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 早期方案已经有很漂亮的外倾双垂尾方案,怎么原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20:35
空翼文章

苏-27 早期方案(下图右边)已经有很漂亮的外倾双垂尾 宽间距发动机 的方案



图中右边这个方案看起来更接近后来的 T-10S(虽然 T-10S 不外倾),甚至还颇有几分像是更后来的 T-50 模样,

可为啥原型机 T-10 却选了难看得多的方案,有几分“倒退”的感觉,害得后来 T-10S 又要重新来过。

如果 T-10 就直接使用图右的方案,苏-27 是不是就可以顺利许多出来了呀?


看 空翼文章

苏-27 早期方案(下图右边)已经有很漂亮的外倾双垂尾 宽间距发动机 的方案



图中右边这个方案看起来更接近后来的 T-10S(虽然 T-10S 不外倾),甚至还颇有几分像是更后来的 T-50 模样,

可为啥原型机 T-10 却选了难看得多的方案,有几分“倒退”的感觉,害得后来 T-10S 又要重新来过。

如果 T-10 就直接使用图右的方案,苏-27 是不是就可以顺利许多出来了呀?


支点就是外倾垂尾,有多漂亮?
反正开始的时候,机翼顶端是圆头的。驼背还不明显。他们大改版了以后,驼背就变得特别厉害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审美观变了?


选型不是选美,苏27在设计中曾推倒重来过,伊留申对T10S的飞行品质评价很高,所以选型成功。

选型不是选美,苏27在设计中曾推倒重来过,伊留申对T10S的飞行品质评价很高,所以选型成功。
kimi.z 发表于 2015-7-29 18:35
支点就是外倾垂尾,有多漂亮?
有外倾,看不出来
kimi.z 发表于 2015-7-29 18:35
支点就是外倾垂尾,有多漂亮?
F14其实也是外倾的
18 开始歪的吧,,,没记错的话
外倾的双垂尾隐身效果要大一点。雷达波的反射和光线一样,符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对着两个成直角的平面组成的墙角照射的话,入射的雷达波将完全反射回原来的方向,所以隐身设计的要素之一就是避免互成直角的平面。外倾或者内倾都可以打破直角,外倾在气动上不容易受机体本身产生的气流扰动的影响,所以F-18、F-22等双垂尾战斗机都采用外倾,外倾双垂尾还可以在同样的总垂尾面积的情况下,缩小垂尾的投影面积,减小雷达反射特征;或者保持同等的投影面积,加大实际垂尾面积,改善中低空机动性。
那时候隐形概念还没有被重视,27也不缺横滚力矩,垂直够用。参见f15等经典三代机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反正开始的时候,机翼顶端是圆头的。驼背还不明显。他们大改版了以后,驼背就变得特别厉害了。不知道哪里出 ...
驼背是三代机面积率的设计方式之一。

二代用蜂腰,但是牺牲内油空间。三代的面积率设计要复杂得多。进气道肯定是一个截面突增的点。所以通常是把座舱设计在进气道前,这样座舱尾的截面到进气道截面变化就不是很突兀。如果座舱太靠前,则用驼背。

如果看三四代战斗机设计,多少都有这个设计规律
美国教官吐槽,F18垂尾外倾,格斗时很容易目视发现。
外倾的双垂尾隐身效果要大一点。雷达波的反射和光线一样,符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对着两个成直角的平 ...
外倾在三代(虫和超虫)的主要好处是对大迎角的控制。当然在四代上有隐身优点

kimi.z 发表于 2015-7-29 18:35
支点就是外倾垂尾,有多漂亮?


外倾增加了双垂尾间距呀,
T-10S 垂尾没外倾但是安装位置从发动机短舱中间外移到尾撑外侧增加了间距,发动机短舱也是拉开了间距。

如果 T-10 用右图的外倾双垂尾和进气道方案,那么本身就是足够的宽间距了,那么可能就不需要再改了吧 (可能只需要补上前缘襟翼这些
kimi.z 发表于 2015-7-29 18:35
支点就是外倾垂尾,有多漂亮?


外倾增加了双垂尾间距呀,
T-10S 垂尾没外倾但是安装位置从发动机短舱中间外移到尾撑外侧增加了间距,发动机短舱也是拉开了间距。

如果 T-10 用右图的外倾双垂尾和进气道方案,那么本身就是足够的宽间距了,那么可能就不需要再改了吧 (可能只需要补上前缘襟翼这些
独自401 发表于 2015-7-29 23:26
话说很想知道如果F-15搞外倾飞行性能如何。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隐身改型就是的!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kimi.z 发表于 2015-7-29 18:35
支点就是外倾垂尾,有多漂亮?
好像看不出支点外倾
好好活 发表于 2015-7-29 19:57
18 开始歪的吧,,,没记错的话
是的,大黄蜂明显开始
johnqh 发表于 2015-7-29 23:37
外倾在三代(虫和超虫)的主要好处是对大迎角的控制。当然在四代上有隐身优点
不知以后兔子的电战机会不会是用这种模式
彩色沙林 发表于 2015-7-29 23:35
美国教官吐槽,F18垂尾外倾,格斗时很容易目视发现。
那娘娘和肥电,不也一样,干脆这两款全部进博物馆,设计重来过
外倾的漂亮好多。只是战场上追求的是性能,不是外貌党。
好像看不出支点外倾
支点外倾不如虫子和一众四代机那么大的角度而已!
都说茅屋是扁27,其实更像扁T10啊
能说T10更有前瞻性么
大花蚊子 发表于 2015-7-30 14:44
外倾的漂亮好多。只是战场上追求的是性能,不是外貌党。
外倾就是有利大迎角性能啊,
而且外倾拉开了间距也提高了效能
超山猫 发表于 2015-7-31 15:55
外倾就是有利大迎角性能啊,
而且外倾拉开了间距也提高了效能
或许是当年的苏依霍还有技术上的瓶颈没过?
ioioio 发表于 2015-7-29 20:09
外倾的双垂尾隐身效果要大一点。雷达波的反射和光线一样,符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对着两个成直角的平面组成的墙角照射的话,入射的雷达波将完全反射回原来的方向,所以隐身设计的要素之一就是避免互成直角的平...
SU27那个RCS,倾不倾有何差别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大花蚊子 发表于 2015-7-31 16:03
或许是当年的苏依霍还有技术上的瓶颈没过?
嗯,也可能,加大间距后大概结构要求会更高
张俊 发表于 2015-7-31 17:12
SU27那个RCS,倾不倾有何差别
说的是外倾提高大迎角性能,以及提高垂尾效能呀,

米格-29 的外倾双垂尾也和隐身没啥关系
外倾和性能无关吧,当年考虑的主要是性能因素
超山猫 发表于 2015-7-31 17:46
说的是外倾提高大迎角性能,以及提高垂尾效能呀,

米格-29 的外倾双垂尾也和隐身没啥关系
你看我回复的是谁


我回复的那个人说了啥
苏27拉大了发动机间距,所以没有搞垂尾外倾,主要是性能和设计方面的考虑,没有采用当时来讲比较激进的方式。苏27为了保证航程和有足够性能,其实在某些方面有所放弃,并往往是比较保守一些

苏27要求是有非常大的航程和一定的超音速截击能力,其他方面没有过高要求


垂尾外倾时的气动稳定和控制性能都比垂直的低(倾角越大差距越明显),同样效果要增加安定面和控制面的面积。当时又没有侧面雷达低信号要求,平白的增加那个尺寸和重量干毛用

F/A18外倾是因为垂直的翼面间距太小,气动干扰严重,和隐身没半点关系

垂尾外倾时的气动稳定和控制性能都比垂直的低(倾角越大差距越明显),同样效果要增加安定面和控制面的面积。当时又没有侧面雷达低信号要求,平白的增加那个尺寸和重量干毛用

F/A18外倾是因为垂直的翼面间距太小,气动干扰严重,和隐身没半点关系
楼主不老实,拿T-50来糊弄我们乡下人
原型机当时气动和结构问题超多,你再弄个外倾垂尾这不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吗
超山猫 发表于 2015-7-31 17:44
嗯,也可能,加大间距后大概结构要求会更高
结构要求高了,成本就上去了,老毛子必定接受不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有看出来呢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7-29 18:51
反正开始的时候,机翼顶端是圆头的。驼背还不明显。他们大改版了以后,驼背就变得特别厉害了。不知道哪里出 ...
升力体设计
东北老虎 发表于 2015-7-31 23:02
垂尾外倾时的气动稳定和控制性能都比垂直的低(倾角越大差距越明显),同样效果要增加安定面和控制面的面积 ...
F/A18的外倾垂尾如果改成全动垂尾,整个垂尾成为一个舵面,岂不是可以缩小宽度和面积很多。
yes413a 发表于 2015-8-2 13:51
F/A18的外倾垂尾如果改成全动垂尾,整个垂尾成为一个舵面,岂不是可以缩小宽度和面积很多。
气动干扰更明显,问题更大
东北老虎 发表于 2015-8-2 15:32
气动干扰更明显,问题更大
外倾全动垂尾、减小宽度和面积之后  相互干扰更大?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