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卫星2016年前后升空 领先欧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3:40:35
中国量子卫星2016年前后升空 领先欧美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文汇报 


  量子通信的实验场,将从地球上移师到太空中。记者近日从上海院士中心举办的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获悉,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这或将使中国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一场从地面到太空的接力
  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兼卫星总指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王建宇研究员告诉记者,作为中科院先导计划中空间计划的一部分,量子卫星需要在两年的设计寿命中完成三大任务:卫星和地面绝对安全量子密钥分发、验证空间贝尔不等式和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隐形传态。
  这些实验将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星地量子通信设备完成,它能够产生光子并“发射光子”,与之对接的地面系统则负责“接收光子”,这种“发球、接球”需要超高精度地瞄准、捕获和跟踪。
  为了让穿越大气层后光子的“针尖”仍能对上接收站的“麦芒”,王建宇团队从2012年起就做了各种实验——如收发距离40公里的转台实验,与卫星绕地运行的角速度一致;又如30公里距离的车载高速运动实验,考验超远距离“移动瞄靶”能力;再如热气球浮空平台,在空地环境下模拟了量子密钥分发。另外,科研人员还在青海湖实现了97公里超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只有两年的时间,王建宇深感任务紧迫。“目前量子星地通信实验只有晴朗的夜晚能做,空间覆盖能力和范围都比较有限。”
  破解棱镜门信息安全困境
  还记得棱镜门吗?电子通信时代,人们的安全感就像窗户纸一样脆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表示,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的进步,基于计算复杂度的经典加密体系终将崩塌。公钥加密算法RSA512在1999年就被破解了,科学家估计目前主流的RSA1024将在2019年被攻克,尽管科学家们试图寻找更加复杂的算法,但“抗解密”效果都不理想。  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在多粒子量子系统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关联,即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隔着一个太阳系,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最早发现了这一现象,因此这种量子间的纠缠现象也被戏称为“爱因斯坦的幽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语音,通过电话等有线无线终端,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须完成对话的复制过程,但如果要复制的信息由量子组成,恐怕在复制这一刻,内容早已“改头换面”了。“从理论上来说,量子通信是绝对安全的。”潘建伟说。
  “量子时代”需要协同合作
  自1993年IBM公司提出量子通信理论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量子通信研发和应用列为优先级战略:IBM公布在未来的5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于未来芯片的发展研究,其中主要内容就包括超导量子芯片;欧洲的地平线2020计划宣布每年用1000万欧元做量子信息的协同研究;美国宇航局正计划在总部与喷气推进实验室之间,建一条600公里左右的量子光纤通信干线……而在这些研究室中,已经走出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
  潘建伟注意到,国外研究团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自发合作的现象,比如欧盟好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小组联合在一起开展基于量子密码、安全通信工程方面的研究。
  目前量子通信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元器件。潘建伟说:“量子研究发展到现在,单靠一个团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比如量子卫星的难点就在于工程技术,因为进入量子尺度后,许多符合宏观物理学原理的经典器件都遇到了麻烦,例如单光子是不受衰减规律影响的,但光束在与电子交换时就存在着衰减现象,经典器件原理和量子力学原理如何吻合,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
  潘建伟认为,要保持我国在量子通信上的“世界劲旅”地位,需要前期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集合,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将国内各个优秀的研究团队联合在一起,进一步落实面向未来信息技术的量子工程。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12-25/6911228.shtml中国量子卫星2016年前后升空 领先欧美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文汇报 


  量子通信的实验场,将从地球上移师到太空中。记者近日从上海院士中心举办的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获悉,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这或将使中国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一场从地面到太空的接力
  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兼卫星总指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王建宇研究员告诉记者,作为中科院先导计划中空间计划的一部分,量子卫星需要在两年的设计寿命中完成三大任务:卫星和地面绝对安全量子密钥分发、验证空间贝尔不等式和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隐形传态。
  这些实验将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星地量子通信设备完成,它能够产生光子并“发射光子”,与之对接的地面系统则负责“接收光子”,这种“发球、接球”需要超高精度地瞄准、捕获和跟踪。
  为了让穿越大气层后光子的“针尖”仍能对上接收站的“麦芒”,王建宇团队从2012年起就做了各种实验——如收发距离40公里的转台实验,与卫星绕地运行的角速度一致;又如30公里距离的车载高速运动实验,考验超远距离“移动瞄靶”能力;再如热气球浮空平台,在空地环境下模拟了量子密钥分发。另外,科研人员还在青海湖实现了97公里超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只有两年的时间,王建宇深感任务紧迫。“目前量子星地通信实验只有晴朗的夜晚能做,空间覆盖能力和范围都比较有限。”
  破解棱镜门信息安全困境
  还记得棱镜门吗?电子通信时代,人们的安全感就像窗户纸一样脆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表示,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的进步,基于计算复杂度的经典加密体系终将崩塌。公钥加密算法RSA512在1999年就被破解了,科学家估计目前主流的RSA1024将在2019年被攻克,尽管科学家们试图寻找更加复杂的算法,但“抗解密”效果都不理想。  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在多粒子量子系统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关联,即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隔着一个太阳系,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最早发现了这一现象,因此这种量子间的纠缠现象也被戏称为“爱因斯坦的幽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语音,通过电话等有线无线终端,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须完成对话的复制过程,但如果要复制的信息由量子组成,恐怕在复制这一刻,内容早已“改头换面”了。“从理论上来说,量子通信是绝对安全的。”潘建伟说。
  “量子时代”需要协同合作
  自1993年IBM公司提出量子通信理论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量子通信研发和应用列为优先级战略:IBM公布在未来的5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于未来芯片的发展研究,其中主要内容就包括超导量子芯片;欧洲的地平线2020计划宣布每年用1000万欧元做量子信息的协同研究;美国宇航局正计划在总部与喷气推进实验室之间,建一条600公里左右的量子光纤通信干线……而在这些研究室中,已经走出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
  潘建伟注意到,国外研究团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自发合作的现象,比如欧盟好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小组联合在一起开展基于量子密码、安全通信工程方面的研究。
  目前量子通信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元器件。潘建伟说:“量子研究发展到现在,单靠一个团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比如量子卫星的难点就在于工程技术,因为进入量子尺度后,许多符合宏观物理学原理的经典器件都遇到了麻烦,例如单光子是不受衰减规律影响的,但光束在与电子交换时就存在着衰减现象,经典器件原理和量子力学原理如何吻合,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
  潘建伟认为,要保持我国在量子通信上的“世界劲旅”地位,需要前期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集合,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将国内各个优秀的研究团队联合在一起,进一步落实面向未来信息技术的量子工程。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12-25/6911228.shtml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忽悠政府经费的噱头!
中国目前远不具备前沿科技原创的能力,再过个二十年再看看。
这话说的。
二十年后自然就有??
zx303 发表于 2014-12-25 13:37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忽悠政府经费的噱头!
中国目前远不具备前沿科技原创的能力,再过个二十年再看看。 ...
就你是机灵鬼, 人家中科院审核这个项目的专家都是傻叉?
这个项目都搞了很多年了, 量子通信中国就是世界领先的,这个没有什么疑问。
多读书,少BB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忽悠政府经费的噱头!
中国目前远不具备前沿科技原创的能力,再过个二十年再看看。 ...
连美国人都承认中国是量子技术领域里的领头人,中科院做出了多少成果自己查查看,况且这个量子卫星不是全部,硬x射线巡天,夸父计划,还不知道要发射多少这种卫星,您就长着一张嘴瞎说
只求不要再推迟了,记得去年听潘院士讲座,还说的是15年发射呢。搞x射线巡天的那个院士讲座也听过,一直在抱怨应该早点发射卫星的。
在空间科学这块,投入还是应该加大啊
只求不要再推迟了,记得去年听潘院士讲座,还说的是15年发射呢。搞x射线巡天的那个院士讲座也听过,一直在 ...
主要是国民经济国防领域卫星缺口太大了,光是导航就要几十颗呢,火箭一年产量就那么点,没办法科研型的只能再缓缓了。
主要是国民经济国防领域卫星缺口太大了,光是导航就要几十颗呢,火箭一年产量就那么点,没办法科研型的只 ...
看起来是卫星产量上不去,现在很多都是火箭等卫星
紫罗兰3 发表于 2014-12-25 13:46
这话说的。
二十年后自然就有??
我只是说二十年后看看,还不一定有。
smstar 发表于 2014-12-25 15:38
就你是机灵鬼, 人家中科院审核这个项目的专家都是傻叉?
这个项目都搞了很多年了, 量子通信中国就是世 ...
算半个科班出身吧,军粉的热情可以理解,只是已经见多了中国的学术界感慨了一下而已。
中国在基础领域差的太多,这个领域属于基础领域,为什么国外不急于发展,是因为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困难!
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chenxiao86 发表于 2014-12-26 21:39
只求不要再推迟了,记得去年听潘院士讲座,还说的是15年发射呢。搞x射线巡天的那个院士讲座也听过,一直在 ...
国家投入确实还是很大的,只是不见得能收到什么成效。
livecf 发表于 2014-12-26 20:02
连美国人都承认中国是量子技术领域里的领头人,中科院做出了多少成果自己查查看,况且这个量子卫星不是全 ...
军粉,别激动,二十年后来看看此贴就知道是不是瞎说了。
zx303 发表于 2015-1-6 12:46
军粉,别激动,二十年后来看看此贴就知道是不是瞎说了。
二十年后的机器人代码可不是现在好比的。
chenxiao86 发表于 2014-12-26 21:39
只求不要再推迟了,记得去年听潘院士讲座,还说的是15年发射呢。搞x射线巡天的那个院士讲座也听过,一直在 ...
刚项目开始的时候说的就是15年。目前肯定是有困难的,印象里他们实验最远的才100公里出头,这要上卫星的话,100公里可不够用。
刚项目开始的时候说的就是15年。目前肯定是有困难的,印象里他们实验最远的才100公里出头,这要上卫星的 ...
100公里是在地表做的实验,大气的影响很大。真和卫星去通信,某种程度上反而比100公里的实验容易一些,因为光子出了大气层后,距离的影响就不大了
搞了半天还是要光来传输嘛,那一个雾霾不就绝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