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主流,而欧洲却不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8:08


为什么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主流,而欧洲却不是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反复出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作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却是统一。在各种不利因素造成分裂后,归于统一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必然。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自宋以后,七、八百年来,中国绝大部分时间是统一的,何况此前还有汉、唐等长时间统一的皇朝,在全世界独有。
  欧洲历史上却是另一样,虽然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拿破伦都曾占有相当大面积,但是,分裂成小国似乎是其历史的必然。
  这种规律性的差别,必然有某种原因,人们也曾提出一些说法,但牵强不能令人信服的居多。其中有两种似乎比较有点道理。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古代中国的水患相当严重,一个个小国自己无力去兴修水利,不得不选择大国统一的路线。这是说不通的。其一是中国古代黄河上游植被仍保持着,水患并不像后代那么严重;其二是南方并不受黄河水患的影响,而占有南方则是统一的必要条件;第三,按这种说法,为了对付水患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其实,黄河大泛滥时,即使动员全国之力,在古代也根本治不了,若不是大泛滥,局部力量也就可以对付的了。
  事实上,在东汉贾鲁成功治理黄河后近千年中,中国多处于分裂状态。而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徽宗重合年间、至金世宗大定、明昌年间黄河前所未有的多次大泛滥、数次大改道,并没有任何征兆引向国家的统一。可见这只是一种从书斋中的概念出发的说法。
  与之相关的说法,大一统有利于集中国力救灾。这有趣的很,有过一个大一统皇朝的建立是为了救灾的吗?相对而言,当气候较好,灾荒较少的年份,往往多是统一皇朝稳固时期(如汉唐等),反之,灾荒不断(如小冰河期来临之之类),最易引发外族入侵,内乱不止国家分裂(如三国到南北朝等)。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乃是出于安全的需求。由于北方有着强大的游牧族,似乎只有统一的皇朝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对付北方铁骑的入侵。
  这也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说法。对于一个一统皇朝,和北方民族间有着非常长的边界防御线。如果国力强大,当然没问题,但弱一点,防线就可能漏洞百出。反过来,如果国家分裂,但局部力量很强,也不会弱于游牧族。
  如战国时的秦及赵,和北方民族打仗并不吃亏。中国南北分裂,北方也未必就弱于游牧族,如三国时的曹魏。至于南北朝时北方的北魏,本身就是游牧族出身,更不会怕北方的,如柔然的入侵(花木兰就是这时的故事)。
  只要不是分裂到如唐末藩镇那么分散小独立政权,就不至于那么怕北方游牧族。如果中原北部大部分基本统一,会有力量对付从游牧族的入侵。
  反过来说,对北方入侵抵抗力弱小的北宋,却是基本上统一了的中原的皇朝。
  
  什么原因致使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有两个条件是必须的:民族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这是两个必要条件,当然不能断言说是充分的,例如地理条件就不能忽略,不过,中国和欧洲的地理条件比起来,欧洲没有山西那样到处山地,没有四川那样交通闭塞,更没有江南遍地河流的水乡,统一的地理条件应更好些。
  
  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开始,就不是以血缘辨别什么人是‘王臣’,而什么人不是。从那时起,就几乎看不到中原民族在征战中把俘虏及被征服的地方的子民大规模的卖作奴隶的记录。也没有汉族不许和外族通婚的律令。这就给不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科举,并没有排除外族参加的条例,这是很厉害的。当外族人发现只要念好书,就可以当官,乃取得地位与富贵之坦途。宋朝迁移来的犹太人就是沿此而融入的。
  春秋战国就有一次民族大融合,那时所谓‘北狄东夷西戎南蛮’除了迁移到南北西更远的地方去外,都融入了后来形成的汉族,产生了大汉帝国。到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又一次融合,产生了大唐帝国。后来的契丹、女真等都大量的融入,融入后的外族人本身并不感到低人一等被歧视,时间长了绝大多数人就会把汉族当作自己的族属。
  所以在大分裂后,新皇朝出现,统一中国,甚至在某些地区以血腥手段压服,但其结果是民众依然都归到统一旗下,并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没有人有做了亡国奴的想法。
  相比之下,欧洲就很不相同。罗马帝国本来可能为欧洲大一统打下基础的。后世欧洲人对罗马帝国有着深深的崇敬:中世纪曾出过‘神圣罗马帝国’,罗马尼亚人自以为是罗马人的后裔才有这样的民族名及国名。古俄罗斯的皇帝称沙皇,则是认为自己的凯撒大帝的继承者等。但是,古罗马从根子上就排除了民族融合,在征服一地时,不但俘虏全部沦为奴隶,在很多情况下,当地的居民,不论男女老幼也一律虏来在奴隶市场上发卖。罗马公民则绝对高人一等,虽然在后来罗马帝国衰亡时,也曾给外族上层人物大量授予罗马公民称号,但已经来不及了,何况,对于整个外族来说,授予的还只是极少数。
  从开始,古罗马就种下了分裂的根子。欧洲人崇敬罗马帝国,也必然在思想深处埋入这种排除融合的基因。
  当拿破仑征服大半欧洲后,被征服者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亡国奴的感觉,分裂是必然的。
  
  公认的文字也是人们从感情深处对大一统不反感的重要因素。权威通常需要文字来体现,如圣旨、法律、军令、政令、各种经书以及体现人们感情的文学作品都需要文字来发布、传播和传承。在古代,识字率极低,对文字的敬畏是普遍且正常的。
  虽然中国的方言众多,且可能互相之间可能都听不懂,但是书写出来,彼此沟通毫无障碍,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同一国家与同一民族之认同感。大分裂,如西晋到隋朝,中国曾有数百年的分裂,但统一之后不论统治者出于何处,大家都是用同一文字,一般人不会有被外族人统治的感觉。
  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即查理曼帝国,曾据有现法、德、意、瑞士等国的大部分领土,是个大帝国。但是从根子上就有着离心的分裂因素。当查里把王位传到长孙时,他的两个兄弟造反,最后缔结条约三分帝国(后来发展成法德意三国)。有趣的是,在两个弟弟起兵时发表的誓词就是分别用罗曼斯语(罗马化的法兰克方言)和条顿语(日耳曼方言)两种语言写成的(很怀疑只是用嘴巴说了誓言,而不是写下来,虽然书上这么写的)。
  统一的中国的存在,要感谢汉字,这种独特的文字(有分析语或孤立语等称呼)是很难照猫画虎的另创一套的。西夏文、契丹文、女真字都受汉字启发,模仿汉字创立的文字,但很难达到成熟程度,使用时间不长也就废弃了。反过来说,模仿一种拼音文字,创立另一种语言的文字,相对来说,就容易些。当操各地方言的人们都用拼音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文字后,并经多年(比如说数百年)传承,就可能认定自己和使用不同文字的那些人是不同的民族。再要统一,使用的文字不同于自己原来的,产生亡国奴的感觉就很容易产生。
  
  其实统一的关键是需要有‘英主’,也就是有野心,且有足够能力的大人物。看中国历史,有野心的大人物实不少,但真有足够能力的人就少多了。欧洲不乏有野心、且有足够能力的大人物,只是上述的条件不具备,大一统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那样有见识的的人只能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间纵横捭阖,或战或和,用尽阴谋诡计来为自己夺取利益,而少有起统一欧洲的念头。
  *****
  正题写完了,突然联想到乌克兰。
  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十分接近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发源地(基辅公国,亦称古罗斯)。长时期在同一政权下生活,抗击着共同的外来入侵。怎么今天就有了这么大的仇恨?
  上世纪50年代,我在中学和大学时读过不少由俄语翻译过来的书,当时说是苏联的民族英雄(如塔拉斯.布尔巴)、伟大文学家(如果戈里)和诗人(如舍甫琴科)、农民起义领袖(如普加乔夫)、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以至于军队(如布琼尼)和国家领导人(如赫鲁晓夫)中,相当部分都是乌克兰人或出生在乌克兰;介绍到中国的许多苏联民族风情,实际上是乌克兰人的;当时所称赞的苏联建设伟大成就(如顿巴斯煤矿,第聂伯水电站)不少也是在乌克兰境。确实没有读到过或听说到过任何俄罗斯人欺压或歧视乌克兰人的说法。
  真无法理解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之间会那样严重的对立情绪乃至仇恨。(注意不是说政客之间。)

为什么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主流,而欧洲却不是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反复出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作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却是统一。在各种不利因素造成分裂后,归于统一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必然。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自宋以后,七、八百年来,中国绝大部分时间是统一的,何况此前还有汉、唐等长时间统一的皇朝,在全世界独有。
  欧洲历史上却是另一样,虽然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拿破伦都曾占有相当大面积,但是,分裂成小国似乎是其历史的必然。
  这种规律性的差别,必然有某种原因,人们也曾提出一些说法,但牵强不能令人信服的居多。其中有两种似乎比较有点道理。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古代中国的水患相当严重,一个个小国自己无力去兴修水利,不得不选择大国统一的路线。这是说不通的。其一是中国古代黄河上游植被仍保持着,水患并不像后代那么严重;其二是南方并不受黄河水患的影响,而占有南方则是统一的必要条件;第三,按这种说法,为了对付水患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其实,黄河大泛滥时,即使动员全国之力,在古代也根本治不了,若不是大泛滥,局部力量也就可以对付的了。
  事实上,在东汉贾鲁成功治理黄河后近千年中,中国多处于分裂状态。而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徽宗重合年间、至金世宗大定、明昌年间黄河前所未有的多次大泛滥、数次大改道,并没有任何征兆引向国家的统一。可见这只是一种从书斋中的概念出发的说法。
  与之相关的说法,大一统有利于集中国力救灾。这有趣的很,有过一个大一统皇朝的建立是为了救灾的吗?相对而言,当气候较好,灾荒较少的年份,往往多是统一皇朝稳固时期(如汉唐等),反之,灾荒不断(如小冰河期来临之之类),最易引发外族入侵,内乱不止国家分裂(如三国到南北朝等)。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乃是出于安全的需求。由于北方有着强大的游牧族,似乎只有统一的皇朝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对付北方铁骑的入侵。
  这也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说法。对于一个一统皇朝,和北方民族间有着非常长的边界防御线。如果国力强大,当然没问题,但弱一点,防线就可能漏洞百出。反过来,如果国家分裂,但局部力量很强,也不会弱于游牧族。
  如战国时的秦及赵,和北方民族打仗并不吃亏。中国南北分裂,北方也未必就弱于游牧族,如三国时的曹魏。至于南北朝时北方的北魏,本身就是游牧族出身,更不会怕北方的,如柔然的入侵(花木兰就是这时的故事)。
  只要不是分裂到如唐末藩镇那么分散小独立政权,就不至于那么怕北方游牧族。如果中原北部大部分基本统一,会有力量对付从游牧族的入侵。
  反过来说,对北方入侵抵抗力弱小的北宋,却是基本上统一了的中原的皇朝。
  
  什么原因致使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有两个条件是必须的:民族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这是两个必要条件,当然不能断言说是充分的,例如地理条件就不能忽略,不过,中国和欧洲的地理条件比起来,欧洲没有山西那样到处山地,没有四川那样交通闭塞,更没有江南遍地河流的水乡,统一的地理条件应更好些。
  
  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开始,就不是以血缘辨别什么人是‘王臣’,而什么人不是。从那时起,就几乎看不到中原民族在征战中把俘虏及被征服的地方的子民大规模的卖作奴隶的记录。也没有汉族不许和外族通婚的律令。这就给不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科举,并没有排除外族参加的条例,这是很厉害的。当外族人发现只要念好书,就可以当官,乃取得地位与富贵之坦途。宋朝迁移来的犹太人就是沿此而融入的。
  春秋战国就有一次民族大融合,那时所谓‘北狄东夷西戎南蛮’除了迁移到南北西更远的地方去外,都融入了后来形成的汉族,产生了大汉帝国。到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又一次融合,产生了大唐帝国。后来的契丹、女真等都大量的融入,融入后的外族人本身并不感到低人一等被歧视,时间长了绝大多数人就会把汉族当作自己的族属。
  所以在大分裂后,新皇朝出现,统一中国,甚至在某些地区以血腥手段压服,但其结果是民众依然都归到统一旗下,并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没有人有做了亡国奴的想法。
  相比之下,欧洲就很不相同。罗马帝国本来可能为欧洲大一统打下基础的。后世欧洲人对罗马帝国有着深深的崇敬:中世纪曾出过‘神圣罗马帝国’,罗马尼亚人自以为是罗马人的后裔才有这样的民族名及国名。古俄罗斯的皇帝称沙皇,则是认为自己的凯撒大帝的继承者等。但是,古罗马从根子上就排除了民族融合,在征服一地时,不但俘虏全部沦为奴隶,在很多情况下,当地的居民,不论男女老幼也一律虏来在奴隶市场上发卖。罗马公民则绝对高人一等,虽然在后来罗马帝国衰亡时,也曾给外族上层人物大量授予罗马公民称号,但已经来不及了,何况,对于整个外族来说,授予的还只是极少数。
  从开始,古罗马就种下了分裂的根子。欧洲人崇敬罗马帝国,也必然在思想深处埋入这种排除融合的基因。
  当拿破仑征服大半欧洲后,被征服者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亡国奴的感觉,分裂是必然的。
  
  公认的文字也是人们从感情深处对大一统不反感的重要因素。权威通常需要文字来体现,如圣旨、法律、军令、政令、各种经书以及体现人们感情的文学作品都需要文字来发布、传播和传承。在古代,识字率极低,对文字的敬畏是普遍且正常的。
  虽然中国的方言众多,且可能互相之间可能都听不懂,但是书写出来,彼此沟通毫无障碍,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同一国家与同一民族之认同感。大分裂,如西晋到隋朝,中国曾有数百年的分裂,但统一之后不论统治者出于何处,大家都是用同一文字,一般人不会有被外族人统治的感觉。
  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即查理曼帝国,曾据有现法、德、意、瑞士等国的大部分领土,是个大帝国。但是从根子上就有着离心的分裂因素。当查里把王位传到长孙时,他的两个兄弟造反,最后缔结条约三分帝国(后来发展成法德意三国)。有趣的是,在两个弟弟起兵时发表的誓词就是分别用罗曼斯语(罗马化的法兰克方言)和条顿语(日耳曼方言)两种语言写成的(很怀疑只是用嘴巴说了誓言,而不是写下来,虽然书上这么写的)。
  统一的中国的存在,要感谢汉字,这种独特的文字(有分析语或孤立语等称呼)是很难照猫画虎的另创一套的。西夏文、契丹文、女真字都受汉字启发,模仿汉字创立的文字,但很难达到成熟程度,使用时间不长也就废弃了。反过来说,模仿一种拼音文字,创立另一种语言的文字,相对来说,就容易些。当操各地方言的人们都用拼音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文字后,并经多年(比如说数百年)传承,就可能认定自己和使用不同文字的那些人是不同的民族。再要统一,使用的文字不同于自己原来的,产生亡国奴的感觉就很容易产生。
  
  其实统一的关键是需要有‘英主’,也就是有野心,且有足够能力的大人物。看中国历史,有野心的大人物实不少,但真有足够能力的人就少多了。欧洲不乏有野心、且有足够能力的大人物,只是上述的条件不具备,大一统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那样有见识的的人只能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间纵横捭阖,或战或和,用尽阴谋诡计来为自己夺取利益,而少有起统一欧洲的念头。
  *****
  正题写完了,突然联想到乌克兰。
  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十分接近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发源地(基辅公国,亦称古罗斯)。长时期在同一政权下生活,抗击着共同的外来入侵。怎么今天就有了这么大的仇恨?
  上世纪50年代,我在中学和大学时读过不少由俄语翻译过来的书,当时说是苏联的民族英雄(如塔拉斯.布尔巴)、伟大文学家(如果戈里)和诗人(如舍甫琴科)、农民起义领袖(如普加乔夫)、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以至于军队(如布琼尼)和国家领导人(如赫鲁晓夫)中,相当部分都是乌克兰人或出生在乌克兰;介绍到中国的许多苏联民族风情,实际上是乌克兰人的;当时所称赞的苏联建设伟大成就(如顿巴斯煤矿,第聂伯水电站)不少也是在乌克兰境。确实没有读到过或听说到过任何俄罗斯人欺压或歧视乌克兰人的说法。
  真无法理解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之间会那样严重的对立情绪乃至仇恨。(注意不是说政客之间。)
中国在周朝的时候也是类似的城邦国家,秦统一后才开始流官管理的,不管考不考试,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按士取仕无论地域和出身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大统一观。
赞同老先生说的,主要还是民族融合和文字的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在制度上秦朝也算竖了个不错的榜样。

另外统一中国也比统一欧洲难度低。虽说现在中国有960W的国土和欧洲相当,但是在古代统一关内汉人核心区域就算是统一也就只有300W左右的任务。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长期维持乌拉尔山以西欧洲的有效统治基本是不可能的。
我相信地理决定论,不相信文化决定论!

中国的地理版图决定了具备统一的天然条件,东边大海、西边沙漠高原、南边酷热瘴气、北边苦寒不毛之地,而中间是一大片肥沃的冲积平原,易攻难守!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无论什么文明在此繁衍生息,都更容易实现大一统!

再看欧洲的版图,地中海、岛屿、半岛、山川河流,把地图划分的支离破碎,特别适合建立一个个易守难攻的小政权!比如英吉利海峡,就是天然的屏障,可以保护一个中型国家;比如意大利整个是半岛地形,也非常容易建立独立的国家;西班牙哪一块也是一样,地图是脑袋大脖子细,易守难攻;还有斯堪的纳维亚,也是易守难攻的半岛地形;即便是在欧洲大陆中间,也有阿尔卑斯山之类的天然防火墙,使得每一个小国家更容易生存下来!
文化是很容易改变的,比如小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短短几十年,就建立起接近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体系。
地理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是无法改变的!日本想脱亚入欧,也没办法把日本岛挪到欧洲去!

这个地球上5千年来,无数的文明诞生、毁灭、发展进化,唯独地理版图,人类一点儿都改变不了!
开放包容的文化和大一统的文字是关键
复旦大学的葛剑雄表示很不认合同楼主的观点:经过数据统计,分裂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fengkoufei 发表于 2014-10-14 08:55
中国在周朝的时候也是类似的城邦国家,秦统一后才开始流官管理的,不管考不考试,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按士取仕 ...
周代时中国城(那时称国),确重要,但是城中和城外的人,以及不同城的人之间却没有人为鸿沟。这点和希腊、罗马根本不同。
地理分割才是欧洲统一的障碍吧,要是欧洲像中国一样,中间是平原,四面是障碍,那么罗马统一欧洲的希望就大增,然后各个后继人都会争取统一的。
风♂心灵の息 发表于 2014-10-14 09:11
赞同老先生说的,主要还是民族融合和文字的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在制度上秦朝也算竖了个不错的榜 ...
统一中国难度实在不低,如进攻四川,赵长江攻江南等。
以德为中心的法德意奥(北部)及波匈等地,从地理上说统一并没有特别难度。这种范围的统一也是非常辉煌的。
ljwsex 发表于 2014-10-14 09:20
我相信地理决定论,不相信文化决定论!

中国的地理版图决定了具备统一的天然条件,东边大海、西边沙漠高 ...
但是,欧洲的中部,也可以看作是中心,即查理曼帝国占有的,以及东欧波兰等地绝大部分都没有高山深谷,并无不可攻克之地。
总体来说,欧洲的地形较之中国,好的多了。所以,各国间的边界很容易变动。
地理条件不应是欧洲分裂的原因。
xwxmy 发表于 2014-10-14 11:01
复旦大学的葛剑雄表示很不认合同楼主的观点:经过数据统计,分裂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老夫知道。
可以把题目变一下,为什么八、九百年来,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统一的,而欧洲多是分裂的。不知葛先生会如何说?
我以为,你在另一篇著述中(《周朝那些伟大的王》)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朝对于中华帝国(虽然彼时帝国尚未建立)最大的贡献就是树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世价值观。

秦始皇一统六合,从制度上确立了帝国的架构。至西汉前期,则将这种普世价值观和秦帝国制度融会贯通。从而确保了大一统思想是中华帝国的主流思想。

我想,是因为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开始崩溃,曾经的贵族开始回到乡下庄园居住,久而久之农民为了获得安全和庇护,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城堡,中世纪欧洲的城堡本质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城邦。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欧洲已经被完全的封建化了,以至于欧洲有句谚语:我的城堡风可以进来,雨可以进来,但是国王不可以进来。尤其是教会的力量强大严重阻碍了欧洲的统一进程,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教会,不会也不可能允许世俗的政府力量过于强大,以便于教会控制一个个小公国。
布衣鲜卑 发表于 2014-10-14 14:07
我以为,你在另一篇著述中(《周朝那些伟大的王》)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朝对于中华帝国(虽然彼时帝 ...
还有一个周道尊尊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帝国传承的总体稳定性。

fengkoufei 发表于 2014-10-14 08:55
中国在周朝的时候也是类似的城邦国家,秦统一后才开始流官管理的,不管考不考试,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按士取仕 ...
唐朝之后科举盛行才开始真真的大一统,之前一直在分封和中央集权摇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生不逢时所以才历二世就亡国了。隋朝分裂势力也很强大所以也是二世而亡。
ljwsex 发表于 2014-10-14 09:20
我相信地理决定论,不相信文化决定论!

中国的地理版图决定了具备统一的天然条件,东边大海、西边沙漠高 ...
“再看欧洲的版图,地中海、岛屿、半岛、山川河流,把地图划分的支离破碎,特别适合建立一个个易守难攻的小政权!”

感觉逻辑不对。难道中国就没有岛屿、半岛、山川河流了?黄河长江还是世界排名前五位的,还有秦岭、四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带有艺术的夸张性,但也是基本属实的。

再对比欧洲,除了阿尔卑斯山脉把欧洲整体分成南北两块之外,其它的地貌没什么特殊。


地理因素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文化的认同和思想认知的统一。


“再看欧洲的版图,地中海、岛屿、半岛、山川河流,把地图划分的支离破碎,特别适合建立一个个易守难攻的 ...
其实这是中原和中国的差异。
以黄河边上郑州为中心,周围400一500公里为半径,大多是平原和小丘,这是中原。是很容易统一的。
中原统一后,再统一中国(这其实是武力夺取其他民族的土地)
还有一个周道尊尊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帝国传承的总体稳定性。
用不着用道。
实际上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绝大多数时间就是一家人的后代在统治着。
秦始皇,姬姓。周朝、商朝、夏朝的统治者,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的近亲或远亲。
再上溯1000年。神农氏、黄帝、炎帝、尧舜禹、夏商周还是一个家族,只不过是远亲还是近亲的区别而己,改朝换代其实是家族之间的夺权抢位。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0-14 14:16
我想,是因为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开始崩溃,曾经的贵族开始回到乡下庄园居住,久而久之农民为了获得安全 ...


教会的权利上是需要世俗力量支持和保护的。当强大的国家出现且表示支持教会时,罗马教会都逢迎的。
当查里曼大帝东征西讨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支持教会,教皇立奥三世就送一个‘罗马人皇帝’的称号,并为他加冕。
拿破仑当皇帝是加冕时是自己拿着皇冠戴到头上,教皇也承认。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0-14 14:16
我想,是因为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开始崩溃,曾经的贵族开始回到乡下庄园居住,久而久之农民为了获得安全 ...


教会的权利上是需要世俗力量支持和保护的。当强大的国家出现且表示支持教会时,罗马教会都逢迎的。
当查里曼大帝东征西讨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支持教会,教皇立奥三世就送一个‘罗马人皇帝’的称号,并为他加冕。
拿破仑当皇帝是加冕时是自己拿着皇冠戴到头上,教皇也承认。
ertert 发表于 2014-10-14 14:40
其实这是中原和中国的差异。
以黄河边上郑州为中心,周围400一500公里为半径,大多是平原和小丘,这是中 ...
问题在于,抢夺了别的民族的土地会造成仇恨,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为什么中国的统一,并未造成各地之间的仇恨?这里有着深刻的原因,正是本文探讨的。
问题在于,抢夺了别的民族的土地会造成仇恨,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为什么中国的统一,并未造成各地之间的 ...
至于仇恨,就看你如何定义了?
什么叫仇,什么叫恨?
百来年间,白人就统制了北美大陆,你来现在的原住民印地安人有仇恨吗?他能恨吗?恨得起来吗?
当强大文明和武力民族到来的时候,弱族能干啥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0-14 15:02
问题在于,抢夺了别的民族的土地会造成仇恨,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为什么中国的统一,并未造成各地之间的 ...

重复,删除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0-14 15:02
问题在于,抢夺了别的民族的土地会造成仇恨,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为什么中国的统一,并未造成各地之间的 ...

重复,删除
布衣鲜卑 发表于 2014-10-14 14:27
“再看欧洲的版图,地中海、岛屿、半岛、山川河流,把地图划分的支离破碎,特别适合建立一个个易守难攻的 ...
欧洲的所有岛屿(英伦三岛、科西嘉等)和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的总面积加起来,占到整个欧洲大陆的一半了!

中国才有几个岛屿和真正长条型的半岛?  就一个台湾岛,还被国-民党给武装割据了,这正说明了地理的重要性!

为什么国-民党不去割据河北或者湖南?因为守不住!
统一有统一的优势,分裂有分裂的好处。中国的长期统一确实提升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统一也造成了明清时期全国范围的闭关锁国。统一可以提升综合实力,也可以造成全国性政策失误。反观分裂的欧洲,虽然饱受战乱,但是竞争促成了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可谓后来者居上。但是今日之中国,得益于统一的优势,发展突飞猛进,而欧洲统一进程不容乐观。风水轮流转,各个历史阶段,统一与分裂的优劣各有千秋。在今日的地球村世界,竞争依然激励着各国的技术革新。统一与分裂的原因可以探讨,其优劣也值得分析
观弈书童 发表于 2014-10-14 15:42
统一有统一的优势,分裂有分裂的好处。中国的长期统一确实提升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统一也造成 ...
话说地缘政治破碎的地区不仅仅是欧洲,但为何唯独欧洲完成了地理大发现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把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归咎于统一,我坚决不赞同。

观弈书童 发表于 2014-10-14 15:42
统一有统一的优势,分裂有分裂的好处。中国的长期统一确实提升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统一也造成 ...


这是看问题的表面。
表面上,中国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实际是无数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割据经济。这些对生产力的阻碍比欧洲大得多。欧洲在实际经济、实际科技统一的程度比中国深得多。
再例如,各地稀土互相压价竞相出口,根本不像一国。
观弈书童 发表于 2014-10-14 15:42
统一有统一的优势,分裂有分裂的好处。中国的长期统一确实提升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统一也造成 ...


这是看问题的表面。
表面上,中国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实际是无数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割据经济。这些对生产力的阻碍比欧洲大得多。欧洲在实际经济、实际科技统一的程度比中国深得多。
再例如,各地稀土互相压价竞相出口,根本不像一国。


秦汉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北方游牧部落匈奴也在走向统一,如果不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汉帝国硬顶住了北方同样统一强大的游牧帝国的进攻,华夏文明会成什么样子就不好说了。

秦汉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北方游牧部落匈奴也在走向统一,如果不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汉帝国硬顶住了北方同样统一强大的游牧帝国的进攻,华夏文明会成什么样子就不好说了。

风♂心灵の息 发表于 2014-10-14 15:56
秦汉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北方游牧部落匈奴也在走向统一,如果不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汉帝国硬顶住了北方同样统一 ...


往上数一百代,刘邦说不定还要称匈奴单于为“表哥”呢。
不知道谁才是华夏正统,何谈“华夏文明会成什么样子”?
风♂心灵の息 发表于 2014-10-14 15:56
秦汉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北方游牧部落匈奴也在走向统一,如果不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汉帝国硬顶住了北方同样统一 ...


往上数一百代,刘邦说不定还要称匈奴单于为“表哥”呢。
不知道谁才是华夏正统,何谈“华夏文明会成什么样子”?
教会的权利上是需要世俗力量支持和保护的。当强大的国家出现且表示支持教会时,罗马教会都逢迎的。 当 ...
世俗和教会是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如您所说,无论是查理曼或者拿破仑,都是世俗力量过于强大之时,教皇的承认不如说是逢迎。东方的俄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与其能够掌握东正教会不无关系。而在西方,教会是不会容忍被国王控制的
教会的权利上是需要世俗力量支持和保护的。当强大的国家出现且表示支持教会时,罗马教会都逢迎的。 当 ...
世俗和教会是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如您所说,无论是查理曼或者拿破仑,都是世俗力量过于强大之时,教皇的承认不如说是逢迎。东方的俄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与其能够掌握东正教会不无关系。而在西方,教会是不会容忍被国王控制的
欧洲没有山西那样到处山地,没有四川那样交通闭塞,更没有江南遍地河流的水乡,统一的地理条件应更好些。


错了,一马平川是分裂的有利因素,不是统一的有利因素。

一马平川即意味着无险可守,如果是像河南、湖北那种四战之地,被瓜分是早晚的事,因为谁也守不住,只能你一块我一块相互妥协,直到有一方攒够了力量再把战线推进一点,打破平衡为止。

中国能统一,关中这一块尤其值得研究,特别是早一点的时候,占据关中意味着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秦汉两朝都是自关中走向天下一统的,周朝也能算半个~

而且其实欧洲很多江河和分水岭是天然的国境线,不知道楼主发现了没有……我国以除了江河、淮水等其他河流、分水岭做割据政权的国界的情况少之又少。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0-14 15:02
问题在于,抢夺了别的民族的土地会造成仇恨,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为什么中国的统一,并未造成各地之间的 ...
你去历史版搜下过去这个问题的帖子,因为有共同的外患---游牧民族,不合力根本搞不过。
古猛龙 发表于 2014-10-14 17:01
错了,一马平川是分裂的有利因素,不是统一的有利因素。

一马平川即意味着无险可守,如果是像河南、 ...
在欧洲,江河是天然分界?
欧洲中部的多脑河的哪一段是国家的分界了?
其实,地理条件对是否统一是个次要的条件,同一地理条件究竟有利于什么,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平原利于分裂,高山大川也利于分裂,反过来说似乎也对。不结合具体情况,只按概念研讨,不会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的。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4-10-14 16:48
世俗和教会是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如您所说,无论是查理曼或者拿破仑,都是世俗力量过于强大之时,教皇的承 ...
强大的教会对于统一的来说是利好还是非,真说不清楚。
如果两个教或教派割据一处,则是统一不了的。
在马丁路德之前,欧洲天主教一派强,似乎有利于统一。它曾支持法兰克,也曾支持神圣罗马帝国。
单一教会一家独强,教会支持小国搞垮大国的统一的例子,还没找到。
ertert 发表于 2014-10-14 15:53
这是看问题的表面。
表面上,中国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实际是无数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割据经济。这些对 ...
欧美大企业之间的钩心斗角之剧烈和可怕,不是外人所能知其内幕的。
不要把它们想象成乐融融的兄弟,而应看作是争斗不息的乌眼鸡。
ertert 发表于 2014-10-14 16:13
往上数一百代,刘邦说不定还要称匈奴单于为“表哥”呢。
不知道谁才是华夏正统,何谈“华夏文明会成什 ...
关键在于生产力高下。游牧族对农业社会的攻击,一般说来都是反社会发展的。
fengkoufei 发表于 2014-10-14 17:15
你去历史版搜下过去这个问题的帖子,因为有共同的外患---游牧民族,不合力根本搞不过。
在本文中已经探讨了这个问题。
战国时的秦赵燕、三国时的魏、南北朝时的北魏,五代时的后周,都能对付游牧族。
统一的西晋,北宋,明末却不过。
ertert 发表于 2014-10-14 16:13
往上数一百代,刘邦说不定还要称匈奴单于为“表哥”呢。
不知道谁才是华夏正统,何谈“华夏文明会成什 ...
在你眼中,华夏文明属于血统论吗?
欧美大企业之间的钩心斗角之剧烈和可怕,不是外人所能知其内幕的。
不要把它们想象成乐融融的兄弟,而应 ...

在假想是没用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人们出省比欧洲出国都难。即使改革开放到今,仍然有户籍等限制人流动的反生产力措施。
就这而言,号称大一统的中国内部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远高于欧洲每个独立的国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