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网】中国会发展成为下一个德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1:15
  【虎视网】2015年伊始,历史学家及政治评论员便大胆将今年与当年的德国进行比较,并认为全球快将爆发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汇丰银行前首席执行官、英国保守党的前国务大臣格林在《不情愿的大师》一书中写道:“地球上没有哪种文化比德国文化更伟大。没有哪个国家对人类思想和创造力的历史贡献更大。没有哪个国家陷入过更深的深渊。”

  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的德国人饱受其他民族的欺凌。由于处在欧洲的中心,他们的国土在历史上就一直是战场;时至今日,德国人将1618年至1648年的30年战争看作是最严重的国家创伤之一。

  



  与法国人和英国人不同,日耳曼人并没有合并成一个国家,而是被四分五裂,一直受到威胁。然而,他们知道他们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保护着他们共同的自我感受不受一切外来者影响。

  在保护这种共同的自我感受的决心中,他们培育出一种知识、艺术和创新文化,这是其他任何社会无法相比的。从路德、康德、黑格尔到海德格、哈伯马斯,格林发现了德国思想的力量。他还发现了德国音乐和诗歌的力量。如果没有德国哲学和艺术,我们将如何发展?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拿到枪的受害者更危险了。当1871年日耳曼人最终统一,成立所谓的第二帝国时,他们内心充满了骄傲,确信他们的时代最终到来了。他们已经将罗马神话《血与土》当作是他们文化的根源。如果你用血与土来定义的话,那些生活在你的土地上,但不流着你血液的就是异教徒。犹太人。

  这是一场灾难,不仅对全世界,尤其是犹太人,而且对德国人自己也是如此。数百万德国人丧生,作为战败方的幸存者变得一无所有,四处遭到驱逐,生活在废墟之中。他们将这一时刻称作“零点”,一切的结束。

  “零点”实际上是一个开始。德国人重建家园,重新团结一致,如今领导着整个欧洲。那么,中国会成为下一个吗?

  如果中国和西方保持和 平共处,那么21世纪就会避免20世纪的恐怖事件。如果中国和西方爆发战争,就会出现超出想象的可怕灾难。

  有分析指出,当今中国与德国在崛起之路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国周边都是敌意国家。二战前的德国,法国是直接且强大的敌意国家,以法国而言,被摧毁的德国才是安全的德国;英、苏是潜在的敌对国家,好英国认为德国危险,但可以牵制苏联甚至法国,苏联意识形态上敌视德国,但是希望以其牵制法德;波兰是直接有一定力量的敌意国家,其占有但泽,且具有一定军事实力。

  对比如今中国,日本是直接而强大的敌意国家,美、俄是潜在敌意国家,印度、越南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敌意国家。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和现今的中国都被敌意国家在战略上包围。

  其次,德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中国有相似之处。由于英美的贷款,二战前德国的经济并未受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反还有所受益,到了二战爆发前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是希特勒政权在民间的统治基础,但是这种战争导向型经济也有其体制性的隐患,即无法持久,终究需要战争。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世界第一指日可待,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是这种经济发展面临体制性的瓶颈,届时转移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仍然是战争。

  再次,民族感情的相似之处。德国历经一战失败,割地赔款,而中国自1840以来也是备受屈辱。二战前德国之仇视法国,与现今中国之仇视日本,如出一辙,民族主义在国内都是极为盛行。而两国对美国的态度也很相似,视其为最终对手,却不想与之过早交手。

  中国变得强大起来,如果中国和西方保持和平共处,那么21世纪就会避免20世纪的恐怖事件。如果中国和西方爆发战争,就会出现超出想象的可怕灾难。

  然而,牛津大学教授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却认为,当年的德国和如今的中国一样,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但是除此之外,其他的对比都经不起推敲。

  中国媒体齐鲁晚报称,一战前与当前国际局势的今昔对比中,今日之中国与当年之德国,在不到半个世纪中迅速崛起,也许是人们所认识到的第一个“相似之处”。与中国历经近现代的苦难、完成民族独立与国家复兴一样,一战前,德国也是一个完成统一仅半个世纪的新兴国家。

  遗憾的是,“站起来”的德国人迅速迷失在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中:什么是德国当时最该做的事?

  对德国这样一个强敌环饲、地缘关系复杂的国家来说,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智慧。然而,100年前的德国,在国力继续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在世界地图上胡乱标记自己的“核心利益”。

  德国各利益集团不顾国家整体利益,从各自狭隘的诉求出发,影响和干扰着国家决策:海军派认为海上利益是“德国的生死问题”,力主发展海军,并全力准备对英作战。陆军派则主张全力发展陆军,重点打击法国。金融家和商人希望进入巴尔干、土耳其和近东,要求优先打击俄国。

  时任德国首相的霍尔韦格悲叹说,这种乱象的结果是“向每一方挑战,又妨碍了另一方,而且削弱不了任何一方。”

  “核心利益”不明,大搞四面出击的德国,为自己赢得了“欧洲问题儿童”的绰号,并最终成为引爆一战的一大诱因。然而,一战的结果却是个莫大的讽刺:在前线战事尚未明显分出胜负之际,德国却先从内部瓦解了。

  1918年德国水兵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反战之火迅速烧遍全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一战中的德国,最应解决的问题原来来自自身。

  国内既有矛盾并不总会随着国力增强而解决。德国虽然迅速崛起,但当时其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远多于外部,其应当做的不是盲目地对外争取“核心利益”,而是应将“手术刀”对准自己。

  【来源:虎视网 】
【虎视网】2015年伊始,历史学家及政治评论员便大胆将今年与当年的德国进行比较,并认为全球快将爆发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汇丰银行前首席执行官、英国保守党的前国务大臣格林在《不情愿的大师》一书中写道:“地球上没有哪种文化比德国文化更伟大。没有哪个国家对人类思想和创造力的历史贡献更大。没有哪个国家陷入过更深的深渊。”

  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的德国人饱受其他民族的欺凌。由于处在欧洲的中心,他们的国土在历史上就一直是战场;时至今日,德国人将1618年至1648年的30年战争看作是最严重的国家创伤之一。

  



  与法国人和英国人不同,日耳曼人并没有合并成一个国家,而是被四分五裂,一直受到威胁。然而,他们知道他们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保护着他们共同的自我感受不受一切外来者影响。

  在保护这种共同的自我感受的决心中,他们培育出一种知识、艺术和创新文化,这是其他任何社会无法相比的。从路德、康德、黑格尔到海德格、哈伯马斯,格林发现了德国思想的力量。他还发现了德国音乐和诗歌的力量。如果没有德国哲学和艺术,我们将如何发展?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拿到枪的受害者更危险了。当1871年日耳曼人最终统一,成立所谓的第二帝国时,他们内心充满了骄傲,确信他们的时代最终到来了。他们已经将罗马神话《血与土》当作是他们文化的根源。如果你用血与土来定义的话,那些生活在你的土地上,但不流着你血液的就是异教徒。犹太人。

  这是一场灾难,不仅对全世界,尤其是犹太人,而且对德国人自己也是如此。数百万德国人丧生,作为战败方的幸存者变得一无所有,四处遭到驱逐,生活在废墟之中。他们将这一时刻称作“零点”,一切的结束。

  “零点”实际上是一个开始。德国人重建家园,重新团结一致,如今领导着整个欧洲。那么,中国会成为下一个吗?

  如果中国和西方保持和 平共处,那么21世纪就会避免20世纪的恐怖事件。如果中国和西方爆发战争,就会出现超出想象的可怕灾难。

  有分析指出,当今中国与德国在崛起之路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国周边都是敌意国家。二战前的德国,法国是直接且强大的敌意国家,以法国而言,被摧毁的德国才是安全的德国;英、苏是潜在的敌对国家,好英国认为德国危险,但可以牵制苏联甚至法国,苏联意识形态上敌视德国,但是希望以其牵制法德;波兰是直接有一定力量的敌意国家,其占有但泽,且具有一定军事实力。

  对比如今中国,日本是直接而强大的敌意国家,美、俄是潜在敌意国家,印度、越南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敌意国家。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和现今的中国都被敌意国家在战略上包围。

  其次,德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中国有相似之处。由于英美的贷款,二战前德国的经济并未受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反还有所受益,到了二战爆发前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是希特勒政权在民间的统治基础,但是这种战争导向型经济也有其体制性的隐患,即无法持久,终究需要战争。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世界第一指日可待,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是这种经济发展面临体制性的瓶颈,届时转移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仍然是战争。

  再次,民族感情的相似之处。德国历经一战失败,割地赔款,而中国自1840以来也是备受屈辱。二战前德国之仇视法国,与现今中国之仇视日本,如出一辙,民族主义在国内都是极为盛行。而两国对美国的态度也很相似,视其为最终对手,却不想与之过早交手。

  中国变得强大起来,如果中国和西方保持和平共处,那么21世纪就会避免20世纪的恐怖事件。如果中国和西方爆发战争,就会出现超出想象的可怕灾难。

  然而,牛津大学教授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却认为,当年的德国和如今的中国一样,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但是除此之外,其他的对比都经不起推敲。

  中国媒体齐鲁晚报称,一战前与当前国际局势的今昔对比中,今日之中国与当年之德国,在不到半个世纪中迅速崛起,也许是人们所认识到的第一个“相似之处”。与中国历经近现代的苦难、完成民族独立与国家复兴一样,一战前,德国也是一个完成统一仅半个世纪的新兴国家。

  遗憾的是,“站起来”的德国人迅速迷失在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中:什么是德国当时最该做的事?

  对德国这样一个强敌环饲、地缘关系复杂的国家来说,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智慧。然而,100年前的德国,在国力继续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在世界地图上胡乱标记自己的“核心利益”。

  德国各利益集团不顾国家整体利益,从各自狭隘的诉求出发,影响和干扰着国家决策:海军派认为海上利益是“德国的生死问题”,力主发展海军,并全力准备对英作战。陆军派则主张全力发展陆军,重点打击法国。金融家和商人希望进入巴尔干、土耳其和近东,要求优先打击俄国。

  时任德国首相的霍尔韦格悲叹说,这种乱象的结果是“向每一方挑战,又妨碍了另一方,而且削弱不了任何一方。”

  “核心利益”不明,大搞四面出击的德国,为自己赢得了“欧洲问题儿童”的绰号,并最终成为引爆一战的一大诱因。然而,一战的结果却是个莫大的讽刺:在前线战事尚未明显分出胜负之际,德国却先从内部瓦解了。

  1918年德国水兵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反战之火迅速烧遍全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一战中的德国,最应解决的问题原来来自自身。

  国内既有矛盾并不总会随着国力增强而解决。德国虽然迅速崛起,但当时其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远多于外部,其应当做的不是盲目地对外争取“核心利益”,而是应将“手术刀”对准自己。

  【来源:虎视网 】
{:soso_e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