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在CD发我的原创第一帖吧,^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43:30
大家鼓掌大家鼓掌
我们曾经的巡洋舰和我们的海军(原创)part1

1.清海军:
清海军的建立与重建和三个人密切相关:光绪皇帝、左宗棠、李鸿章。
光绪皇帝一手下达了建立北洋海军以及重建甲午海战后的北洋舰队;
左宗棠则在建立马尾福州船政局后创建了南洋海军;
李鸿章则一手创建了亚洲第一流的北洋海军,当时的北洋海军“士气高涨,纪行严明,乃百炼之师是也。”
讲到清海军就要谈到福州船政局,这是我国第一艘自产轮船、第一艘自产巡洋舰的产地。设在马尾的福州船政局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兴建,到1868年夏季建成。船政局分设有前、后学堂,艺圃,考工所等,聘请了一批来自英、法等国的教师和工程师;船政局的船厂建有4座船台,能建造龙骨长100米、排水量2500吨的舰船;另建有一座长90米、宽45米的浮船坞(当时称为铁船槽),专门用于修理轮船。福州船政局既建造军舰又培养海军军官,堪称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深得清廷宠信,为这一全新事业竭尽心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868年1月18日,船政局举行第一艘轮船的龙骨安放典礼;次年6月10日,第一艘建成的“万年清”号轮船顺利下水,其排水量为1370吨,推进功率150匹马力,航速为每小时20公里。到1874年初,福州船政局共建成15艘舰船,平均每年有3艘舰船建成下水,业绩确属不凡。从1869年(清同治8年)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间,福州船政局共建成舰船40艘。有了造船造舰基础,大清海军终于有了雏型。


a.首先建立的就是南洋舰队,南洋舰队拥有的巡洋舰如下:
巡洋舰:扬武、开济、镜清、寰泰、广甲、平远、广乙、广丙(马尾福州船政局自造);
南琛、南瑞(购自德国的2200吨级巡洋舰);

下面是各舰的资料:
“扬武”是第七艘自造舰船,于1872年3月建成下水,是福州船政局前期建造的最重要的军舰。“所费工料繁巨,一船可抵二船。”。“扬武”号是中国最早的一艘巡洋舰,该舰舰长57米,宽10.8米,吃水5.37米,排水量1560吨;采用非复合式蒸汽机,总功率为1130马力,航速12节,舰员147名。采用铁骨木壳建成的“扬武”号巡洋舰,造价高达254000两白银;舰上共配备有11门舰炮。1872年下水的“扬武”号巡洋舰被编入福建海军,成为该舰队的旗舰。此时福建海军拥有11艘军舰,除旗舰“扬武”号巡洋舰之外,另有8艘炮舰、炮艇和2艘运输舰。
“开济”号,1883年(清光绪九年)1月建成下水,是比“扬武”号更胜一筹的巡洋舰。该舰舰长79.74米,宽10.8米,吃水5.49米,排水量2200吨;采用一台功率为2400马力的省煤卧式复合蒸汽机,航速15节,舰员183名。这艘铁骨双层木壳的巡洋舰造价高达268000两白银;舰上配备有10门舰炮,并在舰艏水线之下装设有冲角。
“镜清”号和“寰泰”号是“开济”号的两艘同型姊妹舰。
巡洋舰“广甲”号(1300吨)、“平远”号(2100吨)、“广乙”号(1010吨)、“广丙”号(1030吨)。
两艘外购巡洋舰“南琛”号和“南瑞”号,航速15节,各装备有18门舰炮,舰员250人


南洋舰队的各舰结果如下:
“扬武”舰于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之战中被鱼雷重伤焚毁于马江岸边,此战法军舰队以2艘鱼雷艇受重伤和死伤30多人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全歼中国福建海军11艘军舰以及其它数十艘商船(清海军死伤700多人)的战果。
“开济”号、“镜清”号和“寰泰”号,则被编入驻泊于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下游的南洋海军,未能经历海上大战。“开济”号于1902年失事沉没于南京附近的长江中。
其余舰艇或者编入北洋舰队在黄海、旅顺战事中被击沉,或者在一生未开一炮退役。
调入北洋舰队的巡洋舰有:平远、广甲、广乙、广丙,其后三舰由于航速过慢不能编队作战,一般作为护航舰或者二级巡洋舰使用,平远则是作为精锐舰艇编入一线舰队。

b. 北洋舰队:
中法战争中福建海军在马江海战全军覆灭的惨剧,使清廷痛下决心要大办海军。1885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正式启动北洋海军的筹办,“法人寻衅,累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
北京随即组建成立了以醇亲王奕(光绪皇帝之父)为首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鉴于北洋防务首当其冲的地位,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出任海军衙门的会办大臣,具体负责北洋海军的组建工作。
1888年秋,海军衙门制订出一部专门的海军法规《北洋海军章程》;该章程随即被朝廷批准颁行,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北洋舰队拥有大小舰船近50艘,总吨位约5万吨;其中主要军舰22艘,鱼雷艇10艘;这支舰队一度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强大舰队。在北洋舰队的编成里,除了有2艘威震东亚的7335吨级的铁甲舰(即战列舰)“定远”号(北洋舰队旗舰)和“镇远”号之外,最为令世人瞩目的就是8艘威风凛凛的巡洋舰。李鸿章出于对海军的渴望也大力扶植北洋海军,甚至在西太后的北洋观舰式上私自扣留南洋参舰的4艘当时南洋的精锐巡洋舰调入北洋海军。

2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即“前无畏”型战列舰),排水量7550吨,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锵造船厂订造,

北洋舰队的8艘初创时的巡洋舰如下:
超勇、扬威、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平远

“超勇”号和“扬威”号,1879年(清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此二舰;向李鸿章提议订造该二舰的是当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该二舰是同型姊妹舰,其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67.1米,宽9.68米,吃水4.27米,排水量1350吨,主机推进功率2400马力,航速15节,舰员137名。舰载武器有艏艉各1门254毫米口径主炮、4门120毫米口径副炮、10门机关炮。李鸿章将该二舰的特点归纳为三条:船小、炮大、行速。
1881年8月3日,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亲自前往纽卡斯尔阿姆斯特朗船厂接舰。8月17日,前来英国接船的丁汝昌、林泰曾、邓世昌等率二百多名中国海军官兵及部分英国教官,驾驶“超勇”号和“扬威”号启程回国。同年11月22日,该二舰历经风涛,顺利驶回天津大沽口;清廷对驾舰有功的林泰曾、邓世昌等予以嘉奖。

“济远”号,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锵造船厂订造,同时订造的还有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济远”号巡洋舰的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72.1米,宽10.37米,吃水4.78米,排水量2300吨,主机推进功率为2800马力,航速15节,舰员202名;舰载武器有1座双联装210毫米口径前主炮,1门150毫米口径后主炮,10门机关炮,4具鱼雷发射管,2艘舰载鱼雷小艇。值得一提的是,该舰拥有较强的装甲防护力,其装甲由25.4毫米钢质和50.8毫米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炮火的轰击。
1886年底,“济远”号驶至中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济远”舰的管带是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衔补用参将升署)方伯谦(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

“致远”号和“靖远”号,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此二舰。清廷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海军。
该二舰是同型姊妹舰,其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76.25米,宽11.59米,吃水4.88米,排水量2300吨,主机推进功率5500马力,航速高达18节,舰员202名;舰载武器有3门210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主炮,8门6磅远射炮,6门45毫米口径速射炮,10门机关炮和4具鱼雷发射管。该二舰订购总费用近170万两白银。
1887年秋驶抵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 致远” 号的管带是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副将(以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邓世昌(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靖远”号管带是北洋海军中军右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补用参将升署)叶祖珪(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

“经远”号和“来远”号,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此二舰。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海军。
该二舰是同型姊妹舰,其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82米,宽12米,吃水5米,排水2900吨,主机推进功率3400马力,航速15节,舰员202名;舰载武器有2门210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主炮,1门40毫米口径速射炮,2座五联装47毫米口径钢炮,5座五联装37毫米口径钢炮和4具鱼雷发射管。该二舰订购总费用约为174万两白银。
1887年秋,该二舰与在英国订造的“致远”号和“靖远”号巡洋舰一同驶抵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经远”号的管带是北洋海军左翼右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林永升(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来远”号管带是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邱宝仁(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平远”号,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29艘舰船,于1887年12月建成下水,1889年交付服役;后于1894年甲午战争前调归北洋舰队。
该巡洋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59.1米,宽11.85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100吨,主机推进功率2400马力,航速14节,舰员145名;舰载武器有1门254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主炮,8门机关炮和4具鱼雷发射管。该舰的造价为524000两白银。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平远”号的管带是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司李和(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北洋舰队的各舰结果如下:
“超勇”号和“扬威”号随北洋舰队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海战;并在苦战之后被击沉。
“济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9月17日的黄海大海战和1895年初的威海卫保卫战;甲午战争结束后,“济远”号被日本海军掳去。后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加了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并在旅顺口战役中触雷沉没于旅顺口附近海域。
“致远”号于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被击沉,管带邓世昌自沉殒舰;在黄海海战后段,北洋舰队丧失了统一的战场指挥,各舰被迫各自应战,叶祖珪主动在“靖远”号上升起指挥信号旗。“靖远”号后来参加了1895年初的威海卫保卫战,于2月9日被击沉。
“经远”号和“来远”号随北洋舰队参加了甲午黄海大海战,“经远”舰被击沉,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来远”舰受重伤,后来参加了1895年初的威海卫保卫战,于2月6日被日军鱼雷艇击沉。
“平远”号随北洋舰队参加了黄海大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最终被日本海军掳去。1904年在日俄战争中触雷,沉没于旅顺口附近海域。

2.外购巡洋舰重振海军
清廷最大的海军舰队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除在几次海战中损失的舰艇外,其余舰船悉数被日本海军掳去,仅存者只有一艘被日军卸除武器装备的小型练习舰“康济”号(威海卫战败后,该舰因获准运送丁汝昌、刘步蟾等北洋海军高级将领的灵柩而幸得留存)。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清廷决定重建北洋海军;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负责海军的重建工作,后来又在陆军部增设海军处,具体承办重建海军的事务。为重振海军以巩固海防,清政府又不惜花费巨资,从英、德等西方国家订购了大批各种规格的军舰,而巡洋舰又一次成为军火进口项目中惹人注目的大额生意。
光绪皇帝对于两次海战的失败特别记重,在1898年他所主持的著名的“戊戌变法”中,海军海防问题又被理所当然地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当年的7月29日,光绪皇帝在紫禁城内召见军机大臣;他郑重明谕:“国家讲求武备,非添设海军、铸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
在仅仅103日的的维新中,中国海军迎来了3艘巡洋舰,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夏,又有两艘更大的巡洋舰驶抵天津大沽口。这也是以后很长时间中国海军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之一, 这些巡洋舰直到1945都没有任何中国战舰可以超越,直到“重庆”号的到来。

5艘巡洋舰为:海容、海筹、海琛、海天、海圻

“海容”号、“海筹”号和“海琛”号这3艘同型巡洋舰是总理衙门于1896年5月下令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的,单舰造价为163000英镑。
该三舰的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95.77米,宽12.4米,吃水5.79米,排水量2950吨,主机推进功率7500马力,航速19.5节,舰员263名;舰载武器有3门150毫米口径克鲁伯式主炮,8门105毫米口径克式炮,2门60毫米口径克式炮,4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炮,5挺8毫米口径马克沁机关枪和1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580吨,载淡水量270吨。
“海天”号和“海圻”号,1896年11月清廷令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同型巡洋舰,其单舰造价为328000英镑。
该二舰的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129.32米,宽14.23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吨,
主机推进功率17000马力,航速24节,舰员445名;舰载武器有2门20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主炮,10门120毫米口径阿式炮,12门47毫米口径阿式炮,4门37毫米口径阿式炮,6挺7毫米口径马克沁机关枪和5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990吨,载淡水量337吨。

3.溥仪制下的中国海军
1909年,载沣(溥仪之父)亲自代理全国海陆军大元帅,并提出振兴海军,设置了筹办海军事务处,由他的六弟郡王衔贝勒载洵和提督萨镇冰担任筹划海军大臣。
1909年(清宣统元年)10月,载洵和萨镇冰带随员赴欧洲各国考察海军。在英国,定购2艘巡洋舰。即“肇和”号和“应瑞”号。

“肇和”,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产品,造价为210000英镑。
该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97.6米,宽11.89米,吃水4.27米,排水量2600吨,主机推进功率60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230名;舰载武器有2门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式主炮,4门100毫米口径阿式炮,6门3磅阿式炮,2挺马克沁机关枪和2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5吨。

“应瑞”,英国维克斯造船厂产品,造价为204000英镑。
该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100.65米,宽12.62米,吃水3.97米,排水量2460吨,主机推进功率60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230名;舰载武器有2门150毫米口径维克斯主炮,4门100毫米口径维式炮,2挺马克沁机关枪和2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5吨。

顺便一提的是,载沣等人于1910年夏季还赴美、日两国考察海军,向纽约某造船厂订购了一艘3000吨级的“飞鸿”号巡洋舰,但后来因故未能交货。
令载沣这位根本就不懂海军的满洲贵族没有想到的是,当“肇和”号和“应瑞”号这两艘巡洋舰建成后驶抵中国时,时间已是1913年;两舰也成为北洋政府的海军新锐,再也不是清海军的骄傲了。

新建舰队的巡洋舰在镇压革命党人的时候,却纷纷调转跑口,(除了“海天”号巡洋舰在新购几年后就因舰长失职而触礁沉没),特别是1911年11月12日,“海琛”号、“海筹”号和“海容 ”号三艘巡洋舰率先驶离武汉,宣布起义,成为整个海军异动的标志;清廷花费巨资所购入的巡洋舰,最终却加入了倒戈者的行列。萨镇冰也成为旧中国海军之父,或者称其为民国海军之父更为确切。
我们曾经的巡洋舰和我们的海军(原创)part2

民国海军的历程:

1.抗战前的民国海军的艰难
像清海军一样,民国海军的发展也离不开两个人:萨镇冰和孙中山
萨镇冰先生是第一任民国海军总司令,也是维持民国海军形式统一的核心所在,其倾向革命的态度导致了武昌起义后一个月海军“全为革命党人所有”,彻底抽掉了清政府的最后支柱。
孙先生则是最为关注海军发展的人,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先生自海外回国;并于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3日,民国临时政府就组建了以黄钟瑛为首、汤芗铭为副的海军部。但在不久之后的军阀割据时期,刚从形式上统一起来的民国海军,又随着各种势力的崛起而变得破碎不堪。但是孙先生一直关注着民国海军,只到闭上双眼,也梦想着中国有自己的无敌海军。

民国初期海军的形式上的统一状态维持到1929年,期间各附属于各个军阀的分舰队都没有添置一舰一炮,这种状态随着1929年4月12日国民政府设立海军部得到初步改善,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终于正式成立海军部,部长杨树庄,1938年改组为海军总司令部,虽然此时的民国海军只有可怜的20000吨的舰艇,最新的最有战斗力的还是在日本定购的“出云”级“宁海”和“平海”号轻型巡洋舰,不及日本驻中国第三派出舰队的1/4吨位,但是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三军之一的应得的地位。
到了中原大战后,又经历东北易帜以及桂系的回归中央政府,民国海军终于在南京民国政府的旗帜下得到了形式上的再次统一,虽然这种统一显得十分勉强甚至可笑。(连南京国民政府的直系海军内部居然也分成了“雷电系”、“美系”、“船政系”等等各个派别)

1930年,海军部订造2艘新型2600吨级巡洋舰:与日本播磨造船厂签订合同,船款以东北大豆折价分期交付;图纸由日方设计,分别在中、日两国建造。这两艘巡洋舰就是“宁海”和“平海”舰。1932年,在日本建造的“宁海”号完工驶抵中国;由江南造船所承造的“平海”号于1931年8月动工,1936年驶赴日本安装武器系统,1937年4月驶返国内。这两艘巡洋舰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军舰,“宁海”号也是民国纪元以来外购的最大型军舰。
同时,江南造船所也在1931年建成了自北洋舰队覆灭清政府灭亡后的第一艘自造巡洋舰,1500吨的“逸仙”号。

“宁海”和“平海”属于姐妹舰,但是武备略有区别。“宁海”号主要技术数据如下: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吨,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装甲。动力部分为四部油炭混烧式锅炉,三部往复式主机三轴推进,10,579匹马力,最高航速23.2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浬。配备140毫米(5.5英寸)双联装炮3座6门,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门,机关炮10门;535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鱼雷8枚;设深水炸弹投放装置,配深水炸弹9枚;可载水上侦察机2架,无弹射器,使用时由吊车吊至水面从水上起飞,系由日本时计社研制,爱知厂建造,代号为“爱知AB-3”(即“宁海-1号”,巡航时速137公里,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里)。我国江南造船厂由马德树任主设计师,利用备份引擎与福州衫木所仿造出“宁海-2”号1架,配于此舰,性能相近。编制乘员军官42名,士官97名,士兵222名。
“平海”号设计图与“宁海”相同,由日本提零件,严格来说,我们不过是按照图纸装配而已。该舰于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到厂出席该舰的开工典礼。本来预定1933年10月10日(国民党国庆日)下水,由于九·一八事变与松沪一二·八战事,拖至1935年9月28日方才得以下水,比原定足足晚了两年。等到空舰驶往日本相生港装置火炮武器完成时已是1936年6月18日,离战争爆发只剩一年。“平海”舰足足花了五年才成军。技术数据如下:排水量2,383吨,动力装置为五部锅炉四部烧煤炭,一部烧重油,两部往复式主机双轴推进,马力较宁海略小,约7,488马力,最高航速21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浬。本舰尺寸与“宁海”略同,不过吃水稍浅,原预定装备与“宁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门,76毫米高炮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门,高速机枪4挺。但在本舰赴日装配武器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有关高炮与高速机枪部份遭日本拒装,只好透过上海的德国洋行改购克虏伯和博福斯枪炮代替。本舰无水上侦察机,所以烟囱后的外观结构因无机库而与“宁海”不大相同。首任舰长为原“宁海”舰长高宪申。1937年4月编入第1舰队,成为旗舰。

到了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前,民国海军拥有9艘巡洋舰,即“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应瑞”号和“肇和”号。

民国海军巡洋舰的结局:

“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四艘老舰虽然火力强大,但是却在军阀混战中变得老朽不堪,1937年9月25日,“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4艘老巡洋舰被沉塞于江阴长江航道主阻塞线之后充当辅助封锁线,四舰不战自沉!其舰上火炮被拆卸一空,舰上部分官兵不愿舍弃舰艇,与舰同沉于长江滔滔江水中。

“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3艘最新的巡洋舰在1937年9月25日于江阴保卫战中被击沉,“宁海” 与“平海”两舰均受到日机最猛烈的攻击。 “宁海”发射高炮弹700于发,机枪弹5,000余发;“平海”发射高炮弹265 发,机枪弹4,000于发;两舰共击落日机四架,击伤两架。 最后“平海”于廿三日,“宁海”于廿四日分别被日机60公斤炸弹数枚命中伤重坐底;“宁海”舰艏向岸边搁浅并向右舷侧倾斜,“平海”舰则向左侧倾45度。是役总共阵亡十四人,轻重伤四十九人包含"平海"舰长高宪申。日本人于1938年打捞3舰,修复使用。
“平海”、“宁海”两舰原定交给汪伪政府海军,但后来食言拖回日本改装,由日本联合舰队使用,1938年七月十一日日军【第261号令】将两舰改列为海防舰兼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并将“宁海”改名“御藏”,“平海”改名“见岛”;但因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造船厂工期繁忙,两舰的改装工程便延搁下来,分别泊在相生与佐世保港,充做港区浮动宿舍。
1944年,日军舰艇损失过大,将两舰舰级提为二等巡洋舰,并在六月十日将“见岛”(平海)改名为“八十岛”,六月廿八日将“御藏”(宁海)改名为“五百岛”。原140毫米主炮换装为前后各一门高平两用127毫米炮及五座三联装25毫米机炮,并装上雷达(22号及13号电探)。于1944 年六月廿八日征召“五百岛”(宁海),九月廿五日征召“八十岛”(平海)派赴前线参战。“五百岛”号(宁海)在1944年九月十九日于御前崎南方八丈岛被美国潜艇"Shad"号击沉;“八十岛”号(平海 )担任新成立的第一运输战队旗舰参加雷伊泰海战,率领由驱逐舰组成的运输队(所谓东京快车)支援补给日军驻守的岛屿,并于1944年十一月廿五日在吕宋岛被美国海军军机击沉,同时被击沉的还有重巡洋舰“熊野”。

“应瑞”号,10月23日从江阴退到安徽采石矶后被5架日军的96轰击沉。至此,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已全部荡然无存,只剩下些许小型舰艇,如25吨的“文”级鱼雷艇之类。

2.抗战后的民国海军
抗战胜利后,民国海军作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国之一,参与了日本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的分割,同时也获得了部分盟国的赠舰,民国海军始从抗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从日本,民国海军接受了8艘舰艇,其中5艘海防舰艇,3艘驱逐护卫舰,在此不做描述。
民国海军史上最为强大的一艘巡洋舰也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英国赠舰“重庆”号。也被称为是民国海军的新生和骄傲。
该舰原名为“黎明女神”号或“曙光”号(HMS Aurora),是英国于1936年建成的一艘轻巡洋舰(造价为2259951英镑)。

a) 重庆号技术资料:
该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154.03米,宽15.56米,吃水4.2 米,标准排水量5274吨,满载排水量7500吨,采用4台透平主机,推进功率64000马力,最高航速32.25节,续航力4000海里,舰员近600名。其舰载武器主要有3座双联装152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副炮(均能进行自动装填),2座40毫米口径高射炮,3座双联装20毫米口径机关炮,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及深水炸弹等;舰上配备的雷达指挥仪,可控制火炮对空射击。“
b) 重庆号战斗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舰担任英国海军地中海K舰队的旗舰,曾击沉10多艘敌舰和20多艘商船,被英军誉为“银色鬼怪”。1943年,该舰曾运送英国国王赴马耳他;1944年,欧洲盟军总司令爱森豪威尔上将曾在该舰上指挥了对班泰雷利亚岛的攻击行动。
转到民国海军后,重庆号参与了塔山阻击战和葫芦岛撤退,其3联152毫米巨炮对四野的行动造成了很大损害,民国海军的威力似乎也在“重庆”号上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重庆”号和其他海军舰艇的努力,并没有挽救民国政府的统治,在后方的经济已经崩溃,前方的战局也已经无可挽回之时,“重庆”号也像大清的海军巡洋舰一样,转向了新的中国的主人。1949年2月26日,“重庆”号从上海吴淞口外驶向共产党人控制下的烟台港,投向了新的带领中国前进的力量,一如晚清的海军官兵。
不久后,“重庆”号即因为国民党空军4架B25的轰炸而自沉于辽西葫芦岛附近海域。从此,中国人不再拥有自己的巡洋舰。(全文完)

附1:中国巡洋舰一览(建造时间为序)
序号 舰名 排水量 建造国 建成时间 时间
01 扬武 1560 中国 1872
02 超勇 1350 英国 1881
03 扬威 1350 英国 1881
04 开济 2200 中国 1883
05 济远 2300 德国 1883
06 南瑞 2200 德国 1884
07 南琛 2200 德国 1884
08 镜清 2200 中国 1885
09 寰泰 2200 中国 1886
10 致远 2300 英国 1886
11 靖远 2300 英国 1886
12 经远 2900 德国 1887
13 来远 2900 德国 1887
14 平远 2100 中国 1887
15 广甲 1300 中国 1887
16 广乙 1010 中国 1890
17 广丙 1030 中国 1891
18 海容 2950 德国 1898
19 海筹 2950 德国 1898
20 海琛 2950 德国 1898
21 海天 4300 英国 1899
22 海圻 4300 英国 1899
23 肇和 2600 英国 1913
24 应瑞 2460 英国 1913
25 逸仙 1500 中国 1931
26 宁海 2600 日本 1932
27 平海 2600 中国 1937
28 重庆 5270 英国 1936

附2:“重庆”号在解放后
在1950年后,“重庆”号在苏联专家的评估后认为已经失去打捞后修复的价值,被水中拆卸后分割回炉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的钢铁,也算是有个好的结局吧。

附3:“中山”号的结局
已经打捞并修复为国防教育舰和历史文物,但是“中山”舰并不是巡洋舰,只是我们修复的唯一一艘民国时舰艇而特意举出。
呼呼,写了4天,小改了3次,累死了,其中部分数据引自“燃烧的岛群”
看得出,还是下了工夫的
兄弟,打这玩艺你累坏了吧?劝你下次整个短小精捍的。
我没有看,时间不够,字太多了,不过知道你很辛苦,所以顶一下吧?:)
支持
这么多够你打的,顶一下吧。
干粮吃完了也没读完,不过你也够辛苦的[em00][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顶一下
顶一下!
打字辛苦的说,帮忙顶一下!!!
赞!
打字真的很累!
果然猛贴!
收藏啊!!
楼主厉害啊
兄弟辛苦的说,洗把脸再接着干吧!呵呵~~[em09][em09]
ding
贴猛 打字也亲苦
  顶
看了看了,兄弟果然猛人~~赞~~热烈鼓掌ing~~~~
写的不错,楼主是南大的吧?
hehe,南大小百合军版欢迎大家去坐坐玩啊~~~~~
ding !
[em09][em09][em09][em24]
呵呵
版三跑这来发贴了
很好啊.

以前的舰名其实有意境, 建议海军采用.
知耻而后勇,了解历史、不忘教训,才能重整旗鼓、扬我国威!!!!!
顶!!!
兄弟辛苦了
搂住辛苦了,感谢感谢啊
hehe
兄弟好手力啊
这才是真正的军迷!
支持,这样的帖子才能体现出超大的水平。
顶顶顶!!!!!!!!!!!!!
兄弟劝你以后写好了一次贴上来就没那么辛苦了
支持!
南大小百合算是高校里水平最高的了,不错不错,顶一下
呵呵

强烈的支持一下

又学到了很多东东~`
xin ku la
顶就一个字!
猛,顶!
如果是原创,那真是辛苦楼主了!  总结出这么有收藏价值的装备资料..
[em01][em00][em09]
厉害!!!顶
兄弟辛苦 我顶[em09][e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