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测工程面向社会征集工程标识(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7:56:51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 8月15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2005年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征集活动的推出,赋予了月球探测工程更多的文化色彩,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得到了工程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副总指挥孙来燕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宣布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孙来燕在致辞中指出,月球探测作为继实现应用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工程,是一项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领域广泛,技术创新性强,将推动我国航天技术产生质的飞跃,有力地促进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月球探测工程还将推动电子与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领域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相关科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开展月球探测还将促进地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环境学等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组织实施月球探测工程需要统筹规划、锐意公关、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并且充分调动和整合全国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这项任务。希望通过这次标识征集活动使月球探测工程得到广大普通民众的认知、了解、参与和支持,使之能够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一期工程进展。他透露,目前嫦娥工程已由方案设计转入初样设计阶段,工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工程中心将在做好工程管理的同时,在全国人民中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精神,弘扬奉献精神。此次标识征集活动是公众了解月球探测工程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大大激发社会各界对空间探索的热情。

  月球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及著名设计师、北京2008奥林匹克申办标志的设计者陈绍华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启动仪式。

  据了解,此次标识征集活动的参选作品要求体现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能明确表现探月的主体和科学、探索、奉献的精神,作品图案应简洁大方,寓意贴切,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标识的征集从即日开始,到9月10日截止,征集到的作品将经过专家初选、复选和三选,选出前八强作品。八强作品将于中秋节通过网络和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请公众进行票选,再综合公众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得到三甲作品。最后由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确定最终入选作品,作为公众标识。[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 8月15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2005年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征集活动的推出,赋予了月球探测工程更多的文化色彩,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得到了工程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副总指挥孙来燕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宣布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孙来燕在致辞中指出,月球探测作为继实现应用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工程,是一项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领域广泛,技术创新性强,将推动我国航天技术产生质的飞跃,有力地促进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月球探测工程还将推动电子与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领域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相关科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开展月球探测还将促进地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环境学等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组织实施月球探测工程需要统筹规划、锐意公关、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并且充分调动和整合全国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这项任务。希望通过这次标识征集活动使月球探测工程得到广大普通民众的认知、了解、参与和支持,使之能够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一期工程进展。他透露,目前嫦娥工程已由方案设计转入初样设计阶段,工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工程中心将在做好工程管理的同时,在全国人民中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精神,弘扬奉献精神。此次标识征集活动是公众了解月球探测工程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大大激发社会各界对空间探索的热情。

  月球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及著名设计师、北京2008奥林匹克申办标志的设计者陈绍华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启动仪式。

  据了解,此次标识征集活动的参选作品要求体现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能明确表现探月的主体和科学、探索、奉献的精神,作品图案应简洁大方,寓意贴切,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标识的征集从即日开始,到9月10日截止,征集到的作品将经过专家初选、复选和三选,选出前八强作品。八强作品将于中秋节通过网络和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请公众进行票选,再综合公众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得到三甲作品。最后由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确定最终入选作品,作为公众标识。
背景资料: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探月工程建议,并开展了部分先期研究。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2002年10月,朱总理指示要抓紧探月工程的论证工作。2003年2月,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筹备动员会,确定了3人筹备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2月,国防科工委召开绕月探测工程第一次领导小组会,建立组织指挥体系,确定研制总要求,并将一期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4月,温家宝总理批示:绕月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合理确定科学和工程目标;要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科研资源,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团结协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规划分三步走,即分为“绕”、“落”、“回”三期,并提出了每一期工程的科学目标和工程目标。

  一期工程为“绕”,即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卫星绕月飞行,并进行遥测,计划在2007年前后发射,主要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估算月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主要工程目标为: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二期工程为“落”,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主要科学目标为:进行着陆区月貌与月质构造调查和综合研究,测定着陆点的月表的环境,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岩石剩磁等;进行月球内部结构研究,对月岩进行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探测着陆区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份;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主要工程目标为: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技术;研制和发射月面巡视车、自动机器人;进行高分辨率摄影;为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环境、月形、月岩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数据。

  三期工程为“回”,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计划在2017年前后发射,主要科学目标为:进行着陆区的探测与研究;采集月球样品返回地面,对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同位素月质和月球化学研究,结合月面物质成分的分析数据,深化月球和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主要工程目标为:发展新型月球巡视车;发展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采集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
来  源: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