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8:30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为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引起很大反响。嗣后又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一系列论文,把白话文学提到“中国文学之正宗”的地位,这是文学观念一个大变革。他提出文学革命要创造一种“活的文学”,即“国语的文学”。这对于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他还发表《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谈新诗》等有关创作的理论文字,率先发表白话文学的创作。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写成了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他还写了许多自然畅达的传记作品和杂文,翻译了都德、莫泊桑、易卜生等的一些世界名作,以供创作新文学的借鉴。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又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鼓吹实验主义和改良主义。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提倡“好人政府”。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1932年主办《独立评论》后,政治上依附了国民党当局。 1938年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驻美国大使。1942年交卸大使之职,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讲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旅居英国。在30、40年代,胡适还从事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胡适一生著述宏富,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劄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书评序跋集》,以及《胡适文存》、《胡适作品集》等。译有《短篇小说集》二集、易卜生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为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引起很大反响。嗣后又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一系列论文,把白话文学提到“中国文学之正宗”的地位,这是文学观念一个大变革。他提出文学革命要创造一种“活的文学”,即“国语的文学”。这对于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他还发表《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谈新诗》等有关创作的理论文字,率先发表白话文学的创作。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写成了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他还写了许多自然畅达的传记作品和杂文,翻译了都德、莫泊桑、易卜生等的一些世界名作,以供创作新文学的借鉴。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又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鼓吹实验主义和改良主义。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提倡“好人政府”。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1932年主办《独立评论》后,政治上依附了国民党当局。 1938年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驻美国大使。1942年交卸大使之职,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讲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旅居英国。在30、40年代,胡适还从事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胡适一生著述宏富,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劄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书评序跋集》,以及《胡适文存》、《胡适作品集》等。译有《短篇小说集》二集、易卜生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
也谈北大有必要为胡适立像吗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才华横溢,傲视天下,一生不知开骂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多少“大人”、“名人”,从孙中山到蒋家父子,从连战到陈水扁……。但李敖却在最近提出希望自己捐款34万元为胡适在北京大学建一座铜像,可见胡适真正是誉满天下了。
因此,我相信一位当代名人要出巨资为胡适在北大校园建一座铜像,不蒂是北大的光荣!亦为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不会有人反对的。
不料!还真有人反对为胡适立像的。
日前,上海东方早报刊登了中南财大乔新生教授文章“北大有必要为胡适立像吗?”认为北大不应该为胡适立像,理由是“在中国不论是建雕像,还是做祭文,都讲究规矩。如果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能重新出现在北大校园,那么其他几位北大校长是否也有资格在北大树立雕像?如果从学术角度展开讨论,胡适先生能够立足北大,那么其他学术大家是否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读了乔教授的这番北大不应为胡适立像的“理由”。颇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着头脑了!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旗手,是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未,美国一家极具声望的杂志《展望》曾把胡适列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伟人之一。作为思想家,胡适写过许多出色的说理性散文,并以此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毛泽东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说过他那时“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楷模”《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胡适随想录”》,作为中国文学革命的旗手和学者,胡适先生所进行的卓越贡献,永远惠及包括乔先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著名的革命党领袖廖仲恺对胡适说“先生鼓吹白话文字,于文章界兴一革命,使思想能藉文字之媒介传于各级社会,以为所造福德,较孔孟大且十倍”《廖仲恺1919年7月19日致胡适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我们不知北大哪些“其他几位校长”能受到毛泽东的“钦佩”、能作为毛泽东的“楷模”?又有哪几位校长能被称之为世界伟人?也要有资格在北大校园树立雕像?
我们也不知北大有哪些“学术大家”能被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将之与孔孟并论且大十倍于孔孟?故也要在北大校园雕塑群中占有“一席之地”。
更何况,不是胡适甚忽胡适的亲朋好友们要为其在北大争“地皮”或用公款为其树碑立像,而是另一位在当代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要自掏腰包为胡适立像。因此,我们不知有哪位似李敖之类的境外名人愿掏腰包为乔先生所愤愤不平的那几位“北大校长”“学术大家”们立像?
我们敢说起码现在没有!既然乔先生所担心那几位有可能与胡适争一席之地的校长、“学术大家”与胡适先生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资格与胡适相提并论!也没有境外“大家”愿出银子为他们立像。试问乔先生,北大有必要为胡适立像吗?
当然,我们完全赞同乔先生在文章中所述:“胡适已用他的一言一行树立了一座丰碑”。这座建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将世代相传。但我们还是认为胡适为之倾注了数十年心血、开创并奠定了北大在中国学术界领导地位坚实基础的北大应该为胡适立像。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研究员叶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