人视为具有咒力的咒具。鸟取县人
每年3 月3 日傍晚将穿着红纸衣的雏人偶和供品放在圆形草编盖上,放入河
中任其漂游而去。流放雏人偶是一种祓禊活动。如今日本人3 月3 摆放的内
里雏人偶起源于19 世纪。日本关西地区制作的雏人背景装饰偶模宫廷生活,
以紫宸殿为主要衬托。过去一对亲王雏人偶的摆放方法是男左女右。因为日
本人认为左比右的地位高。然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雏人偶的摆放也改为西
式即男右女左。另外旧日人偶为长脸,现代则改为圆形脸。
彼岸:以春分为中心,其前后7 日为彼岸。这时日本人要扫墓。居住在
福岛县阿武隈川沿岸的日本人习惯把用经木制作的祭品摆放在墓前。秋田县
鹿角郡人一边在墓边焚物,一边唱“老爷爷、老奶奶快来呀”。从早晨太阳
升起的时候到傍晚太阳落下,人们要举行整整一天的祭祀活动。彼岸的风习
几乎遍及日本各地。这时佛教寺院还要举行撞木念佛、六阿弥陀等巡拜活动。
入十三:日本的女孩子到了13 岁必须参拜虚空藏。它是一种女子成人
仪式。许多女孩子为了拜见著名的会津的虚空藏、京都嵯峨法轮寺的虚空藏,
不远百里、千里赴会津或者京都。13 日是虚空藏的缘日,这也许是因为13
岁的人参加参拜的缘故吧。
花祭:4 月8 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这一天日本的寺院要制作花御堂。
水盘中站立着裸体的诞生佛。参诣者将甜菜注入水盘中。这种活动亦称灌佛
会。在日本农村,村民要在山上采集藤、石楠花、杜鹃花等插在房屋内外。
日本热田神宫还要举行挠花仪式。仪式上人们根据摆放着的农夫人偶的装饰
卜占本年米、棉、蚕等的凶吉。如今这种仪式推迟一个月举行。
端午节:五月初五是日本的男儿节。这一天人们要在户外挂鲤鱼旗,在
家里摆放武士人偶。相传这种风习始自武士时代。五月初五端午日本人要制
作粽子和柏粘糕。有个别人家还要把粽子挂在天井上,传说可以消除难疾。
还有的地方称五月初五为女家。这一天妇女可以逞威风。将菖蒲、艾草铺在
屋檐下的习惯是从我国传入日本的。
水口祭:日本的水口祭与插秧有直接的关系。日本东北地区有一句俗话
叫干五月。这一带地区播种前,需将稻种放在圆笸萝内放入水中浸泡一周时
间。然后插入苗圃内。秋苗要在苗圃内培育30~50 日左右,将剩余的稻种炒
过放入臼内。播种过后,在苗圃的入水口稍稍堵上一些土,土上面供上炒米,
旁边插上水晶花树枝,这便是水口祭。
大插秧:日本插秧大多在农历五月举行。日本人认为所谓插秧就是迎接
田神,在田神面前举行仪式。插秧时少女们身穿盛装,插秧歌响彻四方。插
秧歌是在神前唱的赞歌。几乎所有的日本村庄都规定哪一块水田最先插秧。
最先插秧的水田被称为神田、门田、本田。近年来日本中国地区的农山村内,
每逢“大插秧”,男人们便一起击大鼓,一边同插秧姑娘跳舞,合唱插秧歌。
日本广岛、岛根、冈山等县亦称大插秧为花插秧。
开山:开山是一年当中最初允许登山的日子。日本富士山登山口处的神
社每年6 月1 日,近年来改为7 月1 日都要举行特定的仪式。这时身穿白衣,
持有金刚杖的行者开始登山。7 月27 日称开山。从这一天开始,普通人便可
以登山了。日本关东地区有许多登山拜佛组织。比较有名的是“登富士山拜
佛”组织,旧时称神道十三派中之一派,在日本很有影响。
开河:所谓开河是指一年当中最初允许下河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人
们便可以游泳了。昔日东京地区的隅田川开河为农历五月廿八日。这一天人
们要燃放焰火,河边、桥上看热闹的观众人山人海。燃放焰火是一种祓禊活
动,借轰轰之声驱走恶魔。从开河那一天起至八月廿八日的三个月为隅田川
的游泳季节。
食嘉祥:农历元月十五日,日本人为了去除瘟疫,买16 块点心或者粘
糕食之。这种风习传说起源于8 世纪。日本人将陶器内铺上杉叶,里面放三
个用杉纸包的大馒头,互相赠送,以图吉利。这一天日本人还习惯让16 岁的
孩子将馒头中间掏空,从空洞处望月亮。这也是一种成人仪式。
洗身:日本京都八坂神社的祇园会是民间发起的一种祓禊式神事活动。
这种仪式要进行一个月。由于这时人们要用加茂河的水洗身体,所以这种仪
式亦称洗身。祇园祭祀着牛头天王,由神职人员向人们传授避瘟咒术。日本
全国各地的天王神均属于祇园系统。日本人跳入河中冲洗身体完全出于祓禊
的目的。
送虫:插秧结束后,灌满水的田里不久便会出现虫害。日本人称稻田飞
蛾为云霞。它们大量吞食稻秧。古时候由于人们无法对付虫害,便出现了诸
如送虫、送飞蛾之类的咒术仪式。夜晚,人们点燃松明,一边敲打钹与鼓,
一边将稻草人偶送到村边或者河边扔掉,稻草人偶上捆着吃的东西。日本人
还把害虫包在树叶里,带来参加仪式。这个稻草人偶被称为云霞神。有的地
区也称送虫仪式为送云霞。
求雨:水田耕作离不开水。每当干旱季节,人们就拼命求雨。日本全国
各地的求雨方式十分相似。日本冈山县阿哲郡的乞雨活动很具代表性。乞雨
时,人们首先集中在神社,他们一边敲钟,一边打鼓乞雨。参加乞雨仪式的
人唱道“龙王降降雨⋯⋯”,他们相信龙王祠的窗户一旦打开,天上就会降
雨。如果乞雨后仍不下雨,人们就烧干把,将还带有青叶的树枝集中起来,
全部运到山顶上焚烧。这种仪式往往要几个村子联合起来举行。如果这样做
还不降雨,便请伯耆大山的稚童去渊或赤松池取水。传说取水途中在哪儿休
息,哪里便会落雨。所以人们为了让雨落在自己的村域内,便不休息地、轮
换着将水取回。村民们用竹叶沾上取回的水,洒在地上求雨。
每逢干旱时节,群马县的雷电神社便挤满了从远方来求水的人们。他们
当中有不少人是开着车子来的。
求雨的最后手段是将宰杀的动物投入神圣的池或渊内。前面已经提到日
本人没有杀牲的习惯。但在这里宰杀的动物并不是献给水神的祭品,而是用
牲畜的血污秽神圣的池、渊,以激怒司水神降雨。
盂兰盆会:在日本人看来,新年和盂兰盆会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传统节
日。每逢盂兰盆会和新年,车站异常繁忙。车站上挤满了人,火车上也挤满
了人。他们都是回老家度假的日本人。盂兰盆之名源于佛教经典《盂兰盆经》。
盂兰盆会的主要内容都是日本特有的。日本的寺院每逢7 月均咏颂盂兰盆
经。盂兰盆经正好从理论上解释了日本人原始的祖灵祭祀。尽管从佛教的角
度来看盂兰盆会并不是什么盛大的法会,但日本民间却将它视为盛大的祭祀
祖灵的仪式。
七夕:日本的盂兰盆会是从七夕开始的。日本的七夕是从我国牛郎、织
女的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日本人称其为七夕。从日本民间举行的仪式来看,
其中祓禊的成份更多一些。每逢这一天早上,日本女孩子要洗头发、洗砚、
洗祭品,清扫佛具。这一天在东日本各地人们用茅草或者真菰制成两匹马,
早上带上两匹马去药田吃草,然后将草马带回,挂在屋檐上。这里的人们认
为,这一天祖先之灵会骑着这两匹马来到人间。日本的七夕是与迎接新年的
煤祓禊相对应的,即相当于宣布盂兰盆会开始的祓禊。
草市:日本的草市是指专卖七夕用品的临时集市。由于时值草木繁茂时
期,所以称其为草市。一般从7 月12 日夜晚或者13 日早晨开市,所卖物品
均带地方特色。它与迎正月的岁市性质相同。
中元:日本人将盂兰盆会之前的送礼称为中元。这时各商店的中元卖货
都十分兴隆。除个别地区时兴赠鱼以外,日本人互赠的中元礼物多为面粉、
大米、点心、砂糖之类。
八朔:八朔即8 月1 日。这一天日本人要举行祭祀活动。因为有名的日
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是8 月1 日入江户(东京)城的。所以日本德川幕府将
它作为与新年相等的盛大节日。八朔仪式以农业耕种为主要内容。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日观赏中秋明月是中国的风俗习惯。日本人也过
中秋节,俗称十五夜。这一天日本人将芒草、胡枝子、黄花龙芽等秋草插在
瓶子里,供上水果和糯米团子。日本人称这时的明月为豆明月。因为时值大
豆的收获季节,意喻大豆丰收祭祀。只有这一天日本人允许外人到自己的地
里偷芋薯,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许多孩子用带钉子的竹竿明目张胆地偷取
邻家的供品。
十三夜:日本人9 月13 日观月,俗称后月。秋天赏月两次是日本民族
特有的习惯。实际上9 月13 是日本传统的赏月日。后来又传入中国的风俗习
惯,只好赏两次月。9 月13 日日本人插芒草叶,同时还要供上豆、粟、糯米
团子等供品,其规模与中秋相似。由于时值芋薯收获季节,所以日本人称其
为芋明月。还有的地区称其为小麦赏月。
送神:日本人认为10 月份全国的神均集中在出云地区,各地的神都不
在家。11 月份日本人要祭神,所以这个月称精进洁斋之月。每年的9 月至12
月是日本各地送神的日子。因地区不同,具体的日子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
收获季节结束以后,田神返回山间。直到近代日本人仍认为田神也去出云地
区与其他诸神相聚。
十日夜:十日夜即十日夜晚的意思。东日本地区的人们认为十月十日是
田神归天的日子。有些地方还要祭稻草人。所谓稻草人祭就是将田神化身稻
草人从地里拔出来,供在庭院内,摆上食品以示祭典。
亥子:西日本地区有庆祝亥日的习俗。于春之亥日来到田间的田神,秋
之亥日要离开农田返回山里。日本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亥之夜不祝者、
生鬼、生蛇、生长着犄角的孩子。”这一天,日本人家一般要做粘糕庆祝。
另外,严禁任何人进入萝卜地。日本人认为,亥之日听见挖萝卜声的人就会
死。西日本的亥子日与东日本的十日夜性质相同。
霜月祭:这是日本人每年11 月份举行的收获祭典。它同日本宫廷举行
的新尝会,各村举行的秋祭性质相同。作为日本的祭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日本能登地区每逢11 月5 日各家的男主人穿着和式上衣和裙袴去迎接田
神,一直走到田地边为止,并将田神背回家中。家人烧好洗澡水,让男主人
和田神一起入浴。人们将装稻种的笸罗作田神的替身,向田神献上食品。
霜月神乐:日本许多地区每逢11 月都要组织神乐仪式。日本三河、信
浓等地保留至今的花祭、冬祭、远山祭、雪祭等都属于汤立神乐系统。此外,
石见神乐、出云神乐、备中神乐等多在11 月份举行。霜月神乐既表现农民喜
获丰收的欢乐心情,也表现出农民希望明年再获丰收的美好愿望。
岁暮:是指年终日本人相互间送礼的仪式。同中元性质相同,按照日本
的传统习惯,岁末人们要向亲戚、上司、近邻等赠送礼品。日本天草地区民
俗,婆家要向媳妇的娘家赠送鱼、酒、镜粘糕等礼物。互赠的礼物多为食品,
但也有送衣物及鞋袜的。
忘年:岁末日本人几乎都要参加忘年会。亲戚和朋友聚集一堂举行宴会
以忘记过去一年的辛苦。可以说岁暮和忘年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岁末活动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