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放,文化却闭关锁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08:21


来源:http://cul.qq.com/a/20130424/000052.htm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人均国民所得仍然很低,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有没有文化上的崛起?显然没有。中国崛起了,经济生活富裕起来了,但既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也没有使得本国的老百姓更幸福。

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很生气。不过,这种现象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人们必须提问,除了经济实力之外,中国还能提供什么呢?能够提供给老百姓一种道德生活吗?能够提供给国际社会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或者价值吗?

答案是显然的。从内部说,经济上的崛起已经导致了全社会的道德危机。尽管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旧道德体系的解体,新道德体系又是怎样的呢?没有道德体系,社会难以生存。从外部来说,缺乏一种吸引人的文化和其所体现的价值体系,经济崛起往往被视为是非常可怕的事或一种威胁。中国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也努力向外推销自己的文化。没有新的思想和价值,只好求助于孔子,办孔子学院;而孔子学院又被简化成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无论是办孔子学院的人还是从事其它媒体传播的人都不知道,他们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和价值。

王赓武先生把今天中国的崛起称为第四次崛起。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因此人们也把中国的再次崛起称为“复兴”。既然中国崛起过,人们可以从崛起的历史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诸如国家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

根据王先生的看法,第一次崛起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即从秦朝统一中国到汉朝。在汉朝,中国的影响力到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汉朝周边的很多国家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在这个阶段,中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经济和文化。

汉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但7世纪唐朝的建立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唐朝的影响力传播到了日本和东亚其它地区,维持了近300年,这时的中国完全不同于汉朝。唐朝的强大和其外在影响得益于其高度的开放。唐朝不仅文化上开放,政治上也开放,被西方学者称为“开放的帝国”。佛教的传播和北方游牧部落在中原定居,这两种影响的强大混合力塑造出了一个新的国家,显示出其高度的世界性。高度开放也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来自遥远国度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的新东西,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对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由此造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全盛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持续了约400年。这期间,儒家思想重新被确立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这与前两次相比要逊色得多,因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开始变得十分保守。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江河日下。尽管明朝加强防御,仍不断遭到来自周边的侵袭,并最终被满族人所征服。虽然建国之初的清朝非常强大,而且更具侵略性,但在此之后的统治中却更多地延续了明朝的保守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衰落下去。1840年,强大的英国进攻中国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已没有还手之力了。

缺乏创新气魄的崛起

今天中国的崛起,至少到目前为止,并不像汉唐,而更像明(清)朝。既没有汉那样的制度创新,也没有唐朝那样的开放和文化崛起。唯一和前面三次崛起相同的,是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军事力量的增强。尽管经济因为全球化而变得相当开放,文化基本上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在拒绝接受普世价值的同时,又没有内部的文化创造力。

今天中国的崛起模式,有可能重复明朝的悲剧,即在国家真正崛起之前就开始衰落。明朝在体制和思想上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失去了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的机会。明朝是世界海洋世纪的开端。当时中国无论从国家还是社会,都比任何国家都具备成为海洋国家的能力。郑和下西洋是国家能力的象征,而在东南沿海“异常猖獗”的“海盗”,则是民间海洋能力的象征。但没有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创新,王权庇护下的巨大既得利益,扼杀了中国通往海洋国家的道路。

文化崛起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远远被低估。汉唐的崛起在于文化,其最终衰落也在于文化。如果文化不能崛起,必然对经济甚至政治产生严重的制约。从内部来说,没有思想的产生,就不会有制度上的创新,最终必然导致封闭和衰落。从外部来说,没有思想的产生,就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光有经济上的崛起和与之相关的军事化,就会被视为是“霸道”和“威胁”,从而恶化国际关系环境。

文化没有随着经济崛起,首要的因素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尽管人们可以观察到经济和文化同时崛起的案例(汉唐),但也可以观察到经济崛起没有导致文化崛起的案例(明朝)。经济崛起和文化崛起并不存在必然关联,两者不是同一件事情。即使是没有经济上的崛起,同样可以有文化上的崛起。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很多伟大的思想和文化创造,都是在极其贫困状况下进行的。

文化崛起三个非经济因素

文化创造和政府分权、文化开放、文化人独立这三个非经济因素更为相关。三个因素中存在其中一个,可以决定文化创造的出现。分权和开放导致文化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的经验。历史上,每次分权状态出现,尤其是皇权衰落的时候,文化倒是呈现出复兴的情景。今天的人们并不希望通过国家政权衰落来获得文化的崛起;相反,人们大多希望国家政权的强大。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的支撑。但分权和文化崛起之间的关系,的确说明了国家政权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的问题。

中央集权和文化衰落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明朝的集权模式导致了文化衰落;唐朝的集权模式则走向了文化崛起。为什么?一是不同的集权模式,二是开放。明朝政权深入文化领域,国家政权掌控了文化,同时明朝又实行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唐朝国家政权基本上不涉足文化领域,唐朝的文化领域是很典型的自治形式,形成了高度自治的文化“市民社会”。同时,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帝国,在文化全面向外开放的同时,能够把外来的文化整合进自身的主体文化。

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文化人的独立人格。如果人格是独立的,没有什么因素,包括专制和贫穷,可以阻止文化的创造。俄国是典型的例子。无论是沙皇还是共产主义专制,都没有阻止俄国知识分子的知识创造。俄国知识分子在专制下创造出辉煌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人没能在专制下进行文化创造,与文化人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有关。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西方称之为“知识分子”的群体,即把思维创造作为终生职业的社会群体。

很显然,要实现中国文化崛起,关键在于调整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政府从来就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政府来创造文化纯属乌托邦。这并不是说政府和文化创造没有任何关系。恰恰相反。在中国的环境中,政府决定了文化创造的成败:

第一是政府权力的边界。唐朝的政府边界没有对文化创造造成巨大的阻力,但明朝和清朝的则扼杀了文化创造。今天中国的政府边界不像唐朝而像明清。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权力涉足到文化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多年来,这些部门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沦落成为一种简单的控制机制。政治权力对文化领域的全覆盖,也导致了文化领域的高度政治化和官僚化,使得最原始的文化创新基因完全不可能。

第二是政府的政策,政府支持什么和反对什么,都会对文化崛起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际层面,政府的政策在于开放还是封闭。开放导致唐朝文化的崛起,封闭导致明朝缺失文化崛起。中国的现象是,政府太多的资源被用于控制,太少的资源用于创新。即使投入创新的资源,也是政府认可的文化领域。但现实是,在任何社会,政府官僚很少懂得文化创新。

在中国最荒唐的现象是,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经常走向反面,导致其所支持的文化事业的衰落。佛教领域是典型的例子。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源上,政府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结果导致了佛教内部的大面积的腐败。文艺、文学等文化领域也同样。其实,政府的支持使得这些领域不可避免的衰落,逻辑很简单:一旦这些群体可以通过依附政府生存,他们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结果必然是衰败。其他国家也有政府支持文化事业,但一定是通过放权让专业人士来做。这种放权的方法不见得会导致文化的崛起,但也不会导向衰落。在中国,政府也会放权,但目的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是通过政治方法来达到政治目的。

政府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双输局面。政府控制文化导致大部分人对政府高度依赖,结果便是文化的衰落。对那些想保持一些独立性的文化人,要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和政府对抗,造就了另外一种与政府相对立的文化,也是一种过分政治化的文化。挑战政治现状成了这个群体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文化创新(无论是宗教还是艺术和文学)在中国本身不被政府接受,还会经常受到排挤,而在西方则被人们所叫好,把此称之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如果从一个客观立场来看,无论是政府自己所从事的文化创造,还是为了反政治现状而从事的文化创造,都很难走向文化的崛起。

实际上,无论是政府方面的政治化,还是反政治现状的政治化,都在最大限度上制约着中国的文化崛起。政治本来应当只是社会的很小一部分,社会大部分空间是非政治性的。即使是集权和专制,只要政治权力具有边界,文化创造仍然具有巨大的创造空间。

毋庸置疑,如果中国要走唐朝崛起之路而避免明朝崛起之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从政治中解放出来,从官僚体制中解放出来,把

文化人从政治官僚过程中解放出来。只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中国的文化才能崛起。

来源:http://cul.qq.com/a/20130424/000052.htm

85309803.jpg (68.07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19 00:36 上传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人均国民所得仍然很低,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有没有文化上的崛起?显然没有。中国崛起了,经济生活富裕起来了,但既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也没有使得本国的老百姓更幸福。

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很生气。不过,这种现象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人们必须提问,除了经济实力之外,中国还能提供什么呢?能够提供给老百姓一种道德生活吗?能够提供给国际社会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或者价值吗?

答案是显然的。从内部说,经济上的崛起已经导致了全社会的道德危机。尽管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旧道德体系的解体,新道德体系又是怎样的呢?没有道德体系,社会难以生存。从外部来说,缺乏一种吸引人的文化和其所体现的价值体系,经济崛起往往被视为是非常可怕的事或一种威胁。中国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也努力向外推销自己的文化。没有新的思想和价值,只好求助于孔子,办孔子学院;而孔子学院又被简化成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无论是办孔子学院的人还是从事其它媒体传播的人都不知道,他们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和价值。

王赓武先生把今天中国的崛起称为第四次崛起。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因此人们也把中国的再次崛起称为“复兴”。既然中国崛起过,人们可以从崛起的历史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诸如国家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

根据王先生的看法,第一次崛起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即从秦朝统一中国到汉朝。在汉朝,中国的影响力到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汉朝周边的很多国家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在这个阶段,中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经济和文化。

汉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但7世纪唐朝的建立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唐朝的影响力传播到了日本和东亚其它地区,维持了近300年,这时的中国完全不同于汉朝。唐朝的强大和其外在影响得益于其高度的开放。唐朝不仅文化上开放,政治上也开放,被西方学者称为“开放的帝国”。佛教的传播和北方游牧部落在中原定居,这两种影响的强大混合力塑造出了一个新的国家,显示出其高度的世界性。高度开放也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来自遥远国度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的新东西,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对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由此造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全盛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持续了约400年。这期间,儒家思想重新被确立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这与前两次相比要逊色得多,因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开始变得十分保守。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江河日下。尽管明朝加强防御,仍不断遭到来自周边的侵袭,并最终被满族人所征服。虽然建国之初的清朝非常强大,而且更具侵略性,但在此之后的统治中却更多地延续了明朝的保守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衰落下去。1840年,强大的英国进攻中国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已没有还手之力了。

缺乏创新气魄的崛起

今天中国的崛起,至少到目前为止,并不像汉唐,而更像明(清)朝。既没有汉那样的制度创新,也没有唐朝那样的开放和文化崛起。唯一和前面三次崛起相同的,是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军事力量的增强。尽管经济因为全球化而变得相当开放,文化基本上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在拒绝接受普世价值的同时,又没有内部的文化创造力。

今天中国的崛起模式,有可能重复明朝的悲剧,即在国家真正崛起之前就开始衰落。明朝在体制和思想上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失去了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的机会。明朝是世界海洋世纪的开端。当时中国无论从国家还是社会,都比任何国家都具备成为海洋国家的能力。郑和下西洋是国家能力的象征,而在东南沿海“异常猖獗”的“海盗”,则是民间海洋能力的象征。但没有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创新,王权庇护下的巨大既得利益,扼杀了中国通往海洋国家的道路。

文化崛起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远远被低估。汉唐的崛起在于文化,其最终衰落也在于文化。如果文化不能崛起,必然对经济甚至政治产生严重的制约。从内部来说,没有思想的产生,就不会有制度上的创新,最终必然导致封闭和衰落。从外部来说,没有思想的产生,就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光有经济上的崛起和与之相关的军事化,就会被视为是“霸道”和“威胁”,从而恶化国际关系环境。

文化没有随着经济崛起,首要的因素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尽管人们可以观察到经济和文化同时崛起的案例(汉唐),但也可以观察到经济崛起没有导致文化崛起的案例(明朝)。经济崛起和文化崛起并不存在必然关联,两者不是同一件事情。即使是没有经济上的崛起,同样可以有文化上的崛起。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很多伟大的思想和文化创造,都是在极其贫困状况下进行的。

文化崛起三个非经济因素

文化创造和政府分权、文化开放、文化人独立这三个非经济因素更为相关。三个因素中存在其中一个,可以决定文化创造的出现。分权和开放导致文化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的经验。历史上,每次分权状态出现,尤其是皇权衰落的时候,文化倒是呈现出复兴的情景。今天的人们并不希望通过国家政权衰落来获得文化的崛起;相反,人们大多希望国家政权的强大。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的支撑。但分权和文化崛起之间的关系,的确说明了国家政权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的问题。

中央集权和文化衰落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明朝的集权模式导致了文化衰落;唐朝的集权模式则走向了文化崛起。为什么?一是不同的集权模式,二是开放。明朝政权深入文化领域,国家政权掌控了文化,同时明朝又实行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唐朝国家政权基本上不涉足文化领域,唐朝的文化领域是很典型的自治形式,形成了高度自治的文化“市民社会”。同时,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帝国,在文化全面向外开放的同时,能够把外来的文化整合进自身的主体文化。

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文化人的独立人格。如果人格是独立的,没有什么因素,包括专制和贫穷,可以阻止文化的创造。俄国是典型的例子。无论是沙皇还是共产主义专制,都没有阻止俄国知识分子的知识创造。俄国知识分子在专制下创造出辉煌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人没能在专制下进行文化创造,与文化人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有关。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西方称之为“知识分子”的群体,即把思维创造作为终生职业的社会群体。

很显然,要实现中国文化崛起,关键在于调整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政府从来就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政府来创造文化纯属乌托邦。这并不是说政府和文化创造没有任何关系。恰恰相反。在中国的环境中,政府决定了文化创造的成败:

第一是政府权力的边界。唐朝的政府边界没有对文化创造造成巨大的阻力,但明朝和清朝的则扼杀了文化创造。今天中国的政府边界不像唐朝而像明清。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权力涉足到文化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多年来,这些部门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沦落成为一种简单的控制机制。政治权力对文化领域的全覆盖,也导致了文化领域的高度政治化和官僚化,使得最原始的文化创新基因完全不可能。

第二是政府的政策,政府支持什么和反对什么,都会对文化崛起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际层面,政府的政策在于开放还是封闭。开放导致唐朝文化的崛起,封闭导致明朝缺失文化崛起。中国的现象是,政府太多的资源被用于控制,太少的资源用于创新。即使投入创新的资源,也是政府认可的文化领域。但现实是,在任何社会,政府官僚很少懂得文化创新。

在中国最荒唐的现象是,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经常走向反面,导致其所支持的文化事业的衰落。佛教领域是典型的例子。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源上,政府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结果导致了佛教内部的大面积的腐败。文艺、文学等文化领域也同样。其实,政府的支持使得这些领域不可避免的衰落,逻辑很简单:一旦这些群体可以通过依附政府生存,他们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结果必然是衰败。其他国家也有政府支持文化事业,但一定是通过放权让专业人士来做。这种放权的方法不见得会导致文化的崛起,但也不会导向衰落。在中国,政府也会放权,但目的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是通过政治方法来达到政治目的。

政府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双输局面。政府控制文化导致大部分人对政府高度依赖,结果便是文化的衰落。对那些想保持一些独立性的文化人,要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和政府对抗,造就了另外一种与政府相对立的文化,也是一种过分政治化的文化。挑战政治现状成了这个群体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文化创新(无论是宗教还是艺术和文学)在中国本身不被政府接受,还会经常受到排挤,而在西方则被人们所叫好,把此称之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如果从一个客观立场来看,无论是政府自己所从事的文化创造,还是为了反政治现状而从事的文化创造,都很难走向文化的崛起。

实际上,无论是政府方面的政治化,还是反政治现状的政治化,都在最大限度上制约着中国的文化崛起。政治本来应当只是社会的很小一部分,社会大部分空间是非政治性的。即使是集权和专制,只要政治权力具有边界,文化创造仍然具有巨大的创造空间。

毋庸置疑,如果中国要走唐朝崛起之路而避免明朝崛起之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从政治中解放出来,从官僚体制中解放出来,把

文化人从政治官僚过程中解放出来。只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中国的文化才能崛起。
每次看到楼主的id,都想到黄头发喇叭裤的那个群体。。。。。
ni0321 发表于 2015-2-19 00:42
每次看到楼主的id,都想到黄头发喇叭裤的那个群体。。。。。
ID只是个代号,并不能代表或说明什么~
好像宋被跳过去了,为啥大家对于这个璀璨的朝代如此的不屑一顾呢。
而且,好像文艺和文化也不是一回事儿吧。
有不少人自己缺乏思想和文化,总是怪这个怪那个,
请问,您自己读了少多书,又是如何把书和实现联系起来塑造自己的思想的呢?

唐和尚,大老远的跑了趟印度,那个困难呀。
现如今好像没这么麻烦了吧,政府不限制您离境,也不限制您在境内修习任何一门语言。
您还觉得有什么不开放的?您学明白了?
这样说只有附庸风雅的富翁能成为知识分子了。
至少我在发帖的时候我的电脑还在全速下载岛国最新爱情动作片,如果连非法的都没办法封锁,你如何封锁普通,所谓封锁不过一些低级黑臆想出来的。真以为文化这东西就真么容易封锁的
不考虑世界影响力的话,仅就中国历史来说,当今中国与古典中国截然不同,堪称三千年未有之文化革命。已经足以载入史册,大书特书了。

至于世界范围……普世价值是什么鬼……欧美积几百年殖民的努力,也不过改变了西欧北美大洋州的一小块地方和十来亿人口罢了。广阔的非洲,伊斯兰世界,都与西方差距甚大。西方价值观离"普世"还远着呢。中国更是刚刚开始而已。

说回来,即使强汉盛唐,对紧邻的西藏,云南,新疆的民族文化都影响不大。反倒是LZ瞧不起明,清,还算多少改变了一些这些地方。
美国把孔子学院关了闭关锁国
可以说,目前的时代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好的时代!!!!!!
看见国内那么多人过圣诞节,逛迪斯尼,看美国电影,说闭关锁国的也不脸红?
kbfmmk 发表于 2015-2-19 12:13
可以说,目前的时代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好的时代!!!!!!
  您这上下五千年最好时代的用啥指标判定的? 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民生,权衡了下这几个主要指标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貌似没有一条称的上最好时代。。。。。。
幸福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哦,其他都是空谈
中国崛起了,经济生活富裕起来了,但既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也没有使得本国的老百姓更幸福。

服了,中国人素质太高,经济生活富裕已经没用幸福感。
指望一帮逆向民族主义的奇葩?
窃,你逼的我不再沉默。
好吧,为了套用最后那句话楼主还是蛮拼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私活太多。
经济确实比较有活力,文化上确实在走民族主义道路,但很多人根本不吃这套政策平时该干嘛干嘛。
您这上下五千年最好时代的用啥指标判定的? 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民生,权衡了下这几个主要指标目 ...
纵向比。
光人均寿命一条就完爆过去任何盛世了。
sipoeris 发表于 2015-2-19 19:29
纵向比。
光人均寿命一条就完爆过去任何盛世了。
  是啊,原始社会三十岁都是寿星。万岁。
是啊,原始社会三十岁都是寿星。万岁。
你看,说是五千年最好不为过吧。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sipoeris 发表于 2015-2-19 20:08
你看,说是五千年最好不为过吧。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是啊,要是没有党我们都活不到领退休金的年龄啊。
经济开放,文化当然会受影响。做生意、旅游、电影、吃的、用的。想法都会互相影响。


可以说,目前的时代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好的时代!!!!!!
这个肯定是过了。
提分权的人,一定问题,什么人一天到晚想着分权
文化个屁,文人最恶心
这号藏得真不错,注册几年在线就0小时
提分权的人,一定问题,什么人一天到晚想着分权
负担高于回报的掌权人
楼主哪来的这些烂文?
满篇荒唐言,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