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背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5:58


最近南车和北车合并,股票很火,那就转载一篇在"西西河"上看到的有关中国高铁的文章.由于文章较长,这是精简版,原版可参看以下连接:
http://www.cchere.com/thread/4114810
注:标题不是这样的,原标题是跟刘志军有关的,不过其实文章提到刘的并不多,反倒是像中高铁的发展简史.故起这样的标题.言归正传.
中国高铁背后的故事!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高铁没有刘志军就搞不成。刘志军虽然贪腐,但是对中国高铁有贡献。

前几天观察者网也写了一篇文章,语气含糊不清,词汇东拉西扯。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高铁有今天,刘志军是第一功臣。

这事得说道说道。

你要说中国高铁刘志军一点功劳没有那也不客观。毕竟当时他是铁道部长。很多时候他不点头事情办不成。但是如果说刘志军是中国高铁第一功臣,还是什么“狠人”,防止了牛鬼蛇神的出笼,那就是编瞎话了。

刘志军上任之初,就视察了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碰巧中华之星进口轴承故障,没能让刘部长坐车,回去第二天来电话中华之星下马。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方面还互相埋怨,说那天不装这个进口轴承就好了。实际上装不装进口轴承,中华之星都要下马。

不但中华之星下马,长春那边的春城和长白山也都下马了。

因为刘志军上台以后的总方针就是引进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而且是全面引进。

中华之星该不该下马,我个人认为是应该下马的。中华之星的设计理念非常落后。制造工艺也很粗糙。更不能容忍的是中华之星还是铁壳机车。跟如今跑在铁道上的铝壳动车组根本不是一个量级。那车我上去看过,四个字可以形容,惨不忍睹。坑坑洼洼到处都要靠抹腻子来遮丑。也难怪,我们自己这么多年没搞过动车组。都是单台制造的电力机车头。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模式。而动车组相当于轿车生产。全模具全机械化。而且需要铝合金组装焊接。当时的铁道部机车厂别说铝合金焊接,根本连铝合金都没见过。也就是株洲车辆厂生产过铝合金罐车,装硝酸的。跟薄壳铝合金车体根本两码事。

我们虽然在机车车身设计制造方面与日本法国德国差距很大,这是一个人有我无的问题。但是,在机车动力方面,我们的技术比国外差距不大。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电机研发水平,比得上湘潭电机厂。只高不低。所以说,这高铁动车组的核心技术我们还是有一些的。转向架等车体技术方面,我们也进行过多年的研究,有自己的心得。

也就是说,当时我们高铁机车技术,有点像当时的中国汽车技术。中国汽车行业就说过,能造卡车,是小学水平,能造轿车才是大学水平。我们当时的中国铁道部,就是个小学水平。

我们的铁路客车的生产,跟公路客车生产类似,先焊一个钢制的骨架,然后往上焊铁皮。坑坑洼洼地方用腻子抹平。然后喷漆。高档公路客车可以全承载结构胶接蒙皮,但是铁路客车速度快行驶环境恶劣蒙皮不能胶接必须焊接。因此腻子用的格外多。

一些所谓路外企业也就是非铁道部企业,有的也可以买了铁道部的图纸生产客车。比如长沙重型机器厂。由于有铁路,因此能够从铁道部搞到铁路客车的生意。

改开搞以后肥水不流外人田,铁道部把铁路客车的生产任务都收回了。搞得长沙重型机器厂只好破产。当然如今把地皮一卖,也都发了一笔。此为后话。

中国第一条真正的高铁是京沪高铁。京津高铁仅仅是个测试项目。关于这个高铁采用什么技术争论了十年。一派人主张全盘引进,另一派人主张使用中国自己多年研发的高速轮轨技术。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期间也引进了一些国外机车,比如庞巴迪,比如西门子,阿尔斯通,日本的川崎重工。各种机车粉墨登场,五花八门。

文章说中国铁道部一个窗口对外,吹得不得了。实际上这不是哪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中国除了铁道部就没有哪个部委或者省份能自己修铁路。如此情况再不一个窗口对外,那真成了汉奸了。汽车行业就不一样。文革期间中央支持各省份上马汽车工业,连江西青海都自己造汽车。福建这样的前线省份也造汽车。仿制的嘎斯51,没有钢材,卡车车头驾驶室没法搞。用一个胎具,蒙一层布,刷一层胶美其名曰玻璃钢。结果配比不合适,玻璃钢太脆,发动机前盖掀起来给省委领导看,然后放下来的时候急了点,啪嚓一家伙把发动机盖给摔碎了。

无论如何各省份汽车工业起步了。改开搞之后跟国外合资倒也是得心应手。因为我并不是一窍不通啊。我也懂技术啊。无论如何我总是搞过汽车了啊。

但是铁路就不一样。除了铁道部,哪个省都是白丁。

京沪高铁争论到最后,刘志军自己决定引进全盘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这是最后定论。国内不论中国南车还是中国北车,所有项目就是中华之星春城长白山一律下马。

刘志军另外组织一帮人,去日本考察,上至总经理下到焊工,一窝蜂去日本学习。这帮人的高管全都是日本海龟。那日本话说的倍儿溜,比中国话说得还溜。

然后回来照着日本人的技术和管理搞生产。就等于把日本川崎重工的工厂搬到中国来。一模一样照抄不误。

如果当年就这么照抄,如今中国铁路上跑得都是日本车。就跟中国汽车一样。

问题就在于历史前进的脚步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自有它的基本规律。日本人小国寡民心态在这种形势下就显露得一览无余。

看看吧。引进日本川崎重工技术,这个项目铁道部长大力支持,国务院总理大力支持,政治局常委大力支持。如果我大和民族在这样一派大好形势下仅仅局限于一个京沪高铁,那简直就是糟蹋了这一派大好形势。简直就是错过了历史机遇。简直就是大和民族的罪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一个京沪高铁就算完,我们要狮子开大口,我们川崎重工不仅要京沪高铁,我们还要更大的利益。我大和民族要的是全中国的高铁!

嘿嘿!当年日本皇军都没占领全中国,如今我大和民族的川崎重工要占领全中国。当年日本皇军没打到重庆,如今我川崎重工要打到重庆。中国引进日本技术,当然是一大笔钱,这还不算完,每生产一台车,就要给日本川崎重工交一份份子钱。这叫技术使用费。

这已经超出了京沪高铁原有的合同。属于撕毁合同背信弃义的勾当了。中国方面当然不干。日本人敢于撕毁合同自然有后手,宣布中止向中国方面提供核心部件。

中日京沪高铁合同执行不下去了。

刘志军在这个时候的态度如何,至今是一个迷。但是铁道部毕竟不是他刘志军一个人说了算。日本人学当年苏联人,卡脖子来啦。可是中国人对卡脖子制裁这一套早就免疫了。不是日本人卡脖子吗?那合同作废,不干了。

日本人的态度是你爱干不干。如今你可不是开工之前了。如今京沪高铁就要铺通,沿路车站基本完工。当初为了修高铁,沿线各省又是征地又是基建,折腾得鸡飞狗跳。百姓听说要征地,心眼活动的主儿纷纷大种果树,房前屋后都插了果树苗。准备国家征地的时候狠狠敲国家一笔。由此而引起的纠纷接连不断。

引进的日本动车组技术也在青岛四方开工制造。车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差核心部件装上就能跑了,咔吧一下不干了。这得多大损失?

高铁沿线上海,江苏,山东,北京,这可都是中国富户,就是河北省吧,也属小康往上。你铁道部把这么多中国大富豪给得罪了。知道厉害吗?铺通了铁路不跑车,你如何向沿线民众交代?这么多投资投进去,没有效益,你如何跟全国人民交代?这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足以导致中国中央政府下台的政治问题。是一个足以引起全国动乱的政治问题!

当然,正因为停工后果严重,鬼子一点不着急。应该着急的是中国人。你说鬼子背信弃义也好,撕毁合同也好,日本方面固然有损失,但是中国方面的损失更大。整个烂摊子是烂在中国。这个超级巨大烂尾楼烂得是史无前例。

四方机车厂不得不停工。海龟高管们如热锅蚂蚁,团团乱转一筹莫展。工人们成天车间里打扑克,没活儿干了嘛不打扑克干嘛?中国方面整个乱套了。

最后实在没辙了,想起来中华之星长白山春城了。于是把春城的那个女设计师叫来,让铁道部国内这一班人去收拾烂摊子给日本海龟们擦屁屁。

当初签合同时候那一大票人马都是去过日本培训的。那人可不少,等于是把工厂搬到日本去了一趟。如今来擦屁屁的这班人马都是国内技术人员,根本没出过国。

土鳖把海龟给置换了。

土鳖领着车间工人们接茬干。要说引进就是好,通过引进,我们知道了原来铁路轿车是这样搞的。如果自己摸索,那不知道要搞多少年。

动车组需要的大型折弯机大型压力机专用的装配焊接巨型工艺装备,土鳖们都是从未见过。如今一看当然就开窍了。核心的动力技术日本人不给,我们自己也有。而且研发多年了。再者说从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也都零零碎碎弄到一些技术。全都综合到我们自己的动车组上面。这动车组技术说像日本的又不像,说像欧洲的也不像。反正是个四不像。既有中国技术又有外国技术。

中国技术加上引进的外国技术特别是日本先进的管理模式,中国自己的动车组下线了。这就是CRH系列。

日本人一看气坏了,拼了命的抹黑。说CRH和谐号不是河蟹,是耻辱号的三个字头。

基本上CRH系列就仨车型,350车型,300车型和250车型。像京广线,津浦线,跑350车型。西部如四川湖南湘西贵州一带,路况不好,就跑250车型。

虽然车能跑了,可是图纸技术标准一团乱麻。引进的嘛。引进谁的就执行谁的标准。一台车,标准涉及到好几个国家,不仅彼此冲突管理困难,今后涉及到知识产权也是个尾大不掉的事情。后来特地花大力气对中国动车组使用的阿尔斯通庞巴迪西门子川崎重工的技术标准进行了整合修改。往后没有这些标准了,统统都是中国标准。与此同时对采用日本技术最多的250车型进行重新设计。该改的改,该抹的抹。图纸完成以后一点日本川崎重工的影子都没有了。彻底中国造。

从今以后,再也不给日本川崎重工交什么使用费了。

只有在这时,李克强总理才敢于出国推销中国高铁当超级推销员。这时候中国人才真正扬眉吐气了。

所以,中国高铁之所以能成功,还是因为中国铁路员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半个世纪的积累。有自己的东西,引进才起作用。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还是靠自己。引进不过是个辅助作用而已。

刘志军的作用,我认为也不应高估。因为刘志军的本意是全盘引进,只不过日本鬼子弄巧成拙,阴谋没得逞而已。

刘志军2003年上任铁道部长。当年中华之星下马。下马不等于把车给拆了。而是后续投入没有了。项目进行不下去了。实际上中华之星在此之后一直在铁路上跑,不过就这么一组车。

2004-2006年,铁道部大规模引进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川崎重工动车组技术。但是引进的是制造能力而不是设计能力。跟当年毛熊一样,老外告诉你咋做,但是为啥这样做,不说。结果就是中国人会按照国外图纸造车了,但是须有外国的核心配件和外国人的许可证,中国铁道部等于是外国人的装配厂房。

这个引进跟汽车行业的CKD进口组装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按照这个道路发展下去,最后中国铁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就跟如今中国公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一样。

尽管如此,我至今认为,引进技术哪怕仅仅是制造技术,其伟大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各位如果见过1998年铁道部各大主机厂就知道了。就说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吧,我在这个厂呆过。当时的车体翻转架居然还用拨轮机构。啥叫拨轮机构,大家看到四川湘西古代留下的那个巨大的水轮机了没有?用一个巨大的天轮靠水力驱动一个石锤,给稻谷脱壳,那就是拨轮机构驱动的。还有那商朝做的那个指南车,也是拨轮机构。咱也不是说拨轮机构不好。合适的就是好的。但是一个主机厂,像这样的工装再不济也应该链轮传动嘛。这样传动速度就均匀多了嘛。

还有就是铝合金焊接技术。原来铁道部主机厂的焊工,连什么叫做未焊透都不懂。铝合金外面焊得还可以,里面都是空隙。过去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嘛。中国的机车制造技术当中,焊接技术不是主要技术。机车外壳钢板厚度6mm,电加热烧红了把钢板用液压机拉长然后贴到机车上,焊上就可以了。那焊接技术跟动车组车身覆盖件的薄板铝合金焊接没法比。而且就算你买来了焊接铝合金薄板的焊机,里面一个关键配件如果你不懂得诀窍,机器还是不能用。就是有了进口焊机还是不能焊接铝合金。这里指的是铝合金的熔焊技术。各位可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动车组的熔焊生产线。

当年我在工厂的时候,凭着这一手配件诀窍,同样的焊机,别人不能焊铝合金,只有我能焊。

中华之星的推挽牵引模式,为了保证牵引力,需要机车头具备足够吨位,车体钢板必须很厚。但是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无论是车头还是车厢,都要尽量降低质量。要大量使用铝合金。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概念。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完全不同。

动车组车身的生产设备我们完全是空白,相关生产工艺当然也从未接触过。

引进技术让我们的铁路各大主机厂跟上了国外动车组制造水平。的确是跨越式发展。

但是归根结蒂,设计还是得靠自己。

截至到2009年,中国自己设计的动车组已经在高速铁路上跑了。但是那一年仍然花费450亿元人民币进口了日本川崎重工的动车组。

我在此只能善意地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动车组产能不足,不得不进口日本川崎重工的动车组。

可是既然产能不足,有钱买外国车,为什么不扩大产能,让比如株洲车辆厂也生产动车组呢。建造动车组生产线肯定花不了450亿元人民币。而且铁道部株洲车辆厂一直吃不饱。开工不足。

毫无疑问刘志军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但是我们看一个领导干部关键不在他说什么秀什么,而是看他推出的政策,代表了谁的利益。中华之星是在刘志军任上下马的。大规模全盘引进是在刘志军任期内推出的。只是由于日本鬼子贪得无厌,川崎重工占领中国的计划没得逞而已。

当然,最后决定中国人自己设计高铁动车组,无论如何刘志军是最后拍板。他是铁道部长。

中国高铁的成长,再一次说明了一个真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自己研发。

中国高铁如今能够走向世界,还是依靠几代中国铁路员工中国铁路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结果。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功劳。因此“高铁之父”的名讳,刘志军承担不起。就像何振梁自封为“中国申奥之父”,实际却大相径庭一样。

公平地说,傅志寰及以前那几届铁道部领导主张中国高铁自行研发没错,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肯定要被歪果仁拿捏。就像如今的汽车工业一样。冷落了中国的汽车企业,肥了歪果仁的汽车企业。还不仅仅是整车厂,连配件厂甚至汽车装备生产厂也要中国人给养起来。

难怪中国那么多汽车配件厂汽车装备厂都办不下去了呢。

引进了外国技术,那歪果仁就是爷。你说你的汽车配件厂产品质量合格价格便宜,便宜我也不买。你必须进口我的汽车配件,你必须养活我们歪果仁的国家开的厂子。你要是敢不这样干,劳资卡你脖子,不给你发动机总成,不给你变速箱总成,不给你……;总之不照歪果仁说的办你的汽车厂就得关门歇业。

这个教训还不够深重吗?

所以,傅志寰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主张大规模引进主要就是怕中国铁路市场最后被外国车全都给占了。歪果仁占领了中国铁路,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经济。而这的确差一点就成了事实。刘志军取代傅志寰成为铁道部长之后提出跨越式发展也没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今天看来也是大赚一笔的买卖。但是刘志军的全面引进,拿国内市场换技术的宗旨就是放弃国内研发。所以今天看来当时铁道部的两派都有片面性都不是十全十美。

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华之星还是机车头推挽牵引模式。跟主流的动车组技术不合拍。

但是引进国外动车组之后,核心技术外国人死活就是不给。关键时刻卡脖子。

当然最后的结果却是十全十美的。至少也是十全九美。既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又没有把国内市场让给外国人。核心技术还是自己研发的。最后中国高铁规模世界第一。

历史的发展总是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傅志寰以及往前的历届铁道部长,奠定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基础。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就一直在自行研发电力机车技术。而且我们自己的技术也不差。改开搞之后很多年,韶山9型机车早就批生产了,但是老产品韶山2型机车仍然有订货。在一些路基状况复杂,坡陡弯多的西南部山区,便宜的韶山2型仍然有用武之地。这也说明当年研发水平不算低。一些河友认为中国人研发与市场脱节,而刘志军使之市场化,我要说这根本不是历史事实。

别的厂我不知道,但是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个厂研发的新车型一直是我国电力机车的主导车型。

当然即使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也购买外国机车。比如罗马尼亚的机车。不是说罗马尼亚的机车功率大性能好,而是价格便宜维修简单。综合经济效益好。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我们自己研发的机车如果综合经济效益不佳,铁道部根本就不会采购。计划经济年代,铁道部也是要搞经济核算的。实际上也是个自负盈亏的超级大公司。铁道部跟下属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关系,比空军与航空部之间的关系还要市场化。有时候飞机性能不好,空军也不得不要。但是如果你的机车性能不好铁道部就是不采购。虽然大家都归铁道部管,但是铁路运营与铁路装备生产还是独立核算的单位。因为中国不止你一家厂能做电力机车。更何况还能进口国外便宜的机车。

大规模引进,就是准备拿中国市场做交换。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风气主导下,国产货也是准备彻底放弃。真的如此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苦了中国人,肥了歪果仁。

但是歪果仁卡脖子改变了历史走向。就像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一样。

歪果仁卡脖子,属于历史扰动因素。客观上给了我们自行研发的机遇。但是,如果之前我们没有高铁技术积累,就算是人家给了你机遇,你自己的高铁技术也根本发展不起来。更何况这个机遇还是以歪果仁打压破坏阻挠的方式给你的。

说到底,如果没有我们自己这么多年的研发创业,绝不可能引进外国动车组之后自己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发展,推出以我们自己全新技术为核心的中国高铁成套技术。而高铁技术积累,就说我们自行研发的高速轮轨技术,涉及到多少国营工厂,有多少万人参加,国家这么多年投入了多少钱,最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底。难道这些能视而不见吗?

高铁这样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就能够决定其命运。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少年积累发展之后的综合效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最近南车和北车合并,股票很火,那就转载一篇在"西西河"上看到的有关中国高铁的文章.由于文章较长,这是精简版,原版可参看以下连接:
http://www.cchere.com/thread/4114810
注:标题不是这样的,原标题是跟刘志军有关的,不过其实文章提到刘的并不多,反倒是像中高铁的发展简史.故起这样的标题.言归正传.
中国高铁背后的故事!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高铁没有刘志军就搞不成。刘志军虽然贪腐,但是对中国高铁有贡献。

前几天观察者网也写了一篇文章,语气含糊不清,词汇东拉西扯。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高铁有今天,刘志军是第一功臣。

这事得说道说道。

你要说中国高铁刘志军一点功劳没有那也不客观。毕竟当时他是铁道部长。很多时候他不点头事情办不成。但是如果说刘志军是中国高铁第一功臣,还是什么“狠人”,防止了牛鬼蛇神的出笼,那就是编瞎话了。

刘志军上任之初,就视察了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碰巧中华之星进口轴承故障,没能让刘部长坐车,回去第二天来电话中华之星下马。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方面还互相埋怨,说那天不装这个进口轴承就好了。实际上装不装进口轴承,中华之星都要下马。

不但中华之星下马,长春那边的春城和长白山也都下马了。

因为刘志军上台以后的总方针就是引进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而且是全面引进。

中华之星该不该下马,我个人认为是应该下马的。中华之星的设计理念非常落后。制造工艺也很粗糙。更不能容忍的是中华之星还是铁壳机车。跟如今跑在铁道上的铝壳动车组根本不是一个量级。那车我上去看过,四个字可以形容,惨不忍睹。坑坑洼洼到处都要靠抹腻子来遮丑。也难怪,我们自己这么多年没搞过动车组。都是单台制造的电力机车头。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模式。而动车组相当于轿车生产。全模具全机械化。而且需要铝合金组装焊接。当时的铁道部机车厂别说铝合金焊接,根本连铝合金都没见过。也就是株洲车辆厂生产过铝合金罐车,装硝酸的。跟薄壳铝合金车体根本两码事。

我们虽然在机车车身设计制造方面与日本法国德国差距很大,这是一个人有我无的问题。但是,在机车动力方面,我们的技术比国外差距不大。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电机研发水平,比得上湘潭电机厂。只高不低。所以说,这高铁动车组的核心技术我们还是有一些的。转向架等车体技术方面,我们也进行过多年的研究,有自己的心得。

也就是说,当时我们高铁机车技术,有点像当时的中国汽车技术。中国汽车行业就说过,能造卡车,是小学水平,能造轿车才是大学水平。我们当时的中国铁道部,就是个小学水平。

我们的铁路客车的生产,跟公路客车生产类似,先焊一个钢制的骨架,然后往上焊铁皮。坑坑洼洼地方用腻子抹平。然后喷漆。高档公路客车可以全承载结构胶接蒙皮,但是铁路客车速度快行驶环境恶劣蒙皮不能胶接必须焊接。因此腻子用的格外多。

一些所谓路外企业也就是非铁道部企业,有的也可以买了铁道部的图纸生产客车。比如长沙重型机器厂。由于有铁路,因此能够从铁道部搞到铁路客车的生意。

改开搞以后肥水不流外人田,铁道部把铁路客车的生产任务都收回了。搞得长沙重型机器厂只好破产。当然如今把地皮一卖,也都发了一笔。此为后话。

中国第一条真正的高铁是京沪高铁。京津高铁仅仅是个测试项目。关于这个高铁采用什么技术争论了十年。一派人主张全盘引进,另一派人主张使用中国自己多年研发的高速轮轨技术。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期间也引进了一些国外机车,比如庞巴迪,比如西门子,阿尔斯通,日本的川崎重工。各种机车粉墨登场,五花八门。

文章说中国铁道部一个窗口对外,吹得不得了。实际上这不是哪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中国除了铁道部就没有哪个部委或者省份能自己修铁路。如此情况再不一个窗口对外,那真成了汉奸了。汽车行业就不一样。文革期间中央支持各省份上马汽车工业,连江西青海都自己造汽车。福建这样的前线省份也造汽车。仿制的嘎斯51,没有钢材,卡车车头驾驶室没法搞。用一个胎具,蒙一层布,刷一层胶美其名曰玻璃钢。结果配比不合适,玻璃钢太脆,发动机前盖掀起来给省委领导看,然后放下来的时候急了点,啪嚓一家伙把发动机盖给摔碎了。

无论如何各省份汽车工业起步了。改开搞之后跟国外合资倒也是得心应手。因为我并不是一窍不通啊。我也懂技术啊。无论如何我总是搞过汽车了啊。

但是铁路就不一样。除了铁道部,哪个省都是白丁。

京沪高铁争论到最后,刘志军自己决定引进全盘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这是最后定论。国内不论中国南车还是中国北车,所有项目就是中华之星春城长白山一律下马。

刘志军另外组织一帮人,去日本考察,上至总经理下到焊工,一窝蜂去日本学习。这帮人的高管全都是日本海龟。那日本话说的倍儿溜,比中国话说得还溜。

然后回来照着日本人的技术和管理搞生产。就等于把日本川崎重工的工厂搬到中国来。一模一样照抄不误。

如果当年就这么照抄,如今中国铁路上跑得都是日本车。就跟中国汽车一样。

问题就在于历史前进的脚步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自有它的基本规律。日本人小国寡民心态在这种形势下就显露得一览无余。

看看吧。引进日本川崎重工技术,这个项目铁道部长大力支持,国务院总理大力支持,政治局常委大力支持。如果我大和民族在这样一派大好形势下仅仅局限于一个京沪高铁,那简直就是糟蹋了这一派大好形势。简直就是错过了历史机遇。简直就是大和民族的罪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一个京沪高铁就算完,我们要狮子开大口,我们川崎重工不仅要京沪高铁,我们还要更大的利益。我大和民族要的是全中国的高铁!

嘿嘿!当年日本皇军都没占领全中国,如今我大和民族的川崎重工要占领全中国。当年日本皇军没打到重庆,如今我川崎重工要打到重庆。中国引进日本技术,当然是一大笔钱,这还不算完,每生产一台车,就要给日本川崎重工交一份份子钱。这叫技术使用费。

这已经超出了京沪高铁原有的合同。属于撕毁合同背信弃义的勾当了。中国方面当然不干。日本人敢于撕毁合同自然有后手,宣布中止向中国方面提供核心部件。

中日京沪高铁合同执行不下去了。

刘志军在这个时候的态度如何,至今是一个迷。但是铁道部毕竟不是他刘志军一个人说了算。日本人学当年苏联人,卡脖子来啦。可是中国人对卡脖子制裁这一套早就免疫了。不是日本人卡脖子吗?那合同作废,不干了。

日本人的态度是你爱干不干。如今你可不是开工之前了。如今京沪高铁就要铺通,沿路车站基本完工。当初为了修高铁,沿线各省又是征地又是基建,折腾得鸡飞狗跳。百姓听说要征地,心眼活动的主儿纷纷大种果树,房前屋后都插了果树苗。准备国家征地的时候狠狠敲国家一笔。由此而引起的纠纷接连不断。

引进的日本动车组技术也在青岛四方开工制造。车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差核心部件装上就能跑了,咔吧一下不干了。这得多大损失?

高铁沿线上海,江苏,山东,北京,这可都是中国富户,就是河北省吧,也属小康往上。你铁道部把这么多中国大富豪给得罪了。知道厉害吗?铺通了铁路不跑车,你如何向沿线民众交代?这么多投资投进去,没有效益,你如何跟全国人民交代?这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足以导致中国中央政府下台的政治问题。是一个足以引起全国动乱的政治问题!

当然,正因为停工后果严重,鬼子一点不着急。应该着急的是中国人。你说鬼子背信弃义也好,撕毁合同也好,日本方面固然有损失,但是中国方面的损失更大。整个烂摊子是烂在中国。这个超级巨大烂尾楼烂得是史无前例。

四方机车厂不得不停工。海龟高管们如热锅蚂蚁,团团乱转一筹莫展。工人们成天车间里打扑克,没活儿干了嘛不打扑克干嘛?中国方面整个乱套了。

最后实在没辙了,想起来中华之星长白山春城了。于是把春城的那个女设计师叫来,让铁道部国内这一班人去收拾烂摊子给日本海龟们擦屁屁。

当初签合同时候那一大票人马都是去过日本培训的。那人可不少,等于是把工厂搬到日本去了一趟。如今来擦屁屁的这班人马都是国内技术人员,根本没出过国。

土鳖把海龟给置换了。

土鳖领着车间工人们接茬干。要说引进就是好,通过引进,我们知道了原来铁路轿车是这样搞的。如果自己摸索,那不知道要搞多少年。

动车组需要的大型折弯机大型压力机专用的装配焊接巨型工艺装备,土鳖们都是从未见过。如今一看当然就开窍了。核心的动力技术日本人不给,我们自己也有。而且研发多年了。再者说从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也都零零碎碎弄到一些技术。全都综合到我们自己的动车组上面。这动车组技术说像日本的又不像,说像欧洲的也不像。反正是个四不像。既有中国技术又有外国技术。

中国技术加上引进的外国技术特别是日本先进的管理模式,中国自己的动车组下线了。这就是CRH系列。

日本人一看气坏了,拼了命的抹黑。说CRH和谐号不是河蟹,是耻辱号的三个字头。

基本上CRH系列就仨车型,350车型,300车型和250车型。像京广线,津浦线,跑350车型。西部如四川湖南湘西贵州一带,路况不好,就跑250车型。

虽然车能跑了,可是图纸技术标准一团乱麻。引进的嘛。引进谁的就执行谁的标准。一台车,标准涉及到好几个国家,不仅彼此冲突管理困难,今后涉及到知识产权也是个尾大不掉的事情。后来特地花大力气对中国动车组使用的阿尔斯通庞巴迪西门子川崎重工的技术标准进行了整合修改。往后没有这些标准了,统统都是中国标准。与此同时对采用日本技术最多的250车型进行重新设计。该改的改,该抹的抹。图纸完成以后一点日本川崎重工的影子都没有了。彻底中国造。

从今以后,再也不给日本川崎重工交什么使用费了。

只有在这时,李克强总理才敢于出国推销中国高铁当超级推销员。这时候中国人才真正扬眉吐气了。

所以,中国高铁之所以能成功,还是因为中国铁路员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半个世纪的积累。有自己的东西,引进才起作用。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还是靠自己。引进不过是个辅助作用而已。

刘志军的作用,我认为也不应高估。因为刘志军的本意是全盘引进,只不过日本鬼子弄巧成拙,阴谋没得逞而已。

刘志军2003年上任铁道部长。当年中华之星下马。下马不等于把车给拆了。而是后续投入没有了。项目进行不下去了。实际上中华之星在此之后一直在铁路上跑,不过就这么一组车。

2004-2006年,铁道部大规模引进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川崎重工动车组技术。但是引进的是制造能力而不是设计能力。跟当年毛熊一样,老外告诉你咋做,但是为啥这样做,不说。结果就是中国人会按照国外图纸造车了,但是须有外国的核心配件和外国人的许可证,中国铁道部等于是外国人的装配厂房。

这个引进跟汽车行业的CKD进口组装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按照这个道路发展下去,最后中国铁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就跟如今中国公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一样。

尽管如此,我至今认为,引进技术哪怕仅仅是制造技术,其伟大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各位如果见过1998年铁道部各大主机厂就知道了。就说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吧,我在这个厂呆过。当时的车体翻转架居然还用拨轮机构。啥叫拨轮机构,大家看到四川湘西古代留下的那个巨大的水轮机了没有?用一个巨大的天轮靠水力驱动一个石锤,给稻谷脱壳,那就是拨轮机构驱动的。还有那商朝做的那个指南车,也是拨轮机构。咱也不是说拨轮机构不好。合适的就是好的。但是一个主机厂,像这样的工装再不济也应该链轮传动嘛。这样传动速度就均匀多了嘛。

还有就是铝合金焊接技术。原来铁道部主机厂的焊工,连什么叫做未焊透都不懂。铝合金外面焊得还可以,里面都是空隙。过去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嘛。中国的机车制造技术当中,焊接技术不是主要技术。机车外壳钢板厚度6mm,电加热烧红了把钢板用液压机拉长然后贴到机车上,焊上就可以了。那焊接技术跟动车组车身覆盖件的薄板铝合金焊接没法比。而且就算你买来了焊接铝合金薄板的焊机,里面一个关键配件如果你不懂得诀窍,机器还是不能用。就是有了进口焊机还是不能焊接铝合金。这里指的是铝合金的熔焊技术。各位可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动车组的熔焊生产线。

当年我在工厂的时候,凭着这一手配件诀窍,同样的焊机,别人不能焊铝合金,只有我能焊。

中华之星的推挽牵引模式,为了保证牵引力,需要机车头具备足够吨位,车体钢板必须很厚。但是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无论是车头还是车厢,都要尽量降低质量。要大量使用铝合金。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概念。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完全不同。

动车组车身的生产设备我们完全是空白,相关生产工艺当然也从未接触过。

引进技术让我们的铁路各大主机厂跟上了国外动车组制造水平。的确是跨越式发展。

但是归根结蒂,设计还是得靠自己。

截至到2009年,中国自己设计的动车组已经在高速铁路上跑了。但是那一年仍然花费450亿元人民币进口了日本川崎重工的动车组。

我在此只能善意地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动车组产能不足,不得不进口日本川崎重工的动车组。

可是既然产能不足,有钱买外国车,为什么不扩大产能,让比如株洲车辆厂也生产动车组呢。建造动车组生产线肯定花不了450亿元人民币。而且铁道部株洲车辆厂一直吃不饱。开工不足。

毫无疑问刘志军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但是我们看一个领导干部关键不在他说什么秀什么,而是看他推出的政策,代表了谁的利益。中华之星是在刘志军任上下马的。大规模全盘引进是在刘志军任期内推出的。只是由于日本鬼子贪得无厌,川崎重工占领中国的计划没得逞而已。

当然,最后决定中国人自己设计高铁动车组,无论如何刘志军是最后拍板。他是铁道部长。

中国高铁的成长,再一次说明了一个真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自己研发。

中国高铁如今能够走向世界,还是依靠几代中国铁路员工中国铁路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结果。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功劳。因此“高铁之父”的名讳,刘志军承担不起。就像何振梁自封为“中国申奥之父”,实际却大相径庭一样。

公平地说,傅志寰及以前那几届铁道部领导主张中国高铁自行研发没错,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肯定要被歪果仁拿捏。就像如今的汽车工业一样。冷落了中国的汽车企业,肥了歪果仁的汽车企业。还不仅仅是整车厂,连配件厂甚至汽车装备生产厂也要中国人给养起来。

难怪中国那么多汽车配件厂汽车装备厂都办不下去了呢。

引进了外国技术,那歪果仁就是爷。你说你的汽车配件厂产品质量合格价格便宜,便宜我也不买。你必须进口我的汽车配件,你必须养活我们歪果仁的国家开的厂子。你要是敢不这样干,劳资卡你脖子,不给你发动机总成,不给你变速箱总成,不给你……;总之不照歪果仁说的办你的汽车厂就得关门歇业。

这个教训还不够深重吗?

所以,傅志寰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主张大规模引进主要就是怕中国铁路市场最后被外国车全都给占了。歪果仁占领了中国铁路,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经济。而这的确差一点就成了事实。刘志军取代傅志寰成为铁道部长之后提出跨越式发展也没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今天看来也是大赚一笔的买卖。但是刘志军的全面引进,拿国内市场换技术的宗旨就是放弃国内研发。所以今天看来当时铁道部的两派都有片面性都不是十全十美。

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华之星还是机车头推挽牵引模式。跟主流的动车组技术不合拍。

但是引进国外动车组之后,核心技术外国人死活就是不给。关键时刻卡脖子。

当然最后的结果却是十全十美的。至少也是十全九美。既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又没有把国内市场让给外国人。核心技术还是自己研发的。最后中国高铁规模世界第一。

历史的发展总是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傅志寰以及往前的历届铁道部长,奠定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基础。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就一直在自行研发电力机车技术。而且我们自己的技术也不差。改开搞之后很多年,韶山9型机车早就批生产了,但是老产品韶山2型机车仍然有订货。在一些路基状况复杂,坡陡弯多的西南部山区,便宜的韶山2型仍然有用武之地。这也说明当年研发水平不算低。一些河友认为中国人研发与市场脱节,而刘志军使之市场化,我要说这根本不是历史事实。

别的厂我不知道,但是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个厂研发的新车型一直是我国电力机车的主导车型。

当然即使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也购买外国机车。比如罗马尼亚的机车。不是说罗马尼亚的机车功率大性能好,而是价格便宜维修简单。综合经济效益好。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我们自己研发的机车如果综合经济效益不佳,铁道部根本就不会采购。计划经济年代,铁道部也是要搞经济核算的。实际上也是个自负盈亏的超级大公司。铁道部跟下属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关系,比空军与航空部之间的关系还要市场化。有时候飞机性能不好,空军也不得不要。但是如果你的机车性能不好铁道部就是不采购。虽然大家都归铁道部管,但是铁路运营与铁路装备生产还是独立核算的单位。因为中国不止你一家厂能做电力机车。更何况还能进口国外便宜的机车。

大规模引进,就是准备拿中国市场做交换。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风气主导下,国产货也是准备彻底放弃。真的如此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苦了中国人,肥了歪果仁。

但是歪果仁卡脖子改变了历史走向。就像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一样。

歪果仁卡脖子,属于历史扰动因素。客观上给了我们自行研发的机遇。但是,如果之前我们没有高铁技术积累,就算是人家给了你机遇,你自己的高铁技术也根本发展不起来。更何况这个机遇还是以歪果仁打压破坏阻挠的方式给你的。

说到底,如果没有我们自己这么多年的研发创业,绝不可能引进外国动车组之后自己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发展,推出以我们自己全新技术为核心的中国高铁成套技术。而高铁技术积累,就说我们自行研发的高速轮轨技术,涉及到多少国营工厂,有多少万人参加,国家这么多年投入了多少钱,最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底。难道这些能视而不见吗?

高铁这样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就能够决定其命运。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少年积累发展之后的综合效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其实转贴也是挺麻烦的!
觉得相当地颠三倒四,好多地方看得糊里糊涂。累。
yuppppp 发表于 2015-5-1 00:27
觉得相当地颠三倒四,好多地方看得糊里糊涂。累。
因为是转贴,原文就是这样,请原谅.你只看前半部分就好,尤其是小日本卡脖子那章就行,因为那应该还不会太乱.
收藏!!!!!!!!!!
隋文大帝 发表于 2015-5-1 02:06
因为是转贴,原文就是这样,请原谅.你只看前半部分就好,尤其是小日本卡脖子那章就行,因为那应该还不会太乱.
是的。后面比较乱一点。
文帝陛下,后面的已经被斩了,没有了。现在看不出乱了。谢隆恩。
yuppppp 发表于 2015-5-1 08:43
文帝陛下,后面的已经被斩了,没有了。现在看不出乱了。谢隆恩。
不客气,谢谢捧场
pushed by myself
文章大家不感冒?
看来转贴不能太长,否则没人看.
隋文大帝 发表于 2015-5-1 17:28
文章大家不感冒?
看完了,等业内人士来评论
yuppppp 发表于 2015-5-1 00:27
觉得相当地颠三倒四,好多地方看得糊里糊涂。累。

文章核心内容:歪果仁卡脖子,属于历史扰动因素。客观上给了我们自行研发的机遇。但是,如果之前我们没有高铁技术积累,就算是人家给了你机遇,你自己的高铁技术也根本发展不起来。………………解读下就是内因是主因,国人当自强。
隋文大帝 发表于 2015-5-1 22:03
看来转贴不能太长,否则没人看.
………最近劳动人民都很忙
隋文大帝 发表于 2015-5-1 17:28
文章大家不感冒?

太实心眼了,难怪红不起来
铅笔头 发表于 2015-5-2 02:43
文章核心内容:歪果仁卡脖子,属于历史扰动因素。客观上给了我们自行研发的机遇。但是,如果之前我们没 ...
笔兄果然高见.一言胜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