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跨越国境需要办签证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55:02
那时候人员垮境流动应该不少吧?
名人都这国混完混那国,混不好还回祖国,
普通人应该更多吧?
那各国政府是怎么管理的?
完全来去自由吗?


那时候人员垮境流动应该不少吧?
名人都这国混完混那国,混不好还回祖国,
普通人应该更多吧?
那各国政府是怎么管理的?
完全来去自由吗?




有的需要文书的。

伍子胥白头过关。

有的需要文书的。

伍子胥白头过关。
别把古人想象的那么傻
2015-6-26 20:50 上传


鄂君启节
《鄂君启节》为青铜铸造。古人为防奸杜伪,在镶嵌工艺的基础上“错金银”。出土共有4件,其中车节3件,舟节1件。车节为陆路通行证,三件大小相同,可拼成一个大半圆的“竹筒”(五件可拼成一个完整的)。舟节为水路通行证。 它是楚怀王颁发给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免税通行证。分别给予水、陆运输货物的特许权,铭文严格规定了运输范围、船只数量、载运牛马和有关折算办法,并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战略物资。其器型迄今为止仅此一见。
那时候只会更严不会放松,因为当时人力是最重要的资源
一直到了清朝,佃户如需离开本乡五天以上,必须有地主出具的文书。否则视为流民,逃民,抓住要被枷号
关于跨国行走,西游记里说得很清楚了,每到一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当地政府。
我不认为古代有那么健全的机构,制度管理人口。
楼上所举的伍子胥,商鞅例子,过关难那是因为他们是被通缉的对象。
但先秦时期社会经济主要靠农业,加之道路不怎么方便,交通工具也不方便,农民恐怕一辈子不由自主地被拴在土地上。那些游来荡去的货,要么是逐利的商人,要么是吃喝不愁的大小贵族们,还有一小撮逃亡者。
古代人口流动范围很小吧,很多人真的一辈子没出去几十里远。所以流动的人都是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