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机器人年销4.5万台世界第一:核心部件全进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52:20
 AGV移动机器人到仓库取货,搬运给工业机械手自动装配,再传送到自动喷涂区,最后成品入库……车间没有工人,所有岗位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如此场景,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的“数字化无人工厂”里,随时可见。
  这仅仅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一个缩影。经过上世纪最后30年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进入21世纪后迎来新浪潮。
  “这是一个分水岭,中国机器人实现了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转变。尤其是在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13年,中国以3.7万台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高速增长,达到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全年达到4.5万台。
  在2014年6月9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他还说,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仅要把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这是迄今为止,中央高层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最直接、最明确的表态和支持。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这番表态给成长中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机器人,还有哪些待解的疑问?
  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高峻峣看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找准了时间点,正好处在国内市场趋向增长的节点上,避免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少走了很多弯路”。
  从“十五”开始,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有了重要调整,从单纯的研发机器人技术向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装备扩展,并将中心任务定为:研发面向先进制造的机器人制造单元及系统、自动化装备、特种机器人,促进传统机器的智能化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更是将机器人技术的重点放在人机交互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上,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技术装备,应用于IC、船舶、汽车、轻纺、家电、食品等重点工程和行业,以打破国外公司在大规模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的垄断,加速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高峻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国机器人从技术到应用的转化还需要时间,2000年以后的应用转化是成功的,方向也是正确的。”
  众多业内专家的一致认为,中国机器人市场在上世纪30年的积累后迎来了持续释放的过程,未来必将爆发式增长。
  近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推广主要基于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安卓系统操控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利器。比如,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此前就高调表示,将建设无人工厂。
  有数据显示,2004~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了3倍。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走低,几年前20万元的机器人,现在只需要几万元。
  “更多的企业转而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王田苗说,在生产者看来,用机器人少了很多麻烦。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聚集地,更多的无人工厂陆续出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就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来说,韩国为396个,日本332个,德国273个,世界平均水平58个,而中国只有23个。
  有机构预测,对比发达国家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中国在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化工、塑料橡胶、金属制品这六大工业领域,未来几年需要108万~240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总需求量的约70%。若以每台20万元计算,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6880亿元。
  “中国以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范围很窄,但是近几年应用领域已经逐步拓展到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行业。”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顿向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他认为,未来电子行业将成为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特别是电器制造、手机生产这一类工厂。而光电、钢铁、生化制药等行业,也会因生产环境的限制而有更多工业机器人应用。
  国产机器人只能做外壳吗
  一位机器人研究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些企业看到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就涉足这一领域,但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既无基础也无技术,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在他看来,即使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企业,也基本停留在组装、仿制阶段。很多企业就是把国外的产品拆开后,按照产品构成买材料组装。“9个月间增加了175家企业,这肯定不正常。那些浑水摸鱼的企业如果只靠模仿、山寨,肯定成不了气候,反而会扰乱整个市场,甚至败坏国产机器人的名声。”
  不过,对于众多业内专家来说,国产机器人目前最突出问题还是无法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尽管在过去40年,中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并不理想。
  “这是因为我们的研发与应用不对等,很多技术在实验室可能很完美,但在生产中暴露出各种问题。”高峻峣说。
  他说,国产机器人的短板主要有二:应用系统开发不足,核心零部件缺乏。
  “我们在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上的经验少。机器人不是买回来就能用,而是需要二次开发。比如焊接机器人,工厂需要开发一套焊接的应用系统,才能让它工作。”王田苗说,中国的很多机器人生产企业具备整机生产能力,但无法进行复杂的后期系统开发,“应用系统不仅代表技术实力,更具有高额的利润。”
  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现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退休教授陆际联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即使像新松这样的公司,它的减速器、电机、轴承等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采用国外的。比如说轴承,我们也有企业生产,但是工艺和材质无法与国外相比。”
  王田苗的统计更加直观地表明了这一点:国产机器人中80%~90%使用国外减速器,60%~70%使用的是国外电机、40%~50%使用国外控制器。
  “这等于说我们的国产机器人能做的就是外壳,核心部件全都是国外的。这就增加了成本,使得国产机器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王田苗说。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也曾就这一问题明确表示,中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滞后,整机面临空壳化。
  是否会陷入“高端产业低端化”
  分析报告指出,在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的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占比达96%,而国产机器人则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低端。
  “如果国产机器人未来5年内仍然找不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顿向明说。
  新松总裁曲道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建议:企业一定要找准定位,面面俱到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还要转变发展模式,“关起门来”很难做大,需要学会整合资源、与外界协作;第三,千万不能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路,机器人集成的产业链很长,如果只做低端的加工制造,意义不大。
  以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等国产机器人代表企业来说,它们或是机器人的最终用户,或是自动化零部件厂商,又或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本身在产业链上的定位和发展策略是有所区别的。
  一些厂商通过横向整合产业链,联合其他零部件厂商,自身专注于机器人整机的研发及下游应用的开发;另一些则通过自身在零部件方面的优势进行纵向整合,零部件自给自足,以成本和渠道优势占领市场;还有些企业定位于集成商,凭借成熟的解决方案销售整机。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中国机器人整机市场的需求远未饱和,但激烈的竞争已经压低了产品利润,且整机生产领域已涌入太多投机者,太过混乱,走整机生产和应用系统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一个方向。
  比如,新松现在就已经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将产业战略提升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全过程。而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也都开始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相较整机生产,应用系统的开发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如果在这方面拥有优势,那就能在市场站稳脚跟。”王田苗说。
  也有专家建议机器人企业布局一些还未完全开发的工业领域。陆际联认为,汽车等传统领域已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一般制造业,如五金加工、橡胶和塑料、陶瓷、食品和医药等行业。
  “中国的制造业升级才刚刚起步,如果企业能够制造出符合某些特定行业的功能机器人,也会拥有很大的市场。”陆际联说。  政策红利如何能够不盲目
  “从中国机器人过去40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艰难缓慢得多。”王田苗说。
  这一点陆际联也深有体会。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机器人研究工作的专家,他始终认为,“机器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推动”。
  在他看来,从“七五”计划开始,政府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的投入和支持就有目共睹,“机器人产业始终在享受政策红利。”
  2013年12月22日,工信部对外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说,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目前为23)。
  而在2014年11月初,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也公开表示,工信部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此外,2014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即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与工具集研发及典型产品应用)也明确将重点支持机床机器人,推进其在汽车发动机、航天、航空、船舶、民爆等6个行业自动化车间的应用。
  在中央政策的激励下,许多地方政府也陆续制定机器人发展扶持政策。
  深圳市近日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4年第一批扶持计划的通知》,明确将重点支持包括智能控制焊接、重载搬运、柔性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辅助设备,以及服务机器人、精密制造核心部件等领域。
  广东东莞更是投资27亿元建设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而在此之前,湖南长沙、四川、湖北、山东青岛等地已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力捧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36个,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而重庆则将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确定为该市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其两江新区、江津、璧山、大足和永川共五个区布局机器人产业。到2016年该市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将达到6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18年智能化率达到75%,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最终形成“整机+配套”、“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舆论普遍认为,在国家和地方双重政策的支持下,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
  一位机器人研究专家说:“各地一窝蜂上马产业园并不能代表机器人产业化就会快速推进,投资太多反而可能带来产业泡沫,不利于整体发展。”他认为,国家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各地切忌盲目投资。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张瑜 王元元 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王莹、江苏分社记者刘巍巍对此文亦有贡献)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5-01/5420199_2.htmlAGV移动机器人到仓库取货,搬运给工业机械手自动装配,再传送到自动喷涂区,最后成品入库……车间没有工人,所有岗位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如此场景,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的“数字化无人工厂”里,随时可见。
  这仅仅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一个缩影。经过上世纪最后30年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进入21世纪后迎来新浪潮。
  “这是一个分水岭,中国机器人实现了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转变。尤其是在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13年,中国以3.7万台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高速增长,达到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全年达到4.5万台。
  在2014年6月9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他还说,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仅要把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这是迄今为止,中央高层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最直接、最明确的表态和支持。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这番表态给成长中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机器人,还有哪些待解的疑问?
  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高峻峣看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找准了时间点,正好处在国内市场趋向增长的节点上,避免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少走了很多弯路”。
  从“十五”开始,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有了重要调整,从单纯的研发机器人技术向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装备扩展,并将中心任务定为:研发面向先进制造的机器人制造单元及系统、自动化装备、特种机器人,促进传统机器的智能化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更是将机器人技术的重点放在人机交互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上,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技术装备,应用于IC、船舶、汽车、轻纺、家电、食品等重点工程和行业,以打破国外公司在大规模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的垄断,加速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高峻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国机器人从技术到应用的转化还需要时间,2000年以后的应用转化是成功的,方向也是正确的。”
  众多业内专家的一致认为,中国机器人市场在上世纪30年的积累后迎来了持续释放的过程,未来必将爆发式增长。
  近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推广主要基于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安卓系统操控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利器。比如,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此前就高调表示,将建设无人工厂。
  有数据显示,2004~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了3倍。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走低,几年前20万元的机器人,现在只需要几万元。
  “更多的企业转而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王田苗说,在生产者看来,用机器人少了很多麻烦。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聚集地,更多的无人工厂陆续出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就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来说,韩国为396个,日本332个,德国273个,世界平均水平58个,而中国只有23个。
  有机构预测,对比发达国家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中国在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化工、塑料橡胶、金属制品这六大工业领域,未来几年需要108万~240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总需求量的约70%。若以每台20万元计算,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6880亿元。
  “中国以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范围很窄,但是近几年应用领域已经逐步拓展到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行业。”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顿向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他认为,未来电子行业将成为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特别是电器制造、手机生产这一类工厂。而光电、钢铁、生化制药等行业,也会因生产环境的限制而有更多工业机器人应用。
  国产机器人只能做外壳吗
  一位机器人研究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些企业看到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就涉足这一领域,但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既无基础也无技术,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在他看来,即使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企业,也基本停留在组装、仿制阶段。很多企业就是把国外的产品拆开后,按照产品构成买材料组装。“9个月间增加了175家企业,这肯定不正常。那些浑水摸鱼的企业如果只靠模仿、山寨,肯定成不了气候,反而会扰乱整个市场,甚至败坏国产机器人的名声。”
  不过,对于众多业内专家来说,国产机器人目前最突出问题还是无法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尽管在过去40年,中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并不理想。
  “这是因为我们的研发与应用不对等,很多技术在实验室可能很完美,但在生产中暴露出各种问题。”高峻峣说。
  他说,国产机器人的短板主要有二:应用系统开发不足,核心零部件缺乏。
  “我们在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上的经验少。机器人不是买回来就能用,而是需要二次开发。比如焊接机器人,工厂需要开发一套焊接的应用系统,才能让它工作。”王田苗说,中国的很多机器人生产企业具备整机生产能力,但无法进行复杂的后期系统开发,“应用系统不仅代表技术实力,更具有高额的利润。”
  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现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退休教授陆际联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即使像新松这样的公司,它的减速器、电机、轴承等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采用国外的。比如说轴承,我们也有企业生产,但是工艺和材质无法与国外相比。”
  王田苗的统计更加直观地表明了这一点:国产机器人中80%~90%使用国外减速器,60%~70%使用的是国外电机、40%~50%使用国外控制器。
  “这等于说我们的国产机器人能做的就是外壳,核心部件全都是国外的。这就增加了成本,使得国产机器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王田苗说。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也曾就这一问题明确表示,中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滞后,整机面临空壳化。
  是否会陷入“高端产业低端化”
  分析报告指出,在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的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占比达96%,而国产机器人则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低端。
  “如果国产机器人未来5年内仍然找不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顿向明说。
  新松总裁曲道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建议:企业一定要找准定位,面面俱到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还要转变发展模式,“关起门来”很难做大,需要学会整合资源、与外界协作;第三,千万不能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路,机器人集成的产业链很长,如果只做低端的加工制造,意义不大。
  以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等国产机器人代表企业来说,它们或是机器人的最终用户,或是自动化零部件厂商,又或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本身在产业链上的定位和发展策略是有所区别的。
  一些厂商通过横向整合产业链,联合其他零部件厂商,自身专注于机器人整机的研发及下游应用的开发;另一些则通过自身在零部件方面的优势进行纵向整合,零部件自给自足,以成本和渠道优势占领市场;还有些企业定位于集成商,凭借成熟的解决方案销售整机。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中国机器人整机市场的需求远未饱和,但激烈的竞争已经压低了产品利润,且整机生产领域已涌入太多投机者,太过混乱,走整机生产和应用系统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一个方向。
  比如,新松现在就已经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将产业战略提升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全过程。而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也都开始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相较整机生产,应用系统的开发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如果在这方面拥有优势,那就能在市场站稳脚跟。”王田苗说。
  也有专家建议机器人企业布局一些还未完全开发的工业领域。陆际联认为,汽车等传统领域已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一般制造业,如五金加工、橡胶和塑料、陶瓷、食品和医药等行业。
  “中国的制造业升级才刚刚起步,如果企业能够制造出符合某些特定行业的功能机器人,也会拥有很大的市场。”陆际联说。  政策红利如何能够不盲目
  “从中国机器人过去40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艰难缓慢得多。”王田苗说。
  这一点陆际联也深有体会。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机器人研究工作的专家,他始终认为,“机器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推动”。
  在他看来,从“七五”计划开始,政府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的投入和支持就有目共睹,“机器人产业始终在享受政策红利。”
  2013年12月22日,工信部对外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说,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目前为23)。
  而在2014年11月初,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也公开表示,工信部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此外,2014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即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与工具集研发及典型产品应用)也明确将重点支持机床机器人,推进其在汽车发动机、航天、航空、船舶、民爆等6个行业自动化车间的应用。
  在中央政策的激励下,许多地方政府也陆续制定机器人发展扶持政策。
  深圳市近日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4年第一批扶持计划的通知》,明确将重点支持包括智能控制焊接、重载搬运、柔性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辅助设备,以及服务机器人、精密制造核心部件等领域。
  广东东莞更是投资27亿元建设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而在此之前,湖南长沙、四川、湖北、山东青岛等地已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力捧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36个,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而重庆则将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确定为该市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其两江新区、江津、璧山、大足和永川共五个区布局机器人产业。到2016年该市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将达到6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18年智能化率达到75%,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最终形成“整机+配套”、“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舆论普遍认为,在国家和地方双重政策的支持下,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
  一位机器人研究专家说:“各地一窝蜂上马产业园并不能代表机器人产业化就会快速推进,投资太多反而可能带来产业泡沫,不利于整体发展。”他认为,国家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各地切忌盲目投资。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张瑜 王元元 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王莹、江苏分社记者刘巍巍对此文亦有贡献)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5-01/5420199_2.html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机器人的性价比并没有宅男们想象的那么好。
关键的两种精密减速机,全球只有日本两家公司生产,怎么破?机器人四大金刚,一家瑞士,一家德国,两家日本,都得依靠这两种精密减速机。
今天还在说这事,这么多年来哪一天不在上演雷同故事?反正先拿GDP,再各种乱炒,谁反对谁就是阻碍改革、市场。
joeliang2000 发表于 2015-1-18 09:36
关键的两种精密减速机,全球只有日本两家公司生产,怎么破?机器人四大金刚,一家瑞士,一家德国,两家日本 ...
是专利原因吗?
limnueseses 发表于 2015-1-18 09:24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苹果没有核心技术吗?
终端的暴利不减少,中国企业的高档工业机器人就很难打入。机器人用的最多的大多是汽车装配,高危和恶劣操作环境。这些行业不缺暴利,ABB,安川等用的好好的凭什么换你中国企业的。
中国真正有前途的是大量的大中小民营企业,不要以为机器人就一定是高大上的智能机器人。很多半自动化装置(机械手)就是机器人。我去过很多小企业,人工成本的压力,已经使他们开始使用很多自动,半自动机械手了,很少有那几个大的外资企业的,太贵了,成本不对。
总扯啥核心部件,其实好多只是国产不太好或者有国产就是不用而已。
苹果没有核心技术吗?
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件自产是同一回事吗?表转移话题
按中国所谓专家的理论,波音就是造个壳子,水果,小米连壳子都造不了。
limnueseses 发表于 2015-1-18 09:24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苹果手机哪个核心部件是大陆生产的
scybliyu 发表于 2015-1-18 10:03
总扯啥核心部件,其实好多只是国产不太好或者有国产就是不用而已。
可靠性耐用性还需努力
有利润自然会有投资,研发能力其实我们不缺,如led和太阳能,高铁一样,泡沫化后市场如果还在的话,好企业自然冒出来。很多专家老喜欢说统一干涉,其实还是思维没转变过来。


  我来讲讲我老本行的经验吧,那就是任何国人涉及的行业都会遍地开花,大家非要把那个行业做烂掉 ,大打价格战,压低质量,让那些本来优秀的企业无法突颖而出,而是最后全部烂掉,资本主义一个功能是淘汰垃圾的企业,但是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在中国无法做到!      这个在中国是一个超级的顽疾,和现行的体制分不开,所以中国在很多领域内无法突破(我举一些例子: 工业自动化,新型高端锂电池,空调压缩机,10年前的彩电显管,半导体,汽车发动机,制药,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我也不太看好!

    归根到底国家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真希望习大能够看到这个,制定强制淘汰劣质企业/产品的政策],那就是制定现代化的政策方针,让那些劣等的企业淘汰,这一点在美国有华尔街来实现,那就是任何(除了通用汽车,大银行,Lockheed等极少数例外)美国企业如果弄得不好都会被淘汰,通用汽车/大银行被奥巴马拯救苟且活下来,但是我不看好通用汽车!

  我来讲讲我老本行的经验吧,那就是任何国人涉及的行业都会遍地开花,大家非要把那个行业做烂掉 ,大打价格战,压低质量,让那些本来优秀的企业无法突颖而出,而是最后全部烂掉,资本主义一个功能是淘汰垃圾的企业,但是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在中国无法做到!      这个在中国是一个超级的顽疾,和现行的体制分不开,所以中国在很多领域内无法突破(我举一些例子: 工业自动化,新型高端锂电池,空调压缩机,10年前的彩电显管,半导体,汽车发动机,制药,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我也不太看好!

    归根到底国家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真希望习大能够看到这个,制定强制淘汰劣质企业/产品的政策],那就是制定现代化的政策方针,让那些劣等的企业淘汰,这一点在美国有华尔街来实现,那就是任何(除了通用汽车,大银行,Lockheed等极少数例外)美国企业如果弄得不好都会被淘汰,通用汽车/大银行被奥巴马拯救苟且活下来,但是我不看好通用汽车!
苹果手机哪个核心部件是大陆生产的
电池…~嘿嘿………~!
本身起步就晚,一上来就讲核心技术,你当别人都在睡觉啊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苹果没一个核心部件是中国产的,只是在中国组装的。
可靠性耐用性还需努力
当然嘛,好多时候品牌影响也很大。
这也是中国始终不敢真正跟日本翻脸的原因..
scybliyu 发表于 2015-1-18 11:05
当然嘛,好多时候品牌影响也很大。
是啊,这也是个过程,信心也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limnueseses 发表于 2015-1-18 09:24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利润问题,而且是下次工业革命4.0的重要支撑,文中只是希望政府重视这个行业
我来讲讲我老本行的经验吧,那就是任何国人涉及的行业都会遍地开花,大家非要把那个行业做烂掉 {: ...
胡说!能迅速把一个行业做烂、把价格做得连白菜价都不如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事。
劣币淘汰良币,最后一起在低端打圈,被国际巨头踩在脚下
电池…~嘿嘿………~!
苹果电池不是索尼机芯就是松下机芯来自: Android客户端
fluxionist 发表于 2015-1-18 10:04
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件自产是同一回事吗?表转移话题
看清楚文章再发表吧
是专利原因吗?

对中国来说目前还没遇到专利问题,就是机械加工的技术体系和能力问题。瑞士和德国当初可能因为专利及后来的比较优势问题而没涉足。反正现在已经行程路径依赖了。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5-1-18 09:55
终端的暴利不减少,中国企业的高档工业机器人就很难打入。机器人用的最多的大多是汽车装配,高危和恶劣操 ...
农村包围城市,TG的看家本领呀。
我看兔子还是先把plc问题搞定吧,现在高中低档差不多被西门子三菱霸了,剩下松下  lg. abb. 欧姆龙之类的喝汤,国产的就是几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完全上不了台面来自: Android客户端
limnueseses 发表于 2015-1-18 09:24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喷点在哪里?
我来讲讲我老本行的经验吧,那就是任何国人涉及的行业都会遍地开花,大家非要把那个行业做烂掉 {: ...
这个偶非常赞同~
我来讲讲我老本行的经验吧,那就是任何国人涉及的行业都会遍地开花,大家非要把那个行业做烂掉 {: ...
你有没有觉得淘宝的出现加剧了这一现象,我感觉中国制造如果要走向高端,必须远离淘宝。
caricatore75 发表于 2015-1-17 21:43
我来讲讲我老本行的经验吧,那就是任何国人涉及的行业都会遍地开花,大家非要把那个行业做烂掉 {: ...
这主要还真不是政策引导的不够,而是中国的市场还没发展起来,高价格高质量的东西并不为消费者青睐。

要形成良性循环,必须得消费者、市场共同发展,这可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
苹果手机核心部件也是全进口的,而且还是进口大陆和台湾的,影响苹果了?
苹果最核心的就是它的系统,从哪进口?包括微软也是。堆硬件,三星华为小米也能不输苹果,但是为啥苹果高大上?不就是因为系统嘛。
机器人产业“国退洋进” 外企份额超70%

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2015-01-19 08:41:53

核心零部件短板

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被称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这三大核心零部件再加上本体,就可以成为一台完整的工业机器人。虽然当下我国本土机器人企业众多,但RV减速机、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仍跟国外品牌有相当差距,不少企业依赖进口。

一位机器人厂商直言,对一些高校和企业而言,科研项目就是拿钱工具。“我们曾与某高校合作,项目到手就开始分钱,真正用于研发的不足一成,效果可想而知。”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50119/3801629.shtml
苹果最核心的就是它的系统,从哪进口?包括微软也是。堆硬件,三星华为小米也能不输苹果,但是为啥苹果高 ...
所以说中国机器人零件进口不行我就笑了,人家零件便宜我不买我就是二逼,
lightsun7 发表于 2015-1-19 10:39
机器人产业“国退洋进” 外企份额超70%

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2015-01-19 08:41:53
……说的好像以前就超过30%似的……

科研就是这么回事,你就用一个小文员的工资,就像让科学家给你劳心劳力?是不是想多了点?
苹果最核心的就是它的系统,从哪进口?包括微软也是。堆硬件,三星华为小米也能不输苹果,但是为啥苹果高 ...
而且,系统是需要硬件支持和匹配的,苹果这两年都在走下坡路,淘宝市值马上就超过苹果了,

硬件是软件的基础,人类的设计创新能力永远都是领先于制造能力的,多数东西都是可以设计出来制造不出来,

像苹果这样,只会玩软件,而且脱离群众搞软件垄断,每种产品搞一种电源线,这是什么二逼行为?

华为已经是全球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几年内就将成为全球最大通讯终端供应商,苹果算啥?华为玩的是全屏段垄断
这东西在中国不好玩吧,请3个工人估计和这玩意的维护差不多了。
不过必须支持机器人发展。
隔壁脚盆出做出高达了!兔子还等什么!!
资本主义一个功能是淘汰垃圾的企业,但是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在中国无法做到!

托拉斯主义非深度全球化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