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美元石油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8:19
http://weekly.caixin.com/2015-07-31/100834848.html

201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停掉了两张已经使用七年的信用卡,其中一张卡的使用者是徐京华,一个活跃在中石化安哥拉石油区块中的神秘中间人。

徐京华又名Sam Pa,从2003年起,就为中石化在安哥拉获取石油区块牵线搭桥,也因此获得惊人财富。有熟悉徐京华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徐拥有七驾私人飞机,其中一架由空客A340改装。徐京华的朋友称其为“徐胡子”,这不仅因为他常年蓄须,也是对其性格的某种调侃——50多岁的徐京华性情奔放,说话时手舞足蹈。他坐着私人飞机往来于中国和非洲,也邀请过很多中国官员和商人同行,展示实力。一家电视台的老板,就曾在徐的私人飞机上“巡视”了安哥拉首都罗安达。

石油是徐京华全部财富的根源,但直接为徐京华埋单的是中石化。安哥拉的石油,如何经由中石化的参与而使徐京华一夜暴富,最终又如何变成中石化的一个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位于非洲西南部、西邻大西洋的安哥拉有1650公里海岸线,周围蕴藏着大约131亿桶石油储量。对于国内资源日益枯竭、渴望在海外控制更多能源的中国石油公司,这是一片梦中的香格里拉。

2004年,中石化通过与徐京华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设立的合资公司合资,成立安中国际控股公司(Sonangol Sinopec International Limited,SSI,下称安中国际),获得安哥拉深海油田18区块。七年后的2011年,收购、勘探、开发投资全部收回。中石化曾估算,根据这一区块的产量,如果油价始终保持在100美元左右,从2013年至2029年协议到期,中石化还将从该区块获得33亿美元的利润。18区块由此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明星项目。

在18区块的成功激励下,中石化在安哥拉高歌猛进,在随后的七年(2008年-2013年)陆续收购或增持了15/06、17/06、18/06、31和32五个海上区块的权益。

但与18区块不同的是,三个06区块在收购时还处于勘探阶段,到现在只有15/06区块的一期开始投产;31区块和32区块的情况稍好,现已部分开始生产或准备生产,但因为近一年来国际油价“腰斩”,未来盈利情况难卜。对中石化而言,从2008年至今,这五个区块像一个吞噬资金的黑洞——中石化不断追加投资,却至今未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发现。
尽管15/06区块的作业者——埃尼石油公司(Eni)今年1月还将勘探许可证续签了三年,但中石化已经无心恋战。

财新记者获悉,在2015年中央专项巡视组离开、审计署3月间带着疑问进驻并进一步盘查后发现,加上垫资,中石化集团分管海外项目的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下称中石化国勘)在安哥拉收购的后五个项目已经共投资100亿美元左右,但油田勘探生产情况不佳,投资后发现夸大可采储量、报批程序违规等问题,加之油价暴跌,这些投资相当大一部分可能有去无回。中石化管理层正在研究“止血”方案,包括考虑退出三个06区块。截至2014年底,三个06区块的净现金流都是负数,加起来将近-35亿美元,净亏损约16亿美元。

至于已开始部分生产的31区块和32区块,也因为生产成本太高、开采难度大以及其他管理问题等,变成了麻烦。

“这些油田现在不产生利润,未来也很难产生利润。”一位接近安中国际的消息人士称,“即便以100美元/桶的油价估算,后面收购的五个项目都没赚钱,更何况近一年来国际油价已经‘腰斩’”。

亏损如此大,与中石化在当地的特殊合作模式有关,而关键人正是徐京华。

徐京华在安哥拉颇有关系。他先由妻子冯婉筠和另一位合伙人罗方红出面成立大远国际和创辉国际,两家公司再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Sonangol,下称安哥拉石油)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中安石油(China Sonango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CSH,下称中安石油)和新中安石油(China Sonangol International Limited,CSI),徐京华实际控制70%股权,再由中安石油与中石化国勘的海外子公司SOOGL(Sinopec Overseas Oil & Gas Limited)合资成立安中国际。在安中国际拿下的18区块中,中石化控股55%,剩余45%的股权属徐氏与安哥拉石油合资的中安石油。18区块之后收购的五个区块,徐京华等再创新的公司结构,中石化持有的比例降低到50%。

六个区块合作模式如出一辙:徐京华利用其中国人面孔和在安哥拉的关系,取得双方信任,获得安哥拉区块的并购机会和相关审批支持;前期购买油田股权的资金,以及后续勘探及生产所需投资,全部由中石化先行垫付;徐京华参与的公司拿干股,以相关油田权益和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并承诺以未来收益偿还,无需承担勘探开发的风险,但享有分红及权益。

不仅如此,中石化还要给徐京华支付佣金,以及提供徐京华和安中国际董事的日常消费——比如前述月消费上限为100万港元的信用卡,徐京华和安中国际的其他相关高管,在七年中仅信用卡就刷掉了5800万港元。

“进入生产阶段的区块为合资方垫资还有先例可寻,不过勘探阶段的风险巨大,也为徐京华垫资,就太过不智了。中石化承担了远超其股权可能收益的风险,而徐京华无须出真金白银,尽取收益。”一位石油业内资深人士感慨,“这宗投资或许已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最惨痛的教训。”

财新记者高昱、张翃对此文亦有贡献http://weekly.caixin.com/2015-07-31/100834848.html

201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停掉了两张已经使用七年的信用卡,其中一张卡的使用者是徐京华,一个活跃在中石化安哥拉石油区块中的神秘中间人。

徐京华又名Sam Pa,从2003年起,就为中石化在安哥拉获取石油区块牵线搭桥,也因此获得惊人财富。有熟悉徐京华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徐拥有七驾私人飞机,其中一架由空客A340改装。徐京华的朋友称其为“徐胡子”,这不仅因为他常年蓄须,也是对其性格的某种调侃——50多岁的徐京华性情奔放,说话时手舞足蹈。他坐着私人飞机往来于中国和非洲,也邀请过很多中国官员和商人同行,展示实力。一家电视台的老板,就曾在徐的私人飞机上“巡视”了安哥拉首都罗安达。

石油是徐京华全部财富的根源,但直接为徐京华埋单的是中石化。安哥拉的石油,如何经由中石化的参与而使徐京华一夜暴富,最终又如何变成中石化的一个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位于非洲西南部、西邻大西洋的安哥拉有1650公里海岸线,周围蕴藏着大约131亿桶石油储量。对于国内资源日益枯竭、渴望在海外控制更多能源的中国石油公司,这是一片梦中的香格里拉。

2004年,中石化通过与徐京华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设立的合资公司合资,成立安中国际控股公司(Sonangol Sinopec International Limited,SSI,下称安中国际),获得安哥拉深海油田18区块。七年后的2011年,收购、勘探、开发投资全部收回。中石化曾估算,根据这一区块的产量,如果油价始终保持在100美元左右,从2013年至2029年协议到期,中石化还将从该区块获得33亿美元的利润。18区块由此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明星项目。

在18区块的成功激励下,中石化在安哥拉高歌猛进,在随后的七年(2008年-2013年)陆续收购或增持了15/06、17/06、18/06、31和32五个海上区块的权益。

但与18区块不同的是,三个06区块在收购时还处于勘探阶段,到现在只有15/06区块的一期开始投产;31区块和32区块的情况稍好,现已部分开始生产或准备生产,但因为近一年来国际油价“腰斩”,未来盈利情况难卜。对中石化而言,从2008年至今,这五个区块像一个吞噬资金的黑洞——中石化不断追加投资,却至今未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发现。
尽管15/06区块的作业者——埃尼石油公司(Eni)今年1月还将勘探许可证续签了三年,但中石化已经无心恋战。

财新记者获悉,在2015年中央专项巡视组离开、审计署3月间带着疑问进驻并进一步盘查后发现,加上垫资,中石化集团分管海外项目的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下称中石化国勘)在安哥拉收购的后五个项目已经共投资100亿美元左右,但油田勘探生产情况不佳,投资后发现夸大可采储量、报批程序违规等问题,加之油价暴跌,这些投资相当大一部分可能有去无回。中石化管理层正在研究“止血”方案,包括考虑退出三个06区块。截至2014年底,三个06区块的净现金流都是负数,加起来将近-35亿美元,净亏损约16亿美元。

至于已开始部分生产的31区块和32区块,也因为生产成本太高、开采难度大以及其他管理问题等,变成了麻烦。

“这些油田现在不产生利润,未来也很难产生利润。”一位接近安中国际的消息人士称,“即便以100美元/桶的油价估算,后面收购的五个项目都没赚钱,更何况近一年来国际油价已经‘腰斩’”。

亏损如此大,与中石化在当地的特殊合作模式有关,而关键人正是徐京华。

徐京华在安哥拉颇有关系。他先由妻子冯婉筠和另一位合伙人罗方红出面成立大远国际和创辉国际,两家公司再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Sonangol,下称安哥拉石油)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中安石油(China Sonango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CSH,下称中安石油)和新中安石油(China Sonangol International Limited,CSI),徐京华实际控制70%股权,再由中安石油与中石化国勘的海外子公司SOOGL(Sinopec Overseas Oil & Gas Limited)合资成立安中国际。在安中国际拿下的18区块中,中石化控股55%,剩余45%的股权属徐氏与安哥拉石油合资的中安石油。18区块之后收购的五个区块,徐京华等再创新的公司结构,中石化持有的比例降低到50%。

六个区块合作模式如出一辙:徐京华利用其中国人面孔和在安哥拉的关系,取得双方信任,获得安哥拉区块的并购机会和相关审批支持;前期购买油田股权的资金,以及后续勘探及生产所需投资,全部由中石化先行垫付;徐京华参与的公司拿干股,以相关油田权益和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并承诺以未来收益偿还,无需承担勘探开发的风险,但享有分红及权益。

不仅如此,中石化还要给徐京华支付佣金,以及提供徐京华和安中国际董事的日常消费——比如前述月消费上限为100万港元的信用卡,徐京华和安中国际的其他相关高管,在七年中仅信用卡就刷掉了5800万港元。

“进入生产阶段的区块为合资方垫资还有先例可寻,不过勘探阶段的风险巨大,也为徐京华垫资,就太过不智了。中石化承担了远超其股权可能收益的风险,而徐京华无须出真金白银,尽取收益。”一位石油业内资深人士感慨,“这宗投资或许已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最惨痛的教训。”

财新记者高昱、张翃对此文亦有贡献
Chem366—— 全国PTA龙头企业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目前经营困难,停止生产,已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昔日巨头的倒下,在业内引起了一篇震惊。

        其实早在今年3月,绍兴市柯桥区政府部门就曾发布消息,远东石化宣布停产,计划重组。不过,由于行业形势严峻,重组难度大,时至今日,远东石化只能走上破产清算之路。



昔日辉煌不复 重组命运难逃

        2008年金融危机时,原华联三鑫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随后,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滨海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深圳华联控股共同注资,重组成立远东石化。重组以来,远东石化的经营状况一度好转,但最终没能逃脱破产命运。

        创立于2003年3月的华联三鑫,由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展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加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据悉,公司的PTA年产曾一度达180万吨,位居国内首位。然而,投资的快速扩张也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财务压力。资料显示,2007年末,三鑫石化资产负债率高达90%,负债总额99.12亿元。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华联三鑫陷入困境。

        随后,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滨海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深圳华联控股共同注资,重组成立远东石化,主营PTA及聚酯切片、化学纤维等相关化工产品和原辅材料。

        远东石化现有PTA生产装置4套,合计产能320万吨。该公司总占地面积约1370亩,员工793人,2014年生产PTA200万吨,约占国内产能的7.4%,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目前,公司年聚合能力已达到80万吨,拥有配套的熔体直纺差别化长丝、短纤生产能力,年加弹DTY丝28万吨及对外印染加工织物1.2亿米。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均位居浙江省首位,在国际化纤领域中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企业。

        然而,远东石化的好景也并不长久。自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PTA产业投资过热,化纤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效益普遍下滑。作为国内5大PTA生产企业之一的远东石化在停产争取战略投资未果后,最终走上破产清算之路。

PTA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困境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PTA的原料是PX,源头是石油。涤纶用PTA占总量的75%,而化纤中78%为涤纶。这就是“化纤原料PTA”说法的由来。

        我国加入WTO后,由于“中国制造”品牌在世界兴起,国际上对中国纺织服装的需求大增。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内需也快速释放,整个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我国PTA产业链各环节自下而上的高速扩张。

        在高利润的驱使下,PTA行业自2011年起进入产能扩张高峰期。到2014年,国内PTA产能为4335万吨左右,产能增长率较2010年增长114%,巨大的产能令PTA市场压力倍增。2013年,为抢占市场份额,部分PTA生产企业不得不低价抛货,其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原料和产品议价能力也有所减弱,加之下游需求的不景气,PTA行业供求急剧恶化。数据显示,2014年初PTA生产企业的动态生产亏损幅度达503元/吨,同时库存压力偏大,但生产意愿却不见明显减弱,短短四年时间国内PTA行业就从巅峰跌到了低谷。

专家支招 转型升级

        近年来,PTA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引发了PTA产品价格的下跌。远东石化的破产,一方面是行业不景气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查志强提出:“PTA产能过剩,相关企业若不思变,生存困难是自然的。”他认为,对于主营产品为PTA的企业而言,应该从两方面考虑转型升级,实现价值链跃迁,“一是产品提升。加大产品研发,发展高性能化纤,如开发产业用化纤(应用于工业、国防、医疗、环保、尖端科学等),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产业链延伸,从下游向上游发展,如发展芳烃PX。”
中海油南海深钻项目注定也是要巨亏
中石化要关停1000多口井,油价下跌,汽车用天然气 无利可图,中石油LNG项目也面临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