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巡边新装备:"雪野房车""林海雪狼"(组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57:21
我军巡边新装备:"雪野房车""林海雪狼"(组图)

2015-01-20

“雪野房车”勇闯冰沟。崔建涛摄


伴随入冬来最大一场降雪,驻守阿尔泰山南麓的白哈巴边防连气温降至零下27摄氏度。1月1日上午,在连队指导员赵玮的带领下,我们乘坐新型巡逻车前往哈熊沟地域巡逻。


白哈巴边防连素有“西北第一哨”之称,冬季有6至8个月被大雪覆盖,冰雪成了官兵巡逻执勤最大的障碍。我们今天前往巡逻的哈熊沟距连队38公里,官兵们在途中要翻越10多道达坂、冰沟,道路十分艰险,有着“死亡冰沟”之称。


走在遍布冰凌、积雪的道路上,新型巡逻车如履平地。驾驶员郝海文说,这种履带式全地形巡逻车非常适合边防地区复杂地形,尤其是冬季在崎岖的冰雪路上巡逻,官兵可免受颠簸,减少巡逻中的意外伤害。说话间,一道斜坡横亘在眼前,郝海文一脚油门,巡逻车毫不费劲地冲了过去。


不多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一道宽达6米的冰沟,凝固的冰雪波涛上下起伏、犬牙交错。“这是阿克哈巴河的一条支流,今年入冬后气温变化频繁,加上山区早晚温差大,冰沟内的冰凌与往年相比格外多。”赵玮介绍道,“以前巡逻走到这儿都得下马,滑倒磕伤划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就差点摔断大腿。”


穿越冰沟危险重重,郝海文小心翼翼地驱车破冰,巡逻车沿斜面驶入冰沟当中,一米一米向前推进,逐个碾倒冰凌。虽然隔着车体,但冰凌“咯嘣”的碎裂声还是不时传入耳中……


蹈积雪、翻达坂,官兵们勇闯冰沟,终于顺利抵达巡逻地域。赵玮打开车载通信设备,向团值班室报告:“安全到达哈熊沟,一切正常。”

“林海雪狼”驰骋北国。邹德勇摄



清晨,一阵清脆的马达声刺破笼罩在低空的雾霭。2辆有“林海雪狼”之称的新型雪地摩托,缓缓从北极哨所驶出,踏上新年第一次巡逻之旅。


“‘两腮冰胡鬓结霜,半年积雪湿裤裆’,这曾是我们冬季徒步巡逻执勤的生动写照。”带队巡逻的哨长秦国强告诉记者,北极哨所驻地冬天平均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地面的积雪齐腰深。以往徒步巡逻执勤,速度慢、效率低,官兵们容易患冻疮、风湿等疾病。


“自从配发了雪地摩托,我们的巡逻时速由不足3公里上升到现在的40公里左右,应急快反能力不知翻了多少倍!”驶出哨所约10公里后,秦国强命令大家停车检查边情,他由衷感慨新装备带来的便捷。


晌午时分,巡逻分队在界江边停车准备午餐。只见中士蒋齐平走到雪地摩托车尾,打开便携式保温箱,将一盒盒冒着热气的饭菜递到大家手中。“这是车载保温箱,它利用发动机行驶时产生的热量保温。有了它,我们巡逻路上不用再吃冷饭,喝冰水了。”


“辖区下游旅游景点发现可疑目标,迅速查明情况。”返程途中,巡逻分队突然接到团指挥中心的命令。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巡逻小分队加大马力,驾驶雪地摩托风驰电掣地穿越林海雪原,直奔20公里外的目标区域。


10多分钟后,巡逻小分队赶到目的地,很快便锁定了目标:一群前来踏雪冬游的“驴友”正要越过边境线拍照留念。秦国强迅速带领人员下车,向游人出示证件后,及时阻止了一起可能的越境事件。

“水上轻骑”迎风破浪。冯强 摄



新年第一天,记者跟随广西军区某边防团竹山港哨所官兵,乘新型巡逻艇沿中越界河北仑河巡逻。


已是四级军士长的驾驶员雷上应,精神抖擞地操纵着这艘“水上轻骑”,显得游刃有余。在宽敞的艇舱里记者看到,卫星导航系统、雷达显示仪、电子海图等多种设备一应俱全,各类航行参数一目了然;电子屏幕上,一条闪烁的红线清晰地标示出巡逻航线。


“以前巡逻,我们划的是舢板,撑的是竹筏,只有望远镜、指北针等简易执勤器材。”谈起心爱的“坐骑”,经历过新老三代装备更新的雷上应显得特牛气:“这‘伙计’经过信息化改装后,大幅提升了巡逻执勤的效率。”


说话间,巡逻艇进入北仑河狭窄的水道。雷上应指着屏幕上的航迹自豪地说,“以前行驶在这片水域,只能凭经验判断航道小心行驶。如今有了卫星导航系统,再也不用担心越界了。”


突然,艇载空间信号分析设备不停闪烁,屏幕上显现出一条波浪线条纹。经查证,该目标信号为我民航客机对塔台的正常通信。对目标实施交互定位后,屏幕上很快生成了该机的航迹。记者了解到,这套设备与边境管控指挥控制系统联通后,不仅可以对空间信号进行侦测,还可实时显示防区陆海空情态势图。


竹山港哨所官兵巡逻方式的变化,只是西南边防信息化建设的缩影。哨长陈雨告诉记者:“依靠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巡边察海观天,边境管控正在向立体多维拓展。”

“移动之家”背上雪山。李西 摄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西藏军区边防某连官兵整装待发,他们此行将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某雪山隘口,沿途均为无人区。


步行充电器、单兵净水器、高温点火器、便携式淋浴袋……出发前,巡逻分队队长鲁安胜再次清点装备,将一套新型野营装备分装到巡逻官兵背囊中。对这套刚投入使用的新装备,鲁安胜如数家珍,逐一提醒大家携行的注意事项。


鲁安胜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使用的野营装备体积大、较笨重,携带使用不方便,功能也比较单一。如今这套新装备加在一起重量不足过去的十分之一,而且执勤、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官兵们背上背囊随时都能出发,堪称“移动之家”。


跟随巡逻队伍,我们向雪山进发。记者发现,战士王润东背囊外面挂着一整块迷彩的帆布板,上面串联着一块块太阳能电池,他一边走一边调整角度,尽可能地让太阳直射在后背上。


王润东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是便携式太阳能发电器,重量虽然只有几百克,却能保障全队官兵的执勤、生活用电需要。”据记者了解,以往官兵们至少得带3块备用电池,虽然每块重达数斤,但依然难以保障官兵的用电需求。为了保障电台的畅通,巡逻官兵只得通过减少开机时间,压缩其他用电需要来满足。


当我们到达第一个宿营点时,发现比以往要快了近2个小时。经请示团作战值班室,巡逻分队决定将宿营点向前推进10公里,缩短本次任务时间。来源:国防部网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7176我军巡边新装备:"雪野房车""林海雪狼"(组图)
2015-01-20

“雪野房车”勇闯冰沟。崔建涛摄


伴随入冬来最大一场降雪,驻守阿尔泰山南麓的白哈巴边防连气温降至零下27摄氏度。1月1日上午,在连队指导员赵玮的带领下,我们乘坐新型巡逻车前往哈熊沟地域巡逻。


白哈巴边防连素有“西北第一哨”之称,冬季有6至8个月被大雪覆盖,冰雪成了官兵巡逻执勤最大的障碍。我们今天前往巡逻的哈熊沟距连队38公里,官兵们在途中要翻越10多道达坂、冰沟,道路十分艰险,有着“死亡冰沟”之称。


走在遍布冰凌、积雪的道路上,新型巡逻车如履平地。驾驶员郝海文说,这种履带式全地形巡逻车非常适合边防地区复杂地形,尤其是冬季在崎岖的冰雪路上巡逻,官兵可免受颠簸,减少巡逻中的意外伤害。说话间,一道斜坡横亘在眼前,郝海文一脚油门,巡逻车毫不费劲地冲了过去。


不多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一道宽达6米的冰沟,凝固的冰雪波涛上下起伏、犬牙交错。“这是阿克哈巴河的一条支流,今年入冬后气温变化频繁,加上山区早晚温差大,冰沟内的冰凌与往年相比格外多。”赵玮介绍道,“以前巡逻走到这儿都得下马,滑倒磕伤划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就差点摔断大腿。”


穿越冰沟危险重重,郝海文小心翼翼地驱车破冰,巡逻车沿斜面驶入冰沟当中,一米一米向前推进,逐个碾倒冰凌。虽然隔着车体,但冰凌“咯嘣”的碎裂声还是不时传入耳中……


蹈积雪、翻达坂,官兵们勇闯冰沟,终于顺利抵达巡逻地域。赵玮打开车载通信设备,向团值班室报告:“安全到达哈熊沟,一切正常。”

“林海雪狼”驰骋北国。邹德勇摄



清晨,一阵清脆的马达声刺破笼罩在低空的雾霭。2辆有“林海雪狼”之称的新型雪地摩托,缓缓从北极哨所驶出,踏上新年第一次巡逻之旅。


“‘两腮冰胡鬓结霜,半年积雪湿裤裆’,这曾是我们冬季徒步巡逻执勤的生动写照。”带队巡逻的哨长秦国强告诉记者,北极哨所驻地冬天平均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地面的积雪齐腰深。以往徒步巡逻执勤,速度慢、效率低,官兵们容易患冻疮、风湿等疾病。


“自从配发了雪地摩托,我们的巡逻时速由不足3公里上升到现在的40公里左右,应急快反能力不知翻了多少倍!”驶出哨所约10公里后,秦国强命令大家停车检查边情,他由衷感慨新装备带来的便捷。


晌午时分,巡逻分队在界江边停车准备午餐。只见中士蒋齐平走到雪地摩托车尾,打开便携式保温箱,将一盒盒冒着热气的饭菜递到大家手中。“这是车载保温箱,它利用发动机行驶时产生的热量保温。有了它,我们巡逻路上不用再吃冷饭,喝冰水了。”


“辖区下游旅游景点发现可疑目标,迅速查明情况。”返程途中,巡逻分队突然接到团指挥中心的命令。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巡逻小分队加大马力,驾驶雪地摩托风驰电掣地穿越林海雪原,直奔20公里外的目标区域。


10多分钟后,巡逻小分队赶到目的地,很快便锁定了目标:一群前来踏雪冬游的“驴友”正要越过边境线拍照留念。秦国强迅速带领人员下车,向游人出示证件后,及时阻止了一起可能的越境事件。

“水上轻骑”迎风破浪。冯强 摄



新年第一天,记者跟随广西军区某边防团竹山港哨所官兵,乘新型巡逻艇沿中越界河北仑河巡逻。


已是四级军士长的驾驶员雷上应,精神抖擞地操纵着这艘“水上轻骑”,显得游刃有余。在宽敞的艇舱里记者看到,卫星导航系统、雷达显示仪、电子海图等多种设备一应俱全,各类航行参数一目了然;电子屏幕上,一条闪烁的红线清晰地标示出巡逻航线。


“以前巡逻,我们划的是舢板,撑的是竹筏,只有望远镜、指北针等简易执勤器材。”谈起心爱的“坐骑”,经历过新老三代装备更新的雷上应显得特牛气:“这‘伙计’经过信息化改装后,大幅提升了巡逻执勤的效率。”


说话间,巡逻艇进入北仑河狭窄的水道。雷上应指着屏幕上的航迹自豪地说,“以前行驶在这片水域,只能凭经验判断航道小心行驶。如今有了卫星导航系统,再也不用担心越界了。”


突然,艇载空间信号分析设备不停闪烁,屏幕上显现出一条波浪线条纹。经查证,该目标信号为我民航客机对塔台的正常通信。对目标实施交互定位后,屏幕上很快生成了该机的航迹。记者了解到,这套设备与边境管控指挥控制系统联通后,不仅可以对空间信号进行侦测,还可实时显示防区陆海空情态势图。


竹山港哨所官兵巡逻方式的变化,只是西南边防信息化建设的缩影。哨长陈雨告诉记者:“依靠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巡边察海观天,边境管控正在向立体多维拓展。”

“移动之家”背上雪山。李西 摄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西藏军区边防某连官兵整装待发,他们此行将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某雪山隘口,沿途均为无人区。


步行充电器、单兵净水器、高温点火器、便携式淋浴袋……出发前,巡逻分队队长鲁安胜再次清点装备,将一套新型野营装备分装到巡逻官兵背囊中。对这套刚投入使用的新装备,鲁安胜如数家珍,逐一提醒大家携行的注意事项。


鲁安胜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使用的野营装备体积大、较笨重,携带使用不方便,功能也比较单一。如今这套新装备加在一起重量不足过去的十分之一,而且执勤、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官兵们背上背囊随时都能出发,堪称“移动之家”。


跟随巡逻队伍,我们向雪山进发。记者发现,战士王润东背囊外面挂着一整块迷彩的帆布板,上面串联着一块块太阳能电池,他一边走一边调整角度,尽可能地让太阳直射在后背上。


王润东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是便携式太阳能发电器,重量虽然只有几百克,却能保障全队官兵的执勤、生活用电需要。”据记者了解,以往官兵们至少得带3块备用电池,虽然每块重达数斤,但依然难以保障官兵的用电需求。为了保障电台的畅通,巡逻官兵只得通过减少开机时间,压缩其他用电需要来满足。


当我们到达第一个宿营点时,发现比以往要快了近2个小时。经请示团作战值班室,巡逻分队决定将宿营点向前推进10公里,缩短本次任务时间。来源:国防部网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7176
“这是便携式太阳能发电器,重量虽然只有几百克,却能保障全队官兵的执勤、生活用电需要。”值勤-电台充电,生活-电动剃须刀充电。
还差无人机和直升机
尼玛…这种名头…让我想起了“草原铁马”的典故。————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