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六方会谈——既有如今,何必当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8:45:32
联合早报


● 于时语

  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北京六方会谈,时断时续地进行到第四轮。有评论家前几日悲观地预测:“六方会谈其实就像一个快要走上刑台的死囚”,前天却似乎柳暗花明,传出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据报道,在《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中,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及核计划,而美国则作出不攻击朝鲜的承诺。

  朝核问题的最后解决,无疑还有成败难卜的艰难谈判。但是美国负责谈判的助理国务卿希尔承认:《共同声明》的签署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转折点”。

  [B]尽管朝鲜昨日发表声明,声称仍不放弃核计划,六方签署《共同声明》,外交上的最大赢家是中国。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对东北亚局势无与伦比的支配性影响,华盛顿更欠了北京一个大大的人情[/B]。

  [B]今年2月9日,《纽约时报》曾特别报道布什总统在朝核问题上无计可施,不得已派专使前往北京直接请求胡锦涛帮忙。北京这次“搞定”六方《共同声明》,胡锦涛在布什眼中的分量不言而喻[/B]。

  在实际利益上,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最大赢家是朝鲜人民:朝核问题如果导致战争,生灵涂炭、万劫不复的是韩国和朝鲜的平民大众。[B]六方会谈成功,北京成为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的功臣,就像明朝政府出兵帮助击退丰臣秀吉的侵略一样,将会在两韩民意中奠定中国长远的外交利益[/B]。

[B]视朝鲜为迫在眉睫的威胁[/B]

  [B]从国际大势讲,朝核六方会谈的重要意义,是它凸显了以中韩为一方,美日为另一方的地缘政治利益对立。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描述所谓“地缘政治新世界”,便特地列出“中韩两国协力在朝鲜问题上对抗美国和日本[/B]”。

  [B]中韩在朝鲜问题上立场日趋一致,除了历史和文化原因,更有明确的共同利益,这便是双方都要竭力避免朝鲜政权的突变[/B]。

  两德统一的惨重经济代价和后果(德国《明镜》周刊新近刊登长文,揭露突如其来的统一才是德国近年经济困境的真正主因),以及朝鲜极其落后的经济现状,使得韩国朝野看到“急统”的痛苦天价,而认识到通过逐步的南北交流而渐进统一,才是最佳方式。

  [B]可是华盛顿和东京视朝鲜政权为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必欲去之而后快。从这个角度,在朝鲜问题上“中韩对抗美日”会成为东北亚的长期政治模式[/B]。

  六方谈判突破的关键,自然是最对立的朝鲜和美国两方各自的态度软化。前者是当今世界上最封闭的社会,外人很难猜测平壤的利弊得失考虑。但是至少可以判断金正日并非自杀狂人,而是理智地企图维持政权的长久生存。

[B]布什不得不下“罪己诏”[/B]

  美国的态度转化过程相对“透明”,尤其是在伊拉克乱局每况愈下和伊朗核计划问题升温之际,华盛顿迫切要避免多方作战的被动局面。另外,朝核危机拖得越长,韩国国内的反美思潮越烈,最近甚至闹出韩国民间要求拆除仁川登陆地点的麦克阿瑟纪念铜像之事,惊动了美国国会。

  《纽约时报》披露,中国提出《共同声明》草案后,规定不容随意更改,各国代表只能纷纷向国内高层请示,拖延数日才尘埃落定。所以美国最后签字,显然是向布什总统“请旨照准”的决策。而布什这次妥协,与美国的国内政局不无关系。

  笔者曾经评论过,布什是个死不认错的总统。可是最近在伊拉克困境和卡特里娜风灾的双重压力下,他在电视上破天荒地下了“罪己诏”。

  《华盛顿邮报》18日十分尖酸地评论布什这一“罪己诏”下得如何不情不愿,并且列举了布什在救灾不力之外其他重大过失。布什时下的政治弱势显而易见。六方会谈的突破,看来也有卡特里娜的一份功劳。

  《纽约时报》大牌记者纪思道早就指出,1994年克林顿政府和朝鲜签订所谓“协议框架”之后,华盛顿和平壤之间开始“低荡”,朝核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后来的朝核危机,说到底是布什新上台时先在外交政策上“逢克林顿必反”,公开否决鲍威尔国务卿的理智政策,拒绝继续与朝鲜会谈;接着又在九一一后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磨刀霍霍,终于在核问题上“逼反”了平壤。

  人们可以注意到六方《共同声明》第一条所说的“其他各方……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纽约时报》指出这实际接近1994年的“协议框架”,表明布什在朝核问题上与克林顿背道而驰一大圈之后,又无奈回到了起点。

  既有如今,何必当初?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联合早报


● 于时语

  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北京六方会谈,时断时续地进行到第四轮。有评论家前几日悲观地预测:“六方会谈其实就像一个快要走上刑台的死囚”,前天却似乎柳暗花明,传出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据报道,在《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中,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及核计划,而美国则作出不攻击朝鲜的承诺。

  朝核问题的最后解决,无疑还有成败难卜的艰难谈判。但是美国负责谈判的助理国务卿希尔承认:《共同声明》的签署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转折点”。

  [B]尽管朝鲜昨日发表声明,声称仍不放弃核计划,六方签署《共同声明》,外交上的最大赢家是中国。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对东北亚局势无与伦比的支配性影响,华盛顿更欠了北京一个大大的人情[/B]。

  [B]今年2月9日,《纽约时报》曾特别报道布什总统在朝核问题上无计可施,不得已派专使前往北京直接请求胡锦涛帮忙。北京这次“搞定”六方《共同声明》,胡锦涛在布什眼中的分量不言而喻[/B]。

  在实际利益上,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最大赢家是朝鲜人民:朝核问题如果导致战争,生灵涂炭、万劫不复的是韩国和朝鲜的平民大众。[B]六方会谈成功,北京成为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的功臣,就像明朝政府出兵帮助击退丰臣秀吉的侵略一样,将会在两韩民意中奠定中国长远的外交利益[/B]。

[B]视朝鲜为迫在眉睫的威胁[/B]

  [B]从国际大势讲,朝核六方会谈的重要意义,是它凸显了以中韩为一方,美日为另一方的地缘政治利益对立。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描述所谓“地缘政治新世界”,便特地列出“中韩两国协力在朝鲜问题上对抗美国和日本[/B]”。

  [B]中韩在朝鲜问题上立场日趋一致,除了历史和文化原因,更有明确的共同利益,这便是双方都要竭力避免朝鲜政权的突变[/B]。

  两德统一的惨重经济代价和后果(德国《明镜》周刊新近刊登长文,揭露突如其来的统一才是德国近年经济困境的真正主因),以及朝鲜极其落后的经济现状,使得韩国朝野看到“急统”的痛苦天价,而认识到通过逐步的南北交流而渐进统一,才是最佳方式。

  [B]可是华盛顿和东京视朝鲜政权为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必欲去之而后快。从这个角度,在朝鲜问题上“中韩对抗美日”会成为东北亚的长期政治模式[/B]。

  六方谈判突破的关键,自然是最对立的朝鲜和美国两方各自的态度软化。前者是当今世界上最封闭的社会,外人很难猜测平壤的利弊得失考虑。但是至少可以判断金正日并非自杀狂人,而是理智地企图维持政权的长久生存。

[B]布什不得不下“罪己诏”[/B]

  美国的态度转化过程相对“透明”,尤其是在伊拉克乱局每况愈下和伊朗核计划问题升温之际,华盛顿迫切要避免多方作战的被动局面。另外,朝核危机拖得越长,韩国国内的反美思潮越烈,最近甚至闹出韩国民间要求拆除仁川登陆地点的麦克阿瑟纪念铜像之事,惊动了美国国会。

  《纽约时报》披露,中国提出《共同声明》草案后,规定不容随意更改,各国代表只能纷纷向国内高层请示,拖延数日才尘埃落定。所以美国最后签字,显然是向布什总统“请旨照准”的决策。而布什这次妥协,与美国的国内政局不无关系。

  笔者曾经评论过,布什是个死不认错的总统。可是最近在伊拉克困境和卡特里娜风灾的双重压力下,他在电视上破天荒地下了“罪己诏”。

  《华盛顿邮报》18日十分尖酸地评论布什这一“罪己诏”下得如何不情不愿,并且列举了布什在救灾不力之外其他重大过失。布什时下的政治弱势显而易见。六方会谈的突破,看来也有卡特里娜的一份功劳。

  《纽约时报》大牌记者纪思道早就指出,1994年克林顿政府和朝鲜签订所谓“协议框架”之后,华盛顿和平壤之间开始“低荡”,朝核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后来的朝核危机,说到底是布什新上台时先在外交政策上“逢克林顿必反”,公开否决鲍威尔国务卿的理智政策,拒绝继续与朝鲜会谈;接着又在九一一后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磨刀霍霍,终于在核问题上“逼反”了平壤。

  人们可以注意到六方《共同声明》第一条所说的“其他各方……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纽约时报》指出这实际接近1994年的“协议框架”,表明布什在朝核问题上与克林顿背道而驰一大圈之后,又无奈回到了起点。

  既有如今,何必当初?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划个圈之后再回到原点———这已经成为美国历届总统的行事规律了。

上任之初,宏图大略要施展,将前任于实践中摸索出的道路统统抛弃。

克林顿上任伊始何尝不是把 老布什 的对华路线全部抛弃?!

美国的这种轮流坐庄的模式,必然会导致其对外政策的不连续。而且往往会出现“进一步退二步”的局面。。。
[B]以下是引用[I]Superbow[/I]在2005-9-21 10:55:00的发言:[/B][BR]划个圈之后再回到原点———这已经成为美国历届总统的行事规律了。

上任之初,宏图大略要施展,将前任于实践中摸索出的道路统统抛弃。

克林顿上任伊始何尝不是把 老布什 的对华路线全部抛弃?!

美国的这种轮流坐庄的模式,必然会导致其对外政策的不连续。而且往往会出现“进一步退二步”的局面。。。

我觉得这就是轮流坐庄的弊病。前四年为了连任努力,连任后四年又不顾长远利益图一时之快,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因为没了连任的压力。这样的政府,即使有几十年的国家战略,也很难很好地延续和实施!就说对中国的政策,从里根到小布,无不是上台就硬邦邦,到后来才知道中国很难缠,对中国政策就慢慢变得软啪啪!
目前美国外交路线不是由一个“稳定的机构”来把持主导,而完全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即便是“轮流坐庄”,假如有一个不随“朝代更迭”的稳定机构一直来主导外交政策,就不会出现这个局面。

而美国每次入主白宫的人,却偏偏能够拥有权利把主管外交的位置上换成自己的“爱将”,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解,来为自己的政党、个人谋取利益。

所以,美国一些长期存在的对外政策上,会出现那种“划个圈之后再回到原点”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