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转载《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3:05:26
转载《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作者:齐红深  主题类号:G1/教育学
【 文献号 】1-135
【原文出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大连
【原刊期号】200006
【原刊页号】48~51
【分 类 号】G1
【分 类 名】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02
【 标 题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英文标题】A Report o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 of ChinaQI Hong-shenCom piling Of fice, Liaoning Education Annals Com piling Committee,Shenyang 110032, China
【 作 者 】齐红深
【作者简介】齐红深(1954-),男,辽宁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辽宁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32
【内容提要】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的目的是:对日本侵华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从事实到本质,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论证,并从教育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历史教训。研究的内容包括:日本侵华教育的方针政策;日本侵占区殖民教育的实施;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以及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主要采用史论并重,史论结合的方法。终端成果是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史》。
【英文摘要】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 of China aims at the following: having an overall examination and a deep-level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the history; making a justifiable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history by discovering truth among facts; making a serious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in terms of education so that a historical lesson is summarized. The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are policies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implementation of colonial education in Japanese-invaded regions,struggle of the people in Japanese-occupied regions agianst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method that history and discussion are equally emphasized and are closely combined i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The ultimate achievement of the research is a monograph entitled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Invasion of China.
【关 键 词】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research goal/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achievement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51(2000)06-0048-04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研究基础
日镜酃饕逶谥泄趁竦氐慕逃前樗婧透绞粲诰虑致浴⒄瓮持味模瞧湔銮致哉叩闹匾槌刹糠帧T谡剂斐跗冢紫仁瞧苹岛痛莼僭械闹谢褡褰逃逑担剂熘笤蚩冀⑽趁裢持畏竦慕逃低场U庵纸逃致杂刖抡剂臁⒚褡逖蛊取⒕寐佣嵯啾龋苹⒏纠薄⒏危蠊哺现亍U馐怯捎谄涓灸康脑谟阢鹬泄嗣竦拿褡逡馐逗凸夜勰睿嘌矣谌毡厩致哉叩乃趁窈臀渎佣嶂泄试葱ЯΦ睦投Γ⒁匀毡疚幕疚坏闹趁竦匚幕际怪泄涝恫荒芏懒ⅲ涝堵傥毡厩致哉叩闹趁竦亍?br>我们致力于日本侵华教育史的研究,目的在于:
1.对日本侵华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使现有的分散、局部的研究(包括区域上的不平衡、专题上的不全面、不深入、队伍上的力量分散)进入整体、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阶段。
2.从事实到本质有理有据、有事实有分析地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揭露日本侵略中国教育的罪行、实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掩盖侵略罪行,美化殖民教育的言论;振奋民族精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使中日友好建立在对历史正确反思的稳固基础之上。
3.从教育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历史教训。在当今中外教育文化激烈碰撞的形势下,为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教育文化政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历史鉴镜。
4.促进日本殖民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加强我国大陆与日本、韩国、朝鲜、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文化交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开展过程,大体上已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末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日本在侵华战争准备阶段和正在进行的当时,为了推行殖民地教育,研究工作非常活跃。表现为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范围宽,研究成果多,特别是毫不掩饰其教育侵略的目的、性质、方针、政策,并竭力宣传侵略的“功绩”,为教育决策进行咨询服务。代表成果有《满洲教育史略》(山田丰等著,1933年)、《满州教育史》(岛田道弥著,大连文教社,1935年)、《关东州教育史》(1937年)。这一时期,中国方面也在非沦陷区的刊物上发表了少量文章,主要是为了揭露奴化教育本质,提醒国人警惕。如邵进阶、罗振邦《参观南满中学校公学堂及第一、第二寻常小学校后之感想》(载《东北》1923年第4期)。日本投降后,中国方面为清算日本奴化教育的罪行,发表了一些研究资料,如《伪满奴化教育总检讨》(国民党中央统计局调查委员会,1945年)、《伪满统治下之教育》(《东北要览》)、《敌伪教育》(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第二次教育年鉴》,1947年)等。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止。是中国大陆和日本在这方面研究的低潮时期。日本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中国大陆也基本上没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北各级机构编印的文史资料发表了大量伪满教育经历者的“三亲”回忆资料。这些成果的资料价值非常宝贵,但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台湾的研究倒是取得了长足进展,最有价值的首推《台湾省志·教育志》(1950年)和汪知亭著《台湾教育史料新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
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以重印《满洲教育史》、伪满历次教育年鉴和编辑出版《满洲·满洲国教育资料集成》和成立“满洲国”教育史研究会为标志,中国以出版《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王野平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东北地方教育史》(齐红深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和《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卢鸿德、齐红深、陈丕忠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齐红深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为标志。东北地区日占时期的教育研究在中日双方几乎同时热起来,并且共同召开过4次学术研讨会。截止到本课题开展前,第三阶段研究的对象主要在东北地区,对于其他沦陷区教育的研究尚未开展起来。
中国大陆、台湾与日本方面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大陆的研究多是从宏观上着眼,从政治上定位,近年来开始向中观和微观上深入。研究成果突出了对日本侵华教育本质、政策和后果的揭露和批判。日本方面在第三阶段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一些局部的问题和个体的学校等微观上进行史实的叙述或考证,多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很少涉及教育目的、性质等政治性问题,更没有对日本殖民教育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问世。
在本课题研究之前,关于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一是对东北地区、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从资料搜集整理到研究成果都比较系统完整,研究力量也较强,但关内广大沦陷区的研究尚处于无人问津的阶段,资料散佚,无人搜集整理;二是即使研究工作比较先进的地区,也忽视了口头资料的搜集保存,对日本殖民当局制定政策的资料占有不多,资料不够完整系统;三是研究视野窄,缺乏新视角,在国际上说服力不强。没有人从日本侵华教育亲历者的感受的角度去研究日本侵华教育给中国人民心理上造成的危害,也没有人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上进行研究,更没有人对日本殖民教育与欧美教会学校的殖民教育进行比较。
与第一时期的成果直言不讳地宣扬教育为侵略和占领服务的目的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日本研究成果明显地回避了许多不该回避的问题。在资料运用上,中国大陆和日本都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运用对方占有的资料和亲历者的口头资料不够。台湾的研究成果既从社会对教育的规定性和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上进行研究,也把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分析其自身发展的利弊得失,一方面深刻地指出日占时期教育的罪恶目的和殖民地皇民化、同化教育性质,另一方面也从方法上、制度上分析其某些可取之处及对台湾近代教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以上近百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不论是积极意义上的,还是消极意义上的,都为深入研究日本侵华教育史提供了资料、理论和方法基础,也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正视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是本课题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要对有关日本侵华时期的教育和与日本侵华教育有关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范围是:
(一)日本侵华教育的方针政策
1.日本侵华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政治、军事、经济)、过程、依据、出发点。
2.各个时期、阶段日本对华教育政策的内容、变化及其原因,包括:清末对华教育文化渗透;对台湾的皇民化教育;在旅大租借地和“满铁附属地”由同化教育向奴化教育的转变;伪满洲国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的完善;关内各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教育体系的破坏和奴化教育的开端。
3.日本侵华教育政策推行的后果和对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危害。
(二)日本侵占区殖民教育的实施
1.对中国人的教育,包括:日本占领区对原有教育的破坏;殖民地教育的方针、政策、培养目标;殖民地教育的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殖民地的教育行政管理(含经费);殖民地的学校管理;殖民地教育的师资;殖民地教育的结构:对高山、满、朝、蒙、回、白俄罗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分裂教育与差别教育。
2.对日本人的教育,包括:方针、政策、培养目标;设置、管理;教材、教法。
(三)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
1.中国人自办的教育。
2.收回教育权的斗争。
3.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揭露、抵制、反抗。
(四)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
1.清末对日本教育的借鉴。
2.民国初期的排日教育、国耻教育。
3.抗战时期教育政策、教育重点的调整,包括: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教育。
4.抗战胜利后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清算。
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史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开放性原则。将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置于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注意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联系。
整体性原则。终端研究成果对日本侵华教育史进行整体性研究,各子课题既是支撑和构成总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总课题统领下相对独立的小整体。各子课题既注意与终端成果的衔接,又保持各子课题研究范围的完整性、整体性,防止从自己已经占有的部分资料出发进行局部的、片面的研究。
史论结合原则。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搜集、占有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实物)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并重,史论结合。《日本侵华教育史》从对史料的深入分析中得出结论,防止以偏概全,防止只有观点、分析而缺乏史料或只停留在对资料的堆砌而缺乏深入分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突破
(一)终端成果是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史》(待出版)。全书共计12章,60余万字。
主要内容是:日本侵华教育的背景(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状况,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状况);日本侵华教育的政策(清末对华教育文化渗透,对割让地台湾的教育政策,对租借地旅大的教育政策,对南满铁路沿线的教育政策,对侵占地伪满洲国的教育政策,对关内侵占区的教育政策);在华日本人教育(在华日本人学校的发展过程,在华日本人学校的设置,在华日本人的教育方针、宗旨,在华日本人学校的管理,在华日本人教育的地方化措施);日本占领下台湾地区的教育(对台湾原有教育的破坏,日本侵略台湾教育的过程、政策、方针没变,日本占领台湾的教育制度、行政管理,日本占领下台湾的各类教育);日本占领下旅大地区的教育(对旅大地区原有教育的破坏,侵占旅大地区教育的过程、政策、方针、演变,日本占领下旅大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日本占领下旅大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日本占领下满铁沿线的教育(满铁附属地教育的管理、法规,满铁附属地教育的方针、政策,满铁附属地的各类教育状况);日本占领下伪满洲国的教育(对东北地区原有教育的破坏,伪满教育方针、政策的演变,伪满教育制度、教育法规,伪满的各级各类教育,满、朝、蒙少数民族教育);日本占领下蒙疆地区的教育(蒙疆政权的教育方针、政策,蒙疆政权的教育制度、管理、法规,蒙疆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中国人在沦陷区自办的教育,收回教育权的斗争,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揭露和批判,爱国师生反抗日本侵华教育的斗争);中华民族教育对日本侵略的应对(清末对日本教育的借鉴,民国初期的排日教育、国耻教育,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教育,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的比较研究(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与日本国内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与朝鲜、东南亚殖民地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割占地、租借地、侵占地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与欧美殖民教育的比较)。
(二)阶段性成果
1.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册。本课题运行4年中,共召开4次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998年在日本宫崎公立大学;1999年在大连市桃源小学;2000年在日本东京学芸大学。每次会议中、日两国报纸、刊物都发表消息、综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累计参加会议的学者400多人次,其中中国学者200多人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学者200多人次,交流论文160余篇。每次会后均公开发行出版中、日文本的论文集。
2.《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齐红深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27万字。全书分研究报告、调查资料和资料索引3部分,收集了84位日本侵占时期奴化教育亲历者的实证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保存价值,已被日本学者多次引用,也是师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教材。
3.《日本侵华教育政策研究》,魏正书著,待出版。
4.《日本侵占下的台湾教育》,杨晓著,待出版。
5.《东北沦陷区的教育》,陈丕忠著,35万字,待出版。对日本侵占下的关东州、满铁附属地和伪满洲国的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6.《关内沦陷区的教育》,吴洪成主编,待出版。对汪伪政权等关内各沦陷区的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7.《华北沦陷区的教育》,宋恩荣主编,待出版。
8.《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余子侠主编,待出版,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教育的专著。
9.《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亲历记》,齐红深编著,待出版。对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亲历者的“三亲”资料进行了广泛征集和深入研究,填补了日本侵华教育口述方面的空白。图文并茂,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三)本课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1.从日本侵华殖民地区域上看,过去中国大陆学者只局限于对东北沦陷区教育的研究,这次扩展到了全国,包括台湾地区和伪华北政权、汪伪政权、蒙疆政权等沦陷区的教育状况。这些地区日本侵占时期的教育过去尚无人进行研究。
2.从日本侵华教育内容上看,本项研究是全方位的,既有对殖民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研究,也有对殖民教育实施状况和后果的研究;既有对日本帝国主义加害方的研究,也有对中华民族受害方应对措施的研究。同时,把教育侵略放在日本帝国主义军事扩张、政治奴役、经济掠夺的整体战略中进行研究,深刻揭露了殖民主义奴化教育的本质。
3.本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突破,采用了史论结合的一般史学著作方法,也采用了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搜集了200多位日本殖民教育亲历者提供的证言。对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与欧美教会学校、日本殖民地教育与日本本土教育、日本侵华各占领地教育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扩大了理论视野,增加了观察的深度。
4.在中日及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学术影响也包括政治影响。直接参加本课题组发起召开的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学者就多达400多人次,东史郎先生也写文章从日本侵华士兵的心理上分析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危害。日本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大量证据和深刻分析面前,开始认识到日本侵华教育的殖民性、奴化本质,对广大日本人民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威望,对日本右翼势力掩盖侵略罪行的行为是一次沉重而有力的打击。
5.《日本侵华教育史》不仅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述和研究日本侵占时期中国教育的学术著作。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虽有几部研究日占时期殖民教育的著作,但都是某一专题或某一地区的,像这样完整系统地研究日本侵占下整个国家的教育著作,也是唯一的一部,它在中外文化激烈碰撞的国际背景下、在日本否认侵略罪行的右翼势力活动猖獗的背景下问世,以全书资料翔实准确、观点鲜明正确、内容全面系统、体例完备得当的优势,将会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将产生深远的政治作用。
四、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得到了加强,但有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主要是对口头资料的搜集,涉及面广、人员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亲身经历过日本侵华教育的都已是70岁以上的老人了,记忆力衰退,有的还因为历史原因受过挫折。抓紧时间抢救口头资料,是搜集保留日本侵华教育证据的重大而紧迫任务。近几年,日本文部省和有的高校对日本殖民教育研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我们作为被害国,应当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形象,反对侵略战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治高度,从使我国关于殖民教育史研究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的高度上,加大对这方面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把搞好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亲历者调查作为一项紧迫任务,组织得力队伍,抓紧搞好。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教科规办[1997]01号)转载《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作者:齐红深  主题类号:G1/教育学
【 文献号 】1-135
【原文出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大连
【原刊期号】200006
【原刊页号】48~51
【分 类 号】G1
【分 类 名】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02
【 标 题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
【英文标题】A Report o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 of ChinaQI Hong-shenCom piling Of fice, Liaoning Education Annals Com piling Committee,Shenyang 110032, China
【 作 者 】齐红深
【作者简介】齐红深(1954-),男,辽宁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辽宁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32
【内容提要】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的目的是:对日本侵华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从事实到本质,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论证,并从教育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历史教训。研究的内容包括:日本侵华教育的方针政策;日本侵占区殖民教育的实施;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以及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主要采用史论并重,史论结合的方法。终端成果是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史》。
【英文摘要】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 of China aims at the following: having an overall examination and a deep-level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the history; making a justifiable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history by discovering truth among facts; making a serious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in terms of education so that a historical lesson is summarized. The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are policies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implementation of colonial education in Japanese-invaded regions,struggle of the people in Japanese-occupied regions agianst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method that history and discussion are equally emphasized and are closely combined i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The ultimate achievement of the research is a monograph entitled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Invasion of China.
【关 键 词】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报告/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ducational invasion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research goal/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achievement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51(2000)06-0048-04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研究基础
日镜酃饕逶谥泄趁竦氐慕逃前樗婧透绞粲诰虑致浴⒄瓮持味模瞧湔銮致哉叩闹匾槌刹糠帧T谡剂斐跗冢紫仁瞧苹岛痛莼僭械闹谢褡褰逃逑担剂熘笤蚩冀⑽趁裢持畏竦慕逃低场U庵纸逃致杂刖抡剂臁⒚褡逖蛊取⒕寐佣嵯啾龋苹⒏纠薄⒏危蠊哺现亍U馐怯捎谄涓灸康脑谟阢鹬泄嗣竦拿褡逡馐逗凸夜勰睿嘌矣谌毡厩致哉叩乃趁窈臀渎佣嶂泄试葱ЯΦ睦投Γ⒁匀毡疚幕疚坏闹趁竦匚幕际怪泄涝恫荒芏懒ⅲ涝堵傥毡厩致哉叩闹趁竦亍?br>我们致力于日本侵华教育史的研究,目的在于:
1.对日本侵华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使现有的分散、局部的研究(包括区域上的不平衡、专题上的不全面、不深入、队伍上的力量分散)进入整体、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阶段。
2.从事实到本质有理有据、有事实有分析地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揭露日本侵略中国教育的罪行、实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掩盖侵略罪行,美化殖民教育的言论;振奋民族精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使中日友好建立在对历史正确反思的稳固基础之上。
3.从教育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历史教训。在当今中外教育文化激烈碰撞的形势下,为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教育文化政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历史鉴镜。
4.促进日本殖民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加强我国大陆与日本、韩国、朝鲜、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文化交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开展过程,大体上已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末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日本在侵华战争准备阶段和正在进行的当时,为了推行殖民地教育,研究工作非常活跃。表现为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范围宽,研究成果多,特别是毫不掩饰其教育侵略的目的、性质、方针、政策,并竭力宣传侵略的“功绩”,为教育决策进行咨询服务。代表成果有《满洲教育史略》(山田丰等著,1933年)、《满州教育史》(岛田道弥著,大连文教社,1935年)、《关东州教育史》(1937年)。这一时期,中国方面也在非沦陷区的刊物上发表了少量文章,主要是为了揭露奴化教育本质,提醒国人警惕。如邵进阶、罗振邦《参观南满中学校公学堂及第一、第二寻常小学校后之感想》(载《东北》1923年第4期)。日本投降后,中国方面为清算日本奴化教育的罪行,发表了一些研究资料,如《伪满奴化教育总检讨》(国民党中央统计局调查委员会,1945年)、《伪满统治下之教育》(《东北要览》)、《敌伪教育》(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第二次教育年鉴》,1947年)等。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止。是中国大陆和日本在这方面研究的低潮时期。日本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中国大陆也基本上没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北各级机构编印的文史资料发表了大量伪满教育经历者的“三亲”回忆资料。这些成果的资料价值非常宝贵,但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台湾的研究倒是取得了长足进展,最有价值的首推《台湾省志·教育志》(1950年)和汪知亭著《台湾教育史料新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
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以重印《满洲教育史》、伪满历次教育年鉴和编辑出版《满洲·满洲国教育资料集成》和成立“满洲国”教育史研究会为标志,中国以出版《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王野平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东北地方教育史》(齐红深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和《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卢鸿德、齐红深、陈丕忠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齐红深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为标志。东北地区日占时期的教育研究在中日双方几乎同时热起来,并且共同召开过4次学术研讨会。截止到本课题开展前,第三阶段研究的对象主要在东北地区,对于其他沦陷区教育的研究尚未开展起来。
中国大陆、台湾与日本方面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大陆的研究多是从宏观上着眼,从政治上定位,近年来开始向中观和微观上深入。研究成果突出了对日本侵华教育本质、政策和后果的揭露和批判。日本方面在第三阶段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一些局部的问题和个体的学校等微观上进行史实的叙述或考证,多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很少涉及教育目的、性质等政治性问题,更没有对日本殖民教育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问世。
在本课题研究之前,关于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一是对东北地区、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从资料搜集整理到研究成果都比较系统完整,研究力量也较强,但关内广大沦陷区的研究尚处于无人问津的阶段,资料散佚,无人搜集整理;二是即使研究工作比较先进的地区,也忽视了口头资料的搜集保存,对日本殖民当局制定政策的资料占有不多,资料不够完整系统;三是研究视野窄,缺乏新视角,在国际上说服力不强。没有人从日本侵华教育亲历者的感受的角度去研究日本侵华教育给中国人民心理上造成的危害,也没有人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上进行研究,更没有人对日本殖民教育与欧美教会学校的殖民教育进行比较。
与第一时期的成果直言不讳地宣扬教育为侵略和占领服务的目的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日本研究成果明显地回避了许多不该回避的问题。在资料运用上,中国大陆和日本都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运用对方占有的资料和亲历者的口头资料不够。台湾的研究成果既从社会对教育的规定性和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上进行研究,也把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分析其自身发展的利弊得失,一方面深刻地指出日占时期教育的罪恶目的和殖民地皇民化、同化教育性质,另一方面也从方法上、制度上分析其某些可取之处及对台湾近代教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以上近百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不论是积极意义上的,还是消极意义上的,都为深入研究日本侵华教育史提供了资料、理论和方法基础,也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正视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是本课题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要对有关日本侵华时期的教育和与日本侵华教育有关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范围是:
(一)日本侵华教育的方针政策
1.日本侵华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政治、军事、经济)、过程、依据、出发点。
2.各个时期、阶段日本对华教育政策的内容、变化及其原因,包括:清末对华教育文化渗透;对台湾的皇民化教育;在旅大租借地和“满铁附属地”由同化教育向奴化教育的转变;伪满洲国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的完善;关内各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教育体系的破坏和奴化教育的开端。
3.日本侵华教育政策推行的后果和对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危害。
(二)日本侵占区殖民教育的实施
1.对中国人的教育,包括:日本占领区对原有教育的破坏;殖民地教育的方针、政策、培养目标;殖民地教育的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殖民地的教育行政管理(含经费);殖民地的学校管理;殖民地教育的师资;殖民地教育的结构:对高山、满、朝、蒙、回、白俄罗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分裂教育与差别教育。
2.对日本人的教育,包括:方针、政策、培养目标;设置、管理;教材、教法。
(三)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
1.中国人自办的教育。
2.收回教育权的斗争。
3.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揭露、抵制、反抗。
(四)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
1.清末对日本教育的借鉴。
2.民国初期的排日教育、国耻教育。
3.抗战时期教育政策、教育重点的调整,包括: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教育。
4.抗战胜利后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清算。
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史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开放性原则。将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置于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注意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联系。
整体性原则。终端研究成果对日本侵华教育史进行整体性研究,各子课题既是支撑和构成总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总课题统领下相对独立的小整体。各子课题既注意与终端成果的衔接,又保持各子课题研究范围的完整性、整体性,防止从自己已经占有的部分资料出发进行局部的、片面的研究。
史论结合原则。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搜集、占有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实物)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并重,史论结合。《日本侵华教育史》从对史料的深入分析中得出结论,防止以偏概全,防止只有观点、分析而缺乏史料或只停留在对资料的堆砌而缺乏深入分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突破
(一)终端成果是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史》(待出版)。全书共计12章,60余万字。
主要内容是:日本侵华教育的背景(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状况,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状况);日本侵华教育的政策(清末对华教育文化渗透,对割让地台湾的教育政策,对租借地旅大的教育政策,对南满铁路沿线的教育政策,对侵占地伪满洲国的教育政策,对关内侵占区的教育政策);在华日本人教育(在华日本人学校的发展过程,在华日本人学校的设置,在华日本人的教育方针、宗旨,在华日本人学校的管理,在华日本人教育的地方化措施);日本占领下台湾地区的教育(对台湾原有教育的破坏,日本侵略台湾教育的过程、政策、方针没变,日本占领台湾的教育制度、行政管理,日本占领下台湾的各类教育);日本占领下旅大地区的教育(对旅大地区原有教育的破坏,侵占旅大地区教育的过程、政策、方针、演变,日本占领下旅大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日本占领下旅大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日本占领下满铁沿线的教育(满铁附属地教育的管理、法规,满铁附属地教育的方针、政策,满铁附属地的各类教育状况);日本占领下伪满洲国的教育(对东北地区原有教育的破坏,伪满教育方针、政策的演变,伪满教育制度、教育法规,伪满的各级各类教育,满、朝、蒙少数民族教育);日本占领下蒙疆地区的教育(蒙疆政权的教育方针、政策,蒙疆政权的教育制度、管理、法规,蒙疆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中国人在沦陷区自办的教育,收回教育权的斗争,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揭露和批判,爱国师生反抗日本侵华教育的斗争);中华民族教育对日本侵略的应对(清末对日本教育的借鉴,民国初期的排日教育、国耻教育,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教育,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的比较研究(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与日本国内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与朝鲜、东南亚殖民地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割占地、租借地、侵占地教育的比较,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与欧美殖民教育的比较)。
(二)阶段性成果
1.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册。本课题运行4年中,共召开4次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998年在日本宫崎公立大学;1999年在大连市桃源小学;2000年在日本东京学芸大学。每次会议中、日两国报纸、刊物都发表消息、综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累计参加会议的学者400多人次,其中中国学者200多人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学者200多人次,交流论文160余篇。每次会后均公开发行出版中、日文本的论文集。
2.《东北沦陷时期教育研究》,齐红深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27万字。全书分研究报告、调查资料和资料索引3部分,收集了84位日本侵占时期奴化教育亲历者的实证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保存价值,已被日本学者多次引用,也是师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教材。
3.《日本侵华教育政策研究》,魏正书著,待出版。
4.《日本侵占下的台湾教育》,杨晓著,待出版。
5.《东北沦陷区的教育》,陈丕忠著,35万字,待出版。对日本侵占下的关东州、满铁附属地和伪满洲国的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6.《关内沦陷区的教育》,吴洪成主编,待出版。对汪伪政权等关内各沦陷区的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7.《华北沦陷区的教育》,宋恩荣主编,待出版。
8.《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余子侠主编,待出版,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教育的专著。
9.《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亲历记》,齐红深编著,待出版。对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亲历者的“三亲”资料进行了广泛征集和深入研究,填补了日本侵华教育口述方面的空白。图文并茂,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三)本课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1.从日本侵华殖民地区域上看,过去中国大陆学者只局限于对东北沦陷区教育的研究,这次扩展到了全国,包括台湾地区和伪华北政权、汪伪政权、蒙疆政权等沦陷区的教育状况。这些地区日本侵占时期的教育过去尚无人进行研究。
2.从日本侵华教育内容上看,本项研究是全方位的,既有对殖民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研究,也有对殖民教育实施状况和后果的研究;既有对日本帝国主义加害方的研究,也有对中华民族受害方应对措施的研究。同时,把教育侵略放在日本帝国主义军事扩张、政治奴役、经济掠夺的整体战略中进行研究,深刻揭露了殖民主义奴化教育的本质。
3.本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突破,采用了史论结合的一般史学著作方法,也采用了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搜集了200多位日本殖民教育亲历者提供的证言。对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与欧美教会学校、日本殖民地教育与日本本土教育、日本侵华各占领地教育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扩大了理论视野,增加了观察的深度。
4.在中日及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学术影响也包括政治影响。直接参加本课题组发起召开的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学者就多达400多人次,东史郎先生也写文章从日本侵华士兵的心理上分析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危害。日本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大量证据和深刻分析面前,开始认识到日本侵华教育的殖民性、奴化本质,对广大日本人民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威望,对日本右翼势力掩盖侵略罪行的行为是一次沉重而有力的打击。
5.《日本侵华教育史》不仅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述和研究日本侵占时期中国教育的学术著作。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虽有几部研究日占时期殖民教育的著作,但都是某一专题或某一地区的,像这样完整系统地研究日本侵占下整个国家的教育著作,也是唯一的一部,它在中外文化激烈碰撞的国际背景下、在日本否认侵略罪行的右翼势力活动猖獗的背景下问世,以全书资料翔实准确、观点鲜明正确、内容全面系统、体例完备得当的优势,将会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将产生深远的政治作用。
四、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得到了加强,但有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主要是对口头资料的搜集,涉及面广、人员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亲身经历过日本侵华教育的都已是70岁以上的老人了,记忆力衰退,有的还因为历史原因受过挫折。抓紧时间抢救口头资料,是搜集保留日本侵华教育证据的重大而紧迫任务。近几年,日本文部省和有的高校对日本殖民教育研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我们作为被害国,应当从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形象,反对侵略战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治高度,从使我国关于殖民教育史研究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的高度上,加大对这方面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把搞好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亲历者调查作为一项紧迫任务,组织得力队伍,抓紧搞好。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教科规办[1997]01号)
论文写成这样,有滥竽充数之嫌[em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