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建最大量子通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29:28
中国欲建最大量子通信网 京沪2016实现保密通信
2014.11.05 07:15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港媒援引负责项目的科学家的话表示,中国将在2016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北京至上海的长达2000公里的全球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4日报道,量子通信网络被认为“无法被黑”,将向用户提供最安全的加密技术。
《南华早报》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到2030年左右,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中国是第一个制订了详细时间表将这项技术投入大规模使用的大国。《南华早报》之前报道称,北京将力争于2016年发射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新华社此前表示,该网络将供政府、军队和银行等关键机构使用。
新华社报道称,在11月3日于合肥举行的国际量子学术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透露了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他是中国量子通信项目的主要科学家之一。
他表示:“中国量子通信科技发展得非常迅速,中国在该领域的很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需求,有愿望,现在都可以建设城域量子通信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学家陈宇翱是北京和上海之间的“京沪干线”项目总工程师,他表示,北京和上海的城域量子通信网分别将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夏天建成。加上已经建成的合肥、济南城域量子通信网,只要再完成城市间线路上的接通,预计到2016年就可以实现京沪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报道称,爱德华·斯诺登去年透露,美国正在将目标瞄准可传输大量数据的“网络支柱”,这让中国领导层确信,发展新一代网络技术设施是首要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量子通信网络是无法攻破的。任何试图拦截加密密钥的企图都会改变量子数据的物理状态,触发通信程序警报。
尽管这项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IBM公司的科学家提出了,但是此前的量子通信局限在短距离范围内,因为从技术上很难远距离维持量子数据的脆弱量子态。
报道称,中国正与其他国家争相开发这项技术,由于资金充裕,中国科学家最近几年取得了大量重大突破。去年潘建伟的团队进行了全球首次卫星与地面之间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地面验证。
欧洲、日本和加拿大政府都打算启动自己的量子通信卫星项目,美国一家私营企业正在从联邦政府寻求资金,提议建设一个长达1万公里的网络连接主要城市。
报道称,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项目于去年启动。尽管政府没有透露预算,但是内地科学家称,建设1个万用户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需要投资1亿元左右人民币。中国欲建最大量子通信网 京沪2016实现保密通信
2014.11.05 07:15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港媒援引负责项目的科学家的话表示,中国将在2016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北京至上海的长达2000公里的全球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4日报道,量子通信网络被认为“无法被黑”,将向用户提供最安全的加密技术。
《南华早报》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到2030年左右,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中国是第一个制订了详细时间表将这项技术投入大规模使用的大国。《南华早报》之前报道称,北京将力争于2016年发射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新华社此前表示,该网络将供政府、军队和银行等关键机构使用。
新华社报道称,在11月3日于合肥举行的国际量子学术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透露了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他是中国量子通信项目的主要科学家之一。
他表示:“中国量子通信科技发展得非常迅速,中国在该领域的很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需求,有愿望,现在都可以建设城域量子通信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学家陈宇翱是北京和上海之间的“京沪干线”项目总工程师,他表示,北京和上海的城域量子通信网分别将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夏天建成。加上已经建成的合肥、济南城域量子通信网,只要再完成城市间线路上的接通,预计到2016年就可以实现京沪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报道称,爱德华·斯诺登去年透露,美国正在将目标瞄准可传输大量数据的“网络支柱”,这让中国领导层确信,发展新一代网络技术设施是首要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量子通信网络是无法攻破的。任何试图拦截加密密钥的企图都会改变量子数据的物理状态,触发通信程序警报。
尽管这项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IBM公司的科学家提出了,但是此前的量子通信局限在短距离范围内,因为从技术上很难远距离维持量子数据的脆弱量子态。
报道称,中国正与其他国家争相开发这项技术,由于资金充裕,中国科学家最近几年取得了大量重大突破。去年潘建伟的团队进行了全球首次卫星与地面之间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地面验证。
欧洲、日本和加拿大政府都打算启动自己的量子通信卫星项目,美国一家私营企业正在从联邦政府寻求资金,提议建设一个长达1万公里的网络连接主要城市。
报道称,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项目于去年启动。尽管政府没有透露预算,但是内地科学家称,建设1个万用户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需要投资1亿元左右人民币。
国防光纤全部换量子吧,量子加密已经没问题了,光纤只要用原来的,基站得换一遍
国防有限通讯保密能力一下增加N的等级
量子通讯到底需不需要实际载体?
我觉得他话别说这么满

从哲学角度说 只要是加密,就一定有破密
量子通讯 中文名称:量子通讯 外文名称:Quantum communication 原理:量子纠缠效应 作用:进行信息传递 类型:新型的通讯方式 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 百科名片  量子通讯(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讯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通讯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并因此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基本简介  量子通讯系统的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脱离实物的一种“完全”的信息传送。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长期以来,隐形传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1993年,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  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送给接收者。经典信息是发送者对原物进行某种测量而获得的,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该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发送者甚至可以对这个量子态一无所知,而接收者是将别的粒子处于原物的量子态上。  在这个方案中,纠缠态的非定域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量子力学是非定域的理论,这一点已被违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所证实,因此,量子力学展现出许多反直观的效应。在量子力学中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制备两个粒子态,在它们之间的关联不能被经典地解释,这样的态称为纠缠态,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的非定域非经典的关联。量子隐形传态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对人们认识与揭示自然界的神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通过量子态的传送完成大容量信息的传输,实现原则上不可破译的量子保密通信。  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实验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并不被传输。最近,潘建伟及其合作者在如何提纯高品质的量子纠缠态的研究中又取得了新突破。为了进行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往往需要事先让相距遥远的两地共同拥有最大量子纠缠态。但是,由于存在各种不可避免的环境噪声,量子纠缠态的品质会随着传送距离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如何提纯高品质的量子纠缠态是目前量子通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国际上许多研究小组都在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量子纠缠态纯化的理论方案,但是没有一个是能用现有技术实现的。最近潘建伟等人发现了利用现有技术在实验上是可行的量子纠缠态纯化的理论方案,原则上解决了目前在远距离量子通信中的根本问题。这项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被称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的一个飞跃”。 研究突破  据《新科学家》杂志等媒体综合报道,一支意大利和奥地利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首次识别出从地球上空1500公里处的人造卫星上反弹回地球的单批光子,实现了太空绝密传输量子信息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标明在太空和地球之间可以构建安全的量子通道来传输信息,用于全球通信。此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保罗·维罗来斯和恺莎尔·巴伯利领导此研究小组,成功地利用意大利名为马泰拉(Matera)激光测距天文台的1.5米望远镜向地球上空1500公里处的日本阿吉沙(Ajisai)人造卫星发射出光子并让此卫星将这些光子反弹回到了原始出发地。这标志着无法偷听的量子编码通信可望通过人造卫星来实现。此消息将会大受全球通信公司和银行的欢迎。  2007年6月,一个由奥地利、英国、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在量子通讯研究中通过创下了  通信距离达144公里的最远纪录。而要达到更远的距离很难,因为大气容易干扰光子脆弱的量子状态。而巴伯利小组想出了解决办法,通过人造卫星来发送光子。由于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日趋稀薄,在卫星上旅行数千公里只相当于在地面上旅行8公里。  为证实地面能观测到从轨道卫星上发送回来的光子,此研究小组从意大利马泰拉(Matera)激光测距天文台的望远镜向阿吉沙(Ajisai)人造卫星发射出一束普通的激光。阿吉沙(Ajisai)人造卫星由318面镜片组成,从精确的镜片上反弹回来的单批光子成功地回到了此天文台。  参与此项研究的奥地利维也纳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著名量子物理学家安顿·宰林格(Anton Zeilinger)认为太空至地球的量子通信是一项可行技术。宰林格正在打造一个人造卫星,用于产生纠缠光子,接收信息并对信息编码,之后再将编码的信息反射回来,以建立全球量子通讯网络。  量子通讯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量子通讯学告诉人们,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叫量子纠缠,这一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诡异的互动性”。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成为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  量子通讯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与目前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量子通讯不仅在军事、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会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自1993年美国IBM的研究人员提出量子通信理论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都对此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欧盟在1999年集中国际力量致力于量子通讯的研究,研究项目多达12个。日本邮政省把量子通讯作为21世纪的战略项目。 中国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该实验成果完美地实现了长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类比于传统的电子通讯中为了补偿通讯号衰减而进行整形和放大的电子中继器,  奥地利科学家在理论上提出,可以通过量子存储技术和量子纠缠交换和纯化技术的结合来实现量子中继器,从而最终实现大规模的长程量子通讯。量子存储的实验实现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量子存储问题,国际上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段路明及其奥地利、美国的合作者就曾于2001年提出了基于原子系综的另一类量子中继器方案。由于这一方案具有易于实验实现的优点,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然而,随后的研究表明,由于这一类量子中继器方案存在着诸如纠缠态对信道长度抖动过于敏感、误码率随信道长度增长过快等严重问题,无法被用于实际的长程量子通讯中。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潘建伟、陈增兵和赵博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具有存储功能、并且对信道长度抖动不敏感、误码率低的高效率量子中继器方案。同时,潘建伟研究小组与德国、奥地利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合作研究,在逐步实现了光子—原子纠缠、光子比特到原子比特的量子隐形传态等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实验实现了完整的量子中继器基本单元。由于量子中继器实验实现在量子信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量子通信基于量子信息传输的高效和绝对安全性,成为近年来国际科研竞争中的焦点领域之一。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于2010年7月启动建设,投入经费6000多万元。经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历时1年多的努力,项目建成后试运行,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2012年3月29日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30日正式投入使用。 具有46个节点的量子通信网覆盖合肥市主城区,使用光纤约1700公里,通过6个接入交换和集控站,连接40组“量子电话”用户和16组“量子视频”用户。目前主要用户为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所,如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应急指挥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第三人民医院及部分银行网点等。 合肥量子通信网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我国继量子信息基础研究跻身全球一流水平后,在量子信息先期产业化竞争中也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我国北京、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城域量子通信网也在建设之中,未来这些城市将通过量子卫星等方式联接,形成我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发展史  1993年,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讯的概念;同年,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量子隐形传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
hr404315670 发表于 2014-11-5 12:19
量子通讯到底需不需要实际载体?
当然需要,光纤啊
ddeell72 发表于 2014-11-5 12:22
我觉得他话别说这么满

从哲学角度说 只要是加密,就一定有破密
加总比不加好
这玩意我就看得懂汉字,它讲的什么东西,完全无法理解。好歹还是理科毕业。根本看不懂。。。
我觉得他话别说这么满

从哲学角度说 只要是加密,就一定有破密
说法没错,要看破解的代价!!!代价太大的话,往往破解会变的没有价值!
ddeell72 发表于 2014-11-5 12:22
我觉得他话别说这么满

从哲学角度说 只要是加密,就一定有破密
以后的解密方式就不是拦截通讯了,而是直接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安排内鬼——最终极的解决方式
正确称呼应当是量子加密通信网,数据在加密后解密前被拦截,马上能发现,要想窃听只能在发射端的加密前和接收端解密后截获才能不被发现......
我就懂这么些东西了,有其他大神能更简单的科普吗?
量子通信只能点对点,不能广播。。。

你们不要想得太简单了,要不为啥说2030年。。。

说光纤的也是醉了,目前进行的实验都是必须是直线无阻碍。

而且用光纤就没法保证量子通信的加密性了,因为光纤是有距离限制的,每隔一段距离就必须用中继器,那么可能被人在中继器窃取数据。
boomer007 发表于 2014-11-5 14:53
以后的解密方式就不是拦截通讯了,而是直接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安排内鬼——最终极的解决方式
这个好办,直接把美国总统收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