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媒体:张灵甫并非抗日名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45:05
张灵甫是抗日名将吗?
  现在某些人把张灵甫吹得神乎其神,甚至说成抗日十大名将的第九名,比他的上级名将王耀武还靠前。其实,张灵甫根本不是抗日名将,其抗日战功有人为拔高的地方。八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有对抗日有较大战功的将领,会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提请美国政府授予自由勋章。而张灵甫从未获得这两种勋章。有人说他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勋章,这早已被网友考证是假的。
  在张灵甫的生前死后,蒋介石政权虽然对他极力旌扬,却从未说过张灵甫是抗日名将。国民党军队里的将领们,也不认为张灵甫有多大的抗日战功。1974年香港《春秋》杂志部第406期,发表了国民党方面人员写的《汤恩伯与苏北之战》,文中说:“苏北之战的最高峰,是淮阴地区被国军攻克……就因为这一战,原先无籍籍名的张灵甫一变而为国军中的英雄人物。”可见,在国民党军政人员们的眼里,张灵甫在抗战后仍籍籍无名,是靠打内战而成为“英雄”的。
  目前许多关于张灵甫的抗日神话,都是虚浮夸张甚至编造的东西。这里略举一两例来加以说明:
  按照某些国民党粉丝的说法,张灵甫作为51师153旅305团团长,参加了“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在嘉定作战时“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但历史事实是:国军几个师在嘉定狙击日军,双方进行了40多天的拉锯战,整个战役期间击毙的日军共1200名,何来张灵甫的毙敌800余名之功?对于国民党粉丝更大的噩耗是,事实上张灵甫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51师扩编为2旅4团的甲种师,直到1937年10月才算完成,张灵甫这时才当上305团团长,之前一直在武汉负责部队的编成工作。也就是说在淞沪的嘉定作战时,压根不存在张灵甫这个团。
  莫名其妙:万家岭大捷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攻占张古山。
  根据吴逸志编述的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出版的《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一书记载的张古山战斗部分经过,简述如下:
  十月七日晚8点,153旅作为主攻,151旅作为预备队,以主力向张古山进攻,并占领张古山主阵地。当夜日军反攻,战斗至烈,“305团预备队用尽,营长王之干阵亡,连长以下,伤亡亦众”(“”部分为原文,以下同)。
  到八日早晨,在日军二十多架飞机轰炸下,“亦继58师守此制高点之官兵全数殉国”,日军占领征地——这个时候守在张古山主阵地的我官兵也同先前守此阵地的58师官兵一样全部殉国。
  八日午后,日军发动反击攻势,双双激战,“305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均负重伤”。黄昏,国军再次攻占张古山主阵地,305团代团长于清祥殉国,官兵伤亡惨重,不得以退回。
  9日,从51师挑选400名突击队,晚上8点进攻,再次占领张古山主阵地,并配合援军乘胜向哔叽街进攻,至10日上午全歼哔叽街日军。
  从《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一书可以看出,主攻张古山主阵地的的确是有153旅305团,10日组织400人的突击队则是从整个51师挑选的,在伤亡极其惨重的情况下,从整个51师挑选出400名突击队员才是合理的。
  要强调的是,此时的张灵甫为153旅副旅长,要说指挥有方还说得过去。可张粉们为了神化张灵甫,果断大笔一挥,将305团团长唐生海、代团长于清祥从历史上抹去,给了张灵甫一个153旅旅长兼305团团长的职务,浴室张灵甫就成为了血战张古山、亲率突击队攻占张古山的英雄。
  疑窦丛生:田汉编写《德安大捷》,张灵甫真名名扬天下。
  张粉们说,万家岭大捷后,大约1939年1月份,田汉在长沙采访张灵甫,亲自撰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剧中主人公就叫张灵甫,演出后从此张灵甫名扬天下。
  俺查了下田汉所有的作品,找不到《德安大捷》。查看《田汉年谱》,也没有这个的丝毫踪迹可寻。
  不过,田汉倒真的是编剧过后来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所谓的“长沙大捷”的片子。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当时陈诚为了宣扬,派中国制片厂的导演史东山找到田汉,要田汉编剧以“长沙大捷”为题材的电影《胜利进行曲》。田汉同史东山遍访战地,搜寻了很多军民抗战的英勇事迹。片子最终在重庆被改来改去,成为各位参战将领争功的平台,连每个人的出场时间都一一安排好,片子开头就是常公讲话,接着就是陈诚、薛岳等等各位参战将领依次出场,完全不按原来的场景,实际上跟田汉编的《胜利进行曲》没有多大关系。
  而田汉编剧的《胜利进行曲》话剧,由当时的演剧九队演出,尽用了军民抗战的英勇事迹素材,保留了原貌。
  致命漏洞: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
  同时,网上流传着一首据说是万家岭大捷后由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网上还流传另一首74军军歌——哈哈),从据说是完整版中抄录部分如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俺同样查了下田汉所有的作品,没有找到这个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而这个说法的最大漏洞就是任光作曲。
  可能说任光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到《渔光曲》大家都知道——任光就是《渔光曲》的作曲者。
  1936年,任光发表歌曲《打回老家去》,号召全国同胞不做亡国奴,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国民政府觉得他有悖“攘外先安内”的维稳政策,日本人要暗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任光被迫流亡海外。直到40年春天才回国,在重庆教书。7月份遇到叶挺,于是参加了新四军,后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万家岭大捷是啥时候的事啊?这个时候人家任光根本就不在国内啊——张粉们是不是以为发个电子邮箱或者上QQ或者打个长途电话就搞定啊?并且从歌曲中那些特定的字眼来看,我严重怀疑,这个所谓由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是张粉们编的。
  以偏概全:上高会战74军歼灭日军2万多。
  这个懒得说,先不说歼灭日军2万多这个数据真假,不能够因为张灵甫时任58师副师长,就将战绩全归74军吧——感情其它参战的几个军都在打酱油?
  欲盖弥彰:张灵甫亲率58师蕉溪岭遭日军飞机轰炸损失惨重。
  亲们,深深浅浅,上上下下墨迹这么久,现在高潮终于来了。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74军奉命参战,由赣北奔赴战场。58师师长廖龄奇正好回家结婚去了,于是58师在张灵甫副师长带领下由江西新余开拔。由于时间紧迫,部队白天行军,结果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遭到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损失惨重(2B的57师也一样),惊得后面赶到的51师目瞪口呆,痛心不已!
  根据当时担任58师作战科科长的罗文浪回忆说,“由于时间紧迫,不能不白昼行军,……军作战参谋对部队经过地形未详加研究……,因此在24日、25日,第57师、第58师及军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受到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在一条上下15里两面是石山的羊肠小道上,密集部队伤亡重大,未曾参战,就被敌机将指挥系统打乱,挫伤士气,给以后的战斗带来不利”(《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 湖南四大会战之罗文浪《蕉溪岭及春华山的遭遇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年)。
  我觉得吧,古往今来,没见过打仗时间不紧迫的,可以昼伏夜行嘛。所以这个时间紧迫不能够成为开脱的理由,身为亲率的张灵甫副师长在整个行动计划安排等上是有责任的。
  张粉们为了盖住这个茅坑,要么只字不提,要么再次大笔一挥,将58师开拔前师长廖龄奇正好回家结婚去了、58师是在张灵甫副师长带领下由江西新余开拔的事实,改为遭轰炸后58师师长廖龄奇才回家结婚去——这意思,2B都清楚。至于廖龄奇在此战中倒霉至死,58师副师长张灵甫的态度啥的又可以写一篇文章,当然这是题外话(幸好常公又发现廖龄奇是冤案,可怜天见天怜的廖龄奇)。
  说实话,74军在整个抗战期间,广大官兵浴血奋战——部队换了好几茬,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不愧为抗日的铁军!张灵甫作为74军的一员,那也是有着不朽的功勋的。但是不能够因为后来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以及张灵甫的结局,就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神化张灵甫,特别是打着真相的名义用假相来神化。其实,一直与张灵甫“心有千千结”的李天霞在战功上与张灵甫相比,可以说是无不过之——亲们见过有人神化李天霞的不?但我敢肯定地说,如果整编74师师长是李天霞,那现在就是李粉们神化李天霞了。
  张灵甫是自杀而死的吗?
  张灵甫的遗书是真的吗?
  国民党粉丝大肆渲染张灵甫的遗书。事实上,这份遗书是王耀武伪造的。前74军人事处长吴鸢在《我所知道的张灵甫》中说:“(王耀武)决定伪造张灵甫的遗书两封,一封是由张写给王耀武的,表明一死以报党国和对校长的忠诚一封是给他妻子王玉玲的,要求她善于抚养刚出生的孩子。信是由第二绥靖区司令部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灵甫同乡)模仿张灵甫的笔迹代写而成,信的内容和词句,是经过再三斟酌决定的。这两封信写好后,派人乘飞机送到南京,谎称是张灵甫在战局危急时亲笔写好交随从副官化装送出的。蒋介石见信后,大为赞赏,当即命令军务局拟了一道通令,要求各部队学习张灵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英雄精神。
  近年网络兴起后,某些势力为了抹黑共产党,故意对张灵甫进行大肆炒作,把靠内战出名的张说成“抗日名将”,并将他打扮成国民党的“忠勇之士”。张灵甫明明是当俘虏后被打死的,这有当年陈毅讲话和华野验尸报告为证。陈毅的讲话明确说“张灵甫是我们杀的”。华野的验尸报告透露,张灵甫是冲锋枪弹从左后脑打进,从右下颚穿出而致死。而张灵甫身材高大,这样的弹道只有他取跪姿才能形成。
  张灵甫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
http://news.sina.cn/gn/2015-01-24/detail-icczmvun5371022.d.html?vt=4&pos=3&wm=4007张灵甫是抗日名将吗?
  现在某些人把张灵甫吹得神乎其神,甚至说成抗日十大名将的第九名,比他的上级名将王耀武还靠前。其实,张灵甫根本不是抗日名将,其抗日战功有人为拔高的地方。八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有对抗日有较大战功的将领,会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提请美国政府授予自由勋章。而张灵甫从未获得这两种勋章。有人说他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勋章,这早已被网友考证是假的。
  在张灵甫的生前死后,蒋介石政权虽然对他极力旌扬,却从未说过张灵甫是抗日名将。国民党军队里的将领们,也不认为张灵甫有多大的抗日战功。1974年香港《春秋》杂志部第406期,发表了国民党方面人员写的《汤恩伯与苏北之战》,文中说:“苏北之战的最高峰,是淮阴地区被国军攻克……就因为这一战,原先无籍籍名的张灵甫一变而为国军中的英雄人物。”可见,在国民党军政人员们的眼里,张灵甫在抗战后仍籍籍无名,是靠打内战而成为“英雄”的。
  目前许多关于张灵甫的抗日神话,都是虚浮夸张甚至编造的东西。这里略举一两例来加以说明:
  按照某些国民党粉丝的说法,张灵甫作为51师153旅305团团长,参加了“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在嘉定作战时“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但历史事实是:国军几个师在嘉定狙击日军,双方进行了40多天的拉锯战,整个战役期间击毙的日军共1200名,何来张灵甫的毙敌800余名之功?对于国民党粉丝更大的噩耗是,事实上张灵甫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51师扩编为2旅4团的甲种师,直到1937年10月才算完成,张灵甫这时才当上305团团长,之前一直在武汉负责部队的编成工作。也就是说在淞沪的嘉定作战时,压根不存在张灵甫这个团。
  莫名其妙:万家岭大捷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攻占张古山。
  根据吴逸志编述的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出版的《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一书记载的张古山战斗部分经过,简述如下:
  十月七日晚8点,153旅作为主攻,151旅作为预备队,以主力向张古山进攻,并占领张古山主阵地。当夜日军反攻,战斗至烈,“305团预备队用尽,营长王之干阵亡,连长以下,伤亡亦众”(“”部分为原文,以下同)。
  到八日早晨,在日军二十多架飞机轰炸下,“亦继58师守此制高点之官兵全数殉国”,日军占领征地——这个时候守在张古山主阵地的我官兵也同先前守此阵地的58师官兵一样全部殉国。
  八日午后,日军发动反击攻势,双双激战,“305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均负重伤”。黄昏,国军再次攻占张古山主阵地,305团代团长于清祥殉国,官兵伤亡惨重,不得以退回。
  9日,从51师挑选400名突击队,晚上8点进攻,再次占领张古山主阵地,并配合援军乘胜向哔叽街进攻,至10日上午全歼哔叽街日军。
  从《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一书可以看出,主攻张古山主阵地的的确是有153旅305团,10日组织400人的突击队则是从整个51师挑选的,在伤亡极其惨重的情况下,从整个51师挑选出400名突击队员才是合理的。
  要强调的是,此时的张灵甫为153旅副旅长,要说指挥有方还说得过去。可张粉们为了神化张灵甫,果断大笔一挥,将305团团长唐生海、代团长于清祥从历史上抹去,给了张灵甫一个153旅旅长兼305团团长的职务,浴室张灵甫就成为了血战张古山、亲率突击队攻占张古山的英雄。
  疑窦丛生:田汉编写《德安大捷》,张灵甫真名名扬天下。
  张粉们说,万家岭大捷后,大约1939年1月份,田汉在长沙采访张灵甫,亲自撰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剧中主人公就叫张灵甫,演出后从此张灵甫名扬天下。
  俺查了下田汉所有的作品,找不到《德安大捷》。查看《田汉年谱》,也没有这个的丝毫踪迹可寻。
  不过,田汉倒真的是编剧过后来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所谓的“长沙大捷”的片子。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当时陈诚为了宣扬,派中国制片厂的导演史东山找到田汉,要田汉编剧以“长沙大捷”为题材的电影《胜利进行曲》。田汉同史东山遍访战地,搜寻了很多军民抗战的英勇事迹。片子最终在重庆被改来改去,成为各位参战将领争功的平台,连每个人的出场时间都一一安排好,片子开头就是常公讲话,接着就是陈诚、薛岳等等各位参战将领依次出场,完全不按原来的场景,实际上跟田汉编的《胜利进行曲》没有多大关系。
  而田汉编剧的《胜利进行曲》话剧,由当时的演剧九队演出,尽用了军民抗战的英勇事迹素材,保留了原貌。
  致命漏洞: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
  同时,网上流传着一首据说是万家岭大捷后由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网上还流传另一首74军军歌——哈哈),从据说是完整版中抄录部分如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俺同样查了下田汉所有的作品,没有找到这个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而这个说法的最大漏洞就是任光作曲。
  可能说任光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到《渔光曲》大家都知道——任光就是《渔光曲》的作曲者。
  1936年,任光发表歌曲《打回老家去》,号召全国同胞不做亡国奴,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国民政府觉得他有悖“攘外先安内”的维稳政策,日本人要暗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任光被迫流亡海外。直到40年春天才回国,在重庆教书。7月份遇到叶挺,于是参加了新四军,后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万家岭大捷是啥时候的事啊?这个时候人家任光根本就不在国内啊——张粉们是不是以为发个电子邮箱或者上QQ或者打个长途电话就搞定啊?并且从歌曲中那些特定的字眼来看,我严重怀疑,这个所谓由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是张粉们编的。
  以偏概全:上高会战74军歼灭日军2万多。
  这个懒得说,先不说歼灭日军2万多这个数据真假,不能够因为张灵甫时任58师副师长,就将战绩全归74军吧——感情其它参战的几个军都在打酱油?
  欲盖弥彰:张灵甫亲率58师蕉溪岭遭日军飞机轰炸损失惨重。
  亲们,深深浅浅,上上下下墨迹这么久,现在高潮终于来了。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74军奉命参战,由赣北奔赴战场。58师师长廖龄奇正好回家结婚去了,于是58师在张灵甫副师长带领下由江西新余开拔。由于时间紧迫,部队白天行军,结果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遭到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损失惨重(2B的57师也一样),惊得后面赶到的51师目瞪口呆,痛心不已!
  根据当时担任58师作战科科长的罗文浪回忆说,“由于时间紧迫,不能不白昼行军,……军作战参谋对部队经过地形未详加研究……,因此在24日、25日,第57师、第58师及军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受到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在一条上下15里两面是石山的羊肠小道上,密集部队伤亡重大,未曾参战,就被敌机将指挥系统打乱,挫伤士气,给以后的战斗带来不利”(《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 湖南四大会战之罗文浪《蕉溪岭及春华山的遭遇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年)。
  我觉得吧,古往今来,没见过打仗时间不紧迫的,可以昼伏夜行嘛。所以这个时间紧迫不能够成为开脱的理由,身为亲率的张灵甫副师长在整个行动计划安排等上是有责任的。
  张粉们为了盖住这个茅坑,要么只字不提,要么再次大笔一挥,将58师开拔前师长廖龄奇正好回家结婚去了、58师是在张灵甫副师长带领下由江西新余开拔的事实,改为遭轰炸后58师师长廖龄奇才回家结婚去——这意思,2B都清楚。至于廖龄奇在此战中倒霉至死,58师副师长张灵甫的态度啥的又可以写一篇文章,当然这是题外话(幸好常公又发现廖龄奇是冤案,可怜天见天怜的廖龄奇)。
  说实话,74军在整个抗战期间,广大官兵浴血奋战——部队换了好几茬,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不愧为抗日的铁军!张灵甫作为74军的一员,那也是有着不朽的功勋的。但是不能够因为后来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以及张灵甫的结局,就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神化张灵甫,特别是打着真相的名义用假相来神化。其实,一直与张灵甫“心有千千结”的李天霞在战功上与张灵甫相比,可以说是无不过之——亲们见过有人神化李天霞的不?但我敢肯定地说,如果整编74师师长是李天霞,那现在就是李粉们神化李天霞了。
  张灵甫是自杀而死的吗?
  张灵甫的遗书是真的吗?
  国民党粉丝大肆渲染张灵甫的遗书。事实上,这份遗书是王耀武伪造的。前74军人事处长吴鸢在《我所知道的张灵甫》中说:“(王耀武)决定伪造张灵甫的遗书两封,一封是由张写给王耀武的,表明一死以报党国和对校长的忠诚一封是给他妻子王玉玲的,要求她善于抚养刚出生的孩子。信是由第二绥靖区司令部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灵甫同乡)模仿张灵甫的笔迹代写而成,信的内容和词句,是经过再三斟酌决定的。这两封信写好后,派人乘飞机送到南京,谎称是张灵甫在战局危急时亲笔写好交随从副官化装送出的。蒋介石见信后,大为赞赏,当即命令军务局拟了一道通令,要求各部队学习张灵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英雄精神。
  近年网络兴起后,某些势力为了抹黑共产党,故意对张灵甫进行大肆炒作,把靠内战出名的张说成“抗日名将”,并将他打扮成国民党的“忠勇之士”。张灵甫明明是当俘虏后被打死的,这有当年陈毅讲话和华野验尸报告为证。陈毅的讲话明确说“张灵甫是我们杀的”。华野的验尸报告透露,张灵甫是冲锋枪弹从左后脑打进,从右下颚穿出而致死。而张灵甫身材高大,这样的弹道只有他取跪姿才能形成。
  张灵甫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
http://news.sina.cn/gn/2015-01-24/detail-icczmvun5371022.d.html?vt=4&pos=3&wm=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