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5:32:50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E3Njk0OA==&mid=208836660&idx=1&sn=6741b7a526e60016d6499349ce414b59&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原文作者:施一公


如今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我不知道在座的哪一位可以心安理得的面对这个数字。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号称我们勤劳勇敢智慧,我们号称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还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还是刚刚起步,文革刚刚结束三十多年,但无论怎么样,我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科技质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开外。



有的人或许会怀疑,认为我说的不对,会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我们都高铁遍布祖国大地了,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我想说的是,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技实力决定的。我们占的是什么优势,我们占的是经济体量的优势。请大家别忘了1900年我们签订《辛丑条约》赔款九亿八千万白银的时候,中国的GDP也是世界第一,但大不代表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沉重的现实。

我在海外的时候,只要有人说我的祖国的坏话,我会拼命去争论,因为我觉得我很爱国。我四月份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上领奖,在晚宴的时候,跟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他很不屑一顾,我觉得很委屈、很愤懑,但是我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在国内,我觉得自己是个批判者,因为我很难容忍我们自己不居安思危。我们对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现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怎么发展,怎么办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形成一定的共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争论来争论去的层面。

首先我想讲,大学是核心。中国的大学很有意思,比如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就业引导教育”。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都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一根弦叫就业,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板我想去金融公司。

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专科学校办学的理念,是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输送螺丝钉,但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不能混淆。

学不以致用。你们没听错,我们以前太强调学以致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无法预测永远先发生,你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

大学里根本的导向出了大问题,那么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教育部给大学松绑。大学多样化,政府不要把手伸的太长,不要一刀切,不要每个学校都就业引导,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领导,这对大学有严重干扰。

我对基础研究也有一个看法。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我想问一句,转化从哪儿来。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呢,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当一个大学教授有了一个成果,无论是多么基础的发明,只要有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的可能,就会有跨国公司蜂拥而来,我就是个例子。我十四五年前,有个简单的、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发现,就被一家公司盯上了,主动来找我。这些公司就像那些禁毒的狗一样不停在闻,在看,在听,他们非常敏感,不可能漏掉一个有意义的发现。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大家没听错,今年在人大会议我听到这个话后觉得心情很沉重。术业有专攻,我只懂我的基础研究,懂一点教育,你让我去做经营管理,办公司、当总裁,这是把我的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人不可能一边做大学教授,一边做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边还要管金融。我们从领导到学校,从中央到地方,在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鼓励科技人员把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企业,他们可以以咨询的方式、科学顾问的方式参与,但让他们自己出来做企业就本末倒置了。我想这个观点是有很多争议的,但是我笃信无疑。

我可以举个例子,JosephGoldstein,因为发现了调控血液和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LDL受体,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奖获。他是美国很多大企业的幕后控制者,包括辉瑞,现在非常富有,应该说是最强调转化的一个人。他两年之前在《科学》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特别强调转化。他说转化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当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的时候,如何能转化。他说,当他意识到基础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就只是去做基础研究,转化是水到渠成的,当研究成果有了,自然转化是非常快的,不需要拔苗助长。他列举了他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九位学医的学生做基础研究从而改变了美国医疗制药史的过程,很有意思。

我们一定要看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也要去看科学发展史,看看各个国家强大的地方是如何起来的,而不是想当然的拔苗助长。

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跟我们的文化氛围有关。我问大家一句,你们认为我们的文化鼓励创新吗?我觉得不鼓励,我们的文化鼓励枪打出头鸟,当有人在出头的时候,比如像我这样,特别是有人在攻击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人在看笑话。当一个人想创新的时候,同样有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做少数,就是有争议。科学跟民主是两个概念,科学从来不看少数服从多数,在科学上的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三年前,我获得以色列一个奖后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期间大使先生跟我大谈以色列人如何重视教育,我也跟他谈中国人也是如何的重视教育。他笑咪咪的看着我说,你们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他给我举了原以色列总理Shimon Peres的例子,说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的以色列母亲只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第二个你今天有没有做一件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印象深刻。我听了以后叹了口气,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两个孩子每天回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我们有一千四百万中小学教师,我们虽然口口声声希望孩子培养创新、独立思考的思维,但我们的老师真的希望孩子们多提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吗?这和我们的部分文化,师道尊严又是矛盾的,所以我们在创新的路上的确还背负了沉重的文化枷锁。

我想我今天的意图已经达到了,但我想说我并不是悲观,其实我很乐观,我每天都在鼓励自己,我们的国家很有前途,尤其是过去两年,我真切的看到希望。现在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和变革,这个大潮真正的开始了。在这样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实事求是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贡献。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大有前途。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E3Njk0OA==&mid=208836660&idx=1&sn=6741b7a526e60016d6499349ce414b59&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原文作者:施一公


如今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我不知道在座的哪一位可以心安理得的面对这个数字。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号称我们勤劳勇敢智慧,我们号称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还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还是刚刚起步,文革刚刚结束三十多年,但无论怎么样,我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科技质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开外。



有的人或许会怀疑,认为我说的不对,会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我们都高铁遍布祖国大地了,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我想说的是,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技实力决定的。我们占的是什么优势,我们占的是经济体量的优势。请大家别忘了1900年我们签订《辛丑条约》赔款九亿八千万白银的时候,中国的GDP也是世界第一,但大不代表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沉重的现实。

我在海外的时候,只要有人说我的祖国的坏话,我会拼命去争论,因为我觉得我很爱国。我四月份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上领奖,在晚宴的时候,跟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他很不屑一顾,我觉得很委屈、很愤懑,但是我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在国内,我觉得自己是个批判者,因为我很难容忍我们自己不居安思危。我们对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现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怎么发展,怎么办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形成一定的共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争论来争论去的层面。

首先我想讲,大学是核心。中国的大学很有意思,比如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就业引导教育”。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都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一根弦叫就业,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板我想去金融公司。

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专科学校办学的理念,是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输送螺丝钉,但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不能混淆。

学不以致用。你们没听错,我们以前太强调学以致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无法预测永远先发生,你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

大学里根本的导向出了大问题,那么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教育部给大学松绑。大学多样化,政府不要把手伸的太长,不要一刀切,不要每个学校都就业引导,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领导,这对大学有严重干扰。

我对基础研究也有一个看法。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我想问一句,转化从哪儿来。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呢,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当一个大学教授有了一个成果,无论是多么基础的发明,只要有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的可能,就会有跨国公司蜂拥而来,我就是个例子。我十四五年前,有个简单的、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发现,就被一家公司盯上了,主动来找我。这些公司就像那些禁毒的狗一样不停在闻,在看,在听,他们非常敏感,不可能漏掉一个有意义的发现。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大家没听错,今年在人大会议我听到这个话后觉得心情很沉重。术业有专攻,我只懂我的基础研究,懂一点教育,你让我去做经营管理,办公司、当总裁,这是把我的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人不可能一边做大学教授,一边做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边还要管金融。我们从领导到学校,从中央到地方,在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鼓励科技人员把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企业,他们可以以咨询的方式、科学顾问的方式参与,但让他们自己出来做企业就本末倒置了。我想这个观点是有很多争议的,但是我笃信无疑。

我可以举个例子,JosephGoldstein,因为发现了调控血液和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LDL受体,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奖获。他是美国很多大企业的幕后控制者,包括辉瑞,现在非常富有,应该说是最强调转化的一个人。他两年之前在《科学》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特别强调转化。他说转化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当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的时候,如何能转化。他说,当他意识到基础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就只是去做基础研究,转化是水到渠成的,当研究成果有了,自然转化是非常快的,不需要拔苗助长。他列举了他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九位学医的学生做基础研究从而改变了美国医疗制药史的过程,很有意思。

我们一定要看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也要去看科学发展史,看看各个国家强大的地方是如何起来的,而不是想当然的拔苗助长。

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跟我们的文化氛围有关。我问大家一句,你们认为我们的文化鼓励创新吗?我觉得不鼓励,我们的文化鼓励枪打出头鸟,当有人在出头的时候,比如像我这样,特别是有人在攻击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人在看笑话。当一个人想创新的时候,同样有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做少数,就是有争议。科学跟民主是两个概念,科学从来不看少数服从多数,在科学上的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三年前,我获得以色列一个奖后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期间大使先生跟我大谈以色列人如何重视教育,我也跟他谈中国人也是如何的重视教育。他笑咪咪的看着我说,你们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他给我举了原以色列总理Shimon Peres的例子,说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的以色列母亲只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第二个你今天有没有做一件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印象深刻。我听了以后叹了口气,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两个孩子每天回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我们有一千四百万中小学教师,我们虽然口口声声希望孩子培养创新、独立思考的思维,但我们的老师真的希望孩子们多提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吗?这和我们的部分文化,师道尊严又是矛盾的,所以我们在创新的路上的确还背负了沉重的文化枷锁。

我想我今天的意图已经达到了,但我想说我并不是悲观,其实我很乐观,我每天都在鼓励自己,我们的国家很有前途,尤其是过去两年,我真切的看到希望。现在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和变革,这个大潮真正的开始了。在这样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实事求是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贡献。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大有前途。
第一段都不符合逻辑,至今山姆上过月球的也是屈指可数--不含变形金刚里的那几个
确实是这样。专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机构应该是技校。
大学还以就业为导向只能说明大学生太多了。
如果,潘金莲......
是有问题,就业为导向和科研为导向的应该分开,各司其职
其实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也不是经济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实用性的民族,我们的想法思维根植在实用和现实利益之上,为什么?我们穷怕了,被打怕了,而且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实用性,富国安民性的民族。
这是鬼佬不可理解的。一个民族不能凭空指责另一个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十几亿绿绿还天天拜神呢。
我们不热衷基础科研又如何,几百年的历史相比人类历史地球生物历史基本就是一瞬间的事情,长远来看,谁的价值观对,谁能笑到最后,还说不定呢。
kmj0701 发表于 2015-7-11 19:45
如果,潘金莲......
绝对的!您懂的!


劍走偏鋒 容易走火入魔

單從教育方式是看不透的 前蘇聯人才也不少 又該如何解釋?
相反 今天歐日活力明顯下降 搞不好就是西方教育拖累
「功利化」是硬傷

進行科技突破的 不是大眾 而是少數團隊
大眾教育 作用是把人均拉上去 精益求精的人再尋求突破
這群人能按比例產出 那世界應該有多少個愛因斯坦..

跨國學術交流常態化 多碰撞才會有新元素 盲目學習只會弄巧成拙

劍走偏鋒 容易走火入魔

單從教育方式是看不透的 前蘇聯人才也不少 又該如何解釋?
相反 今天歐日活力明顯下降 搞不好就是西方教育拖累
「功利化」是硬傷

進行科技突破的 不是大眾 而是少數團隊
大眾教育 作用是把人均拉上去 精益求精的人再尋求突破
這群人能按比例產出 那世界應該有多少個愛因斯坦..

跨國學術交流常態化 多碰撞才會有新元素 盲目學習只會弄巧成拙
这个没什么问题啊
看现在高考录取比例就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将来都是要就业而不是去搞基础研究,当然要有相应的支持。
而且不管你怎么导向,总是会有足够学生进研究生院往基础研究方向发展。从大范围来讲,人与人其实差距不大,能不能大规模出成果主要还是看资源的投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还是有道理的。
中国不重视基础研究?这是哪个位面的中国。以前没钱而已,现在,呵呵。
只能说自然科学家乱指导社会科学是要出问题的。
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放他娘的狗P!你让丫的治理一个五千年历史的巨型文明型国家试试!!!!!!!!!
这个事情太复杂了,又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一两句根本讲不清楚。 我觉得关键还是社会导向的问题, 大学导向是被社会导向支配的, 科学的地位如何,科学家的地位如何,如果社会不认这个,那么几所大学几个教授几个学生再努力也没有用。要改变和引导社会导向, 只有政府可能有这个能力, 学校和教授是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的, 所以现在大学都在喊的“放手、放手”我觉得不靠谱,政府真要放手,中国的很多大学很可能会陷入快速崩溃。
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差异,莫要怪


科学家创办企业 这是不少科学家自已想干的事吧?如果你不想干企业,也不会有人打你吧
另外师道尊严与创新有个毛关系?  师道尊严是叫你在作人上尊重老师,不是叫你COPY老师的想法,不然青出于兰胜于兰的古话,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又是在说什么?就是论语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孔子的讨论,甚至质问。
中国历史长祖先是多,但如果是自已思维惰性了,就不要总是想找祖先赖账用来摆脱自已的责任。这真是现代不少中国人一大可笑的技能。

科学家创办企业 这是不少科学家自已想干的事吧?如果你不想干企业,也不会有人打你吧
另外师道尊严与创新有个毛关系?  师道尊严是叫你在作人上尊重老师,不是叫你COPY老师的想法,不然青出于兰胜于兰的古话,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又是在说什么?就是论语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孔子的讨论,甚至质问。
中国历史长祖先是多,但如果是自已思维惰性了,就不要总是想找祖先赖账用来摆脱自已的责任。这真是现代不少中国人一大可笑的技能。
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
如果有中国的经济体量,然后有中国的人口数量,这两个加一起,在保证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你还能把500个人送到月球上?
为毛总有人只考虑中国的经济总量,而不考虑中国的人均呢。
医药生物领域的人,是不是有一半都是这种观点,认为国内基础科学差?

我觉得这个领域本身需要清洗一下。
我支持楼主所说的,中国的教育现在一团糟,不只是大学,小学,中学,教育部都乌烟瘴气或者一潭死水。状元游街,去文言文,删减历史内容,不胜枚举。我认为教育需要改革!
劍走偏鋒 容易走火入魔

單從教育方式是看不透的 前蘇聯人才也不少 又該如何解釋?

说得很有道理。
gdp第二才几年的事,教育要10年以上才看出一点改变。

用这个gdp去套现状,就会有很多人精分。还是看看人均和gdp累积,就淡定了


现在教育被赋予了两个任务。一个是人才的公平选拔。要想公平的选拔人才,那么就只能搞应试教育。因为不是应试教育,就不能保证公平。必须靠一张考卷来决定谁上谁下。这其中,并不考量能力水平高低。明朝的时候,科举考试,老是江南才子中榜。北方人很少。朱元璋就搞了南北榜,分开考。南榜进士普遍看不起北榜进士。分开考,目的也就是为了机会与利益的平衡。假如你要考才艺,考社会实践。那么没条件搞这些东西的地方,显然就被抛弃了。很多学校物理实验也搞不起。那么你要专考动手的题目,人家也不爽。因为考试制度其实是个选拔制度,要考虑公平问题。

教育还有个任务,那就是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那么显然是要选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各种才艺都能行,外带各种社会实践都干过,这样的人最好。他们眼界宽,脑子活。但是这个跟前面那个兼顾公平是矛盾的。现在各种声音吵来吵去,问题就在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各方面着眼点是不同的。高喊素质教育的人,着眼点是看到现在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喊考试公平的人更加关注机会的均等。这两点,我看在长时间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现在教育被赋予了两个任务。一个是人才的公平选拔。要想公平的选拔人才,那么就只能搞应试教育。因为不是应试教育,就不能保证公平。必须靠一张考卷来决定谁上谁下。这其中,并不考量能力水平高低。明朝的时候,科举考试,老是江南才子中榜。北方人很少。朱元璋就搞了南北榜,分开考。南榜进士普遍看不起北榜进士。分开考,目的也就是为了机会与利益的平衡。假如你要考才艺,考社会实践。那么没条件搞这些东西的地方,显然就被抛弃了。很多学校物理实验也搞不起。那么你要专考动手的题目,人家也不爽。因为考试制度其实是个选拔制度,要考虑公平问题。

教育还有个任务,那就是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那么显然是要选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各种才艺都能行,外带各种社会实践都干过,这样的人最好。他们眼界宽,脑子活。但是这个跟前面那个兼顾公平是矛盾的。现在各种声音吵来吵去,问题就在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各方面着眼点是不同的。高喊素质教育的人,着眼点是看到现在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喊考试公平的人更加关注机会的均等。这两点,我看在长时间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据说11公当初就是因为本科不是名校毕业才没评上院士……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因为着急就乱了阵脚;
2)施教授说有一定道理,基础科学的重视,不惟以就业和发财为导向的教育;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学者不一定能当老板,老板可能对某个专业不是很懂;
3)温顺听话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敢于创新,敢于为难老师的可能是好学生。

kingskill34 发表于 2015-7-11 20:19
医药生物领域的人,是不是有一半都是这种观点,认为国内基础科学差?

我觉得这个领域本身需要清洗一下。
这些领域都是高投入高风险高耗时的前沿尖端领域, 大部分属于基础研究领域,或者说很纯粹科学,从事这研究的是科学家不是工程师, 这个领域的本科生就业是个大问题, 这是现实。所以这个领域的人员有抱怨很正常,因为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投入和环境的档次确实很不够。
美国就是中国的榜样,谁的收入最高,搞金融的最高,都向钱看齐,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的有道理,只是已经回不去了。
唉╯▂╰。。。优秀人才都去搞金融了,搞个毛啊!
美国就是中国的榜样,谁的收入最高,搞金融的最高,都向钱看齐,还有什么好说的
美国可以吸收世界人才,顶尖人才一部分去搞金融了,还有很多搞科学研究。中国有得比吗?
我能理解“最好的学生想去干金融”的时候作为老板的无奈和失望,其实这也就是个屁股问题,心不在基础研究上面,比高考状元去香港这个智商问题严重性还是略差一点儿。
说到底还是人才数量不够。

至于导向,确实应该注意,在高中刚毕业这种人生观还没完全定型的年纪以就业导向去轰炸,会有一些不利影响。

“成果转化”这个很难说了。很多搞基础研究的人其实很明白两点:1. 往成果转化这个方面花的心思不会太多,最多是作为项目某个方面的指导;2. 必须熟练掌握吹嘘成果转化前景的技术,不然上哪儿骗钱。第2点国内外都一样,但是,国外的企业或者基金会似乎更乐于给那些短期内看不到转化可能的项目投钱,他们期望的是长线回报,这一点环境比国内稍微宽松一些。
关键还是官员没信仰!
一切向钱看的官员主导下,必然只有这样的社会导向!!
急功近利
就说洋鬼子一句,等你们有了第二的gdp再来吹吧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7-11 20:31
现在教育被赋予了两个任务。一个是人才的公平选拔。要想公平的选拔人才,那么就只能搞应试教育。因为不是应 ...
有道理。批教育之前要弄清楚本国发展教育的目的,否则没有可比性。
创新是教育出来的吗?????
创新是靠市场机制逼出来的!!!!!

马云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出来的吗?
马化腾的微信,全世界没有参考模板,原创的软件,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吗?
雷军40多岁二次创业,搞得原创的小米商业模式,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吗?????

他们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教过任何创新的东西!
但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不创新就得饿死!
活活逼出来的!

真正创新的源泉,是市场竞争机制,而不是什么教育!


转载这篇帖子不代表每字每句都认同,不管是院士也好普通高校教师也罢,都会有给人的观点和证据。但是,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这篇帖子反映的问题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而且有些事是在亲身经历着的,高校目标的功利化和标准简单化已经使多高校在背离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不是用拿些东西作挡箭牌遮羞布就能搪塞的,也不是头埋在沙子里都可以视而不见的。这些导向不改变恐怕会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些弊端恐怕会随着时间越放越大。

说句题外话,我自舰船开始经历过子陵,虚幻,超大,这十几年经历了中国军事论坛的变迁。十年里论坛的风气从自卑与懦弱似乎又在走向自大与狂妄。十年前关于中国的正面信息会遭遇很多冷言冷语,而今天一切关于中国现状的负面信息却也会被简单扣上唱空的帽子而不加以思索。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坛友们,我们只是键盘政治家而已,我们的观点对政策通常无足轻重,但我们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看事物的理性程度并表现着公民的教育水平。当我们对有些国家简单嘲讽或是谩骂,对有的群体简单的对立或排斥,这本身难道不也在表现的我们的狭隘和无知吗?人会成熟,会长大,我们的网络也应如此。

平时只潜水,但今天我会对很多网友进行回复,有些词句会用的很重,就事论事别无他意,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转载这篇帖子不代表每字每句都认同,不管是院士也好普通高校教师也罢,都会有给人的观点和证据。但是,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这篇帖子反映的问题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而且有些事是在亲身经历着的,高校目标的功利化和标准简单化已经使多高校在背离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不是用拿些东西作挡箭牌遮羞布就能搪塞的,也不是头埋在沙子里都可以视而不见的。这些导向不改变恐怕会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些弊端恐怕会随着时间越放越大。

说句题外话,我自舰船开始经历过子陵,虚幻,超大,这十几年经历了中国军事论坛的变迁。十年里论坛的风气从自卑与懦弱似乎又在走向自大与狂妄。十年前关于中国的正面信息会遭遇很多冷言冷语,而今天一切关于中国现状的负面信息却也会被简单扣上唱空的帽子而不加以思索。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坛友们,我们只是键盘政治家而已,我们的观点对政策通常无足轻重,但我们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看事物的理性程度并表现着公民的教育水平。当我们对有些国家简单嘲讽或是谩骂,对有的群体简单的对立或排斥,这本身难道不也在表现的我们的狭隘和无知吗?人会成熟,会长大,我们的网络也应如此。

平时只潜水,但今天我会对很多网友进行回复,有些词句会用的很重,就事论事别无他意,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我倒是觉得问题在于中国现在都还缺乏真正的商业土壤,包括在CD,只要一谈商业,除了奸就没有其他印象了。

没有商业化,没有成熟的商业氛围,就没有创新,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自然科学
创新是教育出来的吗?????
创新是靠市场机制逼出来的!!!!!


创新的源泉是商业化
浓浓是公知味
现在教育被赋予了两个任务。一个是人才的公平选拔。要想公平的选拔人才,那么就只能搞应试教育。因为不是应 ...
你说的很对


我的观点,985包括中科院大学都应该以研究为导向,因为你们有资源有资金,像我们长沙理工这类高校,除了像电力,土木这样的优势专业应该以研究为导向外,其他的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有条件的可以一个专业一部分以研究为导向,一部分以就业为导向(因为一部分同学进学校就下定了考研的决心)。。。。大学没扩招之前我们学校的前身,长沙电力学院,长沙交通学院本来就是以培养一线施工技术人员为主。

我的观点,985包括中科院大学都应该以研究为导向,因为你们有资源有资金,像我们长沙理工这类高校,除了像电力,土木这样的优势专业应该以研究为导向外,其他的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有条件的可以一个专业一部分以研究为导向,一部分以就业为导向(因为一部分同学进学校就下定了考研的决心)。。。。大学没扩招之前我们学校的前身,长沙电力学院,长沙交通学院本来就是以培养一线施工技术人员为主。
她叫邵永灵 发表于 2015-7-11 21:20
浓浓是公知味
一个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人是有资格对自己的环境提出批评的,例如原文作者。而您又以何立场、证据
资格能对原文作者做出“公知”这样价值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