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调查:华能天津IGCC技术创新 路向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2:11:15
IGCC向何处去?

——华能天津IGCC电厂技术创新调查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彭源长 马建胜

  “我们的机组排放,粉尘小于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小于0.9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小于50毫克/立方米,好于或接近燃气发电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氮氧化物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6月24日,在位于天津的华能IGCC电厂,该厂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旭对记者说。

  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因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优点早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但目前IGCC面临着共同的发展困境,一是部分技术和工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二是建设、运营成本高,几乎难以实现赢利,世界上大部分IGCC电厂都处于亏损状态。

  华能IGCC电厂之所以叫 “示范工程”,目的也是通过对IGCC技术的探索和验证,摸索经验,最终实现商业化运营,达到可推广、可复制的目的。该厂总装机容量26.5万千瓦,2012年11月试运行,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已投产的大型煤基IGCC电站。这项目前在国际上被验证的、能够工业化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在我国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记者走进IGCC,一探究竟。

  IGCC是什么,为什么要搞IGCC?

  IGCC不同于常规燃煤电站之处在于,它是将煤经过气化产生合成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经除尘、水洗、脱硫等净化处理后,洁净煤气到燃气轮机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机的高温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从1984年美国冷水电厂10万千瓦的IGCC技术验证成功开始算起,IGCC的发展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其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开发了各自的IGCC技术。在中国之前,全球已经有五座投入运营的IGCC电厂。

  IGCC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即使在几乎完全依靠进口煤炭的日本,也于2007年9月建成了25万千瓦的IGCC商业示范项目,并正将其技术在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推广。

  IGCC电站的成本高是公认事实,但也有业内人士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因为成本高而不去建设,它的成本就永远不可能降下来,特别是对于70%的一次能源消费要依靠煤炭的中国而言,IGCC是必须重视的技术方向。

  相对于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由于IGCC的脱硫程序在燃烧发电之前,因此脱硫效率高,生成的硫磺可以资源化利用。且燃机装置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因此氮氧化物的排放较低。

  从污染物排放数据可以看出,IGCC是我国目前最清洁的燃煤电厂,但它的优势还不仅在此,有专家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电效率的提高,即使不考虑其在环境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优势,IGCC的经济指标也可以比肩超超临界蒸汽发电。

  2004年,华能率先提出“绿色煤电”计划,2005年底,华能联合另外几家中央骨干企业,共同发起、投资组建成立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国“绿色煤电”项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建设一座26.5万千瓦IGCC示范工程;第二步是对IGCC示范工程进行完善和放大,研发绿色煤电关键技术;第三步是建设实现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示范电站,验证其经济性并进行商业化准备。而建设华能天津IGCC电站,便是该计划的第一步。

  世界范围内的IGCC什么样?

  近些年来,多个国家的发电、煤炭企业先后启动了各自的清洁煤发电计划,其中包括美国的“未来电力”计划、日本的煤气化燃料电池示范电站计划和中国的“绿色煤电”计划,都是以大幅提高煤电效率、实现煤电二氧化碳零排放为目标,主要技术途径是煤气化后发电、制氢及二氧化碳分离的煤基能源系统。

  但后来,由于价格便宜的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大量被发现,IGCC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华能IGCC电厂建设以前,全球建成的IGCC装置仅有26座,总装机容量不过区区的450多万千瓦,其中尚在运行的纯发电的IGCC电站为五座,其余均是在石化或化工企业使用的多联产技术。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实际上放缓实施了布什政府的未来电力计划。

  特别是2012年后,美国页岩气革命延长了美国天然气发电的应用前景,也进一步缓和了实施未来电力计划的紧迫性。

  但美国依然不遗余力地将其作为技术储备进行研究。

  在运行的经济支持环境上,欧美国家比中国要宽松得多。美国的燃煤电厂占全部发电的比重约为40%,因此美国十分重视IGCC的发展。对IGCC项目,美国政府的补贴占电站建设成本的50%以上,有的甚至是80%。

  与美国杜克公司正在印第安纳州建设的IGCC示范电站相比,大量采用中国本土技术、财务控制也相对较好的天津IGCC示范电站成本要低得多。前者的投资高达每千瓦约4660美元,后者为每千瓦13000元人民币,两者相差   较大。

  例如IGCC的核心技术——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就是由华能自主研发并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整套气化炉装置都是华能的自主知识产权设备,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大型气化炉被壳牌、GE等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由于是国内第一个IGCC示范项目,目前国家希望通过天津项目打通IGCC发电工艺的全流程,所以暂未实行规模化煤化工联产。而比照国外商业运营模式,煤气化后,除了用于发电,IGCC机组还有很大运营空间实现电力和化工的联产,提高项目效益。

  我国的IGCC走到了哪一步?

  IGCC主要包括煤气化、空气分离、合成气净化及联合循环发电四部分。华能IGCC电厂的核心设备是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用于将煤炭制备成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含量约60%),氢气为次要成分(含量约25%)的燃料气体(合成气),通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并网发电,同时配备了将合成气在燃烧前进行除尘和脱硫的净化装置,使最终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天然气发电的水平。

  “我们是在燃烧前对合成气进行净化、脱硫,而常规电厂是在燃烧后脱硫。”华能IGCC电厂党委副书记杨瑞方对记者说,该厂在电力行业首次采用高温陶瓷过滤器干法除尘技术,粉尘排放浓度小于0.6毫克/立方米;燃烧前脱硫效率达99.9%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0.9毫克/立方米;采用低硝控制技术,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

  “气化炉的温度达到1400~1600摄氏度,煤转换为合成气的效率就高,有效成分就多,同时污染少,经过高温分解后,很多高污染的物质就不存在了,剩下的主要是小分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张旭对记者说。

  目前国内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有三种流派,一种是提高常规燃煤机组的效率,主要方法是提高主蒸汽的温度,增强做功能力,是一个独立的朗肯循环,比如超临界、超超临界;另外一种是燃气和蒸汽联合循环,任何循环的做功能力都取决于做功气体初温有多高,超超临界的主蒸汽温度在600多摄氏度,而燃气轮机做功的透平前温度是1400摄氏度左右;第三个流派就是IGCC,先把煤气化,然后推动燃机做功,同时配备汽轮机余热发电,也就是“用煤做原料的燃气电厂”。

  按照卡诺循环原理,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与两个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有关,高温热源的温度愈高,低温热源的温度愈低,则卡诺循环的效率愈高。因此,提高热机的效率,需要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和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低温热源通常是周围环境,降低环境的温度难度大、成本高,是不足取的办法。现代电厂尽量提高水蒸汽的温度,使用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而华能IGCC电厂在这方面明显具有优势,该厂燃气轮机的透平前温度能够达到1200摄氏度,综合发电效率能够达到43%,发电煤耗达到290克/千瓦时,并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是目前该厂机组容量小,采用的是E级燃机,燃机温度还不够高,如果采用目前国内已经普遍使用的F级甚至H级燃机,温度可以达到1400摄氏度甚至更高;二是目前国内电厂一般都是两台机组同时建设,在设备启停特别是空分系统用能上,可以实现互补,IGCC商业化运行后,将优先考虑两台机组同时运行,将空分装置的用能由电能转为蒸汽,能大大降低厂用电率,总体发电效率会大幅提高。

  除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气化炉外,华能还开发了IGCC系统集成、整机调试等关键技术,并获得工程验证。该厂除我国尚不能制造的燃气轮机外,其他主要设备均采用国产设备。

  IGCC能否大规模推广?

  煤电清洁发展的路线有很多,IGCC如果要大规模复制,就必须要解决成本和技术的问题。制约IGCC技术推广的瓶颈主要在造价高、运行成本高和运行稳定性上。

  IGCC机组造价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主设备量产、提高标准化程度等方式解决,单位造价能够降至1万元以下。华能IGCC电厂总投资约36亿元,单位造价13800元/千瓦左右,远远高于常规燃煤机组。主要原因是首次设计制造,采用非标设备较多;单机建设,公共系统分摊费用较高;在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调试费用较高。

  从发电成本来看,华能IGCC电厂的电力生产模块与常规燃机电站相似。合成气制备模块经过进一步完善,接近设计指标后,其制气完全成本约为3元/立方米,与天然气价格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目前天然气严重短缺的形势下,优势更为突出。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去年华能IGCC电厂全年只运行了1400小时,今年上半年进行了设备治理和9项深度调试后,机组累计运行已超过2200小时,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达到30天,设备和系统运行可靠水平显著提高。

   虽然IGCC电厂已经建好,但是技术还需要不停发展和完善。IGCC是一个工厂,工厂就要讲求经济效益;既然要进一步完善,就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这两个特点夹杂在一起,构成目前的IGCC。华能正在为完善技术、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以尽快达到可推广、可复制的目标。

  IGCC还是绿色煤电计划第二、三阶段的基础。煤气化技术也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基础,合成气可以用于煤化工、煤制油和天然气。空分装置分离出来的氧气、氮气等气体除自用外,还可以供给其他企业。

  那么,什么时候IGCC的潜力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呢?张旭认为,目前各大公司上马燃气电厂的动力主要在于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如果将电厂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不管是燃煤电厂,还是燃气电厂,都要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都要付出相同的环保成本,那时IGCC的潜力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同时,煤在世界范围内是储量最大、最便宜的一种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IGCC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技术储备,国外的技术储备就非常全,暂时不用的技术很多国家也要进行开发。”张旭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谁在伤“IGCC们”的心?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彭源长 马建胜

  华能天津IGCC电厂作为国内唯一一家IGCC电厂,已经运行了一年半,但是还在赔钱。前期投资大、启停和检修频繁以及一些设备技术不成熟造成了它的亏损。但这种亏损不是投资或者运营的失误,而是建设时就知道了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不断创新,它的运行逐渐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成熟。

  在这个电厂工作,压力往往很大,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哪个设备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就得绞尽脑汁想解决的办法。

  IGCC最大的优点是清洁,清洁煤电的技术路线有很多种,IGCC只是其中之一,但这些“IGCC们”都在创新并为此付出了努力和代价,目的当然也是获得更多的回报。这种付出应该值得鼓励。“IGCC们”也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只不过回报的日子可能会来的晚一些。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企业却在偷排,烟囱里冒出的浓浓黑烟跟他们的心一样黑。这是不公平的,这会严重伤害“IGCC们”的心。

  有人在为创新费尽心力、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人却从偷排中谋求利益;有人天天在想创新,有人却天天在想怎么钻空子。劣币驱逐良币。严格的环保标准获得严格的执行,是“IGCC们”诞生、成长到壮大的基本保障。

  在中国电力工业史上,我们的很多技术和设备都走过了从进口到国产的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多还没有走完这个过程,而且某些顶尖技术国产化之路越走越难。

  能源革命需要能源技术创新。小步子的改良或者改进还远远不够,关键的、重大的技术非革命不可实现。如果我们还是仅仅着眼于短期就能见效益的、不需要太多投入的、但是很快就会被淘汰掉的技术,甚至搞一些歪门邪道来应付被迫的创新,那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当小弟。

  “IGCC们”的创新应该受到鼓励,但基本的前提是保障他们创新的环境,防止“搅局者”破坏了大家创新的积极性,伤了大家的心。而那些偷排的企业就是“搅局者”,偷排破坏了竞争的规则,破坏了“规矩”,破坏了创新。

  革命性的创新技术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坚持,更多的物质投入,更多次的失败,更多人的支持。但无论如何,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动力不会停歇,那些“搅局者”最终会被碾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永远地被抛弃。
http://www.cpnn.com.cn/zdyw/201407/t20140717_700136.htmlIGCC向何处去?

——华能天津IGCC电厂技术创新调查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彭源长 马建胜

  “我们的机组排放,粉尘小于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小于0.9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小于50毫克/立方米,好于或接近燃气发电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氮氧化物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6月24日,在位于天津的华能IGCC电厂,该厂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旭对记者说。

  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因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优点早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但目前IGCC面临着共同的发展困境,一是部分技术和工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二是建设、运营成本高,几乎难以实现赢利,世界上大部分IGCC电厂都处于亏损状态。

  华能IGCC电厂之所以叫 “示范工程”,目的也是通过对IGCC技术的探索和验证,摸索经验,最终实现商业化运营,达到可推广、可复制的目的。该厂总装机容量26.5万千瓦,2012年11月试运行,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已投产的大型煤基IGCC电站。这项目前在国际上被验证的、能够工业化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在我国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记者走进IGCC,一探究竟。

  IGCC是什么,为什么要搞IGCC?

  IGCC不同于常规燃煤电站之处在于,它是将煤经过气化产生合成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经除尘、水洗、脱硫等净化处理后,洁净煤气到燃气轮机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机的高温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从1984年美国冷水电厂10万千瓦的IGCC技术验证成功开始算起,IGCC的发展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其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开发了各自的IGCC技术。在中国之前,全球已经有五座投入运营的IGCC电厂。

  IGCC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即使在几乎完全依靠进口煤炭的日本,也于2007年9月建成了25万千瓦的IGCC商业示范项目,并正将其技术在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推广。

  IGCC电站的成本高是公认事实,但也有业内人士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因为成本高而不去建设,它的成本就永远不可能降下来,特别是对于70%的一次能源消费要依靠煤炭的中国而言,IGCC是必须重视的技术方向。

  相对于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由于IGCC的脱硫程序在燃烧发电之前,因此脱硫效率高,生成的硫磺可以资源化利用。且燃机装置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因此氮氧化物的排放较低。

  从污染物排放数据可以看出,IGCC是我国目前最清洁的燃煤电厂,但它的优势还不仅在此,有专家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电效率的提高,即使不考虑其在环境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优势,IGCC的经济指标也可以比肩超超临界蒸汽发电。

  2004年,华能率先提出“绿色煤电”计划,2005年底,华能联合另外几家中央骨干企业,共同发起、投资组建成立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国“绿色煤电”项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建设一座26.5万千瓦IGCC示范工程;第二步是对IGCC示范工程进行完善和放大,研发绿色煤电关键技术;第三步是建设实现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示范电站,验证其经济性并进行商业化准备。而建设华能天津IGCC电站,便是该计划的第一步。

  世界范围内的IGCC什么样?

  近些年来,多个国家的发电、煤炭企业先后启动了各自的清洁煤发电计划,其中包括美国的“未来电力”计划、日本的煤气化燃料电池示范电站计划和中国的“绿色煤电”计划,都是以大幅提高煤电效率、实现煤电二氧化碳零排放为目标,主要技术途径是煤气化后发电、制氢及二氧化碳分离的煤基能源系统。

  但后来,由于价格便宜的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大量被发现,IGCC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华能IGCC电厂建设以前,全球建成的IGCC装置仅有26座,总装机容量不过区区的450多万千瓦,其中尚在运行的纯发电的IGCC电站为五座,其余均是在石化或化工企业使用的多联产技术。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实际上放缓实施了布什政府的未来电力计划。

  特别是2012年后,美国页岩气革命延长了美国天然气发电的应用前景,也进一步缓和了实施未来电力计划的紧迫性。

  但美国依然不遗余力地将其作为技术储备进行研究。

  在运行的经济支持环境上,欧美国家比中国要宽松得多。美国的燃煤电厂占全部发电的比重约为40%,因此美国十分重视IGCC的发展。对IGCC项目,美国政府的补贴占电站建设成本的50%以上,有的甚至是80%。

  与美国杜克公司正在印第安纳州建设的IGCC示范电站相比,大量采用中国本土技术、财务控制也相对较好的天津IGCC示范电站成本要低得多。前者的投资高达每千瓦约4660美元,后者为每千瓦13000元人民币,两者相差   较大。

  例如IGCC的核心技术——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就是由华能自主研发并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整套气化炉装置都是华能的自主知识产权设备,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大型气化炉被壳牌、GE等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由于是国内第一个IGCC示范项目,目前国家希望通过天津项目打通IGCC发电工艺的全流程,所以暂未实行规模化煤化工联产。而比照国外商业运营模式,煤气化后,除了用于发电,IGCC机组还有很大运营空间实现电力和化工的联产,提高项目效益。

  我国的IGCC走到了哪一步?

  IGCC主要包括煤气化、空气分离、合成气净化及联合循环发电四部分。华能IGCC电厂的核心设备是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用于将煤炭制备成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含量约60%),氢气为次要成分(含量约25%)的燃料气体(合成气),通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并网发电,同时配备了将合成气在燃烧前进行除尘和脱硫的净化装置,使最终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天然气发电的水平。

  “我们是在燃烧前对合成气进行净化、脱硫,而常规电厂是在燃烧后脱硫。”华能IGCC电厂党委副书记杨瑞方对记者说,该厂在电力行业首次采用高温陶瓷过滤器干法除尘技术,粉尘排放浓度小于0.6毫克/立方米;燃烧前脱硫效率达99.9%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0.9毫克/立方米;采用低硝控制技术,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

  “气化炉的温度达到1400~1600摄氏度,煤转换为合成气的效率就高,有效成分就多,同时污染少,经过高温分解后,很多高污染的物质就不存在了,剩下的主要是小分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张旭对记者说。

  目前国内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有三种流派,一种是提高常规燃煤机组的效率,主要方法是提高主蒸汽的温度,增强做功能力,是一个独立的朗肯循环,比如超临界、超超临界;另外一种是燃气和蒸汽联合循环,任何循环的做功能力都取决于做功气体初温有多高,超超临界的主蒸汽温度在600多摄氏度,而燃气轮机做功的透平前温度是1400摄氏度左右;第三个流派就是IGCC,先把煤气化,然后推动燃机做功,同时配备汽轮机余热发电,也就是“用煤做原料的燃气电厂”。

  按照卡诺循环原理,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与两个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有关,高温热源的温度愈高,低温热源的温度愈低,则卡诺循环的效率愈高。因此,提高热机的效率,需要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和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低温热源通常是周围环境,降低环境的温度难度大、成本高,是不足取的办法。现代电厂尽量提高水蒸汽的温度,使用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而华能IGCC电厂在这方面明显具有优势,该厂燃气轮机的透平前温度能够达到1200摄氏度,综合发电效率能够达到43%,发电煤耗达到290克/千瓦时,并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是目前该厂机组容量小,采用的是E级燃机,燃机温度还不够高,如果采用目前国内已经普遍使用的F级甚至H级燃机,温度可以达到1400摄氏度甚至更高;二是目前国内电厂一般都是两台机组同时建设,在设备启停特别是空分系统用能上,可以实现互补,IGCC商业化运行后,将优先考虑两台机组同时运行,将空分装置的用能由电能转为蒸汽,能大大降低厂用电率,总体发电效率会大幅提高。

  除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气化炉外,华能还开发了IGCC系统集成、整机调试等关键技术,并获得工程验证。该厂除我国尚不能制造的燃气轮机外,其他主要设备均采用国产设备。

  IGCC能否大规模推广?

  煤电清洁发展的路线有很多,IGCC如果要大规模复制,就必须要解决成本和技术的问题。制约IGCC技术推广的瓶颈主要在造价高、运行成本高和运行稳定性上。

  IGCC机组造价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主设备量产、提高标准化程度等方式解决,单位造价能够降至1万元以下。华能IGCC电厂总投资约36亿元,单位造价13800元/千瓦左右,远远高于常规燃煤机组。主要原因是首次设计制造,采用非标设备较多;单机建设,公共系统分摊费用较高;在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调试费用较高。

  从发电成本来看,华能IGCC电厂的电力生产模块与常规燃机电站相似。合成气制备模块经过进一步完善,接近设计指标后,其制气完全成本约为3元/立方米,与天然气价格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目前天然气严重短缺的形势下,优势更为突出。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去年华能IGCC电厂全年只运行了1400小时,今年上半年进行了设备治理和9项深度调试后,机组累计运行已超过2200小时,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达到30天,设备和系统运行可靠水平显著提高。

   虽然IGCC电厂已经建好,但是技术还需要不停发展和完善。IGCC是一个工厂,工厂就要讲求经济效益;既然要进一步完善,就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这两个特点夹杂在一起,构成目前的IGCC。华能正在为完善技术、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以尽快达到可推广、可复制的目标。

  IGCC还是绿色煤电计划第二、三阶段的基础。煤气化技术也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基础,合成气可以用于煤化工、煤制油和天然气。空分装置分离出来的氧气、氮气等气体除自用外,还可以供给其他企业。

  那么,什么时候IGCC的潜力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呢?张旭认为,目前各大公司上马燃气电厂的动力主要在于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如果将电厂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不管是燃煤电厂,还是燃气电厂,都要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都要付出相同的环保成本,那时IGCC的潜力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同时,煤在世界范围内是储量最大、最便宜的一种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IGCC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技术储备,国外的技术储备就非常全,暂时不用的技术很多国家也要进行开发。”张旭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谁在伤“IGCC们”的心?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彭源长 马建胜

  华能天津IGCC电厂作为国内唯一一家IGCC电厂,已经运行了一年半,但是还在赔钱。前期投资大、启停和检修频繁以及一些设备技术不成熟造成了它的亏损。但这种亏损不是投资或者运营的失误,而是建设时就知道了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不断创新,它的运行逐渐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成熟。

  在这个电厂工作,压力往往很大,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哪个设备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就得绞尽脑汁想解决的办法。

  IGCC最大的优点是清洁,清洁煤电的技术路线有很多种,IGCC只是其中之一,但这些“IGCC们”都在创新并为此付出了努力和代价,目的当然也是获得更多的回报。这种付出应该值得鼓励。“IGCC们”也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只不过回报的日子可能会来的晚一些。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企业却在偷排,烟囱里冒出的浓浓黑烟跟他们的心一样黑。这是不公平的,这会严重伤害“IGCC们”的心。

  有人在为创新费尽心力、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人却从偷排中谋求利益;有人天天在想创新,有人却天天在想怎么钻空子。劣币驱逐良币。严格的环保标准获得严格的执行,是“IGCC们”诞生、成长到壮大的基本保障。

  在中国电力工业史上,我们的很多技术和设备都走过了从进口到国产的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多还没有走完这个过程,而且某些顶尖技术国产化之路越走越难。

  能源革命需要能源技术创新。小步子的改良或者改进还远远不够,关键的、重大的技术非革命不可实现。如果我们还是仅仅着眼于短期就能见效益的、不需要太多投入的、但是很快就会被淘汰掉的技术,甚至搞一些歪门邪道来应付被迫的创新,那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当小弟。

  “IGCC们”的创新应该受到鼓励,但基本的前提是保障他们创新的环境,防止“搅局者”破坏了大家创新的积极性,伤了大家的心。而那些偷排的企业就是“搅局者”,偷排破坏了竞争的规则,破坏了“规矩”,破坏了创新。

  革命性的创新技术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坚持,更多的物质投入,更多次的失败,更多人的支持。但无论如何,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动力不会停歇,那些“搅局者”最终会被碾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永远地被抛弃。
http://www.cpnn.com.cn/zdyw/201407/t20140717_700136.html
我还是觉得超超临界技术更靠谱,更成熟。上海外三的效率已经达到276克每千瓦时了,排放低于天然气发电,最重要它已经运行了6年了,经济性、可靠性都得到了验证,已经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了。
我还是觉得超超临界技术更靠谱,更成熟。上海外三的效率已经达到276克每千瓦时了,排放低于天然气发电,最 ...
超超临界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煤耗,实现减排。但是治理污染还是要加装烟气脱硫等设备,但是这也给了一些不良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偷偷排污。而IGCC从原理上限制了钻空子,而且煤化工的副产品可以出售,降低成本。
我还是觉得超超临界技术更靠谱,更成熟。上海外三的效率已经达到276克每千瓦时了,排放低于天然气发电,最 ...
那是因为天然气没有脱硫。如果天然气在发电前也加以净化,更环保。这些都是成本问题。
超超临界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煤耗,实现减排。但是治理污染还是要加装烟气脱硫等设备,但是这也给了 ...
大型电厂可以派人24小时监控,小电厂干脆淘汰。
那是因为天然气没有脱硫。如果天然气在发电前也加以净化,更环保。这些都是成本问题。
天然气适合调峰电站,不适合取代煤作为主力发电能力。
超超临界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煤耗,实现减排。但是治理污染还是要加装烟气脱硫等设备,但是这也给了 ...
IGCC是未来技术,超超临界是成熟技术。我不是反对IGCC,我只是主张现阶段应该主要大力推广超超临界。
成本太高了,还是燃蒸结合的方案更可行。
另外发电线路损耗也大,以前不是电力公主力推超高压送电技术么?最近进展如何,有电力行业的人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