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坦克还有用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34:40
saolei tanke
扫雷坦克
mine-clearing tank

   装有扫雷器的坦克。用于在地雷场中为坦克开辟通路。扫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内边扫雷边战斗。扫雷器主要有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两类,可根据需要在战斗前临时挂装。
 机械扫雷器按工作原理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三种。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重 7~10吨。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重1.1~2吨。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滚压式和挖掘式开辟车辙式通路,每侧扫雷宽度0.6~1.3米,扫雷速度每小时10~12公里。打击式开辟全通路,扫雷宽度可达4米,扫雷速度每小时1~2公里。
 爆破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开辟全通路。爆炸装药通常为单列柔性直列装药,由火箭拖带落入雷场爆炸,装药量400~1000千克,火箭射程200~400米。在非耐爆雷场中,一次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扫雷宽度5~7.3米,开辟通路纵深60~18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在Ⅳ型坦克上试装了滚压式扫雷器。saolei tanke
扫雷坦克
mine-clearing tank

   装有扫雷器的坦克。用于在地雷场中为坦克开辟通路。扫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战斗队形内边扫雷边战斗。扫雷器主要有机械扫雷器和爆破扫雷器两类,可根据需要在战斗前临时挂装。
 机械扫雷器按工作原理分为滚压式、挖掘式和打击式三种。滚压式扫雷器利用钢质辊轮的重量压爆地雷,重 7~10吨。挖掘式扫雷器利用带齿的犁刀将地雷挖出并排到车辙以外,重1.1~2吨。打击式扫雷器利用运动机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滚压式和挖掘式开辟车辙式通路,每侧扫雷宽度0.6~1.3米,扫雷速度每小时10~12公里。打击式开辟全通路,扫雷宽度可达4米,扫雷速度每小时1~2公里。
 爆破扫雷器利用爆炸装药的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开辟全通路。爆炸装药通常为单列柔性直列装药,由火箭拖带落入雷场爆炸,装药量400~1000千克,火箭射程200~400米。在非耐爆雷场中,一次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扫雷宽度5~7.3米,开辟通路纵深60~18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在Ⅳ型坦克上试装了滚压式扫雷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苏、美等国相继使用了多种坦克扫雷器,如英国在“马蒂尔达”坦克上安装了“蝎”型打击式扫雷器,苏联在T-55坦克上安装了挖掘和爆破扫雷器(见图),美国在M4和M4A3坦克上分别安装了 T-1型滚压式和T5E1型挖掘式扫雷器等。这些扫雷坦克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扫雷速度低,扫雷器结构笨重,运输和安装困难。20世纪50~60年代,扫雷坦克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也有很大提高。装有滚压式或挖掘式扫雷器的扫雷坦克,减轻了重量,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扫雷速度。扫雷器与坦克的联接方式简单可靠,并易于装卸和操作。由于固体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英、美、苏等国陆续将火箭爆破扫雷器安装在拖车或坦克上使用。7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在复杂条件下的扫雷需要,一些国家在坦克上安装了挖掘和滚压相结合、挖掘和爆破相结合的混合扫雷装置。许多国家在发展扫雷坦克的同时,还研制和装备了各种专用装甲扫雷车。如苏联在T-76 坦克改进型的底盘上安装了三具火箭爆破扫雷器。美国装备了爆破和挖掘相结合的LVTE装甲扫雷车。由于多数反坦克车底地雷使用磁感应引信,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磁感应扫雷器。
  “野猪”怎么敢在雷区横冲直撞呢?原来,这里说的“野猪”并不是尖嘴大耳的动物,而是德国研制的新型扫雷坦克。别看这个家伙长得怪模怪样,可却是集高新科技于一身的新成果。

    通常专用的扫雷装置主要有犁式扫雷器、滚压式扫雷器、撞击式扫雷器。这几种扫雷装置在雷场上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但又因为自身特点,在现代雷场上都明显感到力不从心。犁式扫雷器一遇硬土,犁便打滑,难有作为。滚压式扫雷器在坑洼不平路面落磙难免出现空挡,漏扫地雷。撞击式扫雷器往往撞击起尘沙,既迷遮乘员视线,又侵损坦克零部件。而“野猪”集多种扫雷功夫于一身,扫雷效率颇高。“野猪”的扫雷器具与液压机械传动装置匹配,扫雷框架在扫雷时转到车首前方能自动支撑锁定。在液压驱动的扫雷器轴上有钢链悬挂着24个扫雷具,因其形状似象脚,士兵给它起的绰号叫“大象足扫雷具”。每个“大象足”重15公斤,碰到障碍时,或“踏上”击毁,或将其“踢”出。扫雷时行进速度可根据地面阻力进行自动控制。扫雷器轴两端分别装有一个测距传感器,借助液压接通,扫雷器轴始终保持在正确位置上,这就有利于保持相同的扫雷深度,不会漏扫。

    此外,“野猪”还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它采用的是美制 M48主战坦克的铸钢车体,铸钢车体形式虽老,却有抗地雷爆炸的能力。“野猪”扫雷坦克试验样车曾经进行1000公里左右的越野和公路行驶试验,通过试验雷区时,扫除了炸履带、炸车底装甲等54枚不同种类的反坦克地雷,开辟了约25公里长的通道,而自身复杂的技术装备没有一件受到损坏。此外,乘员舱和其他系统像“大象足”扫雷具,也都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或抗雷片侵害的能力。在比较复杂的地形上,在任何暴露或隐蔽布设的反坦克地雷障碍区中,“野猪”都能以较快的速度开辟出一条4.7米宽的通道,可靠性达98%。它公路行驶的最大时速50公里,最大行程350公里,所以能直接伴随装甲机械化部队机动作战。

    但是,“野猪”扫雷坦克也存在一些缺点,比较典型的是有时真假不分,如对地雷与硬石的区别力较差,影响和降低扫雷速度。在最初试验时曾遇到了一块花岗岩石,扫雷具认为是地雷,不停地在原地踏、踢,直到击碎了那块花岗岩石后才继续向前走。
  据报道,法国陆军将接收GIAT工业公司改进的第一辆(共10辆)AMX-30 B2 DT扫雷坦克,改进后坦克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该车辆可安装拖式或辊式扫雷设备,扫雷路线的标记工作将由安装在车辆尾部的"探险者"系统完成。该车辆还安装了GIAT工业公司研制的"得墨忒耳"灭雷系统。该车的前弧部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提高对高爆反坦克武器的防护能力。该车目前正在加装一种远程 操作系统,通过这种远程操作系统,操作人员便可通过雷诺公司研制的VAB装甲人员输送车对三辆在同一区域执行任务的AMX-30 B2 DT扫雷坦克进行控制。与其他系统不同的是,VAB指挥车无需与扫雷坦克保持在视距范围内。

概述
该坦克(ROBAT)主要用于开辟反坦克地雷通路,支援合成军作战。第一辆以M60A2坦克为基础的样车由美国陆军机动性和装备研究发展局,即现在的贝尔沃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研制,1981年底,在诺克斯堡(Fort Knox)进行了试验。以后两辆以M60A3坦克为基础的样车,由美国陆军机动车辆局研制而成,1986年3月至9月在阿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s)先后进行了硬件检验和调整、行驶试验、电磁干扰试验、惰性装药导爆索的安全性试验。陆军计划生产142辆。
结构特点
第一辆样车是一种无炮塔坦克,炮塔由原装甲底座代替。有两个内装M58A1爆炸索的装甲箱安装在底座的最高处。在两个装甲箱之间有两个前后座位,供驾驶员和车长乘坐,乘员舱下面的多途空间用作储藏室。这种底座的设计能使爆炸导弹索即使在车内爆炸,顶部和侧门都能打开,使爆炸冲击波向外排泄。所需设备可用叉车从侧门或用吊车从顶部吊装。车前还装有扫雷滚轮,宽为1.83m,能压爆通路上未受爆炸索破坏的任一种地雷。在车辆后部有安全通路标示装置,系一个轻装甲盒,在扫雷车后部撒下发光物质作为记号,为随后友军坦克指明已经扫雷的路线。样车可从1000m以外的地方进行操纵。
另外两辆样车具有较小的炮塔,车前安装了两组较小的扫雷滚轮。
当扫雷车接近雷场前沿时,乘员选择隐蔽性好而又便于观察的地点下车,继续观察战场,并改用遥控方法操纵该车使其接近雷区。车上有与乘员携带的监视器连接的电视摄像机,乘员通过屏幕可仔细观察车辆周围景物。一旦友军坦克进攻路线确定下来,就开始用火箭发射爆炸索引地雷,并用扫雷滚轮压爆没有引爆的地雷。

概述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正在接受一批用于各种不同车辆的扫雷设备,它们可安装在AAVP7A1两栖装甲工程车上,也可作为遥控扫雷车的扫雷器。
结构特点
在AAVP7A1两栖装甲工程车上,3枚火箭由两个支臂支承的框架架在车体上方。每枚火箭拖曳一根107m长的直列装药,向车辆前进方向发射。直列装药安装在车体内部,一旦发射出去并且落地,便通过电线起爆。该装药可用于清理铁丝网,其他障碍物以及地雷。该直列装药也是机器人式遥控扫雷突击坦克(ROBAT)使用的扫雷设备之一。

概述
苏军在60年代研制并装备了该车,用于布设TM57反坦克地雷。该车以SA-4地对空导弹发射车的底盘作为基础车,车体装甲厚,提高了乘员、地雷以及各种机械的防护能力;越野性好,公路最大速度为50km/h,可以在战斗过程直接进行快速布雷。摩托化步兵团或坦克团的每1工兵连配备3辆,以代替ПМР-3布雷车。
结构特点
基础车的左前是驾驶座位,发动机在其右侧,车内后部空间用于布置储雷架、开启机构、传送输出机构。储雷架内存放208枚TM57反坦克地雷;开启机构用于控制地雷从储雷架到传送带;输出机构保证布雷的雷距;转换机构使地雷进入战斗状态。此外还有犁刀和覆土装置,液压升降系统及以将动力传递给上述各机构的传动装置。该车的犁刀和覆土装置与ПМР-3拖式布雷车和民主德国的MLG-60拖式布雷车相同,也能在地面上布雷或埋雷入土。车上还配备红外观察仪,以便在夜间进行布雷操作。地雷从储雷架传到地面或埋入土中(或雪中)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无需作业人员辅助操作。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4人
车重25000kg
车长
车体本身7.500m
犁刀落下时10.300m
犁刀在行军状态时9.100m
车宽3.100m
车高
行军状态,至犁刀顶部2.500m
至探照灯顶部2.700m
履带中心距2.660m
履带宽540mm
履带着地长5m
公路最大速度50km/h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1m
越壕宽3.2m
发动机
类型水冷柴油机
功率441kW
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14.5mm/КПВТ/机枪/1挺
布设的地雷数量约208枚
布雷间距4~5.5m
布雷速度
布在地面上8枚/min
埋入土中4枚/min
装填地雷时间12~15min

概述
苏联在1943年已研制成ПТ-3型碾压式扫雷器,安装在主战坦克前面的框架上。这种系统一直使用到50年代,后被ПТ-54,ПТ-54М和ПТ-55型扫雷器取代。ПТ-54有两套独立的滚轮装置安装在每条履带前面的悬臂上。每套滚轮组有6个滚轮,清除带倾斜杆引信的地雷。为使拉踵而来的坦克得知哪些地面已经清理,扫雷器在地面上留出了80mm深和100mm宽的沟槽。当坦克向前行驶时,滚轮就会压爆在沟槽通路内的任何一枚地雷。履带之间的面积是未被清雷的。要加宽通道,还要使用带扫雷滚轮的其他坦克。通常为扫清一个雷场,需要3辆成楔形排列的坦克。
ПТ-54М是ПТ-54的改进型,不同点是ПТ-54М以及ПТ-55每组都是4个滚轮,清理一条较窄的通道,但提高了扫雷速度和机动性。ПТ-54/55系列的拆卸时间只有3~5min。这种扫雷滚轮能经受住10次反坦克地雷的爆炸冲击。
性能数据
扫雷器型号ПТ-54ПТ-54MПТ-55
扫雷器重量8808kg7000kg6700kg
每组重量3752kg2700kg
每个滚轮重500kg500kg500kg
总成长2.64m
总成宽3.9m3.8m
清扫过的每条通道宽1.3m0.89m0.83m
通道间未扫过的宽度1.2m1.7m
行驶速度6~10km/h8~12km/h
安全转向半径40m85m
越壕能力3m
安装时间10~15min10~25min10~15min

概述
60年代末,苏军用КМТ-4型犁式扫雷器代替ПТ-55等碾压式扫雷器,之后又被КМТ-型扫雷器,这个团属坦克连至少装备1套扫雷器。
结构特点
КМТ-4犁式扫雷器有两把宽600mm、重420kg的犁刀,前端有5个刀形松土齿。犁刀的支架可固定在车前甲板下方的接头上的诱导轮的轴端头部。作业时由松土齿将地雷翻出地面,推到车的一侧或另一侧。松土齿的升降由液压缸通过液压臂控制,由1个限制器限制插入深度。行军状态时利用1个提升机构使犁刀提起,用带闭锁装置的连杆机构固定。犁式扫雷器与滚轮式扫雷器相比的优点是:扫雷设备重量轻;不降低坦克的越野机动性;利用松土设备使地雷翻出地面,不象滚轮那样,压爆地雷时滚轮本身要遭受爆炸冲击波,容易损坏。由于具备以上特点,该扫雷器已成为苏军坦克连的制式设备。扫雷速度与土质有关,一般为6km/h,为了扩大扫雷器的作业功能,后来苏联又研制了КМТ-5型扫雷器。
КМТ-5型扫雷器采用了犁刀和滚轮的两用作业装置,犁刀沿用КМТ-4的同种设备,而滚轮则是新设计的较轻设备。两套滚轮组,每套有3个滚轮,与老式的碾压式扫雷器一样,也备有扫除倾斜杆引信地雷和标定扫清通道的装置。两个滚轮的扫雷轨迹宽约800mm,每两个滚轮臂之间通常悬置有1根链条,用以扫除带斜杆引信的反坦克地雷。滚轮装在车辆的最前方,当扫雷车向前运动时,滚轮将压爆通道上的所有地雷。而紧接滚轮之后,固定着有600mm宽带齿的松土装置的犁刀,以一定角度安装在每条履带的前方。这两种装置不能同时使用,选用哪一种进行作业,则要根据土质、地形、雷场的类型确定。两用扫雷装置可由驾驶员完成快速装卸。该系统能经受住8~10次5~6kg重反坦克地雷的爆炸冲击,但重量比КМТ-4扫雷器大,总重达7.5t。
性能数据
КМТ-4
扫雷器型号 КМТ-4
扫雷器类型 犁式
扫雷犁重 420kg(每把犁重)
犁齿总数 5
每组犁宽 600mm
扫雷速度 约6km/h
КМТ-5
扫雷器型号 КМТ-5
扫雷器类型 犁刀和滚轮两用
总重量 7500kg
单组重量 2265kg
犁重 420kg
总成长度 3.18m
总成宽度 4m
清扫通道宽(每条) 0.73~0.81m
通道间未扫宽度 2.1m
安全转向半径 65m
越壕能力 2.5m

概述
英国T.B.皮尔逊父子有限公司在英国陆军军用车辆工程局(MVEE,后改名为RARDE)的赞助下开展扫雷犁的研制工作已有10年的历史。最安研制安装在奇伏坦主战坦克上的扫雷犁,之后根据英军总参谋部的要求又研制了一种与装甲工程车配套使用的类似装备。命名为工程扫雷犁(EMP)。
80年代初,英国驻莱茵河装甲部队曾对一批6套扫雷犁样品进行了野外试验,1982年签订了一项购买60套EMP的合同,用以装备第32皇家装甲工兵团列装的105和165系列逊邱伦坦克抢救工程车。1984年夏季交付完毕。该扫雷犁还安装在加拿大的豹C1主战坦克上进行了试验。秘鲁已购买6套,用以安装在维克斯MK3主战坦克上;美国也购买安装在M60或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进行试验。
结构特点
两种皮尔逊扫雷犁EMP(工程扫雷犁)和TWMP(履带宽扫雷犁)的主要区别为:前者有7个犁齿;后者只有5个犁齿。因此EMP扫雷的车辙宽度要大一些,开辟的两条车辙道之间的未扫雷部分要窄些,而且还可以与大蝮蛇扫雷装置一起使用。皮尔逊扫雷犁是一种附加扫雷装置,用于奇伏坦坦克时安装在车辆前部的牵引环与抢救环上;用于逊邱伦抢救车时,用螺栓固定在车体牵引板的连接装置上。皮尔逊犁分成两组,每侧履带前各装1组。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抛掉扫雷犁,各扫雷犁均装有炸药爆炸杆式应急快速分离系统。
两组扫雷犁独立安装,铰接在1块普通的安装板上。两组犁由安装在每侧悬臂上的电液驱动装置控制,同步升降。行军时电动液压泵使扫雷犁升起,直到与悬臂上的电-机械闭锁装置啮合为止,从而使扫雷犁保持在行军状态。作业时闭锁装置解脱,扫雷犁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下落,下落速度由液压系统中的节流阀控制,同时使扫雷犁始终与地表面接触。每1组扫雷犁的内侧都装有1块滑板,外侧也装有滑板,当它与大蝮蛇扫雷系统配合使用时,该滑板便起作用。
每组扫雷犁的顶部与环形固定器上都装有1个过载保护装置,在遇到石块或土质不良难以通过的障碍时,该装置可防止扫雷犁结构损坏。在超负荷时,车辆倒驶,该扫雷犁便能自动地恢复原位并减轻过载压力,重新开始扫雷作业。两组犁刀之间装有一个带滚轮的链条,用以引爆倾斜杆引信地雷。
扫雷犁的结构和主要部件均用优质钢制成,能承受在车辆附近爆炸的地雷的冲击。驱动装置为全密闭式,可以防止水和泥土进入。安装、拆卸不需专用工具,两人只需30min便可完成。
性能数据
型式EMPTWMP
扫雷总宽3.77m3.787m
未扫中央宽1m1.647m
犁齿总数1410
重量2300kg1850kg
犁齿深230mm230mm
犁齿距228mm261mm
电源24V/250A24V/250A
超荷极限176.5kN176.5kN
平均牵引力68.6~98kN49~68.6kN

概述
该系统能排除一次性压发地雷,破坏或干扰其他种类的地表面布设或埋设在地深处的地雷,使它们爆炸并至少将它们抛到通道之外。已服役10多年,是一种机械、爆破联合扫雷机组。
结构特点
该系统由1根长230m、直径67mm的塑性炸药软管(直列装药)和火箭发射器组成。直列炸药软管绕卷后存放在木箱中(见图),木箱和一个8管火箭发射器共同装在两轮或四轮拖车上,拖车可由奇伏坦、逊邱伦坦克或其他装甲工程车、人员输送车等牵引,在牵引车前面装车辙式扫雷犁。
该系统的作业过程为,首先将装大蝮蛇的拖车牵引到雷场边沿以外45m的方圆内,这时拖车仍与牵引车联接着;然后从牵引车上通过电传动用8管火箭发射器将直列装药射向雷区;装药软管的尾端装有形似3把伞那样的着陆阻缓装置,飞行时直列装药平伸向前,并驱动撞击机构,待着陆后撞击机构便引爆炸药,为车辆开辟1条长183m、宽7.3m的通路。试验证明,只要不是耐爆或装多脉冲引信的地雷,至少可排除90%的反坦克地雷。安装在车辆前面的车辙宽扫雷犁可排除未引爆的埋入地下最大深度为23cm的反坦克地雷,也能扫除布设在地面上的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每侧扫雷犁上有7个犁齿,在车前将地雷翻出并推到两旁,能清出1条3~8m宽的无雷通道,中间留有1m宽的未排雷带。
目前正在大蝮蛇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研制一种称为串联式发射系统的扫雷系统,可用主战坦克或其他工程车牵引着前、后两辆大蝮蛇车,先由后面的一辆拖车在雷场外围发射直列装药,后辆拖车脱钩;接着牵引车和前辆拖车开入雷场,到达第二个发射阵地,重复发射过程,这样就可使被扫雷场纵深达400m。
性能数据
软管箱
重2136kg
长3.15m
宽1.74m
高1.18m
软管
长230m
直径67mm
装药含铝塑性炸药PE6/A1
先遣射程(平均)300~350m
尾随射程(平均)110~120m
精度目标两侧10°
排雷区183(最小)×7.3(m)

概述
该扫雷滚轮是以色列在苏联KMT-5扫雷滚轮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主要部件基本相同,可安装在M47、M48、M60、M60A1、逊邱伦、奇伏坦、AMX-30和豹1坦克上,将装备营级装甲和装甲骑兵部队。该扫雷滚轮安装到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用的连接装置已于1988年上半年准备就绪。
结构特点
该扫雷滚轮为履带宽扫雷滚,用来引爆所通过地带的所有地雷。扫雷滚轮成两排安装在坦克车体前部的两个支架上,通过两根推臂推进和支撑。两排扫雷滚轮之间装有悬挂铁链,用于引爆可能会在坦克底部爆炸的任何倾斜杆引信地雷。当扫雷滚轮引爆地雷时,爆炸波作用力能向上提升悬挂臂,从而减少分布在扫雷滚轮和悬挂臂以及载车固定部位的爆炸冲击力。两排扫雷滚轮可根据地表面的不规则程序,每侧单独向上移动152mm和向下移动254mm。当运载坦克转向时两侧扫雷滚轮可向每侧倾斜30°。每个推臂上各有1个人工操纵绞盘,用于将扫雷滚轮与坦克连接或脱开。在坦克备有连接装置,而且在该装置已与车体斜甲板上的起吊和牵引吊钩连接的情况下,则用两个绞盘、两名作业人员在15min内便能装配好扫雷滚轮系统。紧急情况下乘员无需离开车辆,只在30s时间内便能使扫雷滚轮系统脱离开坦克。

概述
履带宽扫雷犁已在以色列陆军中服役了若干年,借助一个专门设计的装置可以安装在一系列现代主战坦克上。这种快速扫雷装置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试用。
结构特点
扫雷犁的重要部件包括安装架、两组犁刀和两个深度控制器。两组犁之间悬挂着一条链条,链条上有1滚筒,滚可以引爆两组犁之间的倾斜杆引信地雷。拉姆塔公司的履带宽扫雷犁由驾驶员在车内操纵。行军时扫雷犁升起,由1闭锁器进行锁定。作业时驾驶员松开闭锁装置,扫雷犁自由落下,犁齿插入土中,翻出埋在土中的地雷,同时在犁的作用下将地雷推向车辆两侧。每组犁可独立操纵,如安装在M60坦克上可开避1条宽1.154m、深300mm的无雷通道。作业结束后,扫雷犁由1个与履带张紧轮相连的机械装置或由24V的直流电机提升到行军状态。该扫协犁的换装也很容易,1辆坦克的4名乘员利用坦克上的随车工具和与扫雷犁配套的3个千斤顶在1h内能把扫雷犁从一辆坦克移装到另一辆同类坦克上。
若该扫雷犁固定在1辆装备火炮的坦克上,犁不会影响火炮以正常的俯角进行瞄准,也不影响驾驶的视界,车辆仍能保持良好的机动能力。试验表明,扫雷成功率约为98%。一些单位还对此扫雷犁用4.8~16km/h的不同扫雷速度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最大有效扫雷速度可达12.8km/h。
性能数据
(装在M60坦克上)
扫雷器类型两组、犁式
犁最大提升高度1.6m
犁地深度300mm
每组犁地宽度1.154m
车辙间未扫雷宽度1.612m
每侧防滑履带宽0.45m
中间链条长0.712m
扫雷速度
黄土6.5km/h
沙地和粘土9.5km/h
铺石路6.5km/h
[em01]应该还是有实战运用价值的,否则梅卡瓦他们也不会加个扫雷组件,我记得很久以前装过一个田宫的模型的.
如果没有用的话美国佬是不会花大价钱改M-1的。
图1,图2是M-1黑豹II,图3是M-60黑豹


楼主的签名。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