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抗战:回顾抗战 前瞻两岸与日本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39:55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台湾《中央日报》推出“对日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专访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历史各方面的耆宿、专家,为广大读者回顾抗日战争的点滴,并从中记取教训,前瞻两岸与日本的未来。

陆以正:“不能忘记当年抗日的豪气”

陆以正,1924年生于江西南昌。1947年,陆以正从政治大学外交系第一期毕业,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学位。抗战期间担任美军云南翻译官,之后曾任记者,韩战美军翻译官;此后曾出任台湾驻危地马拉“大使”、驻南非“大使”。

【台湾《中央日报》6月30日报道】题:台湾,不能忘记当年抗日豪气

问:抗战开始时,您在上海,请谈谈对当时战争的记忆?

答:抗战开始时我刚满13岁,参加抗战是最后一年,应该是21岁,已经念完大学二年级。“七七”是在北京打,上海是8月13日开始打,8月14日我们打下日本几架飞机,因此“八一四”被定为空军节,那是非常、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

从8月到11月国民党军队撤退为止,3个月间,中央军队的精锐部队差不多35万到40万人完全消耗在上海。淞沪之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我的故乡太仓也在那时被日本占领,日本人进城火烧我们老家。

问:抗战时共产党不断在发展组织,当时青年如何在国共两党间做取舍?

答:当时是国共合作,参加共产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说老实话,当时我们年纪轻,国共两党有什么分别一点儿都不懂,也没搞清楚,觉得中央政府在重庆,当然到重庆去比较正统,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去了。

今天回想过去,当时真的很幼稚。双方在上海都有地下组织,国民党有三民主义青年团,也有左派同学送我《苏联共产党史》,翻译得很糟糕,俄国人名字又长又臭,实在看不下去。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对我面试时,问我最近看了什么书。为了让他们觉得我很前进,就说我看苏共党史,因此没有被邀请加入。可见当时年轻人真的分不清国共的差别,只知道两边都在抗日,差不多。

问:抗战时民心士气状况如何?

答:当时台湾的穷苦,现在很难想像,但一般人抗战热情之高,更是现在没办法想像。当时很多人真的愿意奉献,许多东南亚华侨子弟纷纷归来,家里寄钱给他们,他们在华工作无怨无悔,拿不到薪水根本不在乎。抗战热情之高,现在不会再有了,想起来真是感慨。

问:七七抗战对后人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

答:今天在台湾最要紧的是不能忘记当年抗日的豪气。现在,“国防部”说我们打不过日本,那当年我们跟日本打得过吗?日本说3个月就可占领中国,当时这些人是疯子吗?基本上完全是人的心理。主要是这个台当局梦想台湾独立,希望日本、美国帮助他,所以不敢得罪日本,只是这点没人敢说穿。

钱复:“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钱复,1945年生,浙江省杭县人。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国际关系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外交部长”。

【台湾《中央日报》6月29日报道】题: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问:抗战期间,台湾的国际处境为何?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是否有所不同?列强又如何看待台湾?

答:中国对日抗战是1937年7月7日开始,珍珠港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是1941年12月8日。换言之,太平洋战争是在中华民国单独抗日4年多后才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台湾的国际处境不是很好,国际姑息主义横行。1931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件,这是日本军阀侵略中国的第一步;国民政府曾到国际联盟控告日本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虽然派调查团来华,结果也不了了之。

抗日战争爆发,人民生活很苦,台湾很穷,打仗要钱,国民政府也试图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但英国和美国都没帮忙,真正有帮忙的是苏联自新疆等地运送部分物资来华。

抗战过程中,台当局完成三件重要的外交成就:一是如何得到外国援助;二是如何把上世纪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废止;三是如何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

问:抗战胜利后,台湾位登五强,当时的国际活动空间如何?能否扮演一定的角色?

答:1945到1948年,这4年,台湾在国际社会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抗战胜利后,日本被打垮了。我要举个例子,说起来有点儿好笑,这是台湾“外交”上的小典故。

二次大战后,台湾打算在暹罗(当时仍未改名泰国)设立大使馆,我们派驻泰国第一任大使谢保桥赴泰履新。谢大使个子很高,他坐飞机到曼谷,泰国民众万人空巷前往机场欢迎。高大的谢大使下机时,泰国民众情不自禁跪在地上欢迎他。泰国民众当时仍视中国有如“天朝”那样尊敬。   

问:抗战对中国和日本的双边关系有何影响?

答:抗战就是第二次的中日战争,其影响力至今仍让中国与日本两大民族彼此很难信任。8年抗战对中国人来说,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叶明勋:台湾“父老眷怀祖国之心无时或释”

叶明勋,福建浦城人。福建协和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侧身新闻界逾60年,现任世新大学董事长并兼任多项基金会董事长,为报坛硕宿。

【台湾《中央日报》7月4日报道】题:历史不可废台湾勿忘本

问:抗战结束前夕,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景况为何?

答:1945年8月,日本终于宣布投降,台湾重归祖国,我于当年10月5日以中央通讯社特派员身份,偕台湾行政长宫公署前进指挥所人员,由战时陪都重庆分乘美军机5架,经上海飞抵台北。这是政府首批来台的人员。

次日(10月6日),在台北宾馆举行升旗典礼。这是日人统治50年后,台湾的天空,首次飘扬着台湾的“国旗”。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于10月24日下午抵台,并于隔日在台北公会堂(即今中山堂)举行日军受降典礼。令人印象深刻。

问:七七抗战结束前后,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包括台湾,中华文化并未被日本文化压倒,原因为何?

答:概略来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日本人统治台湾长达50年,结束统治后,他们也感叹只撷取了台湾的物资,并无拿走中国人的灵魂。虽然在珍珠港事件后实施“皇民化运动”,但已太晚了。

台湾光复之初,台北是满眼的日文、满耳的日语、大街小巷的木屐声,感觉与初到日本国土并无差异。虽然日本的殖民政策要将台湾经营成日本国土的一部分,并历经殖民统治50年,但父老眷怀祖国之心,无时或释。他们世代相传,或延请老师,或结社,仍在暗中阅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籍。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举行日军受降典礼后,台湾正式重人中国版图。街头巷尾只要有书店或文具店,都可以看到翻印的《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之类的通俗古籍。台湾光复后,大家一起孜孜不倦地学习,自然流露对祖国的向心力。

日本统治台湾50年,他们所能改变的只是外在形式。台湾同胞内在的民族精神与身上所流的血液一样,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光复之初,台湾到处虽充满着日本的情调,但从深处看,日本能搬走的也只限于一些物资,台湾同胞的心,怎样也是搬不走的。

问:七七抗战胜利,光复后的台湾建设,所显示不同于日据时代的景观,您感受最为明显的有哪些?

答:光复后的台湾与日据时代最大差别是,推行国语,促进思想语言的交流。国语推行委员会功不可没。光复之初,台湾同胞讲的是闽南语、客家语、强制所学的日语。所以,推行国语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国语推行委员会默默耕耘,后来从都市到乡村,无论长幼,人人都能讲国语。

此外,台湾的经济发展,蔚为奇迹,其中最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这是归功于光复后教育的普及。我们所推行的义务教育,就学率高达99%以上,不仅国民教育水准提升,各项专才也从而次第产生。另外,光复后台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不断涌现,交通日益便捷,人民生活的各方面也有很大改善。

蒋仲苓:“抗战的意义在于彰显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蒋仲苓,籍贯浙江省义乌县,黄埔军校16期毕业,经历抗战,国共内战后赴台,历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等重要军职及“总统府参军长”“国策顾问”“国防部长”,后出任国民党副主席,2003年3月辞去副主席。

【台湾《中央日报》6月24日报道】题:台海勿挑衅启战两岸维和平

问:您是1940年自黄埔军校毕业,当时正是抗战极为艰苦的时候,您当时从军的经验为何?

答:抗战开始后,日军全面向我攻击,并持续轰炸后方不设防城市,滥杀无辜,激起百姓民怨,日本军阀在南京残暴的屠杀行为,更让人义愤填膺。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都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理念,大量从军,有的投考军校,有的参加军队,一致抵抗日本侵略。我也在1938年进入黄埔军校,1940年毕业后,即参与抗战行列。

问:台湾是否应更重视抗战史实?

答:当然应如此。台澎光复是牺牲三千余万军民同胞的生命及无数的财产才收回的,但现在的人大都淡忘了。先贤先烈的牺牲奉献写下了—篇让人记忆犹深的光荣血泪史,留给后人借鉴。当时台军牺牲奉献,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精神,实在可歌可泣。在物资与医疗资源极端缺乏的环境下,仍坚持到底,值得后人效法。

“恶行可以原谅,但历史不能遗忘”,看到日本对于中日战争史实,与其他各参战国解读不同,我认为,惟有面对历史;以古鉴今,后人才能真正从中得到启示与教训。

问:抗战的时代意义予后人启示为何?

答:就是保卫国家,使国家领土完整,完全不受国外干预。抗战的意义在于彰显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要与国家连在一起,不能光管自己。另外我要强调,经过战争的人才了解战争的残酷,战争是非常严肃的,战后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元气,不能轻言开启战事,尤其两岸间,更不该自己人打自己人。

问:您对扁政府种种“去中国化”、强调本土的作为看法如何?

答:陈水扁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那又是哪国人?教育部“去中国化”,中国文字就没有了?语言也没了?像闽南语就是福建的方言。“去中国化”后只会全部空白,所有现在的文书、契约都没用了。日本、韩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也都逐渐体认到汉文的重要,台当局要去中国化,又如何能去呢?

台当局想要“去中国化”,也就等于不认同孔子、孟子、关公、妈祖,更要连端午、中秋等传统习俗及节日都毁弃不顾,根本是数典忘祖的想法。

至于所谓“本土化”说法也不合时宜。现在交通、科技发达,世界已是地球村的形态,领导人应该以前瞻的思维,带领国家迈入国际化,若继续用狭隘的认知画地自限,未来只会让我们更边缘化,人民的权益又置于何地?


许倬云:“抗战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49年赴台,就读于台南二中,完成高三最后丰年学业,进入台大历史系,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史学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

【台湾《中央日报》7月5日报道】题:“去中国化”  扁当局犯下最大错误

问:抗战期间,日军占领的地区,中华文化并未被日本文化压倒,原因为何?

答:在广大的中国本部,日本人是侵略者,进入中国是人数很少的军队,欲用军火、武力强势占领土地,压榨当地的财力、人力,支撑他们继续作战;维持侵略者的姿态。由于这个原因,日本人没有办法将文化转移过来,他们自己也不想转移。在东北也是如此,从《松花江上》等歌曲,就可知道东北人民的心向着中国。

问:日本文化随着经济力量的扩张也影响着邻近国家,台湾应如何看待这股“东洋风”?

答:东南亚哈日风最盛的就是台湾,因为日本统治台湾50年,有些老一辈的人,大部分的生活是在日本的生活方式下过的,再加上有化妆、食品等消费文化,电影、歌曲、跳舞等娱乐文化,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青年。

不过,台湾哈日风突然猛烈盛行,是从李登辉执政以后,变得非常显著,到现在已不可收拾。一是日语重新流行;二是李登辉的世界理论,几乎都是从日本作品里吸收来,上行下效的结果,日本电影、日本漫画、日本小说,在台湾到处都是,从他身边一群权力拥有者,开始影响同年龄的人,再从长者慢慢延伸到青少年,赶热闹、赶时髦,日本商品倾销过来,买了就学了。我不赞成,但这是时代的现象。

而在施政上,李登辉向日本买武器,顾问是日本人,国际观念、外交政策由日本人帮他筹划,自己经常看日本文章;更重要的,他对大陆的仇视、观念全源自日本在抗战前不断鼓吹中国无用论,中国是卑鄙、愚蠢、贫穷的。这种践踏中国人的观点,在李登辉脑子里存在很深。千岛湖事件后,他认为中国是不能来往的、是野蛮落后的观念,被完全揭开。他在仇视中国下做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中国根本不值一顾,日本才是优秀民族。

李登辉亲日仇中,从日本角度看东亚格局,与对岸不想和解,以免丧失主体性,因此推出戒急用忍政策,造成两岸永远分离。他不是真正爱台湾,他爱的是日本。

问:您认为我们国家应如何看待8年抗战这段历史?

答:“七七抗战”让中国打出了国魂与国格。满清皇朝后,中国人开始在屈辱叶,过口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窝囊透顶,到了“七七抗战”,大家忍无可忍,虽然准备不足,仍拼了几千万的性命、两代人的牺牲,打得一穷二白。

我们这些在抗战期长大的人,都比你们矮,营养不良。第一年还吃得饱饭,第二年就不行了,第三年开始经常处在饥饿之中。8年时时看见死亡,时时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要不要与家人分离。这么痛苦的8年我们终于熬过来了,为了站起来做人,终于打出了国格。

另外,中国惨胜,熬过去了,使得亚太地区许多被日本侵略的国家,本来是英美法的殖民地,纷纷开始以我国为榜样,在战争后寻求独立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也要学我们寻求自己的国格。例如越南的军队,穿的制服与中国军队一样;缅甸的复国党,拿的国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一样,只有中间白日的画法不一样。

这些都是学我们的。因为中国给这些国家榜样,大家都是被世界帝国主义者屈辱着,被打得凄惨无比,但中国可以站起来。另外,韩国复国时,第一批政权就是流亡中国的韩国人组织朝鲜义勇军回去帮韩国建立复国工作。韩国的复国精神是靠着东亚自己要站起来,不是靠着美国精神。中国作战的意义,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亚太地区,都意义深远。

问:面对扁当局“去中国化”,以及台湾为中心的史观,8年抗战的史实未来在教科书中应如何凸显?

答:“去中国化”这四个字,是蓝军用来称绿军的。绿军的说法是主体论,想建立对自己主体的认识,不想被中国淹没掉。问题是,不应该拿中国与台湾、本土与国际作对立面,否则就是矫枉过正。

台湾的血统与中国没两样,文化也有95%是一样的。“台独”运动者却硬将台湾界定成与中国不同的民族,这不能让大众接受。今天在台湾若举行“公投”,问你是不是与中国一样的民族、是不是一样的文化,我肯定绝大多数人会说“是”。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不能忽视中国过去的历史,因为台湾是过去中国历史的产品,是大陆400年移民造成的,没有中国历史,怎么看台湾历史?纯粹以主体论排斥其他就成为孤立没有内容的东西。这是扁当局犯的最大错误。

8年抗战应该放在整个世界历史、东亚历史去看。这是20世纪帝国主义的东西,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文化要掠夺迫害其他地区时所发生的一个现象。未来的教科书应诚实叙述。抗战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是近代发展从委屈到逐渐站起来的分水岭,是亚太地区的分水岭,这个战争以后,亚太才有自己的民族自主运动。

而从世界历史来看,这是一次资本主义社会必须反省的经验。但愿中国抗战不要变成鼓吹民族骄傲的东西,也不要当成民族悲情的东西,应平实来看在长程历史上的位置。

问:就台湾当前的情势,“七七抗战”有哪些可供后人借鉴?

答:8年抗战的意义,就是要拿8年抗战几千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的流离失所做一个教训——战争是不可走的,绝对不能用自己的民族主义,使别人的民族死,让别的地方人去受苦。没有一种人有权力为了自己的未来去践踏、残害别人。

江丙坤:“幸运的是,全民皆能发挥爱国心”

江丙坤,生于台湾南投县的农家,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曾担任驻日本“大使馆”经参处处员、助理商务专员,对日本的政经局势均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与了解。2005年率团访问大陆,为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铺路。

【台湾《中央日报》7月3日报道】题:在野严密监督制衡民粹政治

问:请谈谈您在抗战时期的经验与对战争的印象?

答:我小时候是在台湾中部长大,在我小学和中学一年级的时候,正好是美军常常派遣飞机轰炸台中与南投,那时候偶尔会看见战机经过我家上空,根本无法专心上课,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儿时经验。

我中学就读于台中农校,当时也是美军轰炸最频繁、最激烈的时候,每当遇到美军空袭,当时占领台湾的日军便会以高射炮回击,轰隆轰隆的巨响,真的是非常惊人!当时的记忆至今还停留在脑海里。

问:七七抗战对整体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对日抗战对台湾的影响真的很大!以经济方面为例,战争除了造成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外,也使台湾建设面临停顿甚至倒退的状况,如果不是日本无所不用其极的侵略我国,中国早就站起来了!今日两岸也不会陷于分裂的情况。还好,当时全民皆能发挥爱国心,一致对抗日本,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问:您认为现在回顾七七抗战这段历史,可以对我们产生何种启发?

答:我认为回顾七七抗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不要让民主政治发展成民粹政治”。虽然日本在二次大战时军国主义盛行,当时日本国内并不是没有反战的声音,但是非常可惜,反战的在野党监督力量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使得反战的声音非常薄弱,甚至只要有入主张反战就会被抓。也正因为在野党缺乏制衡的力量,只能任由当时带有法西斯性质的“大政翼赞会”这样的国会联合阵线,假借民意提倡军国主义,加上日本军阀好战气氛的推波助澜,使日本最后走上战争之路。

因此,一个民主国家一定要有强而有力的在野党来监督政府,才能避免某些政客利用民粹主义,把国家带向悲惨境地。

问:以您对于日本的了解,您认为日本是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周边国家的伤害有所反省与检讨?

答:我认为日本还是没办法像德国一样彻底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错误行为和对邻近国家所造成的损失。他们教科书的内容一直想美化、正当化这场战争,包括淡化“南京大屠杀”这样悲惨的史实,这种做法会误导他们的学生。此外,到靖国神社参拜的做法也会引起邻近国家的反感,更显示他们没有彻底地反省。我认为对日本来说,他们应该体认到不能再走上扩张军备、发展军国主义这条路,亚洲国家必须要能和平相处,不要兵戎相见,因为这对和平和经贸发展都是有弊无利。

问:日本在战后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密切,以台湾而言,却始终无法摆脱依赖日本的结构,每年对日人超数额惊人,是否有具体改善的做法?

答:只要我们对大陆的顺差持续存在,对日本的逆差就不必太过虑。但是今年以来台湾对大陆的顺差大量减少,这表示我们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不如大陆。此外,因为政治问题而影响两岸的经贸往来,也对台湾经济产生冲击。

连战主席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晤所达成的五大愿景和我前往大陆所达成十大共识,就是要解决目前台湾所遭遇的经济困境。台湾目前最主要的困境还是在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必须务实一点儿,维持现状是最佳、也是最多民众所能接受的做法。而要维持现状必须做好两件事,即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繁荣。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台湾《中央日报》推出“对日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专访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历史各方面的耆宿、专家,为广大读者回顾抗日战争的点滴,并从中记取教训,前瞻两岸与日本的未来。

陆以正:“不能忘记当年抗日的豪气”

陆以正,1924年生于江西南昌。1947年,陆以正从政治大学外交系第一期毕业,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学位。抗战期间担任美军云南翻译官,之后曾任记者,韩战美军翻译官;此后曾出任台湾驻危地马拉“大使”、驻南非“大使”。

【台湾《中央日报》6月30日报道】题:台湾,不能忘记当年抗日豪气

问:抗战开始时,您在上海,请谈谈对当时战争的记忆?

答:抗战开始时我刚满13岁,参加抗战是最后一年,应该是21岁,已经念完大学二年级。“七七”是在北京打,上海是8月13日开始打,8月14日我们打下日本几架飞机,因此“八一四”被定为空军节,那是非常、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

从8月到11月国民党军队撤退为止,3个月间,中央军队的精锐部队差不多35万到40万人完全消耗在上海。淞沪之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我的故乡太仓也在那时被日本占领,日本人进城火烧我们老家。

问:抗战时共产党不断在发展组织,当时青年如何在国共两党间做取舍?

答:当时是国共合作,参加共产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说老实话,当时我们年纪轻,国共两党有什么分别一点儿都不懂,也没搞清楚,觉得中央政府在重庆,当然到重庆去比较正统,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去了。

今天回想过去,当时真的很幼稚。双方在上海都有地下组织,国民党有三民主义青年团,也有左派同学送我《苏联共产党史》,翻译得很糟糕,俄国人名字又长又臭,实在看不下去。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对我面试时,问我最近看了什么书。为了让他们觉得我很前进,就说我看苏共党史,因此没有被邀请加入。可见当时年轻人真的分不清国共的差别,只知道两边都在抗日,差不多。

问:抗战时民心士气状况如何?

答:当时台湾的穷苦,现在很难想像,但一般人抗战热情之高,更是现在没办法想像。当时很多人真的愿意奉献,许多东南亚华侨子弟纷纷归来,家里寄钱给他们,他们在华工作无怨无悔,拿不到薪水根本不在乎。抗战热情之高,现在不会再有了,想起来真是感慨。

问:七七抗战对后人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

答:今天在台湾最要紧的是不能忘记当年抗日的豪气。现在,“国防部”说我们打不过日本,那当年我们跟日本打得过吗?日本说3个月就可占领中国,当时这些人是疯子吗?基本上完全是人的心理。主要是这个台当局梦想台湾独立,希望日本、美国帮助他,所以不敢得罪日本,只是这点没人敢说穿。

钱复:“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钱复,1945年生,浙江省杭县人。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国际关系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外交部长”。

【台湾《中央日报》6月29日报道】题: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问:抗战期间,台湾的国际处境为何?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是否有所不同?列强又如何看待台湾?

答:中国对日抗战是1937年7月7日开始,珍珠港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是1941年12月8日。换言之,太平洋战争是在中华民国单独抗日4年多后才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台湾的国际处境不是很好,国际姑息主义横行。1931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件,这是日本军阀侵略中国的第一步;国民政府曾到国际联盟控告日本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虽然派调查团来华,结果也不了了之。

抗日战争爆发,人民生活很苦,台湾很穷,打仗要钱,国民政府也试图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但英国和美国都没帮忙,真正有帮忙的是苏联自新疆等地运送部分物资来华。

抗战过程中,台当局完成三件重要的外交成就:一是如何得到外国援助;二是如何把上世纪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废止;三是如何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

问:抗战胜利后,台湾位登五强,当时的国际活动空间如何?能否扮演一定的角色?

答:1945到1948年,这4年,台湾在国际社会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抗战胜利后,日本被打垮了。我要举个例子,说起来有点儿好笑,这是台湾“外交”上的小典故。

二次大战后,台湾打算在暹罗(当时仍未改名泰国)设立大使馆,我们派驻泰国第一任大使谢保桥赴泰履新。谢大使个子很高,他坐飞机到曼谷,泰国民众万人空巷前往机场欢迎。高大的谢大使下机时,泰国民众情不自禁跪在地上欢迎他。泰国民众当时仍视中国有如“天朝”那样尊敬。   

问:抗战对中国和日本的双边关系有何影响?

答:抗战就是第二次的中日战争,其影响力至今仍让中国与日本两大民族彼此很难信任。8年抗战对中国人来说,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叶明勋:台湾“父老眷怀祖国之心无时或释”

叶明勋,福建浦城人。福建协和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侧身新闻界逾60年,现任世新大学董事长并兼任多项基金会董事长,为报坛硕宿。

【台湾《中央日报》7月4日报道】题:历史不可废台湾勿忘本

问:抗战结束前夕,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景况为何?

答:1945年8月,日本终于宣布投降,台湾重归祖国,我于当年10月5日以中央通讯社特派员身份,偕台湾行政长宫公署前进指挥所人员,由战时陪都重庆分乘美军机5架,经上海飞抵台北。这是政府首批来台的人员。

次日(10月6日),在台北宾馆举行升旗典礼。这是日人统治50年后,台湾的天空,首次飘扬着台湾的“国旗”。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于10月24日下午抵台,并于隔日在台北公会堂(即今中山堂)举行日军受降典礼。令人印象深刻。

问:七七抗战结束前后,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包括台湾,中华文化并未被日本文化压倒,原因为何?

答:概略来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日本人统治台湾长达50年,结束统治后,他们也感叹只撷取了台湾的物资,并无拿走中国人的灵魂。虽然在珍珠港事件后实施“皇民化运动”,但已太晚了。

台湾光复之初,台北是满眼的日文、满耳的日语、大街小巷的木屐声,感觉与初到日本国土并无差异。虽然日本的殖民政策要将台湾经营成日本国土的一部分,并历经殖民统治50年,但父老眷怀祖国之心,无时或释。他们世代相传,或延请老师,或结社,仍在暗中阅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籍。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举行日军受降典礼后,台湾正式重人中国版图。街头巷尾只要有书店或文具店,都可以看到翻印的《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之类的通俗古籍。台湾光复后,大家一起孜孜不倦地学习,自然流露对祖国的向心力。

日本统治台湾50年,他们所能改变的只是外在形式。台湾同胞内在的民族精神与身上所流的血液一样,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光复之初,台湾到处虽充满着日本的情调,但从深处看,日本能搬走的也只限于一些物资,台湾同胞的心,怎样也是搬不走的。

问:七七抗战胜利,光复后的台湾建设,所显示不同于日据时代的景观,您感受最为明显的有哪些?

答:光复后的台湾与日据时代最大差别是,推行国语,促进思想语言的交流。国语推行委员会功不可没。光复之初,台湾同胞讲的是闽南语、客家语、强制所学的日语。所以,推行国语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国语推行委员会默默耕耘,后来从都市到乡村,无论长幼,人人都能讲国语。

此外,台湾的经济发展,蔚为奇迹,其中最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这是归功于光复后教育的普及。我们所推行的义务教育,就学率高达99%以上,不仅国民教育水准提升,各项专才也从而次第产生。另外,光复后台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不断涌现,交通日益便捷,人民生活的各方面也有很大改善。

蒋仲苓:“抗战的意义在于彰显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蒋仲苓,籍贯浙江省义乌县,黄埔军校16期毕业,经历抗战,国共内战后赴台,历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等重要军职及“总统府参军长”“国策顾问”“国防部长”,后出任国民党副主席,2003年3月辞去副主席。

【台湾《中央日报》6月24日报道】题:台海勿挑衅启战两岸维和平

问:您是1940年自黄埔军校毕业,当时正是抗战极为艰苦的时候,您当时从军的经验为何?

答:抗战开始后,日军全面向我攻击,并持续轰炸后方不设防城市,滥杀无辜,激起百姓民怨,日本军阀在南京残暴的屠杀行为,更让人义愤填膺。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都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理念,大量从军,有的投考军校,有的参加军队,一致抵抗日本侵略。我也在1938年进入黄埔军校,1940年毕业后,即参与抗战行列。

问:台湾是否应更重视抗战史实?

答:当然应如此。台澎光复是牺牲三千余万军民同胞的生命及无数的财产才收回的,但现在的人大都淡忘了。先贤先烈的牺牲奉献写下了—篇让人记忆犹深的光荣血泪史,留给后人借鉴。当时台军牺牲奉献,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精神,实在可歌可泣。在物资与医疗资源极端缺乏的环境下,仍坚持到底,值得后人效法。

“恶行可以原谅,但历史不能遗忘”,看到日本对于中日战争史实,与其他各参战国解读不同,我认为,惟有面对历史;以古鉴今,后人才能真正从中得到启示与教训。

问:抗战的时代意义予后人启示为何?

答:就是保卫国家,使国家领土完整,完全不受国外干预。抗战的意义在于彰显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要与国家连在一起,不能光管自己。另外我要强调,经过战争的人才了解战争的残酷,战争是非常严肃的,战后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元气,不能轻言开启战事,尤其两岸间,更不该自己人打自己人。

问:您对扁政府种种“去中国化”、强调本土的作为看法如何?

答:陈水扁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那又是哪国人?教育部“去中国化”,中国文字就没有了?语言也没了?像闽南语就是福建的方言。“去中国化”后只会全部空白,所有现在的文书、契约都没用了。日本、韩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也都逐渐体认到汉文的重要,台当局要去中国化,又如何能去呢?

台当局想要“去中国化”,也就等于不认同孔子、孟子、关公、妈祖,更要连端午、中秋等传统习俗及节日都毁弃不顾,根本是数典忘祖的想法。

至于所谓“本土化”说法也不合时宜。现在交通、科技发达,世界已是地球村的形态,领导人应该以前瞻的思维,带领国家迈入国际化,若继续用狭隘的认知画地自限,未来只会让我们更边缘化,人民的权益又置于何地?


许倬云:“抗战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49年赴台,就读于台南二中,完成高三最后丰年学业,进入台大历史系,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史学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

【台湾《中央日报》7月5日报道】题:“去中国化”  扁当局犯下最大错误

问:抗战期间,日军占领的地区,中华文化并未被日本文化压倒,原因为何?

答:在广大的中国本部,日本人是侵略者,进入中国是人数很少的军队,欲用军火、武力强势占领土地,压榨当地的财力、人力,支撑他们继续作战;维持侵略者的姿态。由于这个原因,日本人没有办法将文化转移过来,他们自己也不想转移。在东北也是如此,从《松花江上》等歌曲,就可知道东北人民的心向着中国。

问:日本文化随着经济力量的扩张也影响着邻近国家,台湾应如何看待这股“东洋风”?

答:东南亚哈日风最盛的就是台湾,因为日本统治台湾50年,有些老一辈的人,大部分的生活是在日本的生活方式下过的,再加上有化妆、食品等消费文化,电影、歌曲、跳舞等娱乐文化,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青年。

不过,台湾哈日风突然猛烈盛行,是从李登辉执政以后,变得非常显著,到现在已不可收拾。一是日语重新流行;二是李登辉的世界理论,几乎都是从日本作品里吸收来,上行下效的结果,日本电影、日本漫画、日本小说,在台湾到处都是,从他身边一群权力拥有者,开始影响同年龄的人,再从长者慢慢延伸到青少年,赶热闹、赶时髦,日本商品倾销过来,买了就学了。我不赞成,但这是时代的现象。

而在施政上,李登辉向日本买武器,顾问是日本人,国际观念、外交政策由日本人帮他筹划,自己经常看日本文章;更重要的,他对大陆的仇视、观念全源自日本在抗战前不断鼓吹中国无用论,中国是卑鄙、愚蠢、贫穷的。这种践踏中国人的观点,在李登辉脑子里存在很深。千岛湖事件后,他认为中国是不能来往的、是野蛮落后的观念,被完全揭开。他在仇视中国下做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中国根本不值一顾,日本才是优秀民族。

李登辉亲日仇中,从日本角度看东亚格局,与对岸不想和解,以免丧失主体性,因此推出戒急用忍政策,造成两岸永远分离。他不是真正爱台湾,他爱的是日本。

问:您认为我们国家应如何看待8年抗战这段历史?

答:“七七抗战”让中国打出了国魂与国格。满清皇朝后,中国人开始在屈辱叶,过口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窝囊透顶,到了“七七抗战”,大家忍无可忍,虽然准备不足,仍拼了几千万的性命、两代人的牺牲,打得一穷二白。

我们这些在抗战期长大的人,都比你们矮,营养不良。第一年还吃得饱饭,第二年就不行了,第三年开始经常处在饥饿之中。8年时时看见死亡,时时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要不要与家人分离。这么痛苦的8年我们终于熬过来了,为了站起来做人,终于打出了国格。

另外,中国惨胜,熬过去了,使得亚太地区许多被日本侵略的国家,本来是英美法的殖民地,纷纷开始以我国为榜样,在战争后寻求独立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也要学我们寻求自己的国格。例如越南的军队,穿的制服与中国军队一样;缅甸的复国党,拿的国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一样,只有中间白日的画法不一样。

这些都是学我们的。因为中国给这些国家榜样,大家都是被世界帝国主义者屈辱着,被打得凄惨无比,但中国可以站起来。另外,韩国复国时,第一批政权就是流亡中国的韩国人组织朝鲜义勇军回去帮韩国建立复国工作。韩国的复国精神是靠着东亚自己要站起来,不是靠着美国精神。中国作战的意义,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亚太地区,都意义深远。

问:面对扁当局“去中国化”,以及台湾为中心的史观,8年抗战的史实未来在教科书中应如何凸显?

答:“去中国化”这四个字,是蓝军用来称绿军的。绿军的说法是主体论,想建立对自己主体的认识,不想被中国淹没掉。问题是,不应该拿中国与台湾、本土与国际作对立面,否则就是矫枉过正。

台湾的血统与中国没两样,文化也有95%是一样的。“台独”运动者却硬将台湾界定成与中国不同的民族,这不能让大众接受。今天在台湾若举行“公投”,问你是不是与中国一样的民族、是不是一样的文化,我肯定绝大多数人会说“是”。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不能忽视中国过去的历史,因为台湾是过去中国历史的产品,是大陆400年移民造成的,没有中国历史,怎么看台湾历史?纯粹以主体论排斥其他就成为孤立没有内容的东西。这是扁当局犯的最大错误。

8年抗战应该放在整个世界历史、东亚历史去看。这是20世纪帝国主义的东西,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文化要掠夺迫害其他地区时所发生的一个现象。未来的教科书应诚实叙述。抗战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是近代发展从委屈到逐渐站起来的分水岭,是亚太地区的分水岭,这个战争以后,亚太才有自己的民族自主运动。

而从世界历史来看,这是一次资本主义社会必须反省的经验。但愿中国抗战不要变成鼓吹民族骄傲的东西,也不要当成民族悲情的东西,应平实来看在长程历史上的位置。

问:就台湾当前的情势,“七七抗战”有哪些可供后人借鉴?

答:8年抗战的意义,就是要拿8年抗战几千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的流离失所做一个教训——战争是不可走的,绝对不能用自己的民族主义,使别人的民族死,让别的地方人去受苦。没有一种人有权力为了自己的未来去践踏、残害别人。

江丙坤:“幸运的是,全民皆能发挥爱国心”

江丙坤,生于台湾南投县的农家,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曾担任驻日本“大使馆”经参处处员、助理商务专员,对日本的政经局势均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与了解。2005年率团访问大陆,为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铺路。

【台湾《中央日报》7月3日报道】题:在野严密监督制衡民粹政治

问:请谈谈您在抗战时期的经验与对战争的印象?

答:我小时候是在台湾中部长大,在我小学和中学一年级的时候,正好是美军常常派遣飞机轰炸台中与南投,那时候偶尔会看见战机经过我家上空,根本无法专心上课,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儿时经验。

我中学就读于台中农校,当时也是美军轰炸最频繁、最激烈的时候,每当遇到美军空袭,当时占领台湾的日军便会以高射炮回击,轰隆轰隆的巨响,真的是非常惊人!当时的记忆至今还停留在脑海里。

问:七七抗战对整体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对日抗战对台湾的影响真的很大!以经济方面为例,战争除了造成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外,也使台湾建设面临停顿甚至倒退的状况,如果不是日本无所不用其极的侵略我国,中国早就站起来了!今日两岸也不会陷于分裂的情况。还好,当时全民皆能发挥爱国心,一致对抗日本,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问:您认为现在回顾七七抗战这段历史,可以对我们产生何种启发?

答:我认为回顾七七抗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不要让民主政治发展成民粹政治”。虽然日本在二次大战时军国主义盛行,当时日本国内并不是没有反战的声音,但是非常可惜,反战的在野党监督力量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使得反战的声音非常薄弱,甚至只要有入主张反战就会被抓。也正因为在野党缺乏制衡的力量,只能任由当时带有法西斯性质的“大政翼赞会”这样的国会联合阵线,假借民意提倡军国主义,加上日本军阀好战气氛的推波助澜,使日本最后走上战争之路。

因此,一个民主国家一定要有强而有力的在野党来监督政府,才能避免某些政客利用民粹主义,把国家带向悲惨境地。

问:以您对于日本的了解,您认为日本是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周边国家的伤害有所反省与检讨?

答:我认为日本还是没办法像德国一样彻底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错误行为和对邻近国家所造成的损失。他们教科书的内容一直想美化、正当化这场战争,包括淡化“南京大屠杀”这样悲惨的史实,这种做法会误导他们的学生。此外,到靖国神社参拜的做法也会引起邻近国家的反感,更显示他们没有彻底地反省。我认为对日本来说,他们应该体认到不能再走上扩张军备、发展军国主义这条路,亚洲国家必须要能和平相处,不要兵戎相见,因为这对和平和经贸发展都是有弊无利。

问:日本在战后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密切,以台湾而言,却始终无法摆脱依赖日本的结构,每年对日人超数额惊人,是否有具体改善的做法?

答:只要我们对大陆的顺差持续存在,对日本的逆差就不必太过虑。但是今年以来台湾对大陆的顺差大量减少,这表示我们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不如大陆。此外,因为政治问题而影响两岸的经贸往来,也对台湾经济产生冲击。

连战主席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晤所达成的五大愿景和我前往大陆所达成十大共识,就是要解决目前台湾所遭遇的经济困境。台湾目前最主要的困境还是在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必须务实一点儿,维持现状是最佳、也是最多民众所能接受的做法。而要维持现状必须做好两件事,即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