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不足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48:45
中国创新不足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朱天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国的创新不足一直以来被当作既成事实而为人诟病。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创新不足”四个字,就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文章或发言批评中国创新不足的现状,痛陈中国创新不足的种种原因——无外乎是体制的弊病或者文化的缺陷,警告创新不足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确实,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用品都可以说是西方发明的。很多高科技产品和设备虽然是中国制造,但是核心技术却是发达国家的。我们用的苹果手机也是中国生产的,但中国的附加值只是整个手机价值的零头。中国有数十万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但年年的诺贝尔科学奖都与中国无缘;而瑞士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却出过二十多个诺贝尔科学奖成果。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确实非常不足!但是,少有人想到,这样的比较可以用到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身上——不只是中国创新不足,巴西、墨西哥、土耳其这些人均收入高于我们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甚至还要不足,更不用说其他更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了。事实上,不只是中国本土没有产生过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可以说所有发展中国家本土都没有产生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之下的创新不足不是中国所特有,而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这样的创新不足显然不是简单的体制问题,更不可能是文化问题,毕竟世界上约140个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和文化是千差万别的。

拿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简单地相比意义不大。根本不用比,一定差距很大。如果要质问为什么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不足,就等于质问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还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而是这个差距有没有在缩小,缩小的速度快不快,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高不高。

虽然很多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创新水平和能力评价很低,但是由权威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管理学院(INSEAD)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或GII)却没有低估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其最新的2014年国家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中国位居第29名,排到了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前面,而排在中国前面的全部都是远比中国发达的高收入国家。显然,根据这三家机构的评价标准,中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超过很多人均GDP高于中国的中上收入国家,更是将其他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常用指标有专利申请数、科技论文的数量、研发的投入及科研人员的数量等,不只是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数量。在将中国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相比之后很容易看出,无论用什么指标,中国的创新水平和能力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都在快速的拉近,与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水平及上升的速度都遥遥领先。

首先以发明专利的申请数为例,中国在2012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就在2002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总数还不到2012年的10%,世界排名第七。专利申请总数第一当然不说明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其实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按人口平均以后的专利申请数中国就比发达国家落后多了。中国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大约只有韩国和日本的10%,不到美国的30%,也显著低于英法德等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专利申请数已经超过、甚至大大超过了多年来发展水平一直高于我们的国家,包括曾经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东欧大国波兰以及中上等收入的发展中大国土耳其、巴西和墨西哥。中国的人均专利数更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所有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专利数量虽多,但质量可能不高,尤其是在国内申请的专利。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虽然各国专利法不尽相同,但所有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都必须满足相似的标准,即必须是新颖的、非显而易见的及有工业应用性的。

中国在国际上申请的专利是由外国的专利机构审核的,所以也许国际专利的申请在质量上更有可比性。申请国际专利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专利合作协议即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这个平台。从每百万人口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不到美国的10%,但是超过比我们更发达的俄国、波兰和土耳其,更是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中国的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已经是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名列前茅的公司,进入了世界前三名的行列,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思议的。

图1.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情况的国际比较:1992-2012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库。

虽然中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超过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正在快速的缩短。在最近十年里,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数及授权数的年复合增长率都接近甚至超过30%,是全世界最快的,不只是远远快过发达国家,也同样快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2年时,中国的专利申请数与印度和拉美加勒比地区(指该地区全部国家申请数之和)相比是处于同一个数量级的,但二十年后,中国的专利申请数超过了欧洲(全部欧洲国家申请数之和)、美国和日本,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专利申请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却没有明显地缩小。还可以看出,中国专利申请数在2002-2012十年间的增长速度要大大快于1992-2002的十年。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向创新型经济的迅速转型。

专利是创新活动的产出,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则是创新活动的投入,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发达国家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最高的,研发人员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中国的研发人员占比虽不到发达国家的1/3,但已明显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研发支出占比一直在快速上升,与发达国家水平愈益接近,已经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当然,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并不必然是好事,如果创新体系效率很低,支出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创新产出的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了一个指标来衡量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就是每百万美元研发支出所带来的发明专利的申请数。用这个指标衡量,中国的创新效率一直在不断提高,超过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效率最高的韩国已经非常接近。

技术创新离不开基础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水平决定了技术创新的潜力和后劲。科学论文发表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水平的主要指标。根据最权威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或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信息,中国已经成为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从人均论文数量来看,中国还不到美国的10%,但已经超过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人均收入高于中国的拉美国家。更加重要的事实是,发达国家发表的科学论文总量在2001-2011十年间没有太大变化,而中国论文的数量增加了3倍多,年增长率超过15%,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有人可能会说,光数量多没有用,也许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质量更低呢。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是首先,上面所说的论文都发表在质量相对较高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其次,论文的数量其实是质量的基础,两者是高度正相关的。中国的人均论文数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质量可能也会低一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数量又显著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质量绝对不会比他们更低。

引用率是衡量科学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汤森路透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学头脑:2014》(TheWorld'sMostInfluentialScientificMinds:2014)公布了2002-2012年间全世界在SCI和SSCI期刊上发表高引用率论文(指同一领域和同一发表年份的论文中引用率在前1%的文章)数量最多的约3000名作者的名单。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有112位这样的高引用率作者,数量上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超过了日本和法国,更是把俄国远远甩在后面。从人均数来看,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差还很远,但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其实,最前沿的基础研究从来都是发达国家的游戏,令人惊讶的不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没有多少世界领先的科学成果,而是为什么作为一个人均收入还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世界级学者。

所有关于中国创新不足的流行观点大概都犯了简单类比的错误,即只是将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或者将现实与某种理想状况相比。简单的类比很容易让人得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乃体制所造成的结论。可是,中国过去十年里在政治、经济和科教体制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却在基础科研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虽然中国的各种体制有太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显然没有影响到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快速崛起。即使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制度立即照搬到中国,也很难想象我们的进步还能够更快。

如果以为只要有一个“好的”体制,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就可以迅速赶上发达国家,那就把科技进步想得太简单了。若真的只是体制问题,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通过体制变革而成为领先的创新型国家。事实上,中国已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创新水平最高、也是全世界创新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难道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创新体制吗?这大概不会是相信体制决定论的人所希望得到的结论。

简单的类比也容易让人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为文化上的缺陷,好像中国文化天然不利于创新。殊不知这种差距非中国所特有,而是文化各异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一直比中国富裕的中上收入国家)的特征。如果中国文化真的不利于创新,怎么解释二十年来中国创新水平举世无双的进步速度呢?

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者来说,真正有意思的问题不是为什么中国创新还很不足,而是为什么中国的创新力在过去二十年的增长远远快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

——————————————————-
虽然感觉有些太乐观了,不过文中的一个观点我十分赞同,即比较的对象应当是平等的。用刚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与有二百年经济与制度积累的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毛病自然很多。不知大家怎么看?

ps.原文发表在ft中文网。标题同上中国创新不足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朱天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国的创新不足一直以来被当作既成事实而为人诟病。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创新不足”四个字,就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文章或发言批评中国创新不足的现状,痛陈中国创新不足的种种原因——无外乎是体制的弊病或者文化的缺陷,警告创新不足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确实,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用品都可以说是西方发明的。很多高科技产品和设备虽然是中国制造,但是核心技术却是发达国家的。我们用的苹果手机也是中国生产的,但中国的附加值只是整个手机价值的零头。中国有数十万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但年年的诺贝尔科学奖都与中国无缘;而瑞士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却出过二十多个诺贝尔科学奖成果。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确实非常不足!但是,少有人想到,这样的比较可以用到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身上——不只是中国创新不足,巴西、墨西哥、土耳其这些人均收入高于我们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甚至还要不足,更不用说其他更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了。事实上,不只是中国本土没有产生过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可以说所有发展中国家本土都没有产生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之下的创新不足不是中国所特有,而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这样的创新不足显然不是简单的体制问题,更不可能是文化问题,毕竟世界上约140个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和文化是千差万别的。

拿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简单地相比意义不大。根本不用比,一定差距很大。如果要质问为什么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不足,就等于质问中国(或者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还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而是这个差距有没有在缩小,缩小的速度快不快,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高不高。

虽然很多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创新水平和能力评价很低,但是由权威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管理学院(INSEAD)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或GII)却没有低估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其最新的2014年国家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中国位居第29名,排到了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前面,而排在中国前面的全部都是远比中国发达的高收入国家。显然,根据这三家机构的评价标准,中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超过很多人均GDP高于中国的中上收入国家,更是将其他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常用指标有专利申请数、科技论文的数量、研发的投入及科研人员的数量等,不只是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数量。在将中国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相比之后很容易看出,无论用什么指标,中国的创新水平和能力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都在快速的拉近,与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水平及上升的速度都遥遥领先。

首先以发明专利的申请数为例,中国在2012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就在2002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总数还不到2012年的10%,世界排名第七。专利申请总数第一当然不说明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其实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按人口平均以后的专利申请数中国就比发达国家落后多了。中国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大约只有韩国和日本的10%,不到美国的30%,也显著低于英法德等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专利申请数已经超过、甚至大大超过了多年来发展水平一直高于我们的国家,包括曾经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东欧大国波兰以及中上等收入的发展中大国土耳其、巴西和墨西哥。中国的人均专利数更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所有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专利数量虽多,但质量可能不高,尤其是在国内申请的专利。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虽然各国专利法不尽相同,但所有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都必须满足相似的标准,即必须是新颖的、非显而易见的及有工业应用性的。

中国在国际上申请的专利是由外国的专利机构审核的,所以也许国际专利的申请在质量上更有可比性。申请国际专利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专利合作协议即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这个平台。从每百万人口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不到美国的10%,但是超过比我们更发达的俄国、波兰和土耳其,更是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中国的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已经是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名列前茅的公司,进入了世界前三名的行列,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思议的。

图1.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情况的国际比较:1992-2012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库。

虽然中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超过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正在快速的缩短。在最近十年里,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数及授权数的年复合增长率都接近甚至超过30%,是全世界最快的,不只是远远快过发达国家,也同样快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2年时,中国的专利申请数与印度和拉美加勒比地区(指该地区全部国家申请数之和)相比是处于同一个数量级的,但二十年后,中国的专利申请数超过了欧洲(全部欧洲国家申请数之和)、美国和日本,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专利申请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却没有明显地缩小。还可以看出,中国专利申请数在2002-2012十年间的增长速度要大大快于1992-2002的十年。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向创新型经济的迅速转型。

专利是创新活动的产出,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则是创新活动的投入,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发达国家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最高的,研发人员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中国的研发人员占比虽不到发达国家的1/3,但已明显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研发支出占比一直在快速上升,与发达国家水平愈益接近,已经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当然,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并不必然是好事,如果创新体系效率很低,支出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创新产出的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了一个指标来衡量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就是每百万美元研发支出所带来的发明专利的申请数。用这个指标衡量,中国的创新效率一直在不断提高,超过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效率最高的韩国已经非常接近。

技术创新离不开基础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水平决定了技术创新的潜力和后劲。科学论文发表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水平的主要指标。根据最权威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或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信息,中国已经成为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从人均论文数量来看,中国还不到美国的10%,但已经超过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人均收入高于中国的拉美国家。更加重要的事实是,发达国家发表的科学论文总量在2001-2011十年间没有太大变化,而中国论文的数量增加了3倍多,年增长率超过15%,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有人可能会说,光数量多没有用,也许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质量更低呢。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是首先,上面所说的论文都发表在质量相对较高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其次,论文的数量其实是质量的基础,两者是高度正相关的。中国的人均论文数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质量可能也会低一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数量又显著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质量绝对不会比他们更低。

引用率是衡量科学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汤森路透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学头脑:2014》(TheWorld'sMostInfluentialScientificMinds:2014)公布了2002-2012年间全世界在SCI和SSCI期刊上发表高引用率论文(指同一领域和同一发表年份的论文中引用率在前1%的文章)数量最多的约3000名作者的名单。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有112位这样的高引用率作者,数量上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超过了日本和法国,更是把俄国远远甩在后面。从人均数来看,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差还很远,但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其实,最前沿的基础研究从来都是发达国家的游戏,令人惊讶的不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没有多少世界领先的科学成果,而是为什么作为一个人均收入还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世界级学者。

所有关于中国创新不足的流行观点大概都犯了简单类比的错误,即只是将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或者将现实与某种理想状况相比。简单的类比很容易让人得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乃体制所造成的结论。可是,中国过去十年里在政治、经济和科教体制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却在基础科研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虽然中国的各种体制有太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显然没有影响到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快速崛起。即使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制度立即照搬到中国,也很难想象我们的进步还能够更快。

如果以为只要有一个“好的”体制,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就可以迅速赶上发达国家,那就把科技进步想得太简单了。若真的只是体制问题,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通过体制变革而成为领先的创新型国家。事实上,中国已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创新水平最高、也是全世界创新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难道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创新体制吗?这大概不会是相信体制决定论的人所希望得到的结论。

简单的类比也容易让人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为文化上的缺陷,好像中国文化天然不利于创新。殊不知这种差距非中国所特有,而是文化各异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一直比中国富裕的中上收入国家)的特征。如果中国文化真的不利于创新,怎么解释二十年来中国创新水平举世无双的进步速度呢?

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者来说,真正有意思的问题不是为什么中国创新还很不足,而是为什么中国的创新力在过去二十年的增长远远快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

——————————————————-
虽然感觉有些太乐观了,不过文中的一个观点我十分赞同,即比较的对象应当是平等的。用刚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与有二百年经济与制度积累的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毛病自然很多。不知大家怎么看?

ps.原文发表在ft中文网。标题同上
应用方面的创新或者组合式的创新相对好追赶,关键是在基础科学上的创新以及全新产品上的创新需要加强。
中国的所谓“创新不足”根本上是“积累不足”。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
否则我们也将步入苏联的后尘。
中国社会的种种老大难问题,需要的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这种话说了太多,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我只知道中国在创新不足、体制不健全、各种唱衰声不断的环境下正快速崛起中。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明天只会更好~~
哎,其实个人觉得创新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创新的主体不明确,既谁来创新,谁创新的东西能被接受,这一点上,社会力量处理的很好,因为大家都逐利,那么,任何一个主体去创新了,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投入,而国企,事业单位等却一直很难处理创新主体到底是谁的问题,是相信基层的创新还是由研发部门搭建空中楼阁?所以,机制问题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包括老旧的思维,同样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
否则我们也将步入苏联的后尘。
瞎说也要有点谱.
不是创新不足,而是现在创新不足
瞎说也要有点谱.
改革开放在内地激发的财富相当于N个微软、苹果……你认为这是瞎说,呵呵
......
汉族是科研能力最好的种族
总体现在国内产业链在世界上的分工是中低端,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在国外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改变这个状况需要10年之久。在产业链的上游 材料 设备  核心部件要么性能低于别人要么自己造不了。精密仪器仪表 超精密加工设备  半导体领域差距太大。
将邪 发表于 2015-6-17 12:27
中国的所谓“创新不足”根本上是“积累不足”。
你的观点实实在在,就是这么回事。
电视上天天古装剧,戏说,讲坛,鉴宝,言情,娱星。。。哪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五千年的历史有时也害人,害得国人整天沉迷于历史。另一边老美沒啥历史,所以只能向前看,研究未来,看看老美的电影就知道,大部分是科幻型。。。
基础科学和技术发明角度的创新确实少了些,但本质上这也是农业贫困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中几乎必然存在的现象
就像IT界,10年前,大多数重大开源项目,中国面孔还很少,现在,已经非常多了,尤其是大数据框架中的主要项目,都有大量的中国人参与
当穷的时候,解决温饱是第一位的,有钱了,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公司会遵从自己的意愿去做很多事情
改革开放在内地激发的财富相当于N个微软、苹果……你认为这是瞎说,呵呵
暴露你多少无知。说的越多错误越多。
现在是文章多实践少。这种情况下,国家带头多搞搞项目,以大项目实践来把文章转化为实体创新。
暴露你多少无知。说的越多错误越多。
聊个半天也没看你漏出什么干货
将邪 发表于 2015-6-17 12:27
中国的所谓“创新不足”根本上是“积累不足”。
完全同意,无论是人才,物质,还是制度体系,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问题在教育,小娃们都变考试机器了
电视上天天古装剧,戏说,讲坛,鉴宝,言情,娱星。。。哪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五千年的历史有时也害人,害 ...
同意,张局座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差不多这个意思,电视互联网绝大部分的内容都很肤浅,年轻人急躁,想做点事情十年都嫌长,更别提三十年了,恨不得一夜暴富,那么多电视台没有几个是宣传工农兵的,昨天跟你一起吃大排档的今天就成超女了,这种宣传的精神氛围不好。
中国的所谓“创新不足”根本上是“积累不足”。
正解    我们需要的是时间
基础科学还不行,应用科学很不错。
慢慢来吧
咱们的创新是不足,这只能怪清和民国留下的基础太弱,别扯什么创新文化和创新体制问题等等。人家从1500年开始搞文艺复兴,赛先生就吃香了,咱们呢?这才追了几十年,能望其项背,部分学科能齐头并进相当不错了。诺贝尔奖(不包括文学、和平之类)都是要在学术大树上开一新枝的才行,你自行车还没学会造呢,就能在家里瞎想出一个完全创新的交通技术来?
我还是同意一位坛友的观点,熟了才能生巧,一个加工中心都用不来的人,无法想象他在加工中心方面进行创新。
我觉得和台湾、韩国还有点可比性,可惜文中没有提着两个经济体。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中国,一个歪果…
没办法,一波人是对自己国家国民要求比较高,忽视客观现实。另一拨人是带着伪善的公知面具一味地疯狂地制造事端和话题,让国人自我怀疑。
0851笨鸟 发表于 2015-6-17 13:25
聊个半天也没看你漏出什么干货
那玩意就是个生活中的庐舍,喜欢见啥喷啥,理它作甚
创新不足,喷狗太多。
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许多人谈到创新时忽然失忆了,突然忘记了技术壁垒科技封锁的存在,然后只要外国先有的东西中国有了就是山寨就是抄袭就不是创新,扯他么的蛋,你都封锁了那么我们有类似功能的东西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尤其是西方那边,毛熊这边好歹做过阵老师,有着不少知识的传承,西方呢?你对华封锁全面禁运的到现在还没全部解除呢?那我们许多研发成果怎么就不是创新?举个例子,中国的隐形涂料算不算创新?
那玩意就是个生活中的庐舍,喜欢见啥喷啥,理它作甚
哦,难怪,搞得我莫名其妙的。
批评中国不足的时侯

我们说是发展中国家


讲别国先进经验的时侯


说我们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




创新本身是没问题的。。。

归根结底在于创新保护不足。。。

以及创新转化为实用应用通道不顺畅。。。

观点部分接受。我们一直都是在与发达国家比,与发展中国家比,你让我们老脸往哪儿搁?
zeus 发表于 2015-6-17 12:45
中国社会的种种老大难问题,需要的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这种话说了太多,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一个新机制的建立都要反复调适,何况体制制度?
腾云豆腐 发表于 2015-6-17 13:16
电视上天天古装剧,戏说,讲坛,鉴宝,言情,娱星。。。哪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五千年的历史有时也害人,害 ...
你的比较很新颖
现在是文章多实践少。这种情况下,国家带头多搞搞项目,以大项目实践来把文章转化为实体创新。
国家带头搞出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抑制民间出成果,能做到吗?或者不靠民间,由国家搞定所有成果,能做到吗?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发展阶段还没到那个地步。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所谓的创新氛围?不是发展中国家人民都是傻子,而是还在学习和追赶的道路上。学习别人成功经验,不走弯路,可以节省大量资源,山寨自然多。只有产业发展的更为成熟,仿无可仿,自然转向创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山寨之前的阶段,我们则处在后山寨的阶段。刚开始转向创新,是有个过度的过程的,人才与市场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促进才会成熟。国家似乎也是这样引导的,十年前知识产权是个什么?网上盗版电影都几乎没有限制,现在则大为改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还需要一段稳定的发展时间,急着打仗的同学可能要失望了。
我还是同意一位坛友的观点,熟了才能生巧,一个加工中心都用不来的人,无法想象他在加工中心方面进行创新。
巧是精细化,创新是颠覆,不太一样
一般来说越巧就越产生依赖性,越难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