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背后处处基地身影 美国反恐政策使袭击大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59:54
  多起袭击隐现“基地”身影
  先是伦敦,后又埃及;一个针对公交系统,一个指向度假胜地,两者都是毫无防备的平民目标,且均遭多枚炸弹同时袭击。这样的相似,令反恐专家不得不深入探究这些袭击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华盛顿邮报》24日说,调查人员目前认为,两地的袭击分别由当地互不相干的恐怖组织独立完成。
  但情报官员和反恐专家怀疑,与自2002年以来发生在西班牙、土耳其、沙特以及摩洛哥的多起袭击一样,伦敦与埃及的最新爆炸事件幕后可能也有拉丹的身影。“基地”烙印
  撇开地点、对象和手法细节上的不同,这一系列袭击的目的其实大同小异:吓唬西方人,制造经济动荡。可以看出,这些作案者在其“指导思想”上,似乎都有“基地”的烙印。调查人员发现,实施伦敦7日爆炸案的袭击者曾与“基地”英国分支头目阿斯沃特频频通话。就在爆炸发生前几小时,阿斯沃特匆匆飞离了英国,行踪众说纷纭。
  23日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发生连环自杀袭击后,一个自称“阿卜杜拉·阿扎姆旅”的“基地”分支组织宣布负责。而这个组织似乎还与去年10月埃及红海海滨度假胜地塔巴和努维巴发生的袭击事件有关。抓大放小
  反恐专家认为,最近一系列的袭击说明,虽然“9·11”之后一批骨干分子伏法,但“基地”的神经中枢仍未瘫痪。由于拉丹本人隐匿多时,外界现在对“基地”的组织架构知之甚少。
  “自从‘9·11’之后,他们一直在继续活动。虽然一直在逃,但他们依然能逍遥法外。看起来,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通过媒体发布消息。所以,他们当然也能向手下发布号令,不管这些人在哪,”沙特前情报机构首脑、新任驻美大使图尔基·费萨尔亲王说。
  这位大使认为,这些发动袭击的地区恐怖组织通过因特网或直接派人前往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地区,无须面见本·拉丹本人,只要跟他的手下接头,就能与“基地”组织保持或多或少的联系。
  欧洲和中东的情报官员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同。他们表示,在调查近年发生的多起重大袭击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它们与“基地”中层骨干有关。在某些袭击事件中,调查人员也得出结论,认为本·拉丹与其代言人仅制定大体计划,而将具体实施放手交给地方分支。过早乐观
  对于“基地”的威胁,美国官员似乎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以来,本·拉丹已经四面楚歌。他们对“基地”组织仍有能力策划重大袭击的说法深表怀疑。
  美国国务院在今年4月出台的恐怖主义活动年度评估报告中称,“基地”组织已经难成气候,目前最令人担心的威胁来自地区性的宗教极端组织。这些组织互不相关,各自为政,没有“基地”的背景和支持。
  反恐专家认为,虽然这些独立的极端组织各自行事,但它们在具体行动中又与“基地”结盟,活跃在伊拉克境内、由阿布·穆萨卜·扎卡维领导的反美武装最终向本·拉丹效忠就是最好的例子。内在关联
  对一系列炸弹袭击的调查逐步揭示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袭击者发动的袭击之间的某种关联。
  沙特首都利雅得2003年5月发生造成35人丧生的针对外国人住所的炸弹袭击。在那之前几个月,沙特政府刚宣布,没有恐怖组织在沙特境内活动。利雅得发生爆炸4天后,与美国关系紧密且素无恐怖组织染指的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也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45人丧生。
  最初,反恐官员认为两国先后遭袭只是巧合,但调查发现,两起袭击不仅与“基地”有关,而且涉嫌在摩洛哥制造袭击的两名“基地”成员竟是“基地”沙特分支机构的头目。这表明,“基地”正在各地方恐怖组织之间串联,可能正在编织层次分明、范围更广的恐怖主义网络。目前,调查人员和分析人士都认为,伦敦7日袭击的策划者直接参与沙姆沙伊赫爆炸案的可能性极小。但他们均预言,两起袭击可能最终还是与“基地”组织脱不掉关系。新华社供本报特稿竟是运菜车炸飞沙姆沙伊赫
  勾勒沙姆沙伊赫爆炸案细节的同时,埃及警方25日宣布,6名在这一旅游胜地失踪的巴基斯坦男子可能直接参与或策划了23日凌晨发生的连环爆炸案。蔬菜掩藏炸药
  一辆运送蔬菜的皮卡驶入沙姆沙伊赫,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谁也不曾想到,蔬菜下面暗藏着500公斤烈性炸药。它们分流至加扎拉花园酒店、莫文皮克酒店以及旧货市场,把本来美好的23日凌晨变成数千名游客的一场梦魇。
  根据最近两天调查结果,埃及警方大致勾勒出袭击前后的情形。美联社报道援引警方人士的话说,一辆卡车开往加扎拉花园酒店。行至停车场时,一名男子将一枚炸弹放入手提箱。
  与此同时,另外一人继续驾车向酒店前台区域撞去。手提箱爆炸前,车内两人迅速逃离。据一名警官推测,设置手提包炸弹的男子并不在卡车内,而是单独行动。
  第二辆卡车驶向沙姆沙伊赫另一家主要酒店,但在旧货市场附近遭遇交通堵塞。驾车的两名武装人员趁机打开定时炸弹,弃车而去。可疑6人失踪
  不愿公开姓名的埃及调查人员说,6名巴基斯坦男子曾入住沙姆沙伊赫一家酒店,在前台留下护照,随后失踪。警方没有指明这家酒店名字,但强调不是加扎拉花园酒店。
  警方宣布在加扎拉花园酒店爆炸现场一辆车内找到一名巴基斯坦男子尸体残骸。警方正在进行DNA检测。此前,埃及发生的袭击事件很少涉及外籍人士。牵涉塔巴爆炸
  警方发现,武装人员在发动袭击前磨掉了卡车发动机序列号。
  去年10月7日,埃及西奈半岛北部旅游胜地塔巴和努维巴两个度假村发生系列自杀式汽车爆炸后,埃及调查人员曾将发动机序列号作为重要破案线索之一。
  警方认为,袭击加扎拉花园酒店的凶手可能是在逃的塔巴连环爆炸案头号嫌疑人萨利赫。
  埃及警方在沙姆沙伊赫周围加强道路封锁,先后逮捕至少95人,其中包括当地贝都因人。一名警官说,警方考虑对西奈半岛中部与南部贝都因部落展开大规模搜查。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反恐政策使袭击大增
  墨西哥《千年报》近期发表胡安·赫尔曼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反恐政策正在助长恐怖主义。
  这篇文章题为《布什的亲恐战争》,其内容摘要如下:
  伦敦遭受恐怖袭击证明美国不仅正在输掉全球反恐战争,而且正在助长恐怖主义。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师、美国国务院研究恐怖主义的专家拉里·约翰逊说,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封锁相关消息: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全世界恐怖袭击事件增加了两倍多,从2003年的175起增加到2004年的625起。赖斯试图让专家缩小数字,未获成功,于是取消发布美国国务院本年度全球反恐态势报告。
  但美国总统布什认为,伊拉克战争对全球反恐斗争起着关键作用。谈到伦敦恐怖袭击时,他说:“我们将不允许暴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又是误导。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理查德·佩普分析了1980年至2004年全球462起自杀袭击事件,其中95%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把外国军队从他们占领的国家或地区赶出去。佩普说:“鉴于自杀袭击是对外国占领的反击……因此,利用大规模军事力量改变这些社会只会使自杀袭击者人数增加,从而伤害我们自己。”英国驻意大利大使艾弗·罗伯茨去年9月说漏了嘴。他说,为“基地”组织招兵买马的最好征兵者不是别人,而是美国总统。
  20世纪90年代末负责抓捕本·拉丹的一名中情局前官员说:“他们袭击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信仰,也不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近年所作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阿拉伯国家民众认为布什所说“生活方式”就是支持以色列、干涉阿富汗、侵略和占领伊拉克、杀害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
  值得深思的是恐怖袭击为什么发生在伦敦,不是在瑞士,而瑞士是一个与英国有着同样社会政治价值观的国家。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全美防范自杀式袭击
  警局总动员
  昔日星巴克咖啡店库房现已改为西雅图防爆小组总部。警长吉尔·克里科斯克正与15名部下研究如何应对自杀式爆炸袭击———一个突然在全美变得紧迫的议题。与这些警官相伴的是一个能够在包裹中获取爆炸物、锁定嫌疑人的机器人。
  防爆小组商议,通过视频手段或特殊训练帮助西雅图1250名警察探测潜在袭击迹象———火药、可疑背包乃至大量流汗的可疑人士。目前,美国大大小小警局皆已动员起来。
  纽约市警方已经开始在地铁站等公交系统抽检乘客;迈阿密警长前往英格兰和苏格兰参加应对自杀式炸弹袭击会议刚刚回国;洛杉矶数名警官也前往英国探究恐怖事件反应机制。学习以色列
  一些美国警官说,以色列专家建议包括留心自杀式炸弹的“操纵者”,原因在于这些人观察着车站或其他人流拥挤地段,伺机而动;瞄准嫌疑人头部开枪射击,以免引爆其绑缚身上的爆炸物。
  过去,美国警官获得的教导是“瞄准嫌疑人胸部射击,以求最大命中率”。美、以警界渐行渐近的关系遭到抨击。一些团体担心美国警方将以信仰或种族划线。分享情报难
  美国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克里科斯克警长说,西雅图警察局年度预算为1.82亿美元,将花费3万美元购买应对自杀式炸弹袭击的额外装备。机器人和使用数码胶片的手提式X光机等贵重设备开支则由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部埋单。X光机已在上月“大展身手”。当时,一名对自己案件不满的男子把背包绑缚胸前,手持一枚手榴弹闯入西雅图联邦法院。警方对其头部开枪,将其击毙。X光机器检测发现,背包内只有一块切肉板,手榴弹则被确证不能爆炸。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多起袭击隐现“基地”身影
  先是伦敦,后又埃及;一个针对公交系统,一个指向度假胜地,两者都是毫无防备的平民目标,且均遭多枚炸弹同时袭击。这样的相似,令反恐专家不得不深入探究这些袭击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华盛顿邮报》24日说,调查人员目前认为,两地的袭击分别由当地互不相干的恐怖组织独立完成。
  但情报官员和反恐专家怀疑,与自2002年以来发生在西班牙、土耳其、沙特以及摩洛哥的多起袭击一样,伦敦与埃及的最新爆炸事件幕后可能也有拉丹的身影。“基地”烙印
  撇开地点、对象和手法细节上的不同,这一系列袭击的目的其实大同小异:吓唬西方人,制造经济动荡。可以看出,这些作案者在其“指导思想”上,似乎都有“基地”的烙印。调查人员发现,实施伦敦7日爆炸案的袭击者曾与“基地”英国分支头目阿斯沃特频频通话。就在爆炸发生前几小时,阿斯沃特匆匆飞离了英国,行踪众说纷纭。
  23日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发生连环自杀袭击后,一个自称“阿卜杜拉·阿扎姆旅”的“基地”分支组织宣布负责。而这个组织似乎还与去年10月埃及红海海滨度假胜地塔巴和努维巴发生的袭击事件有关。抓大放小
  反恐专家认为,最近一系列的袭击说明,虽然“9·11”之后一批骨干分子伏法,但“基地”的神经中枢仍未瘫痪。由于拉丹本人隐匿多时,外界现在对“基地”的组织架构知之甚少。
  “自从‘9·11’之后,他们一直在继续活动。虽然一直在逃,但他们依然能逍遥法外。看起来,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通过媒体发布消息。所以,他们当然也能向手下发布号令,不管这些人在哪,”沙特前情报机构首脑、新任驻美大使图尔基·费萨尔亲王说。
  这位大使认为,这些发动袭击的地区恐怖组织通过因特网或直接派人前往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地区,无须面见本·拉丹本人,只要跟他的手下接头,就能与“基地”组织保持或多或少的联系。
  欧洲和中东的情报官员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同。他们表示,在调查近年发生的多起重大袭击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它们与“基地”中层骨干有关。在某些袭击事件中,调查人员也得出结论,认为本·拉丹与其代言人仅制定大体计划,而将具体实施放手交给地方分支。过早乐观
  对于“基地”的威胁,美国官员似乎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以来,本·拉丹已经四面楚歌。他们对“基地”组织仍有能力策划重大袭击的说法深表怀疑。
  美国国务院在今年4月出台的恐怖主义活动年度评估报告中称,“基地”组织已经难成气候,目前最令人担心的威胁来自地区性的宗教极端组织。这些组织互不相关,各自为政,没有“基地”的背景和支持。
  反恐专家认为,虽然这些独立的极端组织各自行事,但它们在具体行动中又与“基地”结盟,活跃在伊拉克境内、由阿布·穆萨卜·扎卡维领导的反美武装最终向本·拉丹效忠就是最好的例子。内在关联
  对一系列炸弹袭击的调查逐步揭示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袭击者发动的袭击之间的某种关联。
  沙特首都利雅得2003年5月发生造成35人丧生的针对外国人住所的炸弹袭击。在那之前几个月,沙特政府刚宣布,没有恐怖组织在沙特境内活动。利雅得发生爆炸4天后,与美国关系紧密且素无恐怖组织染指的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也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45人丧生。
  最初,反恐官员认为两国先后遭袭只是巧合,但调查发现,两起袭击不仅与“基地”有关,而且涉嫌在摩洛哥制造袭击的两名“基地”成员竟是“基地”沙特分支机构的头目。这表明,“基地”正在各地方恐怖组织之间串联,可能正在编织层次分明、范围更广的恐怖主义网络。目前,调查人员和分析人士都认为,伦敦7日袭击的策划者直接参与沙姆沙伊赫爆炸案的可能性极小。但他们均预言,两起袭击可能最终还是与“基地”组织脱不掉关系。新华社供本报特稿竟是运菜车炸飞沙姆沙伊赫
  勾勒沙姆沙伊赫爆炸案细节的同时,埃及警方25日宣布,6名在这一旅游胜地失踪的巴基斯坦男子可能直接参与或策划了23日凌晨发生的连环爆炸案。蔬菜掩藏炸药
  一辆运送蔬菜的皮卡驶入沙姆沙伊赫,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谁也不曾想到,蔬菜下面暗藏着500公斤烈性炸药。它们分流至加扎拉花园酒店、莫文皮克酒店以及旧货市场,把本来美好的23日凌晨变成数千名游客的一场梦魇。
  根据最近两天调查结果,埃及警方大致勾勒出袭击前后的情形。美联社报道援引警方人士的话说,一辆卡车开往加扎拉花园酒店。行至停车场时,一名男子将一枚炸弹放入手提箱。
  与此同时,另外一人继续驾车向酒店前台区域撞去。手提箱爆炸前,车内两人迅速逃离。据一名警官推测,设置手提包炸弹的男子并不在卡车内,而是单独行动。
  第二辆卡车驶向沙姆沙伊赫另一家主要酒店,但在旧货市场附近遭遇交通堵塞。驾车的两名武装人员趁机打开定时炸弹,弃车而去。可疑6人失踪
  不愿公开姓名的埃及调查人员说,6名巴基斯坦男子曾入住沙姆沙伊赫一家酒店,在前台留下护照,随后失踪。警方没有指明这家酒店名字,但强调不是加扎拉花园酒店。
  警方宣布在加扎拉花园酒店爆炸现场一辆车内找到一名巴基斯坦男子尸体残骸。警方正在进行DNA检测。此前,埃及发生的袭击事件很少涉及外籍人士。牵涉塔巴爆炸
  警方发现,武装人员在发动袭击前磨掉了卡车发动机序列号。
  去年10月7日,埃及西奈半岛北部旅游胜地塔巴和努维巴两个度假村发生系列自杀式汽车爆炸后,埃及调查人员曾将发动机序列号作为重要破案线索之一。
  警方认为,袭击加扎拉花园酒店的凶手可能是在逃的塔巴连环爆炸案头号嫌疑人萨利赫。
  埃及警方在沙姆沙伊赫周围加强道路封锁,先后逮捕至少95人,其中包括当地贝都因人。一名警官说,警方考虑对西奈半岛中部与南部贝都因部落展开大规模搜查。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反恐政策使袭击大增
  墨西哥《千年报》近期发表胡安·赫尔曼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反恐政策正在助长恐怖主义。
  这篇文章题为《布什的亲恐战争》,其内容摘要如下:
  伦敦遭受恐怖袭击证明美国不仅正在输掉全球反恐战争,而且正在助长恐怖主义。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师、美国国务院研究恐怖主义的专家拉里·约翰逊说,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封锁相关消息: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全世界恐怖袭击事件增加了两倍多,从2003年的175起增加到2004年的625起。赖斯试图让专家缩小数字,未获成功,于是取消发布美国国务院本年度全球反恐态势报告。
  但美国总统布什认为,伊拉克战争对全球反恐斗争起着关键作用。谈到伦敦恐怖袭击时,他说:“我们将不允许暴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又是误导。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理查德·佩普分析了1980年至2004年全球462起自杀袭击事件,其中95%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把外国军队从他们占领的国家或地区赶出去。佩普说:“鉴于自杀袭击是对外国占领的反击……因此,利用大规模军事力量改变这些社会只会使自杀袭击者人数增加,从而伤害我们自己。”英国驻意大利大使艾弗·罗伯茨去年9月说漏了嘴。他说,为“基地”组织招兵买马的最好征兵者不是别人,而是美国总统。
  20世纪90年代末负责抓捕本·拉丹的一名中情局前官员说:“他们袭击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信仰,也不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近年所作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阿拉伯国家民众认为布什所说“生活方式”就是支持以色列、干涉阿富汗、侵略和占领伊拉克、杀害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
  值得深思的是恐怖袭击为什么发生在伦敦,不是在瑞士,而瑞士是一个与英国有着同样社会政治价值观的国家。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全美防范自杀式袭击
  警局总动员
  昔日星巴克咖啡店库房现已改为西雅图防爆小组总部。警长吉尔·克里科斯克正与15名部下研究如何应对自杀式爆炸袭击———一个突然在全美变得紧迫的议题。与这些警官相伴的是一个能够在包裹中获取爆炸物、锁定嫌疑人的机器人。
  防爆小组商议,通过视频手段或特殊训练帮助西雅图1250名警察探测潜在袭击迹象———火药、可疑背包乃至大量流汗的可疑人士。目前,美国大大小小警局皆已动员起来。
  纽约市警方已经开始在地铁站等公交系统抽检乘客;迈阿密警长前往英格兰和苏格兰参加应对自杀式炸弹袭击会议刚刚回国;洛杉矶数名警官也前往英国探究恐怖事件反应机制。学习以色列
  一些美国警官说,以色列专家建议包括留心自杀式炸弹的“操纵者”,原因在于这些人观察着车站或其他人流拥挤地段,伺机而动;瞄准嫌疑人头部开枪射击,以免引爆其绑缚身上的爆炸物。
  过去,美国警官获得的教导是“瞄准嫌疑人胸部射击,以求最大命中率”。美、以警界渐行渐近的关系遭到抨击。一些团体担心美国警方将以信仰或种族划线。分享情报难
  美国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克里科斯克警长说,西雅图警察局年度预算为1.82亿美元,将花费3万美元购买应对自杀式炸弹袭击的额外装备。机器人和使用数码胶片的手提式X光机等贵重设备开支则由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部埋单。X光机已在上月“大展身手”。当时,一名对自己案件不满的男子把背包绑缚胸前,手持一枚手榴弹闯入西雅图联邦法院。警方对其头部开枪,将其击毙。X光机器检测发现,背包内只有一块切肉板,手榴弹则被确证不能爆炸。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