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贴,略述一些部队饮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5:24


旧日本陆军的后勤制度是伴随着两场战争而完善起来的,一场是台湾战争,一场是西南战争。当时日本采用自己解决的后勤办法,没有后勤兵种,结果深受其害,吃不上饭、饭菜变质和水土不服等问题分外触目惊心。在其后考察了普法战争双方的后勤补给制度后,日军在明治18年(中法战争结束第二年)草创了后勤兵种和后勤制度。这套制度在其后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得到了完善和增强。早在西南战争时期日本就开始生产和装备肉罐头,甲午和日俄战争中生产装备和改进了军用饭盒,还在前线供不应求时从美国采购了肉罐头和大饼干。后来因为美国面粉不适合东亚战场食用,改良了欧洲麦种生产的面粉来制作饼干。现在有名的森永和明治都是当年日军的军事物资大合作商。

侵华战争时期,标准的日本陆军单兵配给在亚洲各国军队中堪称豪华。肉罐头、鱼、粗细粮、酱菜干菜、酱油、糖、香烟、麦乳精和油盐等都有配额。但规定配额是一回事,实际执行中只有少数固定驻扎的部队和靠近交通线的作战部队能足额配给。分散的后方守备部队,行军过快、远离交通线的作战部队只能预先带够几天的口粮和接下来几天的折合现金,其他时候就只能等待运输和就地供给了。基本上,能够实现足额供给的日军还是能顿顿热乎饭菜,天天有鱼有肉有糖有烟的,一些资金充裕的人还可以通过兵站的军用商店买零食吃。网上有个日军新兵回忆录说吃的很差,可能之一是为了锻炼新兵的服从性和忍耐力,可能之二是认为新兵还不属于作战部队,所执行的供给标准比较低。关于就地供给还值得一说,是不是一提到就地供给就是日本兵大背着步枪满世界抓鸡呢?这样的事是有的,但是不是常态。这倒不是因为日军仁慈或者善待百姓,而是因为日军军纪严格,轻易不会分散部队造成不必要的可能伤亡,同时这样补给的效率太低。常见的方法是找到老百姓询问谁是管事的,把征粮命令交给当地管事的来执行。

到了东南亚,日军漫长的运输线更显捉襟见肘,很多时候只能比照供给标准取用当地食物,战事吃紧时更是有啥吃啥。瓜岛和英帕尔战役的日军物资运不上去,前线连吃的都找不到,断粮到人吃人的地步,情景之惨烈和困窘可见一斑。即便如此仍能坚持作战,日军的战斗精神和意志颇为可畏。

反观国军的补给就很凄惨了。国军在抗战前根本没有现代后勤的制度和观念。东北军张氏父子不差钱,在东北时吃的还算可以,离了东北就只能指望吃饱饭了,蒋介石也没看在结义兄弟份上多给东北军拨什么钱粮。中原大战西北军上下看到晋绥军有罐头吃馋的不行,没办法,太穷了吃不起,能吃饱饭就很难了。川军以一省之地供养一百多万兵,草鞋斗笠军服军帽和武器能配齐就不错了,能吃饱饭也很是艰难。只有财大气粗的中央军和桂军粤军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队相对吃得好。直到后来蒋介石名义上统一全国,这种地方部队吃上的差异也没有多大改观。伙食最好的应该来讲还是中央军的几支精锐。

抗战时期国土沦丧,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均沦入敌手,国民政府既要扩军,又要供应军粮,实在捉襟见肘。抓壮丁抓来的兵能饥一顿饱一顿就很好了,前线不少部队一度断油断盐,吃白水煮的一切能找到的食物。同时国军也没有完善的炊事制度,淞沪会战川军一个团在后方埋锅造饭,引来日军轰炸机,劈头盖脸一通炸弹,还没见到小鬼子就损失过半,不得不撤出战场休整。

当然,也有吃的好的。远征军的伙食和武器被美英承包了,斯帕姆敞开供应,大锅的斯帕姆肉汤每人两大勺,大米、面粉、糖、炼乳和油盐管够。尽管以英美军队的标准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军士兵来说就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了。很多抗战老兵回忆都思之不舍,认为当时吃的实在好。

TG方面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有供给标准,所在地穷困、财政紧张的八路军只能勉强吃饱,无法保证天天能吃到油,别说是肉了。所在地较为富裕的新四军相对标准较高,但也是相对,也始终处于物资供应紧张中。就这样也是穷尽了根据地的物力,军民实际税负很高。南泥湾大生产是被逼出来的,部队不当生产队用就没饭吃。

对比老照片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出这一点,日军士兵普遍矮壮,国共两军士兵则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照片对比深刻的说明了,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

国军糟糕的伙食供给由于贪污盛行、克扣物资而变得雪上加霜,这种状况直到解放战争也没有改观,为了一碗饭而打破头在国军营地里毫不为奇,物资供应相对充足的共军靠猪肉大包子抓俘虏,一抓一大把。之前天涯上有人贴出来台湾草莓兵的伙食状况,看起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军的进步实在微乎其微。

TG自己的炊事标准和伙食正规化建设要到抗美援朝时期了。美国空中绝对优势,火力绝对优势,物资供应极端困难,且无法生火做饭。第二次战役长津湖,很多士兵只有结着冰碴的土豆、板栗和玉米粒吃,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后期,被追击的志愿军部队不少断粮,无数英勇善战的战士饥寒交迫,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再也没有爬起来。彭德怀沉痛的表述过,“。。。艰难困苦。。。超过长征时期。。。”到了阵地攻防时期,尽管物资供应有所好转,但在一些时候和战场(如上甘岭),也出现过炊事班前仆后继,冒着敌机轰炸,死伤殆尽才能把已经冰凉甚至发毛生虫的饭菜送上阵地。炒面虽然不好吃,也很干,但是好歹是第一种便于制作、携带和食用的标准化军粮。

那么现如今和平时期,解放军吃的如何呢?整体上我不敢妄言,以我一个好友所在连队为例吧,他在东北某二线城市的武警支队。分桌就餐,每顿饭一桌四五个菜,顿顿都有鲜肉吃,炊事班有比较充裕的菜金,连队主官可以在菜金允许范围内建议炊事班近期吃什么,比如“好久没吃鱼了,做几条鱼吧”这样。以至于我好友休假外出,不知道进了饭馆要吃什么,感觉没什么很馋很想吃的。

饮食是部队战斗力的一部分,部队饮食的变化折射出部队建设的变化,食材供给和炊事手段的正规化建设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拙文试图比较粗略的描述下历史上和现如今的部分军队饮食,捎带一些后勤知识,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旧日本陆军的后勤制度是伴随着两场战争而完善起来的,一场是台湾战争,一场是西南战争。当时日本采用自己解决的后勤办法,没有后勤兵种,结果深受其害,吃不上饭、饭菜变质和水土不服等问题分外触目惊心。在其后考察了普法战争双方的后勤补给制度后,日军在明治18年(中法战争结束第二年)草创了后勤兵种和后勤制度。这套制度在其后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得到了完善和增强。早在西南战争时期日本就开始生产和装备肉罐头,甲午和日俄战争中生产装备和改进了军用饭盒,还在前线供不应求时从美国采购了肉罐头和大饼干。后来因为美国面粉不适合东亚战场食用,改良了欧洲麦种生产的面粉来制作饼干。现在有名的森永和明治都是当年日军的军事物资大合作商。

侵华战争时期,标准的日本陆军单兵配给在亚洲各国军队中堪称豪华。肉罐头、鱼、粗细粮、酱菜干菜、酱油、糖、香烟、麦乳精和油盐等都有配额。但规定配额是一回事,实际执行中只有少数固定驻扎的部队和靠近交通线的作战部队能足额配给。分散的后方守备部队,行军过快、远离交通线的作战部队只能预先带够几天的口粮和接下来几天的折合现金,其他时候就只能等待运输和就地供给了。基本上,能够实现足额供给的日军还是能顿顿热乎饭菜,天天有鱼有肉有糖有烟的,一些资金充裕的人还可以通过兵站的军用商店买零食吃。网上有个日军新兵回忆录说吃的很差,可能之一是为了锻炼新兵的服从性和忍耐力,可能之二是认为新兵还不属于作战部队,所执行的供给标准比较低。关于就地供给还值得一说,是不是一提到就地供给就是日本兵大背着步枪满世界抓鸡呢?这样的事是有的,但是不是常态。这倒不是因为日军仁慈或者善待百姓,而是因为日军军纪严格,轻易不会分散部队造成不必要的可能伤亡,同时这样补给的效率太低。常见的方法是找到老百姓询问谁是管事的,把征粮命令交给当地管事的来执行。

到了东南亚,日军漫长的运输线更显捉襟见肘,很多时候只能比照供给标准取用当地食物,战事吃紧时更是有啥吃啥。瓜岛和英帕尔战役的日军物资运不上去,前线连吃的都找不到,断粮到人吃人的地步,情景之惨烈和困窘可见一斑。即便如此仍能坚持作战,日军的战斗精神和意志颇为可畏。

反观国军的补给就很凄惨了。国军在抗战前根本没有现代后勤的制度和观念。东北军张氏父子不差钱,在东北时吃的还算可以,离了东北就只能指望吃饱饭了,蒋介石也没看在结义兄弟份上多给东北军拨什么钱粮。中原大战西北军上下看到晋绥军有罐头吃馋的不行,没办法,太穷了吃不起,能吃饱饭就很难了。川军以一省之地供养一百多万兵,草鞋斗笠军服军帽和武器能配齐就不错了,能吃饱饭也很是艰难。只有财大气粗的中央军和桂军粤军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队相对吃得好。直到后来蒋介石名义上统一全国,这种地方部队吃上的差异也没有多大改观。伙食最好的应该来讲还是中央军的几支精锐。

抗战时期国土沦丧,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均沦入敌手,国民政府既要扩军,又要供应军粮,实在捉襟见肘。抓壮丁抓来的兵能饥一顿饱一顿就很好了,前线不少部队一度断油断盐,吃白水煮的一切能找到的食物。同时国军也没有完善的炊事制度,淞沪会战川军一个团在后方埋锅造饭,引来日军轰炸机,劈头盖脸一通炸弹,还没见到小鬼子就损失过半,不得不撤出战场休整。

当然,也有吃的好的。远征军的伙食和武器被美英承包了,斯帕姆敞开供应,大锅的斯帕姆肉汤每人两大勺,大米、面粉、糖、炼乳和油盐管够。尽管以英美军队的标准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军士兵来说就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了。很多抗战老兵回忆都思之不舍,认为当时吃的实在好。

TG方面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有供给标准,所在地穷困、财政紧张的八路军只能勉强吃饱,无法保证天天能吃到油,别说是肉了。所在地较为富裕的新四军相对标准较高,但也是相对,也始终处于物资供应紧张中。就这样也是穷尽了根据地的物力,军民实际税负很高。南泥湾大生产是被逼出来的,部队不当生产队用就没饭吃。

对比老照片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出这一点,日军士兵普遍矮壮,国共两军士兵则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照片对比深刻的说明了,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

国军糟糕的伙食供给由于贪污盛行、克扣物资而变得雪上加霜,这种状况直到解放战争也没有改观,为了一碗饭而打破头在国军营地里毫不为奇,物资供应相对充足的共军靠猪肉大包子抓俘虏,一抓一大把。之前天涯上有人贴出来台湾草莓兵的伙食状况,看起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军的进步实在微乎其微。

TG自己的炊事标准和伙食正规化建设要到抗美援朝时期了。美国空中绝对优势,火力绝对优势,物资供应极端困难,且无法生火做饭。第二次战役长津湖,很多士兵只有结着冰碴的土豆、板栗和玉米粒吃,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后期,被追击的志愿军部队不少断粮,无数英勇善战的战士饥寒交迫,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再也没有爬起来。彭德怀沉痛的表述过,“。。。艰难困苦。。。超过长征时期。。。”到了阵地攻防时期,尽管物资供应有所好转,但在一些时候和战场(如上甘岭),也出现过炊事班前仆后继,冒着敌机轰炸,死伤殆尽才能把已经冰凉甚至发毛生虫的饭菜送上阵地。炒面虽然不好吃,也很干,但是好歹是第一种便于制作、携带和食用的标准化军粮。

那么现如今和平时期,解放军吃的如何呢?整体上我不敢妄言,以我一个好友所在连队为例吧,他在东北某二线城市的武警支队。分桌就餐,每顿饭一桌四五个菜,顿顿都有鲜肉吃,炊事班有比较充裕的菜金,连队主官可以在菜金允许范围内建议炊事班近期吃什么,比如“好久没吃鱼了,做几条鱼吧”这样。以至于我好友休假外出,不知道进了饭馆要吃什么,感觉没什么很馋很想吃的。

饮食是部队战斗力的一部分,部队饮食的变化折射出部队建设的变化,食材供给和炊事手段的正规化建设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拙文试图比较粗略的描述下历史上和现如今的部分军队饮食,捎带一些后勤知识,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没人占二楼么?
解放战争时期,看见共党战士口粮,一天三斤粮食,2斤菜,没油水,真能吃啊,问题是吃了还不觉得饱。
解放战争时期,看见共党战士口粮,一天三斤粮食,2斤菜,没油水,真能吃啊,问题是吃了还不觉得饱。
没油水吃得多还不抗饿,
gujgujguj 发表于 2014-12-14 17:51
解放战争时期,看见共党战士口粮,一天三斤粮食,2斤菜,没油水,真能吃啊,问题是吃了还不觉得饱。
没油水不顶饿的,现在我们主食这么多就够是因为油盐肉等等副食比较充足,否则大馒头就咸菜,棒小伙子十个八个也未必吃得饱。
期待楼主继续!
所以前阵有人说,朝鲜为什么不打渔吃鱼,没油,鱼怎么下口?
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伙食供给的保障难度是不一样的。
又在要吃饭时看到这个,总结很全面。
刚吃完又饿了
现在新兵吃的也不好吧?
gujgujguj 发表于 2014-12-14 18:03
所以前阵有人说,朝鲜为什么不打渔吃鱼,没油,鱼怎么下口?
海鱼油还是多的
楼主 咱能有效分段吗。。
飞扬九哥 发表于 2014-12-14 18:11
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伙食供给的保障难度是不一样的。
和平时期日本陆军有热乎饭菜,有鱼有肉吃,作战部队手握饭团管饱就不错了。
wanlinlfeng 发表于 2014-12-14 18:20
现在新兵吃的也不好吧?
武警新兵连还是不错的,野战军不清楚。
gujgujguj 发表于 2014-12-14 18:03
所以前阵有人说,朝鲜为什么不打渔吃鱼,没油,鱼怎么下口?
有盐就行,没有盐才叫没法下口。
呲牙虎 发表于 2014-12-14 18:52
有盐就行,没有盐才叫没法下口。
实际上烧海鱼不需要多少油,因为海鱼肉本身油多,烧淡水鱼需要油
gujgujguj 发表于 2014-12-14 18:03
所以前阵有人说,朝鲜为什么不打渔吃鱼,没油,鱼怎么下口?
实际上烧海鱼不需要多少油,因为海鱼肉本身油多,烧淡水鱼需要油
生鱼片怎么做的?
中年宅男 发表于 2014-12-14 19:04
生鱼片怎么做的?
前线应该不会供应生鱼片这样的东西,保质期太短,很难保证清洁卫生
wanlinlfeng 发表于 2014-12-14 18:56
实际上烧海鱼不需要多少油,因为海鱼肉本身油多,烧淡水鱼需要油
是啊,烤鱼的时候也不需要用油的。但是没有盐就惨了,任何菜肴没有盐都几乎没法下咽。
不敢说二战日本陆军的后勤是笑话,看看红高梁,还有自小看的影视节目关于抗战的(不是今天的横店剧)鬼子抢粮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
jjpaul 发表于 2014-12-14 19:16
不敢说二战日本陆军的后勤是笑话,看看红高梁,还有自小看的影视节目关于抗战的(不是今天的横店剧)鬼子抢 ...
就地补给的一般方式是到了一个村,找到村长开条子,说我们需要什么,几点钟以前给我们补齐。
笑观风云 发表于 2014-12-14 19:07
前线应该不会供应生鱼片这样的东西,保质期太短,很难保证清洁卫生
我是说北朝鲜吃鱼,不可以吃生鱼片吗?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油,所以,没有足够的船出海吧
笑观风云 发表于 2014-12-14 19:07
前线应该不会供应生鱼片这样的东西,保质期太短,很难保证清洁卫生
我错了,生鱼片确实麻烦,简直就是危险
呲牙虎 发表于 2014-12-14 19:12
是啊,烤鱼的时候也不需要用油的。但是没有盐就惨了,任何菜肴没有盐都几乎没法下咽。
烧海鱼需要盐?
中年宅男 发表于 2014-12-14 19:22
我是说北朝鲜吃鱼,不可以吃生鱼片吗?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油,所以,没有足够的船出海吧
朝鲜生态环境好,海岸边就能打到许多鱼,我看见有中国游客在朝鲜海边捡到很大的海蜇耳
我是说北朝鲜吃鱼,不可以吃生鱼片吗?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油,所以,没有足够的船出海吧
相同的问题可用到旧日本上,曰本岛国,渔民多,按道理蛋白质丰富,为何长不高?实际上渔业技术落后,比方说花费九条鱼的资源捕得十条鱼
烧海鱼需要盐?
难道你以为海鱼,就是天生咸的?
wanlinlfeng 发表于 2014-12-14 19:30
烧海鱼需要盐?
你以为呢,你买两条海鱼试试就知道了。海鱼不是咸鱼。
呲牙虎 发表于 2014-12-14 19:48
你以为呢,你买两条海鱼试试就知道了。海鱼不是咸鱼。
我家烧海鱼是不放盐的,只用很少的油
海鱼油还是多的
你买条海鱼回家不用油煮试试看。
老林光一 发表于 2014-12-14 19:59
你买条海鱼回家不用油煮试试看。
你没有吃过炖鱼?
没油水吃得多还不抗饿,
确实,油水很重要。以前西方军粮里有一个品种就叫咸猪油。.
你没有吃过炖鱼?
吃过,但不放油的没有。
jjpaul 发表于 2014-12-14 19:34
相同的问题可用到旧日本上,曰本岛国,渔民多,按道理蛋白质丰富,为何长不高?实际上渔业技术落后,比方 ...
渔获少而人口多,战前有很大部分人是吃不上鱼的,战后日本减少了军事开支,投入国家保障,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足够的牛奶等(国家配给),个头有很大提升。
wanlinlfeng 发表于 2014-12-14 19:50
我家烧海鱼是不放盐的,只用很少的油
只有最新鲜的海鱼可以不放盐,冰过一阵子之后,味道就很淡了。
gujgujguj 发表于 2014-12-14 17:51
解放战争时期,看见共党战士口粮,一天三斤粮食,2斤菜,没油水,真能吃啊,问题是吃了还不觉得饱。
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很多时候达不到。只能用菜金代替,买得到还好。买不到东西,一样抓瞎。其实改开前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这个样子,有钱都未必买到东西。
littlekitty 发表于 2014-12-14 20:14
渔获少而人口多,战前有很大部分人是吃不上鱼的,战后日本减少了军事开支,投入国家保障,每个孩子都可以 ...
战后日本减少了军事开支,投入国家保障,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足够的牛奶等(国家配给),个头有很大提升。
----------------------
你到上海看看日本人,个头并不高,还不如韩国人高

wanlinlfeng 发表于 2014-12-14 20:04
你没有吃过炖鱼?


如果说吃粮食没油水不抗饿话,那么吃肉没油也挨饿,没油时,人体消化不了蛋白质。即使吃的很饱,胃都撑大了,但不消化,也就没有吸收,还是饿,这在医学上叫"蛋白质中毒"。解放初,从新彊进藏的解放军先遣连,缺粮半年,靠猎杀‘野牝毛,肉吃不完,却饿死一半多。
wanlinlfeng 发表于 2014-12-14 20:04
你没有吃过炖鱼?


如果说吃粮食没油水不抗饿话,那么吃肉没油也挨饿,没油时,人体消化不了蛋白质。即使吃的很饱,胃都撑大了,但不消化,也就没有吸收,还是饿,这在医学上叫"蛋白质中毒"。解放初,从新彊进藏的解放军先遣连,缺粮半年,靠猎杀‘野牝毛,肉吃不完,却饿死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