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以及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06:07
我们正处于一个可能的大时代的前夜,因为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有可能被彻底终结,那些因为人工成本上涨而离开中国的企业,将错失美妙的前景。

东南沿海某制造业中心,阿壕告诉我,他家的工厂正计划用机器人全面替代人力用以生产液晶电视,他兴奋地向我讲述,坐落于他的工厂旁的一家家具厂已经实现了全机器人作业,以至于可以实现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当然,促使阿壕父亲等企业高层采取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并不是高瞻远瞩的决策,而是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燃眉之急。“劳动力越来越贵,现在政府又要求五险一金齐全,成本上升很大”他如是说,“工人也越来越难招,经理都要下生产线。”劳动力短缺并不是沿海地区独有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困境,在西南某劳务输出大省某个市郊镇,“做好劳动力就地就业工作”的横幅正高悬在大道上。

也有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人力资源更为廉价的东南亚,急切的寻找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供应的国家,这也是一种替代战略。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三星在越南投资三十亿美元,打造中国生产的替代基地。“在西方有一种流行观点,也就是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手机(组装)这种产业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供职于某大型外资事务所的小吴如是说,“这里面有个潜台词,那就是中国制造现在不行了,很快会被替换掉。”但是小吴的父亲,从事陶瓷行业多年的老吴却不认同这种说法:“我去过越南,考察了一下,交通不行,原料从中国运过去成本更高,而且我们市场本来就在中国。”实际上,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东南亚的投资显然还会面临无法预知的风险。“我不会再去越南!”老高泡好一壶英德红茶,说道:“几年前的投资是失败的,配套不全,基础不好,还经常断电,赚不了什么钱,后来又被打砸抢了。”从事铝型材加工制造行业的老高所忧虑的,正是因为南海岛屿主权归属问题所引发的政治风险。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东南亚可供应的廉价劳动力不多,中国企业转移过去以后劳动力成本会被太高,用不了太久就会达到和中国一样的水平。

有不少人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归结为总体劳动力供应量的下降,他们认为中国人口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但纽约时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工厂劳动力的主要年龄断是18-24岁,而使中国以制造业为本的经济更加缺乏工人的原因,就是工人比过去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多很多。直到1997年,中国还只有320万大学毕业生。在这年的亚洲经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开始快速扩张大学招生,截止去年12月,中国大学在校生人数有2千5百多万。现在中国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年轻人上了大学,而且这个比例还在稳定上升。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中国劳动力短缺背后的另一个问题:劳动力供应结构的根本性问题,以及智力资本过剩时代的到来。

“我在读研究生之前学的是机械,在顺德某家大型家电企业工作,后来觉得还想读书,又考了研究生,学的是热能工程”小戚如是说,“我没有找到工作,决定去重庆看看,我有同学在那边做旅游。”像小戚一样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近两年来可能超过千万,就首都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三方协议的总体签约率在三成左右。“博士满地走,硕士多如狗,不想啃老,只有出去闯一下。”小戚有些无奈。小戚的父亲是地方农商行的一名中层干部,他曾想通过一些办法安排儿子进银行。“连个柜员都搞不掂,专业不对口。就是二等公民(劳务派遣)都没得做”老戚对儿子的现状非常焦虑,“我们那时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读了研究生好单位抢着要,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运气不好。”同老戚一个单位的李主任说到:“毕业生太多了,招200个柜员,来了5000个人,里面还有北大清华,找50个管培生,都要985学校的研究生。现在大学生好多收入都不如民工,怪不得人说读书无用。”

“有招自动化的、计算机的都有。”阿壕有一个更宏大的构想,“我们想做一个自己的团队起来,其实是在自己的企业做实验,实验成功的话,其他企业要做改造,我们就可以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对于阿壕来说,越来越多企业实施机器人替代战略,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制造业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普遍不想重复自己父辈所做过的事情。“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机器人替代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一年出货量摆在那里,要好几年才能收回投入的成本。”阿壕也有一些现实的担忧:“机器人主要是搬运、打磨、焊接,现在打磨、焊接这些机器手的技术,基本被四家外国公司垄断,国内只能做集成和方案。”

从事咨询业的小吴认为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要打破一种技术迷思,市场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就是中国,出现一批做集成和方案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了技术和资本积累以后,不会放弃上游的核心技术。”在小吴看来,机器人替代战略大规模实施,最后会导致机器人成本的下降:“中国的理工科人才实际上是过剩的,他们是廉价的智力资本,如果一旦我们攻破核心技术,价格就会大幅下降,这也是在其他领域发生过的事情,比如说电讯业的华为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阿壕来说,这意味着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实施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相比起印度和东南亚,中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对比西方国家,他们是非常廉价的,这可能将成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核心竞争力。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带来的是核心技术的价格的下降,机器人替代的性价比将逐渐提高,最终在相当多的领域战胜廉价劳动力。而在互联网高度渗透工业制造的未来,廉价劳动力所仰赖的旧式生产线模式,将在作业标准化、即时响应、定制化生产和跨时空资源产能调配上体现出极大的劣势,意味着总体最优化策略难以付诸实施,而机器人制造则因为和互联网的结合,产生出系统性优势。

也许我们正处于一个可能的大时代的前夜,因为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有可能被彻底终结,那些因为人工成本上涨而离开中国的企业,将错失美妙的前景。我们正处于一个可能的大时代的前夜,因为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有可能被彻底终结,那些因为人工成本上涨而离开中国的企业,将错失美妙的前景。

东南沿海某制造业中心,阿壕告诉我,他家的工厂正计划用机器人全面替代人力用以生产液晶电视,他兴奋地向我讲述,坐落于他的工厂旁的一家家具厂已经实现了全机器人作业,以至于可以实现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当然,促使阿壕父亲等企业高层采取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并不是高瞻远瞩的决策,而是真真切切摆在面前的燃眉之急。“劳动力越来越贵,现在政府又要求五险一金齐全,成本上升很大”他如是说,“工人也越来越难招,经理都要下生产线。”劳动力短缺并不是沿海地区独有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困境,在西南某劳务输出大省某个市郊镇,“做好劳动力就地就业工作”的横幅正高悬在大道上。

也有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人力资源更为廉价的东南亚,急切的寻找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供应的国家,这也是一种替代战略。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三星在越南投资三十亿美元,打造中国生产的替代基地。“在西方有一种流行观点,也就是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手机(组装)这种产业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供职于某大型外资事务所的小吴如是说,“这里面有个潜台词,那就是中国制造现在不行了,很快会被替换掉。”但是小吴的父亲,从事陶瓷行业多年的老吴却不认同这种说法:“我去过越南,考察了一下,交通不行,原料从中国运过去成本更高,而且我们市场本来就在中国。”实际上,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东南亚的投资显然还会面临无法预知的风险。“我不会再去越南!”老高泡好一壶英德红茶,说道:“几年前的投资是失败的,配套不全,基础不好,还经常断电,赚不了什么钱,后来又被打砸抢了。”从事铝型材加工制造行业的老高所忧虑的,正是因为南海岛屿主权归属问题所引发的政治风险。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东南亚可供应的廉价劳动力不多,中国企业转移过去以后劳动力成本会被太高,用不了太久就会达到和中国一样的水平。

有不少人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归结为总体劳动力供应量的下降,他们认为中国人口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但纽约时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工厂劳动力的主要年龄断是18-24岁,而使中国以制造业为本的经济更加缺乏工人的原因,就是工人比过去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多很多。直到1997年,中国还只有320万大学毕业生。在这年的亚洲经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开始快速扩张大学招生,截止去年12月,中国大学在校生人数有2千5百多万。现在中国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年轻人上了大学,而且这个比例还在稳定上升。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中国劳动力短缺背后的另一个问题:劳动力供应结构的根本性问题,以及智力资本过剩时代的到来。

“我在读研究生之前学的是机械,在顺德某家大型家电企业工作,后来觉得还想读书,又考了研究生,学的是热能工程”小戚如是说,“我没有找到工作,决定去重庆看看,我有同学在那边做旅游。”像小戚一样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近两年来可能超过千万,就首都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三方协议的总体签约率在三成左右。“博士满地走,硕士多如狗,不想啃老,只有出去闯一下。”小戚有些无奈。小戚的父亲是地方农商行的一名中层干部,他曾想通过一些办法安排儿子进银行。“连个柜员都搞不掂,专业不对口。就是二等公民(劳务派遣)都没得做”老戚对儿子的现状非常焦虑,“我们那时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读了研究生好单位抢着要,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运气不好。”同老戚一个单位的李主任说到:“毕业生太多了,招200个柜员,来了5000个人,里面还有北大清华,找50个管培生,都要985学校的研究生。现在大学生好多收入都不如民工,怪不得人说读书无用。”

“有招自动化的、计算机的都有。”阿壕有一个更宏大的构想,“我们想做一个自己的团队起来,其实是在自己的企业做实验,实验成功的话,其他企业要做改造,我们就可以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对于阿壕来说,越来越多企业实施机器人替代战略,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制造业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普遍不想重复自己父辈所做过的事情。“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机器人替代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一年出货量摆在那里,要好几年才能收回投入的成本。”阿壕也有一些现实的担忧:“机器人主要是搬运、打磨、焊接,现在打磨、焊接这些机器手的技术,基本被四家外国公司垄断,国内只能做集成和方案。”

从事咨询业的小吴认为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要打破一种技术迷思,市场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就是中国,出现一批做集成和方案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了技术和资本积累以后,不会放弃上游的核心技术。”在小吴看来,机器人替代战略大规模实施,最后会导致机器人成本的下降:“中国的理工科人才实际上是过剩的,他们是廉价的智力资本,如果一旦我们攻破核心技术,价格就会大幅下降,这也是在其他领域发生过的事情,比如说电讯业的华为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阿壕来说,这意味着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实施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相比起印度和东南亚,中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对比西方国家,他们是非常廉价的,这可能将成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核心竞争力。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带来的是核心技术的价格的下降,机器人替代的性价比将逐渐提高,最终在相当多的领域战胜廉价劳动力。而在互联网高度渗透工业制造的未来,廉价劳动力所仰赖的旧式生产线模式,将在作业标准化、即时响应、定制化生产和跨时空资源产能调配上体现出极大的劣势,意味着总体最优化策略难以付诸实施,而机器人制造则因为和互联网的结合,产生出系统性优势。

也许我们正处于一个可能的大时代的前夜,因为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有可能被彻底终结,那些因为人工成本上涨而离开中国的企业,将错失美妙的前景。
花了心思写的原创没人顶啊,自己顶一顶
文笔很好,但是内容太少
中国只是天下的一小小部分,非封建王朝时候,天下就是中国。

你可以升级,人家欧美日韩更有能力升级。甚至东南亚,有后发优势和人口抚养比小的优势,能以更小的社保开支,支持产业升级。


某些人还天真的以为 天下就是中国,老子天下第一。真可笑。
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参观宁波韵升生产八音盒,八音盒簧片是机械化生产的{:soso_e113:}
有道理,楼主写得不错
写的很好
支持原创
中国只是天下的一小小部分,非封建王朝时候,天下就是中国。

你可以升级,人家欧美日韩更有能力升级。甚 ...
很小吗        


现在其他问题看起来严重,其实真正问题是谁能在第四(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据一席,现在全球科技产业化已经进入瓶颈期,现在谈的智能制造之类的是在没有真正突破前没有办法的办法(用官话讲对已经站在世界头牌的国家叫盘活存量).

新技术总是有的,能够引发新技术革命的少之又少

现在其他问题看起来严重,其实真正问题是谁能在第四(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据一席,现在全球科技产业化已经进入瓶颈期,现在谈的智能制造之类的是在没有真正突破前没有办法的办法(用官话讲对已经站在世界头牌的国家叫盘活存量).

新技术总是有的,能够引发新技术革命的少之又少
lz写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如何利用这些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这需要金融系统巨大的支持,我觉得目前已经有这个趋势了,制约中国的是人口素质,提升还有漫漫长路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4-27 12:28
lz写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如何利用这些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这需要金融系统巨大的支持,我觉得目前 ...
就目前看来,人口素质不是制约,恰恰是亟待开发的资源。一边是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高等教育人才相对过剩,形成了廉价智力资源。西方的智力资源成本很高的,所以他们搞机器人替代,对于廉价劳动力性价比就差了,如果中国这种智力资源得到有效组织利用,可能获得对廉价劳动力的性价比优势。我就是看到这个,才提出了智力资本终结廉价劳动力时代的观点。
就目前看来,人口素质不是制约,恰恰是亟待开发的资源。一边是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 ...
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怎么样,融资方便吗,市场是否公平高效,伪劣产品是否可以清除,这些对智力资源的开发有很大影响,也要求地方政府提升水平。个人认为走向创新必须等普通房地产和普遍山寨完蛋才会快速发展
另外在西方体系下智力成本未必就高,绝对值高,但是相对值未必,这方面展开是庞大的话题了,研究型大学在德国产生曾经直接引发产业革命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4-27 12:52
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怎么样,融资方便吗,市场是否公平高效,伪劣产品是否可以清除, ...
现在可以说是曙光初现,最近还跟一个搞VC的聊过,他们现在投巨资支持一个团队,那个团队是陪养小白鼠给药厂做动物实验和数据分析处理的,他们看好这个项目,考察没多久,很快就决定投资了。我看到现在PE或者VC的方向正从电商等领域向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转变,这是个好现象。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4-27 12:55
另外在西方体系下智力成本未必就高,绝对值高,但是相对值未必,这方面展开是庞大的话题了,研究型大学在德 ...
其实我也是关注这个相对的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机器人作业在某些制造领域不具备价格优势是有关系的,这里面有一些个核心技术比如打磨焊接的机器手所用到的减速器、控制程序等现在全世界只有那么几家再做,这些个领域你可以看到他们利润率很高的。而且他们养人的成本也很高的,你就比如美国一个码农一年薪资起步就是7、8万美元,但是我们这边只有十来万人民币。所以你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空间,如果我们的智力更具性价比,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把机器人替代的成本再降低,就如同当年华为降低程控交换机的成本一样。一旦成功,那么机器人替代就可能终结掉廉价劳动力。
我这里面还有一个条件的,就是印度和东南亚的教育水平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不能产出足够的智力资源,现在看来这是事实,他们的组织能力也更差,无法形成大量的智力资本。而且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你无法在一群平均智力80到90的国民当中,培养出如同中国、韩国、日本和新加披这样大比例的合格工程师。
AK1990 发表于 2015-4-27 13:06
其实我也是关注这个相对的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机器人作业在某些制造领域不具备价格优势是 ...
你说曙光初现是对的,积累了这么多年,现在的以创新为中心的氛围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在京沪深。问题主要是需求和环境,智力活动的创新环境就是资金,知识产权,市场规范等目前都能看到进展,而需求端发展的还不够。说到底目前知识的源头仍然在西方,这个方面国家的重视虽然比以前好,但是还远远不足。因为绝大多数的知识源头在人家那里,传递到国内是需要时间的,这个就是很多领域无法获得领先利润的原因。而这种源头上的创新,在西方是大学带来的,国内这方面进展有,但差距还是很大。什么时候国家开始大规模上马全球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的时候,什么时候新知识生产就会在本土产生,巨大的需求和投入就是带来大量的相关创新,而不是去重复别人的想法,那个时候你才可以说走过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个人认为棒子和四小龙都不算完全过来了,只不过它们体量不大,可以嫁接在西方的知识生产体系和庞大的市场之上,中国是有条件另建知识生产体系的
好!廉价智力资本的崛起,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支撑力量!!!
AK1990 发表于 2015-4-27 12:45
就目前看来,人口素质不是制约,恰恰是亟待开发的资源。一边是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 ...
楼主观点犀利,非常认同!!!
AK1990 发表于 2015-4-27 13:06
其实我也是关注这个相对的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机器人作业在某些制造领域不具备价格优势是 ...
期待楼主多写些涉及这些方面的好文章!!!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4-27 14:40
你说曙光初现是对的,积累了这么多年,现在的以创新为中心的氛围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在京沪深。问题主要是 ...
关键在于国家高层在这方面的决心和政策配套措施啊!!!
lz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很相似,只是我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写出来,很高兴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硬币的一面是智力资本,另外一面是知识产权。
虽然是红kc,但是读起来是公知文的格式……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真是好文章,给认启迪
华为确实是利用廉价智力劳动者在高科技领域对西方企业建立优势的典型,华为的大发展也是在21世纪后,那么多 ...
20年以内,甚至10左右,华为、小米等就会赶超苹果。5年后接近苹果,就能迫使苹果降价,挤占苹果市场份额,使其利润大减,进而导致后续研发投入大减。
邮件 发表于 2015-4-27 11:26
中国只是天下的一小小部分,非封建王朝时候,天下就是中国。

你可以升级,人家欧美日韩更有能力升级。甚 ...
欧美日无法升级,即使是玩机器人,中国的会更白菜化,同等水平,美欧没有优势。
中国只是天下的一小小部分,非封建王朝时候,天下就是中国。

你可以升级,人家欧美日韩更有能力升级。甚 ...
现在西方是垄断高端,主导中端,通过资本、贸易、金融控制低端的利润。以后只能和发展中国家共享低端的资本投资、贸易、金融,也就是渐渐脱离低端领域;中端也将渐渐失去主导权,因为技术不再由西方垄断,生产也大多在新兴国家;以航天、计算机核心技术、机床、高铁、客机等领域为代表,中国也赶上来了,这会破坏整个体系平衡。西方好几亿人口,光靠高端远远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创新性以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重点,大学教育亦然。
其实我也是关注这个相对的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机器人作业在某些制造领域不具备价格优势是 ...
支持你的观点,很有创新性,也切合实际国情。
20年以内,甚至10左右,华为、小米等就会赶超苹果。5年后接近苹果,就能迫使苹果降价,挤占苹果市场份额 ...
苹果的优势来自于体系,特别是商业体系上,围绕ios系统打造的生态链具有排他性。而华为小米都还是安卓红海的成员。

创新很多时候来自于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文理分科与对创新思维重视培养不足,都是老问题。低端的理工科生过剩,而有开拓性能力的数量则不足。
山人五四 发表于 2015-4-28 06:36
现在西方是垄断高端,主导中端,通过资本、贸易、金融控制低端的利润。以后只能和发展中国家共享低端的资 ...
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就是中国尝试在金融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尝试,一旦成功,将打破西方集团对国际金融领域的垄断和控制,为非西方经济集团和中国谋取更多的利益。

目前,亚投行头一炮已经打响,亚投行一不小心快成了世投行,呵呵。

rolltide 发表于 2015-4-28 06:38
创新性以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重点,大学教育亦然。


我认为创新性主要是市场因素造成的,不是教育因素造成的。以前我们落后太多,当然要做模仿借鉴这条省人、省时、省钱的路子,以后不能仿了,1亿研究生中只要有1/10000分之一是天才就有1万天才,1/1000准天才级别,就是10万准天才,1/100分之一是杰出人才就是100万杰出人才,1/10是优秀人才就是1000万优秀人才。这些人肯定是有创新能力的,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力。

过去30年乃至70年,乃至150年,都是重量不凶质,现在数量够了,自然要重视质量了的。
rolltide 发表于 2015-4-28 06:38
创新性以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重点,大学教育亦然。


我认为创新性主要是市场因素造成的,不是教育因素造成的。以前我们落后太多,当然要做模仿借鉴这条省人、省时、省钱的路子,以后不能仿了,1亿研究生中只要有1/10000分之一是天才就有1万天才,1/1000准天才级别,就是10万准天才,1/100分之一是杰出人才就是100万杰出人才,1/10是优秀人才就是1000万优秀人才。这些人肯定是有创新能力的,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力。

过去30年乃至70年,乃至150年,都是重量不凶质,现在数量够了,自然要重视质量了的。
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就是中国尝试在金融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尝试,一旦成功,将打破西方集团对国 ...
我相信习大大肯定在任内建立世投行。
楼主观点很有启发性,比那个财政部长的狗屁文章强一百倍。
我认为创新性主要是市场因素造成的,不是教育因素造成的。以前我们落后太多,当然要做模仿借鉴这条省人 ...
创新机制恐怕是个复杂的问题,其实日本和欧陆很多国家都没有解决好。这个其实以前从很多方面涉及过。
我相信习大大肯定在任内建立世投行。
一个国家最终的竞争力来自于其自身。所谓的美元霸权与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孰先孰后,这个问题被宣传所混淆了。

更现实的考虑是通过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消化一部分过剩的基建产能,这种投资的效率问题其实是次要了。
赞同楼主的想法,这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这批人找到了才干发挥的地方,不但是经济的倍增器,更有可能创造新经济。
楼主写的不错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