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从《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日本看日本历史的起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32:09
  前言:由时代周刊封面日本的社会变迁,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国家的崛起,沉沦,开放和变化。《TIME》杂志(《时代周刊》)以历史时序记录了发生在世界最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前一阵我(本文作者)看到有文章编译介绍近现代中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故特搜索了《时代周刊》有关我们的近邻日本登上封面的图片。从1926年开始到1995年,“日本”和“日本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被《TIME》杂志登上封面共40期。
  很有意思的是,这记录了日本从日俄战争后从亚洲“崛起”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再到日本侵略中国的“扩张”,后来发动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前后,日本频频登上《TIME》杂志的封面。之后美国向日本宣战,二战结束。战后,日本重建,到再度成为经济大国。《TIME》————以时间和画面来记录了发生的这一切。
  《时代周刊》记录的,是以西方主流目光注视的世界。一个社会的变迁,一个时代的变革,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都会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亚洲,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中国为58期,日本为40期,这表明了世界对亚洲的关注度。事实上,近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一直不断交织,从《TIME》杂志封面不同重要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所关注的我们可以真实的了解发生过的一切。前言:由时代周刊封面日本的社会变迁,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国家的崛起,沉沦,开放和变化。《TIME》杂志(《时代周刊》)以历史时序记录了发生在世界最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前一阵我(本文作者)看到有文章编译介绍近现代中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故特搜索了《时代周刊》有关我们的近邻日本登上封面的图片。从1926年开始到1995年,“日本”和“日本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被《TIME》杂志登上封面共40期。
  很有意思的是,这记录了日本从日俄战争后从亚洲“崛起”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再到日本侵略中国的“扩张”,后来发动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前后,日本频频登上《TIME》杂志的封面。之后美国向日本宣战,二战结束。战后,日本重建,到再度成为经济大国。《TIME》————以时间和画面来记录了发生的这一切。
  《时代周刊》记录的,是以西方主流目光注视的世界。一个社会的变迁,一个时代的变革,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都会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亚洲,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中国为58期,日本为40期,这表明了世界对亚洲的关注度。事实上,近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一直不断交织,从《TIME》杂志封面不同重要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所关注的我们可以真实的了解发生过的一切。
  国土狭小的日本为何屡屡名动世界?也许透过《TIME》封面故事我们可以管窥大概。但仅仅让我们了解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是不够的,中国人一向关心外界对自身的评价,而我认为这恰好说明中国人从未具有更广博的“世界”观。迄今为止,能够从更从容客观的角度看待亚洲和日本,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只有美国人眼中的《TIME》忠实的纪录了一切。无论这个国家的民族命运的兴衰,都需要用理智和冷静的目光来深入了解他。这也许就是《时代周刊》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中图片为《TIME》杂志封面,因未配相关文字,故下列文字为本人收集并编写,特说明。
    1. 《Heihachiro Togo》 海军上将东乡平八郎
    Nov. 8, 1926

[center][/center]
  东乡平八郎(1848~1934),日本明治时代海军将领。1863 年从军 。1866年参加萨摩藩海军。1871 ~ 1878 年, 被派往英国海军练习舰练习。1884年任天城舰舰长时,曾至上海、福州和基隆等地观察中法战争情况。1894~1895年参加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见中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时为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浪速舰舰长,下令击沉中国政府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致使该船载运的中国军队官兵大部牺牲。威海卫海战后晋升为海军少将。1895年一度代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职务,镇压中国台湾人民。1900年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长官,参与策划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首先袭击位于旅顺口外和仁川港的俄舰,封锁对马海峡,夺得黄海制海权,在陆军配合下歼灭困守旅顺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然后歼灭从波罗的海来援的俄国舰队 。 1904 年晋升为海军上将 ,1905 年任海军军令部长。1913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14年任东宫御学问所总裁。1934年病危时封侯爵,死于东京。
2. 《Empero Hirohito》裕仁天皇

  11月19日, 1928


[center][/center]
 裕仁天皇(1901~1989),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1989)。生于1901年4月29日,卒于1989年1月7日。1921年访欧,为日本第一个出国访问的皇储。同年冬任摄政。1926年12月25日即位,改元昭和。日本旧宪法赋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只是批准大臣和顾问所制定的政策。1945年日本即将战败时主和,8月15日亲自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根据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国家。自此,他开始经常在公共场合露面,并准许出版有关他私人和家庭生活的照片和文章。图片中年轻的裕仁天皇刚即位两年。
 3.Kenkichi Kagami 各务兼吉(1868-1939)
  May. 18, 1931

[center][/center]
  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实业家、贵族院议院,引导日本经济的财经专家。
  4. Kijuro Shidehara 国务大臣男爵币原喜重郎
  10月. 12, 1931

[center][/center]
  图片是时任国务大臣男爵币原喜重郎,币原喜重郎曾在1920年前后当过驻美大使,当时的正在美国的山本五十六也曾奉召作为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的助手。其后于1930年前后担任外务大臣。二战结束后,1945年10月,《明治宪法》的修改工作开始。币原喜重郎担任日本首相10月9日,币原喜重郎内阁成立。 10月11日 币原初访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要求币原内阁实施“宪法的自由化”和给妇女以参政权,鼓励组织工会,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秘密警察,实现经济机构的民主化等。
  5.《Ki Inukai》犬养毅
  Dec. 28, 1931

[center][/center]

  犬养毅(1885—1932):号木堂,日本冈山县人。东京庆应义塾肆业,曾任记者、主笔,后得大隈重信知遇,任统计院权少书记官,开始步入政坛。不久与大隈重信组立宪改进党,当选为东京府会议员。明治宪法颁布后,于1890年首届国会大选,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嗣连任达十七次之多。隈、板(板垣退助)内阁成立后,出任文相。大正时期,积极推动护法运动,迭任内阁递相。九一八事变后组阁,次年处理事变善后,被发动“五一五事件”少壮军人杀死。犬养毅在明治时代对中国极表关切,在他领导与周旋下,平山周、宫崎寅藏等赴华调查秘密组织。孙中山至日本后,犬养毅予以庇护,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曾亲赴上海,走访武昌,对孙中山表示支持。
  6.Emperor Hirohito
  Jun. 6, 1932
[center][/center]
  1932年,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大肆在中国东北扩张,裕仁天皇再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7.《Count Yasuya Uchida》内田康哉外务大臣
  Sep. 5, 1932


[center][/center]
  图中为1932年,时任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内田康哉,东京大学毕业,1921年11月4日-1921年11月13日,时任外务大臣,临时代理首相职务;1923年8月25日-1923年9月2日,时任外务大臣,临时代理首相职务。伪“满洲国”“建国”时的日本军政当局头面人物。1901—1906年任公使的内田康哉在1896年担任公使馆一秘时已经是代办。他后来担任其他重要的大使馆职务,1911,1918—1923和1932年任外务大臣,1932年还兼任南满铁路公司总裁。
  8.《Sadao Araki》陆军大臣荒木贞夫
  Jan. 23, 1933

[center][/center]
  荒木贞夫(1877 年- 1966 年),少壮派军人的代表。1933年7月,日本法西斯军阀内部分为两大派,即"皇道派"和"统制派"。皇道派有荒木贞夫、真崎甚等,刺杀了当时首相犬养毅,袭击了政府和政党的重要机关以及重要的金融机构。荒木贞夫等上台任陆军相,预示了少壮派军人当政,拉开日本大规模发动战争的步伐。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两年多时间的审讯,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9.《Koki Hirota》外务大臣广田弘毅
  May. 21, 1934

[center][/center]
  (1878~1948) 日本首相(1936~1937),A级战犯。1906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长期在外务省任职。曾任驻荷公使(1927─1930)、驻苏大使(1930─1932)。1933年9月─1936年2月连任斋藤、冈田两届内阁外务大臣。1935年10月提出“广田三原则”,积极策划侵华活动。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于3月在军部支持下组阁,兼任外务大臣,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制定南北并进的《国策基准》。1937年1月倒阁后,同年6月再任近卫内阁外务大臣,采取强硬的对华侵略方针。后多次出席重臣会议,参与许多重大决策。战后以甲级战犯被捕,1948年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10.Hirosi Saito驻美大使斋藤博(1886-1939)
  May. 20, 1935

[center][/center]
  斋藤博,外交官。毕业于东京天皇国大学法律系。日本国内著名的美国问题专家。1934( 昭和 9) 年担任驻美大使,后客死在美国。曾与重光葵、 堀内谦介、 斋藤博等人发起的外务省改革运动。后任驻美大使期间,斋藤博向国务卿赫尔建议,划分日美在太平洋势力范围,被拒。珍珠港事件前一直活跃在美日外交舞台。
  11.Hirohito, Pu Yi, Stalin & Chiang(天皇、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Feb. 24, 1936


[center][/center]
 1936年,同时登上《时代周刊》的四人,日本天皇裕仁,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关注于远东危机,这四人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5 11:30:50编辑过]
  13.Prince Konoye 公爵近衛
  Jul. 26, 1937

[center][/center]
  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一上台,就致力于建立战时体制,并表明要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因而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
  14.Admiral Mitsumasa Yonai海軍大将米内光政
  Aug. 30, 1937


[center][/center]
  米内光政(海軍大将、海軍大臣、首相) (1880-1948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山本正担任海军次官,并和当时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协力反对陆军的侵华作战,反对"三国防共协定"。. 但在后来因德、意、日三国同盟问题而使米内光政内阁垮台时。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5.Mitsumasa Yonai首相米内光政
  Mar. 4, 1940

[center][/center]
  1940年,米内光政再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1940年1月16日成立了米内光政内阁,任第37代内阁总理大臣
  16.Kichisaburo Nomura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
  Sep. 22, 1941

[center][/center]

 日本近卫内阁派前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于1941年2月21日到达华盛顿。吴淞战役时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幸一指挥淞沪战争。后来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担任日本特混舰队司令官。指挥太平洋战争。
在mop见过
有时代特征
舆论是为国家政治需要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