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烽烟染扣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42:36


扣林山位于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南部猛峒地区的中越边境上,主峰海拔1705.2米,西接原11号界碑,绵延向北与1682.3 高地、1574.7高地连成一片,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形成重要的边界骑线点。整个山势崎岖险要,坡陡路窄,沟谷纵横,蒿草茂密。扣林山以西,是中国境内的上扣林地区,以东,即是越南河宣省的河江地区。占据扣林山,便能俯视麻栗坡一带纵深20余公里的中越边境。北可见中国境内的公路、村寨与主要交通口岸;东可进窥老山纵深地区;向西能连接罗家坪大山,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一体防线。发生于1981年5月的扣林山之战,正是因为越南军队占据此山,频繁向中国境内挑衅骚扰,中国军队不得不奋起反击,收复失地。

自宋朝初年交趾独立后,中越边界便大体形成,但很多地段经常存在小幅变动。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国取代中国成为越南的宗主国,双方开始正式确定边界。扣林山位于猛峒村境内,周围还有几个山村,生活的主要是苗民。这一片地区在小赌咒河以南,清中期时雍正皇帝因安南“累世恭顺”,便将这块地方赐给了安南。因此,中法勘界初期扣林山地区是划在越南境内的。

然而,此地的苗民相当强悍,不愿意当外国之人,不断要求回归中国,也不向安南地方纳税。法军于是前往进剿,苗民们便打开了游击战。弓箭竹签、毒蛇陷阱,不断袭扰,令法军提心吊胆,疲惫不堪,不得不又退出猛峒地区。无奈之下,法国提议用别的地方和猛峒地区交换。清政府因猛峒地区土地肥沃,而建外三猛(今越南莱州以北及封土一带)地处偏远难于管理,便同意两个地方进行交换。1895年,中法签订《续议界务专条附章》,由此猛峒和上扣林地区重回中国怀抱。

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后,越军吃了亏,想办法要找回面子。于是紧跟撤退的中国军队北上,并越境占据边界骑线点,还有更大企图,要“消灭对方100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来一次反“反击战”。于是,在广西方向侵占法卡山,在云南方向占据扣林山和罗家坪大山,控制了相当一段地方的边界骑线地区。越军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经常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打死打伤中国边民和军人,并派遣小股特工潜入中国境内进行袭扰破坏,气焰非常嚣张。

为了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维护边境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中国军队只能亮剑以待,发起拔点作战,这就是扣林山之战的历史背景。

侵占扣林山地区的是越北二军区313师14团的9营。313师是1979年中越战争后才组建的,辖步兵14团、122团、266团、191团和炮兵457团。1979之战后,313师就设防于云南麻栗坡当面的越南同文、河江地区,专行报复,骄横顽强,一直和中国军队较量了7、8年。313师的14团部署在猛峒上扣林地区当面,其9营占据扣林山后,在主峰及周围高地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坑道、地堡、堑壕、掩体,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配置各种轻重火器,形成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仅主峰1705.2高地和西面的7个小高地上,越军就构筑了各种工事500多个、防炮洞600多个,阵地内架设了通讯电缆,并屯积了大量武器弹药,企图长期固守。

1979对越作战时,东西两线打得热火朝天,而位于中越边境中部的越南河宣省,也就是后来的河江省,却只有少量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动作不大。河宣省与中国云南省接壤,这一带的中越边境都是高山密林,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大部队集结、转运十分困难,难怪当时战火较小。有意思的是,到了1980年代,中越两军却在这里大打出手,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战场一个连着一个,双方的精锐部队一批批轮番上阵,一连打了8、9年,一个抗战都出来了。

现在想想,当年双方都只是进行有限规模作战,并不想扩大战火。选中这么一片偏僻之地作为战场,吸引对方的精锐部队不断投入,可以说是互相牵制,保持军事接触,留有余地,双方的战略思想惊人一致。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1980年12月19日,昆明军区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拔除扣林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收复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14军42师担任。作战时间选定在广西方向部队打响收复法卡山作战之后,以牵制越军可能实施的反击行动。这一战也是云南方向部队继1979年之战后第二次规模较大的自卫还击作战。

14军42师是由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12兵团所属廖运周部110师改编而成的,在解放军序列里是一支年轻的部队。42师随14军南征,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两广、进军云南和西昌战役。后来又多年坚守大西南,曾参加过1959年的西藏平叛作战。1979对越作战时,42师位于全军中路向红河东岸发展进攻,先后攻占了拔坡、班老、那马、他辣、得南、坂高、班甘等地区,共歼敌1047人。这次收复扣林山作战,42师将主攻任务交给了126团。126团又是42师中最年轻的步兵团,但成长很快。1959年第一个进入西藏察隅,平叛作战打得英勇顽强。入藏3年作战308次,歼敌4107人,战绩赫赫。1979对越作战时,126团先后攻占班老、水头、半琴山、马店、满镁、铺榜等地区,表现不错,于战后荣立集体二等功。

对于收复扣林山作战,昆明军区指示14军加强攻击兵力,要求一击必中,按时完成作战任务。据此,昆明军区和14军先后给42师加强了力量,参战部队计有126团、125团1营及3营7、9连,共14个步兵连,炮兵群由42师炮兵团2个122榴弹炮营、2个107火箭炮连、1个85加农炮连和军炮兵团1个122榴弹炮连、边防15团炮兵营组成,还有师直1个喷火排、1个防化组、军工兵和气象各1个排,以及高炮65师、23分部等单位的部分人员车辆,共参战人员8000余人、车辆450余台、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100多门。昆明军区要求,攻下扣林山后由126团坚守一个月,然后交给边防部队接替守卫。

根据军区和军、师的指示及当面的地形、敌情,126团团长姚双龙缜密部署,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攻占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毗连的1682.3 高地,第一攻击梯队为1、2营和3营8连1、2排,3营主力为团预备队。其中以1营配属3营8连1、2排攻打主峰1705.2高地,1、2连从正面进攻,3、8连向守敌侧后穿插分割,断敌退路;2营攻打1682.3 高地,4、6连从正面进攻,5连向守敌侧后穿插分割,断敌退路;师混合炮兵群以火力支援一线步兵作战;125团3营7连、9连担任军工运输任务。攻击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得手后,再由3营继续攻占1574.7高地。

1981年5月1日,42师参战各部队从蒙自地区出发,向作战地区开进。为迷惑越军,边防部队还出动了6个巡逻分队、2个伏击组、5个二线机动连、3个一线连,以拉练、战术演习形式展开活动,掩护作战部队开进。5月5日,42师第一梯队到达猛峒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开设指挥所,封锁边境。

5月6日晚20时30分,126团第一攻击梯队利用夜暗掩护,分多路秘密向扣林山战区前沿开进。经连续8小时行军,各攻击分队分别集结到位,担负正面进攻的1、2、4、6连分别占领了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前沿的进攻出发阵地;担负穿插分割任务的3、8连进至1461及以东500米山梁,5连进至1682.3 高地西南600米山坡。随后,各攻击分队在越军阵地前隐蔽了2个多小时。越军观察所在当天的值班日记上写道:未发现情况,一切正常。

5月7日早晨,战区上空晨雾笼罩。42师师长王润成、副师长袁玉昌在上扣林附近的指挥所山头上密切观察着扣林山顶云雾变化的情况。当云雾刚散之际,师前指立即下达了炮击准备命令。6时30分,42师混合炮兵群突然以猛烈炮火覆盖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阵地,15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射击,各步兵分队迅速发起冲击。

126团1营主攻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守敌为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在1705.2高地及周围的15号、16号高地、1442高地、30号高地各有1个排,连部设在1705.2高地南侧约100米处。越军依托各高地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其中主峰1705.2高地上的工事更加坚固完善,有分段覆盖环形堑壕一道,有一处三个洞口的大掩蔽部、一条四个洞口的坑道及明暗火力点14个,并与交通壕相连接,非常不易攻打。

1连从主峰西侧发起冲击,在1979对越作战中,该连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1连在连长刘宪率领下利用炮击效果首先攻占了14号高地,接着插向15号高地及旁边的无名高地。此时守卫越军已从睡梦中惊醒,立即组织了密集火力进行拦截。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地幅狭窄,上山的小路不过是一条条流水沟,部队根本展不开。越军又早已标定了火力打击诸元,在阵地前沿形成了层层火网,还有此起彼伏的地雷不断爆炸。1连猛攻三次,都被打了下来,部队伤亡不小。混战中,1排长罗志祥带领3班猛打猛冲,插入15号高地右翼,堵住了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的守敌退路。此时3班已负伤3人,并与连主力失去联系。罗志祥带领全班集火向敌射击,钳制敌人火力,顽强配合连主力从正面攻击。在攻击受挫后,连长刘宪、指导员李立忠迅速调整了部署,组织重机枪高架和82无坐力炮肩射掩护,以爆破组用直列装药在雷区中打开了通道。炮排长穆晓云一口气投完了李立忠指导员特地为他集中的60多枚手榴弹,有效压制住了越军火力。2排长肖登贵带领全排发起勇猛攻击,火焰喷射器抵近向越军地堡和工事发射,爆破手冲上去用爆破筒爆破,一个一个地端掉越军火力点。2排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了越军3个阵地,摧毁7个火力点和1个掩蔽部,击毙越军26人,攻占了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随后1连继续向16号高地发展攻击。

2连在1营副教导员姜家聪和连长曹治富率领下从东侧向主峰发起冲击。2排5班首先沿19号高地西侧推进至20号高地西侧突出部占领有利地形,用火箭筒摧毁了16号高地东北侧越军一个火力点,并以猛烈的火力向1705.2高地射击,支援主攻的1排战斗,保障全连的右翼安全。副连长王光俊带领1排迅速抢占了20号高地,然后以猛烈火力压制1705.2高地之敌,掩护3班和工兵在20号高地东北侧越军雷场中开辟出了一条1-2米宽、20米长的进攻通道。1班、2班迅速冲过通道,兵分两路向1705.2高地前沿越军堑壕发起冲击。当冲击至堑壕前80-30米处时,先后遭到越军的火力压制,前进受阻。副连长王光俊被越军投来的钢珠手榴弹炸伤胸部、面部,他坚决不下火线,组织火力压制越军火力,又端起冲锋枪亲自带领1、2班继续冲击。冲到距堑壕约30多米处时,又遭越军暗火力点突然扫射,1排伤亡较大,1班仅剩4人,2班仅剩3人,前进再次受阻。王光俊副连长在毙敌2名后不幸再次中弹负重伤,战士们把他背下去时,他在昏迷中还在问:“主峰攻下来没有?”由于伤势过重,王光俊副连长最后光荣牺牲。

此时1排长张全义主动接替副连长指挥,带领1、2班剩下的人员以猛烈的火力压制越军,掩护3班从右侧再次发起冲击。连长曹治富命令2排6班从左侧加入战斗,形成两路包围守敌。在连火力掩护下,2排长成文勇和1班负了伤的新兵吴应刚首先从左侧冲进了1705.2高地前沿堑壕。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吴应刚沿草丛匍匐接近堑壕旁边的越军暗堡,先后四次爆破,终于将暗堡炸掉。然后他又连续爆破了越军5个火力点,压住了越军火力,有力支援了全连的战斗。副班长卓国模冲到距越军堑壕前10米时,左胸被手榴弹片击中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跃入堑壕,以冲锋枪火力封住了越军的一侧通道,掩护战友们突破敌前沿。炊事班长何开道多次冲上阵地抢救了5名伤员,在第六次冲上阵地时,发现附近有个复活了的越军火力点从背后扫射前进的连队。何开道在伤员李自洪的火力掩护下,毅然冲上去用爆破筒炸毁了这个火力点,歼敌2名,然后又把伤员背下阵地。在2连指战员们的英勇战斗下,6班和3班从左右两侧冲上来,占领了越军第一道堑壕。与此同时,3排长带领3排和高射机枪、82无坐力炮班,在39号高地以火力压制1705.2高地主峰东北侧越军的火力,摧毁敌火力点2个,有力支援了连主力作战。

曹治富连长指挥2连乘胜进攻,6班从左,3班从右,1、2班越过第一道堑壕,从正面分多路沿着60度的陡坡向主峰发起勇猛冲击。高地上的越军这时已被打乱了手脚,纷纷丢弃阵地钻入盖沟、暗堡、掩蔽部中。2连一鼓作气占领了1705.2高地主峰表面阵地,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11个,毙敌26人。从攻击发起算起,攻占主峰仅用了36分钟。

此时1连正沿着山梁继续攻击16号高地,主攻的2排遭到越军密集火力拦截,伤亡很大,排长肖登贵中弹牺牲。4班长邓得富虽头部负伤,仍主动接替排长指挥,重新组织火力掩护,带领全排继续向16号高地冲击。2连攻占主峰后,也兵分两路向16号、30号高地发展进攻。1排和2排4班密切协同,趁16号高地守敌被正面进攻的1连和8连打得焦头烂额时,迅速从侧后发起突击,一举攻占了16号高地,先后毙敌4人。与此同时,2排5班经主峰向南侧的30号高地攻击,进至该高地北侧前沿堑壕时击毙越军4人。
  
3连在副营长邓登成、连长熊万明、指导员李国图指挥下,向1705.2高地主峰侧后进行穿插分割。1排长谭显愉带领全排猛打猛冲,首先攻占1461高地,然后插到33号高地前沿,剪断了越军的通信电缆,打乱了越军的联络指挥,仅用18分钟又夺占了33号高地,扫除了前进障碍,掩护全连继续向敌纵深穿插。前方遇到越军雷区拦路,连长熊万明、指导员李国图赶到前面,观察分析了地形、敌情,当机立断率全连绕过雷区,攀上旁边的悬崖峭壁夺路前进。全连指战员互相帮扶,手攀石壁上锋利划手的藤条、树枝,脚踩湿漉漉的陡坡,有的地段还要身体贴地艰难爬行。终于翻过了悬崖后,又遭到越军机枪火力射击。副营长邓登成、连长熊万明判断是与越军的增援小分队遭遇,于是指挥火箭筒手连发两弹,打掉了越军的机枪,紧接着指挥连队迅速穿过越军火力封锁线,继续向敌后猛插。沿路是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荆棘杂草,前面的尖刀班立即用手扒,用脚踩,用头钻,甚至用身体滚,硬是打开了一条通道,使连队得以继续前进。3连官兵连续翻越多个山头,三次横穿过越军的火力封锁线,通过了5道纵向交通壕沟,冲破重重拦阻,终于提前25分钟插到1442高地前沿,切断了主峰方向越军的退路。

随后3连分别向1442高地和27号、28号、69号高地展开进攻。1442高地是主峰背后的重要支撑点,依托旁边的30号、69号高地形成纵深屏障。防守越军立即以交叉火力阻击3连,并出动小股兵力向3连进行反击。连长熊万明指挥1排从正面向1442高地发起猛攻,排长谭显愉在冲锋时头部负伤,鲜血直流,仍端着冲锋枪只身冲入敌阵,毙敌2名。他连着两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直到带着全排冲上山头后才昏倒在地。战士段有明第一个跃入越军堑壕,毙敌2名。在继续冲击时不幸胸部中弹,他挣扎着对战友们说:“要多杀越寇,向敌人讨还血债!”说完就光荣牺牲了。3班副班长熊显森端着冲锋枪打一阵跃进一段,第一个冲上高地顶部。一名越军突然出现在环形堑壕一侧,两人同时开火。越军被当场击毙,而熊显森的腹部也中了数发子弹,肠子流出了一大截。他强忍住剧烈的疼痛,用手将肠子塞进肚子,连包扎都顾不上,便抱枪滚到堑壕里,选择了一个有利位置,继续以火力支援全排战斗。与此同时,2排在排长曹云锋的带领下迂回到了越军阵地后侧,利用增援之敌的射击死角,采取小群多路的战法,坚决切断了1442高地之敌的退路,并打退了附近高地前来增援的越军。经过1、2排的协同作战,终于攻占了1442高地。3连继续进攻,又攻占了69号高地,站稳了脚跟。随后调整部署,巩固阵地,并先后打退了主峰方向越军的5次突围。

3连出色地完成了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的任务,有力配合了营主力从正面歼敌。在穿插进攻战斗中共毙敌27人,缴获冲锋枪3支、轻机枪1挺、40火箭筒1具,以及各种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

从另一路实施穿插的8连1、2排在连长邵维贵、指导员何正昌率领下,边冲边吸引越军的火力,掩护1连、3连向各自指定目标推进。在运动至16号高地半山腰时,遭遇越军3个火力点射击及炮火压制,伤亡很大。2排长熊晴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在冲击途中左大腿中弹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又被机枪击中膝盖及胸部,坚持向前爬行20多米直至光荣牺牲。连长邵维贵带队加快穿插速度,不顾越军火力拦阻直插主峰侧后。他亲自带领5班攻上了30号高地,歼敌1个班,随后又指挥4班配合1连攻击16号高地之敌。4班长吴良保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只身突破了16号高地上的两道环形堑壕,击毙越军5人,缴获冲锋枪2支、重机枪1挺,支援兄弟连队攻占了16号高地。2排猛攻猛打,连克5个山头,毙敌31人。1排也从另一侧向28号高地发展攻击。8连迅速跃进,先后攻下了30号、28号高地及附近几个高地,摧毁了越军在这一带的防线,完成了预定的穿插分割守敌任务。

2连攻占主峰表面阵地后,展开小分队开始搜剿残敌。60炮班在搜索至距主峰西侧约20米左右时,发现一残存越军火力点,迅速以火力封锁洞口,然后用爆破筒将越军火力点的3个射孔炸塌,歼敌3人,缴获冲锋枪2支、40火箭筒1具。不久,躲在主峰东南侧隐蔽部内的残敌,突然向8连已占领的30号高地猛烈扫射。曹治富连长立即命令2排长成文勇组织5班返回将其歼灭。5班很快采取火力封锁,两翼逼近,连续爆破的战术攻打敌掩蔽部。攻击中,5班副班长李泽龙摸上去将自制的简易爆破筒塞进越军工事射孔内,然而里边的越军迅速将导火索拔掉,爆破失败。李泽龙又拿起一根爆破筒,将导火索剪短至5厘米左右,再次塞进工事射孔内,将掩蔽部左侧的洞口炸塌,同时自己也身负重伤。越军从其余洞口继续向外射击,战士佘仁华继续冲上去,先后使用爆破筒进行了6次爆破,终于将这个大型掩蔽部炸塌。战士们后来进入掩蔽部内打扫战场时,发现了9名越军的尸体,其中包括9连连长阮孟光中尉和副连长黎庭寿少尉,还挖出冲锋枪、步枪和手枪各2支、40火箭筒1个、电台和电话机各1部,还有公文包1个,内装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的花名册。

在进攻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及附近高地的战斗中,2连共击毙越军中尉连长以下37人,缴获火炮2门及各种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战后,2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在主峰1705.2高地的东北侧,126团2营也向1682.3高地发起攻击。5连在连长金有新率领下,迅速插到高地守敌侧后,切断了越军的退路。4连和6连从南北两侧正面发起夹攻,打得干脆利落,仅用40分钟即攻克了1682.3高地,歼灭守敌313师14团9营11连大部。

126团各攻击分队占领各高地表面阵地后,即转入清剿战斗,分成若干战斗小组,配置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分片包干,先围后剿,打、炸、喷、搜相结合,像堵地老鼠一样将隐藏在地堡、盖沟、掩蔽部和树林、草丛、石缝中的越军逐个清除。

至下午15时,战斗胜利结束,各攻击分队随即转入全面防御。

在5月7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收复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及附近几个小高地,歼灭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1连大部,共毙敌170人,缴获各种火炮6门、各种枪支52支(挺)、电台2部、炮弹1300余发。攻击部队牺牲42人,负伤119人。

因主峰1705.2高地与1682.3 高地、1574.7高地之间距离较远,沿途分布着近百个大小高地及无名山头,加上山势陡峻,丛林密布,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7日当天的作战情况来看,仅靠几个连的军工是难以完成攻击部队后勤保障的,坚守在各高地上的分队立即遇到了吃饭、喝水的困难。很明显,第二阶段进攻存在着准备不足等诸多问题,必须推迟。8日凌晨,团指被迫下令将已准备向1574.7高地发起进攻的3营撤回,择机再战。

越军在扣林山主峰地区遭到惨败后,越军副总参谋长冯世才即于8日由河内飞赴河江亲自坐镇,督促313师夺回扣林山,要“洗刷耻辱,挽回声誉”。除将该师191团调往前线外,又从黄连山方向调过来1个榴弹炮团,还将在柬埔寨前线立过战功的特工824团也配属给了313师,准备乘中国军队立足未稳进行反击。

在随后的十多天里,扣林山地区连降暴雨,造成阵地上频频发生工事灌水、掩体塌方现象。守卫在阵地上的126团官兵常常只能吃上一顿饭,这顿饭还需要在山下做好后派人艰难背上山。要喝水也很困难,需要冒着踏响地雷的危险,从几里外的山沟里取水后用水袋背上阵地,往返得一个多小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担负军工保障的125团7连、9连付出了巨大努力。每送一箱弹药上阵地,每抬一名伤员、烈士下山,指战员们都要顶雨踏泥,肩杠臂抬,某些路段上山要跪着爬行,下山要用屁股往下蹭,一次任务完成后,往往军装已刮磨得破烂不堪,其艰难困苦难以用言语表达。扣林山拔点战斗的胜利,他们也功不可没。因为紧张的战场环境,加上雨灌阵地,昼热夜寒,睡眠不足,致使许多官兵吃不下,睡不着,体能下降,生病增多,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并有蔓延之势。团长姚双龙也不例外,连续腹泻一个多星期,日渐消廋,精神萎靡,仍坚持吊着药瓶在指挥。19日,王润成师长强令战士将他抬下阵地,由师副参谋长朱启临时接任代理团长。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组织准备,5月22日,代理团长朱启又指挥126团3营配属125团3营7、9连,在师混合炮兵群火力支援下,向1574.7高地及南侧诸无名高地发起进攻。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带领1排按时从南路插到1574.7高地侧后的78号高地,抢占要点,断敌退路。7连主力和9连从正面分多路向1574.7高地之敌发起进攻,不怕牺牲连续冲击,相继攻占了80号、81号、82号、83号高地。8连3排从北路迅猛突进,一举攻上了1574.7高地主峰,然后从上向下打。残余越军沿小路向南溃逃,正好被7连1排和团侦察排2个班截住,遭到痛击。7连1排灵活作战,敢于短兵相接,接连打退了突围的越军,以牺牲1人的代价毙敌42人。从8时05分战至12时20分,全部攻占了各高地,全歼越军313师14团9营10连,击毙敌连长以下91人,缴获各种武器40件、电台1部。攻击部队牺牲18人,负伤73人。战后,126团3营被昆明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

至此,扣林山各高地全部被中国军队攻占。

5月22日至24日,越军向中国军队在扣林山各阵地和纵深地区炮击2个多小时,先后发射大口径炮弹2000多发。23日下午16时许,在炮火掩护下,越军出动2个连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号高地发起冲击。坚守高地的是126团7连5班,在班长周京牧指挥下沉着应战,敢于近战歼敌,经过14小时战斗先后击退了越军班、排规模的兵力冲击11次,击毙越军24人,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2支,牢牢守住了阵地。

6月10日夜,越军从特工824团中挑选出5名尉官、10名上士、50名下士组成敢死队,又配属了313师14团7营,乘夜暗向扣林山最前沿阵地30号高地前运动。

越军的这支特工敢死队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其中一些人曾被越国防部树为“攻击能手”、“特工模范”。越军特工都身着苏式“斑马”条纹迷彩作战服,头戴美式圆边伪装帽,脸上涂着一条条斜纹的草绿色油彩,随身携带美制M16自动步枪,一副标准的美剧形象。越军特工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解除中国军队埋设雷区的绊线,逐渐接近了30号高地前沿。

6月11日凌晨1时20分,越军在摸进中触动了前沿地雷,战斗打响。

30号高地位于主峰1705.2高地南侧前沿300米处,与越南一线相连,是整个扣林山防御的前线哨所,守住了30号高地就等于守住了扣林山的大门,位置十分重要。

30号高地只有100多平方米大,由126团1营3连7班的9名战士守卫。地雷炸响后,7班战士们迅速向响声处和越军伤员呻吟处扔去数枚手榴弹,越军见偷袭计划暴露,暂时退了下去。

3时10分,越军特工又一次摸上来,被7班副班长韦国吕发现。韦国吕刚讯问口令,越军就开枪射击。韦国吕立即开火还击,2名越军中弹滚下山坡。

4时50分,越军向30号高地发起火力准备。313师师属炮兵以107火箭炮、160迫击炮及美制105榴弹炮进行了猛烈地火力急袭,仅10分钟时间,30号高地上就落弹200余发,7班9名战士平均每人头上就落了20多发炮弹。
5时整,越军停止炮击,出动1个排兵力分三路向30号高地扑来。在越军接近阵地前沿30-40米处时,7班战士们投出了一排手榴弹,引发了前沿雷区的连锁爆炸,冲在前边的越军纷纷被横飞的弹片打倒。7班以冲锋枪、轻机枪一齐开火,迅速将越军的冲锋压制。主峰附近的42师炮兵群也按事先标定的火力诸元对30号高地前沿予以炮火打击。仅仅5分钟时间,越军的第一次冲锋就被粉碎了。

几分钟后,越军又一次以猛烈炮火向30号高地轰击,掩护2个排兵力冲了上来。越军这次改变了打法,将部队分组展开,成半圆形向上攻击。前边的先锋队以炸药包引爆前沿雷场开辟出通路,紧接着敢死队边冲锋边投掷钢珠手雷,掩护后边的步兵向30号高地接近。这种战法立时就分散了高地上的守军火力,越军的钢珠手雷爆炸后迸射出数十枚钢珠,四下飞溅,7班多名官兵负伤。班长韦力仕的右臂、腿、腰、背都被钢珠炸伤,昏迷了过去。醒来后,立即指挥全班协调火力,分方向猛射逼近阵地的越军。韦力仕忍着剧痛,顽强地坚持战斗。右手端不起枪就用左手向越军不停投弹,连续多次负伤也顾不上包扎,终因流血过多倒下牺牲。战士李明刚连续击毙多名越军,后被一发160迫击炮炮弹击中壮烈牺牲,遗体仍保持着射击时的姿态。副班长韦国吕也被弹片击伤昏迷过去,爆炸溅起的泥土将他的半个身体盖住。醒来时,发现5名越军沿着弹坑向高地冲上来。韦国吕奋力拔出被泥土掩埋的56式冲锋枪,与冲过来的越军对射,5名越军全部被击毙,韦国吕也中弹牺牲。在异常险恶的情况下,7班战士们以有我无敌的气概顽强奋战,终于在后方炮兵群的火力支援下将越军的第二次冲锋打退。

5时55分,越军又出动1个加强连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扑了上来。此时7班的正、副班长都已牺牲,剩下的6人中有5人已经负伤,后方的援兵又没有赶到,情况非常危急。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此时显现,共青团员何运胜、祝云华自动接替了班长、副班长职务,继续指挥全班战斗。阵地上的所有战士毫无惧色,组织不乱,又一次投入战斗中。代理班长何运胜与冲上阵地的3名越军展开对射,将其全部击毙。越军连续将手雷投上高地,何运胜也被弹片击中,在打光了最后一个弹匣后,倒下牺牲。越军越冲越近,操着生硬的汉语喊着:“中军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阵地上幸存的官兵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何如坤都已负伤,但临危不乱,在代理副班长祝云华指挥下以机枪火力猛射正面敌军,其他战士们集中手榴弹向几个方向的越军狂甩。后方的42师炮兵群再次用集射炮火封锁30号高地前沿。经过艰苦战斗,越军的第三次冲锋又被打退。

苦战到上午10时50分,7班连续打退了越军的4次冲锋。越军终于打不动了,不再发起攻击,而是出动抢尸队向后方拖尸体。在30号高地前沿丢弃了大量带血的急救包、木夹板、衣帽、野战背囊、手雷、炸药包和各种枪支。

在当天上午的血战中,7班9名战士打退了几十倍于己的敌军冲锋,共毙敌58人,伤敌40余人,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战斗中,班长韦力仕、副班长韦国吕、战士李明刚、战士何运胜4人壮烈牺牲,战士何如坤、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5人光荣负伤。战后,韦力仕烈士使用过的枪机匣上染满血迹、枪托上留有十余处弹孔的56式冲锋枪被送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越军不甘心失败,不断以炮火轰击扣林山的中国军队阵地,先后发射18000多发炮弹,并组织从班到营级的反击和偷袭392次,都被中国守军粉碎。到后期,越军知道已无法夺回扣林山,除进行间歇炮袭外,不再实施兵力反击。313师191团因增援迟缓,后来被越南国防部撤销番号。

42师126团及配属部队攻强守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扣林山阵地上坚守了66天,直到防御态势基本稳定。7月10日,126团向云南省军区边防15团交接了扣林山地区的防务。13日,126团、42师炮兵团及其他配属部队全部撤离猛峒地区归建。

扣林山地区收复战斗,14军42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在66天的战斗中,基本歼灭了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0连、11连及特工824团一部,重创14团7、8营和313师191团3营,共歼敌802人,缴获各种火炮18门、各种枪支102支(挺、具)、子弹11万发、手榴弹、手雷和地雷500余枚、电台3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42师部队在战斗中牺牲104人,负伤369人。

战后,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发布命令,授予在扣林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功卓著的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以荣誉称号:

中央军委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营“扣林山战斗英雄营”荣誉称号
昆明军区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连2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2连1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7班“九勇士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5班“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8连2排长熊晴烈士“英雄排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智勇双全的副连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1排长谭显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7班长韦力仕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5班长周京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营机枪连班长韦建勇烈士“能文能武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8连4班长吴良保“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2连5班战士佘仁华“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1984年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收复老山地区作战时,昆明军区初步准备将作战任务交给在收复扣林山作战中有出色表现的14军42师,后来又因多种原因才调整给由14军40师执行。

收复扣林山的战斗已经过去了30多年,这一战牺牲了百余名年轻的中国军人,麻栗坡烈士陵园近千座墓碑中,有他们的身影。如今中越边境贸易繁盛,人潮涌动,车马如流。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后,更能带动整片地区的经贸发展与人文交流。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确是至理名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人早就有诗长叹这一千年的困境。然而,儒雅其外,铁血筋骨,只要有强国利益的存在,这就是国家的追求,是军人的追求。

中越陆地边界条约签订后,扣林山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国境线从主峰顶部和山脊通过,中越各得一边,再无争议。今日的扣林山,早已是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新修的公路已通向山脚,还有石阶通向山顶。1700多米高的主峰,爬石阶就让人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想像30多年前,突击队的官兵们沿着流水沟小路向上攀爬,还要顶着枪林弹雨,那该是如何的艰难了。


扣林山位于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南部猛峒地区的中越边境上,主峰海拔1705.2米,西接原11号界碑,绵延向北与1682.3 高地、1574.7高地连成一片,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形成重要的边界骑线点。整个山势崎岖险要,坡陡路窄,沟谷纵横,蒿草茂密。扣林山以西,是中国境内的上扣林地区,以东,即是越南河宣省的河江地区。占据扣林山,便能俯视麻栗坡一带纵深20余公里的中越边境。北可见中国境内的公路、村寨与主要交通口岸;东可进窥老山纵深地区;向西能连接罗家坪大山,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一体防线。发生于1981年5月的扣林山之战,正是因为越南军队占据此山,频繁向中国境内挑衅骚扰,中国军队不得不奋起反击,收复失地。

自宋朝初年交趾独立后,中越边界便大体形成,但很多地段经常存在小幅变动。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国取代中国成为越南的宗主国,双方开始正式确定边界。扣林山位于猛峒村境内,周围还有几个山村,生活的主要是苗民。这一片地区在小赌咒河以南,清中期时雍正皇帝因安南“累世恭顺”,便将这块地方赐给了安南。因此,中法勘界初期扣林山地区是划在越南境内的。

然而,此地的苗民相当强悍,不愿意当外国之人,不断要求回归中国,也不向安南地方纳税。法军于是前往进剿,苗民们便打开了游击战。弓箭竹签、毒蛇陷阱,不断袭扰,令法军提心吊胆,疲惫不堪,不得不又退出猛峒地区。无奈之下,法国提议用别的地方和猛峒地区交换。清政府因猛峒地区土地肥沃,而建外三猛(今越南莱州以北及封土一带)地处偏远难于管理,便同意两个地方进行交换。1895年,中法签订《续议界务专条附章》,由此猛峒和上扣林地区重回中国怀抱。

1979对越自卫还击战后,越军吃了亏,想办法要找回面子。于是紧跟撤退的中国军队北上,并越境占据边界骑线点,还有更大企图,要“消灭对方100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来一次反“反击战”。于是,在广西方向侵占法卡山,在云南方向占据扣林山和罗家坪大山,控制了相当一段地方的边界骑线地区。越军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经常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打死打伤中国边民和军人,并派遣小股特工潜入中国境内进行袭扰破坏,气焰非常嚣张。

为了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维护边境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中国军队只能亮剑以待,发起拔点作战,这就是扣林山之战的历史背景。

侵占扣林山地区的是越北二军区313师14团的9营。313师是1979年中越战争后才组建的,辖步兵14团、122团、266团、191团和炮兵457团。1979之战后,313师就设防于云南麻栗坡当面的越南同文、河江地区,专行报复,骄横顽强,一直和中国军队较量了7、8年。313师的14团部署在猛峒上扣林地区当面,其9营占据扣林山后,在主峰及周围高地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坑道、地堡、堑壕、掩体,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配置各种轻重火器,形成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仅主峰1705.2高地和西面的7个小高地上,越军就构筑了各种工事500多个、防炮洞600多个,阵地内架设了通讯电缆,并屯积了大量武器弹药,企图长期固守。

1979对越作战时,东西两线打得热火朝天,而位于中越边境中部的越南河宣省,也就是后来的河江省,却只有少量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动作不大。河宣省与中国云南省接壤,这一带的中越边境都是高山密林,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大部队集结、转运十分困难,难怪当时战火较小。有意思的是,到了1980年代,中越两军却在这里大打出手,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战场一个连着一个,双方的精锐部队一批批轮番上阵,一连打了8、9年,一个抗战都出来了。

现在想想,当年双方都只是进行有限规模作战,并不想扩大战火。选中这么一片偏僻之地作为战场,吸引对方的精锐部队不断投入,可以说是互相牵制,保持军事接触,留有余地,双方的战略思想惊人一致。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1980年12月19日,昆明军区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拔除扣林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收复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14军42师担任。作战时间选定在广西方向部队打响收复法卡山作战之后,以牵制越军可能实施的反击行动。这一战也是云南方向部队继1979年之战后第二次规模较大的自卫还击作战。

14军42师是由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12兵团所属廖运周部110师改编而成的,在解放军序列里是一支年轻的部队。42师随14军南征,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两广、进军云南和西昌战役。后来又多年坚守大西南,曾参加过1959年的西藏平叛作战。1979对越作战时,42师位于全军中路向红河东岸发展进攻,先后攻占了拔坡、班老、那马、他辣、得南、坂高、班甘等地区,共歼敌1047人。这次收复扣林山作战,42师将主攻任务交给了126团。126团又是42师中最年轻的步兵团,但成长很快。1959年第一个进入西藏察隅,平叛作战打得英勇顽强。入藏3年作战308次,歼敌4107人,战绩赫赫。1979对越作战时,126团先后攻占班老、水头、半琴山、马店、满镁、铺榜等地区,表现不错,于战后荣立集体二等功。

对于收复扣林山作战,昆明军区指示14军加强攻击兵力,要求一击必中,按时完成作战任务。据此,昆明军区和14军先后给42师加强了力量,参战部队计有126团、125团1营及3营7、9连,共14个步兵连,炮兵群由42师炮兵团2个122榴弹炮营、2个107火箭炮连、1个85加农炮连和军炮兵团1个122榴弹炮连、边防15团炮兵营组成,还有师直1个喷火排、1个防化组、军工兵和气象各1个排,以及高炮65师、23分部等单位的部分人员车辆,共参战人员8000余人、车辆450余台、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100多门。昆明军区要求,攻下扣林山后由126团坚守一个月,然后交给边防部队接替守卫。

根据军区和军、师的指示及当面的地形、敌情,126团团长姚双龙缜密部署,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攻占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毗连的1682.3 高地,第一攻击梯队为1、2营和3营8连1、2排,3营主力为团预备队。其中以1营配属3营8连1、2排攻打主峰1705.2高地,1、2连从正面进攻,3、8连向守敌侧后穿插分割,断敌退路;2营攻打1682.3 高地,4、6连从正面进攻,5连向守敌侧后穿插分割,断敌退路;师混合炮兵群以火力支援一线步兵作战;125团3营7连、9连担任军工运输任务。攻击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得手后,再由3营继续攻占1574.7高地。

1981年5月1日,42师参战各部队从蒙自地区出发,向作战地区开进。为迷惑越军,边防部队还出动了6个巡逻分队、2个伏击组、5个二线机动连、3个一线连,以拉练、战术演习形式展开活动,掩护作战部队开进。5月5日,42师第一梯队到达猛峒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开设指挥所,封锁边境。

5月6日晚20时30分,126团第一攻击梯队利用夜暗掩护,分多路秘密向扣林山战区前沿开进。经连续8小时行军,各攻击分队分别集结到位,担负正面进攻的1、2、4、6连分别占领了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前沿的进攻出发阵地;担负穿插分割任务的3、8连进至1461及以东500米山梁,5连进至1682.3 高地西南600米山坡。随后,各攻击分队在越军阵地前隐蔽了2个多小时。越军观察所在当天的值班日记上写道:未发现情况,一切正常。

5月7日早晨,战区上空晨雾笼罩。42师师长王润成、副师长袁玉昌在上扣林附近的指挥所山头上密切观察着扣林山顶云雾变化的情况。当云雾刚散之际,师前指立即下达了炮击准备命令。6时30分,42师混合炮兵群突然以猛烈炮火覆盖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阵地,15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射击,各步兵分队迅速发起冲击。

126团1营主攻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守敌为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在1705.2高地及周围的15号、16号高地、1442高地、30号高地各有1个排,连部设在1705.2高地南侧约100米处。越军依托各高地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其中主峰1705.2高地上的工事更加坚固完善,有分段覆盖环形堑壕一道,有一处三个洞口的大掩蔽部、一条四个洞口的坑道及明暗火力点14个,并与交通壕相连接,非常不易攻打。

1连从主峰西侧发起冲击,在1979对越作战中,该连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1连在连长刘宪率领下利用炮击效果首先攻占了14号高地,接着插向15号高地及旁边的无名高地。此时守卫越军已从睡梦中惊醒,立即组织了密集火力进行拦截。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地幅狭窄,上山的小路不过是一条条流水沟,部队根本展不开。越军又早已标定了火力打击诸元,在阵地前沿形成了层层火网,还有此起彼伏的地雷不断爆炸。1连猛攻三次,都被打了下来,部队伤亡不小。混战中,1排长罗志祥带领3班猛打猛冲,插入15号高地右翼,堵住了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的守敌退路。此时3班已负伤3人,并与连主力失去联系。罗志祥带领全班集火向敌射击,钳制敌人火力,顽强配合连主力从正面攻击。在攻击受挫后,连长刘宪、指导员李立忠迅速调整了部署,组织重机枪高架和82无坐力炮肩射掩护,以爆破组用直列装药在雷区中打开了通道。炮排长穆晓云一口气投完了李立忠指导员特地为他集中的60多枚手榴弹,有效压制住了越军火力。2排长肖登贵带领全排发起勇猛攻击,火焰喷射器抵近向越军地堡和工事发射,爆破手冲上去用爆破筒爆破,一个一个地端掉越军火力点。2排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了越军3个阵地,摧毁7个火力点和1个掩蔽部,击毙越军26人,攻占了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随后1连继续向16号高地发展攻击。

2连在1营副教导员姜家聪和连长曹治富率领下从东侧向主峰发起冲击。2排5班首先沿19号高地西侧推进至20号高地西侧突出部占领有利地形,用火箭筒摧毁了16号高地东北侧越军一个火力点,并以猛烈的火力向1705.2高地射击,支援主攻的1排战斗,保障全连的右翼安全。副连长王光俊带领1排迅速抢占了20号高地,然后以猛烈火力压制1705.2高地之敌,掩护3班和工兵在20号高地东北侧越军雷场中开辟出了一条1-2米宽、20米长的进攻通道。1班、2班迅速冲过通道,兵分两路向1705.2高地前沿越军堑壕发起冲击。当冲击至堑壕前80-30米处时,先后遭到越军的火力压制,前进受阻。副连长王光俊被越军投来的钢珠手榴弹炸伤胸部、面部,他坚决不下火线,组织火力压制越军火力,又端起冲锋枪亲自带领1、2班继续冲击。冲到距堑壕约30多米处时,又遭越军暗火力点突然扫射,1排伤亡较大,1班仅剩4人,2班仅剩3人,前进再次受阻。王光俊副连长在毙敌2名后不幸再次中弹负重伤,战士们把他背下去时,他在昏迷中还在问:“主峰攻下来没有?”由于伤势过重,王光俊副连长最后光荣牺牲。

此时1排长张全义主动接替副连长指挥,带领1、2班剩下的人员以猛烈的火力压制越军,掩护3班从右侧再次发起冲击。连长曹治富命令2排6班从左侧加入战斗,形成两路包围守敌。在连火力掩护下,2排长成文勇和1班负了伤的新兵吴应刚首先从左侧冲进了1705.2高地前沿堑壕。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吴应刚沿草丛匍匐接近堑壕旁边的越军暗堡,先后四次爆破,终于将暗堡炸掉。然后他又连续爆破了越军5个火力点,压住了越军火力,有力支援了全连的战斗。副班长卓国模冲到距越军堑壕前10米时,左胸被手榴弹片击中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跃入堑壕,以冲锋枪火力封住了越军的一侧通道,掩护战友们突破敌前沿。炊事班长何开道多次冲上阵地抢救了5名伤员,在第六次冲上阵地时,发现附近有个复活了的越军火力点从背后扫射前进的连队。何开道在伤员李自洪的火力掩护下,毅然冲上去用爆破筒炸毁了这个火力点,歼敌2名,然后又把伤员背下阵地。在2连指战员们的英勇战斗下,6班和3班从左右两侧冲上来,占领了越军第一道堑壕。与此同时,3排长带领3排和高射机枪、82无坐力炮班,在39号高地以火力压制1705.2高地主峰东北侧越军的火力,摧毁敌火力点2个,有力支援了连主力作战。

曹治富连长指挥2连乘胜进攻,6班从左,3班从右,1、2班越过第一道堑壕,从正面分多路沿着60度的陡坡向主峰发起勇猛冲击。高地上的越军这时已被打乱了手脚,纷纷丢弃阵地钻入盖沟、暗堡、掩蔽部中。2连一鼓作气占领了1705.2高地主峰表面阵地,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11个,毙敌26人。从攻击发起算起,攻占主峰仅用了36分钟。

此时1连正沿着山梁继续攻击16号高地,主攻的2排遭到越军密集火力拦截,伤亡很大,排长肖登贵中弹牺牲。4班长邓得富虽头部负伤,仍主动接替排长指挥,重新组织火力掩护,带领全排继续向16号高地冲击。2连攻占主峰后,也兵分两路向16号、30号高地发展进攻。1排和2排4班密切协同,趁16号高地守敌被正面进攻的1连和8连打得焦头烂额时,迅速从侧后发起突击,一举攻占了16号高地,先后毙敌4人。与此同时,2排5班经主峰向南侧的30号高地攻击,进至该高地北侧前沿堑壕时击毙越军4人。
  
3连在副营长邓登成、连长熊万明、指导员李国图指挥下,向1705.2高地主峰侧后进行穿插分割。1排长谭显愉带领全排猛打猛冲,首先攻占1461高地,然后插到33号高地前沿,剪断了越军的通信电缆,打乱了越军的联络指挥,仅用18分钟又夺占了33号高地,扫除了前进障碍,掩护全连继续向敌纵深穿插。前方遇到越军雷区拦路,连长熊万明、指导员李国图赶到前面,观察分析了地形、敌情,当机立断率全连绕过雷区,攀上旁边的悬崖峭壁夺路前进。全连指战员互相帮扶,手攀石壁上锋利划手的藤条、树枝,脚踩湿漉漉的陡坡,有的地段还要身体贴地艰难爬行。终于翻过了悬崖后,又遭到越军机枪火力射击。副营长邓登成、连长熊万明判断是与越军的增援小分队遭遇,于是指挥火箭筒手连发两弹,打掉了越军的机枪,紧接着指挥连队迅速穿过越军火力封锁线,继续向敌后猛插。沿路是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荆棘杂草,前面的尖刀班立即用手扒,用脚踩,用头钻,甚至用身体滚,硬是打开了一条通道,使连队得以继续前进。3连官兵连续翻越多个山头,三次横穿过越军的火力封锁线,通过了5道纵向交通壕沟,冲破重重拦阻,终于提前25分钟插到1442高地前沿,切断了主峰方向越军的退路。

随后3连分别向1442高地和27号、28号、69号高地展开进攻。1442高地是主峰背后的重要支撑点,依托旁边的30号、69号高地形成纵深屏障。防守越军立即以交叉火力阻击3连,并出动小股兵力向3连进行反击。连长熊万明指挥1排从正面向1442高地发起猛攻,排长谭显愉在冲锋时头部负伤,鲜血直流,仍端着冲锋枪只身冲入敌阵,毙敌2名。他连着两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直到带着全排冲上山头后才昏倒在地。战士段有明第一个跃入越军堑壕,毙敌2名。在继续冲击时不幸胸部中弹,他挣扎着对战友们说:“要多杀越寇,向敌人讨还血债!”说完就光荣牺牲了。3班副班长熊显森端着冲锋枪打一阵跃进一段,第一个冲上高地顶部。一名越军突然出现在环形堑壕一侧,两人同时开火。越军被当场击毙,而熊显森的腹部也中了数发子弹,肠子流出了一大截。他强忍住剧烈的疼痛,用手将肠子塞进肚子,连包扎都顾不上,便抱枪滚到堑壕里,选择了一个有利位置,继续以火力支援全排战斗。与此同时,2排在排长曹云锋的带领下迂回到了越军阵地后侧,利用增援之敌的射击死角,采取小群多路的战法,坚决切断了1442高地之敌的退路,并打退了附近高地前来增援的越军。经过1、2排的协同作战,终于攻占了1442高地。3连继续进攻,又攻占了69号高地,站稳了脚跟。随后调整部署,巩固阵地,并先后打退了主峰方向越军的5次突围。

3连出色地完成了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的任务,有力配合了营主力从正面歼敌。在穿插进攻战斗中共毙敌27人,缴获冲锋枪3支、轻机枪1挺、40火箭筒1具,以及各种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

从另一路实施穿插的8连1、2排在连长邵维贵、指导员何正昌率领下,边冲边吸引越军的火力,掩护1连、3连向各自指定目标推进。在运动至16号高地半山腰时,遭遇越军3个火力点射击及炮火压制,伤亡很大。2排长熊晴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在冲击途中左大腿中弹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又被机枪击中膝盖及胸部,坚持向前爬行20多米直至光荣牺牲。连长邵维贵带队加快穿插速度,不顾越军火力拦阻直插主峰侧后。他亲自带领5班攻上了30号高地,歼敌1个班,随后又指挥4班配合1连攻击16号高地之敌。4班长吴良保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只身突破了16号高地上的两道环形堑壕,击毙越军5人,缴获冲锋枪2支、重机枪1挺,支援兄弟连队攻占了16号高地。2排猛攻猛打,连克5个山头,毙敌31人。1排也从另一侧向28号高地发展攻击。8连迅速跃进,先后攻下了30号、28号高地及附近几个高地,摧毁了越军在这一带的防线,完成了预定的穿插分割守敌任务。

2连攻占主峰表面阵地后,展开小分队开始搜剿残敌。60炮班在搜索至距主峰西侧约20米左右时,发现一残存越军火力点,迅速以火力封锁洞口,然后用爆破筒将越军火力点的3个射孔炸塌,歼敌3人,缴获冲锋枪2支、40火箭筒1具。不久,躲在主峰东南侧隐蔽部内的残敌,突然向8连已占领的30号高地猛烈扫射。曹治富连长立即命令2排长成文勇组织5班返回将其歼灭。5班很快采取火力封锁,两翼逼近,连续爆破的战术攻打敌掩蔽部。攻击中,5班副班长李泽龙摸上去将自制的简易爆破筒塞进越军工事射孔内,然而里边的越军迅速将导火索拔掉,爆破失败。李泽龙又拿起一根爆破筒,将导火索剪短至5厘米左右,再次塞进工事射孔内,将掩蔽部左侧的洞口炸塌,同时自己也身负重伤。越军从其余洞口继续向外射击,战士佘仁华继续冲上去,先后使用爆破筒进行了6次爆破,终于将这个大型掩蔽部炸塌。战士们后来进入掩蔽部内打扫战场时,发现了9名越军的尸体,其中包括9连连长阮孟光中尉和副连长黎庭寿少尉,还挖出冲锋枪、步枪和手枪各2支、40火箭筒1个、电台和电话机各1部,还有公文包1个,内装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的花名册。

在进攻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及附近高地的战斗中,2连共击毙越军中尉连长以下37人,缴获火炮2门及各种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战后,2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在主峰1705.2高地的东北侧,126团2营也向1682.3高地发起攻击。5连在连长金有新率领下,迅速插到高地守敌侧后,切断了越军的退路。4连和6连从南北两侧正面发起夹攻,打得干脆利落,仅用40分钟即攻克了1682.3高地,歼灭守敌313师14团9营11连大部。

126团各攻击分队占领各高地表面阵地后,即转入清剿战斗,分成若干战斗小组,配置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分片包干,先围后剿,打、炸、喷、搜相结合,像堵地老鼠一样将隐藏在地堡、盖沟、掩蔽部和树林、草丛、石缝中的越军逐个清除。

至下午15时,战斗胜利结束,各攻击分队随即转入全面防御。

在5月7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收复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 高地及附近几个小高地,歼灭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1连大部,共毙敌170人,缴获各种火炮6门、各种枪支52支(挺)、电台2部、炮弹1300余发。攻击部队牺牲42人,负伤119人。

因主峰1705.2高地与1682.3 高地、1574.7高地之间距离较远,沿途分布着近百个大小高地及无名山头,加上山势陡峻,丛林密布,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7日当天的作战情况来看,仅靠几个连的军工是难以完成攻击部队后勤保障的,坚守在各高地上的分队立即遇到了吃饭、喝水的困难。很明显,第二阶段进攻存在着准备不足等诸多问题,必须推迟。8日凌晨,团指被迫下令将已准备向1574.7高地发起进攻的3营撤回,择机再战。

越军在扣林山主峰地区遭到惨败后,越军副总参谋长冯世才即于8日由河内飞赴河江亲自坐镇,督促313师夺回扣林山,要“洗刷耻辱,挽回声誉”。除将该师191团调往前线外,又从黄连山方向调过来1个榴弹炮团,还将在柬埔寨前线立过战功的特工824团也配属给了313师,准备乘中国军队立足未稳进行反击。

在随后的十多天里,扣林山地区连降暴雨,造成阵地上频频发生工事灌水、掩体塌方现象。守卫在阵地上的126团官兵常常只能吃上一顿饭,这顿饭还需要在山下做好后派人艰难背上山。要喝水也很困难,需要冒着踏响地雷的危险,从几里外的山沟里取水后用水袋背上阵地,往返得一个多小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担负军工保障的125团7连、9连付出了巨大努力。每送一箱弹药上阵地,每抬一名伤员、烈士下山,指战员们都要顶雨踏泥,肩杠臂抬,某些路段上山要跪着爬行,下山要用屁股往下蹭,一次任务完成后,往往军装已刮磨得破烂不堪,其艰难困苦难以用言语表达。扣林山拔点战斗的胜利,他们也功不可没。因为紧张的战场环境,加上雨灌阵地,昼热夜寒,睡眠不足,致使许多官兵吃不下,睡不着,体能下降,生病增多,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并有蔓延之势。团长姚双龙也不例外,连续腹泻一个多星期,日渐消廋,精神萎靡,仍坚持吊着药瓶在指挥。19日,王润成师长强令战士将他抬下阵地,由师副参谋长朱启临时接任代理团长。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组织准备,5月22日,代理团长朱启又指挥126团3营配属125团3营7、9连,在师混合炮兵群火力支援下,向1574.7高地及南侧诸无名高地发起进攻。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带领1排按时从南路插到1574.7高地侧后的78号高地,抢占要点,断敌退路。7连主力和9连从正面分多路向1574.7高地之敌发起进攻,不怕牺牲连续冲击,相继攻占了80号、81号、82号、83号高地。8连3排从北路迅猛突进,一举攻上了1574.7高地主峰,然后从上向下打。残余越军沿小路向南溃逃,正好被7连1排和团侦察排2个班截住,遭到痛击。7连1排灵活作战,敢于短兵相接,接连打退了突围的越军,以牺牲1人的代价毙敌42人。从8时05分战至12时20分,全部攻占了各高地,全歼越军313师14团9营10连,击毙敌连长以下91人,缴获各种武器40件、电台1部。攻击部队牺牲18人,负伤73人。战后,126团3营被昆明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

至此,扣林山各高地全部被中国军队攻占。

5月22日至24日,越军向中国军队在扣林山各阵地和纵深地区炮击2个多小时,先后发射大口径炮弹2000多发。23日下午16时许,在炮火掩护下,越军出动2个连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号高地发起冲击。坚守高地的是126团7连5班,在班长周京牧指挥下沉着应战,敢于近战歼敌,经过14小时战斗先后击退了越军班、排规模的兵力冲击11次,击毙越军24人,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2支,牢牢守住了阵地。

6月10日夜,越军从特工824团中挑选出5名尉官、10名上士、50名下士组成敢死队,又配属了313师14团7营,乘夜暗向扣林山最前沿阵地30号高地前运动。

越军的这支特工敢死队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其中一些人曾被越国防部树为“攻击能手”、“特工模范”。越军特工都身着苏式“斑马”条纹迷彩作战服,头戴美式圆边伪装帽,脸上涂着一条条斜纹的草绿色油彩,随身携带美制M16自动步枪,一副标准的美剧形象。越军特工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解除中国军队埋设雷区的绊线,逐渐接近了30号高地前沿。

6月11日凌晨1时20分,越军在摸进中触动了前沿地雷,战斗打响。

30号高地位于主峰1705.2高地南侧前沿300米处,与越南一线相连,是整个扣林山防御的前线哨所,守住了30号高地就等于守住了扣林山的大门,位置十分重要。

30号高地只有100多平方米大,由126团1营3连7班的9名战士守卫。地雷炸响后,7班战士们迅速向响声处和越军伤员呻吟处扔去数枚手榴弹,越军见偷袭计划暴露,暂时退了下去。

3时10分,越军特工又一次摸上来,被7班副班长韦国吕发现。韦国吕刚讯问口令,越军就开枪射击。韦国吕立即开火还击,2名越军中弹滚下山坡。

4时50分,越军向30号高地发起火力准备。313师师属炮兵以107火箭炮、160迫击炮及美制105榴弹炮进行了猛烈地火力急袭,仅10分钟时间,30号高地上就落弹200余发,7班9名战士平均每人头上就落了20多发炮弹。
5时整,越军停止炮击,出动1个排兵力分三路向30号高地扑来。在越军接近阵地前沿30-40米处时,7班战士们投出了一排手榴弹,引发了前沿雷区的连锁爆炸,冲在前边的越军纷纷被横飞的弹片打倒。7班以冲锋枪、轻机枪一齐开火,迅速将越军的冲锋压制。主峰附近的42师炮兵群也按事先标定的火力诸元对30号高地前沿予以炮火打击。仅仅5分钟时间,越军的第一次冲锋就被粉碎了。

几分钟后,越军又一次以猛烈炮火向30号高地轰击,掩护2个排兵力冲了上来。越军这次改变了打法,将部队分组展开,成半圆形向上攻击。前边的先锋队以炸药包引爆前沿雷场开辟出通路,紧接着敢死队边冲锋边投掷钢珠手雷,掩护后边的步兵向30号高地接近。这种战法立时就分散了高地上的守军火力,越军的钢珠手雷爆炸后迸射出数十枚钢珠,四下飞溅,7班多名官兵负伤。班长韦力仕的右臂、腿、腰、背都被钢珠炸伤,昏迷了过去。醒来后,立即指挥全班协调火力,分方向猛射逼近阵地的越军。韦力仕忍着剧痛,顽强地坚持战斗。右手端不起枪就用左手向越军不停投弹,连续多次负伤也顾不上包扎,终因流血过多倒下牺牲。战士李明刚连续击毙多名越军,后被一发160迫击炮炮弹击中壮烈牺牲,遗体仍保持着射击时的姿态。副班长韦国吕也被弹片击伤昏迷过去,爆炸溅起的泥土将他的半个身体盖住。醒来时,发现5名越军沿着弹坑向高地冲上来。韦国吕奋力拔出被泥土掩埋的56式冲锋枪,与冲过来的越军对射,5名越军全部被击毙,韦国吕也中弹牺牲。在异常险恶的情况下,7班战士们以有我无敌的气概顽强奋战,终于在后方炮兵群的火力支援下将越军的第二次冲锋打退。

5时55分,越军又出动1个加强连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扑了上来。此时7班的正、副班长都已牺牲,剩下的6人中有5人已经负伤,后方的援兵又没有赶到,情况非常危急。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此时显现,共青团员何运胜、祝云华自动接替了班长、副班长职务,继续指挥全班战斗。阵地上的所有战士毫无惧色,组织不乱,又一次投入战斗中。代理班长何运胜与冲上阵地的3名越军展开对射,将其全部击毙。越军连续将手雷投上高地,何运胜也被弹片击中,在打光了最后一个弹匣后,倒下牺牲。越军越冲越近,操着生硬的汉语喊着:“中军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阵地上幸存的官兵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何如坤都已负伤,但临危不乱,在代理副班长祝云华指挥下以机枪火力猛射正面敌军,其他战士们集中手榴弹向几个方向的越军狂甩。后方的42师炮兵群再次用集射炮火封锁30号高地前沿。经过艰苦战斗,越军的第三次冲锋又被打退。

苦战到上午10时50分,7班连续打退了越军的4次冲锋。越军终于打不动了,不再发起攻击,而是出动抢尸队向后方拖尸体。在30号高地前沿丢弃了大量带血的急救包、木夹板、衣帽、野战背囊、手雷、炸药包和各种枪支。

在当天上午的血战中,7班9名战士打退了几十倍于己的敌军冲锋,共毙敌58人,伤敌40余人,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战斗中,班长韦力仕、副班长韦国吕、战士李明刚、战士何运胜4人壮烈牺牲,战士何如坤、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5人光荣负伤。战后,韦力仕烈士使用过的枪机匣上染满血迹、枪托上留有十余处弹孔的56式冲锋枪被送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越军不甘心失败,不断以炮火轰击扣林山的中国军队阵地,先后发射18000多发炮弹,并组织从班到营级的反击和偷袭392次,都被中国守军粉碎。到后期,越军知道已无法夺回扣林山,除进行间歇炮袭外,不再实施兵力反击。313师191团因增援迟缓,后来被越南国防部撤销番号。

42师126团及配属部队攻强守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扣林山阵地上坚守了66天,直到防御态势基本稳定。7月10日,126团向云南省军区边防15团交接了扣林山地区的防务。13日,126团、42师炮兵团及其他配属部队全部撤离猛峒地区归建。

扣林山地区收复战斗,14军42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在66天的战斗中,基本歼灭了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0连、11连及特工824团一部,重创14团7、8营和313师191团3营,共歼敌802人,缴获各种火炮18门、各种枪支102支(挺、具)、子弹11万发、手榴弹、手雷和地雷500余枚、电台3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42师部队在战斗中牺牲104人,负伤369人。

战后,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发布命令,授予在扣林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功卓著的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以荣誉称号:

中央军委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营“扣林山战斗英雄营”荣誉称号
昆明军区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连2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2连1排“英雄排”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7班“九勇士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5班“英雄班”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8连2排长熊晴烈士“英雄排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智勇双全的副连长”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1排长谭显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3连7班长韦力仕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7连5班长周京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1营机枪连班长韦建勇烈士“能文能武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8连4班长吴良保“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陆军14军42师126团2连5班战士佘仁华“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1984年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收复老山地区作战时,昆明军区初步准备将作战任务交给在收复扣林山作战中有出色表现的14军42师,后来又因多种原因才调整给由14军40师执行。

收复扣林山的战斗已经过去了30多年,这一战牺牲了百余名年轻的中国军人,麻栗坡烈士陵园近千座墓碑中,有他们的身影。如今中越边境贸易繁盛,人潮涌动,车马如流。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后,更能带动整片地区的经贸发展与人文交流。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确是至理名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人早就有诗长叹这一千年的困境。然而,儒雅其外,铁血筋骨,只要有强国利益的存在,这就是国家的追求,是军人的追求。

中越陆地边界条约签订后,扣林山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国境线从主峰顶部和山脊通过,中越各得一边,再无争议。今日的扣林山,早已是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新修的公路已通向山脚,还有石阶通向山顶。1700多米高的主峰,爬石阶就让人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想像30多年前,突击队的官兵们沿着流水沟小路向上攀爬,还要顶着枪林弹雨,那该是如何的艰难了。
好长的一篇报道,抱歉,没有耐心看
救战友的炊事员又炸掉敌火力点,按美军的标准可以获颁荣誉勋章了吧?
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自动代理指挥。
我军的传统决不能丢!不怕牺牲,战胜一切困难!
看了最后那句话,我一下就明白了战争的艰辛。爬个900米的山都累的狗样,而这些战士还得背着全套装备,冒着枪林弹雨往上冲。
没有技术优势的战斗就是消耗战。
狂人杀手 发表于 2015-4-1 09:09
看了最后那句话,我一下就明白了战争的艰辛。爬个900米的山都累的狗样,而这些战士还得背着全套装备,冒着 ...
还有那些冒着炮火封锁往上送给养的军工,也不容易。
这些地方当初就不该由尾随我军的越军占领!
他们的牺牲值不值得呢?
我不知道,因为当年TG告诉我们这是值得的,而今天TG的所为似乎又表达着这么做不值得。
向英雄们致敬
7班幸存的战士是什么荣誉
为何不消灭尾随的越军?
感觉14军有点像毛熊的58集团军。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