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新书】《东线装甲战:苏联装甲兵是怎样炼成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04:36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的装甲肉搏!

书名:东线装甲战:苏联装甲兵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邓涛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书号:978-7-5107-0774-2
页数:412页
开本:16开


官方淘宝店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id=41334370630

东线装甲战封面.jpg

编辑推荐

★客观讲述二战东欧战场装甲部队的成立及其发展过程
★真实揭秘二战前后东欧战场装甲部队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认识变化
★系统详实的史料数据:珍贵历史照片、坦克装甲结构图和剖面图、详细的装甲数据和历史介绍。

内容简介

东欧战场——作为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各国在此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装甲战。这场战争也是记录欧洲东线战场各装甲部队,从弱到强,逐步发展的血泪史。同时,它也对后来全世界的装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客观讲述了二战欧洲东线战场的装甲部队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中各时期的军事战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外,本书还使用了900多张珍贵图片,对战争各时期主要的装甲武器发展情况进行了叙述。其中,大部分的装甲都拥有详细的剖面图和结构图,并配有详细的参数和历史介绍。最后,本书还特别总结了德军在二战中,缴获装甲武器的详细情况。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红色战车”的启动
         艰难的第一步
        “经济危机”的契机与“五年计划”的发展
               
第二章   纵深战役法理论的提出       
         从贵族式的红军元帅说起
         连续作战理论与红军机械化军事学说的理论根源
         PU-29—纵深作战理论的出笼
        “纵深中的阻力”
        琢磨不定的情况
        基辅大演习与白俄罗斯大演习
        风雨欲来

第三章   西班牙内战中的苏联装甲力量
         苏联装甲部队的到来与编成
        马德里保卫战中的阿尔曼坦克营
        马德里保卫战后的苏联装甲力量
        最后的骑兵增援—国际坦克团
        天鹅之歌的绝唱

第四章   西班牙内战的教训与反思
         无法被连续根除的理论
         战术性教训
         疏忽与遗忘
        真正的收益—对坦克设计的反思
第五章         法国战役前苏联装甲兵建设情况
        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出现
        大清洗的灾难性后果
        军事保守派的“胜利”

第六章  鲜血与泪水—战火中的痛苦转型
        仓促的反思与PU-36的出现
        红军坦克部队的“重建”
        大溃败中的红军坦克部队
              莫斯科战役时期的苏联坦克部队
        成熟前的阵痛
        大手笔开始挥洒
        10次打击中的快速集群
        对战争中纵深战役法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劫后余生:战斗在德军中的红色战车
        “傲慢与偏见”
        大规模利用的开始
        缴获“租借法案”
        警察和二线警戒部队装备的苏联战车
        战利品车辆的德式涂装与识别标志
        装备使用苏制战利品坦克对德军的意义及影响
       
第八章        大纵深战役法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结  语

前言

“胜利只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走新路,谁就能利用新的战争手段来克服旧的,并获得由此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苏联装甲兵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出的无畏与韧性有目共睹,战争后期的10次打击,更让人领略到了其作战风格的犀利与冷酷。就这样,经历了4年间无数次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后,在两只曾经并立的披甲巨兽中(苏德装甲兵),只有红军的履带依然能够继续转动,而其躯体则在战争中变得强悍空前。作为冷战中的一点共识,这支经历了残酷战火淬炼的钢铁洪流居然强大到了如此骇人的地步—即便是整个欧洲也不是它的对手。可以想像,两万辆坦克驰骋在欧洲大陆上会何等的壮观!尽管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近五万辆坦克还在俄罗斯的武器库中慢慢锈蚀掉红色帝国最后的尊严。但他们毕竟曾让整个欧洲大陆在寒风中颤栗、恐惧的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以1945年6月的柏林胜利大阅兵为标志。此时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苏联红军装甲部队已经成长为世界超一流的钢铁洪流,除了刚刚倒下的纳粹德国军队外,地面上已经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有资格同浴火重生的苏维埃装甲洪流相提并论。其实,早在那个充满了欢庆的仪式上,浸泡在冷汗中的盟军军官们就认为,单单凭借JS-3,西方装甲力量在技术上就至少落后苏军十年。而且经过了与纳粹德国装甲兵近4年的鏖战,在这个残酷对手的“陪练”下,从装备到作战理论,放眼天下苏联红军装甲兵的作战经验之丰富、理论建设之完备无出其右者。其实,JS-3在柏林的高调面世只是个开端。凭借战争中用鲜血与生命获得的海量战场经验,苏联红军不但比谁都清楚战场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战车,而且更精于要以一种用什么样的战术去运用这些一流战车。事实上当战争结束时,苏联红军的装甲战理论要比他们的战车更成熟、完善,而对于这一理论的运用则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主战坦克”的概念被红军军官们率先提出并非偶然。于是,通过对战争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他们一方面开始“铸造”新一代红色装甲战车。先是T-54/55的出现为主战坦克的概念划定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此后T-62的出现又使装备质量的天平进一步向铁幕倾斜,当自持拥有技术优势的西方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中还没有恢复过来时,T-64的出现最后将这些西方踦士们的优越感被彻底击碎—此时无论是火力、机动还是防护,西方再也拿不出什么可以相提并论了(至此1945年时的惊呼终于变成了现实)。另一方面,在“诸兵种合同作战战役法理论”的名目下,红军的精英们开始对经历了最严酷考验的大纵深理论进行最深刻的完善与补充。更可怕的是苏联红军装甲力量在取得装备质量与作战理念双重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数量上也不放松,其中JS-8(即T-10)的产量即高达8000辆。以至于北约在柏林墙时刻后担心,如果到了与铁幕撕破脸面的那一天,“潮水一样”的苏联坦克冲击波会在一周之内席卷西欧,仅仅7天就能从东德冲击到大西洋东岸,饮马英吉利海峡,这绝对不是一个妄想。至少当时的美国就很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并准备了驻德美军撤退的各种方案。苏联坦克集群的这种整体实力,使美国感觉到与苏联坦克集群较量胜算实在不大。甚至沮丧的认为,唯一能克制住苏联坦克集群的东西只能是战术核武器。
那么战术核武器就足够了么?尽管我们无法证实这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过至少可以看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对此,曾经的西线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一语道破了天机—“当一半的苏联坦克开动后,这世界上将不再有力量能够阻止它们”。然而,正如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联装甲力量也不是在一天之内便成为了如此恐怖有效的战争机器。事实上,这只红色重装恐龙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辛酸—当然还有鲜血与生命!

内页欣赏
内1.jpg
内5.jpg
内2.jpg
内3.jpg
内4.jpg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的装甲肉搏!

书名:东线装甲战:苏联装甲兵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邓涛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书号:978-7-5107-0774-2
页数:412页
开本:16开


官方淘宝店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id=41334370630

东线装甲战封面.jpg

编辑推荐

★客观讲述二战东欧战场装甲部队的成立及其发展过程
★真实揭秘二战前后东欧战场装甲部队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认识变化
★系统详实的史料数据:珍贵历史照片、坦克装甲结构图和剖面图、详细的装甲数据和历史介绍。

内容简介

东欧战场——作为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各国在此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装甲战。这场战争也是记录欧洲东线战场各装甲部队,从弱到强,逐步发展的血泪史。同时,它也对后来全世界的装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客观讲述了二战欧洲东线战场的装甲部队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中各时期的军事战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外,本书还使用了900多张珍贵图片,对战争各时期主要的装甲武器发展情况进行了叙述。其中,大部分的装甲都拥有详细的剖面图和结构图,并配有详细的参数和历史介绍。最后,本书还特别总结了德军在二战中,缴获装甲武器的详细情况。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红色战车”的启动
         艰难的第一步
        “经济危机”的契机与“五年计划”的发展
               
第二章   纵深战役法理论的提出       
         从贵族式的红军元帅说起
         连续作战理论与红军机械化军事学说的理论根源
         PU-29—纵深作战理论的出笼
        “纵深中的阻力”
        琢磨不定的情况
        基辅大演习与白俄罗斯大演习
        风雨欲来

第三章   西班牙内战中的苏联装甲力量
         苏联装甲部队的到来与编成
        马德里保卫战中的阿尔曼坦克营
        马德里保卫战后的苏联装甲力量
        最后的骑兵增援—国际坦克团
        天鹅之歌的绝唱

第四章   西班牙内战的教训与反思
         无法被连续根除的理论
         战术性教训
         疏忽与遗忘
        真正的收益—对坦克设计的反思
第五章         法国战役前苏联装甲兵建设情况
        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出现
        大清洗的灾难性后果
        军事保守派的“胜利”

第六章  鲜血与泪水—战火中的痛苦转型
        仓促的反思与PU-36的出现
        红军坦克部队的“重建”
        大溃败中的红军坦克部队
              莫斯科战役时期的苏联坦克部队
        成熟前的阵痛
        大手笔开始挥洒
        10次打击中的快速集群
        对战争中纵深战役法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劫后余生:战斗在德军中的红色战车
        “傲慢与偏见”
        大规模利用的开始
        缴获“租借法案”
        警察和二线警戒部队装备的苏联战车
        战利品车辆的德式涂装与识别标志
        装备使用苏制战利品坦克对德军的意义及影响
       
第八章        大纵深战役法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结  语

前言

“胜利只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这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走新路,谁就能利用新的战争手段来克服旧的,并获得由此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苏联装甲兵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出的无畏与韧性有目共睹,战争后期的10次打击,更让人领略到了其作战风格的犀利与冷酷。就这样,经历了4年间无数次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后,在两只曾经并立的披甲巨兽中(苏德装甲兵),只有红军的履带依然能够继续转动,而其躯体则在战争中变得强悍空前。作为冷战中的一点共识,这支经历了残酷战火淬炼的钢铁洪流居然强大到了如此骇人的地步—即便是整个欧洲也不是它的对手。可以想像,两万辆坦克驰骋在欧洲大陆上会何等的壮观!尽管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近五万辆坦克还在俄罗斯的武器库中慢慢锈蚀掉红色帝国最后的尊严。但他们毕竟曾让整个欧洲大陆在寒风中颤栗、恐惧的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以1945年6月的柏林胜利大阅兵为标志。此时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苏联红军装甲部队已经成长为世界超一流的钢铁洪流,除了刚刚倒下的纳粹德国军队外,地面上已经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有资格同浴火重生的苏维埃装甲洪流相提并论。其实,早在那个充满了欢庆的仪式上,浸泡在冷汗中的盟军军官们就认为,单单凭借JS-3,西方装甲力量在技术上就至少落后苏军十年。而且经过了与纳粹德国装甲兵近4年的鏖战,在这个残酷对手的“陪练”下,从装备到作战理论,放眼天下苏联红军装甲兵的作战经验之丰富、理论建设之完备无出其右者。其实,JS-3在柏林的高调面世只是个开端。凭借战争中用鲜血与生命获得的海量战场经验,苏联红军不但比谁都清楚战场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战车,而且更精于要以一种用什么样的战术去运用这些一流战车。事实上当战争结束时,苏联红军的装甲战理论要比他们的战车更成熟、完善,而对于这一理论的运用则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主战坦克”的概念被红军军官们率先提出并非偶然。于是,通过对战争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他们一方面开始“铸造”新一代红色装甲战车。先是T-54/55的出现为主战坦克的概念划定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此后T-62的出现又使装备质量的天平进一步向铁幕倾斜,当自持拥有技术优势的西方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中还没有恢复过来时,T-64的出现最后将这些西方踦士们的优越感被彻底击碎—此时无论是火力、机动还是防护,西方再也拿不出什么可以相提并论了(至此1945年时的惊呼终于变成了现实)。另一方面,在“诸兵种合同作战战役法理论”的名目下,红军的精英们开始对经历了最严酷考验的大纵深理论进行最深刻的完善与补充。更可怕的是苏联红军装甲力量在取得装备质量与作战理念双重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数量上也不放松,其中JS-8(即T-10)的产量即高达8000辆。以至于北约在柏林墙时刻后担心,如果到了与铁幕撕破脸面的那一天,“潮水一样”的苏联坦克冲击波会在一周之内席卷西欧,仅仅7天就能从东德冲击到大西洋东岸,饮马英吉利海峡,这绝对不是一个妄想。至少当时的美国就很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并准备了驻德美军撤退的各种方案。苏联坦克集群的这种整体实力,使美国感觉到与苏联坦克集群较量胜算实在不大。甚至沮丧的认为,唯一能克制住苏联坦克集群的东西只能是战术核武器。
那么战术核武器就足够了么?尽管我们无法证实这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过至少可以看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对此,曾经的西线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一语道破了天机—“当一半的苏联坦克开动后,这世界上将不再有力量能够阻止它们”。然而,正如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联装甲力量也不是在一天之内便成为了如此恐怖有效的战争机器。事实上,这只红色重装恐龙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辛酸—当然还有鲜血与生命!

内页欣赏
内1.jpg
内5.jpg
内2.jpg
内3.jpg
内4.jpg
这搂钱的招数也太厉害了,看到这个作者都感到反胃了
这个题目、这个作者、这个目录,我立刻就想到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奔流:苏联装甲兵建军史》。那本《红色奔流》也不过是2012年出版的,现在仅仅过了两年就出修订版了?不知道《东线装甲战》与《红色奔流》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jscsddd 发表于 2014-9-24 11:20
这搂钱的招数也太厉害了,看到这个作者都感到反胃了


你看到我的名字反胃正是某些势力要达到的目的。事情的原委不讲也罢。不嫌弃的话,私信我留个地址,我这些书免费送你。另外之前的样书到手,留了地址的朋友们我陆续寄出了。
jscsddd 发表于 2014-9-24 11:20
这搂钱的招数也太厉害了,看到这个作者都感到反胃了


你看到我的名字反胃正是某些势力要达到的目的。事情的原委不讲也罢。不嫌弃的话,私信我留个地址,我这些书免费送你。另外之前的样书到手,留了地址的朋友们我陆续寄出了。

折剑头 发表于 2014-9-24 11:22
这个题目、这个作者、这个目录,我立刻就想到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奔流:苏联装甲兵建军史》。那本 ...


修订版,增加了9万字和200多张图片,封面和彩页是从俄罗斯亲自拍的。如果没有需要可以不买,如果有需要,可以购买,或者私信我留地址,我免费赠送。
折剑头 发表于 2014-9-24 11:22
这个题目、这个作者、这个目录,我立刻就想到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奔流:苏联装甲兵建军史》。那本 ...


修订版,增加了9万字和200多张图片,封面和彩页是从俄罗斯亲自拍的。如果没有需要可以不买,如果有需要,可以购买,或者私信我留地址,我免费赠送。
架懒得吵了,实在是很无聊,被黑的也够意思,希望适可而止吧。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1:43
架懒得吵了,实在是很无聊,被黑的也够意思,希望适可而止吧。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
这书好啊  我喜欢
亲自拍的图片支持
修订版,增加了9万字和200多张图片,封面和彩页是从俄罗斯亲自拍的。如果没有需要可以不买,如果有需要 ...
封面上那辆KV的照片,你确定是在俄罗斯拍的?
那是芬兰的
看目录大部分内容红色奔流上的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1:33
修订版,增加了9万字和200多张图片,封面和彩页是从俄罗斯亲自拍的。如果没有需要可以不买,如果有需要 ...
尽管收了最早的单行本和武大版的“红色奔流”,但冲着作者的努力(增加了9万字和200多张图片,封面和彩页是从俄罗斯亲自拍的),继续支持
买一本支持下,
支持子迟,出了肯定收一本。
其实嘛,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出书赚银子,闲着也是闲着,都是私生活,谁都不是傻子,没那个市场预期,作者就是想赚银子,指文也不敢接这个盘子不是。
“修订版,增加了9万字和200多张图片,封面和彩页是从俄罗斯亲自拍的”冲着这个,出个新版也没啥说的,弄个精美版屯着也不错。武大版的那个味道被吐槽也不是一两天的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事先不看内容,见着就买,买回来就骂娘,这究竟五五开还是三七开的错嘛就不说了。说这个,谁能比得上市场社,换个书名,换个封面,手上的那点玩意连轴转,出了又出,那才叫坑。
这书看上去也凑合
修订本出了也没什么,只要作者的著作权没问题就没事,只是还是建议说一下是在红色奔流的基础上修订的比较好,免得引起误会。
1a.JPG

挑挑错   1943年10月的前线还没有JS-1
挑挑错   1943年10月的前线还没有JS-1
科京同志,43年十月js1是有的
2a.JPG

苏联当时没有重坦克营
3a.JPG

这次阅兵是9月不是6月

9和6要分清
4a.JPG

文字说2具潜望镜

配图都是1具  自己不要打架
5a.JPG

T-34 正面是30该是常识了吧  怎么是32?
楼主请告诉我,可别是两年前的红色奔流!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a.JPG

T-34的履带宽度550毫米

因此是50多公分 而不是将近50公分
作者和编辑要很仔细的多看几遍

低级错误和迟钝的错误太多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23
T-34 正面是30该是常识了吧  怎么是32?


T34的众多版本中,正面是30还是32,哪有什么常识。最初的A20,在波兰文资料和俄文资料里,厚度和倾角就有差异。再比如t34的装甲厚度有常识么。现存的t34实际量一量可能都没有两辆是一样的。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23
T-34 正面是30该是常识了吧  怎么是32?


T34的众多版本中,正面是30还是32,哪有什么常识。最初的A20,在波兰文资料和俄文资料里,厚度和倾角就有差异。再比如t34的装甲厚度有常识么。现存的t34实际量一量可能都没有两辆是一样的。
T-34的履带宽度550毫米

因此是50多公分 而不是将近50公分
这个的确应该说50多公分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21
苏联当时没有重坦克营


苏联当时有重坦克营。根据1944年1月第325号命令,方面军先遣支队的近卫坦克军中加强有一到两个重坦克营或是相应规模的支队,部队由方面军预备队独立突破重坦克团划拨,或是使用原有的独立重型坦克营。到1943年13月31一日以前,独立重坦克营还有26个。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21
苏联当时没有重坦克营


苏联当时有重坦克营。根据1944年1月第325号命令,方面军先遣支队的近卫坦克军中加强有一到两个重坦克营或是相应规模的支队,部队由方面军预备队独立突破重坦克团划拨,或是使用原有的独立重型坦克营。到1943年13月31一日以前,独立重坦克营还有26个。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22
这次阅兵是9月不是6月

9和6要分清


当时盟国在柏林大大小小搞了近十几次阅兵。有独立的有也有联合的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22
这次阅兵是9月不是6月

9和6要分清


当时盟国在柏林大大小小搞了近十几次阅兵。有独立的有也有联合的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7:20
科京同志,43年十月js1是有的
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装备JS-1的独立近卫第58重坦克团1944年2月13日才成立

没有必要犟嘴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31
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装备JS-1的独立近卫第58重坦克团1944年2月13日才成立


犟嘴?js1什么时出来的,这个可以查到吧。而且44年2月到3月,共有3个js1独立重坦克团。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7:31
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装备JS-1的独立近卫第58重坦克团1944年2月13日才成立


犟嘴?js1什么时出来的,这个可以查到吧。而且44年2月到3月,共有3个js1独立重坦克团。


237工程和239工程的时间也是一个参考

237工程和239工程的时间也是一个参考
当年买《红色奔流》时感觉相当好看,现在又是有炒冷饭嫌疑的修订本,加上《战争史研究》的炒冷饭,感觉好无奈呀。能多点原创吗?
很专业地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很赞!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7:33
犟嘴?js1什么时出来的,这个可以查到吧。而且44年2月到3月,共有3个js1独立重坦克团。
没有必要犟嘴

1943年10月  不可能在前线出现JS-1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7:31
当时盟国在柏林大大小小搞了近十几次阅兵。有独立的有也有联合的
没有必要犟嘴

JS-3首次参加的这次  是9月

不是6月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7:30
苏联当时有重坦克营。根据1944年1月第325号命令,方面军先遣支队的近卫坦克军中加强有一到两个重坦克营 ...
没有斯大林坦克的重坦克营

斯大林重坦克团直辖连  没有营这个编制
子迟 发表于 2014-9-24 17:27
T34的众多版本中,正面是30还是32,哪有什么常识。最初的A20,在波兰文资料和俄文资料里,厚度和倾角就 ...
兄弟 你对数据缺乏敏感

你宣称前装甲倾角是32度  实际上是30

30度没有任何争议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8:53
兄弟 你对数据缺乏敏感

你宣称前装甲倾角是32度  实际上是30


兄弟,首先,我一不是你的学生,二不是你的孩子,把'犟嘴'这两个字收回去。这是我们可以讨论的基础。二,独立突破重坦克团是团部和五连制,下辖1辆团部重型指挥坦克、4个各有5辆车的重型坦克连、1个维修连和1辆团长及其参谋人员乘坐的装甲汽车,实力为215人、21辆重型坦克和1辆轻型装甲汽车。同时期又有旧式编制的独立重坦克营存在,数量呈逐渐递减趋势,1943年2月1日的63个,7月1日的45个,以至12月31日的26个。再有,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在1944年1月组建了其第6个也是最后一个坦克集团军,以此为标志,此后红军的大型装甲兵团的编制终于趋于稳定。这时红军的坦克部队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配合诸兵种合成部队作战的部队,主要是各独立坦克军,旅,团,以及配属合成部队的独立坦克营。合成部队是由其它军兵种和配属的坦克部队组成,他们的任务是进攻撕开突破口,掩护坦克部队进入,防御时削弱敌军的力量,尤其是坦克力量,为坦克部队的反击作准备。配属合成 部队的坦克往往更注重火力与防御力,实际上红军的重型坦克主要就是编成独立重型坦克旅,团,营,配属合成部队作战。仔细看看我的回复,没觉得应该有歧义的地方。三,Js-1请看239和237工程时间。四,关于多少度,请注意文字语境,并对照早期资料。五,关于阅兵时间,我的资料是六月,你说是9月,存异求同吧。我不会贴图,如果会我可以贴出几张,这些次数很多的胜利阅兵照片,很多在时间上说法不一,同一张照片或者近似认为是同一张或同一组的照片,不同的资料之间也有矛盾。最后,我的东西当然不可能没错,你写过一些苏联坦克的东西,虽然没有看过作品,但我久闻大名,你的指教我表示感谢。
科京 发表于 2014-9-24 18:53
兄弟 你对数据缺乏敏感

你宣称前装甲倾角是32度  实际上是30


兄弟,首先,我一不是你的学生,二不是你的孩子,把'犟嘴'这两个字收回去。这是我们可以讨论的基础。二,独立突破重坦克团是团部和五连制,下辖1辆团部重型指挥坦克、4个各有5辆车的重型坦克连、1个维修连和1辆团长及其参谋人员乘坐的装甲汽车,实力为215人、21辆重型坦克和1辆轻型装甲汽车。同时期又有旧式编制的独立重坦克营存在,数量呈逐渐递减趋势,1943年2月1日的63个,7月1日的45个,以至12月31日的26个。再有,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在1944年1月组建了其第6个也是最后一个坦克集团军,以此为标志,此后红军的大型装甲兵团的编制终于趋于稳定。这时红军的坦克部队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配合诸兵种合成部队作战的部队,主要是各独立坦克军,旅,团,以及配属合成部队的独立坦克营。合成部队是由其它军兵种和配属的坦克部队组成,他们的任务是进攻撕开突破口,掩护坦克部队进入,防御时削弱敌军的力量,尤其是坦克力量,为坦克部队的反击作准备。配属合成 部队的坦克往往更注重火力与防御力,实际上红军的重型坦克主要就是编成独立重型坦克旅,团,营,配属合成部队作战。仔细看看我的回复,没觉得应该有歧义的地方。三,Js-1请看239和237工程时间。四,关于多少度,请注意文字语境,并对照早期资料。五,关于阅兵时间,我的资料是六月,你说是9月,存异求同吧。我不会贴图,如果会我可以贴出几张,这些次数很多的胜利阅兵照片,很多在时间上说法不一,同一张照片或者近似认为是同一张或同一组的照片,不同的资料之间也有矛盾。最后,我的东西当然不可能没错,你写过一些苏联坦克的东西,虽然没有看过作品,但我久闻大名,你的指教我表示感谢。