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真的值得嘲笑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8:38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值得嘲笑吗?
泪痕春雨
  
  对于司马衷,人们的非议很多。但泪痕以为这种非议多少是不厚道的。因为司马衷只是一个天生智力有些缺陷的人;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任何值得非议的地方。这样一个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过多的非议、嘲笑他呢?
  
  我们也许会说,如果他不当皇帝。那天下就不会乱那样样子。但泪痕实在想知道,这又关司马衷什么事来着?用一些与当事人毫无关系的事非议当事人,这叫什么事?
  
  司马衷能在太子之位上稳座二十多年;这是帝国权力者搏奕的结果,绝非司马衷能左右的。
  
  司马衷高高在上,但帝国实际运作从来都是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这也绝非司马衷能左右的。
  
  司马衷是一个完全被动的人,总而言之,他只是一个让各种权力者搬来搬去的政治道具。他本人没有任何值得非议之处。
  
  我们在思考晋帝国的灭亡之时,竟然常常对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人抱以种种嘲笑、苛责,好象他才是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泪痕以为实在是找错对象了。
  
  司马炎设计的权力格局,实际上是众多贵族、官员联合执政的模式。因为皇帝缺乏行为能力,而任何一个贵族、官员实际上都缺乏掌控时局的能力、实力。所以当时的帝国,只能是以某个、某几个贵族为中心的大家联合执政的格局。
  
  因为任何一个人试图去抛开联合执政的方式,都是无力控制帝国的。因为任何一个人试图让帝国围绕自己旋转之时,通常都是家破人亡为代价的。
  
  从这层意义上,晋武帝设计的政治格局,应该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政治格局。因为这种政治格局,一方面可以保证皇权高高在上,另一方面也使帝国处于一种众多实权人物联合执政的格局之中。
  
  我们不是总认为皇权太过集中不好吗?我们不是总认为类似议会的机构处理国家大事好吗?而晋武帝设计的政治格局,显然让这一切变成现实了。
  
  但在权力面前,是没有温情可言的。众多实权人物共同掌权,引来的竟然是上层社会无休止的内哄。从这层意义上,小农社会中是无法建立类似议会的权力机构。因为上层权力的分散,在小农社会中引发的通常总是混乱。
  
  面对巨大的利益,人们的智力通常都是很有限的,所以人们都相信自己只要向上爬一步,就可以拥有皇帝的权力(即使不当皇帝),但这只是他们的幻觉,虽然试图专权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全家从上面摔得血肉模糊,但人们依然是前仆后继的向上爬着。
  
  如果这些贵族们,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如果这些贵族们,愿意安于自己的权力、地位;那整个帝国还会乱成这样子吗?显然是不会的。
  
  晋惠帝默默的坐上上面,他看着下面权力者丑陋的表演、争夺。却显然无能为力,因为以他的智慧,显然无法评判他们之间谁是谁非,所以他也拒绝做这种评判。
  
  皇帝智力有问题,但帝国那些实际的权力负责人智力难道也有问题?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比司马衷更愚蠢。
  
  司马衷并没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因为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本身并不值得嘲笑。人们读这段历史之时,常常对一个并不值得嘲笑的人极尽嘲笑、丑化之能,泪痕以为这实在太不厚道了。难道我们读历史,就是为寻找这种廉价的优越感吗?
  
  晋惠帝司马衷的爱憎
  
  司马衷也许只有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爱(历史上记载);那就是当人们要杀嵇绍之时,晋惠帝说了:“他是忠臣,你们不可以杀他。”但嵇绍却在晋惠帝身边被杀掉了,鲜血溅了晋惠帝一身。当人们要清洗晋惠帝衣服之时,晋惠帝说了“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的。”
  
  单从晋惠帝的这一次表现来看,他哪一点象智力有问题呢?
  
  司马衷也许只有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憎恨(历史上记载);那就是在赵王之乱后,他说义阳王司马威:“阿皮当时撇我的手指,从我手中抢走玉玺,我不能饶了他。”既然皇帝亲口说出这种话了,那义阳王司马威自然只有去死了。
  
  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名,皇帝在恨极之时也是称呼他小名,本身证明他与皇帝关系很亲厚的;而这种亲厚的人在关键时候彻底背叛自己,才是最让人最痛恨的。所以皇帝终于忍不住亲自宣判了他死刑。皇帝一直拥有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但皇帝知道自己的智力无法胜任这种事,所以从来不滥用这种权力。
  
  泪痕以为晋惠帝被称为惠帝,大约是名符其实的。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但他的权力却是真实的。而他一生中却从来是逆来顺受,很少滥用过自己的权力。
  
  晋惠帝重新走上皇位之时(赵王乱政后)。老百姓都自然而然的发出了欢呼之声。因为不论人们怎样非议惠帝的智力,但惠帝却显然不心存害人之心。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
  
  老百姓竟然认可一位智力有问题的皇帝,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大讽刺?“遣甲士数千迎帝于金墉城。百姓咸称万岁。帝自端门入,升殿;群臣顿首谢罪。”(见《资治通鉴》)
  
  皇帝的确智力有问题;但他是一个好人;他从来没有害人之心。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呢?
  
  除了上述两件事外,晋惠从来没有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爱憎,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晋惠帝都象一个局外人一样;他从不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泪痕以为,这应该是多年政治训练的结果。因为这绝不是人的天性。一个婴儿、幼儿,也总想让世界围绕自己旋转。如果外界不由着他的性子来,他就大哭、大闹。从本能而言,外界不能让人满意,人就会强烈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试图改变这一切。婴儿一出生,就会让这种本能支配自己行为的。
  
  人后来学会听话、懂得沉默;这都是后天强化的结果。因为后来的经验总会告诉他,这个世界绝不会围着他旋转的。如果他一昧的想让世界围绕他旋转,一切只是徒劳,更会因此失去许多。
  
  司马衷做为最尊贵的皇族成员;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成为帝国二号人物了。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赋予了一个神圣的身份;那就是他将来是天下的主人。
  
  司马衷做为帝国的权力继承者;他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不管他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这种教育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让他感觉那是在天天上大课,肯定一听就会头疼,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对于一个智力有问题的晋惠帝就更是如此了。
  
  司马衷的沉默,也许是如此造成的。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对他而言实在太深奥了、也太难理解了。所以他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让帝国的权力机器自己运作。
  
  更主要的是,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好人坏人;对他而言也许太过难以判断。
  
  因为做为帝国二号人物,所有的人见到他时,肯定都是一脸的忠贞、温顺;不要说对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了,就是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在这种背景下,恐怕也分不清谁好谁坏。
  
  而做为帝国的一号人物后,所有的见到他时,肯定都是开口闭口为了他利益、为了帝国的利益应该如何如之何,总而言之好象他们都最关心皇帝、最关心帝国的利益。但实际上呢?对此不要说是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了,就是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分不清谁是真正关心自己、关心帝国人了。
  
  从乐观的一面去想,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因为大家见到司马衷之时,都是一脸的忠贞、甜蜜、温顺。从悲观的一面去想象,所有的人都是坏人,他们围在司马衷旁边做着种种表演,恐怕都做着各种见不得的盘算。。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衷自然得学会表示沉默。
  
  因为他不学会沉默,就得对人和事做出好坏、对错的判断。而复杂的政治舞台上之上,对这一切做出正确的判断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种沉默,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政治策略。这表明他从不自作聪明,对于超过自己能力的是非、对错判断,他绝不会强行做出判断。总而言之,他相信政府机构的自行运作;大家在利益搏奕出来的结果,远比自己自作聪明的判断有效。
  
  一个皇帝如果能力不足,他用这种态度办事,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办法。这也许就是晋惠帝在政治上表现得缺乏任何主动性的原因。
  
  但在晋惠帝后来完全失势之时,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已完全可看清楚了。所以在乱兵杀嵇绍之时,他大声呼喊,嵇侍中是忠臣,你们可以杀他的。而在人们清洗他衣服之时,他才会说衣服上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这件衣服的。
  
  但在晋惠帝失势之后,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已完全能看清楚了。所以他终于忍不住亲自宣判了义阳王司马威的死刑。
  
  皇帝高高在上之时,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憎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以他的智力,如果去这样做,那肯定会被各种相关利益者牵着鼻子乱走;最后不知不觉中成为一杆枪让人使。
  
  虽然所有的权力者,都在试图利用皇帝的情感为自己服务,但他们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皇帝拒绝做这种判断,皇帝只信赖政府机构的自行运作。
  
  杨骏在失败之时,他的外甥对皇帝发表了一堆杨骏最忠于皇帝的演讲。但皇帝理也不想理他。
  
  贾后在失败之时,也是对皇帝高呼他们杀掉我后,肯定会威胁你的。但皇帝也是理也不想理她。
  
  因为皇帝当时从情感上已认为他们是坏人了,只是做为从小受到强化训练使他不愿意做出这种判断;所以他只有保持沉默,而任由现实的利益搏奕决定他们的命运。
  
  从晋惠帝最后对嵇绍爱、对司马威的恨去看。晋惠帝绝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晋惠帝的一生都是保持着沉默,很少去表现自己的爱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爱憎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从这层意义上,晋惠帝一直是想当一个合格的皇帝;他知道自己的智力不够,所以就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爱憎去影响帝国机器运转。
  
  皇帝的智力的确有问题,但皇帝的权力却显然是真实的。皇帝亲笔写出的诏书,亲口说出的话永远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赵王乱政之前绝没有一个人敢对此表示怀疑的。但晋惠帝却显然从来没有用这种权力放任过自己的爱憎。司马衷智力有问题,但他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用他的权力胡作非为,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呢?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值得嘲笑吗?
泪痕春雨
  
  对于司马衷,人们的非议很多。但泪痕以为这种非议多少是不厚道的。因为司马衷只是一个天生智力有些缺陷的人;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任何值得非议的地方。这样一个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过多的非议、嘲笑他呢?
  
  我们也许会说,如果他不当皇帝。那天下就不会乱那样样子。但泪痕实在想知道,这又关司马衷什么事来着?用一些与当事人毫无关系的事非议当事人,这叫什么事?
  
  司马衷能在太子之位上稳座二十多年;这是帝国权力者搏奕的结果,绝非司马衷能左右的。
  
  司马衷高高在上,但帝国实际运作从来都是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这也绝非司马衷能左右的。
  
  司马衷是一个完全被动的人,总而言之,他只是一个让各种权力者搬来搬去的政治道具。他本人没有任何值得非议之处。
  
  我们在思考晋帝国的灭亡之时,竟然常常对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人抱以种种嘲笑、苛责,好象他才是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泪痕以为实在是找错对象了。
  
  司马炎设计的权力格局,实际上是众多贵族、官员联合执政的模式。因为皇帝缺乏行为能力,而任何一个贵族、官员实际上都缺乏掌控时局的能力、实力。所以当时的帝国,只能是以某个、某几个贵族为中心的大家联合执政的格局。
  
  因为任何一个人试图去抛开联合执政的方式,都是无力控制帝国的。因为任何一个人试图让帝国围绕自己旋转之时,通常都是家破人亡为代价的。
  
  从这层意义上,晋武帝设计的政治格局,应该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政治格局。因为这种政治格局,一方面可以保证皇权高高在上,另一方面也使帝国处于一种众多实权人物联合执政的格局之中。
  
  我们不是总认为皇权太过集中不好吗?我们不是总认为类似议会的机构处理国家大事好吗?而晋武帝设计的政治格局,显然让这一切变成现实了。
  
  但在权力面前,是没有温情可言的。众多实权人物共同掌权,引来的竟然是上层社会无休止的内哄。从这层意义上,小农社会中是无法建立类似议会的权力机构。因为上层权力的分散,在小农社会中引发的通常总是混乱。
  
  面对巨大的利益,人们的智力通常都是很有限的,所以人们都相信自己只要向上爬一步,就可以拥有皇帝的权力(即使不当皇帝),但这只是他们的幻觉,虽然试图专权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全家从上面摔得血肉模糊,但人们依然是前仆后继的向上爬着。
  
  如果这些贵族们,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如果这些贵族们,愿意安于自己的权力、地位;那整个帝国还会乱成这样子吗?显然是不会的。
  
  晋惠帝默默的坐上上面,他看着下面权力者丑陋的表演、争夺。却显然无能为力,因为以他的智慧,显然无法评判他们之间谁是谁非,所以他也拒绝做这种评判。
  
  皇帝智力有问题,但帝国那些实际的权力负责人智力难道也有问题?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比司马衷更愚蠢。
  
  司马衷并没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因为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本身并不值得嘲笑。人们读这段历史之时,常常对一个并不值得嘲笑的人极尽嘲笑、丑化之能,泪痕以为这实在太不厚道了。难道我们读历史,就是为寻找这种廉价的优越感吗?
  
  晋惠帝司马衷的爱憎
  
  司马衷也许只有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爱(历史上记载);那就是当人们要杀嵇绍之时,晋惠帝说了:“他是忠臣,你们不可以杀他。”但嵇绍却在晋惠帝身边被杀掉了,鲜血溅了晋惠帝一身。当人们要清洗晋惠帝衣服之时,晋惠帝说了“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的。”
  
  单从晋惠帝的这一次表现来看,他哪一点象智力有问题呢?
  
  司马衷也许只有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憎恨(历史上记载);那就是在赵王之乱后,他说义阳王司马威:“阿皮当时撇我的手指,从我手中抢走玉玺,我不能饶了他。”既然皇帝亲口说出这种话了,那义阳王司马威自然只有去死了。
  
  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名,皇帝在恨极之时也是称呼他小名,本身证明他与皇帝关系很亲厚的;而这种亲厚的人在关键时候彻底背叛自己,才是最让人最痛恨的。所以皇帝终于忍不住亲自宣判了他死刑。皇帝一直拥有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但皇帝知道自己的智力无法胜任这种事,所以从来不滥用这种权力。
  
  泪痕以为晋惠帝被称为惠帝,大约是名符其实的。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但他的权力却是真实的。而他一生中却从来是逆来顺受,很少滥用过自己的权力。
  
  晋惠帝重新走上皇位之时(赵王乱政后)。老百姓都自然而然的发出了欢呼之声。因为不论人们怎样非议惠帝的智力,但惠帝却显然不心存害人之心。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
  
  老百姓竟然认可一位智力有问题的皇帝,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大讽刺?“遣甲士数千迎帝于金墉城。百姓咸称万岁。帝自端门入,升殿;群臣顿首谢罪。”(见《资治通鉴》)
  
  皇帝的确智力有问题;但他是一个好人;他从来没有害人之心。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呢?
  
  除了上述两件事外,晋惠从来没有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爱憎,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晋惠帝都象一个局外人一样;他从不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泪痕以为,这应该是多年政治训练的结果。因为这绝不是人的天性。一个婴儿、幼儿,也总想让世界围绕自己旋转。如果外界不由着他的性子来,他就大哭、大闹。从本能而言,外界不能让人满意,人就会强烈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试图改变这一切。婴儿一出生,就会让这种本能支配自己行为的。
  
  人后来学会听话、懂得沉默;这都是后天强化的结果。因为后来的经验总会告诉他,这个世界绝不会围着他旋转的。如果他一昧的想让世界围绕他旋转,一切只是徒劳,更会因此失去许多。
  
  司马衷做为最尊贵的皇族成员;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成为帝国二号人物了。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赋予了一个神圣的身份;那就是他将来是天下的主人。
  
  司马衷做为帝国的权力继承者;他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不管他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这种教育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让他感觉那是在天天上大课,肯定一听就会头疼,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对于一个智力有问题的晋惠帝就更是如此了。
  
  司马衷的沉默,也许是如此造成的。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对他而言实在太深奥了、也太难理解了。所以他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让帝国的权力机器自己运作。
  
  更主要的是,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好人坏人;对他而言也许太过难以判断。
  
  因为做为帝国二号人物,所有的人见到他时,肯定都是一脸的忠贞、温顺;不要说对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了,就是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在这种背景下,恐怕也分不清谁好谁坏。
  
  而做为帝国的一号人物后,所有的见到他时,肯定都是开口闭口为了他利益、为了帝国的利益应该如何如之何,总而言之好象他们都最关心皇帝、最关心帝国的利益。但实际上呢?对此不要说是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了,就是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分不清谁是真正关心自己、关心帝国人了。
  
  从乐观的一面去想,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因为大家见到司马衷之时,都是一脸的忠贞、甜蜜、温顺。从悲观的一面去想象,所有的人都是坏人,他们围在司马衷旁边做着种种表演,恐怕都做着各种见不得的盘算。。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衷自然得学会表示沉默。
  
  因为他不学会沉默,就得对人和事做出好坏、对错的判断。而复杂的政治舞台上之上,对这一切做出正确的判断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种沉默,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政治策略。这表明他从不自作聪明,对于超过自己能力的是非、对错判断,他绝不会强行做出判断。总而言之,他相信政府机构的自行运作;大家在利益搏奕出来的结果,远比自己自作聪明的判断有效。
  
  一个皇帝如果能力不足,他用这种态度办事,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办法。这也许就是晋惠帝在政治上表现得缺乏任何主动性的原因。
  
  但在晋惠帝后来完全失势之时,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已完全可看清楚了。所以在乱兵杀嵇绍之时,他大声呼喊,嵇侍中是忠臣,你们可以杀他的。而在人们清洗他衣服之时,他才会说衣服上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这件衣服的。
  
  但在晋惠帝失势之后,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已完全能看清楚了。所以他终于忍不住亲自宣判了义阳王司马威的死刑。
  
  皇帝高高在上之时,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憎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以他的智力,如果去这样做,那肯定会被各种相关利益者牵着鼻子乱走;最后不知不觉中成为一杆枪让人使。
  
  虽然所有的权力者,都在试图利用皇帝的情感为自己服务,但他们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皇帝拒绝做这种判断,皇帝只信赖政府机构的自行运作。
  
  杨骏在失败之时,他的外甥对皇帝发表了一堆杨骏最忠于皇帝的演讲。但皇帝理也不想理他。
  
  贾后在失败之时,也是对皇帝高呼他们杀掉我后,肯定会威胁你的。但皇帝也是理也不想理她。
  
  因为皇帝当时从情感上已认为他们是坏人了,只是做为从小受到强化训练使他不愿意做出这种判断;所以他只有保持沉默,而任由现实的利益搏奕决定他们的命运。
  
  从晋惠帝最后对嵇绍爱、对司马威的恨去看。晋惠帝绝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晋惠帝的一生都是保持着沉默,很少去表现自己的爱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爱憎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从这层意义上,晋惠帝一直是想当一个合格的皇帝;他知道自己的智力不够,所以就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爱憎去影响帝国机器运转。
  
  皇帝的智力的确有问题,但皇帝的权力却显然是真实的。皇帝亲笔写出的诏书,亲口说出的话永远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赵王乱政之前绝没有一个人敢对此表示怀疑的。但晋惠帝却显然从来没有用这种权力放任过自己的爱憎。司马衷智力有问题,但他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用他的权力胡作非为,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呢?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他有智力残疾?

可怜人。
就算没有智力问题,在那个时代坐上那个位子就是个杯具。后面的杯具更是一个接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