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峭壁间的一线天里-中文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政治问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9:47
写于峭壁间的一线天里
刘夙 发布于2015年4月20日 00: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ab9d50102vdmb.html

  4月1日,美国华人学者David Mao(网名“木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布他和几个朋友在2008年做的测试中国人政治坐标的网站zuobiao.me已经遭到了GFW的彻底封杀;既然如此,他们愿意分批公开此前数年的全部数据,供感兴趣的人分析研究之用,首先公开的第一批是2014年的数据。在介绍这个测试网站时,木遥骄傲地表示“这应该是中文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政治问卷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至少一百万中国人做过这个测试”,“这也许是件空前绝后的事”。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批数据刚一公布就成了各方学者争相下载的宝贵资料,而在学术竞争白热化的美国,针对这批数据的研究论文写作也成了一场竞赛。最终,哈佛大学的珍妮弗•潘(Jennifer Pan)与麻省理工大学的徐轶青(Yiqing Xu)仅用了9天时间就率先写出了长达几十页的论文,给出了专业人士的第一份严肃解读。

  我自己曾经先后两次做过这份测试,对整个问卷的设计印象很深。问卷中一共有50个问题,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个领域;答案只有4项:“强烈同意”、“同意”、“反对”、“强烈反对”,不允许选择“不知道”。测试的结果是三个值,分别是回答者在上述三个领域的保守(conservative,在大陆的语境中习称为“左”)或自由(liberal,在大陆的语境中习称为“右”)的倾向程度,合起来就组成了回答者的意识形态坐标。在政治领域中,保守意味着支持国家统一完整、支持一党专政和社会主义、主张主权高于人权和爱国主义、反西方(特别是反美国),自由意味着支持公民自由、支持选举和宪政民主、主张人权高于主权和国际主义、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在经济领域中,保守意味着支持福利国家和政府干涉,自由意味着支持自由放任市场;在社会/文化领域中,保守则意味着支持传统价值(特别是儒教)和传统智慧,而自由意味着支持西方价值观和现代科学。

  客观地说,这批数据虽然庞大,但仍是不够全面的——用统计学的术语来说,是有偏差的(biased)。尽管2014年的这第一批数据包含了多达171830份的问卷结果,样本容量看上去相当大,但因为全部来自互联网,偏差也非常明显——23%的回答者来自北京,是第二位的广东省(9%)的两倍还多;67%的回答者是在校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因此19–22岁之间的回答者竟然占了45%。显然,这是一批非随机、代表性不强的数据,作者在分析调查结果和地域、个人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的相关性时不得不使用了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事后加权法。在这种情况之下,文章得出的上述“外在”相关性仅供参考,不能过分相信。

[table=98%]
[tr][td][url=http://www.sbanzu.com/photo.htm?
论文中的图10:分省的意识形态等级

  比如,很多人都注意到,沿海各省份除北方的天津、河北、山东和西南的广西之外都偏自由倾向;中部省份则强烈偏保守倾向,但湖北省和我老家所在的山西省却是例外,偏自由倾向。湖北省的情况我不清楚,山西省的情况倒是和我从小的感受一致——比如在我所生活的省会太原市,父母一辈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在考上北大清华之后移民国外,或者干脆高中毕业后就直接考国外的大学移民出去。按我和一位朋友的分析,这种倾向可能和山西长期处于工业衰退、矿难多发、黑社会猖獗和震惊全国的塌方式腐败之中有关,属于比较朴素的自由倾向,和江浙沪地区那种精致的自由倾向有明显区别。不过,对此我也只是随便感叹几句而已,在心里并没有特别当一回事。

  真正击中我的内心——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令人绝望——的事实,是这批数据体现出的“内在”相关性,也即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意识形态倾向之间的相关性,它们受取样偏差的影响要比那些外在的相关性小得多。论文的分析表明,和美国、西欧不同,中国人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倾向是强烈相关的,呈现出严重的单维度性(unidimensional)——政治上保守,经济和社会/文化上也多半保守;政治上自由,经济和社会/文化上也多半自由。作者对此自信地说:“蒙特卡罗方法显示,在用极为不同的样本估算时,这一占据优势性的单维度因子空间(一条直线)仍然极端稳定。我们的诊断和稳健性检验也发现,由‘中国政治坐标系’问卷提出的50个具体问题决定的这样一个维度,即使在我们获得基于同样一套问题的科学设计的代表样本时,也很可能保持不变。”说白了,这个结果表明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是高度两分的,中国社会被严重撕裂成了“左派”和“右派”,他们在几乎所有主要的议题上都存在对立,就像是两道挨得很近的峭壁在相互对峙。

[table=98%]
论文中的图7,明确展示出中国意识形态单维度性的特征

  问题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这三个维度本来并不应该如此高度相关。支持三者皆保守或三者皆自由的理论仅仅是能够自洽的众多理论中的几种;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种自洽的理论,可以把三个维度不同的倾向联系在一起。当这三个维度相互“解绑”、社会的价值观出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按常理来说,人群之间也便会更宽容,更愿意在与对方就某方面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倾听其他方面的异见,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就更容易相互妥协。这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状况。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单维度的,对立双方因为缺乏足够的“中介”人群的润滑,对立性就可能越来越强,一个偶发事件(比如最近的加多宝营销事件)就可以成为导火索,引发双方的激烈对抗,连很多本来置身事外的人都不得不“躺着中枪”。

  我个人既非“三保守”派,又非“三自由”派,而是从演化论和工程哲学出发,主张一套我称之为“实证保守主义”的理论,反映到政治坐标系中,就是政治上偏保守、经济上中立、社会/文化维度偏自由。再具体说的话,我认为人类至今仍然通过技术这种“延伸的表型”在进行族群竞争,因此在目前这个民族国家体系的世界秩序中国家能力非常重要,总的来说主权要高于人权;对于中国这样的后来居上的工业大国来说,国家调控和自由市场同等重要——国家调控适用于那些发达国家已经充分发展、因此我们知道发展方向的产业,自由市场适用于那些我们自己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因此不知道发展方向的产业;而因为现代科学证据既表明了中医理论的荒谬,又揭示了同性恋的遗传因素,所以我支持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现在,我终于清楚地知道,在当下的中国,主张这样一套理论的人就是异类,注定要苟活在左右两面峭壁的夹逼之中,望着头顶的一线天兴叹。

  为什么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只有单维度?将来会不会更多样化?我不知道。虽然我个人从情感上愿意相信这只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的暂时表象,显示了文化和思想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但这种一厢情愿是没有意义的。既然连90后这批年轻人的思想都还那么单维度,又有什么充足理由可以相信00后、10后不会分化成同样的两面峭壁呢?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多考虑一些个人利益——比如,我认为中国适合我生活的地方,除了北京也便只有上海,因为只有在这两个大城市中,我才能多少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思想的生存空间。至于我的老家太原和我曾经工作过半年的重庆——呵呵。

  或许我要感谢GFW,正是它的封杀,木遥才公布了那些数据,海外学者才能用它们来给出第一个实证性的、可靠的中国人政治倾向分析,而我在绝望之后也终于可以顺其自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今后的人生规划。
写于峭壁间的一线天里
刘夙 发布于2015年4月20日 00: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ab9d50102vdmb.html

  4月1日,美国华人学者David Mao(网名“木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布他和几个朋友在2008年做的测试中国人政治坐标的网站zuobiao.me已经遭到了GFW的彻底封杀;既然如此,他们愿意分批公开此前数年的全部数据,供感兴趣的人分析研究之用,首先公开的第一批是2014年的数据。在介绍这个测试网站时,木遥骄傲地表示“这应该是中文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政治问卷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至少一百万中国人做过这个测试”,“这也许是件空前绝后的事”。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批数据刚一公布就成了各方学者争相下载的宝贵资料,而在学术竞争白热化的美国,针对这批数据的研究论文写作也成了一场竞赛。最终,哈佛大学的珍妮弗•潘(Jennifer Pan)与麻省理工大学的徐轶青(Yiqing Xu)仅用了9天时间就率先写出了长达几十页的论文,给出了专业人士的第一份严肃解读。

  我自己曾经先后两次做过这份测试,对整个问卷的设计印象很深。问卷中一共有50个问题,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个领域;答案只有4项:“强烈同意”、“同意”、“反对”、“强烈反对”,不允许选择“不知道”。测试的结果是三个值,分别是回答者在上述三个领域的保守(conservative,在大陆的语境中习称为“左”)或自由(liberal,在大陆的语境中习称为“右”)的倾向程度,合起来就组成了回答者的意识形态坐标。在政治领域中,保守意味着支持国家统一完整、支持一党专政和社会主义、主张主权高于人权和爱国主义、反西方(特别是反美国),自由意味着支持公民自由、支持选举和宪政民主、主张人权高于主权和国际主义、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在经济领域中,保守意味着支持福利国家和政府干涉,自由意味着支持自由放任市场;在社会/文化领域中,保守则意味着支持传统价值(特别是儒教)和传统智慧,而自由意味着支持西方价值观和现代科学。

  客观地说,这批数据虽然庞大,但仍是不够全面的——用统计学的术语来说,是有偏差的(biased)。尽管2014年的这第一批数据包含了多达171830份的问卷结果,样本容量看上去相当大,但因为全部来自互联网,偏差也非常明显——23%的回答者来自北京,是第二位的广东省(9%)的两倍还多;67%的回答者是在校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因此19–22岁之间的回答者竟然占了45%。显然,这是一批非随机、代表性不强的数据,作者在分析调查结果和地域、个人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的相关性时不得不使用了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事后加权法。在这种情况之下,文章得出的上述“外在”相关性仅供参考,不能过分相信。

[table=98%]
[tr][td][url=http://www.sbanzu.com/photo.htm?
论文中的图10:分省的意识形态等级

  比如,很多人都注意到,沿海各省份除北方的天津、河北、山东和西南的广西之外都偏自由倾向;中部省份则强烈偏保守倾向,但湖北省和我老家所在的山西省却是例外,偏自由倾向。湖北省的情况我不清楚,山西省的情况倒是和我从小的感受一致——比如在我所生活的省会太原市,父母一辈中的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在考上北大清华之后移民国外,或者干脆高中毕业后就直接考国外的大学移民出去。按我和一位朋友的分析,这种倾向可能和山西长期处于工业衰退、矿难多发、黑社会猖獗和震惊全国的塌方式腐败之中有关,属于比较朴素的自由倾向,和江浙沪地区那种精致的自由倾向有明显区别。不过,对此我也只是随便感叹几句而已,在心里并没有特别当一回事。

  真正击中我的内心——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令人绝望——的事实,是这批数据体现出的“内在”相关性,也即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意识形态倾向之间的相关性,它们受取样偏差的影响要比那些外在的相关性小得多。论文的分析表明,和美国、西欧不同,中国人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倾向是强烈相关的,呈现出严重的单维度性(unidimensional)——政治上保守,经济和社会/文化上也多半保守;政治上自由,经济和社会/文化上也多半自由。作者对此自信地说:“蒙特卡罗方法显示,在用极为不同的样本估算时,这一占据优势性的单维度因子空间(一条直线)仍然极端稳定。我们的诊断和稳健性检验也发现,由‘中国政治坐标系’问卷提出的50个具体问题决定的这样一个维度,即使在我们获得基于同样一套问题的科学设计的代表样本时,也很可能保持不变。”说白了,这个结果表明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是高度两分的,中国社会被严重撕裂成了“左派”和“右派”,他们在几乎所有主要的议题上都存在对立,就像是两道挨得很近的峭壁在相互对峙。

[table=98%]
论文中的图7,明确展示出中国意识形态单维度性的特征

  问题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这三个维度本来并不应该如此高度相关。支持三者皆保守或三者皆自由的理论仅仅是能够自洽的众多理论中的几种;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种自洽的理论,可以把三个维度不同的倾向联系在一起。当这三个维度相互“解绑”、社会的价值观出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按常理来说,人群之间也便会更宽容,更愿意在与对方就某方面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倾听其他方面的异见,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就更容易相互妥协。这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状况。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单维度的,对立双方因为缺乏足够的“中介”人群的润滑,对立性就可能越来越强,一个偶发事件(比如最近的加多宝营销事件)就可以成为导火索,引发双方的激烈对抗,连很多本来置身事外的人都不得不“躺着中枪”。

  我个人既非“三保守”派,又非“三自由”派,而是从演化论和工程哲学出发,主张一套我称之为“实证保守主义”的理论,反映到政治坐标系中,就是政治上偏保守、经济上中立、社会/文化维度偏自由。再具体说的话,我认为人类至今仍然通过技术这种“延伸的表型”在进行族群竞争,因此在目前这个民族国家体系的世界秩序中国家能力非常重要,总的来说主权要高于人权;对于中国这样的后来居上的工业大国来说,国家调控和自由市场同等重要——国家调控适用于那些发达国家已经充分发展、因此我们知道发展方向的产业,自由市场适用于那些我们自己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因此不知道发展方向的产业;而因为现代科学证据既表明了中医理论的荒谬,又揭示了同性恋的遗传因素,所以我支持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现在,我终于清楚地知道,在当下的中国,主张这样一套理论的人就是异类,注定要苟活在左右两面峭壁的夹逼之中,望着头顶的一线天兴叹。

  为什么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只有单维度?将来会不会更多样化?我不知道。虽然我个人从情感上愿意相信这只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的暂时表象,显示了文化和思想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但这种一厢情愿是没有意义的。既然连90后这批年轻人的思想都还那么单维度,又有什么充足理由可以相信00后、10后不会分化成同样的两面峭壁呢?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多考虑一些个人利益——比如,我认为中国适合我生活的地方,除了北京也便只有上海,因为只有在这两个大城市中,我才能多少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思想的生存空间。至于我的老家太原和我曾经工作过半年的重庆——呵呵。

  或许我要感谢GFW,正是它的封杀,木遥才公布了那些数据,海外学者才能用它们来给出第一个实证性的、可靠的中国人政治倾向分析,而我在绝望之后也终于可以顺其自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今后的人生规划。
中国社会的左右分裂难道不是政治现实吗?
这个太复杂,不能糊涂乱讲
难得糊涂。
很危险的社会态势
做了三次 高中时偏左很多(1.0以上)在国内上大学时偏左(微) 来美国以后偏右(微)都是0.1 0.2的样子
年轻的时候还是愤青啊
现在想想 这题目其实很多问题我都考虑到两个方面以上不想给出什么倾向性结论。。。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