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奇了怪了,彗星这种引力弱到连探测器都抓不住的东西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12:26
原来,我一直认为所有星体,都是星系尘埃,在引力作用下聚合成团形成的

但是彗星引力也太小了,引力竟然弱到连探测器都抓不住。

莫非几十亿年前,彗星曾经刚诞生的时候曾经质量很大,只不过是常年蒸发才变小的???

那是不是在太阳系外围的黑暗中,可以找到硕大无比的暗彗星???原来,我一直认为所有星体,都是星系尘埃,在引力作用下聚合成团形成的

但是彗星引力也太小了,引力竟然弱到连探测器都抓不住。

莫非几十亿年前,彗星曾经刚诞生的时候曾经质量很大,只不过是常年蒸发才变小的???

那是不是在太阳系外围的黑暗中,可以找到硕大无比的暗彗星???
有这种可能的
正确,加10分。彗星是每飞一圈都要损失相当多质量的,远古时比现在大得多,混得惨的还有单程票。在克伊伯带、奥尔特云里有很多的大冰块。不过雪团和冰块并不需要原来很大才能存在,你看土星环里的冰块更碎,也还存在的好好的。
正确,加10分。彗星是每飞一圈都要损失相当多质量的,远古时比现在大得多,混得惨的还有单程票。在克伊伯带 ...
那么,大的东西哪里来的呢?
上帝预制的?



那么,大的东西哪里来的呢?
上帝预制的?
太阳系原始星盘的残余,这也是为何彗星能够解释太阳系起源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另外很多非金属类小行星和彗星是表亲。很多小行星就是多次近日后损失掉大部分水冰的彗星,因此某些小行星在足够靠近太阳时也会有彗尾。
星尘号捕获彗尾颗粒后的研究结果推翻了人类之前关于彗星与小行星关系的推测,彗星与近地小行星以及地球在元素含量上没有大的差异,某种意义上整个太阳系非常均匀。
现在一般是将含水量小于50%的称为小行星,大于50%的称为彗星。特别是含碳量大的小行星,含水量通常也不低,而且特别疏松。
雪球和冰雹一样越滚越大形成的?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3 20:54
太阳系原始星盘的残余,这也是为何彗星能够解释太阳系起源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另外很多非金属类小行星 ...
我也基本这么理解,彗星从本质上和小行星一样,当受到某种扰动而进入类彗星轨道,也就成为彗星了吧。
acoustics 发表于 2014-11-13 21:14
雪球和冰雹一样越滚越大形成的?
最初人们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原始星盘边缘的轻量物质团,未能凝成较大星体,聚集在太阳系边缘。
现在一般认为彗星就是太阳系原始星盘中没有聚集成较大星体的那些行星胚胎,其元素构成与内太阳系行星没有太大区别,整个太阳系原始星盘是非常均匀的。
pmt_net 发表于 2014-11-13 21:22
我也基本这么理解,彗星从本质上和小行星一样,当受到某种扰动而进入类彗星轨道,也就成为彗星了吧。
彗星即使在柯伊伯带,它依旧是彗星,其含水量大于50%。
相反,一些小行星,例如半人马小行星,在接近近日点会出现彗尾——例如喀戎(2060 Chiron)——它依旧是小行星。之前这类小行星被同时划为小行星和彗星,星尘号取样返回并且分析后,人们发现彗星与小行星差异性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甚至在元素组成非常接近。然后彗星与小行星就简单以含水量划分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3 21:45
最初人们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原始星盘边缘的轻量物质团,未能凝成较大星体,聚集在太阳系边缘。
现在一般认 ...

元素组成还是有差异的好吧


Ymzg 发表于 2014-11-13 22:17
元素组成还是有差异的好吧
去掉轻量物质,单纯对比彗尾颗粒物与小行星以及月球地球还有陨石。
之前人们对月球与地球元素组成及其接近的解释为月球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现在看来整个太阳系都非常均匀……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3 22:23
去掉轻量物质,单纯对比彗尾颗粒物与小行星以及月球地球还有陨石。
之前人们对月球与地球元素组成及其接 ...

这个还不好说
等等看吧


Ymzg 发表于 2014-11-13 22:17
元素组成还是有差异的好吧
对星尘号探测器(Stardust)带回的维尔德2号彗星(Wild 2)样品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比预计的要少。马蒂尤·古奈乐解释道:“我们期待发现异域同位素成分。在太阳系内星系,物质在星系的整个演变史上出现了均质化,围绕我们的岩石、行星、生命体等一切物体中,每个元素的同位素比例都是相同的。而我们曾认为,在均质场外、星系的遥远边缘形成的物体中,情况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样品分析表明并非如此。“彗星样品中找到的异域同位素成分颗粒很少,实际上与小行星里的一样多。”经历了行星和尘埃混和物的迁移,太阳系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Ymzg 发表于 2014-11-13 22:28
这个还不好说
等等看吧
之前人们对彗星与小行星的划分标准几乎全部被打破,也就只能从含水量划分了……
所以……以后见到带尾巴的、偏心率特别大的星星千万不要武断的认为是彗星……
和云形成雨的过程差不多,毕竟还有太阳的引力在,彗星体积大小不同,移动速度也不同,然后互相碰撞。
阿劼_lyj 发表于 2014-11-13 22:34
和云形成雨的过程差不多,毕竟还有太阳的引力在,彗星体积大小不同,移动速度也不同,然后互相碰撞。
太阳系原始星盘中的物质在高速旋转中相互吸引凝结,没能长大的就是彗星,有些长大了又被击碎的就是各种金属小行星,有些彗星失去了大部分水就成了非金属小行星。
小行星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C-小行星:这种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75%,因此是数量最多的小行星。C-小行星的表面含碳,反照率非常低,只有0.05左右。一般认为C-小行星的构成与碳质球粒陨石(一种石陨石)的构成一样。一般C-小行星多分布于小行星带的外层。
S-小行星:这种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17%,是数量第二多的小行星。S-小行星一般分布于小行星带的内层。S-小行星的反照率比较高,在0.15到0.25之间。它们的构成与普通球粒陨石类似。这类陨石一般由硅化物组成。
M-小行星:剩下的小行星中大多数属于这一类。这些小行星可能是过去比较大的小行星的金属核。它们的反照率与S-小行星的类似。它们的构成可能与镍-铁陨石类似。
E-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表面主要由顽火辉石构成,它们的反照率比较高,一般在0.4以上。它们的构成可能与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另一类石陨石)相似。
V-小行星:这类非常稀有的小行星的组成与S-小行星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它们含有比较多的辉石。天文学家怀疑这类小行星是从灶神星的上层硅化物中分离出来的。灶神星的表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环形山,可能在它形成的过程中V-小行星诞生了。地球上偶尔会找到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陨石,HED-非球粒陨石,它们的组成可能与V-小行星相似,它们可能也来自灶神星。
G-小行星:它们可以被看做是C-小行星的一种。它们的光谱非常类似,但在紫外线部分G-小行星有不同的吸收线。
B-小行星:它们与C-小行星和G-小行星相似,但紫外线的光谱不同。
F-小行星:也是C-小行星的一种。它们在紫外线部分的光谱不同,而且缺乏水的吸收线。
P-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反照率非常低,而且其光谱主要在红色部分。它们可能是由含碳的硅化物组成的。它们一般分布在小行星带的极外层。
D-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与P-小行星类似,反照率非常低,光谱偏红。
R-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与V-小行星类似,它们的光谱说明它们含较多的辉石和橄榄石。
A-小行星:这类小行星含很多橄榄石,它们,主要分布在小行星带的内层。
T-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也分布在小行星带的内层。它们的光谱比较红暗,但与P-小行星和R-小行星不同。

其中,疏松且含碳量与含水量都很高的C-小行星现在认为和彗星就是一家人。
楼主问的都是人类的未解之谜啊
那么,大的东西哪里来的呢?
上帝预制的?
盘古大神睡着了,没有劈开哪些比较大的星体。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3 22:23
去掉轻量物质,单纯对比彗尾颗粒物与小行星以及月球地球还有陨石。
之前人们对月球与地球元素组成及其接 ...


太阳系都是一锅里出来的,没有外来物质的入侵,应该是比较均匀的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3 22:23
去掉轻量物质,单纯对比彗尾颗粒物与小行星以及月球地球还有陨石。
之前人们对月球与地球元素组成及其接 ...


太阳系都是一锅里出来的,没有外来物质的入侵,应该是比较均匀的
这个对传统的行星理论是重大打击

必须寻找新理论来解释气态行星和石质行星的分布
前几天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正好播出过《宇宙如何运行》(大致这个名字)的系列纪录片,讲了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的成因。
太阳系都是一锅里出来的,没有外来物质的入侵,应该是比较均匀的
之前人们认为在太阳系原始星盘均质场之外、太阳系边缘处元素的同位素比例与内太阳系是不同的,但是星尘号的取样结果表明没有什么不同。
质量大了,引力就不小了
之前人们认为在太阳系原始星盘均质场之外、太阳系边缘处元素的同位素比例与内太阳系是不同的,但是星尘号 ...
都是以前的太阳爆炸产生的,基本均匀。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4 09:51
之前人们认为在太阳系原始星盘均质场之外、太阳系边缘处元素的同位素比例与内太阳系是不同的,但是星尘号 ...
也许整个宇宙都是均匀的,因为太阳系也是宇宙爆炸灰烬的一部分,如果太阳系外面的物质和我们不同,结果要么是太阳系是特殊,要么太阳系以外是特殊的,可太阳系以外是特殊的不就是证明我们是特殊的,一点也不特殊
所以,谁都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我们周围的黑暗里面肯定有许多的行星,有的可能比木星大,有的比小行星小,不一定要绕日运行,他们太小不能发光。若是我们能找到这些行星,就可以把他们当成星际航行的落脚点和燃料补充点(补充聚变用的氢气之类)
也许整个宇宙都是均匀的,因为太阳系也是宇宙爆炸灰烬的一部分,如果太阳系外面的物质和我们不同,结果要 ...
太阳是二代甚至三代N代恒星,太阳的体积和温度只够聚变到氧和碳,但是太阳系不缺重金属,甚至整个元素周期表都是全的……
现在的太阳系物质甚至太阳系原始星盘都是在一个巨型聚变炉一起烧过的,同位素含量当然很接近。其他星系还真不一定……如果是初代恒星,那么即使有行星也是气态行星,整个星系的组成元素大多数都是氢
太阳在寿命末期不会演变为超新星,只会慢慢冷却,这也说明了太阳的辈分很小,小到太阳死了后就绝了种……如果太阳是初代恒星甚至次代恒星,这个宇宙早就死了……
对星尘号探测器(Stardust)带回的维尔德2号彗星(Wild 2)样品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比预计的要少 ...
搞天文的变来变去也是常事,还不如老百姓直觉有准数,等等再看吧
太阳是二代甚至三代N代恒星,太阳的体积和温度只够聚变到氧和碳,但是太阳系不缺重金属,甚至整个元素周 ...
搞不好周边几个恒星系都是原来一颗超级恒星炸开来的,其他不说,天然元素铁以后的元素不少,基本除了半衰期特别短的元素地球元素齐全,量也不小,说明太阳系之前绝对有一颗十分够量的超级恒星。但是这颗恒星理论上应该在的黑洞或者暗矮星、中子星缺找不到踪迹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3 20:54
太阳系原始星盘的残余,这也是为何彗星能够解释太阳系起源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另外很多非金属类小行星 ...
小行星与彗星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的轨道不同.

小行星运行在偏心率接近1的小椭圆轨道上,
在太阳稳定持久的蒸烤下,基本上只剩下非挥发物质.

彗星运行在大椭圆轨道上,定期穿梭往返于近日空间和冰冷的深空,
彗星只在接近太阳的时候被蒸烤损失一部分外层物质,一旦远离太阳进入深空,就会重新积攒物质.

所以,要研究太阳的过去,就必须在彗星上打洞,一直打到彗核的核心,
象小日本那样勇敢挖耳勺在彗星表面挖一勺耳垢只能研究彗星远日点的尘埃,
想研究彗星远日点的气体成分,还要在彗星过远日点以前,在木星轨道以外就登彗取样.

不是张口叫什么就来什么的.


阿劼_lyj 发表于 2014-11-13 22:34
和云形成雨的过程差不多,毕竟还有太阳的引力在,彗星体积大小不同,移动速度也不同,然后互相碰撞。
you are closing to the truth fact.
SSN19 发表于 2014-11-14 05:41
太阳系都是一锅里出来的,没有外来物质的入侵,应该是比较均匀的
yes.
均匀的弥漫云团,在自身内部引力作用下,会形成一个高斯分布的形式:内密外疏,内热外冷.
这种分布是一种静态平衡分布,云团越冷最终的内外温差越大,云团质量越的最终的中心温度越高.
打破这个净稳定平衡的就是气体尘埃凝聚的液滴或结晶,这些液滴或结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就是云团收缩的动力.
这些液滴或结晶在下落过程中的生长形成雪球,在继续下落过程中高速运动生热蒸发,留下的尘埃结块就是石头岩石的前身.
上帝不会为行星的形成做任何预制件!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11-14 07:13
前几天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正好播出过《宇宙如何运行》(大致这个名字)的系列纪录片,讲了行星、小行 ...
那个片子经不起推敲.
中心星体形成之后,外围物质堆积形成的星体,自转方向是和公转方向相反的.
实际上,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的自转方向是和公转方向相反,其他七大行星中有六个自转方向是和公转方向相同的!
现有的行星形成理论与实际根本不符合.


锻铁 发表于 2014-11-14 13:06
我们周围的黑暗里面肯定有许多的行星,有的可能比木星大,有的比小行星小,不一定要绕日运行,他们太小不能 ...
就像我们现在买家具一样吗?
上帝给我们预先做好半成品,我们就拼装就行了?


小行星与彗星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的轨道不同.

小行星运行在偏心率接近1的小椭圆轨道上,

本身引力那么小,在深空还能吸收啥???
听说过飞机高空结冰的事吗?
彗星在深空搞的就是这玩艺。


小行星与彗星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的轨道不同.

小行星运行在偏心率接近1的小椭圆轨道上,

呵呵,人马座小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和木星族彗星非常接近。另外星尘号采样和罗赛塔着陆的也都是木星族彗星,这些彗星是在太阳系形成初期闯入太阳系的,可以认为是原始彗星损失大部分质量后被太阳以及巨行星的引力捕获远地点被拉了进来。
呵呵,人马座小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和木星族彗星非常接近。另外星尘号采样和罗赛塔着陆的也都是木星族彗星, ...
您说这是美国哥达飞控中心还是北京飞控中心才有那么大的能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