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孩子在美穿开裆裤遭报警:老传统再逢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06:52
华裔孩子在美穿开裆裤遭报警:老传统再逢尴尬


2014-11-0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叶攀


  中新网11月4日消息, 据美国《侨报》报道,近日网上传出美国蒙特利公园市一名华裔妇女带着一名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在公园散步,结果被白人女子报警,当警方了解到孩子穿开裆裤是为了随地大小便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记者打电话给蒙市警局,局长说他没听到此类案件的发生,要做进一步调查才能证实。

  支持

  开裆裤已经过时了

  Daniel:宝宝穿开裆裤不卫生,暴露臀部、外阴部,在宝宝活动时,容易被锐器扎伤或被火、开水烫伤。此外,女宝宝外阴部由于生理的原因和开裆裤的暴露性容易被感染,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男宝宝容易玩弄生殖器而养成不良习惯。宝宝穿开裆裤时间长还会养成大小便无规律和随地大小便的不卫生习惯。

  Kaly sister:现在有许多变态的人,万一不小心受到伤害,到时哭都来不及。

  荷叶田田:有时想想自己小时候穿着开裆裤的样子,好尴尬!不管怎样,讲文明是必须的!

  若逍似遥:开裆裤属于旧时代留下的残余,方便随地大小便,在现代都市用这个绝对不行了。

  辩护

  开裆裤是中国智慧

  月月:谁说开裆裤是为了随地大小便?开裆裤方便婴儿大小便,但不是随地!别瞧不起开裆裤,这是中国世世代代母亲使用的东西,是一种智慧。

  Eternal:经常过个节都集体裸奔的人好意思说我们?开裆裤那是中国文化,你们懂毛?

  sdf51b:我支持幼儿用开裆裤,尤其男孩。捂着太不透气了,热天容易长痱子,也无助于让小孩形成完善的尿路刺激。

  中:开裆裤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更换尿布。如果大冬天的不穿开裆裤,尿布怎么戴?不戴请问您有多大耐心给孩子换衣服,就算你有耐心,孩子也受不了。

  知雨:穿开裆裤要省很多尿不湿,少制造多少垃圾知道吗?支持传统!

  花喋喋:有次没给儿子穿开裆裤结果尿不湿打开后一看,我滴乖乖呀,小鸡鸡都挤得变形了!

  调和

  家里开裆出门封裆

  世勿:婴儿穿开裆裤的确是方便,但在美国就应该遵守那里的法律。其实可以家里穿开裆裤,出门封裆裤的。

  极度:去到人家的地方了,就要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人家觉得不行。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1-05/6755896.shtml华裔孩子在美穿开裆裤遭报警:老传统再逢尴尬


2014-11-0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叶攀


  中新网11月4日消息, 据美国《侨报》报道,近日网上传出美国蒙特利公园市一名华裔妇女带着一名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在公园散步,结果被白人女子报警,当警方了解到孩子穿开裆裤是为了随地大小便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记者打电话给蒙市警局,局长说他没听到此类案件的发生,要做进一步调查才能证实。

  支持

  开裆裤已经过时了

  Daniel:宝宝穿开裆裤不卫生,暴露臀部、外阴部,在宝宝活动时,容易被锐器扎伤或被火、开水烫伤。此外,女宝宝外阴部由于生理的原因和开裆裤的暴露性容易被感染,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男宝宝容易玩弄生殖器而养成不良习惯。宝宝穿开裆裤时间长还会养成大小便无规律和随地大小便的不卫生习惯。

  Kaly sister:现在有许多变态的人,万一不小心受到伤害,到时哭都来不及。

  荷叶田田:有时想想自己小时候穿着开裆裤的样子,好尴尬!不管怎样,讲文明是必须的!

  若逍似遥:开裆裤属于旧时代留下的残余,方便随地大小便,在现代都市用这个绝对不行了。

  辩护

  开裆裤是中国智慧

  月月:谁说开裆裤是为了随地大小便?开裆裤方便婴儿大小便,但不是随地!别瞧不起开裆裤,这是中国世世代代母亲使用的东西,是一种智慧。

  Eternal:经常过个节都集体裸奔的人好意思说我们?开裆裤那是中国文化,你们懂毛?

  sdf51b:我支持幼儿用开裆裤,尤其男孩。捂着太不透气了,热天容易长痱子,也无助于让小孩形成完善的尿路刺激。

  中:开裆裤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更换尿布。如果大冬天的不穿开裆裤,尿布怎么戴?不戴请问您有多大耐心给孩子换衣服,就算你有耐心,孩子也受不了。

  知雨:穿开裆裤要省很多尿不湿,少制造多少垃圾知道吗?支持传统!

  花喋喋:有次没给儿子穿开裆裤结果尿不湿打开后一看,我滴乖乖呀,小鸡鸡都挤得变形了!

  调和

  家里开裆出门封裆

  世勿:婴儿穿开裆裤的确是方便,但在美国就应该遵守那里的法律。其实可以家里穿开裆裤,出门封裆裤的。

  极度:去到人家的地方了,就要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人家觉得不行。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1-05/67558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