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称非洲经济依赖中国 法媒称具“双刃”效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29:39
2015-06-22 00:34:0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购买国和第一大投资国,同时也是非洲一个重要的借贷来源国。标准普尔的研究显示,这一状况对非洲具有“双刃”效果。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法媒称,国际信用评级标准普尔最近公布一项研究显示,非洲经济日益依赖中国,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和第一大投资国,非洲国家极易受到中国需求降低及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6月18日报道,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购买国和第一大投资国,同时也是非洲一个重要的借贷来源国。标准普尔的研究显示,这一状况对非洲具有“双刃”效果。一方面中国与非洲的密切关系促进了南部非洲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非洲国家对中国经济形成依赖,尤其是当中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对原材料进口需求减少的情况下,非洲国家极易受到影响。
报道称,研究以铜矿价格为例,非洲出口的铜价从2011年的每吨1万美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吨6400美元,这严重影响到了如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出口收入;同样,国际煤矿价格的降低,也使煤矿出口国莫桑比克的出口盈利大幅缩水。
标准普尔显示,中国银行对外放贷条件往往宽松,其放贷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是否可获得原材料资源、是否能支持中国企业发展、是否利于扩大中国对外影响力。而中国银行往往倾向于优先考虑地缘政治因素,而轻视还贷风险。与之相比,世界银行和法国对非洲贷款条件则要严苛得多。标准普尔显示,受国际原材料价格竞争、货币价格波动及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一些非洲国家将可能出现还贷困难。
标准普尔认为,鉴于中国不断加强其在非洲的影响,预测中非关系还将继续不断发展增强。而对中国而言,凭借其掌握的4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预期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多转向在全球的投资获益、包括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
报道称,标准普尔的研究显示,中非双边贸易15年呈爆炸式增长,2013年撒哈拉以南18个非洲国家对外出口的23%是对中国贸易;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4.6%。在投资方面,中国2005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为1.45亿美元,到2013年猛增至16亿美元。
【延伸阅读】非洲对中国看法最积极 美媒:经济实力改善形象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美媒称,由于中国不明确的战略野心,亚太邻国在看待中国崛起时有些焦虑。尤其是一些亚洲国家和美国,政治和战略上的担心驱动着对中国的看法。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5月27日文章称,通过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融资等渠道,中国的经济接触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对中国的积极看法。随着中国继续增强和扩大其全球经济和政治影响,理解中国为什么受欢迎以及每个地区对中国仍然存在的担心对美国来说很重要。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非洲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最积极。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中国与非洲的接触正值这个地区制定和谋求经济转型计划、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伙伴关系之时。
要达到亚洲的收入水平,非洲国家需要实现经济转型,以取得更加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增长。这一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解决非洲严重的基础设施缺口。非洲的这种发展背景对于理解非洲人对中国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积极很重要。实际上,近年来,中国通过双边贸易和对外投资与非洲的经济接触明显增加。一些国家的贸易严重依赖于这个新的经济伙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涉及的领域很广,国家也很多。
不过,中非经济接触的增加也受到了批评。例如,全球媒体直言不讳地报道了对违反劳工权利、投资项目当地参与度低以及对非洲国家的贷款透明度不够的担心。
非洲需要经济伙伴关系,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范围在经济领域与非洲接触。因此,通过中国,非洲正变得日益全球化。这些都使非洲国家对中国有比较积极的看法。
拉美对中国的看法基本受经济因素驱动,中拉关系近来发生了明显变化。2000年至2013年,双边贸易增长21倍。从1990年到2009年,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只有70亿美元。2010年以来,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每年达到100亿至140亿美元,巴西、秘鲁和委内瑞拉是最大的对象国。
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和投资将继续增长:在今年1月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10年内中拉双方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需要拉美的产品,拉美需要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
但并非所有拉美人都对与中国的关系持积极态度。该地区的生产商认为中企是不公平的竞争者,它们认为进入中国市场存在许多非正式障碍。中国在矿业和农业部门的投资导致了与该地区一些工会组织、环保人士和土著维权人士的冲突。
所以虽然拉美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趋于正面,但加强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仍存在许多障碍。
最近,中国一直积极在欧洲投资。中国似乎对所有欧洲国家都有兴趣,涉及的领域从能源、房地产、汽车、食品、零售、保险到机场设施。
奇怪的是,接受中国投资最多的两个欧洲国家——德国和意大利——对中国的看法也最差:2014年皮尤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德国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意大利人的这个数字是26%。一方面,欧洲领导人需要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接受皮尤调查的许多欧洲人似乎不认为中国是可靠的伙伴。
这些负面看法似乎很难改变。不信任的主要原因也许是信息的匮乏,或者说积极信息的匮乏。欧洲媒体不登载中国的正面新闻。在欧洲,中国的软实力不是很成功,投资仍很有限——但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的是后者而非前者。为此,中国需要承诺长期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所以忘掉软实力、专注于经济实力吧。
(2015-05-29 10:01:03)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622/824807.shtml2015-06-22 00:34:0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购买国和第一大投资国,同时也是非洲一个重要的借贷来源国。标准普尔的研究显示,这一状况对非洲具有“双刃”效果。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法媒称,国际信用评级标准普尔最近公布一项研究显示,非洲经济日益依赖中国,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和第一大投资国,非洲国家极易受到中国需求降低及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6月18日报道,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购买国和第一大投资国,同时也是非洲一个重要的借贷来源国。标准普尔的研究显示,这一状况对非洲具有“双刃”效果。一方面中国与非洲的密切关系促进了南部非洲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非洲国家对中国经济形成依赖,尤其是当中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对原材料进口需求减少的情况下,非洲国家极易受到影响。
报道称,研究以铜矿价格为例,非洲出口的铜价从2011年的每吨1万美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吨6400美元,这严重影响到了如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出口收入;同样,国际煤矿价格的降低,也使煤矿出口国莫桑比克的出口盈利大幅缩水。
标准普尔显示,中国银行对外放贷条件往往宽松,其放贷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是否可获得原材料资源、是否能支持中国企业发展、是否利于扩大中国对外影响力。而中国银行往往倾向于优先考虑地缘政治因素,而轻视还贷风险。与之相比,世界银行和法国对非洲贷款条件则要严苛得多。标准普尔显示,受国际原材料价格竞争、货币价格波动及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一些非洲国家将可能出现还贷困难。
标准普尔认为,鉴于中国不断加强其在非洲的影响,预测中非关系还将继续不断发展增强。而对中国而言,凭借其掌握的4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预期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多转向在全球的投资获益、包括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
报道称,标准普尔的研究显示,中非双边贸易15年呈爆炸式增长,2013年撒哈拉以南18个非洲国家对外出口的23%是对中国贸易;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4.6%。在投资方面,中国2005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为1.45亿美元,到2013年猛增至16亿美元。
【延伸阅读】非洲对中国看法最积极 美媒:经济实力改善形象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美媒称,由于中国不明确的战略野心,亚太邻国在看待中国崛起时有些焦虑。尤其是一些亚洲国家和美国,政治和战略上的担心驱动着对中国的看法。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5月27日文章称,通过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融资等渠道,中国的经济接触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对中国的积极看法。随着中国继续增强和扩大其全球经济和政治影响,理解中国为什么受欢迎以及每个地区对中国仍然存在的担心对美国来说很重要。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非洲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最积极。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中国与非洲的接触正值这个地区制定和谋求经济转型计划、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伙伴关系之时。
要达到亚洲的收入水平,非洲国家需要实现经济转型,以取得更加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增长。这一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解决非洲严重的基础设施缺口。非洲的这种发展背景对于理解非洲人对中国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积极很重要。实际上,近年来,中国通过双边贸易和对外投资与非洲的经济接触明显增加。一些国家的贸易严重依赖于这个新的经济伙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涉及的领域很广,国家也很多。
不过,中非经济接触的增加也受到了批评。例如,全球媒体直言不讳地报道了对违反劳工权利、投资项目当地参与度低以及对非洲国家的贷款透明度不够的担心。
非洲需要经济伙伴关系,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范围在经济领域与非洲接触。因此,通过中国,非洲正变得日益全球化。这些都使非洲国家对中国有比较积极的看法。
拉美对中国的看法基本受经济因素驱动,中拉关系近来发生了明显变化。2000年至2013年,双边贸易增长21倍。从1990年到2009年,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只有70亿美元。2010年以来,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每年达到100亿至140亿美元,巴西、秘鲁和委内瑞拉是最大的对象国。
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和投资将继续增长:在今年1月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10年内中拉双方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需要拉美的产品,拉美需要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
但并非所有拉美人都对与中国的关系持积极态度。该地区的生产商认为中企是不公平的竞争者,它们认为进入中国市场存在许多非正式障碍。中国在矿业和农业部门的投资导致了与该地区一些工会组织、环保人士和土著维权人士的冲突。
所以虽然拉美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趋于正面,但加强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仍存在许多障碍。
最近,中国一直积极在欧洲投资。中国似乎对所有欧洲国家都有兴趣,涉及的领域从能源、房地产、汽车、食品、零售、保险到机场设施。
奇怪的是,接受中国投资最多的两个欧洲国家——德国和意大利——对中国的看法也最差:2014年皮尤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德国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意大利人的这个数字是26%。一方面,欧洲领导人需要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接受皮尤调查的许多欧洲人似乎不认为中国是可靠的伙伴。
这些负面看法似乎很难改变。不信任的主要原因也许是信息的匮乏,或者说积极信息的匮乏。欧洲媒体不登载中国的正面新闻。在欧洲,中国的软实力不是很成功,投资仍很有限——但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的是后者而非前者。为此,中国需要承诺长期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所以忘掉软实力、专注于经济实力吧。
(2015-05-29 10:01:03)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622/8248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