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师学读中文名:尊重中国人从念对名字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45:48
2015-05-29 19:51:25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外国人看中国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75%的被调查者使用的是英文名。但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如果不会讲中文的人也能正确读出中国名字的话,他们更愿意用中文名。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外媒称,要是提到国际教育议题中最显著的问题,想想这样的场景:数百人挤在一间舞厅内,努力“糟蹋”着汉语的韵母。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9日报道,当日举行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年度会议中,中国学生姓名的问题成了热点。这倒不稀奇——如今美国校园里每三个国际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并且人数还在持续攀升。
然而,美国教育工作者对中国名字的发音能力却并没有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会议组织者珍妮弗·沃斯(Jennifer Vos)在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担任国际学生指导教师,她通过对福特汉姆大学中国学生的调查发现,75%的被调查者使用的是英文名。但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如果不会讲中文的人也能正确读出中国名字的话,他们更愿意用中文名。
此外,沃斯调查的200名学生中,近半数表示在不得不使用中文名的场合下——比如处理学生签证问题时——他们会直接把中文名的拼音念给美国人,甚至不会尝试让他们听清自己的名字。
两年半前,会讲普通话并有语言学背景的沃斯决定举办汉语发音的入门课程,让她的同事们也能发出那些拗口的读音。从此,她开始在本校和其他地方,指导教授、教职工和行政人员练习发音。
26日下午,她和她的合作演讲人,密歇根大学国际中心项目协调员凯特·郑(Kate Zheng),领着一整个屋子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学习了陌生的发音:“xi”(听起来像“shee”),“zh”(有点像英文里的“j”),以及“Huang”(像“pong”的韵脚而非“pang”的)。
对于中国姓氏和名字中都非常常见的“Yu”,读得像英语代词(you,意为“你”)一样会让说普通话的人感到困惑,凯特·郑说。它尾音比较长,更像是“y eu-ee”。
“掌握的反义词是什么?”一位参与者在被问到是否已经掌握了窍门的时候抱怨道。
但沃斯表示这不是为了掌握完美的发音。在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尝试学习就会大有稗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显示的是对学生背景和传统的尊重,学生们会更大程度地感受到对他们的欢迎。
沃斯说,“学生们真的看得到你的努力。”
【延伸阅读】报告称“汉语热”和“中式英语潮”引领中文国际化
中新网武汉4月29日电 (吴珊 向正鹏 徐金波)29日,湖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汉语热”和“中式英语潮”引领中文的国际化,民众应输出真正有中国价值的中式英语。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在孔子学院和华人华侨兴办的华文教育推动下,在海外学校汉语选修课的助推下,汉语越来越受到欢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也快速走出国门。
截至2014年3月,全球拥有超过1亿汉语学习者。除了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海外很多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主动地将汉语纳入选修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目前有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100余万人,日本汉语学习人数约200万人,美国公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学生超过50万人。
当中国社会批评大量外来语的涌入与滥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汉语也正快速“入侵”外国语言。“Tuhao”(土豪)、“Dama”(大妈)等网络新词,有望被收进2014年《牛津英语词典》;“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被收录进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最近20年加入英语的新词中,“中文借用词”数量名列前茅。汉语通过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等方式融入世界语言,特别是英语。
蓝皮书认为,这并非因为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而是源于国力强盛之下汉语逐步提升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词汇出现并被频繁使用,每个热词的流行都有着一定的社会生活背景,这有助于西方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尽管全球语言监测机构表示中文影响力在整个21世纪将会一直持续,但中式英语离真正融入标准英语及对英语语言发展形成重要影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目前纵然有一些中式英语新词产生,但收录进词典并成为标准英语的词汇依然十分有限,这从《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中式英语词汇数目可见一斑。而且被权威词典如《牛津英语词典》收录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慎重的过程。
其次,在对英语的影响力方面,中式英语的影响力远不如预估。有数据显示,每年新增的英文单词约1万个,每98分钟就有一个新词被创造出来。而中式英语的发展速度远不及英语的新生速度。这说明,除了中式英语,还有很多语言对英语的发展做出贡献,且从英语的历史来看,中式英语从未成为英语发展的主要源流。
再次,在文化价值方面,不能把出口几个热词简单地看作是汉语热乃至中国文化热的表征,也承担不了“文化输出”的重任。例如chengguan(城管)、shuanggui(双规)、tuhao(土豪)等词语都含有贬义,展现的是中国的负面形象,更不能代表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和文化景深。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中式英语要输出更多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依然任重道远。
蓝皮书最后指出,要想真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语言的传播是重要方面,需要大力投资孔子学院和海外华文学校,并培养大批汉语老师,以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学汉语的需求。而对于中式英语,应该保持冷静头脑,对某些缺乏生命力的和有损国家形象的词汇不盲目吹捧,媒体和民众应该积极输出真正具有精深的中国文化价值的中式英语。
(2015-04-29 16:37:01)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529/799521.shtml2015-05-29 19:51:25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外国人看中国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75%的被调查者使用的是英文名。但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如果不会讲中文的人也能正确读出中国名字的话,他们更愿意用中文名。
参考消息网5月29日报道 外媒称,要是提到国际教育议题中最显著的问题,想想这样的场景:数百人挤在一间舞厅内,努力“糟蹋”着汉语的韵母。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9日报道,当日举行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年度会议中,中国学生姓名的问题成了热点。这倒不稀奇——如今美国校园里每三个国际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并且人数还在持续攀升。
然而,美国教育工作者对中国名字的发音能力却并没有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会议组织者珍妮弗·沃斯(Jennifer Vos)在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担任国际学生指导教师,她通过对福特汉姆大学中国学生的调查发现,75%的被调查者使用的是英文名。但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如果不会讲中文的人也能正确读出中国名字的话,他们更愿意用中文名。
此外,沃斯调查的200名学生中,近半数表示在不得不使用中文名的场合下——比如处理学生签证问题时——他们会直接把中文名的拼音念给美国人,甚至不会尝试让他们听清自己的名字。
两年半前,会讲普通话并有语言学背景的沃斯决定举办汉语发音的入门课程,让她的同事们也能发出那些拗口的读音。从此,她开始在本校和其他地方,指导教授、教职工和行政人员练习发音。
26日下午,她和她的合作演讲人,密歇根大学国际中心项目协调员凯特·郑(Kate Zheng),领着一整个屋子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学习了陌生的发音:“xi”(听起来像“shee”),“zh”(有点像英文里的“j”),以及“Huang”(像“pong”的韵脚而非“pang”的)。
对于中国姓氏和名字中都非常常见的“Yu”,读得像英语代词(you,意为“你”)一样会让说普通话的人感到困惑,凯特·郑说。它尾音比较长,更像是“y eu-ee”。
“掌握的反义词是什么?”一位参与者在被问到是否已经掌握了窍门的时候抱怨道。
但沃斯表示这不是为了掌握完美的发音。在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尝试学习就会大有稗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显示的是对学生背景和传统的尊重,学生们会更大程度地感受到对他们的欢迎。
沃斯说,“学生们真的看得到你的努力。”
【延伸阅读】报告称“汉语热”和“中式英语潮”引领中文国际化
中新网武汉4月29日电 (吴珊 向正鹏 徐金波)29日,湖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汉语热”和“中式英语潮”引领中文的国际化,民众应输出真正有中国价值的中式英语。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在孔子学院和华人华侨兴办的华文教育推动下,在海外学校汉语选修课的助推下,汉语越来越受到欢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也快速走出国门。
截至2014年3月,全球拥有超过1亿汉语学习者。除了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海外很多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主动地将汉语纳入选修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目前有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100余万人,日本汉语学习人数约200万人,美国公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学生超过50万人。
当中国社会批评大量外来语的涌入与滥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汉语也正快速“入侵”外国语言。“Tuhao”(土豪)、“Dama”(大妈)等网络新词,有望被收进2014年《牛津英语词典》;“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被收录进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最近20年加入英语的新词中,“中文借用词”数量名列前茅。汉语通过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等方式融入世界语言,特别是英语。
蓝皮书认为,这并非因为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而是源于国力强盛之下汉语逐步提升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词汇出现并被频繁使用,每个热词的流行都有着一定的社会生活背景,这有助于西方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尽管全球语言监测机构表示中文影响力在整个21世纪将会一直持续,但中式英语离真正融入标准英语及对英语语言发展形成重要影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目前纵然有一些中式英语新词产生,但收录进词典并成为标准英语的词汇依然十分有限,这从《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中式英语词汇数目可见一斑。而且被权威词典如《牛津英语词典》收录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慎重的过程。
其次,在对英语的影响力方面,中式英语的影响力远不如预估。有数据显示,每年新增的英文单词约1万个,每98分钟就有一个新词被创造出来。而中式英语的发展速度远不及英语的新生速度。这说明,除了中式英语,还有很多语言对英语的发展做出贡献,且从英语的历史来看,中式英语从未成为英语发展的主要源流。
再次,在文化价值方面,不能把出口几个热词简单地看作是汉语热乃至中国文化热的表征,也承担不了“文化输出”的重任。例如chengguan(城管)、shuanggui(双规)、tuhao(土豪)等词语都含有贬义,展现的是中国的负面形象,更不能代表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和文化景深。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中式英语要输出更多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依然任重道远。
蓝皮书最后指出,要想真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语言的传播是重要方面,需要大力投资孔子学院和海外华文学校,并培养大批汉语老师,以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学汉语的需求。而对于中式英语,应该保持冷静头脑,对某些缺乏生命力的和有损国家形象的词汇不盲目吹捧,媒体和民众应该积极输出真正具有精深的中国文化价值的中式英语。
(2015-04-29 16:37:01)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529/799521.shtml
很好,共军优待俘虏。带路滴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