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发博文《我的父亲、母亲》之2、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9:02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发博文《我的父亲、母亲》之2、父亲的抗战部分以资纪念,因父亲去世的早,文中内容部分取自父亲生前写的简单回忆,部分是母亲的口述补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沦陷,平津失陷后,日军即向华北大举进攻,1937年10月10日,中国守军不战而退撤出石家庄,10月14日倭寇进至宁晋城边,但当天没有进城,第二天才正式开进宁晋城内,所以历史上把1937年10月15日做为宁晋沦陷日。当时日军的重点是沿交通线向南进攻,追歼败退的国军,所以此后一段时间并没有在宁晋驻兵,在此前后的一个时期,不断有败兵经过,一时间,乱兵、土匪多如牛毛,一些有实力的人纷纷拉杆子保卫自己,当时宁晋的河渠村有个赵勤甫(号守业,小名狗旦),此人在旧军队中当过团长,家中有点积蓄,却因抽大烟趋于破产。在这种乱世里,赵勤甫也拉起了杆子,因其实力较大,邻村乡绅怕受其害,就拥立他当会长,在宁晋、赵县、柏乡交界处的几十个村成立了“联庄会”。这个联乡会先后击败过两股实力较大的土匪,在保家安民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势力发展很快,很快拥有人枪各2千多,赵勤甫自称“司令”,下编4个团,司令部也迁到宁晋县城,俨然成为地方上一大势力,还配合柏乡县赵象乾领导的抗日武装攻打过日寇控制的柏乡县城,但没有成功。1938年春,八路军进入冀南平原地区,经谈判,赵勤甫的队伍于1938年5月5日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平汉抗日游击支队”,后又改编为东纵第八支队、东纵第一团、新七旅二十团等等。这是宁晋县的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那个时候,这支武装主要在宁晋县西部活动,对我们老家(在宁晋的最东端,历史上曾属束鹿县)影响并不大。


  1938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宁晋县的无政府状态被改变,随后党开始在各村成立抗日基层组织。39年9月,我父亲参加了百尺口村的青抗先(全名叫青年抗日先锋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基层民兵组织)并在其中任小队长。这应该算是他参加革命的开始。


  父亲参加革命的原因并不象有的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那样积极主动,农民出身的他那时没有什么觉悟,他参加民兵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一是经常受临居地主家的气,那时虽然不知道什么阶级、剥削一类的大道理,但对社会的不平等,对自己的处境有些气不愤,听说民兵是为穷人的,想着参加了民兵,有组织做靠山就不再受地主的气了;二是当民兵每月有30斤小米的补贴,别小看每月这30斤小米,1年下来就是360斤、十几斗小米,那里我们家的经济状况虽有了一定好转,但因为奶奶去世、我父娶媳妇,两次办事借了一大笔钱,家中的生活还是很拘谨的。这些小米对一个穷人家来说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一笔很有吸引力的收入,何况当民兵并不怎么影响家里的活。而此前父亲给地家扛小活,多半一年下来才5、6斗谷子,还没时间帮家里干活。所以当民兵在经济上对个人也是有好处的。


  当时抱有我父亲这样思想的人应该不在少数,那时大多的人对什么倭寇呀鬼子呀并无真正了解,也不知道日本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只想过自己的日子,过更好的日子。因此,1940年1月上级组织征兵工作时,上级分给百尺口村46个名额(我们村当时号称有上千户人家,4、5千人,是个大村),村里号召民兵带头报名入伍,可所有的民兵都不肯出头,大家纷纷嚷着“抽签”,没办法,村里只好组织抽签。结果我父亲属于被抽中的人(据后来有人透露,本来抽中的人中没有我父亲,而是村长(村里的一个地主)的三儿子,但那个村长倒了鬼,说抽中了我父亲,让我父亲顶替他儿子去当兵。当时这个村长的三儿子辛集上中学,有一次回家路上正赶上鬼子扫荡,他混在逃难的乡亲中,被鬼子的乱枪打死了,村里有人说是报应:看,他让蔡老营(我爷爷的号)的儿子顶替他当兵,结果老营的儿子当兵没事,他儿子没当兵反倒被日本人打死了,这不是报应是什么?


  父亲当兵的部队是宁晋县大队,它是共产党的地方武装,不属于正规军。此时已是年跟底下,村里的人找上级求情,要求过了年再走,上级答应了,这样父亲当兵的日期就是2040年2月(那年2月8日是春节)。据父亲说,他当时并不愿当兵,真心不愿意当兵,在过年的几天里,他天天发愁,想一跑了之,但老实本份的农民性格又不敢跑,怕给家里惹来麻烦,最终只能被动的当了兵。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发博文《我的父亲、母亲》之2、父亲的抗战部分以资纪念,因父亲去世的早,文中内容部分取自父亲生前写的简单回忆,部分是母亲的口述补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沦陷,平津失陷后,日军即向华北大举进攻,1937年10月10日,中国守军不战而退撤出石家庄,10月14日倭寇进至宁晋城边,但当天没有进城,第二天才正式开进宁晋城内,所以历史上把1937年10月15日做为宁晋沦陷日。当时日军的重点是沿交通线向南进攻,追歼败退的国军,所以此后一段时间并没有在宁晋驻兵,在此前后的一个时期,不断有败兵经过,一时间,乱兵、土匪多如牛毛,一些有实力的人纷纷拉杆子保卫自己,当时宁晋的河渠村有个赵勤甫(号守业,小名狗旦),此人在旧军队中当过团长,家中有点积蓄,却因抽大烟趋于破产。在这种乱世里,赵勤甫也拉起了杆子,因其实力较大,邻村乡绅怕受其害,就拥立他当会长,在宁晋、赵县、柏乡交界处的几十个村成立了“联庄会”。这个联乡会先后击败过两股实力较大的土匪,在保家安民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势力发展很快,很快拥有人枪各2千多,赵勤甫自称“司令”,下编4个团,司令部也迁到宁晋县城,俨然成为地方上一大势力,还配合柏乡县赵象乾领导的抗日武装攻打过日寇控制的柏乡县城,但没有成功。1938年春,八路军进入冀南平原地区,经谈判,赵勤甫的队伍于1938年5月5日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平汉抗日游击支队”,后又改编为东纵第八支队、东纵第一团、新七旅二十团等等。这是宁晋县的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那个时候,这支武装主要在宁晋县西部活动,对我们老家(在宁晋的最东端,历史上曾属束鹿县)影响并不大。


  1938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宁晋县的无政府状态被改变,随后党开始在各村成立抗日基层组织。39年9月,我父亲参加了百尺口村的青抗先(全名叫青年抗日先锋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基层民兵组织)并在其中任小队长。这应该算是他参加革命的开始。


  父亲参加革命的原因并不象有的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那样积极主动,农民出身的他那时没有什么觉悟,他参加民兵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一是经常受临居地主家的气,那时虽然不知道什么阶级、剥削一类的大道理,但对社会的不平等,对自己的处境有些气不愤,听说民兵是为穷人的,想着参加了民兵,有组织做靠山就不再受地主的气了;二是当民兵每月有30斤小米的补贴,别小看每月这30斤小米,1年下来就是360斤、十几斗小米,那里我们家的经济状况虽有了一定好转,但因为奶奶去世、我父娶媳妇,两次办事借了一大笔钱,家中的生活还是很拘谨的。这些小米对一个穷人家来说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一笔很有吸引力的收入,何况当民兵并不怎么影响家里的活。而此前父亲给地家扛小活,多半一年下来才5、6斗谷子,还没时间帮家里干活。所以当民兵在经济上对个人也是有好处的。


  当时抱有我父亲这样思想的人应该不在少数,那时大多的人对什么倭寇呀鬼子呀并无真正了解,也不知道日本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只想过自己的日子,过更好的日子。因此,1940年1月上级组织征兵工作时,上级分给百尺口村46个名额(我们村当时号称有上千户人家,4、5千人,是个大村),村里号召民兵带头报名入伍,可所有的民兵都不肯出头,大家纷纷嚷着“抽签”,没办法,村里只好组织抽签。结果我父亲属于被抽中的人(据后来有人透露,本来抽中的人中没有我父亲,而是村长(村里的一个地主)的三儿子,但那个村长倒了鬼,说抽中了我父亲,让我父亲顶替他儿子去当兵。当时这个村长的三儿子辛集上中学,有一次回家路上正赶上鬼子扫荡,他混在逃难的乡亲中,被鬼子的乱枪打死了,村里有人说是报应:看,他让蔡老营(我爷爷的号)的儿子顶替他当兵,结果老营的儿子当兵没事,他儿子没当兵反倒被日本人打死了,这不是报应是什么?


  父亲当兵的部队是宁晋县大队,它是共产党的地方武装,不属于正规军。此时已是年跟底下,村里的人找上级求情,要求过了年再走,上级答应了,这样父亲当兵的日期就是2040年2月(那年2月8日是春节)。据父亲说,他当时并不愿当兵,真心不愿意当兵,在过年的几天里,他天天发愁,想一跑了之,但老实本份的农民性格又不敢跑,怕给家里惹来麻烦,最终只能被动的当了兵。



  父亲入伍后编在宁晋县县大队二中队,当登记姓名时,一方面为了不让日伪军知道真实的身份,免的连累家里;一方面也为了不让部队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以便日后一旦脱离部队时领导不好找到自己,就说自己没大名,于是在指导员帮助下另起了一个名字:蔡洪吉,这个名字取代了原来的蔡进喜这个名字,一直用到死。


  由于入伍动机不纯,参军后很长一个时期内父亲的思想是动摇的,只能用人在部队心在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形容。父亲刚当兵不久的40年4月,父亲所在班的班长李敬德和两个战士有逃亡表现,父亲发现了他们的企图,但没有向上级汇报,相反在思想上还同情他们,却不敢和他们一起跑,结果第3天彵们3人就逃跑了。由于此前q 父亲尽管在思想上有动摇,但老实本份的性格决定了他工作上并没有表现出思想政治上的动摇,总的表现还是积极的。班长逃走后,付班长提成班长,随后父亲被提成了付班长。


  随着时间的变化,父亲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不愿当兵甚至想当逃兵,到逐渐懂得了些抗日救国的道理,有了把鬼子打回家的决心,所以在工作上还是勤勤恳恳的,但又仅限于此。40年9月(在不同的回忆里有8月、9月、10月3个不同说法,这里取中为9月,大致就是阴历8月或阳历10.1前后吧),父亲被提拔为班长。在这前后,小队长刘松岩多次找父亲谈话,想发展父亲入党,父亲回答说:什么党我都不参加,我只决心抗日,打完鬼子就回家。


  


  时间进入了1942年,这个的5.1,日寇对我华北根据地发动了惨绝人寰的5.1大扫荡,我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在那段血与火的日子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父亲的部队被迫化整为零,分头突围,以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在敌人的追击下,父亲带着他的一班人(当时是大班制,一个班有20来人)有村不敢进,有熟悉的老乡家不敢躲,他们只能在野地里兜着圈子跑,向敌人少的地方跑。在那个岁月里,我们的很多八路军将士就是这样,他们宁肯自己牺牲也不给老百姓惹麻烦。我舅舅也曾亲自经历过类似的事:一次,有两个骑着马的八路被一群敌人追赶,敌人还开着装甲车,那两个八路跑到距我姥姥村只有几十米时,敌人的装甲车已越追越近,眼看无法摆脱敌人,两个八路只好跳下马来,以马为掩体向敌人射击,我舅舅他们在村边小声的喊道:八路同志,快进村躲起来,两个八路摆摆手,示意我舅他们赶快躲开,自己却不肯进村,直到双双战死。


  我父亲他们也是这样,怕自己进村给老乡引来杀身之祸,只能拼着命的跑,跑不动了还要跑,不跑就没有活的希望。“班长班长,我实在跑不动了”,有战士喊道。“跑不动了趴下打”,我父亲命令道。战士们一齐卧倒向追赶的敌人射击。我军一开火,敌人赶快卧倒,父亲和他的战友借此时机休息一下,稍稍的休息一下后再爬起来接着跑(耽搁的时间一长,周围的敌人就会围拢过来)。就这样跑跑打打、打打跑跑,一直坚持到天黑,才摆脱了敌人的追赶,然后越过封锁沟赶往 赵县境内,这才跳出了包围圈。那一天,从早晨到晚上,到底跑了多少里路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一天一直在跑,几乎就没停过。那天父亲累的吐了血,就从那以后,他的肺落下了病根,一累的极了、一有刺激就咳嗽,剧烈的咳嗽甚至喘。


  跳出鬼子的包围圈时间不长,父亲他们又偷偷的潜回了自己的家乡,开辟隐蔽的根据地,那时广大的华北大平原已成为敌占区,十里一据点、三里一岗楼的敌占区,各村都建立了维持会,我们的政权则全部转入了地下,敌强我弱的局势下,父亲他们只能化整为零,五人一组、十人一队的分散在各堡垒户家躲起来,为了更好的躲藏,后来又挖了地道。这一躲就是8个月,8个月的时间里,父亲他们只能在天完全黑了以后出来活动:摸汉奸,联络干部,发动群众,天不亮再躲回到地道里,就这样一连8个月没见过太阳。


  父亲他们在地道内也没闲着,他们利用这段时间组织战士学文化,我父亲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又认了不少字,他带领的班后来也因学习成绩突出被评为学习模范班。与此同时,父亲的革命观也在进步,在躲在地道内这段时间里,小队长刘松岩给了父亲一套整顿党的作风的文件,付小队长给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本党章,结合学文化,父亲有空就看那几本书,虽说不能完整的通读下来,但大意还是明白的,经过反复学习,父亲对党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再加上看到其它班长全是党员,只有自己不是,感到自己比别人落后了,于是开始主动的靠近党组织。


   

  

  时间进入了1942年,这个的5.1,日寇对我华北根据地发动了惨绝人寰的5.1大扫荡,我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在那段血与火的日子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父亲的部队被迫化整为零,分头突围,以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在敌人的追击下,父亲带着他的一班人(当时是大班制,一个班有20来人)有村不敢进,有熟悉的老乡家不敢躲,他们只能在野地里兜着圈子跑,向敌人少的地方跑。在那个岁月里,我们的很多八路军将士就是这样,他们宁肯自己牺牲也不给老百姓惹麻烦。我舅舅也曾亲自经历过类似的事:一次,有两个骑着马的八路被一群敌人追赶,敌人还开着装甲车,那两个八路跑到距我姥姥村只有几十米时,敌人的装甲车已越追越近,眼看无法摆脱敌人,两个八路只好跳下马来,以马为掩体向敌人射击,我舅舅他们在村边小声的喊道:八路同志,快进村躲起来,两个八路摆摆手,示意我舅他们赶快躲开,自己却不肯进村,直到双双战死。


  我父亲他们也是这样,怕自己进村给老乡引来杀身之祸,只能拼着命的跑,跑不动了还要跑,不跑就没有活的希望。“班长班长,我实在跑不动了”,有战士喊道。“跑不动了趴下打”,我父亲命令道。战士们一齐卧倒向追赶的敌人射击。我军一开火,敌人赶快卧倒,父亲和他的战友借此时机休息一下,稍稍的休息一下后再爬起来接着跑(耽搁的时间一长,周围的敌人就会围拢过来)。就这样跑跑打打、打打跑跑,一直坚持到天黑,才摆脱了敌人的追赶,然后越过封锁沟赶往 赵县境内,这才跳出了包围圈。那一天,从早晨到晚上,到底跑了多少里路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一天一直在跑,几乎就没停过。那天父亲累的吐了血,就从那以后,他的肺落下了病根,一累的极了、一有刺激就咳嗽,剧烈的咳嗽甚至喘。


  跳出鬼子的包围圈时间不长,父亲他们又偷偷的潜回了自己的家乡,开辟隐蔽的根据地,那时广大的华北大平原已成为敌占区,十里一据点、三里一岗楼的敌占区,各村都建立了维持会,我们的政权则全部转入了地下,敌强我弱的局势下,父亲他们只能化整为零,五人一组、十人一队的分散在各堡垒户家躲起来,为了更好的躲藏,后来又挖了地道。这一躲就是8个月,8个月的时间里,父亲他们只能在天完全黑了以后出来活动:摸汉奸,联络干部,发动群众,天不亮再躲回到地道里,就这样一连8个月没见过太阳。


  父亲他们在地道内也没闲着,他们利用这段时间组织战士学文化,我父亲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又认了不少字,他带领的班后来也因学习成绩突出被评为学习模范班。与此同时,父亲的革命观也在进步,在躲在地道内这段时间里,小队长刘松岩给了父亲一套整顿党的作风的文件,付小队长给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本党章,结合学文化,父亲有空就看那几本书,虽说不能完整的通读下来,但大意还是明白的,经过反复学习,父亲对党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再加上看到其它班长全是党员,只有自己不是,感到自己比别人落后了,于是开始主动的靠近党组织。


   

  
  这年的12月,有一天的夜晚,父亲带一个班掩护县长等地方干部在一个村召开群众大会,会后没有转移。因汉奸告密,佛晓前被周围众多据点的上千(敌人人数很多,估计有几百人到上千人)敌人包围,父亲趁敌人立足未稳,指挥一班人分三面打,欺骗敌人,掩护干部转移,然后趁敌人摸不清情况,包围圈还未彻底形成之际安然突围,受到上级的表扬,立三等功一次。1943年1月,父亲被提拔为付小队长。43年3月,父亲在调到分区教导队受训,受训期间经同学田万军、王宪瑞介绍加入了共产党。返回宁晋县大队后,43年10月又被提拔为小队长,此时形势已有好转。


  1942年夏-1944年这段时间,箸名军旅作家徐光耀正好流落到了宁晋县大队,与我父亲他们一起并肩战斗了两年,直到44年分开。后来,徐光耀根据他的这段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他塑造的小兵张嘎的原型则是他在宁晋县大队战斗期间认识的相临的赵县县大队的两个十三四岁小侦察员。关于徐光耀是如何流落到宁晋县大队的,他又是如何以赵县县大队的两个小侦察员为蓝本塑造出小兵张嘎这个鲜活人物的,徐光耀在不同的回忆录中都有描述,这里不再多说。


  临县的抗日武装中还有一位侦察员也很值的写一写,这是一个罗京宝、肖飞式的人物,经常化装出入于敌人的据点侦察敌情,或穿梭于临县抗日武装间进行联络或传送情报,他的名字我不知道,只知他是束鹿县大队的。有一次,他化装成汉奸便衣队的样子,一个人大模大样的走进一个驻有一排伪军的据点,然后趾高气扬的大骂那些伪军纪律散漫、警惕性不高,召集全体伪军训话,然后突然亮出枪来,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端了敌人一个炮楼。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后来不幸死于自己人之手:有一次,他又化装 面便衣队的样子穿过封锁线去赵县县委送信,当时赵县县委正在堡垒户中开会,他大大咧咧的走了进去,里边的人误以为是汉奸,抬手就是一枪,他应声倒地。随后搜他身时,摘了墨镜才认出是自己人。这一枪正中要害,赵县县委一班人好不懊悔。不要说他们懊悔,就是我父亲他们听说此事后也都感到懊悔,那时候,束鹿、宁晋、赵县三县经常配合作战,那位侦察员也常来宁晋,彼此都认识。大家也很佩服他。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就这样走完了他的革命历程,说起来真让人心碎。

  1944年,抗战形势进一步好转,我八路军已在开始了局部反攻,这年春天的一天,距我姥姥家5里远的四芝兰镇的日军据点被我军包围,那时我们装备非常差,不要说大炮,就连炸药也没有,强攻炮楼的方式就是把八仙桌立在装满柴草的小车上,桌子上再铺上好几层被子用来档子弹,然后冒着敌人的弹雨推着小车往据点的寨门口跑,引燃柴草烧毁寨门,战士们称这种“武器”为土坦克。我们的父辈就是用这样的土方法解放了四芝兰镇,解放了一个又一个被敌人霸占的村镇。四芝兰解放后,乡亲们编了一首歌:“一九四四年,初一那一天,四芝兰的寨门起了狼烟,八路军把它点燃......”,那一年,这首歌在河北大地上广为流传,只是歌词中的日期和地名有所不同。解放后,徐光耀在创作电影《小兵张嘎》时这首歌写了进去。


  日寇控制四芝兰时,据点内有两个有名的汉奸,一个给日本人当翻译,一个是汉奸小队长。这两人非常的凶恶,而且死心塌地的给日本人当汉奸,经常带着日军到各村残害老百姓,最多的一次一下子就杀了一井筒的人(把人押到井边杀害,杀后扔井里)。这两个汉奸在那一带的每个村子都有血债,我一个舅舅也险遭不幸:那一次,他们跑到我姥姥那个村,无目地的抓了十几个人,其中包括我舅舅,在把人带走时,又在我姥姥村边随意的毙了两人以恐吓大家,然后以通八路为名把这些人押到据点里,最后村里只能凑钱把人赎回来,那十几个人包括我舅舅这才逃过了一劫。那两个的家都在那一带,我军进攻四芝兰据点时,把他爹找来,让他爹躲在坟后边用喇叭向儿子喊话:儿啊,我是你爹。你投降吧,八路说了,只要你投降......,话没喊完,那个翻译反骂道:老不死的,我还是你爹呢。说着从别人手里抢过机枪来就是一梭子,把他爹的胳膊打伤。我军解放四芝兰时,两个汉奸换便衣趁乱跑了,直到50年肃反时才从山西抓了回来。公审那天,周围几十个村的人都赶到会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那时不讲政策,对罪大恶极的汉奸实行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民愤极大的可以千刀万剐,报仇的人排起了长龙。我家一临居有一儿子被日寇杀害了,他家就从汉奸身上剜了块肉,回去给死去的人上坟。行刑中,那个汉奸队长吓的拉了裤子,一个劲的向人们央求给他一个痛快的,而那个翻译却咬着牙死不吭声,真是顽固到家了。排队报仇的人中有一老大娘,她儿子被杀害,儿媳被奸杀,老头子也死了,只剩大娘一个人,她在报仇不敢看,闭眼眼用剪刀乱扎了一剪子,一下把那个翻译扎死了,后边的人不干了,都冲上来打那个老大娘,值勤的民兵费了好大劲把把那个老大娘救了出来。后来上级知道了各地肃反的过激行为,就不让再千刀万剐了。这是后话。



  

  1944年5月,父亲再次被调到晋察冀陆中(后改为冀中军区教导大队)学习1年,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八大军事技术,期间还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整风学习。直到1945年5月,父亲才返回了阔别一年的宁晋县大队,随即被任命为二中队付指导员。两个月后又被任命为指导员。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了最后的尾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中国人民付出了几千万人生命的代价,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总的说来,父亲在5年抗日战争中运气很不错。虽历经数不清的战斗但没受过什么大伤,5年抗战,他受的唯一一次伤是在过封锁线时被敌人乱枪射来的子弹蹭伤了小腿,只是蹭破小腿前边的肉皮,伤疤都似显不显,如果那颗子弹再偏后哪怕半厘米,父亲小腿的迎面骨就会被打断,人就会落残。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如果受了伤部队也会发一点营养费,让你自己买点有营养的东西吃。象我父亲那种小伤也就是给十来元边区票,我父亲不舍的用,过后托人捎回了家。而我父亲的好多战友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当中的好多人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有的甚至刚刚当兵,连枪都没放过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家的一个老乡就是那样,他吃过晚饭才随部队离开的家,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在过封锁线时被敌人的乱枪打死,当部队派人到他家送信时才9点,他家的人说什么也不相信,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儿子就没了?直到见到死者的尸体才号啕大哭起来。而我的一个表哥,我唯一的姑姑的一个儿子也是牺牲在抗日前线上,她的另一个儿子则牺牲在解放战争时,为此,我姑姑一直都享受着烈属的待遇,直到1974年去世。



补充:
解放战争中,父亲随部队编入华北野战军二纵,即后来的67军,1949年父亲的的部队参加了开国大典及1950年国庆阅兵,后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2015-9-3 09: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