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发射成本主要花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2:46:04
感觉生产费用不是大头,检测、维护、研发的费用可能才是主要成本
谁知道大概的比例?
对于一个已经成熟量产的火箭来说,以下各方面一般占多少比例?
1生产
1.1发动机制造
1.2控制系统制造
1.3燃料罐和壳体制造
1.4组装成本
1.5其他未提到的部分的制造

2,测试
2.1测试消耗的燃料或其他耗材
2.2为测试而额外生产的部件
2.3测试设备和场地费用(平摊)
2.4人工费用
2.5其他未考虑到的测试费用

3运输和储存
3.1运输费用
3.2运输和仓储的损耗以及其他维持费用
3.3其他未考虑到的费用

4研发
4.1平摊的研发费用,含设备设施
4.2人员费用
4.3其他未能考虑到的研发支出

5、发射
5.1场地费用,含机械损耗费用
5.2人工费用
5.3保险费用
5.4发射所需的耗材如燃料等

6其他未能考虑到的各类支出

以上哪些是主要的?
假设火箭非常非常成熟,以至于平摊开几乎没有研发费用,但测试费用毕竟压缩有极限。
更别说运输、储存、发射费用,基本上减不下来
倒是制造成本会随着生产扩大迅速降低,参看汽车,不过几万到几十万一吨的水平,一百万一吨已经是豪车水平。
一个火箭的空重几十吨,按照五十吨算吧,生产照此类比费用最低才几百万,如果按照100万一吨计算才能到5000万人民币,即不到一千万美元,再翻一倍也不到两千万。

由此我怀疑火箭部分箭体或发动机回收能节约的成本到底有多少?感觉最多只能减少总费用的10-15%左右,还需要额外增加检修费用和保险费用,极有可能完全不比新火箭便宜感觉生产费用不是大头,检测、维护、研发的费用可能才是主要成本
谁知道大概的比例?
对于一个已经成熟量产的火箭来说,以下各方面一般占多少比例?
1生产
1.1发动机制造
1.2控制系统制造
1.3燃料罐和壳体制造
1.4组装成本
1.5其他未提到的部分的制造

2,测试
2.1测试消耗的燃料或其他耗材
2.2为测试而额外生产的部件
2.3测试设备和场地费用(平摊)
2.4人工费用
2.5其他未考虑到的测试费用

3运输和储存
3.1运输费用
3.2运输和仓储的损耗以及其他维持费用
3.3其他未考虑到的费用

4研发
4.1平摊的研发费用,含设备设施
4.2人员费用
4.3其他未能考虑到的研发支出

5、发射
5.1场地费用,含机械损耗费用
5.2人工费用
5.3保险费用
5.4发射所需的耗材如燃料等

6其他未能考虑到的各类支出

以上哪些是主要的?
假设火箭非常非常成熟,以至于平摊开几乎没有研发费用,但测试费用毕竟压缩有极限。
更别说运输、储存、发射费用,基本上减不下来
倒是制造成本会随着生产扩大迅速降低,参看汽车,不过几万到几十万一吨的水平,一百万一吨已经是豪车水平。
一个火箭的空重几十吨,按照五十吨算吧,生产照此类比费用最低才几百万,如果按照100万一吨计算才能到5000万人民币,即不到一千万美元,再翻一倍也不到两千万。

由此我怀疑火箭部分箭体或发动机回收能节约的成本到底有多少?感觉最多只能减少总费用的10-15%左右,还需要额外增加检修费用和保险费用,极有可能完全不比新火箭便宜
你造一个手机是机械,你造一个火箭发动机也是机械,只不过把前者的农民工都换成了博士而已。但是成本就显著上升了。
老实说,手机里面的芯片的技术含量也几乎是博士水平才能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可以大批量生产,通过流水线生产芯片也能把高技术含量的芯片变成白菜价。
而火箭发动机却因此产量问题,估计除了俄国没有谁实现了流水线生产。
你造一个手机是机械,你造一个火箭发动机也是机械,只不过把前者的农民工都换成了博士而已。但是成本就显著 ...
说实话芯片工厂干活的也和富士康差不多,不需要那么多博士。
要进航天产业门槛是不是太高了?
肯定大头是测试成本,什么静态检测,动力试车,其中发动机要试车,箭体也要试车。
就是不走 发表于 2015-1-12 19:05
说实话芯片工厂干活的也和富士康差不多,不需要那么多博士。
要是芯片工厂的芯片是定制的,你看看是不是需要博士水平才能生产出来。
主要是分摊的研制成本 基建成本 运营成本


流水线生产现在也就中、毛、SpaceX比较方便了吧?中国主要是谱型单一,最省事,万岁毒发机,统统都是它。年产百台,研发成本摊销也异常充分,这个比较适应流水化生产。SpaceX也是一样,发动机比较统一,产量几乎每工作日一台(每周5台),这个不流下水都不方便。不过SpaceX的流水也有麻烦,就是他的发动机经常变,短短几年就有了a、b、c、d4个改型,而且很多是大改(包括生产工艺),属于改的它妈也认不出来那种。这帮人闲不住,谁知道过两年会不会接着改。所以从生产线常年稳定性上讲,它不如YF-20系的生产线安定。

流水线生产现在也就中、毛、SpaceX比较方便了吧?中国主要是谱型单一,最省事,万岁毒发机,统统都是它。年产百台,研发成本摊销也异常充分,这个比较适应流水化生产。SpaceX也是一样,发动机比较统一,产量几乎每工作日一台(每周5台),这个不流下水都不方便。不过SpaceX的流水也有麻烦,就是他的发动机经常变,短短几年就有了a、b、c、d4个改型,而且很多是大改(包括生产工艺),属于改的它妈也认不出来那种。这帮人闲不住,谁知道过两年会不会接着改。所以从生产线常年稳定性上讲,它不如YF-20系的生产线安定。

就是不走 发表于 2015-1-12 19:05
说实话芯片工厂干活的也和富士康差不多,不需要那么多博士。


芯片工厂比如中芯国际员工分两部分,研发人员和流水线操作人员,前者需要招聘的都是对口专业博硕学士,负责工艺研发,芯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服务,后者只需要高中就可以,两者数量对半分,i
就是不走 发表于 2015-1-12 19:05
说实话芯片工厂干活的也和富士康差不多,不需要那么多博士。


芯片工厂比如中芯国际员工分两部分,研发人员和流水线操作人员,前者需要招聘的都是对口专业博硕学士,负责工艺研发,芯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服务,后者只需要高中就可以,两者数量对半分,i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5-1-13 01:30
流水线生产现在也就中、毛、SpaceX比较方便了吧?中国主要是谱型单一,最省事,万岁毒发机,统统都是它。年 ...
刚出来没几年的东西改改更健康
如果回收之后能像客机一样加油就走还是不错的,问题在于现在可靠性太差,新火箭发一次都要坏几个月,换成旧的……
保费都不知道涨成啥样。
楼主啊,不是泼你冷水,你的问题太专业太细,不会得到答案的。前几天因为私有化的问题吵,我就分六个方面问航天口具体存在什么问题,都没人正面回答我。不是扯点不需要证据的大话就是扯不相干的。你这些问题,估计长城公司的高层领导才能回答你,一般的技术员、工人是不会知道具体的数据的。


很多航天口的所谓学术委员会、型号两总、首席专家其实都是本科生,工程上也许有不少型号经验,但学术上、理论上说不上有什么水平。千万不要神化。

很多航天口的所谓学术委员会、型号两总、首席专家其实都是本科生,工程上也许有不少型号经验,但学术上、理论上说不上有什么水平。千万不要神化。
北朔 发表于 2015-1-13 22:18
楼主啊,不是泼你冷水,你的问题太专业太细,不会得到答案的。前几天因为私有化的问题吵,我就分六个方面问 ...
你哪个地方问了?我没找着。
你哪个地方问了?我没找着。
你点到我的发帖主题里找找,我没发几个帖子。我记得你在里面发言啦。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5-1-13 22:22 很多航天口的所谓学术委员会、型号两总、首席专家其实都是本科生,工程上也许有不少型号经验,但学术上、理 ...
这个不同意,毕业时是本科,但在一个行业干上几年,只要自己努力,人又不傻,都可以称的上该行业的专家了。在理论知识有欠缺的人怎么可能取得工程上的成功?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5-1-13 22:22 很多航天口的所谓学术委员会、型号两总、首席专家其实都是本科生,工程上也许有不少型号经验,但学术上、理 ...
这个不同意,毕业时是本科,但在一个行业干上几年,只要自己努力,人又不傻,都可以称的上该行业的专家了。在理论知识有欠缺的人怎么可能取得工程上的成功?
北朔 发表于 2015-1-13 22:33
这个不同意,毕业时是本科,但在一个行业干上几年,只要自己努力,人又不傻,都可以称的上该行业的专家了 ...
航天口主要还是搞工程的。所谓专家也不过是型号的专家,技术产品的专家,他们在学术理论上几十年基本还是原地踏步。航天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工程院院士,也不过是混资历、混型号混出来的,学术上没多少造诣。所以很多新来的硕士博士的学术论文,他们往往都看不懂。
航天口主要还是搞工程的。所谓专家也不过是型号的专家,技术产品的专家,他们在学术理论上几十年基本还是 ...
型号专家,他们拿什么保证他们的型号合格?不就是他们的理论知识吗?理论知识有欠缺,工程怎么能取的成功?你说老专家看不懂新论文,请你拿出证据啦。
北朔 发表于 2015-1-13 22:46
型号专家,他们拿什么保证他们的型号合格?不就是他们的理论知识吗?理论知识有欠缺,工程怎么能取的成功 ...

中国航天长期缺乏创新,一个火箭用上几十年,他们的理论知识当然够用了。

理论突破才是工程创新的源泉,无论怎样摆弄现有的技术、如何重新组合,都是无法实现质的变化的。但很多航天口的领导却很鄙夷基础理论研究,不愿去做,甚至不屑去做。

证据?这个只能私下谈了。
中国航天长期缺乏创新,一个火箭用上几十年,他们的理论知识当然够用了。 理论突破才是工程创新的源 ...
行,我头像下有个“发消息” ,你把证据发过来吧。
流水线生产现在也就中、毛、SpaceX比较方便了吧?中国主要是谱型单一,最省事,万岁毒发机,统统都是它。年 ...

咋流水线生产啊?
飞机那么大的产量
也只采用了脉动生产线而已
你身边很多看起来很平常的东西,只要产量压缩现在航天火箭的发射量。那价格就会是一个天价。最显著的就是耐辐射芯片,专门设计,专门建立生产线,每年的用量只是那么可怜的一点,不贵有鬼了。
航天发射数量少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航天产业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前景,刨去政府和军方的单子,纯民用的需求少的可怜。
流水线生产现在也就中、毛、SpaceX比较方便了吧?中国主要是谱型单一,最省事,万岁毒发机,统统都是它。年 ...
有无YF-20里历次改进工作的总结类资料,推荐一些,多谢!
callmeK 发表于 2015-1-14 00:01
咋流水线生产啊?
飞机那么大的产量
也只采用了脉动生产线而已
那就脉动吧。1天一台,跳动速度也还可以,装配工得干的快点,不加班干完的话第二天就有新机堆上来了。不知道SpaceX有多少个发动机总装工位?要是只有一个那就太容易梗阻了。
oaki911 发表于 2015-1-14 08:46
有无YF-20里历次改进工作的总结类资料,推荐一些,多谢!
这你可就问错人了,这些得问那些内行。我就知道Yf20改YF20B,增大了室压,增加了一对燃料喷注口,涡轮泵增加了喷嘴,燃气发生器结构工艺做了些修改,一些管路连接工艺作了调整,阀门做了些可靠性上的变更。另外也有一些简化性的改型,比如dafy5-1,取消了摆动、简化了涡轮泵、改变了连接结构等。除此这些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渐进修改,主要是一些提高可靠性上的,比如装配接口上加防错接之类。还有就是cz-2f研发中对发动机也作一定的改进,但主要还是提高可靠性的。比如针对涡轮泵的磨损和叶盘裂纹采取了加厚有关部位,自由锻改模锻等等。...还有高空型里有生产工艺的变更。

几十年了,改动当然很多,咱局外人并不了解,但总的来说,好像没听到伤筋动骨的大改动。
这你可就问错人了,这些得问那些内行。我就知道Yf20改YF20B,增大了室压,增加了一对燃料喷注口,涡轮泵 ...
SpX的梅林发动机经过了怎样的改进?我对它的了解只知道推力约66吨。在别帖子见你说过它从A型到B型是脱胎换骨式的。

北朔 发表于 2015-1-14 11:17
SpX的梅林发动机经过了怎样的改进?我对它的了解只知道推力约66吨。在别帖子见你说过它从A型到B型是脱胎 ...


我说的是a型到d型。改动多少,自己查吧,网上东西很多。其实即便不列举它们之间的区别,只要看梅林原来是个黑乎乎的34吨发动机,你应该能感觉到a到d的变动有多大。至于b型,它的推力比a高11%,改动相对少些,所以嘛Musk不愿意用,一次都没用直接就把它废了,你说花这闲钱研发它干嘛。

北朔 发表于 2015-1-14 11:17
SpX的梅林发动机经过了怎样的改进?我对它的了解只知道推力约66吨。在别帖子见你说过它从A型到B型是脱胎 ...


我说的是a型到d型。改动多少,自己查吧,网上东西很多。其实即便不列举它们之间的区别,只要看梅林原来是个黑乎乎的34吨发动机,你应该能感觉到a到d的变动有多大。至于b型,它的推力比a高11%,改动相对少些,所以嘛Musk不愿意用,一次都没用直接就把它废了,你说花这闲钱研发它干嘛。
我说的是a型到d型。改动多少,自己查吧,网上东西很多。其实即便不列举它们之间的区别,只要看梅林原来 ...
就是从A到D,我手机按错键了,又没检查错别字就发了,抱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