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烨《蒙达之战》到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4:23
首先还是辛苦作者能写出这么一本战史,让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海域日美双方的海陆空厮杀渐渐明朗起来。但是很遗憾书中的不足还是令我这个痴迷于海战和太战的人感到有些失望。

首先岛屿战争必不可少的海战描述过于单薄,只有1、2页的内容并且连一张海战地图都没有,或许作者可以说我的重点是在岛屿陆战,那么接下来还是看看书里的东西吧。





“船团于未明从肖特兰出航”?作者能否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得亏我还有了解日文的朋友,“运输船队在佛晓时分从肖特兰出航”,你用日语的口吻写书是给国人看的?还有书中的时间是东京时间还是蒙达当地时间?还有下面的“吴5特”、“佐4特”是什么东西?你缩写部队番号能否先给个全称啊?这样写读者看起来很累的好吗?





划线的部分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我问了不下10个人结果给了都是不同的说法,如此能够产生不同歧义的文字,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

“唯一”这个词太绝对了吧,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算什么?“战役”这个词也是局部的含义,用“战场”这个词则更贴切,里面还“伊号”作战,“吕号”作战以及围绕着拉包尔打响的海空战,光一场战役不能代表日美之间的实力较量吧。


好了,目前就这些。希望作者能把文章弄得更好,呼叫一剑倾心………首先还是辛苦作者能写出这么一本战史,让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海域日美双方的海陆空厮杀渐渐明朗起来。但是很遗憾书中的不足还是令我这个痴迷于海战和太战的人感到有些失望。

首先岛屿战争必不可少的海战描述过于单薄,只有1、2页的内容并且连一张海战地图都没有,或许作者可以说我的重点是在岛屿陆战,那么接下来还是看看书里的东西吧。

QQ图片20141122162031.jpg (229.24 KB, 下载次数: 2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书的封面奉上。

2014-11-22 17:17 上传



QQ图片20141122161951.jpg (176.65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奇葩的翻译。

2014-11-22 17:21 上传



“船团于未明从肖特兰出航”?作者能否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得亏我还有了解日文的朋友,“运输船队在佛晓时分从肖特兰出航”,你用日语的口吻写书是给国人看的?还有书中的时间是东京时间还是蒙达当地时间?还有下面的“吴5特”、“佐4特”是什么东西?你缩写部队番号能否先给个全称啊?这样写读者看起来很累的好吗?

QQ图片20141122162027.jpg (263.33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22 17:38 上传



QQ图片20141122161958.jpg (187.63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22 17:39 上传



划线的部分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我问了不下10个人结果给了都是不同的说法,如此能够产生不同歧义的文字,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

QQ图片20141122162011.jpg (252.21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22 17:48 上传



“唯一”这个词太绝对了吧,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算什么?“战役”这个词也是局部的含义,用“战场”这个词则更贴切,里面还“伊号”作战,“吕号”作战以及围绕着拉包尔打响的海空战,光一场战役不能代表日美之间的实力较量吧。


好了,目前就这些。希望作者能把文章弄得更好,呼叫一剑倾心………
第一, 关于小字部分的全部引用日方记录,所以统一是东京时间;只有和美军战斗部分是引用当地时间(东京时间只有单独描述日本方面记载)吴就是吴镇守府,特-特别海军陆战队,佐——佐世保镇守府。第二个问题,列举那段的意思是要说明美军集中兵力于南太平洋先打通俾斯麦屏障(突破所罗门这个瓶颈),才能和中太平洋形成两路夹击态势,中太平洋进攻时间点位(打吉尔伯特)是在南太平洋完成拿下蒙达、攻克莱城-萨拉莫阿,直接面对俾斯麦屏障关口丹皮尔海峡和拉包尔-布干维尔犄角,所以蒙达是否能顺利拿下,决定了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实施时间是否延迟。


“唯一”这个词太绝对了吧,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算什么?“战役”这个词也是局部的含义,用“战场”这个词则更贴切,里面还“伊号”作战,“吕号”作战以及围绕着拉包尔打响的海空战,光一场战役不能代表日美之间的实力较量吧。

这个问题,我刚才回答蒙达的意义的时候已经解释,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构成窄海地带,岛距窄,美军展不开兵力,这里是日军决战的绝好战场,也是把美军南路堵住的绝好地点,而中部太平洋海域辽阔,上千里海宽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遏制美军唯一兵要地志好的点位只有所罗门。美军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中部太平洋进攻的时间点位选择和快要突破南太平洋的时间点位相互搭配,这点是基本所有研究太平洋的人统统忽略掉的。那么说日本人懂不懂,请兄弟看到下去,蒙达究竟是谁要求坚持战斗,联合舰队!为什么,书里也有答案,为了拖住美军在中部所罗门群岛,这里岛距窄,美军展不开,联合舰队要决战!

“唯一”这个词太绝对了吧,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算什么?“战役”这个词也是局部的含义,用“战场”这个词则更贴切,里面还“伊号”作战,“吕号”作战以及围绕着拉包尔打响的海空战,光一场战役不能代表日美之间的实力较量吧。

这个问题,我刚才回答蒙达的意义的时候已经解释,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构成窄海地带,岛距窄,美军展不开兵力,这里是日军决战的绝好战场,也是把美军南路堵住的绝好地点,而中部太平洋海域辽阔,上千里海宽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遏制美军唯一兵要地志好的点位只有所罗门。美军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中部太平洋进攻的时间点位选择和快要突破南太平洋的时间点位相互搭配,这点是基本所有研究太平洋的人统统忽略掉的。那么说日本人懂不懂,请兄弟看到下去,蒙达究竟是谁要求坚持战斗,联合舰队!为什么,书里也有答案,为了拖住美军在中部所罗门群岛,这里岛距窄,美军展不开,联合舰队要决战!


为了堵截美军跳出南太平洋,让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相互进攻美军做到时间呼应,日本人知道先决条件就是不让美军看到南太平洋突破关口-丹皮尔海峡(新几内亚)和拉包尔-布干维尔犄角,所以在美军进攻的时候,联合舰队下令东南支队在蒙达、陆军第18军下令第51师团在莱城-萨拉莫阿拼死抵抗,强行挡住美军3个月,严重超出了美军进度。如果再拖下去没有突到南太平洋关口的话(也就是瓶颈地段),那么中太平洋的进攻就会形成孤军,这是美军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我开篇解释蒙达战役的原因(其实对应还有一个战役莱城-萨拉莫阿,把麦克阿瑟打得急得直跳脚,两个战役有拖住美军战略进程的危险,而且快要做到了,这是日本陆军唯一一次做到几乎要影响美军战略反攻进程的战役,也是基本所有看过太平洋战争的人都忽视的

为了堵截美军跳出南太平洋,让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相互进攻美军做到时间呼应,日本人知道先决条件就是不让美军看到南太平洋突破关口-丹皮尔海峡(新几内亚)和拉包尔-布干维尔犄角,所以在美军进攻的时候,联合舰队下令东南支队在蒙达、陆军第18军下令第51师团在莱城-萨拉莫阿拼死抵抗,强行挡住美军3个月,严重超出了美军进度。如果再拖下去没有突到南太平洋关口的话(也就是瓶颈地段),那么中太平洋的进攻就会形成孤军,这是美军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我开篇解释蒙达战役的原因(其实对应还有一个战役莱城-萨拉莫阿,把麦克阿瑟打得急得直跳脚,两个战役有拖住美军战略进程的危险,而且快要做到了,这是日本陆军唯一一次做到几乎要影响美军战略反攻进程的战役,也是基本所有看过太平洋战争的人都忽视的


然后在解释最后一点,既然航空兵熟练飞行员都消耗在所罗门和新几内亚东部各次战役,陆军投入大量精锐也失败了。岛距最窄,岛屿星罗棋布的地盘(可以交互支援,形成战场岛屿交通网)都失去了,到中部太平洋,到处都是大岛距,海阔千里能展开十几艘航母的中部太平洋,试问这种岛屿战斗还有什么意义?除了玉碎以外

太平洋战争本来实力就不对称,如果让美军展开兵力于辽阔中部太平洋,而且两路都进入辽阔地带,那么日本人还有什么指望呢?对日本人有没有地利因素,抵消或困住美军一路,答案是有的,就是所罗门和新几内亚,可是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竭尽全力封堵,也没有在这里地利优势地点堵住美国人。当美军出现在辽阔的中部太平洋的时候,请看看美军的进展快到什么程度?日本人还有一丝挡住或影响美军战略进程的可能么?根本不可能,因为这里太辽阔,岛群分布稀疏,美军爱打哪里就打哪里,只要一打,战场就是孤立的,日本人除了玉碎,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我说的没有意义的战斗,死斗绝望战斗而已,对美军来说这种战斗除了自己损失大一点,丝毫不会影响自己的战略企图和意图。

然后在解释最后一点,既然航空兵熟练飞行员都消耗在所罗门和新几内亚东部各次战役,陆军投入大量精锐也失败了。岛距最窄,岛屿星罗棋布的地盘(可以交互支援,形成战场岛屿交通网)都失去了,到中部太平洋,到处都是大岛距,海阔千里能展开十几艘航母的中部太平洋,试问这种岛屿战斗还有什么意义?除了玉碎以外

太平洋战争本来实力就不对称,如果让美军展开兵力于辽阔中部太平洋,而且两路都进入辽阔地带,那么日本人还有什么指望呢?对日本人有没有地利因素,抵消或困住美军一路,答案是有的,就是所罗门和新几内亚,可是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竭尽全力封堵,也没有在这里地利优势地点堵住美国人。当美军出现在辽阔的中部太平洋的时候,请看看美军的进展快到什么程度?日本人还有一丝挡住或影响美军战略进程的可能么?根本不可能,因为这里太辽阔,岛群分布稀疏,美军爱打哪里就打哪里,只要一打,战场就是孤立的,日本人除了玉碎,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我说的没有意义的战斗,死斗绝望战斗而已,对美军来说这种战斗除了自己损失大一点,丝毫不会影响自己的战略企图和意图。


再解释最后一点,什么叫拉包尔海空战?答案就是蒙达、布干维尔、拉包尔战役,莱城-萨拉莫阿、马丹、威瓦克一系列陆战引发的日军航空兵对美军积极进攻导致的,这个不是个单独的战斗,而是陆战引发的空战,所以我特地做此结论,在此解释。另外,先说明一点,蒙达战役是所罗门战役开端,应该继续看下去,到布干维尔是高秒潮,拉包尔是潮落。对应的是新几内亚东部的莱城-萨拉莫阿(把反攻阶段麦克阿瑟打跳脚唯一战役)是开端、威瓦克战役高潮线,马丹战役潮落。


另外,请兄弟对蒙达战役的评价,可以等看完全书再评价。为什么重要,书的第一页是总论,看到维拉拉维拉战役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到底重要在哪里。美军时间进度受到拖延,再这么打下去,就影响到中部太平洋了,必须蛙跳。

再说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这个地区已经是千里开阔的中部太平洋,从大的兵要地志来看,这里根本够不成屏障,美军可以展开的舰队地域远远大于南太平洋。在这种情况下,这里充其量就是个抵抗节点,没法遏制敌人兵力展开的结点/据点,在这种情况下,它能叫屏障么?

我要说的是,你是个很认真的读者,very good!毕竟这是一个根本没有人知道的战役,很多人去看之前没有什么概念和印象,所以不管兄弟你对书内容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一一解释和解答。再次感谢你提出的问题,你让我觉得有人认真阅读,认真去了解这次战役,也就是这本书最大意义,thank you!

再解释最后一点,什么叫拉包尔海空战?答案就是蒙达、布干维尔、拉包尔战役,莱城-萨拉莫阿、马丹、威瓦克一系列陆战引发的日军航空兵对美军积极进攻导致的,这个不是个单独的战斗,而是陆战引发的空战,所以我特地做此结论,在此解释。另外,先说明一点,蒙达战役是所罗门战役开端,应该继续看下去,到布干维尔是高秒潮,拉包尔是潮落。对应的是新几内亚东部的莱城-萨拉莫阿(把反攻阶段麦克阿瑟打跳脚唯一战役)是开端、威瓦克战役高潮线,马丹战役潮落。


另外,请兄弟对蒙达战役的评价,可以等看完全书再评价。为什么重要,书的第一页是总论,看到维拉拉维拉战役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到底重要在哪里。美军时间进度受到拖延,再这么打下去,就影响到中部太平洋了,必须蛙跳。

再说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这个地区已经是千里开阔的中部太平洋,从大的兵要地志来看,这里根本够不成屏障,美军可以展开的舰队地域远远大于南太平洋。在这种情况下,这里充其量就是个抵抗节点,没法遏制敌人兵力展开的结点/据点,在这种情况下,它能叫屏障么?

我要说的是,你是个很认真的读者,very good!毕竟这是一个根本没有人知道的战役,很多人去看之前没有什么概念和印象,所以不管兄弟你对书内容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一一解释和解答。再次感谢你提出的问题,你让我觉得有人认真阅读,认真去了解这次战役,也就是这本书最大意义,thank you!
日文汉字船团就是船队的意思 港台文献也写为船团

佐6特是佐世保第6特别陆战队的缩写
我觉得作者对行文的可读性并不感到抱歉。
可读性问题,我已经在上个帖子顺带说了,继续改进。这个帖子我只是继续回答问题,没有说不抱歉,而是我愿意继续改进。
楼主在这个帖子里提出了可读性问题,你没有在本帖回应------这是我刚才回帖时看到的现实。如果以"上个帖子顺带说了"而吝惜歉意的话,似乎并不明智。
可读性 我觉得还不错了  要把战史写成故事会那样的趣味性可读性 那个好像不可能
madrid 发表于 2014-11-22 23:24
楼主在这个帖子里提出了可读性问题,你没有在本帖回应------这是我刚才回帖时看到的现实。如果以"上个帖子 ...
就我个人来说,能理解楼主的阅读感受,但要补充的一点是,一剑对太平洋战争的理解和认识深度至少比我本人(我也是一位作者,这个您不难了解。)强得太多,他的分析、评论和总结水平我连一半都及不上,而这些内容也是相当一部分读者非常看重的一点。众口难调是个事实,作者各有所长,读者有吐槽和提意见的权利,这对作者来说也是个福音,至少能了解自己应当在那个方向上改进。表达歉意当然很重要,但对读者最好的交代我想还是作者的实际行动——设法将今后的作品写好,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让更多读者满意。我可以在这里说一句,一剑主动找我提合作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够综合我们两人各自的所长,能够写出符合更多读者要求,满足更多读者阅读体验的后续作品。请大家拭目以待。
书其实很不错的,不过确实配图太少了,读了半天,连新乔治亚岛和那个日军占领的旁边一个大岛的位置我还都搞不清楚。
兄弟说的是神枪手彼得所在的巴安加岛吧。就是我画红叉叉的位置。


另外,我看大家提了书里很多缺点,比如错别字多,地图少,可读性还不够,这些我都记下来了。布干维尔地图20幅基础上,我再增配3幅,做到20万字23幅(含1张总体图),另外错别字校对和语言通顺校对,我会认真去做。

除了上述缺点,可能大家还没有发现一个缺点。那我就来说说我对书里的第四个缺点吧,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对书里的日军炮兵没有做太多的评价,也没有写出日军太多的战役后勤,这和布干维尔差距很大。在布干维尔里面,既有日军详细的战役后勤,甚至精确到每门火炮携带多少弹药,炮兵是怎么准备的,怎么行军进入攻击出发点,炮兵是怎么组织对美军战斗的。这点在蒙达之战的书里没有详细反应,这是我对自己这本书的第四个缺点的评价。

美军炮兵毋庸评价,因为一个师编制就是3个105野战炮兵营和1个155野战炮兵营,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军属炮兵群的支援。这种炮兵编制布局的前提是美军可以实现机械化牵引炮兵、机械化保障弹药供应(这是很重要的),机械化修路(这点我在书中提及)。那么日军炮兵呢,很遗憾汽车有限,炮兵牵引采取畜力牵引/人力牵引,在岛屿作战中连人都养不起谈何养马匹,所以日军炮兵在蒙达实际是人力牵引拖曳,机动性很差不算,一旦动起来弹药携带就成问题,更不用说战役动态供应炮弹。举个例子,日军一个山炮兵中队是4门炮,可在南太平洋作战中只要动起来,就只能一个中队带2门炮,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剩下两个炮组要背负炮弹,每个人背3到5发山炮弹,采取这种方式才勉强保障一门山炮战斗携带25发弹药,这是日本人为什么进攻打不动美军的根本原因。第一就是炮本来就少,第二缺乏牵引手段,第三还要剩下一半炮兵做军夫背炮弹前进。而且,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战斗支援往往是一个步兵大队搭配一个炮兵中队,这就造成一个步兵大队在整个进攻战斗中只能得到2门山炮和总计50发炮弹支援(这不是蒙达的特例,而是南太平洋大部分岛屿的炮兵战例都是如此)。如果放大到一个步兵联队,也就是全联队只能得到6门山炮和150发炮弹支援,按照日军的攻坚战例显示,一个步兵联队攻击美军正面达到2.5公里到3公里之宽。火力投射如何不算自明,然后美军呢?防御战斗平均每个步兵团可以得到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8门)火力投射支援,而且一般情况下还有至少1个155毫米榴弹炮群支援,加上4.2英寸化学迫击炮支援,我都不算什么81毫米迫击炮(营炮)和60毫米迫击炮。在这种火力对比情况下,日本人的反击和进攻又如何能赢呢?相信看了这个总结,对于日本人为什么在1942年到1945年的岛屿战役始终没法在进攻中打得动美军营以上级别的现象有所感悟了吧。

这是我在蒙达之战一书中疏漏的部分,也是日军炮兵在南太平洋作战特点的总结,特此补上,以示歉意



另外,我看大家提了书里很多缺点,比如错别字多,地图少,可读性还不够,这些我都记下来了。布干维尔地图20幅基础上,我再增配3幅,做到20万字23幅(含1张总体图),另外错别字校对和语言通顺校对,我会认真去做。

除了上述缺点,可能大家还没有发现一个缺点。那我就来说说我对书里的第四个缺点吧,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对书里的日军炮兵没有做太多的评价,也没有写出日军太多的战役后勤,这和布干维尔差距很大。在布干维尔里面,既有日军详细的战役后勤,甚至精确到每门火炮携带多少弹药,炮兵是怎么准备的,怎么行军进入攻击出发点,炮兵是怎么组织对美军战斗的。这点在蒙达之战的书里没有详细反应,这是我对自己这本书的第四个缺点的评价。

美军炮兵毋庸评价,因为一个师编制就是3个105野战炮兵营和1个155野战炮兵营,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军属炮兵群的支援。这种炮兵编制布局的前提是美军可以实现机械化牵引炮兵、机械化保障弹药供应(这是很重要的),机械化修路(这点我在书中提及)。那么日军炮兵呢,很遗憾汽车有限,炮兵牵引采取畜力牵引/人力牵引,在岛屿作战中连人都养不起谈何养马匹,所以日军炮兵在蒙达实际是人力牵引拖曳,机动性很差不算,一旦动起来弹药携带就成问题,更不用说战役动态供应炮弹。举个例子,日军一个山炮兵中队是4门炮,可在南太平洋作战中只要动起来,就只能一个中队带2门炮,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剩下两个炮组要背负炮弹,每个人背3到5发山炮弹,采取这种方式才勉强保障一门山炮战斗携带25发弹药,这是日本人为什么进攻打不动美军的根本原因。第一就是炮本来就少,第二缺乏牵引手段,第三还要剩下一半炮兵做军夫背炮弹前进。而且,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战斗支援往往是一个步兵大队搭配一个炮兵中队,这就造成一个步兵大队在整个进攻战斗中只能得到2门山炮和总计50发炮弹支援(这不是蒙达的特例,而是南太平洋大部分岛屿的炮兵战例都是如此)。如果放大到一个步兵联队,也就是全联队只能得到6门山炮和150发炮弹支援,按照日军的攻坚战例显示,一个步兵联队攻击美军正面达到2.5公里到3公里之宽。火力投射如何不算自明,然后美军呢?防御战斗平均每个步兵团可以得到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8门)火力投射支援,而且一般情况下还有至少1个155毫米榴弹炮群支援,加上4.2英寸化学迫击炮支援,我都不算什么81毫米迫击炮(营炮)和60毫米迫击炮。在这种火力对比情况下,日本人的反击和进攻又如何能赢呢?相信看了这个总结,对于日本人为什么在1942年到1945年的岛屿战役始终没法在进攻中打得动美军营以上级别的现象有所感悟了吧。

这是我在蒙达之战一书中疏漏的部分,也是日军炮兵在南太平洋作战特点的总结,特此补上,以示歉意

一剑倾心ASP 发表于 2014-11-23 22:40
另外,我看大家提了书里很多缺点,比如错别字多,地图少,可读性还不够,这些我都记下来了。布干维尔地图20 ...
如图{:soso_e100:} {:soso_e100:}
对,往北就是。另外,伦多瓦是参照英文翻译,如果是日语就是伦巴德(日本人这个地名是参考美拉尼西亚语翻译,这点是正确的,但习惯性引用英文翻译法,将错就错采取伦多瓦)
后续的大概多久出,这本看完了,写的很好。我对于书的小的错误、失误都能理解,只要写的东西言之有据,文字流畅、就可以了,就这两条而言,《蒙达之战》是做到了的!


12月底能出布干维尔,春节前应该能出拉包尔.布干维尔之前会有一本血腥索姆河战役一书,揭开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战役第一天究竟是神乎其神的德军机枪火力在发威,还是英军自身问题,以及战争之神英德双方炮兵在这个英国陆军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日子里的表现究竟如何。另外,我算是给备受争议的英国陆军元帅黑格(当时是上将)洗掉大部分罪名了,责任不在他,在第4集团军司令罗林森上将身上。

12月底能出布干维尔,春节前应该能出拉包尔.布干维尔之前会有一本血腥索姆河战役一书,揭开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战役第一天究竟是神乎其神的德军机枪火力在发威,还是英军自身问题,以及战争之神英德双方炮兵在这个英国陆军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日子里的表现究竟如何。另外,我算是给备受争议的英国陆军元帅黑格(当时是上将)洗掉大部分罪名了,责任不在他,在第4集团军司令罗林森上将身上。
一剑倾心ASP 发表于 2014-11-24 11:03
12月底能出布干维尔,春节前应该能出拉包尔.布干维尔之前会有一本血腥索姆河战役一书,揭开1916年7月1日, ...
这个好呀,一战的东西,也很期待
船团和佐4特这种称谓就没必要划圈加批注了。既痴迷于太战,这些都不知道?
zhjm 发表于 2014-11-24 12:49
船团和佐4特这种称谓就没必要划圈加批注了。既痴迷于太战,这些都不知道?
一开始确实有必要标个全称或习惯称呼,新读者的需要是应该纳入考虑的。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主要是编辑的责任。
zhjm 发表于 2014-11-24 12:49
船团和佐4特这种称谓就没必要划圈加批注了。既痴迷于太战,这些都不知道?
深有同感!
就喜欢一战的索姆河战役,写这个战役的书虽然不少,但详细的却没看到

一剑倾心ASP 发表于 2014-11-24 09:15
对,往北就是。另外,伦多瓦是参照英文翻译,如果是日语就是伦巴德(日本人这个地名是参考美拉尼西亚语翻译 ...


感谢作者的指点,明白了很多,那么本人还有问题想寻求阁下的帮助。



先前文章内有提到过“指头”行动,而这里又提到了“脚趾”行动,后文又接着是“指头”行动,本人如果没记错的话王书君先生所写的《太平洋海空战》有提到”脚趾甲“行动(即为美军反攻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战斗),只是不知道作者提出这两个行动指的是一个作战方针吗?还是两个不同的战役行动?如果是两个不同的战役行动,先前说了”指头“行动,这里又突然提到”脚趾“行动,是否显得很突兀?



还有这个应该疑似是笔误吧?应该指的是中型轰炸机而非重型轰炸机吧……

还有书中所提到的日军指挥官的期数都是陆军大学的期数是吧。因为当时还有陆军士官学校。
一剑倾心ASP 发表于 2014-11-24 09:15
对,往北就是。另外,伦多瓦是参照英文翻译,如果是日语就是伦巴德(日本人这个地名是参考美拉尼西亚语翻译 ...


感谢作者的指点,明白了很多,那么本人还有问题想寻求阁下的帮助。

QQ图片20141124233605.jpg (215.35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24 23:37 上传



先前文章内有提到过“指头”行动,而这里又提到了“脚趾”行动,后文又接着是“指头”行动,本人如果没记错的话王书君先生所写的《太平洋海空战》有提到”脚趾甲“行动(即为美军反攻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战斗),只是不知道作者提出这两个行动指的是一个作战方针吗?还是两个不同的战役行动?如果是两个不同的战役行动,先前说了”指头“行动,这里又突然提到”脚趾“行动,是否显得很突兀?

QQ图片20141124233622.jpg (263.17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24 23:52 上传



还有这个应该疑似是笔误吧?应该指的是中型轰炸机而非重型轰炸机吧……

还有书中所提到的日军指挥官的期数都是陆军大学的期数是吧。因为当时还有陆军士官学校。


No,都是陆士,就是重轰,第三,全部都是指头,脚趾有误改为指头。

No,都是陆士,就是重轰,第三,全部都是指头,脚趾有误改为指头。
zhjm 发表于 2014-11-24 12:49
船团和佐4特这种称谓就没必要划圈加批注了。既痴迷于太战,这些都不知道?
深以为然
昨天收到此书,还没来得及细看,先批评几句
1、此书印刷非常精良,但是排版上在用字方面有一点点不足。比如书中常有些灰色背景的部分做一些背景介绍,但发现有的地方用正体,有的地方用斜体。
2、有些地方的配图不严谨,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处:一个是说日军在丛林作战,实际上平原,另一个更邪乎,一张潜艇的图片,文字描述是潜艇
3、文中对日军的赞扬好像有点过了,手头没书,明天列举。总的感觉是照搬了很多日军战史里的描写

其他地方尚好,在慢慢品味。


台兄说的没错,参考日本的东西比美军多。要说日本人赞誉过多,不为过。因为美军当时还没有普及摩托罗拉步话机,所以对情况了解并不是很清楚,导致日军反击和防御作战还是有点看头,可以进行机动战。等到美军把摩托罗拉步话机普及到步兵排、班的时候,战场上任何情况,美军都可以通过网络交互报告,日本人就毫无机会了。这也是所有太平洋战争书籍都没有提到的总结,通信保障的跨越式发展,掐灭了日本人协同反击的可能(一个是基本没有什么通信保障,一个是通信保障发展到1944年2月是普及步兵班,日本人就没什么机动战的机会了)。1943年的所罗门和新几内亚东部是美军通信保障完善和跳出地理屏障前,日本人最有机会的战斗,打得那样也很不错了,1944年以后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再说美军史料里对对方描述得对不对,可以看书中关于说日本狙击手上树的描述。美军经常喜欢在太平洋、朝鲜、越战,分别说日军、志愿军、越南人民军的狙击手上树。可,事实上呢,没有一个军队会把狙击手布置在树上,这个不论是日文、中文还是越南文战史、战例、战报中都强调掉过狙击手的布置,上树是最笨也最暴露自己的选择,是这三军绝对禁止的。即便如此,美军战史中这种描述依然屡见不鲜。可见,美军战史中关于敌人的战斗描述,实际上并不太可信。另外再说战斗部署问题,美军描述对方的战斗部署对过多少?很遗憾,至少我看过的日军、志愿军和越南人民军战报、战例、战史都证明,美军情报不乍的,基本是错误一大半。既然如此,关于敌方的战斗部署和总结,我为什么不参考美军对手的战报、战例和战史呢,这点我自然不会去摘录美军的对敌记载。

台兄说的没错,参考日本的东西比美军多。要说日本人赞誉过多,不为过。因为美军当时还没有普及摩托罗拉步话机,所以对情况了解并不是很清楚,导致日军反击和防御作战还是有点看头,可以进行机动战。等到美军把摩托罗拉步话机普及到步兵排、班的时候,战场上任何情况,美军都可以通过网络交互报告,日本人就毫无机会了。这也是所有太平洋战争书籍都没有提到的总结,通信保障的跨越式发展,掐灭了日本人协同反击的可能(一个是基本没有什么通信保障,一个是通信保障发展到1944年2月是普及步兵班,日本人就没什么机动战的机会了)。1943年的所罗门和新几内亚东部是美军通信保障完善和跳出地理屏障前,日本人最有机会的战斗,打得那样也很不错了,1944年以后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再说美军史料里对对方描述得对不对,可以看书中关于说日本狙击手上树的描述。美军经常喜欢在太平洋、朝鲜、越战,分别说日军、志愿军、越南人民军的狙击手上树。可,事实上呢,没有一个军队会把狙击手布置在树上,这个不论是日文、中文还是越南文战史、战例、战报中都强调掉过狙击手的布置,上树是最笨也最暴露自己的选择,是这三军绝对禁止的。即便如此,美军战史中这种描述依然屡见不鲜。可见,美军战史中关于敌人的战斗描述,实际上并不太可信。另外再说战斗部署问题,美军描述对方的战斗部署对过多少?很遗憾,至少我看过的日军、志愿军和越南人民军战报、战例、战史都证明,美军情报不乍的,基本是错误一大半。既然如此,关于敌方的战斗部署和总结,我为什么不参考美军对手的战报、战例和战史呢,这点我自然不会去摘录美军的对敌记载。
2014-11-27 17:26 上传



这里明显是错误吧,岩渊三次大佐是”雾岛“号舰长,从来没担任过”比睿“号舰长。

我看书慢,以后有不懂的话,还请作者赐教!


第一,确实如此。A3\B25、B26,一般都算轻轰。舰长那个应该是”雾岛“号,第三你按英文翻译,恰恰爱之序湾是日本人直接写的。少是指陆士特别开增的少年军官速成培训班
书已到手几日,之前翻看一下,今晚才有时间细读,看了20余页,发现几个小瑕疵,P9,关于日军12月蒙达运输,第六次、第七次的时间似乎笔误为11月;第二章中菲奇和陆战1军沃格尔的军衔均出现中将与少将两种。还有就是对美军也称“船团”感觉不太习惯。书刚看个开头,但粗略翻看已有整体印象,一如一剑的其他作品,叙事明了可读性强。希望以后的作品瑕疵越少越好,等着收布干维尔。
本书地图太少,也不太清楚,以后最好有整页地图。至于相关人员的大头照和兵器照片太多。

部队编制之类,可以用备注方式列在书末尾。

至于作者论点不能赞同,蒙达攻防战本质同瓜岛之类类似,就是美军实力(人数、武器等等)超过日军,只要不犯错,日军只有失败结局。


请问我有说过日本人不会输么?失败结局是必然的,只是看怎么输而已,时间长短罢了。蒙达之战和瓜岛类似,瓜岛周围海域和网络都和蒙达一样?

论点赞不赞同,这个我不和兄台争,实力明摆着的,有没有地利阻击可以拖延这就是唯一机会,这就是我的论点。至于拖延时间多久,那就取决于美军后勤完善程度和作战部署的完善程度,只要完善那么日本人就等着over。这个观点有什么错呢,我倒是请教兄台。另外瓜岛是夺回攻坚作战,蒙达是坚守防御加有限机动反击,这是一类性质?如果一类的话,那么请兄台在评价之前仔细看看瓜岛,然后对比蒙达再说。

请问我有说过日本人不会输么?失败结局是必然的,只是看怎么输而已,时间长短罢了。蒙达之战和瓜岛类似,瓜岛周围海域和网络都和蒙达一样?

论点赞不赞同,这个我不和兄台争,实力明摆着的,有没有地利阻击可以拖延这就是唯一机会,这就是我的论点。至于拖延时间多久,那就取决于美军后勤完善程度和作战部署的完善程度,只要完善那么日本人就等着over。这个观点有什么错呢,我倒是请教兄台。另外瓜岛是夺回攻坚作战,蒙达是坚守防御加有限机动反击,这是一类性质?如果一类的话,那么请兄台在评价之前仔细看看瓜岛,然后对比蒙达再说。


至于美军后勤-作战一体化模式,兄台可以去看看太平洋到欧洲到朝鲜到(越南不算,那个是战线不明确的反游击战)到伊拉克,兄台看看这个理论对不对,后勤网络完善的时候,对方有哪怕一点点胜利机会么?(这个问题可以去套在二次战役上面,去仔细看看美军在1950年12月后勤网络是否完善,这是否是志愿军的机会再说,然后再对比5次战役的后勤-作战一体化模式,真的是磁性战术打败对手么?)这些问题我不和兄台争论,可以去对比一下再来说我的论点。



至于美军后勤-作战一体化模式,兄台可以去看看太平洋到欧洲到朝鲜到(越南不算,那个是战线不明确的反游击战)到伊拉克,兄台看看这个理论对不对,后勤网络完善的时候,对方有哪怕一点点胜利机会么?(这个问题可以去套在二次战役上面,去仔细看看美军在1950年12月后勤网络是否完善,这是否是志愿军的机会再说,然后再对比5次战役的后勤-作战一体化模式,真的是磁性战术打败对手么?)这些问题我不和兄台争论,可以去对比一下再来说我的论点。

另外,地图问题,我认为1968老兄说的一点没错,确实是应该整页配图。至于战斗照片问题,真的很对不起,当时照片真的很少,我确实尽力找了不少,没有更多的了。 69师207团说的问题,我承认,确实是不对。在下向两位老兄道歉。
德军和日军的一点点小胜都值得大书特书啊
一剑倾心ASP 发表于 2014-11-24 11:03
12月底能出布干维尔,春节前应该能出拉包尔.布干维尔之前会有一本血腥索姆河战役一书,揭开1916年7月1日, ...
塞吉角在地图上哪个地方啊?
2014-12-4 23:03 上传



额,“三日月”号驱逐舰应该一直是隶属于第30驱逐队的吧……特此勘误
对的,黑郁金兄弟,应该是第30驱逐队,你很认真,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