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一位美国青年投笔从戎,参加飞虎队,和一位5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36:13
这是抗战烽火中一缕温馨的插曲,一段中美人民同仇敌忾的友谊之歌 20岁飞虎队员和一位5岁中国小女孩合影

                                     跨越70年的重逢
                    本报记者 程绩 特约撰稿 严湛
                    这是一个由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温暖故事,经当事人同意后由本报独家报道。
                    1944年9月,20岁的美国小伙拉森(H.Allen
                  Larsen)到中国援华抗战,加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14航空队(原飞虎队)。一年后在重庆,拉森与中国老百姓一起迎接二战胜利,并且与一位可爱的中国女孩合影。70年后,美国德州,在拉森的90岁生日宴上,老照片中的两个人重逢,跨越大半个世纪、跨越大半个地球,再见时,两人都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
                    物是人非,唯有拉森70年前在中国拍摄的200多幅彩色照片历久弥新,集结成册后,静静地向后人讲述那段中美人民携手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真实历史。
                    
                  寻找相片中的“豆豆”
                    “来到中国参战前,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支持”,这是战后很多年,拉森写在自己回忆录里的一段话。
                    刚到中国时,拉森是一个20岁的愣头青,“从小我就相信,只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就可以到中国了,中国在地球的另一端。”除此之外,他对于中国的了解仅限于美国媒体对于“卢沟桥事变”的报道。
                    入伍前,拉森是波士顿大学文学院的一年级新生,1944年春,拉森在接受短暂的军训和摄影技术培训后,跟随美国陆军航空队来到中国昆明,加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14航空队,随身带着的还有一部当时使用最新彩色胶片的柯达相机(KodakBantam
                  Camera)。
                    “那时我十分渴望参战,因为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引发所有美国人的愤怒,当时我就想要加入空军痛击日军,但没有到参军的年龄。”
                    一抵达昆明空军基地,拉森就奔到飞机跑道上,站在―架鼻翼上绘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拍照,“我至今还记得那个令人兴奋的时刻。”
                    加入第14航空队后,拉森被派到第2照相勘测中队,他的工作是为飞越驼峰航线的飞行员测绘航空地图。相机是他形影不离的伙伴,工作中他用来执行空中拍摄任务,空闲时,他和战友威廉·迪柏(William
                  L.Dibble)一起,拍摄当时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
                    初到中国,昆明的一切对于拉森都是新鲜的,他拍摄滇池大观楼前的游人;拍摄插秧的农民;拍摄洗衣服的农妇和嬉闹的孩子。
                    1944年底到1945年,在太平洋战场上,中美盟军反攻正酣。战争进入尾声,破碎的生活正在慢慢恢复,这也给拉森另一种视角去记录当时中国社会的细节:瘦小的中国人怎么能不用机械就能锯木?新娘子为什么要用红布蒙住脑袋被人抬着走?
                    1945年8月6日,拉森告别服役近一年的昆明,跟着部队来到重庆,10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到处欢天喜地,拉森有了更多时间去记录庆祝胜利的中国人。
                    在重庆驻地白市驿空军基地的基地医院附近,他见到了一个穿着白裙子、扎着羊角辫的中国女孩,并且让威廉帮自己和女孩拍了合影。“我只知道这个小不点小名叫‘Doo-Doo’(豆豆),她的母亲姓林,是空军基地医院的护士。”拉森回忆道。
                    2010年4月,拉森在中国拍摄的影集《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出版,引起轰动,在接受重庆媒体采访时拉森提出,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中国女孩豆豆。
                    
                  一个越洋的洋娃娃
                    重庆媒体登出“美国飞虎队员的寻人启事”后,反响强烈,各种线索如雪片般飞来,但4年后,豆豆还是一个谜,而拉森转眼间即将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
                    没人想到,当年的豆豆70年后竟然居住在塞外明珠新疆库尔勒,她名叫王智,已经75岁,是塔里木油田的一名退休工作人员。
                    本周记者来到库尔勒,见到了王智,当年的女童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她第一次对媒体讲述自己找到拉森的故事。
                    “2012年,我二哥从成都来电话说,他在《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影集里,发现两张我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与一个美国兵的合影”。“怎么可能是我?”王智自己都不敢相信。“当时我只有5岁,我只记得那时家在重庆,妈妈在空军基地医院当护士,唯一的记忆就是自己经常在病房里和美军伤病员玩,但记不得曾抱着一个娃娃和一个外国人合影。”
                    王智的哥哥翻出家里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黑白相片,“我妈抱着我,我抱着个洋娃娃,我穿的衣服和手里的洋娃娃与影集里的那张照片一模一样,这张照片应该是拉森送给我母亲的。”
                    豆豆就是王智,谜底终于揭开!远在美国奥斯汀的拉森大喜过望,因为这张看似普通的合影背后,是他关于中国战场和中国人最美的记忆,那是战场上另一个温暖的故事,照片中小女孩抱着的洋娃娃还有一段故事。
                    拉森还在昆明时,他和附近稻田里干活的农民渐渐熟悉起来,村民对这些美国士兵都十分热情,“有户人家的一个小女孩一直帮助我们,于是我们向男主人询问,是否可以为这个小女孩仿制一件和我们制服一样的服装,这家主人同意了。我们把制服送给了小女孩。”拉森回忆道,他后来给这个女孩拍了一张拿着棒棒糖的照片。
                    拉森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回信说她邮寄了一个玩具娃娃要送给这个小姑娘,几个月后,当娃娃寄到拉森手里时,他已经离开了昆明到了重庆,为了让飞机更近距离侦查和攻击日军军事设施。
                    “棒棒糖女孩”已经很难再找到,那么娃娃送给谁呢?拉森听说空军总部附属医院的一个护士有个很可爱的女儿,于是他就联系到这个护士,把洋娃娃送到她女儿豆豆的手里,也就有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拉森镜头下的中国
                    历史不能重来,但是亲历者能够穿越时空,在一张张相片上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
                    拉森说,这本影集,他想要献给1944年至1945年间及更早时候,虽饱受侵略、艰难和痛苦折磨,却以真挚的友情和无私的慷慨款待美国军人的中国人民。
                    很多看过《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的读者都说,这是所看过“最震撼的摄影集”。它不像历史课本中反映抗战时期的黑白历史图片,它没有血腥的战争镜头,而是再现了基层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拉森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战争状态下普通民众的乐观,“中国人都非常友好,也乐意让我们拍照,他们相信战争马上就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拉森回忆说。
                    在昆明,建于公元8世纪的古城墙外,集市非常热闹,老百姓生活有序,通到昆明的滇缅公路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尽管城门上写着“还我河山”、“盟军联合到底,共制暴日死命”等战时标语。
                    在重庆,尽管等来了战争的胜利,但这也并不能改变底层劳工的生活,拉森说自己非常同情“饱受日军不断空袭磨难的重庆市民”,他拍摄重庆市民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领取配给用水;他拍摄朝天门码头拥挤的巷道上抬着贵妇人的挑夫;在庆祝抗战胜利的街头装饰背景衬托下,一个黄包车夫在等待客人,座位上方搭了棚以遮挡阳光。
                    1945年10月到了杭州,正值秋收,拉森到杭州的农村拍摄农民在田野里耕作,“我还记得1945年秋天的气候温和,农民收成都很好。”拉森说。
                    12月4日拉森到了上海准备登上军舰回国,他来到苏州河边,拍摄抗战初期中日军队激烈交战的战场——四行仓库;在虹口区提篮桥监狱附近,拉森在红砖房子里访问了从欧洲来上海躲避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
                    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拉森的镜头由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既有在昆明看到的晚清中国的影子,也有1945年上海这座“东方巴黎”的现代化景象。让原本感觉灰暗而遥远的抗战末期,忽然像是近在昨天,难怪看到影集的专家学者众口一辞:“太珍贵了!”
                    
                  “驼峰”上的测绘兵
                    尽管拉森的影集中看不见硝烟,但是战争不可能不残酷,特别是在抗战末期,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对“驼峰航线”进行最疯狂的轰炸,拉森作为第14航空队的测绘兵,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
                    1944年6月,拉森作为一名新兵从靠近孟加拉国和喜马拉雅山的查巴飞越“驼蜂”来到昆明的空军基地时,他仅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乘坐飞机的经验。
                    “驼峰航线”全长近900多公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是中国抗战战略物资生命线。每次飞越驼峰航线都是“死亡之旅”,一位美国老飞行员曾写过:“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驼峰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也是一条支撑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通道。据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中美在这里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飞行员近3000人。
                    拉森刚投入战场时,原计划被训练成为军事摄影师,从飞机上拍摄航空照片。后来P-38战斗机安装了自动航空摄影系统,拉森就成了测绘兵,根据飞机拍摄的照片绘制出地图和海图,以便战斗机飞行员、轰炸机飞行员和投弹手能够准确锁定目标。
                    战争中的血腥和残酷,拉森是用文字记录的。1944年圣诞节拉森是在战壕里躲避轰炸中度过,“日军轰炸昆明基地时,炸弹从空中扔下,基地以及空军住处几乎全部毁坏”。有一天晚上日军来袭时,他立即跑进防空壕沟,但为时已晚,“壕沟里面全是人,我逃到稻田里,幸好那时稻田已经排水放干了,日军和美军飞机就在我头顶相互追逐。”
                    
                  想来中国参加抗战纪念
                    目前全美在世二战老兵近86万,年龄都在85岁以上,91岁的拉森就是其中之一。根据美方的统计,这个群体以每三分钟去世一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正在奥斯汀家中的拉森,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依然十分好,坚持摄影和高尔夫两大爱好。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拉森表达了想要再次到中国的愿望,特别当他知道了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葬有近2000名美国二战空军战友,他的愿望就变得更强烈了。
                    1945年底,拉森回到美国退伍后,于1946年1月重返波士顿大学读书,毕业后的40年里,他在波士顿、纽约、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各社区福利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工作,做过干事、主任、总干事等职位。拉森现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有五个子女和五个孙子孙女,妻子玛格丽塔是现任得州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战后70年,拉森曾3次回到中国,2001年6月他返回阔别55年的上海和杭州旅游;2006年10月拉森再次来上海,陪同夫人考察2007年上海特奥会场馆;2007年10月他又一次来上海,再次来到熟悉的国际饭店、和平饭店、苏州河,惊叹上海的巨大变化。这是抗战烽火中一缕温馨的插曲,一段中美人民同仇敌忾的友谊之歌 20岁飞虎队员和一位5岁中国小女孩合影

                                     跨越70年的重逢
                    本报记者 程绩 特约撰稿 严湛
                    这是一个由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温暖故事,经当事人同意后由本报独家报道。
                    1944年9月,20岁的美国小伙拉森(H.Allen
                  Larsen)到中国援华抗战,加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14航空队(原飞虎队)。一年后在重庆,拉森与中国老百姓一起迎接二战胜利,并且与一位可爱的中国女孩合影。70年后,美国德州,在拉森的90岁生日宴上,老照片中的两个人重逢,跨越大半个世纪、跨越大半个地球,再见时,两人都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
                    物是人非,唯有拉森70年前在中国拍摄的200多幅彩色照片历久弥新,集结成册后,静静地向后人讲述那段中美人民携手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真实历史。
                    
                  寻找相片中的“豆豆”
                    “来到中国参战前,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支持”,这是战后很多年,拉森写在自己回忆录里的一段话。
                    刚到中国时,拉森是一个20岁的愣头青,“从小我就相信,只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就可以到中国了,中国在地球的另一端。”除此之外,他对于中国的了解仅限于美国媒体对于“卢沟桥事变”的报道。
                    入伍前,拉森是波士顿大学文学院的一年级新生,1944年春,拉森在接受短暂的军训和摄影技术培训后,跟随美国陆军航空队来到中国昆明,加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14航空队,随身带着的还有一部当时使用最新彩色胶片的柯达相机(KodakBantam
                  Camera)。
                    “那时我十分渴望参战,因为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引发所有美国人的愤怒,当时我就想要加入空军痛击日军,但没有到参军的年龄。”
                    一抵达昆明空军基地,拉森就奔到飞机跑道上,站在―架鼻翼上绘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拍照,“我至今还记得那个令人兴奋的时刻。”
                    加入第14航空队后,拉森被派到第2照相勘测中队,他的工作是为飞越驼峰航线的飞行员测绘航空地图。相机是他形影不离的伙伴,工作中他用来执行空中拍摄任务,空闲时,他和战友威廉·迪柏(William
                  L.Dibble)一起,拍摄当时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
                    初到中国,昆明的一切对于拉森都是新鲜的,他拍摄滇池大观楼前的游人;拍摄插秧的农民;拍摄洗衣服的农妇和嬉闹的孩子。
                    1944年底到1945年,在太平洋战场上,中美盟军反攻正酣。战争进入尾声,破碎的生活正在慢慢恢复,这也给拉森另一种视角去记录当时中国社会的细节:瘦小的中国人怎么能不用机械就能锯木?新娘子为什么要用红布蒙住脑袋被人抬着走?
                    1945年8月6日,拉森告别服役近一年的昆明,跟着部队来到重庆,10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到处欢天喜地,拉森有了更多时间去记录庆祝胜利的中国人。
                    在重庆驻地白市驿空军基地的基地医院附近,他见到了一个穿着白裙子、扎着羊角辫的中国女孩,并且让威廉帮自己和女孩拍了合影。“我只知道这个小不点小名叫‘Doo-Doo’(豆豆),她的母亲姓林,是空军基地医院的护士。”拉森回忆道。
                    2010年4月,拉森在中国拍摄的影集《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出版,引起轰动,在接受重庆媒体采访时拉森提出,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中国女孩豆豆。
                    
                  一个越洋的洋娃娃
                    重庆媒体登出“美国飞虎队员的寻人启事”后,反响强烈,各种线索如雪片般飞来,但4年后,豆豆还是一个谜,而拉森转眼间即将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
                    没人想到,当年的豆豆70年后竟然居住在塞外明珠新疆库尔勒,她名叫王智,已经75岁,是塔里木油田的一名退休工作人员。
                    本周记者来到库尔勒,见到了王智,当年的女童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她第一次对媒体讲述自己找到拉森的故事。
                    “2012年,我二哥从成都来电话说,他在《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影集里,发现两张我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与一个美国兵的合影”。“怎么可能是我?”王智自己都不敢相信。“当时我只有5岁,我只记得那时家在重庆,妈妈在空军基地医院当护士,唯一的记忆就是自己经常在病房里和美军伤病员玩,但记不得曾抱着一个娃娃和一个外国人合影。”
                    王智的哥哥翻出家里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黑白相片,“我妈抱着我,我抱着个洋娃娃,我穿的衣服和手里的洋娃娃与影集里的那张照片一模一样,这张照片应该是拉森送给我母亲的。”
                    豆豆就是王智,谜底终于揭开!远在美国奥斯汀的拉森大喜过望,因为这张看似普通的合影背后,是他关于中国战场和中国人最美的记忆,那是战场上另一个温暖的故事,照片中小女孩抱着的洋娃娃还有一段故事。
                    拉森还在昆明时,他和附近稻田里干活的农民渐渐熟悉起来,村民对这些美国士兵都十分热情,“有户人家的一个小女孩一直帮助我们,于是我们向男主人询问,是否可以为这个小女孩仿制一件和我们制服一样的服装,这家主人同意了。我们把制服送给了小女孩。”拉森回忆道,他后来给这个女孩拍了一张拿着棒棒糖的照片。
                    拉森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回信说她邮寄了一个玩具娃娃要送给这个小姑娘,几个月后,当娃娃寄到拉森手里时,他已经离开了昆明到了重庆,为了让飞机更近距离侦查和攻击日军军事设施。
                    “棒棒糖女孩”已经很难再找到,那么娃娃送给谁呢?拉森听说空军总部附属医院的一个护士有个很可爱的女儿,于是他就联系到这个护士,把洋娃娃送到她女儿豆豆的手里,也就有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拉森镜头下的中国
                    历史不能重来,但是亲历者能够穿越时空,在一张张相片上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
                    拉森说,这本影集,他想要献给1944年至1945年间及更早时候,虽饱受侵略、艰难和痛苦折磨,却以真挚的友情和无私的慷慨款待美国军人的中国人民。
                    很多看过《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的读者都说,这是所看过“最震撼的摄影集”。它不像历史课本中反映抗战时期的黑白历史图片,它没有血腥的战争镜头,而是再现了基层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拉森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战争状态下普通民众的乐观,“中国人都非常友好,也乐意让我们拍照,他们相信战争马上就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拉森回忆说。
                    在昆明,建于公元8世纪的古城墙外,集市非常热闹,老百姓生活有序,通到昆明的滇缅公路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尽管城门上写着“还我河山”、“盟军联合到底,共制暴日死命”等战时标语。
                    在重庆,尽管等来了战争的胜利,但这也并不能改变底层劳工的生活,拉森说自己非常同情“饱受日军不断空袭磨难的重庆市民”,他拍摄重庆市民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领取配给用水;他拍摄朝天门码头拥挤的巷道上抬着贵妇人的挑夫;在庆祝抗战胜利的街头装饰背景衬托下,一个黄包车夫在等待客人,座位上方搭了棚以遮挡阳光。
                    1945年10月到了杭州,正值秋收,拉森到杭州的农村拍摄农民在田野里耕作,“我还记得1945年秋天的气候温和,农民收成都很好。”拉森说。
                    12月4日拉森到了上海准备登上军舰回国,他来到苏州河边,拍摄抗战初期中日军队激烈交战的战场——四行仓库;在虹口区提篮桥监狱附近,拉森在红砖房子里访问了从欧洲来上海躲避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
                    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拉森的镜头由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既有在昆明看到的晚清中国的影子,也有1945年上海这座“东方巴黎”的现代化景象。让原本感觉灰暗而遥远的抗战末期,忽然像是近在昨天,难怪看到影集的专家学者众口一辞:“太珍贵了!”
                    
                  “驼峰”上的测绘兵
                    尽管拉森的影集中看不见硝烟,但是战争不可能不残酷,特别是在抗战末期,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对“驼峰航线”进行最疯狂的轰炸,拉森作为第14航空队的测绘兵,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
                    1944年6月,拉森作为一名新兵从靠近孟加拉国和喜马拉雅山的查巴飞越“驼蜂”来到昆明的空军基地时,他仅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乘坐飞机的经验。
                    “驼峰航线”全长近900多公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是中国抗战战略物资生命线。每次飞越驼峰航线都是“死亡之旅”,一位美国老飞行员曾写过:“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驼峰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也是一条支撑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通道。据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中美在这里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飞行员近3000人。
                    拉森刚投入战场时,原计划被训练成为军事摄影师,从飞机上拍摄航空照片。后来P-38战斗机安装了自动航空摄影系统,拉森就成了测绘兵,根据飞机拍摄的照片绘制出地图和海图,以便战斗机飞行员、轰炸机飞行员和投弹手能够准确锁定目标。
                    战争中的血腥和残酷,拉森是用文字记录的。1944年圣诞节拉森是在战壕里躲避轰炸中度过,“日军轰炸昆明基地时,炸弹从空中扔下,基地以及空军住处几乎全部毁坏”。有一天晚上日军来袭时,他立即跑进防空壕沟,但为时已晚,“壕沟里面全是人,我逃到稻田里,幸好那时稻田已经排水放干了,日军和美军飞机就在我头顶相互追逐。”
                    
                  想来中国参加抗战纪念
                    目前全美在世二战老兵近86万,年龄都在85岁以上,91岁的拉森就是其中之一。根据美方的统计,这个群体以每三分钟去世一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正在奥斯汀家中的拉森,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依然十分好,坚持摄影和高尔夫两大爱好。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拉森表达了想要再次到中国的愿望,特别当他知道了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葬有近2000名美国二战空军战友,他的愿望就变得更强烈了。
                    1945年底,拉森回到美国退伍后,于1946年1月重返波士顿大学读书,毕业后的40年里,他在波士顿、纽约、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各社区福利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工作,做过干事、主任、总干事等职位。拉森现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有五个子女和五个孙子孙女,妻子玛格丽塔是现任得州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战后70年,拉森曾3次回到中国,2001年6月他返回阔别55年的上海和杭州旅游;2006年10月拉森再次来上海,陪同夫人考察2007年上海特奥会场馆;2007年10月他又一次来上海,再次来到熟悉的国际饭店、和平饭店、苏州河,惊叹上海的巨大变化。
2015-4-27 00:41 上传

                                再见时,笑容洋溢在满是皱纹的脸上
                    本报记者 程绩 特约撰稿 严湛
                    “没想到,那个飞虎队员在找我。更没想到,我们还能在美国相见,”王智打开电脑中整理好的相片,一张张介绍她去年10月和拉森再见时的情景,尽管已是一位75岁的古稀老人,但说起这段战争中的奇缘,她的微笑依然纯真,宛若70年前穿着白裙的豆豆。
                    其实,战争带给王智的回忆并不好甚至有些残酷,但是拉森拍摄的照片和他对中国人的感情,让她觉得十分温暖。
                    
                  “驼峰天使”的女儿
                    “我的母亲是一个香港人,她响应祖国号召,从香港回大陆参加救国医疗队。”王智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名叫林德君,抗战胜利时在重庆空军总部附属医院做护士,拉森和他的战友都认识她,叫她Mrs.Rosetta
                  Lin,并且知道她有个美丽可爱的女儿。
                    抗战时,因大量援华美国空军受伤,急需英语流利的护士,所以当时香港、澳门和内地有很多教育背景良好的女孩,在宋庆龄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等民间团体号召下,志愿到战地医院帮助伤员,这些人被称为“驼峰天使”。
                    林德君每天都要护理伤员,很多人受伤后仍驾机飞回机场,很多人迫降后被中国民众送到飞虎队美军医院,很多人伤势过重,他们在中国的大西南,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战地医院气氛压抑,这时年仅5岁的豆豆就成了病房里的“开心果”,王智回忆道,“我只记得那时我经常在病房里窜来窜去。”拉森则回忆称,“我的很多战友都知道豆豆,大家都喜欢这个小不点,爱和她开玩笑。”
                    其实,年幼的豆豆经历跌宕起伏,1940年她在四川出生后,母亲抱着她回到香港,但一年多后1941年12月8日香港也被日军占领。国仇家恨,母亲林德君再次志愿来到重庆战地医院,而襁褓中的豆豆则在一个阿姨的怀抱中历经逃亡,先后来到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在大西南兜了一个圈之后,才来到重庆回到妈妈身边。
                    
                  重逢,在拉森的寿宴上
                    抗战胜利之后,小豆豆命运多舛,1946年母亲因车祸去世,一年后父亲也因病去世,根据父亲遗嘱王国章夫妇成为她的养父母,她由此改名王智。
                    王家人对她非常呵护,然时局一直动荡,战后王智随养父母辗转南京、广州、重庆、北京,1951年到了辽宁鞍山才安定下来。王智学习努力,195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1971她调到新疆,与相同专业的丈夫一起从事石油地质勘探。30多年中,先后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库尔勒工作。“看着新疆的变化,从前的地窝子变成了一排排新楼,走过的泥泞小路铺成了柏油大道,不知不觉自己也老了。”王智说。
                    2013年,确认自己就是70年前和拉森合影的小女孩后,王智就一直想再见拉森,一年后她如愿以偿,和丈夫来到美国。“通过电子邮件,我告诉拉森自己来美国了,他十分激动,特意寄来了卡片,邀请我们全家一起到奥斯汀,参加他10月举行的90岁生日派对。”
                    终于再见,拉森精神矍铄,让王智十分惊讶,“一见面他就给我一个拥抱,他向每个家人朋友介绍我,兴奋时,还现场跳起交谊舞。”拉森则说,与豆豆的重逢是自己收到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生日宴开始前,拉森告诉王智,要给她一个惊喜。宴席上的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拉森各个时期的照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在中国参加二战时拍摄的,还有两张是照有王智的照片。宴会即将结束时,拉森在亲友的欢呼声中走上讲台拿起话筒,“今天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我要送给她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70年前我和她的照片。”原来拉森将自己与豆豆的合影重新冲印出来,装裱后作为礼物送给王智。这一幕,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全场近百名宾客簇拥而上,把拉森团团围住,感慨“这太不可思议了”。
2015-4-27 00:43 上传

                                                     历史并未走远
                    拉森告诉我,战后回到美国,他经常翻看自己拍摄的中国照片,“我很留恋中国的食物,另一方面,中国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美国继续大学学业时,拉森特意选修了中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他将中国的照片做了一套幻灯片,给不同的人看,讲述中国的故事。
                    拉森的镜头饱含着他对中国的感情,西湖杨柳依依波澜不惊,导游妇女细眉小嘴,阳光底下伸出纤纤玉手。农村坐在麦垛上的女孩;微笑的舟家姐妹;大笑的小小童子军;美食前面的粉笔字菜名牌;酱缸堆砌;小溪里,舟楫叠叠。
                    但也不乏悲伤,貌美的贵妇坐着滑竿,皮肤黝黑的老农蹒跚前行。皮包骨头的男人,肩挑着担子,脚上点点烂肉。
                    一个测绘兵,却在战地做了一件比摄影师更加尽职的事。
                    时间过得飞快,发生在70年前的事情,现在通过照片看来依旧清晰。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发生的时间相当遥远,但是仍然会感觉到二战离现在是如此的近。我想,这就是拉森和这本影集,对于2015这个纪念年最大的意义。
                    历史其实并没有走远。
                    两百多幅彩色照片,历经大半个世纪,经过冲洗、翻印和印刷,仍旧色彩鲜明,质感强烈,把人的心一下子就拉到现场。
                    战争中的中国人,人民的脸上还挂着笑容,并不沮丧。也许他们心里面一定想着,尽管现在有苦难,但是和平之后,中国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战争中的美国士兵,与日军在空中周旋,维护驼峰航线这一战略空中通道的畅通,很多美国人为此在异国献出了生命。
                    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波澜起伏,但至少在这些照片上,看到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美国军人和中国军人、中国的百姓彼此帮助,一起抗战到底的团结和决心。
                    拉森告诉我,《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英文版(Chinain the Eyes of Flying
                  Tigers)在美国出版后,一个年轻人专程拜访自己,他的祖父是一名飞虎队P-40战机飞行员,祖父的飞机曾在1944年被敌军击落,在被弹射出机舱的过程中受了重伤。他找到一间农舍向住在那里的人求助,他们不会说英语,但找来了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急救的人。在接下来的两周,飞行员被小心而隐蔽地转移,由医生给予医疗看护,并被安全送回美国空军基地。
                    正如2008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提到的,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的呵护。
                  程绩
喜欢战争的没脑子,忘记战争的没良心!祝福老兵!
这种英雄应该邀请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阅兵!!!
风火玄关 发表于 2015-4-27 04:17
这种英雄应该邀请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阅兵!!!
是啊 尊敬这些曾经为我中华的抗战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可以邀请来华参加胜利阅兵
都老了······
"目前全美在世二战老兵近86万,年龄都在85岁以上,91岁的拉森就是其中之一。根据美方的统计,这个群体以每三分钟去世一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我国的抗战老兵也是正在不断凋亡啊
抗战老兵不死,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英烈千秋
希望中美能携手起来,求同存异!
岁月沧桑。。。。
14航空队从来就没有过什么第2照相勘测中队
大本营里卧虎藏龙啊,也许媒体的信息输入人员的手误吧。当然兄台提醒的对,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注意细节,以免细节的错误造成读者对整体事件的怀疑,从而降低了对抗战老兵的尊敬。
兄台有空闲的话,能否多讲讲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和美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史料啊?期待中
时间啊,果然是把刀。
回复,顺便捞一分
时间能雕刻一切
,顺便捞一分
很漂亮的女孩子。
那个年代   啊   时代
回帖是美德,谢谢楼主!
卤煮乃个咸蛋超人.不在水区打小怪兽.却在坛里各版到处乱窜.
回复,顺便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