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毛岸英牺牲真相:凭手表残壳才确认是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26:00
2015-07-14 09:39:00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杨凤安在书中回忆道,“他牺牲时只有28岁,身上还穿着我送给他的呢子大衣。”
战火熔铸的光辉人生
——对毛岸英烈士牺牲经过的调查
【英模小传】毛岸英,湖南韶山人,毛泽东长子,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46年,毛岸英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后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求奔赴抗美援朝战场。11月25日,美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正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第6位亲人。
“毛岸英牺牲时只有28岁,他现在还长眠于朝鲜大地。”6月下旬,记者来到北京西山脚下,听82岁的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王天成老人讲述毛岸英烈士的故事。入朝参战那年,王天成只有17岁,任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参谋。回国后,他长期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在一起工作,是那段历史的直接见证者。
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
当时,战场局势非常紧张,战况激烈。那段时间,敌机整天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先后换了4个地方。1950年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专门开会研究彭德怀的安全和司令部的防空问题。会上决定,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彭总也是25日拂晓前,才被负责司令部安全的洪学智‘强行’搬进半山腰上的防空洞。当时,彭总还不太愿意走。防空洞内,彭总、洪学智和邓华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战况,彭总叫杨凤安回到办公室询问前线情况。”王天成回忆说。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25日9时许,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此时,美军轰炸机突然空袭。问明前线情况正准备离开的杨凤安见敌机掠过,大喊一声:“不好,快跑!”但这时,已有几十枚敌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落在了办公室周围,参谋成普、徐亩元和彭德怀的两个警卫员逃出了火海,成普面部受了轻伤,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却最终没能跑出来。
杨凤安急忙跑回去向彭德怀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彭德怀听后站立不稳、一言不发,许久才喃喃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来到出事现场,心情十分沉重,午饭也没吃。后来,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杨凤安在书中回忆道,“他牺牲时只有28岁,身上还穿着我送给他的呢子大衣。”
除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高层领导外,没有几个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王天成回忆说,毛岸英入朝一事在当年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高层领导外,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毛岸英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他并无作战任务,但经常和参谋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很好学。那时,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的人,总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
王天成也是后来才知道毛岸英身份的。毛岸英是最早一批跟随彭德怀准备入朝作战的人。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规划会议时,突然被急召回北京。几天后,杨凤安也急速赴京。杨凤安与彭德怀会合后,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稳重而有风度,并没有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有特殊感觉。”他在书中回忆说。
10月19日,彭德怀带杨凤安随先头部队入朝,毛岸英和其他成员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入朝。在志愿军司令部里,毛岸英的身份只有彭德怀、邓华、洪学智和办公室少数人知道。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德怀办公室工作;晚上,彭德怀在办公室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起了虱子。”杨凤安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生活。
11月7日,金日成与苏联驻朝大使史蒂科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德怀会面,毛岸英第一次担任翻译。会上,彭德怀介绍志愿军发动战役的计划,毛岸英用流利的俄语进行了翻译。史蒂科夫对翻译很满意,对毛岸英说:“你是一个优秀的俄语翻译。”
事后从多方情报综合分析,这次空袭并非针对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
“事后,我们从多方情报综合分析,这次空袭并非针对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王天成说。
当时美军空军力量很强大,经常派飞机到处轰炸。只要看到交通枢纽或是什么重要地方,就会过来扔炸弹,有时连民房也不放过。“志愿军路过平壤时,我看到城市基本被炸成废墟。”王天成说。
在王天成看来,毛岸英的牺牲令人惋惜,而毛泽东的深明大义也令人动容。得知毛岸英牺牲消息后,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主义、反击侵略者,中国人民把自己最优秀的儿女组成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保家卫国,牺牲了多少优秀战士。岸英属于革命烈士中的一员,是一名普通战士,埋在朝鲜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同甘共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
青山有幸埋忠骨。60多年过去了,长眠于异国的毛岸英烈士,会永远见证那段难忘岁月。
【延伸阅读】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写电报给毛泽东 30字写1小时
编者按:《福建党史月刊》发表文章《三十字电文彭德怀写了一个多小时》。文中记述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的前前后后,摘编如下。
1950年11月25日,是入朝的志愿军打响第二次战役的第二天。中午11时,4架美军轰炸机掠过志愿军总部上空,司令部作战室的参谋们侧耳倾听,觉得声音越来越远,就认为敌机去北面轰炸了,都没有太在意。洪学智副司令员十分警觉,从防空洞匆匆赶了过来。在他的指挥下,在场的所有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转移进防空洞。毛岸英和另一名参谋收拾电文,落在了最后面。说时迟那时快,4架轰炸机突然又从北边折了回来,转眼就扑到了作战室的上空,并从机肚子里甩下了上百个凝固汽油弹。
彭德怀挣脱警卫员的手,去指挥灭火和抢救,并焦急地问:“有哪些人没有出来?”大家一看,只有毛岸英和高瑞欣没有出来。“岸英!岸英!”大家一边拼命地叫着,一边扑火。大火扑灭了,大家从灰堆里扒出了两具遗体,只能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站在毛岸英的遗体前,彭德怀惊呆了,许久没有说出话来。
过了很久,彭德怀从通讯参谋那里要来一张电报纸,他要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电报是这样写的:“今天,志愿军总司令部遭到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不到30个字的电文,彭德怀写了1个多小时,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交代啊!
北京中南海的收电员收到志愿军总司令部的这封电报后,也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没有直接送毛泽东处,而是先交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恩来接过电报一看,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放下电报稍过了一会儿,才拨通了刘少奇和朱德的电话。两人很快就到了周恩来办公室,他们要商量怎么向毛泽东汇报好。
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时不要告诉毛泽东。直到1951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周恩来才将电报与他附的一封信交与毛泽东秘书叶子龙,由他转交毛泽东与江青。当时毛泽东正在中南海勤政殿办公室办公,接到这封非同寻常的电报,他看了很久,对一直站在一边的叶子龙说:“唉,战争嘛,总要有人伤亡,没有关系!”
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最后,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沉思了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宽慰这位负荆请罪的志愿军总司令,特别强调,毛岸英属于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毛泽东这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直落泪。
(2014-12-29 10:43:00)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14/850044.shtml2015-07-14 09:39:00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杨凤安在书中回忆道,“他牺牲时只有28岁,身上还穿着我送给他的呢子大衣。”
战火熔铸的光辉人生
——对毛岸英烈士牺牲经过的调查
【英模小传】毛岸英,湖南韶山人,毛泽东长子,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46年,毛岸英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后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求奔赴抗美援朝战场。11月25日,美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正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第6位亲人。
“毛岸英牺牲时只有28岁,他现在还长眠于朝鲜大地。”6月下旬,记者来到北京西山脚下,听82岁的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王天成老人讲述毛岸英烈士的故事。入朝参战那年,王天成只有17岁,任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参谋。回国后,他长期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在一起工作,是那段历史的直接见证者。
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
当时,战场局势非常紧张,战况激烈。那段时间,敌机整天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先后换了4个地方。1950年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专门开会研究彭德怀的安全和司令部的防空问题。会上决定,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彭总也是25日拂晓前,才被负责司令部安全的洪学智‘强行’搬进半山腰上的防空洞。当时,彭总还不太愿意走。防空洞内,彭总、洪学智和邓华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战况,彭总叫杨凤安回到办公室询问前线情况。”王天成回忆说。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25日9时许,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此时,美军轰炸机突然空袭。问明前线情况正准备离开的杨凤安见敌机掠过,大喊一声:“不好,快跑!”但这时,已有几十枚敌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落在了办公室周围,参谋成普、徐亩元和彭德怀的两个警卫员逃出了火海,成普面部受了轻伤,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却最终没能跑出来。
杨凤安急忙跑回去向彭德怀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彭德怀听后站立不稳、一言不发,许久才喃喃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来到出事现场,心情十分沉重,午饭也没吃。后来,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杨凤安在书中回忆道,“他牺牲时只有28岁,身上还穿着我送给他的呢子大衣。”
除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高层领导外,没有几个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王天成回忆说,毛岸英入朝一事在当年是高度保密的。除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高层领导外,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毛岸英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他并无作战任务,但经常和参谋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很好学。那时,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的人,总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
王天成也是后来才知道毛岸英身份的。毛岸英是最早一批跟随彭德怀准备入朝作战的人。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规划会议时,突然被急召回北京。几天后,杨凤安也急速赴京。杨凤安与彭德怀会合后,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稳重而有风度,并没有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有特殊感觉。”他在书中回忆说。
10月19日,彭德怀带杨凤安随先头部队入朝,毛岸英和其他成员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入朝。在志愿军司令部里,毛岸英的身份只有彭德怀、邓华、洪学智和办公室少数人知道。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德怀办公室工作;晚上,彭德怀在办公室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起了虱子。”杨凤安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生活。
11月7日,金日成与苏联驻朝大使史蒂科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德怀会面,毛岸英第一次担任翻译。会上,彭德怀介绍志愿军发动战役的计划,毛岸英用流利的俄语进行了翻译。史蒂科夫对翻译很满意,对毛岸英说:“你是一个优秀的俄语翻译。”
事后从多方情报综合分析,这次空袭并非针对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
“事后,我们从多方情报综合分析,这次空袭并非针对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王天成说。
当时美军空军力量很强大,经常派飞机到处轰炸。只要看到交通枢纽或是什么重要地方,就会过来扔炸弹,有时连民房也不放过。“志愿军路过平壤时,我看到城市基本被炸成废墟。”王天成说。
在王天成看来,毛岸英的牺牲令人惋惜,而毛泽东的深明大义也令人动容。得知毛岸英牺牲消息后,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主义、反击侵略者,中国人民把自己最优秀的儿女组成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保家卫国,牺牲了多少优秀战士。岸英属于革命烈士中的一员,是一名普通战士,埋在朝鲜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同甘共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
青山有幸埋忠骨。60多年过去了,长眠于异国的毛岸英烈士,会永远见证那段难忘岁月。
【延伸阅读】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写电报给毛泽东 30字写1小时
编者按:《福建党史月刊》发表文章《三十字电文彭德怀写了一个多小时》。文中记述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的前前后后,摘编如下。
1950年11月25日,是入朝的志愿军打响第二次战役的第二天。中午11时,4架美军轰炸机掠过志愿军总部上空,司令部作战室的参谋们侧耳倾听,觉得声音越来越远,就认为敌机去北面轰炸了,都没有太在意。洪学智副司令员十分警觉,从防空洞匆匆赶了过来。在他的指挥下,在场的所有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转移进防空洞。毛岸英和另一名参谋收拾电文,落在了最后面。说时迟那时快,4架轰炸机突然又从北边折了回来,转眼就扑到了作战室的上空,并从机肚子里甩下了上百个凝固汽油弹。
彭德怀挣脱警卫员的手,去指挥灭火和抢救,并焦急地问:“有哪些人没有出来?”大家一看,只有毛岸英和高瑞欣没有出来。“岸英!岸英!”大家一边拼命地叫着,一边扑火。大火扑灭了,大家从灰堆里扒出了两具遗体,只能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站在毛岸英的遗体前,彭德怀惊呆了,许久没有说出话来。
过了很久,彭德怀从通讯参谋那里要来一张电报纸,他要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电报是这样写的:“今天,志愿军总司令部遭到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不到30个字的电文,彭德怀写了1个多小时,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交代啊!
北京中南海的收电员收到志愿军总司令部的这封电报后,也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没有直接送毛泽东处,而是先交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恩来接过电报一看,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放下电报稍过了一会儿,才拨通了刘少奇和朱德的电话。两人很快就到了周恩来办公室,他们要商量怎么向毛泽东汇报好。
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时不要告诉毛泽东。直到1951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周恩来才将电报与他附的一封信交与毛泽东秘书叶子龙,由他转交毛泽东与江青。当时毛泽东正在中南海勤政殿办公室办公,接到这封非同寻常的电报,他看了很久,对一直站在一边的叶子龙说:“唉,战争嘛,总要有人伤亡,没有关系!”
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最后,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沉思了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宽慰这位负荆请罪的志愿军总司令,特别强调,毛岸英属于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毛泽东这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直落泪。
(2014-12-29 10:43:00)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14/850044.shtml
感谢毛岸英英勇献身对祖国的伟大贡献
缅怀烈士,珍惜现在的和平岁月。
蛋炒饭呢,还我蛋炒饭
感谢不知名的联合国军飞行员,引用毛主席的话说,应该给他颁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个人认为这种记述的演义色彩严重,都是修图修过的照片一样,只好嗤之以鼻。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5-7-17 15:11
个人认为这种记述的演义色彩严重,都是修图修过的照片一样,只好嗤之以鼻。
太子怎么没得,只有天知道,反正各种本子,还且还都不一样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5-7-16 18:30
蛋炒饭呢,还我蛋炒饭


请翻阅解放军出版社《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2008版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5-7-16 18:30
蛋炒饭呢,还我蛋炒饭


请翻阅解放军出版社《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2008版
请翻阅解放军出版社《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日子》2008版
直接说事情嘛,,,
直接说事情嘛,,,
310-312页,祥细记录了杨迪自己看到的所谓蛋炒饭。作者是志司作战处副处长
杨迪说的是拂晓前,不是轰炸前。

dxbdl 发表于 2015-7-18 21:03
杨迪说的是拂晓前,不是轰炸前。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志司防空纪律很明确:白天不许生火
为什么烟囱冒烟?
dxbdl 发表于 2015-7-18 21:03
杨迪说的是拂晓前,不是轰炸前。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志司防空纪律很明确:白天不许生火
为什么烟囱冒烟?
在这个帖子的回复里,凡是污蔑、攻击毛岸英这样一个为国捐躯烈士的人,不管是明着污蔑攻击,还是暗着污蔑攻击,他都不得好死,出门就被车撞死,生个儿子做贼最后被枪毙死,生个女儿做妓女、千人骑万人跨最后得梅毒死!
f22 发表于 2015-7-18 21:38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书里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这事说法太多了,38那边还有更离奇的,反正成迷了

f22 发表于 2015-7-18 21:38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那你应该再看看杨迪怎么写的,炒饭是拂晓前,轰炸是拂晓后。
f22 发表于 2015-7-18 21:38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那你应该再看看杨迪怎么写的,炒饭是拂晓前,轰炸是拂晓后。
炮姐 发表于 2015-7-18 21:52
书里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这事说法太多了,38那边还有更离奇的,反正成迷了
38军要写那才扯呢,不在现场写什么。
那你应该再看看杨迪怎么写的,炒饭是拂晓前,轰炸是拂晓后。
没有明确时间,而且杨说后成普等两个多小时没走,他们在干嘛?享受炒饭两个多小时?
书里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这事说法太多了,38那边还有更离奇的,反正成迷了
38军扯的没价值,杨迪起码在现场
f22 发表于 2015-7-19 11:01
没有明确时间,而且杨说后成普等两个多小时没走,他们在干嘛?享受炒饭两个多小时?
杨说什么你最好把原话给大家贴出来看看,否则会误导没看过原著的人。
感谢毛岸英英勇献身对祖国的伟大贡献
你阴阳怪气地侮辱一个为国捐躯的烈士,你良心上下得去吗?


        某些人一直以莫须有的事情来侮辱和诋毁毛岸英烈士,毛岸英会不会接班,历史没有给出答案,反倒是对岸的蒋经国象封建皇帝继位一样接了蒋介石的班!其在位时不仅大搞暗杀(指示特务暗杀了作家江南),而且让台独势力做大,使台湾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障碍,在这点上,蒋经国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留下千古的骂名!

        某些人一直以莫须有的事情来侮辱和诋毁毛岸英烈士,毛岸英会不会接班,历史没有给出答案,反倒是对岸的蒋经国象封建皇帝继位一样接了蒋介石的班!其在位时不仅大搞暗杀(指示特务暗杀了作家江南),而且让台独势力做大,使台湾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障碍,在这点上,蒋经国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留下千古的骂名!


就算这本书里也没明确说太子白天炒饭,只是说拂晓前,而且在现场的一个说炒饭,一个说苹果,说明在现场才没价值呢,他们会说真话吗

就算这本书里也没明确说太子白天炒饭,只是说拂晓前,而且在现场的一个说炒饭,一个说苹果,说明在现场才没价值呢,他们会说真话吗
还有个杨凤安,比杨迪还早。
岸英在干啥,志司的人有些人嘴巴都很直。
连个太子都没能看好,志司没有责任吗,还不如让太子去38军呢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共新网的文章明确指出洪学智在防空洞里点上了炭火,为什么同为彭总工作的地方,作战室的炉子就一定要冒烟?
成普提到过作战室里“红热的火炉”,按常理推测只有一种可能,作战室的炉子里烧的燃料和防空洞一样,都是木炭。
贵宾一口咬定杨迪职务高于是比成普的说法更可信,现在有请贵宾解释一下杨迪回忆录第三版里这处明显不合理的地方。
是拂晓后
书就在我手边
照片已发在另一座楼里


贵宾,《沈阳军区原参谋长杨迪回忆录中关于岸英牺牲的片段》是你发的帖子吧?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8331&mobile

在主贴里你贴出来的志愿军防空条例是这么说的:

“在309页有关于志司总部五条防空措施,其中第三条就是要在拂晓前做好早饭午饭,烧好开水,天亮后白昼不准冒烟;”

现在你说不准生火,请问到底是不准生火还是不准冒烟?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杨迪看到冒烟了,就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