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走近“空中女秀才”孙玉兰(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0:36

2005年春天,随着中国空军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第八批女飞行员工作的展开,神秘“飞天女”再次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带着好奇、带着敬意,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的杰出代表、原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空中女秀才”——孙玉兰。
  1956年夏,中国空军在全国招收第二批女飞行员。古城南京的空军飞行员招收报名处,人山人海,数千名姑娘抱着“飞天梦”耐心地排队等候各项检查,19岁的孙玉兰也加入
了这浩浩荡荡的报考大军,并出人意料地成为南京市惟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员。在经过和男飞行员同样严格的训练后,1958年,孙玉兰放了单飞。她驾驶心爱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尽情享受着白云为裳、清风为纱的浪漫。就在这蓝天白云的包围中,一朵文学之花悄悄地在孙玉兰的心田生根发芽。
  孙玉兰自幼喜爱写作,中学时的作文经常是班上争相传阅的范文。1958年,孙玉兰将第一次参加跳伞训练的感受写成了文章,并在解放军报上以《我的第一次跳伞》为题发表,“空中女秀才”的美名随之传开。从此,部队有什么文艺活动,组织者总会找到孙玉兰,请她帮忙写台词、相声、快板、诗朗诵,其创作的节目,总是为晚会增色不少。
  在党的培养下,孙玉兰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执行了人工降雨、空运空投、抢险救灾、科学实验、军事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飞天女”的特殊经历和独特视角无形中为孙玉兰提供了他人不可企及的丰富文学素材和创作灵感。她才思横溢,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创作出《党给她插上钢铁翅膀》、《碧空五姐妹》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歌颂蓝天、歌颂女飞行员、歌颂党的妇女事业,开创了中国女性“蓝天文学”的先河。
  1965年,一个名叫波勒尔的法国姑娘给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她没能实现“飞天梦”的痛苦,表达了对中国“飞天女”的羡慕。这封信当时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在妇女界引起强烈反响。孙玉兰看到信后更是彻夜未眠,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长篇通讯《飞翔在蓝天白云间》,表达了中国姑娘在党的关怀下成长为飞行员的自豪。这篇通讯很快被许多海外媒体刊用,成为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对此,孙玉兰至今都为之骄傲:“没想到一支小小的笔能爆发出那么强大的力量,我代表姐妹们说出了心中要说的话,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幸福、自豪。”孙玉兰也因此成为当时国际妇女最为羡慕的偶像。同年,她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惟一的女性,参加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6年,孙玉兰身怀六甲后,不适合参加飞行,但仍然要求工作,组织上便调整她代理部队新闻干事之职,以便发挥她的文学特长。孙玉兰坚信“拿枪是战士,拿笔也是战士”,兢兢业业地工作,一直坚持到临产,又发表了许多作品。其中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随笔,就是她这段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
  1985年,按照规定,48岁的孙玉兰已经到了女性的飞行“极限”,被要求停飞,而男飞行员到55岁才停飞。接到停飞通知后,倔强的“女秀才”马上提笔给时任空军司令的王海将军写信,从理论说到实践,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说明自己仍然能胜任飞行。那封信洋洋洒洒数千言,却一气呵成,才气与勇气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飞行事业的热爱。王海将军读后深深地被感动了,考虑再三后,终于特批孙玉兰“再飞3年”!1988年,已经51岁的孙玉兰退出现役,又在地方民航工作了9年,直到1997年退休。在42年的飞行生涯里,孙玉兰累计飞行了1.4万个小时,创造了3项国内纪录(飞行年限最长、飞行年龄最大、飞行时间最多)。
  “蓝天白云送走青春,风风雨雨中度过壮年,晚年依然发挥余热。”这是如今已68岁的孙玉兰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她说,人生的长度虽然不能选择,但是宽度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继续翱翔蓝天的孙玉兰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将文学创作视为自己的第二片“天空”。多年来,她笔耕不辍,虽然不为发表,但她却依然享受着创作带来的快乐和充实。
  孙玉兰向记者透露,目前她正在计划写一部以女飞行员为题材的作品,暂时定名为《女飞行员》。她说目前国内以女飞行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实在太少,而且多数停留在表层上,很少能触及“飞天女”的感情、思想和内心世界,就连她很熟悉的一位军队著名作家创作的数十部“蓝天文学”作品中竟然没有一位女性主人公。对此,作为女性“蓝天文学”创始人的孙玉兰感到责任很重:“我和许多‘飞天女’向世人证明了女性和男性一样同是蓝天的主角,我还要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世人,‘蓝天文学’中同样有我们女性的‘半边天’!”(来源:解放军报第5版)
2005年春天,随着中国空军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第八批女飞行员工作的展开,神秘“飞天女”再次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带着好奇、带着敬意,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的杰出代表、原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空中女秀才”——孙玉兰。
  1956年夏,中国空军在全国招收第二批女飞行员。古城南京的空军飞行员招收报名处,人山人海,数千名姑娘抱着“飞天梦”耐心地排队等候各项检查,19岁的孙玉兰也加入
了这浩浩荡荡的报考大军,并出人意料地成为南京市惟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员。在经过和男飞行员同样严格的训练后,1958年,孙玉兰放了单飞。她驾驶心爱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尽情享受着白云为裳、清风为纱的浪漫。就在这蓝天白云的包围中,一朵文学之花悄悄地在孙玉兰的心田生根发芽。
  孙玉兰自幼喜爱写作,中学时的作文经常是班上争相传阅的范文。1958年,孙玉兰将第一次参加跳伞训练的感受写成了文章,并在解放军报上以《我的第一次跳伞》为题发表,“空中女秀才”的美名随之传开。从此,部队有什么文艺活动,组织者总会找到孙玉兰,请她帮忙写台词、相声、快板、诗朗诵,其创作的节目,总是为晚会增色不少。
  在党的培养下,孙玉兰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执行了人工降雨、空运空投、抢险救灾、科学实验、军事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飞天女”的特殊经历和独特视角无形中为孙玉兰提供了他人不可企及的丰富文学素材和创作灵感。她才思横溢,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创作出《党给她插上钢铁翅膀》、《碧空五姐妹》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歌颂蓝天、歌颂女飞行员、歌颂党的妇女事业,开创了中国女性“蓝天文学”的先河。
  1965年,一个名叫波勒尔的法国姑娘给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她没能实现“飞天梦”的痛苦,表达了对中国“飞天女”的羡慕。这封信当时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在妇女界引起强烈反响。孙玉兰看到信后更是彻夜未眠,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长篇通讯《飞翔在蓝天白云间》,表达了中国姑娘在党的关怀下成长为飞行员的自豪。这篇通讯很快被许多海外媒体刊用,成为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对此,孙玉兰至今都为之骄傲:“没想到一支小小的笔能爆发出那么强大的力量,我代表姐妹们说出了心中要说的话,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幸福、自豪。”孙玉兰也因此成为当时国际妇女最为羡慕的偶像。同年,她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惟一的女性,参加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6年,孙玉兰身怀六甲后,不适合参加飞行,但仍然要求工作,组织上便调整她代理部队新闻干事之职,以便发挥她的文学特长。孙玉兰坚信“拿枪是战士,拿笔也是战士”,兢兢业业地工作,一直坚持到临产,又发表了许多作品。其中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随笔,就是她这段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
  1985年,按照规定,48岁的孙玉兰已经到了女性的飞行“极限”,被要求停飞,而男飞行员到55岁才停飞。接到停飞通知后,倔强的“女秀才”马上提笔给时任空军司令的王海将军写信,从理论说到实践,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说明自己仍然能胜任飞行。那封信洋洋洒洒数千言,却一气呵成,才气与勇气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飞行事业的热爱。王海将军读后深深地被感动了,考虑再三后,终于特批孙玉兰“再飞3年”!1988年,已经51岁的孙玉兰退出现役,又在地方民航工作了9年,直到1997年退休。在42年的飞行生涯里,孙玉兰累计飞行了1.4万个小时,创造了3项国内纪录(飞行年限最长、飞行年龄最大、飞行时间最多)。
  “蓝天白云送走青春,风风雨雨中度过壮年,晚年依然发挥余热。”这是如今已68岁的孙玉兰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她说,人生的长度虽然不能选择,但是宽度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继续翱翔蓝天的孙玉兰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将文学创作视为自己的第二片“天空”。多年来,她笔耕不辍,虽然不为发表,但她却依然享受着创作带来的快乐和充实。
  孙玉兰向记者透露,目前她正在计划写一部以女飞行员为题材的作品,暂时定名为《女飞行员》。她说目前国内以女飞行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实在太少,而且多数停留在表层上,很少能触及“飞天女”的感情、思想和内心世界,就连她很熟悉的一位军队著名作家创作的数十部“蓝天文学”作品中竟然没有一位女性主人公。对此,作为女性“蓝天文学”创始人的孙玉兰感到责任很重:“我和许多‘飞天女’向世人证明了女性和男性一样同是蓝天的主角,我还要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世人,‘蓝天文学’中同样有我们女性的‘半边天’!”(来源:解放军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