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次世界大战装甲车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59:15
我大馒头镇楼我大馒头镇楼
快点更新
实验性车辆       
M38猎狼犬装甲车 · T18HMC · T1/M6重型坦克 · T-28/T-95 GMC坦克 · T14突击坦克 · T29重型坦克 · T56/57GMC · T20中型坦克 · T7装甲车 · T16装甲运兵车 · T3半履带 · T54自行火炮 · T40/M9自行反坦克炮 · T84HMC · T92/93HMC · T7轻型坦克/M7中型坦克 · T88自行火炮 · T27装甲车 · T55E1自行火炮 · T30重型坦克 ·
美国M2轻型坦克

主要性能数据
类型 轻型坦克
产地 美国
  规格
  重量 11.6吨
  长度 4.43 m(14.5英尺)
  宽度 2.47 m(8英尺)
  高度 2.65 m(8英尺8英寸)
  全体人员 4(指挥官、炮手、驾驶员、副驾驶员)
  装甲 6–25 mm(0.24-0.98英寸)
  武器 1x 37 mm Gun M5
  5x.30-06 勃朗宁M1919A4机枪
  发动机 Continental W-670 -9A、7缸
  245-220马力(183-164千瓦)
  悬挂系统 立式蜗壳弹簧悬架(VVSS)
  最大作战距离 320 km(200英里)
  速度 58 km/h(36英里/h)

衍生型号
M2A1 (1935). .50镁在一栋唯一塔楼。 10个单位导致了。
  M2A2 (1935).
  双胞胎塔楼。 取绰号的“Mae西部”。 239个单位生产了。
  M2A3 (1938).
  双胞胎塔楼,更加厚实的装甲,改善的悬浮。 72个单位生产了。
  M2A4 (1940).
  唯一塔楼用37mm枪。 更加厚实的装甲。 375个单位生产了。
参战历史
英军
英国陆军最早在实战中使用M3轻型坦克。1941年11月,大约170辆斯图亚特坦克参与了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但结果令人失望。实战结果显示,M3轻型坦克较德军坦克落后。主要的缺陷在于37毫米主炮威力太弱,以及拙劣的内部配置,尤其是炮塔的双人乘组方式令人诟病。此外M3的履带宽度太窄,接地压太高。但M3轻型坦克也获得若干正面评价,成员们喜欢其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此昵称它为“甜心”。当1942年英军接收了美制M4雪曼中型坦克之后,便将斯图亚特坦克撤出主战场,改作侦察之用,或改装成其他用途的车辆,最有名的例子是拆除炮塔后改装成运兵车的“斯图亚特袋鼠”(Stuart Kangaroo)。

红军
另一个主要的租借援助国苏联,对M3的评价更是等而下之。红军认为它火力和装甲都太差,且对燃料的品质太敏感(M3/M5系列引擎皆是取自于飞机用的星型引擎,需要高辛烷值的燃料)。即便如此,M3还是优于大战初期苏联制造的T-60等轻型坦克。1943年,红军试用了升级版的M5轻型坦克,但认为并不比M3优良,因此拒绝了美国提供M5。

美军
   美军第一次于实战中使用M3是在菲律宾,以少量坦克投入巴丹半岛的战事。1942年底,当美军参与北非战事时,斯图亚特坦克仍是其主要的装甲武力。然而在历经了惨痛的加查拉战役后,美军体悟到M3和M5完全不是德军四号坦克和虎式坦克的对手,于是随即采取“英国模式”,解散大部分轻型坦克营改为侦察之用。在后来的战事中,多数美军坦克营多配置三个中型坦克连(通常是M4),以及一个斯图亚特坦克连(M3或M5/M5A1)。
    在欧洲战区,轻型坦克因为面对敌火的生还率太低,只能扮演次要角色。斯图亚特唯一能充分发挥的主要舞台在太平洋战区,因为日军的坦克数量相对较少,火力和装甲也较弱。日军步兵很少配有反坦克武器,面对敌军坦克时多采用近距离的攻击战术。因此在这里,斯图亚特坦克的威力只逊于中型坦克。
    尽管如此,M3/M5的生产数量是很庞大的,总数超过25,000台。司徒坦克一直被使用到大战末期。除美国、英国和苏联之外,它由法国、中国和铁托的游击队在南斯拉夫使用。

中华民国陆军
美军提供M3系列给中华民国的起缘起自于租借法案以及日本对美开战。1942年第一次缅北战役结束后,国民革命军部分人员撤往印度进行重编;为了活用租借法案物资,国民政府在印度成立驻印军戰車训练班,并在民国32年(1943年)建立驻印军戰車第一營,全营使用M3A3。之后在滇西缅北战役时编入新一军参战,并在1944年3月3日瓦鲁班战役(Walawbum)中成功击溃日军第18师团师部,此次重大斩获后来订为中华民国装甲兵节。

国共内战初期,国民革命军的M3A3为驻印军时期接收装备,并通通纳入戰車第一團使用。1948年接收了美军遗留在太平洋战区的M5A1,随着国军节节败退,装甲部队也在三大战役中溃灭殆尽。装甲司令部在淮海战役后,着手重建装甲部队。

二次大战后,美军在菲律宾、关岛和冲绳各地留下许多坦克。由于运回美国费用太高,也没有用途,于是大多拆掉武装和通信系统,任其自然报废。装甲司令部参谋长蒋纬国就和美国交涉,把这些坦克买下来运往上海,堆在虬江码头。重建的各戰車營就自行寻找堪用的车辆和零件,加以整修组装。其中戰車第三团第一营凑出廿二辆M5A1坦克,编制成两个连。经过在台湾的短暂整训后移防金门。[1]

1949年10月24日,解放军三个团近万人兵力渡海登陆金门,与国军爆发三昼夜激战,是为金门战役。由于解放军过度轻敌,反坦克武器失效,遭到M5A1坦克痛击。战一营先是守住战略要地琼林和安岐,随后击溃困守海滩和古宁头各村庄内的解放军,帮助国军取得胜利。战役结束之后,金门防卫部司令胡琏赠与战三团第一营“金门之熊”称号,表彰该营在战役中的表现。[2]

技术数据
乘员        4人(车长、驾驶、炮手、副驾驶)
长度        4.5米
宽度        2.46米
高度        2.3米
重量        14.7吨
发动机        2 x 凯迪拉克气冷式辐射型引擎
功率        250匹 ( 千186瓦)
马力重量比        250匹/吨
速度        56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120公里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车身:13-51毫米
主要武器        37毫米炮 M6
辅助武器        .30-06 勃朗宁M1919A4机枪

资料比较详细。。收集较慢。。耐心等待~~
衍生型
T24轻型坦克(Light Tank T24)
原型版本,即后来的M24轻型坦克(Light Tank M24)
T24E1轻型坦克(Light Tank T24E1)
以原型版本改用Continental R-975-C4引擎及Spicer变速箱,只有一架T24原型在1944年10月进行测试。T24E1的性能比M24更好,但变速箱却出现可靠性问题。
M19防空炮(M19 Gun Motor Carriage)
引擎移至车体中部,在车体后部换装一门双联装M2 40毫米机炮炮塔(备弹336发),美军在1944年8月订购了904架,但只有285架投入战场。
M37 105毫米榴弹炮(M37 10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用于取代M7牧师自行火炮,换装M4 105毫米榴弹炮(备弹126发),订购了448架,316架投入战场。
M41 155毫米榴弹炮(M41 15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又名Gorilla)
引擎移至车体中部,换装M1 155毫米榴弹炮,订购了250架,60架投入战场。
T77防空炮(T77 Multiple Gun Motor Carriage)
在新型机枪塔上装有6门.50口径勃朗宁M2重机枪的自走防空炮。
T9、T13通用载具(T9, T13 Utility vehicles)
移除主炮的多用途车辆版本,其中T9装有推土铲。
T22E1、T23E1、T33货物运输车(T22E1, T23E1, T33 Cargo carriers)
T42、T43货物牵引车(T42, T43 Cargo tractors)
以T33改装而成,T42装有M18地狱猫的变速箱,T43的是T42的轻量化版本。
T6E1装甲回收车(T6E1 Tank recovery vehicle)
NM-116
挪威在1974至1975年的升级改良版本,移除车头的球型机枪塔,换装90毫米主炮、加上雷射测距仪及改用柴油引擎[1]。

技术数据
乘员        4至5人(车长、驾驶、炮手、
装填手、副驾驶(可重复装填手))
长度        5.56/5.03 米
宽度        3米
高度        2.77 米
重量        18.4吨
发动机        2 x 凯迪拉克系列44T24 V8汽缸 四行程汽油引擎
功率        300/220匹 ( 千220/164瓦)
马力重量比        匹/吨
悬挂系统        扭力棒
速度        56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161公里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车身:13-25毫米
炮塔:13-38毫米
主要武器        75毫米炮M6
辅助武器        1挺.50英吋机枪、
2 x .30机枪







问一下刚刚那个霞飞复制图片地址的。。图片看得到吗???
简介
玛蒙-哈宁顿CTLS可载两名车组乘员,装有三把机枪,一把装在旋转炮塔上,另外两把装在车头近驾驶员的位置
当时荷属东印度群岛(现为印尼)的美军亦有用于对抗日军。1942年中期由荷兰批量生产并运往澳大利亚作训练用途。在珍珠港事件后,驻守珍珠港的玛蒙-哈宁顿CTLS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阿拉斯加州北部,名为T14及T15。

类型        轻型坦克
原产国         美国
服役记录
用户        荷兰、美国、澳大利亚
参与战役        二战
生产历史
生产商        玛蒙-哈宁顿
制造数量        440
基本规格
总重        8.4吨
全长        3.86米
宽度        2.33米
全高        2.36米
操作人数        2
装甲        12至25毫米
主要武器        3挺勃朗宁.30机枪
发动机        6汽缸汽油引擎
输出功率        124匹
最大行程        100公里
最大速度        48公里/每小时

在泗水的玛蒙-哈宁顿CTLS,1945年
服役
    在M2投入服役之前,它就已经过时了。它比起同期的欧洲坦克,比如法国的S-35,德国的三号坦克和苏联的BT-7,可以说乏善可陈。因为这些坦克都可以抵挡37mm火炮的攻击。[12] 它的 37 mm(1.5 in)主炮威力和三号坦克的37mm主炮相当,但是逊于BT-7的45mm火炮和S-35的47mm火炮。[12] 1941年,德国为三号坦克换上了50mm L/42火炮,苏联则装备了拥有76mm主炮和52mm轻型装甲的T-34坦克。[12]因此,M2不过是在更多在1942-1943年之间量产的战车比如M3李和M4雪曼战车入役前的一种权宜之计。尽管已经生产了18辆M2和94辆M2A1,但是在1942年1月,军械局决定仅把M2作为训练用坦克,因此,M2从来没有上过战场。[11] 美军把M2坦克分配给了第六十七步兵团,和第1装甲师第69装甲团(用于在1941年开展的训练中),并在坦克乘员训练中发挥了一些作用。[13] 之后,在1942-1944年美军装甲部队急速扩张时,这些被训练好的69装甲团的坦克乘员被到了几个新建的装甲师和装备M4重型坦克的独立坦克营中并成为了骨干。
   从作战性能方面讲,M2是一种糟糕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薄弱的装甲,不够强力的火炮和过高的高度上。四个安装机枪的筒被证明是多余的设计。但是,这款坦克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成果被用在了之后的M3和M4上。尤其是,它的倾斜装甲对于一种1939年的设计来说显得十分先进。这可以说是在它乏善可陈的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在之后的美军坦克设计中,都安装了更为厚重的倾斜装甲。它的下一代(M3),被认为要能与安装75mm回转式火炮的四号坦克 处于同一水平。但因为缺乏合适的炮塔,它的75mm火炮被安装在了车体的右侧。M3的实验型号被命名为T5E2。在第一辆M3被制造出来后的6个月,新的M4雪曼战车也投入了量产。


类型        中型坦克
原产国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美国
用户         美国
参与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生产商        岩岛兵工厂
制造数量        18辆(M2)
94辆(M2A1)
衍生型        M2, M2A1
基本规格
总重        18.7公吨
全长        5.38 m(17.7 ft)
宽度        2.59 m(8 ft 6 in)
全高        2.82 m(9 ft 3 in)
操作人数        6 (车长,驾驶员,4名炮手/机枪手)
装甲        M2 6.4~32 mm(0.25~1.26 in);        
M2A1 6.4~51 mm(0.25~2.01 in)
主要武器        1× 37mm M3战车炮
备弹量200 发
次要武器        7× (最大可装9挺) 勃朗宁M1919机枪
备弹量12,250发
发动机        莱特R975 EC2径向风冷汽油机
输出功率        400/340 马力 (298/253 千瓦)
悬挂系统        垂直螺旋弹簧悬挂
燃料箱容量        473升(125美制加仑)
最大行程        210 km(130 mi)
最大速度        42 km/h(26 mph)










一辆在阿伯丁试验场展示的M2中型坦克
作战纪录
英军
    英军在二战早期,尤其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严重缺乏装甲车辆。美国愿意向英军提供正在大量生产的M3 中型坦克。英军对其种种缺点并不满意,但因需求实在孔急,英军在提出改造要求后下订1,250辆符合英国需求的M3 中型坦克,即格兰特将军式。
    最初的167辆M3 格兰特式装配在三个装甲旅下,与1942年5月的加查拉战役投入实战。之后英军也有接受一批李将军式以紧急填补兵力。[1]
    英军发现M3 中型坦克机械上非常可靠,故障较少。75mm榴弹炮的火力在战斗中也非常优秀。而且装甲足以抵御早期德军的大部份反坦克武器,除了令盟军闻风丧胆的88毫米高射炮。不过英军也觉得其车身过于高大,安装在车身的75mm火炮射击范围有限,使用不便而限制了火力。初期M3 中型坦克部份装甲还使用铆钉固定,被击中后容易飞脱引起危险。M3 李将军式(左)及格兰特将军式(右),留意两者炮塔的分别

美军
   美军装甲部队在M4雪曼可大量供应前,主要装备M3 中型坦克。美军在二战早期的装甲作战中也主要运用M3 中型坦克,例如火炬行动。早期美军部队缺乏实战经验,加上M3 中型坦克本身的缺点,使得战果不尽人意。例如在凯赛林隘口战役中的费德隘口,防守的德军令美军第一装甲师在两天内损失了约100辆坦克。当中有一部份为M3 中型坦克。[2]
一部份已退出前线的M3 中型坦克被改装成工兵车辆。另外有一部份被改装成自行火炮如M7牧师和M12。弃车逃生演戏

苏联红军
  苏联透过租借法案获得了1386辆M3 中型坦克(李将军式),以补充苏德战争初期损失的兵力。苏军对此型坦克并不满意,有苏军坦克兵戏谑其为“七兄弟棺材”(Coffin for seven brothers) ,其脆弱可想而知。不过苏联接收的120辆M31B2装甲回收车(以M3 中型坦克改装而成)则成为苏军仅有的特制回收车辆,成为工兵部队的重要资源。库尔斯克中的M3


类型        中型坦克
原产国         美国
服役记录
用户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新西兰
苏联
英国
美国
参与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生产日期        1941年8月–1942年12月1日
制造数量        6,258辆
基本规格
总重        27.22公吨 (李式)
全长        18呎6吋
宽度        8呎11吋
全高        10呎3吋 (李式)
操作人数        7(李式)或6(格兰特式)名
装甲        最厚处51毫米
主要武器        1 × 75毫米M2/M3坦克炮于车体
46发
1 × 37毫米M5/M6炮于炮塔
178发
次要武器        2-3–4 × .30-06 勃朗宁M1919机枪
9,200发
发动机        莱特R975 EC2
输出功率        400匹/340匹
变速系统        同步式 5前速,1后备
悬挂系统        垂直涡轮弹性悬吊系统
底盘高度        18吋
燃料箱容量        662升
最大行程        193公里
最大速度        每小时26英里(道路)
每小时16英里(越野
特性
1 - 拖吊环                        16 - 单水泵
2 - 换气扇                        17 - 散热器
3 - 炮塔盖                        18 - 发电机
4 - 观察镜                        19 - 后传动轴
5 - 炮塔盖转轴                 20 - 炮塔网
6 - 机枪席                        21 - 滑动环
7 - 炮手席                        22 - 前传动轴
8 - 炮塔席                        23 - 悬吊杆
9 - 炮塔                           24 - 变速箱
10 - 空气过滤器               25 - 驱动轮
11 - 散热罩                      26 - 驾驶席
12 - 空气过滤化合物        27 - 机枪手席
13 - 电源模组                  28 - 75MM 炮
14 - 排气管                      29 - 驾驶舱盖
15 - 后轮                         30 - M1919A4机枪



类型        中型坦克
原产国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42–1955(美国)
参与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
希腊内战
中东战争
韩战
印巴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        1940年
生产日期        1941年-1945年
制造数量        4万8千辆以上
衍生型        见衍生车型
基本规格
总重        30.3公吨(66,800磅)
全长        5.84米(19英呎2英吋)
宽度        2.62米(8英呎7英吋)
全高        2.74米(9英呎)
操作人数        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副驾驶)
装甲        63毫米
主要武器        75毫米M3炮(90发炮弹)
次要武器        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枪(300发子弹),
2挺7.62毫米勃朗宁M1919机枪(4,750发子弹)
发动机        大陆(Continental)R975C1汽油引擎
输出功率        引擎2400转下最大出力400匹马力(298千瓦)
推重比        15.8匹马力/吨
悬挂系统        垂直螺旋弹簧悬吊系统,M4A3E8除外(采用水平螺旋弹簧悬吊系统)
最大行程        120英里(175加仑油箱)
最大速度        38.5至48公里/小时(25至30英里)


在太平洋战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A2很多都加装木板以防被日军磁铁炸药攻击
等会再更新
米人啊,,
呃,好贴
不过M2轻型坦克有两张图是M3和M5吧
哪里抄的?连错误都抄的一样?M4生产到45年,你一年5W多老美也做不到。
mark9966 发表于 2015-2-6 20:05
哪里抄的?连错误都抄的一样?M4生产到45年,你一年5W多老美也做不到。
来自维基百科谢谢啊
mark9966 发表于 2015-2-6 20:05
哪里抄的?连错误都抄的一样?M4生产到45年,你一年5W多老美也做不到。
你以为我回去百度百科吗
开更拉!!!
衍生型
M26(T26E3) - 主要生产型,装有M3主炮上及双室制退器。
M26A1 - 装有M3A1主炮、单室制退器及炮膛清除器。
M26A1E2 - 装有加长T15E1/E2主炮的试验型。
M26E1, T26E4“超级潘兴” - 加长主炮,采用分离式炮弹。
M26E2 - 装有M3A1主炮、新引擎及变速器、后被M46巴顿坦克取代。
T26E2 - 试验版本,装有105毫米榴弹炮(备弹74发),用于近战支援,又名为“M45重型坦克”。
T26E5 - 加厚装甲试验版本,最厚位置达279毫米
M26A2 - 只有蓝图设计,以T26E3装上150毫米装甲、配双室制退器的105毫米主炮及与M48巴顿及M60巴顿相同的750匹引擎。
T92/T93 - 使用加长T26E3车体的自走榴弹炮,T92使用M1 240毫米榴弹炮,T93使用8吋 M1榴弹炮,预计投入对日本本岛的侵攻,由于日本投降而取消量产
T32重型坦克 - 款美军于二战结束不久后制造的重型坦克。在1945-1946年期间一共制造了2或4辆原型车。其是以M26潘兴坦克为基础制造的。

M26A1
装有73倍径T15E1主炮的T26E4试作车,又名“超级潘兴”

概观
代号        M26
服役        1945年
退役        1952年
原产国         美国
设计        美军
生产        美军
产量        3800辆以上
单位造价        ?
主要用户       
美国
比利时
意大利
技术数据
乘员        5 (驾驶、副驾驶、炮手、装填手、车长)
长度        6.33/8.65 米
宽度        3.51 米
高度        2.78 米
重量        41.9 吨
发动机        福特GAF V-8 引擎
功率        500/450匹 ( 373/336千瓦)
马力重量比        匹/吨
悬挂系统        扭力杆
速度        40 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161 公里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25毫米到110毫米
主要武器        90毫米M3炮
辅助武器        2 x 7.62毫米勃朗宁M1919机枪
5,000连发
1 x 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枪
550连发

这个希望来个大神补充
Von·Rundst 发表于 2015-2-7 13:04
来自维基百科谢谢啊
维基百科看看就行了,特别是维基中文,错误很多
1-炮口制退器
2-.30cal同轴机枪
3-射击手坐席
4-90MM主炮
5-装载机的舱口
6-无线电天线
7-指挥官舱口
8-勃朗宁M2.CAL机枪
9-指挥官坐席
10-前舱防雨罩存放架
11-车体装载弹药
12-坦克电台
13-配载坐骑.50口径机枪
14-引擎
15-变速器
16-发动机散热器
17-排气管
18-传输接入装甲架
19-枪锁
20-传动链轮
21-罐端连接器
22-急救箱
23-配载裙撑
24-侧裙
25-回报辊
26-车轮
27-可调式滚轮
28-翼子板支架螺丝扣
29-车灯
30-驾驶员舱门和潜望镜
31-驾驶控制器
32-驾驶仪表盘
33-车体前部通风口!
这个结构图我是从OSPREY弄来的,,,全是英文。。。。。我翻译了很久。。。。。。。不足之处还希望大神不补充
我弄的很辛苦看帖不回帖的人木有JJ
应用
虽然最早期的M7自行火炮是为了美军作战而制造,但根据美国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美国承诺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所以首批为数90辆的M7自行火炮在1942年夏季急忙运往北非,协助英军第八军团作战;该批自行火炮在1942年9月运到开罗。经过短暂的换装训练后,英军部队在1942年11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开始让这批自行火炮参战,而且部队的评价都相当正面。后来,M7自行火炮在北非战场中取得极大成功,英国更因此希望美国在1943年前满足他们5,500辆订单,但这个数字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达成[2]。但租借法案仍提供了828辆M7自行火炮支持英军度过北非最艰难的那段战争,后来英军在反攻时,发现牧师式自行火炮不只能提供步兵间接火力支援;他们利用牧师式可以水平射击的功能开发出特别的攻坚战术:利用自行火炮发射大量的烟幕弹掩护坦克冲锋,擅用这项战术的部队最知名的为23装甲旅,该战法让轴心国在沙漠中设置的固定阵地效果大减,让装甲部队在沙漠中更具毁灭性。

然而,M7自行火炮亦存在一些问题。毕竟M7自行火炮是为美军而生产,有些部份并不合乎英军的标准;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英国没有使用105公厘的炮弹,该规格是美国自法国承袭而来,因此英国很快地希望美国弄出一辆装有QF 25磅榴弹炮的牧师式。在1942年6月,美国将T-32的2号车改装为T-51式25磅炮自行火炮,不过在测试时主炮发生故障,所以研发发生延宕;加拿大很快的用谢尔曼坦克的底盘开发出了司事式自行火炮,因此T-51的研发计划在1943年3月取消。司事式在1943年夏季起开始在英军服役,在这之后,英军原本在北非战场、意大利战场等地的M7自行火炮逐步将主炮拆除,改装成“袋鼠装甲运兵车”。

而在美军部队中,M7自行火炮在作战中取得很大成功。美军每个装甲师下辖三个营的M7自行火炮,为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来源。除了直接火力支援外,有少部分的M7自行火炮改装为牧师OP炮兵观测车;观测车将主炮拆除、增装更多的无线电、线盘、有无线电话机等,为炮兵部队提供更及时的前进观测。

除了这些量产型外,美军还利用M7的设计在1944年改装了一款搭载口径284公厘的自走迫击炮,专用来发射燃烧弹及白磷弹。不过该车并没有获得美国陆军青睐。

二战后,美军部队中仍持续运用这这型武器,直到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仍使用这款自行火炮与北朝军作战。不过在1950年代中期后,该车地位逐渐由M52自行火炮与M108自行火炮取代;并且经由军援途径提供给美国盟邦使用。直到2010年,巴西陆军仍然在使用此型车。

技术数据
乘员        7人
长度        6.02米
宽度        2.87米
高度        2.05米
重量        22.97吨
发动机        R-975 C1型引擎
功率        400或340匹(298或254千瓦)
马力重量比        17.4或14.8匹/吨
悬挂系统        垂直涡轮型弹簧悬挂系统(VVSS)
速度        4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        193公里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51毫米
主要武器        105毫米M1/M2榴弹炮
辅助武器        .50 BMG 勃朗宁M2重机枪


x_jia 发表于 2015-2-7 13:25
维基百科看看就行了,特别是维基中文,错误很多
看看我的M26结构图弄对了木有
用户
美国
美军自1943年早期开始接收M8自行火炮,在意大利战役中,美军曾经使用M8自行火炮。在太平洋战争中,同样能够看到M8自行火炮的身影。虽然从1944年春起它们开始逐步被安装105毫米榴弹炮的雪曼坦克取代,但是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美军中仍然存有M8自行火炮。这批坦克的机动性好,但是装甲薄弱。敞口炮塔造成乘员容易受到敌军的攻击。二战后,美军将自己的M8自行火炮大量地赠送给盟国。[4][3]

法国
自由法国有过使用M8的记录,在解放巴黎后的阅兵式上,就有M8的身影。二战后,法军曾经将M8用于印度支那战争中。其后,M8又成为了南越的装备。南越一直使用M8到1960年代早期。[2][4]

中华民国
二战后,美国曾经向中华民国提供过军援。其中,包括了100辆M8自行火炮。一部分M8自行火炮曾随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5]现有两辆M8分别于于台湾新竹县陆军湖口基地中和桃园市中坜区龙岗展出。[6]



类型        自行火炮
原产国         美国
基本规格
总重        16.33公吨
全长        4.98 m(16 ft 4 in)
宽度        2.32 m(7 ft 7 in)
全高        2.72 m(8 ft 11 in)
操作人数        4(车长兼装填手、驾驶员、副驾驶、炮手)
装甲        9.5-44.5毫米
主要武器        75毫米M2/M3式榴弹炮
携带46发炮弹
次要武器        白郎宁M2重机枪
携带400发子弹
发动机        双联装凯迪拉克42型16缸汽油机
输出功率        220匹
推重比        13.47匹/公吨
悬挂系统        立式锥形弹簧悬挂
最大行程        160公里
最大速度        58公里/时
研制
,世界各国掀起了机械化装备取代牲畜牵引野战火炮的潮流。此时美军把当年曾有很大争议的自行火炮方案从箱底翻出对其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1941年6月,美国陆军兵器局在刚投入批量生产的新型M3中型坦克车体基础上,进行了1918/M1加农炮成为自行火炮的实验,并将其命名为T6型155毫米自行火炮。[1]
M12式自行火炮由1918M1式加农炮和M4中型坦克底盘组成(早期的是用M3的)。最初称为T6火炮运载车。火炮外置,无防护。于1942年开始生产并准备装备坦克装甲师属炮兵部队,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但是仅仅生产100多辆便停产。
有些刊物在介绍M40“远程汤姆”(即M40自行火炮)时都称之为“开创了的先河”,其实这个殊荣应该属于产量仅仅100多辆的M12式155mm自行加农炮。因为在1945年M40开始定型生产时,M12都已经停产一年多了。
M12自行火炮
因为1918M1式加农炮采用战前法国设计、二战中开发完成的GPF(Grand Puissance, Failloux)的身管,此时已经落后,美国决定用性能更好的M1A1加农炮代替它。生产出的100多辆M12先是用于训练,在D日以后,其中74辆经过大修的送到法国前线使用。
该车只能原地射击。弹药基数仅为10发,其他弹药和部分炮手由M30履带式运载车运载(该车也是M3/M4变型之一)。

车组成员                                                            
1.车长
  2.炮手
  3.驾驶员
  4.通讯员
  5.装填手
2行动信息
发动机功力(马力) 400
  最大速度(千米/小时) 39
  转弯速度(度/秒) 17
3装甲信息
车身装甲(毫米) 前方51
  两侧16
  后方19
4武器信息
炮 155mmM1918M1型
  弹药量(枚) 20
  杀伤力(HP) 713-1188
  威力(毫米) 64-106
  射速(发/分钟) 3.6
  观察范围(米) 450
  通讯范围(米) 370                                                                                
M12,,,,,,,,
M40自行火炮
这就是后来的M40“远程汤姆(Long Tom)”,也有人称之为“大肖特(Big Shot)”。它是美国“普波斯特”装甲车公司用M4A3E8底盘上安装一门M1A1式155毫米加农炮制成的,火炮靠后,火炮及其炮手均无防护。该炮的方向机和高低机的传动部分不能固定火炮,所以行军时有专门的制动器固定火炮。
同M12一样,车后都有可以折叠的助锄,射击时放下起支撑作用。弹药量为M12的2倍,20发。也比较少,所以当时研制的还有T30弹药运输车。两种车型各生产了
304辆,在战争后期起了重大作用。在朝鲜战场,美军也使用过该火炮。

主要技术数据
战斗全重 (吨) 37.6
乘员 (人) 8
主要尺寸 (毫米)
车长 6300
车宽 3150
车高 3295
车底距地高 490
履带中心距 2600
履带宽 585
履带接地长 4165
发动机功率(马力) 400
最大时速 (公里) 38
最大行程 (公里) 170
装甲厚度 (毫米) 9  前部 71~76
两侧 58
后部 12.7
底部 12.7
火炮防盾 12.7
武器
火炮 M1或者M1A1式155mm加农炮
携弹 (发 ) 20
弹重 (公斤) 43.1
初速 (米/秒) 854  最大射程 (公里) 23.5
最大射速(发/分) 2
高低射界 (度 ) 50~-5
方向射界 (度 ) 36
机枪 12.7x1
通过能力
爬坡 (度 ) 31
越壕宽 (米 ) 2.34
垂直攀爬 (米 ) 0.86
涉水深 (米 ) 0.91
最小转弯半径(米 ) 12.6
单位压力(公斤/平方厘米) 0.78
M3 M5 自行火炮资料缺失,,,,
改进型
T34风琴式 - 4.6寸火箭,36管在炮架顶部,12管在炮架底部。
T34E1风琴式 - 与T34相同,但炮架底部由12管改为14管。
T34E2风琴式 - 在1944年至1945年出现,改为7.2寸火箭,增至60管
法国战场上的T34风琴式
类型        战车上装的多管火箭炮
原产国        美国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        1943年
基本规格
主要武器        主炮、60 x 4.6寸(114毫米)火箭
概要
二战初期,美军为了弥补在步兵支援,以及突破敌阵两方面上的不足,于是整编了一支专门对付敌军坦克的坦克歼击车部队。可是,最早期被编入这支部队的,只是一些装配了37毫米反坦克炮的卡车,或是一些使用75毫米野战炮的M3半履带车。而这支部队后来投入北非作战,以汲取实战经验。然而,在北非的实战中,这支部队的问题开始浮现——机动性及防御力严重不足。为此,美军开始研发新的武器以取代这支部队。

发展
美军早期研发的3in GMC T35坦克歼击车(3in Gun Motor Carriage T35)就是M10的试作型。这款试作型使用了M6重型坦克的圆形开放式炮塔,并装配一门3英吋火炮。此外,车身更以M4雪曼的外型作为蓝本设计。同一时间,苏军新研发的T-34坦克在东线战场取得极大成功,为3in GMC T35坦克歼击车的研发提供了灵感,所以3in GMC T35型坦克歼击车的装甲厚度及主炮也和T34坦克十分相似。

后来,美国当局为它改进一部分的外观及性能:车身的外壳加上了斜甲,而本来的圆形炮塔也被替换成五角形炮塔。这款经过改进的版本定名为3in GMC T35E1坦克歼击车。1942年6月,这款坦克歼击车最终被更名为3in GMC M10,并开始投入生产。

构造及武装
美国军方打算以这款坦克歼击车打击敌军坦克,以掩护步兵进攻。为此,它特别使用了M4中型坦克的底盘,再配上开放式炮塔及一挺勃朗宁M2重机枪,以加强支援步兵攻击的效果。

此外,M10坦克歼击车的主炮也由本来的T12反坦克炮替换成3吋的M1918炮,比起同期M4中型坦克的75毫米主炮更具打击威力。后来,还使用了M93高初速穿甲弹(HVAP),威力更胜德国四号坦克,亦发挥了如德国88毫米高射炮一样的贯穿力。由于这门炮的末端相当的重,加上炮弹放置位置、M2白宁格机枪位置以及其他部件出现设计失误,让车身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因此,为其车身后部添加负重,以平衡车身。

不仅车身重量分布出现问题,它的炮塔部份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它的炮塔和M4中型坦克并不配合,造成需要手动回转炮塔的不便。针对这一点,军方本打算采用油压动力回转装置至车身内。但自M36杰克逊坦克歼击车登场后,这个计划便没有被实行。

实战
M10坦克歼击车为美军在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歼击车,在北非战役中,它赢得了莫大的成功-它的M7主炮能够在远距离中贯穿德国坦克的装甲。但是,它沉重的底盘无法为它带来高速的行动。因此在1944年初,美国研发了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以弥补M10坦克歼击车的不足。在战争后期的诺曼底战役中,由于M10坦克歼击车的主炮无法打穿德国豹式坦克的前甲,所以M10的位置逐渐由M36傑克遜坦克歼击车所取代。虽然如此,M10坦克歼击车仍然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它仍然在部队中服役,直至战争结束。而在对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M10坦克歼击车仍然负责执行传统的步兵支援任务。可是,日军采取的包围战术,令装甲薄弱的M10坦克歼击车比起全副装甲的坦克更易受损。而M10坦克歼击车那个开放式的炮塔也成为敌步兵攻击的弱点,敌步兵时常将手榴弹扔进炮塔内,炸毁坦克;且,它的炮塔采用手动式转动设计,要把炮塔转一圈(360°)时,需要两分钟之久,为作战带来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军外,大约有54架M10坦克歼击车被运往苏联,以辅助苏联红军对德作战。除此之外,更有一部份M10坦克歼击车被拨为自由法国的军队麾下,协助法国人复国。

中华民国在战后获得34辆M10,装备于装甲炮兵团,由于车上的火炮均无法使用,因此在上海进行改装,装置日制105mm榴弹炮并修改部分炮塔结构。来台后编制调整,改编为第四总队第四十四大队(装炮),大队长曹树奇,驻地桃园。目前仅在装甲兵学校以及某装甲旅营区各保有一辆作展示,但改装的日制105mm榴弹炮及炮塔的部分改装结构均已拆除,目前看到的炮管皆不是当时的的炮管。

“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可见其炮管构造和一般的M10坦克歼击车有异
中华民国改装的M10


技术数据
乘员        5人(车长、驾驶、炮手×3)
长度        6.83米(装配22.41英呎火炮)
5.97米(装配19.60英呎火炮)
宽度        3.05米
高度        2.57米
重量        29.6吨
发动机        通用汽车6046双柴油引擎
功率        375匹(276千瓦)
马力重量比        12.5匹/吨
悬挂系统        垂直涡轮型弹簧悬挂系统(VVSS)
速度        51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300公里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9 - 57.2毫米
主要武器        3英吋M1918炮(76.2毫米)
备弹54发
辅助武器        勃朗宁M2重机枪
备弹300发
霞飞的机动相当牛{:soso_e179:}

lz辛苦 请继续
没有血量,缩圈,白板,完全体和地形阻力。差评。
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