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曾坚决镇压台独分裂势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8:07
蒋介石晚年曾坚决镇压台独分裂势力
http://www.CRNTT.com   2015-01-04


晚年蒋介石
  对于岛内外各种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蒋介石集团均采取了坚决的打击政策与反对立场。

  第一,全力挫败美国与日本分裂势力分裂台湾的企图。

  1955年2月14日,蒋介石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批驳“两个中国”的谬论。
  
  晚年蒋介石

  对于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与策动新西兰制造“停火”说,台湾当局出于固有的民族主义立场,多次予以抨击,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早在1947年美国制造分离台湾的阴谋时,台湾省主席魏道明就曾奉蒋介石之命,以强烈措词驳斥分裂台湾的企图,迫使美国驻台湾总领事克伦茨匆忙举行记者会予以辟谣。对于1949年中期美国制造的种种分离中国的方案,蒋介石当时均予以坚决抵制。据蒋经国日记记载:“英美恐我不能固守台湾,为共军夺取而入于俄国势力范围,使其南太平洋岛防线发生缺口,亟谋由我交还美国管理。”蒋认为“对美应有坚决表示,余必死守台湾,确保领土,尽我国民天职,绝不能交归盟国。”1949年6月20日,蒋介石再度向美国及麦克阿瑟表明对“联合国托管”说与各种分离台湾方案的态度与立场:“台湾移归盟国或联合国暂管之拟议,实际为中国政府无法接受之办法,因为此种办法,违反中国国民心理,尤以中正本人自开罗会议争回台、澎一贯努力与立场,根本相反。”《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2辑第628页。

  第一次“台海危机”发生后,当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带着美国“沿海岛屿停火”计划抵达台北交给蒋介石时,蒋警告说:如果他本人同意新西兰的“停火”建议,将无法在岛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允许安理会讨论这一建议,还会导致联合国讨论中国的代表权问题。后来,蒋作了妥协,提出尽快缔结台、美《共同防御条约》,而且缔约时间应在新西兰提出议案之前,才能减轻其所造成的伤害。台、美《共同防御条约》虽然签了字,但“停火”在台湾当局看来,实等于要其放弃“反攻”,为“两个中国”的合法化铺平道路,这对于台湾当局的打击远比丢失沿海若干岛屿要严重得多。为此,台湾当局开始强烈谴责美国的行为。1955年2月5日,台湾当局驻联大“代表”蒋廷黻在纽约谴责“停火”和“两个中国”的谬论。陈志奇:《美国对华政策三十年》第116页,台湾《中华日报》社1981年版。2月8日,蒋介石在台北讲述国际形势时,宣称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人割裂”。他指责在外岛“停火”是“别有阴谋”,鼓吹“两个中国”“荒谬绝伦”。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4215页。蒋还大骂英国等国是“不守正义”、“不讲公理”、“乘人之危”的“自私自利者”。同月14日,蒋介石为大陈撤退举行答记者问时再度抨击“停火”与“两个中国”主张,宣称联合国须先“对侵略者施行制裁,非与之商谈停火”同时宣称确保金、马,“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3882页。3月3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七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抨击“停火”说与“两个中国”的谬论,并提出恪守的三项方针:(1)“自大陆撤退以后,其他外围岛屿绝对不再撤退一步”。“即使美国不来协防金、马各岛,我们也要抱定决心,独立作战到底。”(2)“‘两个中国’的荒谬说法,我们要绝对予以打消;”
(3)“我们目前当然仍要继续支持联合国,坚决反对任何秘密形式的外交活动,并绝不与共匪同席,辩论任何国际问题。”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册第2453页。蒋介石称今后国际间发生任何恶劣形势,都要坚持这三项方针。








http://www.crntt.com/doc/1035/5/7/9/103557903.html?coluid=209&kindid=9578&docid=103557903&mdate=0104173202蒋介石晚年曾坚决镇压台独分裂势力http://www.CRNTT.com   2015-01-04

晚年蒋介石  对于岛内外各种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蒋介石集团均采取了坚决的打击政策与反对立场。

  第一,全力挫败美国与日本分裂势力分裂台湾的企图。

  1955年2月14日,蒋介石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批驳“两个中国”的谬论。
  
  晚年蒋介石

  对于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与策动新西兰制造“停火”说,台湾当局出于固有的民族主义立场,多次予以抨击,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早在1947年美国制造分离台湾的阴谋时,台湾省主席魏道明就曾奉蒋介石之命,以强烈措词驳斥分裂台湾的企图,迫使美国驻台湾总领事克伦茨匆忙举行记者会予以辟谣。对于1949年中期美国制造的种种分离中国的方案,蒋介石当时均予以坚决抵制。据蒋经国日记记载:“英美恐我不能固守台湾,为共军夺取而入于俄国势力范围,使其南太平洋岛防线发生缺口,亟谋由我交还美国管理。”蒋认为“对美应有坚决表示,余必死守台湾,确保领土,尽我国民天职,绝不能交归盟国。”1949年6月20日,蒋介石再度向美国及麦克阿瑟表明对“联合国托管”说与各种分离台湾方案的态度与立场:“台湾移归盟国或联合国暂管之拟议,实际为中国政府无法接受之办法,因为此种办法,违反中国国民心理,尤以中正本人自开罗会议争回台、澎一贯努力与立场,根本相反。”《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2辑第628页。

  第一次“台海危机”发生后,当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带着美国“沿海岛屿停火”计划抵达台北交给蒋介石时,蒋警告说:如果他本人同意新西兰的“停火”建议,将无法在岛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允许安理会讨论这一建议,还会导致联合国讨论中国的代表权问题。后来,蒋作了妥协,提出尽快缔结台、美《共同防御条约》,而且缔约时间应在新西兰提出议案之前,才能减轻其所造成的伤害。台、美《共同防御条约》虽然签了字,但“停火”在台湾当局看来,实等于要其放弃“反攻”,为“两个中国”的合法化铺平道路,这对于台湾当局的打击远比丢失沿海若干岛屿要严重得多。为此,台湾当局开始强烈谴责美国的行为。1955年2月5日,台湾当局驻联大“代表”蒋廷黻在纽约谴责“停火”和“两个中国”的谬论。陈志奇:《美国对华政策三十年》第116页,台湾《中华日报》社1981年版。2月8日,蒋介石在台北讲述国际形势时,宣称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人割裂”。他指责在外岛“停火”是“别有阴谋”,鼓吹“两个中国”“荒谬绝伦”。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4215页。蒋还大骂英国等国是“不守正义”、“不讲公理”、“乘人之危”的“自私自利者”。同月14日,蒋介石为大陈撤退举行答记者问时再度抨击“停火”与“两个中国”主张,宣称联合国须先“对侵略者施行制裁,非与之商谈停火”同时宣称确保金、马,“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3882页。3月3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七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抨击“停火”说与“两个中国”的谬论,并提出恪守的三项方针:(1)“自大陆撤退以后,其他外围岛屿绝对不再撤退一步”。“即使美国不来协防金、马各岛,我们也要抱定决心,独立作战到底。”(2)“‘两个中国’的荒谬说法,我们要绝对予以打消;”
(3)“我们目前当然仍要继续支持联合国,坚决反对任何秘密形式的外交活动,并绝不与共匪同席,辩论任何国际问题。”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册第2453页。蒋介石称今后国际间发生任何恶劣形势,都要坚持这三项方针。








http://www.crntt.com/doc/1035/5/7/9/103557903.html?coluid=209&kindid=9578&docid=103557903&mdate=0104173202
 3月18日,蒋介石对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哈果夫称:“联合国做停火之安排”,就是要牺牲台湾的外岛,“对侵略者低头”。此一建议是“荒谬的”、“不可想象的”。④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3883页。此间,前美国总统候选人史蒂文生和《纽约时报》采访主任小沙兹伯格均发文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3月19日,小沙兹伯格专程抵台访问蒋介石,蒋对他称:“金、马乃是中华民国的生命线,放弃金、马,即等于放弃反共抗俄整个事业。”“不论美国协防与否,我们自己将不顾一切牺牲予以确保”。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第2473页。3月23日、25日,蒋介石在接见美国报人塞尔资伯格时,再度强调“在任何情势下,都将不从外岛撤退,我们将不对任何的压力屈服”,我们决心“保卫金门、马祖,战至”最后一人。
由于蒋介石始终坚持抨击“停火”说与“两个中国”的谬论,中国政府也坚决反对美国的分裂主张,迫使美国不得不有所收敛。进入60年代之后,美国相继由肯尼迪与约翰逊主政,尽管“划峡而治”阴谋遭到挫败,但美国搞“两个中国”的意图并未从根本上转变,只不过从“划峡而治”转变为联合国内的“两个中国”政策。当然也得承认,从肯尼迪开始,已经重新审视中国。1962年蒋介石借中苏矛盾与中国大陆的极端困难时期,大肆宣称“反攻大陆”,然而最终因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而作罢。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出于与苏联对抗的考虑,提出“联华抗苏”的战略构想,最终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敌对趋向缓和。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最终签订了《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不得不承认:“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尽管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毕竟比过去的政策前进了一步。也就是说美国已经正式承诺今后将不再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也不可能再明目张胆地鼓励和支持“台独”。

  当然应当承认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又是以实用主义着称。美国对华对台政策不能彻底放弃分裂中国的政策,其政策改变主要是为了对抗苏联。一旦美苏矛盾解决了,美国很可能还会犯历史的老毛病。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坚决打压“台独”活动。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为了继续维持蒋家小朝廷的反动统治,除了拿出主要精力对付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之外,同时在岛内全力坚决打压“台独”活动。他把“台独”分子的活动统称之为“叛乱”活动,“台独”分子的小组织自然也就同中共一样被列为“叛乱”组织。1949年5月19日,奉蒋介石之令出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宣布:自5月20日起在全台湾实施“戒严”。此后台湾国民党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法令和法规,矛头直指中共和“台独”分子。其中在严惩“内乱”罪条款中规定:“意图破坏团体、窃据国土、或以非法之方法变更国宪、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谋者处无期徒刑。”在1949年6月21日颁布的《惩治叛乱条例》中规定:预备或阴谋犯叛乱罪者处10年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付诸行动,也可以以“预备犯”或“阴谋犯”的罪名予以打击。

  国民党退台之初,蒋介石政权对“台独”分子的活动均援引上述条款,以“叛乱罪”或“涉嫌台独”等罪名予以严厉打击,毫不手软。林熊祥、许丙之流追随日本侵略分子从事“台独”活动被破获并被判刑。此后,岛内“台独”分子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借“台独”来反抗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国民党当局毫不手软,至60年代末,在岛内破获多起“台独”案件,被捕者多达数千人,其要者为:
 其一,“台湾再解放联盟台湾支部案”。

  台湾“农复会”英语翻译黄纪南接受廖文毅的“台独”理念,于1949年3月与廖文毅侄子廖史豪秘密成立了“台湾再解放联盟台湾支部”。因其“台独”活动被警方注意,翌年5月下旬该支部7名成员先后被捕,均以“参加叛乱组织或集会”被军法处起诉并判刑。

  其二,高雄“台湾共和党”案。

  高雄黄阳辉受廖文毅指令,于1958-1959年秘密组建“台湾共和党”。该党计划短期内在台湾制造小规模骚乱,为兵变做准备,10年内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至1959年底,黄阳辉等30多人被捕,并被处以重刑。

  其三,廖启川事件。

  1961年9月17日,廖启川、孙秋源因涉嫌反国民党和主张“台独”,分别在台北家中被台湾“警备总部”逮捕。

  廖启川生于191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早年从事教育,后因竞选南投县长失利而辞教经商。1960年初至1961年春,廖启川先后结识经商的蔡金铿、青年党人李万居的秘书及《自治杂志》经营人孙秋源等人,在主张“台湾独立”与“以暴力推翻国民党统治”问题上取得共识。1961年7月上旬,廖启川召集孙秋源、蔡金铿等人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决定由孙秋源负责文宣,蔡金铿负责筹募经费,陈东川负责敢死队,曾负责在军队中发展力量。7月下旬,云林县议员苏启东到台北,孙秋源前往拜访,谈到“台湾独立”问题二人不谋而合。8月上旬,苏、孙、廖3人就“台独”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后,商定苏启东在南部举事,廖启川在北部呼应,孙秋源居中联络,具体日期为联合国大会召开之时。就在举事之前,台湾情报部门侦知此事,1961年9月15日至17日,廖启川、苏启东等人相继被捕。1962年6月,廖启川等人被台湾“军法处”检察官依《惩治叛乱条例》第2条第32款“阴谋以非法之方式颠覆政府”罪提起公诉,廖启川、孙秋源均被判刑12年,蔡金铿被判刑8年。苏东启本属此案,但因具体在南部发动兵变案被另案处理。
 其四,苏东启事件。

  1961年9月19日,云林县“议员”苏东启夫妇以“涉嫌叛乱”罪被逮捕。苏东启为云林县“议员”,曾参加云林“县长”选举。落选后,与省“议员”李万居一起参加“中国民主党”筹组工作。因当时云林县人詹益仁,林东铿密议组织反对国民党的组织,图谋“台湾独立”,故拉有声望的苏东启加入,并担任领导,以扩大影响力。1961年1月,张茂钟在云林县詹益仁处商议成立武装行动队,草拟了行动计划。3月9日,武装行动队欲乘国民党第1047部队换防之机,袭击兵营,夺取武器。但因消息泄露,台湾“警务司令部”以“涉嫌叛乱”罪,于19日凌晨逮捕了苏东启夫妇,并沿线追踪,陆续逮捕300余人。1962年5月17日,台湾“警务司令部”以“阴谋叛乱、推翻政府罪”,将苏东启、张茂钟等人判处死刑;判处詹益仁等47人15、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后因云林县各方人士关注,云林县“议员”全体联名提出抗议,台湾军事当局不得不在1962年7月23日发表声明,承认“原判事实欠明”、“量刑失当”,决定重审。1963年9月25日,台湾“警务司令部”公布复审结果,苏东启4人改判无期徒刑。苏东启于1976年9月18日获释出狱。

  其五,“台湾独立联盟”事件。

  1962年7月,施明德等30余名青年学生被台湾“警务司令部”以“叛乱”罪逮捕。

  施明德,1941年出生在台湾高雄。1962年他是国民党炮兵学校候补军官班13期学生,他与其他学生互相串联,探讨台湾前途,主张走“台湾独立”道路。并成立“台湾独立联盟”。其宗旨是“推翻国民党,建立台湾民主共和国”。约定在台中、高雄等地发展力量。事情败露后,均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该案牵连200余人。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1977年获赦出狱,1978年11月担任台湾党外刊物人士助选团总联络处执行秘书兼发言人,负责助选团的全部事务。1979年8月出任党外刊物《美丽岛》杂志社总经理,因同年底高雄事件被台湾当局通缉,逃亡26天后被捕。1980年1月被判无期徒刑。1990年5月由李登辉特赦出狱,随即加入民进党并任顾问,还当选新成立的“台湾人权促进会”会长。1990年10月与许信良争夺民进党第五届党主席失利后,创建“新台湾重建委员会”。1993年2月任“立法院”民进党党团召集人,11月代理党主席。1994年5月,当选民进党第六届党主席。1992年、1995年、1998年连续当选台湾“立法委员”,1995年11月任亚洲自由政党联盟主席。1996年3月因“总统”选举失利辞去民进党第六届党主席职务,转任顾问。2000年11月,因感觉民进党现行路线与理念渐行渐远宣布退出民进党。
其六,“同心社”事件。
 1962年底,侨居印尼经商的台湾屏东人陈智雄因策划组织反国民党的“同心社”而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陈智雄是台湾屏东人,1927年出生。他走上“台独”之路是从其在1959年3月于日本结识廖文毅开始的。他加入了“台湾民主独立党”,被任命为该组织东南亚巡回特使。1962年6月,陈智雄赴日与廖文毅联络,至东京后第二天即遭日本警方逮捕,后交给台湾警方,因证据不足获释。1962年底,陈智雄从宜兰写信给屏东戴村德、萧坤旺宣称美国将更换驻台大使,“台独”有望,请他们联络人,组织“同心社”,以开展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因此信被台湾情报部门截获,陈智雄等人相继被捕。1963年10月,台湾军法处以“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和“阴谋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罪被判处陈智雄死刑,戴村德、萧坤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1964年6月30日,陈智雄被枪决。

  其七,彭明敏事件。

  1964年9月20日,台湾“警务司令部”以鼓吹“台湾独立”、“涉嫌叛乱”将彭明敏与其学生谢聪敏、魏廷朝逮捕。

  如前所言,彭明敏“独立宣言”写好后尚未发出即被国民党情报部门侦知,彭明敏、谢聪敏、魏廷朝相继被捕。彭明敏于1964年10月被台湾军事法庭以“叛乱罪嫌起诉”,1965年4月2日分别被判刑。由于彭明敏在岛内外有一定影响,被捕后引起海内外留学生的抗议活动,美国也对台湾当局施压。考虑各方反应,台湾当局企图让彭明敏3人“回心转意”,然彭氏3人既不认罪,也不接受引诱,故台湾军法处判处彭明敏8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因美国施压,国民党当局被迫于1965年11月3日就特赦了彭明敏。彭被特赦后,受到24小时监控,国民党再度企图拉拢他,蒋经国还亲自召见他,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彭明敏的“台独”理念。1970年1月3日,彭在美国人帮助下逃离台湾,抵瑞典,9月27日彭到美国,被聘为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在美期间,彭明敏变本加厉地宣传“台独”主张,很快成为美国“独派领袖”,趋于沉寂的“台独”活动因彭明敏的加盟再度猖獗起来。1992年11月自美返台,先后任民进党顾问,创办台湾国际论坛基金会和“彭明敏文教基金会”,任会长。1995年2月加入民进党,3月被民进党推举为“总统”候选人。1996年参选“总统”落败,4月成立“建国会”,任会长。1998年9月宣布退出民进党。2000年5月获聘“总统府资政”。

  其八,林水泉、颜尹谟事件。

  1967年8月28日,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政研究所的颜尹谟被台湾“警务司令部”以涉嫌“台独”罪逮捕。其后,多人遭到逮捕。
 颜尹谟等人都是台湾大学、中兴大学1963年的在校学生,他们多次讨论欲在选举中建立与国民党抗衡而最终谋求“台湾独立”的组织,并与日本的“台独”组织取得联系。1966年,林水泉介绍黄华加入讨论,并指示颜尹谟等人散发有关“台湾独立”的传单。1966年11月12日,黄华、颜尹谟等人集会,决定将组织定名为“全国青年团结促进会”,推荐张明彰为总干事。1967年1月2日,该组织第三次集会时,通过了组织大纲与誓词,其宗旨为建立“新国家”,成立“新政府”,重新制定“宪法”、成立“国会”。事情败露后被逮捕人数多达247人。1969年11月28日台湾当局以“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等罪名起诉15人。林水泉、颜尹谟被判15年有期徒刑。其他人均被判12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九,“台湾独立革命军”与“台湾独立党”事件。

  1972年与1973年,台湾当局相继破获“台湾独立革命军”与“台湾独立党”两个“台独”组织。

  1971年8月,移居巴西的台湾云林人温连章抵美国加州接受“都市游击战法”训练。9月,温连章又赴日本受训,并被任命为“台湾独立革命军”第二组负责人。同年10月,温连章返回台湾。发展组织并准备开展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力行动。1972年1月28日,温连章等人到野外进行爆破实验,取得成功。4月因事情败露温连章等人被捕。1972年12月29日,温连章被台湾当局以“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等罪名判15年有期徒刑。其他人均被判12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一起事件的主角是台籍人郑评在1971年9月下旬到日本参加“基督教反共联合会”大会时,认识了“台湾独立党”主席施朝辉。经施朝辉介绍,郑评加入了“台湾独立党”,施朝辉委派郑评回台湾发展组织,展开活动。郑评从日本返台后,从1972年2月到1973年9月,先后召集6次会议,计划用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包括暗杀政府高级官员,夺取军械库、攻克各军事要塞。1973年10月,郑评等人遭到逮捕。1974年4月11日,郑评被以“颠覆政府”罪判处死刑。其他人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与坚决打压“台独”活动的同时,台湾国民党当局还采取了打、拉相结合的手法,典型事件就是处理“台独”分子廖文毅。60年代中期,蒋介石建议成立由海内外各反共政治团体、人士等共同组成“反共建国联盟”宣称:“在反共建国过程中,非举国意志,更加集中,才智更加发挥,行动更加一致不足以迅赴事功,加速胜利。”1964年1月1日,蒋介石在元旦文告中,再次向“台独”分子发表招降声明:“不是敌人,都是同志”。蒋介石特派人游说“台独”分子廖文毅,以分化“台独”势力。经过台湾当局的多方努力,1965年3月6日,“台独”分子廖文毅首先向国民党当局自首。廖文毅还发表声明,宣布解散“台独”组织,放弃“台独”活动。台湾当局此举和廖文毅现身说法很快收到了效果。1966年4月,郑万福宣布解散“台湾民政党”;10月,吴振南宣布解散“民主独立党”;1971年,廖文耀、简文介等宣布解散“台湾自由独立党”;1972年,辜宽敏、廖春荣宣布放弃“台独”,回到台湾。
 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在反对“台独”问题上与其父保持了一致的立场,故而从1949年陈诚奉蒋介石之命颁布“戒严令”至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严令”,期间,“台独”势力始终没有成为气候,是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反对“台独”政策紧密相关的。

  第三,通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与坚持“一个中国”的大陆政策以遏制“台独。”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社会结构与文化价值体系的有机综合体,前者是外在的、有形的,后者是内在的、无形的。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组织三大构件,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文化价值体系附著于社会结构,以观念的形式渗透于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对其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民党、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出于反共和反对“台独”的考虑,在其执政时期,始终宣扬政治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为了消除共产主义和“台独”文化给台湾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传统文化,增强大一统意识。蒋介石亲自出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国民党在全岛普遍设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还在总会之下设立专门性委员会: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编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与发明奖助委员会、国剧推行委员会等。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中国古籍书目:《周易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荀子今注今译》、《周礼今注今译》、《孟子今注今译》、《大学今注今译》等,还有《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等。与此同时,台湾媒体也大力倡导忠君爱国、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价值倾向,激发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国民党当局还通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教育部规定各个中小学和大学都必须开设《生活与伦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民思想》等,进一步阐发中华文化思想与道德观念。众所周知,欲灭一国家,先灭其文化,将民进党当局为了配合在政治上的分裂路线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的“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做法做一比较,更能显现出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可贵。
民进党在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中央党部1994年印发的《台湾文化年历》中将党纲中“基本纲领”条目列入,并作简短的阐释,在第五条“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之下写道:“为了扭转国民党40年在台湾施行的党化教育与大中国洗脑,民进党主张一个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让台湾人寻回自己的母语,找回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建立一个以台湾为中心,以台湾为骄傲的文化。”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88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民进党执政后,为了彻底割裂台湾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真正达到在历

  史、文化领域实现“去中国化”,其举措卑劣之极。

  其一,在语言方面,强力推行“乡土教育”,以“通用拼音”代替“汉语拼音”。
 鼓吹“本土教育”的始作俑者是李登辉。李在1994年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强调台湾乡土教育与方言普及,把中国文化与台湾文化对立起来,恶意贬低中国文化。民进党“执政”后,推行“文化台独”的首要举措就是推行所谓“乡土教育”。2002年6月台湾“教育部长”黄荣村以《台湾本土化教育的实务与展望》为题发表演讲,强调“乡土教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环”。台湾过去教育过度放大中国,“数十年教育政策充斥大中国意识,让我们尝到认同分歧、价值观混淆的苦果,本土化教育的工作不但重要,而且迫切。”“我们的教育绝对必须以台湾为主体,从了解家乡台湾到世界寰宇,培养下一代对土地的认同。”台湾《台湾日报》,2002年9月18日。李登辉非常推崇黄荣村的主张,要他继续推动这项改革,扬弃过去史地教材的“大中国观点”,黄荣村讲话不久,台湾“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专设“乡土语言”课,规定中学生与小学生一起,必须在闽南话、客家话、原住民语中选修一种,以此弱化普通话在台湾的地位。与此相配合,台湾中小学经常举行“台语演讲比赛”、“台语辩论”、“台语电影欣赏”等。

  2000年9月,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案,草案改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为符合“台语”习惯和乡土语言具有更高相容性的“通用拼音”,作为台湾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方案》是1952年由祖国大陆研发的。1958年2月由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批准通过。1997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决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99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宣称:要“整合汉语拼音为基础,外加学习闽南语、客家语所需要的语音符号”。台湾教育部门决定采用三种方案:台湾民众学习中文仍用注音符号;中文译音采用汉语拼音;继续研拟闽南话、客家话拼音。民进党当局否决了中文译音采用汉语拼音的决定,改为采用“通用拼音”,此举曾招致14个县市长连署反对,此事被迫搁浅。2002年7月10日,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提旧案,并予以通过。采用“通用拼音”后,必然造成台湾地区的拼音混乱。按规定:民众持有的有关身份、旅行证件等可保持原有的拼音,但新申办的证件必须采用“通用拼音”,这就会出现一姓两拼的问题,同姓父子姓氏拼音不同。这种做法本身必然造成学习与交流的困难。台湾《中国时报》在题为《台湾还要经历多少噩梦才能醒来》的社论中指出“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效果只差15%,但台湾当局基于“去中国化”的原则,却宁可“独立出一个通用拼音系统”,这实在是荒谬之至。《中华时报》指出:汉语拼音已在国际上通行数十年,且经联合国认可,台湾若要与国际接轨,“采用汉语拼音是不二捷径”,当局执意采用“通用拼音”,无异与国际化背道相驰,“自绝于国际”。对于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国务院台办召开记者会称:台湾当局如果舍中文拼音而推行“通用拼音”,就是企图与大陆割裂文化纽带,企图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搞“台独”。《台湾2002》第275页,九州出版社2001年。

  其二,在历史教育方面,割裂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要求学生认同台湾。
 从李登辉开始,台湾的教育文化就不断往“台独”的道路上推进。早在1995年,台湾“教育部”就决定把“政府立足台湾的政策充分反映在课程设计上”。“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开设《认识台湾》课程。为什么小学要开设《认识台湾》课呢?”李登辉解释说:“我要国民小学教育里多加些台湾历史、台湾地理,以及自己的根等等课程。”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102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在李登辉影响下,“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等“脱中国化意识”,不是“中国的台湾”之类的思想,在编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主持《认识台湾》一书的杜正胜提出所谓“同心圆概念”,主张以台湾为主轴,结果教材中极力鼓吹“我们都是台湾人”,宣扬“台湾魂”,把“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名词统统删去。《认识台湾》内容包括台湾历史、台湾地理、台湾社会三部分。中学阶段侧重台湾历史文化教育,将《认识台湾》作为中学本土化教育的教学范本。2002年12月底,台湾初中小学课程修订审议委员会决定,在九年制教育阶段,“社会领域”加入台湾史地教学,并把初中小学语文领域纲要中的“乡土文学”更名为“台湾文学”,在“社会领域”能力指标“认识中国历史发展……”后面加上了“及其与台湾关系的流变”的文字,以凸显“本土意识”。审议委员会还决定,将“台湾史地”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由B级提升至A级,并加强台湾史地在九年制教育中的比重。在高等院校,各大学研究所设立“台湾文学系”,而把中国文学的内容判归到“外国文学系中去”。从2002年秋季开始,台湾初中取消历史课,取而代之的是由民间编写、版本繁多的“社会科”,其中几乎没有任何中国历史的知识。2004年11月9日,台湾“教育部”在网上发布公告了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将中华民国史割裂,以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为界,1945年之前列入中国史,之后列入台湾史,各自独立成册。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中,台湾史仅占21%,预计在2006学年实施的新历史纲要中,台湾史的分量增加,与中国史,世界史各占1/3。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0日。此间,台湾“考试委员”林玉体宣称2005年由他主考的台湾公务员考试,史地科目“只考台湾,不考中国大陆”。台湾《联合报》,2004年10月15日。

  共同的历史认同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教育本土化的举措正是从“改造历史”着手,从青少年做起,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新一代的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与过去日本统治台湾时“亡国去史”的手法如出一辙。台湾教育本土化的许多诉求都打着“爱台湾”、“培养乡土情怀”的幌子,实则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以“台湾意识”、“台湾主体”取代“中国意识”与“中华民族”,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

  其三,在文化上主张多元化,贬低中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大搞“去中国化”。
 台湾民进党当局认为“应寻求具有健康内涵之现代国民意识,建立一个多元融合与平等的社会,以建立一新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民主进步党之族群与文化政策主张的基本原则”。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93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具体说来,民进党当局的文化理念是:一是认为台湾文化是多元的,即台湾文化包括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汉文化、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不过是台湾文化中的一部分。这种说法貌似公开,其目的是有意不分主次,企图削弱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二是主张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不同的,台湾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台湾前民进党主席、现住“行政院长”的谢长廷曾提出“台湾这50年来的统治者是大陆文化,而被统者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保守、僵化的,比较不会变动,但台湾民间的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模仿的、比较求新求变”。谢由此喊出了“海洋文化的新兴国家”的口号。三是认为中国文化是劣质文化,不主张认同中国文化,而是淘汰中国文化,认同台湾文化。台湾民进党何以非要极力主张“文化台独”呢?“台独”作家李乔指出:“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

  蒋介石不仅宣传大一统意识,而且还鼓吹“反攻大陆”的武力统一政策。这一政策从表面上看,完全是对准中国共产党的,实则也有对付“台独”的内涵。当然应当承认“反攻大陆”政策在客观上加剧了海峡两岸之间的对立,为“台独”和海外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要看到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在事实上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坚持了其父的立场。由于蒋氏父子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与大陆有共同的立场,故在1979年1月1日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92年,海峡两岸之间就“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达成了一致的立场。有了共识,才有1993年和1998年两次“汪辜会谈”。

  综观蒋介石反对“台独”的斗争,一方面表现了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主义立场,在客观上强化了台湾民众对中国意识的认同,也使得外国分裂势力的图谋不能得逞。另一方面,他企图依靠美国武力实现“反攻大陆”的主张使得海峡两岸之间对立的进一步加剧,在客观上又推迟了祖国统一的时间表。再一方面,国民党、蒋介石对“台独”严厉打击的同时,对岛内民众维护正当权益的斗争也采取了高压政策,致使岛内一部分反对势力与“台独”势力相结合,为“台独”势力做大提供了活动空间。当然,蒋介石反对“台独”的斗争,其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应当充分予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