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赵民族融合与民族矛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54:31
谈后赵民族融合与民族矛盾
泪痕春雨
  
  统计后赵时期汉人、胡人的人口数,那真是茫茫人海,工程之浩大让泪痕望洋兴叹了。无奈之下,泪痕只好在一个小范围内统计一下汉人、胡人的人口数。
  
  泪痕这些天一直在统计:石虎统治时期,后赵第一家庭(通俗点说也就是石虎他们家)有几个胡人、几个汉人?对于这种问题,肯定会引起学者们失笑,因为在他们的统计方法中,这个问题绝对不是问题。因为石虎是胡人,他们家的人自然都是胡人了。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者们在统计胡人、汉人的人口数时,怎么能如此粗糙呢?看来泪痕只有勉为其难,为大家细致统计一下石虎家有几个胡人,几个汉人了!
  
  从确切的历史资料去看,石虎家可以确定的胡人男子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石虎本人。其它男子是不是胡人,因为史料有限,我们只能全部存疑了。石虎家可以确定的汉人男子有两个,那就是石虎的养子、养孙,也就是冉闵父子。其它男子是不是汉人,因为史料有限,我们现在也只能全部存疑。
  
  泪痕为什么不能确定石虎的亲生儿子们是胡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这些孩子的母亲是不是胡人。如果他们的母亲不是胡人,那他们充其量也就是所谓的混血人。至于石虎的孙子们,就更用不着说了。因为奶奶不是纯种的胡人,母亲再不是纯种的胡人,他们还能叫胡人吗?
  
  也许有人会说,石世的母亲(石虎的老婆)是刘曜的小女儿,所以石世应该是胡人。但这种说法,显然也经不起推敲,因为刘曜是胡人,他的女儿就一定是胡人?显然不是的,因为他女儿的母亲如果不是胡人,那他女儿充其量也还是一个混血人。而刘曜汉化程度那样高(善属文,工草隶)。他娶几个汉人老婆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
  
  史书上说,石虎的几个儿子中,石宣的胡人特征最为明显(宣于兄弟中最胡状)。所以有人拿胡人的长相恶搞(什么眼窝深陷,可以撒进一泡尿),石宣听到后就杀了这个人。而石宣的胡人特征明显,也绝不是因为石宣胡人血统纯正,只是因为长得像他父亲罢了,因为石宣的母亲杜氏是汉人。石虎其余几个儿子,胡人特征竟然不如一个混血的石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应该只有一个,那就这几个儿子的母亲都是汉人(或是混血人);否则石虎是纯种胡人,老婆也是纯种胡人,儿子们的胡人特征却连个混血人(石宣)都比不了,石虎能不生气吗?(普通老百姓遇到这种事,也会恨得哇哇大叫)。石虎一生气,后果自然会很严重。但我们在史书上,好像没见过石虎因此生气。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公布统计数字了。后赵皇帝石虎家里面,胡人占最少数(可以确切知道的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石虎),汉人占少数(可以确切知道的也许有五个,冉闵父子、崔氏、郑氏、杜氏),混血人占大多数(十几个儿女,几十个孙子、孙女),民族不详的人也有很多(众多大小老婆、众多儿媳)。
  
  对于这种事实,胡人的民族主义者肯定会痛心疾首的高呼了:“悲哀啊,悲哀!我们民族难道就将这样无声无形的消失于历史舞台上吗?”你还真别说,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年青一辈中恐怕已找不到纯正的胡人了。
  
  上面的文字纯属恶搞,但内容却是严肃的。接下来文字就不再继续恶搞了。
  
  在帝国第一胡人家庭内,就已是这种情形了,那普通胡人家庭就更不用多说了。因为皇族最有资格叫嚣“血统高贵”,“血统纯正”了。因为人们强调血统高贵、血统纯正,无非想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理由,阻止外族人通过婚姻关系渗透到他们民族内部,从而分享他们的政治、经济资源。既然皇族都不懂得讲究什么血统,普通胡人就更不可能讲究了,也更没有资格讲究了。
  
  所谓的贵族们讲究血统问题,则是想通过这自欺欺人的理由,阻止比自己政治、经济地位低的人通过婚姻关系进入他们家族内部,从而分享他们的政治、经济资源。从这层意义上,贵族们最在乎好像只是门第,而绝不是什么民族。
  
  皇族高高在上,他绝不会出于高攀汉人的原因娶妻、嫁女。但普通胡人,却显然会因为这种原因和汉人家庭婚姻往来。在这种背景下,普通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婚姻往来,自然比皇族更普遍、更实在,因为他们与汉人结成婚姻之时,更多了一层现实的功利原因。
  
  当时的许多胡人家庭,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可能远低于许多汉人家庭。如果政治、经济地位高于他们的汉人家庭愿意与他们结成婚姻关系,相信他们绝不会拒绝的。因为当时好像没有听过北方民族之间深沟壁垒不与异族联姻。
  
  政治、经济地位相当的胡人、汉家庭,在民族混居已非常普遍的社会中,因为政治、经济地位相近而产生朴素的阶级感情,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许多胡人、汉人虽属于不同的民族,但如果他们都处于最底层的社会,在不满政府、豪门贵族的欺压时应该会有更多的共同利害关系,于是自然而然会形成朴素的阶级感情。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大家混居在一起,你家有女、我家有儿,因为经常来往、互助而建立婚姻关系,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既然上层社会的胡人,都不懂得讲究什么血统纯正,最底层穷得叮铛响的胡人就更不可能去玩这种高雅玩意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可以发现,只要我们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看历史(把历史上具体的人,都抽象成某几个简单的符号),恐怕每一个胡人家庭内部,都也与石虎家庭内部大同小异。换而言之,当时社会中,占最多数的人不是胡人,也不是汉人,而是混血人。这也就是在北方地区,统治者大多是胡人,但在北方统一南方前,整个北方地区已变得没有什么明显的民族界限了,而变得越来越象汉人的世界了。
  
  写到这里,当我再说当时民族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大趋势时,应该不会有人再激烈反对了吧!写到这里,当我再说当时民族矛盾绝不是社会主要矛盾时,应该不会有人再激烈反对了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石虎的儿子们歧视汉人,石瞻、石闵能干嘛?(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如果石虎的儿子们歧视汉人,他们那些大妈小妈们能干嘛?(他们中有许多是汉人)。更主要的是,他们有什么资格歧视汉人呢?(他们身体里也流淌着汉人的血液)。如果他们以此歧视汉人,那当他们面对血统比自己纯正的胡人时,岂非马上就会自卑起来?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普通的胡人歧视汉人,那些比他军事、政治、经济地位高的汉人能干嘛?一个普通的胡人守着这种观念,那不是没事自讨苦吃吗?至于最底层的胡人,如果在汉人家庭内当奴仆,他更拿什么敢去歧视汉人呢?他这种思想一经流露,恐怕马上就有苦头吃了,因为主人看到这种牛逼哄哄的奴仆,自然会想办法让他明白自己的地位。
  
  还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最底层的胡人,与一些政治、经济地位相同的汉人,他们之间自然容易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即使语言不是很通),当他们与一些政治、经济处于上层的贵族(不论他是胡人还是汉人)发生矛盾时,大家朴素的阶级感情(出于维护大家共同利益的需要)自然会产生,此时相信不会有几个人能想起所谓的民族利益来。
  
  当把一个人当成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分析之后,我们再看看石闵颁布“灭胡令”时的情景。一个普通胡人娶了一个汉人老婆,生了一群儿子。这在当时应该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当他听到自己同胞们高呼要杀尽胡人号召后。这个胡人家庭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汉人老婆是应该先发表一翻“我就是民族压迫的最大受害者,所以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一黑夜都睡不着觉“,然后联合自己的父兄杀掉的自己老公、公公、大伯子、小叔子,甚至干掉与老公生下的一群孽种。还是应该哭哭啼啼发表一翻“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血浓于水,听到这种惊人的噩耗,你叫我怎么选择呢?”于是决心和自己的老公一同共患难呢?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个普通汉人,娶了个胡人老婆,生了一群儿子。这在当时应该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当听到自己同胞高呼要杀光胡人的号召后,这个汉人家庭又会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当看到一群人拿刀拿枪要杀掉自己的老婆、大小舅子、老丈人,甚至他生下的一群孽种时,这个汉人老公会不会高呼快哉、壮哉,并且打开尘封多年酒庆祝上一翻呢?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我想这位汉人老公,最多的感觉可能是“老天,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惩罚我?”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一个普通的混血人,他的母亲是汉人、父亲是胡人;或是他的母亲是胡人、父亲是汉人。这在当时应该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当听到某些汉人高呼要杀光胡人之时,他应该怎样选择呢?一个普通的汉人,有几个胡人朋友;一个普通的胡人,有几个汉人朋友。
  
  当听到某些汉人高呼要杀光胡人之时,他应该怎样选择呢?我们也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
  
  我所举的这些具体例子,在当时社会中绝对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时社会中各个民族之间深沟壁垒的避免异族婚姻。
  
  而且我举的这些例子,也是极尽简单的模式,当时的家庭模式应该远比这要复杂。我举这样一些简单的、当时也应该普遍存在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人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符号。
  
  当政治非要把具体的人抽象成某个符号时,政治就丧失了人性。因为在那种背景下,人都丧失了自己,从而变成了某个简单的政治符号。这种历史、社会现象,通常只是政治集团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把人异化的结果。对于这一切,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但我们许多人看历史时,实在就像看英雄传奇一样轻松。
  
  如果冉魏时汉人在北方没有人口优势,那杨坚时汉人在北方的人口优势是从哪里来的?您千万不要告诉我,是因为冉闵的屠杀使汉人在北方具备了人口优势;您也千万不要告诉我,在冉魏之后江南曾有大批汉人迁徒到了北方,所以改变了北方胡、汉人口的比例。
  
  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统治者一直都是以胡人为主(在冉闵之前如此,在冉闵之后也如此;冉闵屠杀胡人并不会改变这个事实)。但在北方征服南方之前,整个北方已隐然是汉人的天下了,以至人们隐约觉得隋王朝就是一个汉人政权。
  
  北方统治者一直是以胡人为主,而如果胡人的人口也并不处于劣势。那我只想知道,胡人在北方的影响是如何一点一点消失殆尽的。
  
  民族矛盾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如果过分淡化民族矛盾,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个问题,我也一直能觉察到,只是因为自己对这些内容思考的不够深入(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自己相关知识缺乏),所以只能侧重的表现其中一面,而有意无意的在淡化另一面。
  
  我之所以愿意侧重民族融合的一面,是因为从历史的走向去看: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胡、汉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在“五胡乱华”后三百年,整个北方已没有了明显的胡、汉界限,以至人们在后世读史时,常会感觉隋王朝就是一个与秦、汉没有本质的区别的王朝。但我们必须得解释,这种胡、汉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冉闵之类的人、之类的方法造就的吗?显然不是的!那在我看来,促使胡、汉界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融合。当然这种融合绝不会是皆大欢喜的爱情剧,也许充满了利益争夺的市井剧。
  
  我之所以一直在淡化民族矛盾的一面(这种思考方式显然是存在巨大缺陷),因为在我看来单纯的谈民族矛盾很容易,但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后来胡、汉界限消失的原因就太难了。但是有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在“五胡乱华”三百年后胡、汉界限确实已变得模糊难寻了。
  
  我知道、我非常清楚,当时的民族矛盾也绝不可能象我所说的那样轻松,事实上,这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却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基于一种情感的说当时民族矛盾、或是从史料中寻找民族矛盾非常容易!但顺着这个思路去解释后来胡、汉界限消失的原因就进入了死胡同。从这层意义上,我承认我忽略了许多内容,但这些内容应该算不上主流。
  
  历史都是过去式,绝没有需要我们预测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在作数学题时,无可争议的标准答案就放在看眼前。
  
  这个道题是这样的:请还原两晋南北朝时的民族状况,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有些人还原的内容,我并不否认(因为这都是历史上可以找到的事实)。但是我们现在只要看看标准答案就可以知道,您也许是把这个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因为历史结果明确无误的摆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五胡乱华“三百年后,胡、汉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了。如果顺着某些人的思路,能让历史走到这一步,我会非常高兴的修改我关于当时民族状况的内容。因为只有如此,某些人的答案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某些人的答案绝不可能是正确的,至少某些人是过分突出本来不占流的内容,而无视了许多本来占据占主流的内容。
  
  我承认我的确忽略了许多内容,但我个人感觉我忽略的并不是主要内容,因为顺着我的思路可以让历史走到他已走到的地方。而顺着某些人的思路,却显然会让本来已变成事实的历史拐了弯。我们在思考这段历史时,显然应该时刻参考一下他的标准答案:那就是“五胡乱华”三百年后,胡、汉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了。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还原当时的历史现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们还原的现状,会让本来已变成事实的历史拐了弯,那我们还原的内容肯定是错误的,至少他是突出不占主流的内容,而忽略了占据主流的内容。
  
  从历史去看,汉人在北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当时北方的统治者几乎全是胡人;如果某些人所还原的内容更接近历史的话,那汉人在军事、政治、经济的地位就更低了。但在北方统一南方前,北方的胡、汉界限已非常模糊了(而且都是汉化的结果),以至人们总感觉隋王朝就是一个与秦、汉非常类似的王朝,至于几十年后的唐王朝,它实在是许多汉人心中的骄傲。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通常所见的唯物史,只是给了人们一个非常笼统的答案“野蛮民族进入文明地区,通常总会无可避免的被当地民族同化”。但这种答案显然太过笼统。我在试图还原两晋南北朝历史时,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有意无意的在回避(因为我知道,我思考的结果是片面的),甚至我都没有打算写冉闵。
  
  但是在这几天的争论中,我忽然发现。民族问题是一个绝对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使我今天能绕过去,以后也还会遇到的;因为当时的历史毕竟是胡、汉共存的历史。民族矛盾也的确存在,但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五胡乱华”后三百年,胡、汉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了。以至汉民族一说起大唐来,那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谈后赵民族融合与民族矛盾
泪痕春雨
  
  统计后赵时期汉人、胡人的人口数,那真是茫茫人海,工程之浩大让泪痕望洋兴叹了。无奈之下,泪痕只好在一个小范围内统计一下汉人、胡人的人口数。
  
  泪痕这些天一直在统计:石虎统治时期,后赵第一家庭(通俗点说也就是石虎他们家)有几个胡人、几个汉人?对于这种问题,肯定会引起学者们失笑,因为在他们的统计方法中,这个问题绝对不是问题。因为石虎是胡人,他们家的人自然都是胡人了。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者们在统计胡人、汉人的人口数时,怎么能如此粗糙呢?看来泪痕只有勉为其难,为大家细致统计一下石虎家有几个胡人,几个汉人了!
  
  从确切的历史资料去看,石虎家可以确定的胡人男子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石虎本人。其它男子是不是胡人,因为史料有限,我们只能全部存疑了。石虎家可以确定的汉人男子有两个,那就是石虎的养子、养孙,也就是冉闵父子。其它男子是不是汉人,因为史料有限,我们现在也只能全部存疑。
  
  泪痕为什么不能确定石虎的亲生儿子们是胡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这些孩子的母亲是不是胡人。如果他们的母亲不是胡人,那他们充其量也就是所谓的混血人。至于石虎的孙子们,就更用不着说了。因为奶奶不是纯种的胡人,母亲再不是纯种的胡人,他们还能叫胡人吗?
  
  也许有人会说,石世的母亲(石虎的老婆)是刘曜的小女儿,所以石世应该是胡人。但这种说法,显然也经不起推敲,因为刘曜是胡人,他的女儿就一定是胡人?显然不是的,因为他女儿的母亲如果不是胡人,那他女儿充其量也还是一个混血人。而刘曜汉化程度那样高(善属文,工草隶)。他娶几个汉人老婆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
  
  史书上说,石虎的几个儿子中,石宣的胡人特征最为明显(宣于兄弟中最胡状)。所以有人拿胡人的长相恶搞(什么眼窝深陷,可以撒进一泡尿),石宣听到后就杀了这个人。而石宣的胡人特征明显,也绝不是因为石宣胡人血统纯正,只是因为长得像他父亲罢了,因为石宣的母亲杜氏是汉人。石虎其余几个儿子,胡人特征竟然不如一个混血的石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应该只有一个,那就这几个儿子的母亲都是汉人(或是混血人);否则石虎是纯种胡人,老婆也是纯种胡人,儿子们的胡人特征却连个混血人(石宣)都比不了,石虎能不生气吗?(普通老百姓遇到这种事,也会恨得哇哇大叫)。石虎一生气,后果自然会很严重。但我们在史书上,好像没见过石虎因此生气。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公布统计数字了。后赵皇帝石虎家里面,胡人占最少数(可以确切知道的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石虎),汉人占少数(可以确切知道的也许有五个,冉闵父子、崔氏、郑氏、杜氏),混血人占大多数(十几个儿女,几十个孙子、孙女),民族不详的人也有很多(众多大小老婆、众多儿媳)。
  
  对于这种事实,胡人的民族主义者肯定会痛心疾首的高呼了:“悲哀啊,悲哀!我们民族难道就将这样无声无形的消失于历史舞台上吗?”你还真别说,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年青一辈中恐怕已找不到纯正的胡人了。
  
  上面的文字纯属恶搞,但内容却是严肃的。接下来文字就不再继续恶搞了。
  
  在帝国第一胡人家庭内,就已是这种情形了,那普通胡人家庭就更不用多说了。因为皇族最有资格叫嚣“血统高贵”,“血统纯正”了。因为人们强调血统高贵、血统纯正,无非想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理由,阻止外族人通过婚姻关系渗透到他们民族内部,从而分享他们的政治、经济资源。既然皇族都不懂得讲究什么血统,普通胡人就更不可能讲究了,也更没有资格讲究了。
  
  所谓的贵族们讲究血统问题,则是想通过这自欺欺人的理由,阻止比自己政治、经济地位低的人通过婚姻关系进入他们家族内部,从而分享他们的政治、经济资源。从这层意义上,贵族们最在乎好像只是门第,而绝不是什么民族。
  
  皇族高高在上,他绝不会出于高攀汉人的原因娶妻、嫁女。但普通胡人,却显然会因为这种原因和汉人家庭婚姻往来。在这种背景下,普通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婚姻往来,自然比皇族更普遍、更实在,因为他们与汉人结成婚姻之时,更多了一层现实的功利原因。
  
  当时的许多胡人家庭,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可能远低于许多汉人家庭。如果政治、经济地位高于他们的汉人家庭愿意与他们结成婚姻关系,相信他们绝不会拒绝的。因为当时好像没有听过北方民族之间深沟壁垒不与异族联姻。
  
  政治、经济地位相当的胡人、汉家庭,在民族混居已非常普遍的社会中,因为政治、经济地位相近而产生朴素的阶级感情,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许多胡人、汉人虽属于不同的民族,但如果他们都处于最底层的社会,在不满政府、豪门贵族的欺压时应该会有更多的共同利害关系,于是自然而然会形成朴素的阶级感情。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大家混居在一起,你家有女、我家有儿,因为经常来往、互助而建立婚姻关系,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既然上层社会的胡人,都不懂得讲究什么血统纯正,最底层穷得叮铛响的胡人就更不可能去玩这种高雅玩意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可以发现,只要我们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看历史(把历史上具体的人,都抽象成某几个简单的符号),恐怕每一个胡人家庭内部,都也与石虎家庭内部大同小异。换而言之,当时社会中,占最多数的人不是胡人,也不是汉人,而是混血人。这也就是在北方地区,统治者大多是胡人,但在北方统一南方前,整个北方地区已变得没有什么明显的民族界限了,而变得越来越象汉人的世界了。
  
  写到这里,当我再说当时民族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大趋势时,应该不会有人再激烈反对了吧!写到这里,当我再说当时民族矛盾绝不是社会主要矛盾时,应该不会有人再激烈反对了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石虎的儿子们歧视汉人,石瞻、石闵能干嘛?(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如果石虎的儿子们歧视汉人,他们那些大妈小妈们能干嘛?(他们中有许多是汉人)。更主要的是,他们有什么资格歧视汉人呢?(他们身体里也流淌着汉人的血液)。如果他们以此歧视汉人,那当他们面对血统比自己纯正的胡人时,岂非马上就会自卑起来?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普通的胡人歧视汉人,那些比他军事、政治、经济地位高的汉人能干嘛?一个普通的胡人守着这种观念,那不是没事自讨苦吃吗?至于最底层的胡人,如果在汉人家庭内当奴仆,他更拿什么敢去歧视汉人呢?他这种思想一经流露,恐怕马上就有苦头吃了,因为主人看到这种牛逼哄哄的奴仆,自然会想办法让他明白自己的地位。
  
  还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最底层的胡人,与一些政治、经济地位相同的汉人,他们之间自然容易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即使语言不是很通),当他们与一些政治、经济处于上层的贵族(不论他是胡人还是汉人)发生矛盾时,大家朴素的阶级感情(出于维护大家共同利益的需要)自然会产生,此时相信不会有几个人能想起所谓的民族利益来。
  
  当把一个人当成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分析之后,我们再看看石闵颁布“灭胡令”时的情景。一个普通胡人娶了一个汉人老婆,生了一群儿子。这在当时应该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当他听到自己同胞们高呼要杀尽胡人号召后。这个胡人家庭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汉人老婆是应该先发表一翻“我就是民族压迫的最大受害者,所以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一黑夜都睡不着觉“,然后联合自己的父兄杀掉的自己老公、公公、大伯子、小叔子,甚至干掉与老公生下的一群孽种。还是应该哭哭啼啼发表一翻“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血浓于水,听到这种惊人的噩耗,你叫我怎么选择呢?”于是决心和自己的老公一同共患难呢?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个普通汉人,娶了个胡人老婆,生了一群儿子。这在当时应该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当听到自己同胞高呼要杀光胡人的号召后,这个汉人家庭又会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当看到一群人拿刀拿枪要杀掉自己的老婆、大小舅子、老丈人,甚至他生下的一群孽种时,这个汉人老公会不会高呼快哉、壮哉,并且打开尘封多年酒庆祝上一翻呢?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我想这位汉人老公,最多的感觉可能是“老天,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惩罚我?”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一个普通的混血人,他的母亲是汉人、父亲是胡人;或是他的母亲是胡人、父亲是汉人。这在当时应该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当听到某些汉人高呼要杀光胡人之时,他应该怎样选择呢?一个普通的汉人,有几个胡人朋友;一个普通的胡人,有几个汉人朋友。
  
  当听到某些汉人高呼要杀光胡人之时,他应该怎样选择呢?我们也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
  
  我所举的这些具体例子,在当时社会中绝对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时社会中各个民族之间深沟壁垒的避免异族婚姻。
  
  而且我举的这些例子,也是极尽简单的模式,当时的家庭模式应该远比这要复杂。我举这样一些简单的、当时也应该普遍存在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人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符号。
  
  当政治非要把具体的人抽象成某个符号时,政治就丧失了人性。因为在那种背景下,人都丧失了自己,从而变成了某个简单的政治符号。这种历史、社会现象,通常只是政治集团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把人异化的结果。对于这一切,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但我们许多人看历史时,实在就像看英雄传奇一样轻松。
  
  如果冉魏时汉人在北方没有人口优势,那杨坚时汉人在北方的人口优势是从哪里来的?您千万不要告诉我,是因为冉闵的屠杀使汉人在北方具备了人口优势;您也千万不要告诉我,在冉魏之后江南曾有大批汉人迁徒到了北方,所以改变了北方胡、汉人口的比例。
  
  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统治者一直都是以胡人为主(在冉闵之前如此,在冉闵之后也如此;冉闵屠杀胡人并不会改变这个事实)。但在北方征服南方之前,整个北方已隐然是汉人的天下了,以至人们隐约觉得隋王朝就是一个汉人政权。
  
  北方统治者一直是以胡人为主,而如果胡人的人口也并不处于劣势。那我只想知道,胡人在北方的影响是如何一点一点消失殆尽的。
  
  民族矛盾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如果过分淡化民族矛盾,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个问题,我也一直能觉察到,只是因为自己对这些内容思考的不够深入(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自己相关知识缺乏),所以只能侧重的表现其中一面,而有意无意的在淡化另一面。
  
  我之所以愿意侧重民族融合的一面,是因为从历史的走向去看: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胡、汉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在“五胡乱华”后三百年,整个北方已没有了明显的胡、汉界限,以至人们在后世读史时,常会感觉隋王朝就是一个与秦、汉没有本质的区别的王朝。但我们必须得解释,这种胡、汉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冉闵之类的人、之类的方法造就的吗?显然不是的!那在我看来,促使胡、汉界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融合。当然这种融合绝不会是皆大欢喜的爱情剧,也许充满了利益争夺的市井剧。
  
  我之所以一直在淡化民族矛盾的一面(这种思考方式显然是存在巨大缺陷),因为在我看来单纯的谈民族矛盾很容易,但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后来胡、汉界限消失的原因就太难了。但是有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在“五胡乱华”三百年后胡、汉界限确实已变得模糊难寻了。
  
  我知道、我非常清楚,当时的民族矛盾也绝不可能象我所说的那样轻松,事实上,这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却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基于一种情感的说当时民族矛盾、或是从史料中寻找民族矛盾非常容易!但顺着这个思路去解释后来胡、汉界限消失的原因就进入了死胡同。从这层意义上,我承认我忽略了许多内容,但这些内容应该算不上主流。
  
  历史都是过去式,绝没有需要我们预测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在作数学题时,无可争议的标准答案就放在看眼前。
  
  这个道题是这样的:请还原两晋南北朝时的民族状况,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有些人还原的内容,我并不否认(因为这都是历史上可以找到的事实)。但是我们现在只要看看标准答案就可以知道,您也许是把这个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因为历史结果明确无误的摆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五胡乱华“三百年后,胡、汉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了。如果顺着某些人的思路,能让历史走到这一步,我会非常高兴的修改我关于当时民族状况的内容。因为只有如此,某些人的答案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某些人的答案绝不可能是正确的,至少某些人是过分突出本来不占流的内容,而无视了许多本来占据占主流的内容。
  
  我承认我的确忽略了许多内容,但我个人感觉我忽略的并不是主要内容,因为顺着我的思路可以让历史走到他已走到的地方。而顺着某些人的思路,却显然会让本来已变成事实的历史拐了弯。我们在思考这段历史时,显然应该时刻参考一下他的标准答案:那就是“五胡乱华”三百年后,胡、汉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了。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还原当时的历史现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们还原的现状,会让本来已变成事实的历史拐了弯,那我们还原的内容肯定是错误的,至少他是突出不占主流的内容,而忽略了占据主流的内容。
  
  从历史去看,汉人在北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当时北方的统治者几乎全是胡人;如果某些人所还原的内容更接近历史的话,那汉人在军事、政治、经济的地位就更低了。但在北方统一南方前,北方的胡、汉界限已非常模糊了(而且都是汉化的结果),以至人们总感觉隋王朝就是一个与秦、汉非常类似的王朝,至于几十年后的唐王朝,它实在是许多汉人心中的骄傲。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通常所见的唯物史,只是给了人们一个非常笼统的答案“野蛮民族进入文明地区,通常总会无可避免的被当地民族同化”。但这种答案显然太过笼统。我在试图还原两晋南北朝历史时,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有意无意的在回避(因为我知道,我思考的结果是片面的),甚至我都没有打算写冉闵。
  
  但是在这几天的争论中,我忽然发现。民族问题是一个绝对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使我今天能绕过去,以后也还会遇到的;因为当时的历史毕竟是胡、汉共存的历史。民族矛盾也的确存在,但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五胡乱华”后三百年,胡、汉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了。以至汉民族一说起大唐来,那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