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帝战列舰走马观花 之 BB-59 Massachusetts (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25:56
第三期主要补充一些不同角度的外部照片吧。很多细节,就不一一介绍了。第三期主要补充一些不同角度的外部照片吧。很多细节,就不一一介绍了。
{:soso_e179:}看着保养还算过关啊,有专门团队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多炮塔神教的偶像
顶楼主,感谢分享。电磁炮成熟后,战列舰会不会复活啊。。。
那艘小艇看起来蛮帅的,搞回来去钓鱼不错,嘿嘿!
海盗旗旗 发表于 2014-11-2 08:12
那艘小艇看起来蛮帅的,搞回来去钓鱼不错,嘿嘿!
很特别,毕竟老毛子的船看到的机会不多
马萨诸塞,同级的南达科他比这有名。
暴力,美学
漂亮!威武的历史。
RWEX 发表于 2014-11-1 05:40
看着保养还算过关啊,有专门团队的?
有专门工作人员,有志愿者。不过这艘是在保养的太好,不得不怀疑有专业团队。
BB党的时代何日再临啊
建议LZ把之前的相关帖子链接一并放到1楼。
“BB党”来瞧瞧,呵呵!{:soso_e151:}
真是巨炮啊
127在上面都是成对成堆的,打下手的和打酱油的。现在很难解决低成本的海上对地炮火支援方法。火炮的距离太近,拿着几亿的装备为地面提供一门100毫米的后炮支援,而且冒着被岸舰导弹毁伤的风险,实在不值当的的。
我很好奇,当年,那么复杂的战舰,工程图纸是咋画的?毕竟那么多零件。
请问那个甲板是木质的吗?
多炮塔==无爱啊
XLS.XLS 发表于 2014-11-1 07:58
顶楼主,感谢分享。电磁炮成熟后,战列舰会不会复活啊。。。
有网友认为,电磁炮发射的弹丸,不可能超过100公里,或者超过了也无法用于精确打击。原因有2,1是因为动能过载过大,电子元件承受不了;2是因为过大的速度会在弹丸表明形成等离子体,那样会形成黑障,无法制导。@笑脸男人 以上说法有没有道理?

我觉得未来战列舰即使复活,那也和你现在看到的二战战列舰不一样,到时你会不会喜欢可不一定,因为那是一种新舰艇。未来战列舰隐形外形和隐形蒙皮一定会取代装甲的地位,同时有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巨炮,可能一、两门就足够了,这样一种战列舰可能更像朱姆沃尔特……

面壁者晨曦 发表于 2014-11-15 20:12
有网友认为,电磁炮发射的弹丸,不可能超过100公里,或者超过了也无法用于精确打击。原因有2,1是因为动 ...

航天器产生黑障碍时候的速度高到20倍马赫

而即便是MD最希望获得的64MJ电磁炮的炮口初速才只有7.5马赫

远远达不到产生黑障的速度



未来廉价、抗高G、微型化、低功耗的惯性测量单元(IMU)需要采用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技术制造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仪的应用

纵轴为抗高G的数值

横轴为零偏稳定性(bias stability) :当输入角速度为零时,衡量光纤陀螺仪输出量围绕其均值的离散程度,也可称为零漂

A - Current Demonstrated Technology 当前演示的技术



B – Gun Hardened Goals  炮弹希望达到的目标——炮口初速5马赫电磁炮的加速度60000g,64MJ的电磁炮炮口初速7马赫,所以需要在最高100000g加速度下存活的能力

C - Tactical Missile Goals  战术导弹希望达到的目标

虚线内为目前MEMS陀螺能力(Current MEMS Gyro Capability)



至2009年,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卫星/惯性制导系统(GPS/INS)最高可以达到抵抗20000G的发射冲击






可以抵抗20000G发射冲击的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卫星/惯性制导系统(GPS/INS)传感器制导装置已经被神剑制导炮弹采用




采用多芯片组装技术(MCM-L technology)封装的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卫星/惯性制导系统(GPS/INS)的传感器在离心机中抵抗了30000G加速度的冲击



根据2006年的文档据说有做抗100000G级加速度的测试






如果只适用于海天线内目标打击的话,也可以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波音的一款电磁炮炮弹






MD也有考虑将电磁炮放在潜艇上




面壁者晨曦 发表于 2014-11-15 20:12
有网友认为,电磁炮发射的弹丸,不可能超过100公里,或者超过了也无法用于精确打击。原因有2,1是因为动 ...

航天器产生黑障碍时候的速度高到20倍马赫

而即便是MD最希望获得的64MJ电磁炮的炮口初速才只有7.5马赫

远远达不到产生黑障的速度

WNUS_Rail_Gun_Slide_pic.jpg (44.6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15 21:54 上传



未来廉价、抗高G、微型化、低功耗的惯性测量单元(IMU)需要采用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技术制造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仪的应用

纵轴为抗高G的数值

横轴为零偏稳定性(bias stability) :当输入角速度为零时,衡量光纤陀螺仪输出量围绕其均值的离散程度,也可称为零漂

A - Current Demonstrated Technology 当前演示的技术



B – Gun Hardened Goals  炮弹希望达到的目标——炮口初速5马赫电磁炮的加速度60000g,64MJ的电磁炮炮口初速7马赫,所以需要在最高100000g加速度下存活的能力

C - Tactical Missile Goals  战术导弹希望达到的目标

虚线内为目前MEMS陀螺能力(Current MEMS Gyro Capability)



至2009年,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卫星/惯性制导系统(GPS/INS)最高可以达到抵抗20000G的发射冲击






可以抵抗20000G发射冲击的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卫星/惯性制导系统(GPS/INS)传感器制导装置已经被神剑制导炮弹采用




采用多芯片组装技术(MCM-L technology)封装的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卫星/惯性制导系统(GPS/INS)的传感器在离心机中抵抗了30000G加速度的冲击



根据2006年的文档据说有做抗100000G级加速度的测试






如果只适用于海天线内目标打击的话,也可以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波音的一款电磁炮炮弹






MD也有考虑将电磁炮放在潜艇上



大白鼠 发表于 2014-11-14 16:12
我很好奇,当年,那么复杂的战舰,工程图纸是咋画的?毕竟那么多零件。
应该是大票的绘图员整天埋头绘图
大白鼠 发表于 2014-11-14 16:12
我很好奇,当年,那么复杂的战舰,工程图纸是咋画的?毕竟那么多零件。
应该是大票的绘图员整天埋头绘图
航天器产生黑障碍时候的速度高到20倍马赫

而即便是MD最希望获得的64MJ电磁炮的炮口初速才只有7.5马赫
...
嗯,看来电磁炮加隐形装甲,未来战列舰重生指日可待哦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4-11-15 21:59
航天器产生黑障碍时候的速度高到20倍马赫

而即便是MD最希望获得的64MJ电磁炮的炮口初速才只有7.5马赫
...
笑脸,这炮口初速7马赫的炮弹射程大概有多远?其他网友说速度过快会导致弹丸射流化,这是怎么回事?还有网友说速度过快空气舵会失灵,其如何控制方向是个问题
面壁者晨曦 发表于 2014-11-16 16:40
笑脸,这炮口初速7马赫的炮弹射程大概有多远?其他网友说速度过快会导致弹丸射流化,这是怎么回事?还有 ...
大概220海里(440公里)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4-11-15 21:59
航天器产生黑障碍时候的速度高到20倍马赫

而即便是MD最希望获得的64MJ电磁炮的炮口初速才只有7.5马赫
...
再问个问题笑脸,这潜射电磁炮,不怕巨大阻力吗?这电磁炮是干嘛的?潜艇对战?
面壁者晨曦 发表于 2014-11-16 18:58
再问个问题笑脸,这潜射电磁炮,不怕巨大阻力吗?这电磁炮是干嘛的?潜艇对战?
水面发射,对地攻击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4-11-16 19:05
水面发射,对地攻击
吓我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