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五”不是结束,战争仍然在延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2:03
四代重歼

    又是一年的“八.一五”,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一个整数。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可是,我们今天却很难有兴奋。战争胜利了,可是过程呢? 超过三千万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死亡,接近当时整个国家人口的十分之一了。惨重的代价换来的的胜利客观上还有别的国家的因素。虽然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可是代价太大太大。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却发生了。


    抗日战争在60年前的“八.一五”是胜利了。可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没有结束。日本人没有承认其在战争中输给了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在对日战争中我们取得了完全胜利。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是美国人的参与,我们虽然能够把日本势力清除出亚洲大陆也很难威胁到日本的本土。虽然这是个很痛苦的事实,但却是我们今天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和日本的敌对情绪没有被时间冲刷。法德和解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东方。历史上的矛盾其实早就因为双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不击败中国就成不了一流强国,因为没有实实在在控制着的资源就很难实现战略长期化。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占有足够资源的国家往往战略上盲动。或许成功会有,可一旦失败就是长期的消沉,淡出较量的最高舞台。德国、日本的历史都说明了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战略家面对资源问题也不得不感到头痛。资源问题一讲先天条件二讲现有实力,战略运作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就因为这个问题,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就变得相对不可调和了。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实现了和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从整体上来看长期的较量并不会有一个国家占据全面的压倒优势。西欧国家整体战略上的均势被打破之后又会重新整合。这不是巧合,而是西欧地缘政治和实力逻辑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西欧三强是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从国家实力和潜力上来看差距是不大的。人口资源的相对稳定很带程度上限制了一个国家取得完全的压倒性优势。一旦一国被另一国威胁甚至占领,那么第三国就会出面干预。而这个时候,强势国对于弱势国的威胁甚至占领并没有化为实力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大量的实力被弱势国牵制,从而造成第三国对于强势国的战略优势。这样的情况下,强势国将很可能将半主动甚至被迫吐出前期成果,并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现在西欧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仍然是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削弱的德国。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整个西欧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这样的国家从战略上起着杠杆的作用。另外,今天的美国也左右着欧洲局势,德国即使在实力上相对于法国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很难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样对法国进行占领并整合。法国出于自身实力的弱势以及独立外交的考虑也需要德国的合作。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本身都不是什么资源大国,现在已经是石油时代而非煤铁时代,双方已经没有必然的资源冲突。双方基于现实利益考虑进行了和解。从法国德国的和解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世仇国家的和解所需要具备的一种条件模式。这里主要包括的是地缘政治实力的相对平衡以及现实利益的有效共同点。


    中国和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却适合另外一种模式——苏芬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芬兰调转枪口,向德国法西斯开火。德国的另外几个仆从国大多被苏联军队扫过。那些国家在战争结束之后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分子。苏联对那些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紧密控制。而芬兰这个国家是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中极少数幸免的国家之一。芬兰和苏联也有比较深的历史矛盾。苏联在二战之前为了自身战略安全而试图夺取卡累阿利地峡引发了苏芬战争。依照苏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力量对比,苏联可以轻易对芬兰进行决定性的打击。可是苏联最终没有做。那是因为芬兰认识到了客观力量对比。苏德战争的战争过程让芬兰对于苏联有了新的认识。而在苏德战争之前,芬兰这个民族面对这苏联的无理要求是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见好,但也可以看出芬兰人民还是英勇的。在看到了力量对比的绝对不对称的情况下,芬兰人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间接认同战略。不可否认,苏联是个大国,更是个强国。因此,苏联不仅仅要保证自己的边界安全,还必须有自己的安全边界,而芬兰恰恰在苏联的安全边界之内。芬兰人是务实的,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苏联把芬兰纳入其国家安全体系,于是芬兰人向苏联方面承诺,未来的国家政策将考虑苏联的利益。这种策略,确保了芬兰在战后的很长时间里的国家安全和发展。


    中国和日本之间如果能够采取苏芬模式那是相对比较理想的。本身建立起了一种大国整体安全实力架构但又有利于双方仇恨的化解。当然,现实是日本人很难认识到这一点。芬兰本身不是个海洋国家,他和苏联接壤,因而可以感觉到作为大陆国家的苏联的巨大压迫力。日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无视中国这样一个大陆国家对于其生存的巨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实是我们的海军的确不是很强大。日本这样一个海洋国家,你没有能够对他占有十足优势的海军,你就很难让他低头。为什么日本向美国低头了?因为日本在美国手上失败了,美国已经威胁到了日本的生存。美国有强大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剥夺日本的生存权,这是一把高悬在日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日本挑战美国的底线,他自己也清楚将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对于中国,由于日本以前虽然失败过,但失败是失败在了陆地上。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却是基于对于海洋的掌控。海洋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痛。正因为中国没有强大海上力量,日本这样的国家才敢于在中国的面前扮演跳梁小丑的角色。一旦中国对日本进行一次海洋的决定性打击,日本的民族底线就会在中国面前崩溃。那个时候,日本会为还能采取苏芬模式而庆幸。要解决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问题,现在看来,也只有苏芬模式是最为合适的。


    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在解放之后由于陆地生存威胁的继续存在在,中国也没有拥有一支足够强大威慑日本的海军,这才使得日本有了不承认侵略历史的勇气。也正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造成了中日之间的战争到今天也没有结束,60年前的“八.一五”过后,战争一直在延续着。两个大国从来没有停止敌视。


    60年过去了,日本还是没有承认战争罪行。我们总是口口声声让日本去反思。可是日本反思来反思去为什么没有结果,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仔细想一想也知道,日本反思的无效更多说明了中国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的实力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其实,六、七十年代大概是日本反思最成功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军事实力建设最成功的一个历史时期了。在那个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有核武器的大国存在,其对于日本的威慑力是巨大的。因此,日本人也认识到了中国的能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认错了。,到了九十年代,日本开始越来越多不认帐了。这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按说日本应该更加惧怕呀。可是,我们要看到,国际环境也变化了。今天,核武器对于日本的威慑力下降了,中国很难下决心在一场常规战争中对日本使用核武器。而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又受到了国际大环境的牵制无法对日本发挥足够的效力。恰恰是日本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九十年代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军事实力的膨胀让日本有点认不清形势,但更多是中国在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不上进。不可否认,我们军事力量的不足是有历史原因的。在整个80年代,中国几乎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事力量的建设速度大大降低。小平同志的一句军队要忍耐最能说明问题。当年的决策没有错。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拥有核武器就是最好的保障。加上和美国的准联盟关系,中国面对苏联的时候压力会小得多。可是,自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把中国推上了前台。美国人已经很大程度上把中国当作了其未来的最大竞争对手。失去了束缚的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之下也发展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台湾更是由于蒋氏家族统治时代的结束而出现了比较强大的台独势力。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军事实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今天的中国军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是正因为前面论述的那些问题。中国的实力是分散的,因而在哪个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特别是对于日方面,我们没有多少海军力量可以使用。而日本海上力量相对于中国使用方向就集中地多了。今天再坚持经济压倒军事显然是没有任何可行性的。经济强大了,没有军事力量保护只能成为被掠夺的对象。不能因为今天过上了相对安逸一点的生活就忘记了战争对于中国的紧迫性。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都可能引发大国冲突,我们必须要正视了。和平年代是战争准备期,更何况有我们还有一场正在延续着的战争。事实上,熟悉历史的日都知道,1937年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十年,可是我们还是被侵略了。经济力量不转化为军事实力是无法做到有效遏制战争的。中国人不能因为有了一点小钱就忘记了自己是谁了。丢掉忧患意识的结果是惨痛的!


    等到2045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一百周年的时候,如果日本人再不承认侵略历史,那么我们这一辈人将怎么面对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前辈?“八.一五”这个日子到来,我们更应该知道我们该做什么。练死小日本不是靠一首歌来完成的,而是靠真正的国家意志民族意志来实现的!“八.一五”,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反思。


    到今天,我们没有让侵华战争重演,算是六十分及格了。 再过四十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百分——将那场百年战争划上一个让全体中国人满意的句号。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四代重歼

    又是一年的“八.一五”,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一个整数。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可是,我们今天却很难有兴奋。战争胜利了,可是过程呢? 超过三千万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死亡,接近当时整个国家人口的十分之一了。惨重的代价换来的的胜利客观上还有别的国家的因素。虽然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可是代价太大太大。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却发生了。


    抗日战争在60年前的“八.一五”是胜利了。可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没有结束。日本人没有承认其在战争中输给了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在对日战争中我们取得了完全胜利。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是美国人的参与,我们虽然能够把日本势力清除出亚洲大陆也很难威胁到日本的本土。虽然这是个很痛苦的事实,但却是我们今天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和日本的敌对情绪没有被时间冲刷。法德和解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东方。历史上的矛盾其实早就因为双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不击败中国就成不了一流强国,因为没有实实在在控制着的资源就很难实现战略长期化。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占有足够资源的国家往往战略上盲动。或许成功会有,可一旦失败就是长期的消沉,淡出较量的最高舞台。德国、日本的历史都说明了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战略家面对资源问题也不得不感到头痛。资源问题一讲先天条件二讲现有实力,战略运作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就因为这个问题,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就变得相对不可调和了。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实现了和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从整体上来看长期的较量并不会有一个国家占据全面的压倒优势。西欧国家整体战略上的均势被打破之后又会重新整合。这不是巧合,而是西欧地缘政治和实力逻辑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西欧三强是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从国家实力和潜力上来看差距是不大的。人口资源的相对稳定很带程度上限制了一个国家取得完全的压倒性优势。一旦一国被另一国威胁甚至占领,那么第三国就会出面干预。而这个时候,强势国对于弱势国的威胁甚至占领并没有化为实力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大量的实力被弱势国牵制,从而造成第三国对于强势国的战略优势。这样的情况下,强势国将很可能将半主动甚至被迫吐出前期成果,并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现在西欧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仍然是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削弱的德国。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整个西欧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这样的国家从战略上起着杠杆的作用。另外,今天的美国也左右着欧洲局势,德国即使在实力上相对于法国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很难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样对法国进行占领并整合。法国出于自身实力的弱势以及独立外交的考虑也需要德国的合作。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本身都不是什么资源大国,现在已经是石油时代而非煤铁时代,双方已经没有必然的资源冲突。双方基于现实利益考虑进行了和解。从法国德国的和解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世仇国家的和解所需要具备的一种条件模式。这里主要包括的是地缘政治实力的相对平衡以及现实利益的有效共同点。


    中国和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却适合另外一种模式——苏芬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芬兰调转枪口,向德国法西斯开火。德国的另外几个仆从国大多被苏联军队扫过。那些国家在战争结束之后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分子。苏联对那些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紧密控制。而芬兰这个国家是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中极少数幸免的国家之一。芬兰和苏联也有比较深的历史矛盾。苏联在二战之前为了自身战略安全而试图夺取卡累阿利地峡引发了苏芬战争。依照苏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力量对比,苏联可以轻易对芬兰进行决定性的打击。可是苏联最终没有做。那是因为芬兰认识到了客观力量对比。苏德战争的战争过程让芬兰对于苏联有了新的认识。而在苏德战争之前,芬兰这个民族面对这苏联的无理要求是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见好,但也可以看出芬兰人民还是英勇的。在看到了力量对比的绝对不对称的情况下,芬兰人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间接认同战略。不可否认,苏联是个大国,更是个强国。因此,苏联不仅仅要保证自己的边界安全,还必须有自己的安全边界,而芬兰恰恰在苏联的安全边界之内。芬兰人是务实的,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苏联把芬兰纳入其国家安全体系,于是芬兰人向苏联方面承诺,未来的国家政策将考虑苏联的利益。这种策略,确保了芬兰在战后的很长时间里的国家安全和发展。


    中国和日本之间如果能够采取苏芬模式那是相对比较理想的。本身建立起了一种大国整体安全实力架构但又有利于双方仇恨的化解。当然,现实是日本人很难认识到这一点。芬兰本身不是个海洋国家,他和苏联接壤,因而可以感觉到作为大陆国家的苏联的巨大压迫力。日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无视中国这样一个大陆国家对于其生存的巨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实是我们的海军的确不是很强大。日本这样一个海洋国家,你没有能够对他占有十足优势的海军,你就很难让他低头。为什么日本向美国低头了?因为日本在美国手上失败了,美国已经威胁到了日本的生存。美国有强大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剥夺日本的生存权,这是一把高悬在日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日本挑战美国的底线,他自己也清楚将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对于中国,由于日本以前虽然失败过,但失败是失败在了陆地上。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却是基于对于海洋的掌控。海洋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痛。正因为中国没有强大海上力量,日本这样的国家才敢于在中国的面前扮演跳梁小丑的角色。一旦中国对日本进行一次海洋的决定性打击,日本的民族底线就会在中国面前崩溃。那个时候,日本会为还能采取苏芬模式而庆幸。要解决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问题,现在看来,也只有苏芬模式是最为合适的。


    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在解放之后由于陆地生存威胁的继续存在在,中国也没有拥有一支足够强大威慑日本的海军,这才使得日本有了不承认侵略历史的勇气。也正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造成了中日之间的战争到今天也没有结束,60年前的“八.一五”过后,战争一直在延续着。两个大国从来没有停止敌视。


    60年过去了,日本还是没有承认战争罪行。我们总是口口声声让日本去反思。可是日本反思来反思去为什么没有结果,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仔细想一想也知道,日本反思的无效更多说明了中国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的实力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其实,六、七十年代大概是日本反思最成功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军事实力建设最成功的一个历史时期了。在那个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有核武器的大国存在,其对于日本的威慑力是巨大的。因此,日本人也认识到了中国的能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认错了。,到了九十年代,日本开始越来越多不认帐了。这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按说日本应该更加惧怕呀。可是,我们要看到,国际环境也变化了。今天,核武器对于日本的威慑力下降了,中国很难下决心在一场常规战争中对日本使用核武器。而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又受到了国际大环境的牵制无法对日本发挥足够的效力。恰恰是日本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九十年代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军事实力的膨胀让日本有点认不清形势,但更多是中国在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不上进。不可否认,我们军事力量的不足是有历史原因的。在整个80年代,中国几乎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事力量的建设速度大大降低。小平同志的一句军队要忍耐最能说明问题。当年的决策没有错。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拥有核武器就是最好的保障。加上和美国的准联盟关系,中国面对苏联的时候压力会小得多。可是,自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把中国推上了前台。美国人已经很大程度上把中国当作了其未来的最大竞争对手。失去了束缚的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之下也发展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台湾更是由于蒋氏家族统治时代的结束而出现了比较强大的台独势力。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军事实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今天的中国军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是正因为前面论述的那些问题。中国的实力是分散的,因而在哪个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特别是对于日方面,我们没有多少海军力量可以使用。而日本海上力量相对于中国使用方向就集中地多了。今天再坚持经济压倒军事显然是没有任何可行性的。经济强大了,没有军事力量保护只能成为被掠夺的对象。不能因为今天过上了相对安逸一点的生活就忘记了战争对于中国的紧迫性。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都可能引发大国冲突,我们必须要正视了。和平年代是战争准备期,更何况有我们还有一场正在延续着的战争。事实上,熟悉历史的日都知道,1937年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十年,可是我们还是被侵略了。经济力量不转化为军事实力是无法做到有效遏制战争的。中国人不能因为有了一点小钱就忘记了自己是谁了。丢掉忧患意识的结果是惨痛的!


    等到2045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一百周年的时候,如果日本人再不承认侵略历史,那么我们这一辈人将怎么面对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前辈?“八.一五”这个日子到来,我们更应该知道我们该做什么。练死小日本不是靠一首歌来完成的,而是靠真正的国家意志民族意志来实现的!“八.一五”,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反思。


    到今天,我们没有让侵华战争重演,算是六十分及格了。 再过四十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百分——将那场百年战争划上一个让全体中国人满意的句号。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
我在等待2008
到2009
我们要收回台湾
杀到日本去
插美国的屁股
哈哈。。。。。。。
共产主义全球化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